鱼窝头大道(南沙大道至东部快线北延长线段)(一期K0+000至K1+260) 设计说明书_第1页
鱼窝头大道(南沙大道至东部快线北延长线段)(一期K0+000至K1+260) 设计说明书_第2页
鱼窝头大道(南沙大道至东部快线北延长线段)(一期K0+000至K1+260) 设计说明书_第3页
鱼窝头大道(南沙大道至东部快线北延长线段)(一期K0+000至K1+260) 设计说明书_第4页
鱼窝头大道(南沙大道至东部快线北延长线段)(一期K0+000至K1+260) 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窝头大道(南沙大道至东部快线北延长线段)(一期K0+000至K1+260)施工图设计S-ZT-2设计说明书目录TOC\o"1-2"\h\z\u1概述 11.1项目概况 11.2设计依据 11.3设计标准 11.4设计内容 21.5建设规模 21.6建设期限 21.7研究过程 21.8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1.9关于鱼窝头大道(南沙大道至东部快线北延段)工程(一期)初步设计评审会专家组意见的执行情况 21.10关于鱼窝头大道(南沙大道至东部快线北延段)工程(一期)施工图设计评审会专家组意见的执行情况 42功能定位 62.1拟建道路在路网中的功能定位 62.2交通量预测 62.3工程建设意义 73建设条件 93.1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93.2工程地质条件 103.3交通设施现状 1234沿线基本情况 123.5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134总体设计 144.1道路平面设计 144.2纵断面设计 144.3横断面设计 154.4路线交叉 165路基路面工程 186桥梁、涵洞 197管线综合 198排水工程设计 199照明工程及电力管廊 1910交通工程设计 1911绿化工程 1912工程实施步骤的建议及安全生产技术要求 19第5页共33页设计说明书1概述1.1项目概况南沙新区城市空间结构规划构建成北连广州中心城区,南面海洋,东西联系湾区两岸的“一轴、四带”的联合、开放的空间结构;以中心城区为城市服务核心,外围北部、西部、南部三个组团有机联系的“一城、三区”的组团分区结构。本项目位于东涌镇中部,路线从西至东走向,连通了南沙大道与庆盛枢纽,有利于改善项目沿线村镇居民的出行条件,加快南沙区东涌镇城市化进程,同时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投资环境,带动区域乃至南沙区的经济发展都有重大意义。鱼窝头大道(南沙大道至东部快线北延长线段)为城市主干路,西起现状南沙大道,东接东部快线北延长线,呈西东走向,位于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中部。道路全长6.503km,红线宽60米,分为2个标段。2015年1月,本工程项目建议书已由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完成,项目总长约6.465km,起点位于南沙大道向东沿现状鱼窝头大道延伸,跨过鱼窝头涌及骝岗水道后与市南路平交,向东下穿京珠高速及地铁四号线后,终于东部快速北延长线。经与国土部门沟通,本项目除现状鱼窝头大道路段符合土地规划外,其他路段均不符合土规。鉴于,鱼窝头大道为东涌镇镇区道路升级改造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完善东涌镇镇区的路网建设,提成居民出行条件,本项目分两期实施,先实施旧鱼窝头大道路段(一期K0+000~K1+260),其余路段(二期K1+260~终点)做为项目储备,在具备实施条件后再实施,本项目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项目地理位置图1.2设计依据本项目的设计依据如下:(1)《鱼窝头大道(南沙大道至东部快线北延长线段)(K0+000~K3+200)勘察设计中标通知书》;(2)《开发区发改局关于鱼窝头大道(南沙大道至东部快线北延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复函》穗南发改项目[2015]37号广州南沙开发区发展与改革局(3)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编制《鱼窝头大道(南沙大道至东部快线北延长线段)工程项目建议书》;(4)《鱼窝头大道(南沙大道至东部快线北延长线段)(K0+000~K3+200)勘察设计合同》;(5)《鱼窝头大道(南沙大道至东部快线北延长线段)规划设计条件的复函》(6)《东涌镇骏马大道扩建工程相关工作协调会纪要》穗南建会纪[2015]407号广州南沙区建设局;(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标准、规范、规定等,以及广东省和广州市南沙区地方颁发的标准、地方规范等。1.3设计标准1.3.1设计规范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132)、《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版)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5)、《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7)、《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1)8)、《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1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国家及当地其他相关标准、规范1.3.2设计指标鱼窝头大道(南沙大道至东部快线北延长线段)(一期K0+000~K1+260)位于南沙区东涌镇内,属于南沙区规划城市主干道,一期道路设计总长约1.26Km,道路红线标准宽60m,设计速度60km/h,是在现有鱼窝头大道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按照城市规划及国家现行规范,采用的技术标准详见下表: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规范或规划值采用值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城市主干路2行车速度km/h60/50/40603停车视距m70/60/40704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600/400/300-5平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m150/130/110-极限值m100/85/70-6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50/45/35-7圆曲线最小长度m50/40/35-8最大纵坡推荐值%5/5.5/60.95极限值%6/7-9路拱横坡%1.0~2.0210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横坡%1.0~2.01.011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城-A或城-B城-A12道路红线宽度m606013车道数条-814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BZZ-10015路面结构类型-沥青路面16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年151517最小净高机动车道m4.54.5(主干路和快速路按5.0控制)人行道、非机动车道m2.52.518地震动参数g(基本烈度)0.1(Ⅷ)0.1(Ⅷ)1.4设计内容本次设计内容包含总体、路线、路基路面、桥梁涵洞、路线交叉、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电力管廊工程、交通工程、绿化工程、造价等专业内容。1.5建设规模鱼窝头大道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km/h,一期工程西起南沙大道,沿现状鱼窝头大道方向向东,跨过东深涌,终于现状鱼窝头大道与同康路平交口,设小桥一座;本项目沿线与南沙大道、多条规划路、防洪堤多条村道交叉,本项目相交道路共7条,其中主干路2条,支路5条。线路总长约1.26km。1.6建设期限本项目根据南沙基建程序及项目周边土地利用开发情况,本项目计划2017年6月底开工。1.7研究过程2016年6月底我院接到南沙基建办通知开展鱼窝头大道一期工程。(1)2016年6月底,我院接到基建办通知开展鱼窝头大道一期工程设计的通知后,成立了项目总体组,路线组人员结合我院测绘的1:500数字地形图,到项目实地踏勘核查,稳定道路方案设计。同时,根据总体组提供的勘察技术条件,勘察组对路基、桥涵布孔钻探,完成初勘工作。(2)2016年7月,完成一期方案报建工作。(3)2016年8月初,完成鱼窝头大道一期初步设计送审稿。(4)2016年12月,南沙基建办对初步设计进行内审。(5)2017年2月,鱼窝头大道一期初步设计评审通过。(6)2017年4月,鱼窝头大道一期施工图设计评审通过。1.8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2017年1月16日,广州南沙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鱼窝头大道(南沙大道至东部快速北延段)工程(一期)工可批复,工可批复项目总投资为20286.59万元,其中建安费为12055.5万元。本项目投资概算总金额为18786.08万元,其中建安费为11293.52万元。在工可批复金额之内。1.9关于鱼窝头大道(南沙大道至东部快线北延段)工程(一期)初步设计评审会专家组意见的执行情况(一)道路及交通工程1、补充说明设计止点段纵断面不满足防洪标高要求的情况。执行情况:本工程一期设计终点主要顺接现状到路标高,待二期条件成熟后再进行改造设计。2、应结合道路两侧建筑物情况,落实出入口设置需求,完善出入口设计;建议完善市政设施全要素相关内容。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新增公安局大门出口。3、路基处理方案基本合理,进一步细化新旧搭接方案、低填浅挖与软基处理的衔接等内容;补充说明现状管线迁改与项目实施的相互关系。执行情况:本工程道路两侧多为民居建筑,现状道路与现状道路两侧房屋接顺,不存在路基拼接问题。本次结合拓宽路面结构及软基处理方式,以旧路面标高向下浅挖112cm(42cm拼宽路面结构+80cm浅挖层)。现状管线大多位于现状人行道下,本次实施时需先将部分管线迁改后,再进行道路软基处理。4、路面方案与纵断面关系密切,应结合周边地块标高衔接要求增加分析内容;路面加铺结构应结合现在路面横坡情况进一步深化设计。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待施工图阶段地形定测后进一步深化。5、进一步明确道路拓宽后人行道与建筑外地坪标高关系,落实挡墙或过渡段绿化带的设置需求情况;补充人行道外侧与建筑物之间过渡区标高顺接及雨水收集的详细做法。执行情况:道路拓宽后,通过调整侧绿化带坡度及人行道坡度与建筑外地坪进行标高衔接,人行道外侧与建筑物之间过渡采用斜坡顺接,广场段采用台阶顺接,在人行道外侧设置矩形排水沟,详见设计图C-LJ-31。6、进一步细化完善交通疏解设计内容。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二)桥涵工程1、原则同意桥梁推荐方案,同意设计单位以不低于现状桥梁通航与排洪要求进行设计,但桥梁总体方案应结合当地政府与居民需求进一步深化设计;并满足航道部门相关要求。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后续工作将与航道部门加强沟通,尽早落实最终方案。2、建议桥台采用柱式台。执行情况:因桥位处淤泥覆盖层较厚,地质较差,另外,因桥台位置接近河涌河堤,台前填土较少,河道清淤后桥台可能出现裸露,台后填土压力较大,若采用柱式台,在土压力和汽车荷载共同作用下容易产生桩顶位移,桩基受力较为不利,建议保留现桥台方案。(三)排水工程1、需注明雨水排放口的河涌常水位标高,建议施工图时考虑提升雨水管埋深的可能性。执行情况:已补充雨水排放口河涌常水位标高。2、本工程为到了改建扩建工程,建议明确现有的合流管排水点位置、管径、坡度、标高,说明如何与现设计排水管线相衔接,并在排水平面图上进行标示;预留的接户井位置应考虑现状排水的情况进行设置。执行情况:排水平面图上已标示现状管线的位置、管径等资料信息;现状合流管线中,有条件接至设计管线的现状管井,已并入设计新建管线设计中,并相应考虑现状排水情况设置预留街坊井的位置设计,详见排水平面图;3、进一步完善综合管线设计,并应补充说明现有给水、燃气、电力电信等管线的衔接迁改和保护情况。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四)电气照明工程1、照明工程设计与总体设计标准横断面布置不一致,建议优化路灯照明布置。回复:按意见优化。2、电力管沟补充加宽路段横断面布置回复:按意见补充3、路灯设计补充光控、远控控制方式。回复:远控详见照明工程照明控制方式章节,补充光控控制方式。(五)绿化工程1、核对蓝花楹的冠幅尺寸。执行情况:经核对,已把原来的蓝花楹冠幅由原来的400CM,改为300CM。2、黄槐的胸径建议考虑更改为7-8cm。执行情况:同意修改。3、建议完善路口靠近转弯处的乔木布置形式。执行情况:同意意见,并已把接近路口拐弯处的绿化改为通透的乔木+草的形式。4、建议进一步优化乔木,地被的种植密度。执行情况:同意意见,并且已经减低种植密度。(六)概算1.桥梁工程、排水工程造价指标略偏高,建议调整。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已调整。2.建议优化绿化工程设计,调整乔木规格以降低工程造价。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已调整。1.10关于鱼窝头大道(南沙大道至东部快线北延段)工程(一期)施工图设计评审会专家组意见的执行情况(一)道路及交通工程1、补充完善全要素、品质化、精细化及海绵城市的设计内容。执行情况:本项目结合多杆合一设计。补充行人座椅、下凹式绿地设计等。2、结合现状及规划要求优化沿线开口设计;因道路抬高,需进一步梳理及细化与周边建筑物的接顺设计。执行情况:本项目各支路采用右进右出设计,现状两侧大型工厂进出口保留车行道开口,其余均为人行道铺装。道路采用下凹式绿地,降低人行道标高,与周边地块基本齐平。3、对于原有道路范围,要考虑质量缺陷较大的原路面凿除后的填方最小厚度是否满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纵断面设计需结合横坡核实是否满足沥青加铺的最小厚度要求;路基横断面图,要标注挖方或填方及其面积;横断面设计中人行道坡度建议朝向车行道。执行情况:调整纵断面并结合横坡,确保最小加铺厚度≥17cm。已补充挖方或填方面积等标注,横断面设计中人行道坡度修改为朝向车行道。4、软基处理、路基填挖方等设计中,需明确雨污水管、电力管沟与常规路段的处理标准、开挖及回填界面。执行情况:设计说明以及相关大样图中已补充完善雨污水管与常规路段的处理标准,电力管沟结构物较小,经本项目特殊路基处理后可满足其地基承载力要求,无需单独做地基处理,开挖及回填界面详见排水专业图纸。5、低填浅挖路段设计为填50cm碎石和填30cm粘土,距民宅较近处建议填30cm石屑,水密法密实,既保证填方质量也减少了对民宅的干扰。执行情况:已按评审建议进行修改,距离民宅较近处采用50cm碎石+30cm石屑进行回填,并采用水密法密实。6、新旧路面结合部建议增加玻纤格栅搭接过渡,每边搭接宽度不少于1.0m;旧路面在摊铺沥青砼面层前要铣创处理,铣创厚度不少于2.0cm,保证沥青砼与原水泥砼路面结合良好;沥青砼路面标高设计是要考虑铣刨量差。执行情况:根据南沙指引,已在接缝位置两侧0.5m范围铺设防裂贴。刨铣厚度调整为2cm。沥青砼加铺厚度为刨铣后的厚度,不需额外增加。7、交通工程中考虑非机动车道(自行车道)的停放位等全要素设计。执行情况:补充设计。8、细化完善施工过程的交通疏解方案、地下管线临迁、永迁或回迁设计方案。执行情况:施工过程的交通疏解方案详见交通图册,地下管线的临迁已补充三个施工阶段顺序横断面指导施工,并做相关说明。(二)桥梁工程1、建议分离式中幅桥按整幅设计,并优化基桩布置。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优化桩基,改为柱式桥台,中幅改为整幅设计。2、建议修改桥桩基短主筋长度,短主筋长度须大于淤泥深度。执行情况:设计短主筋长度h1=2000cm,已穿越淤泥土层。(三)排水工程1、本工程雨水最终排至东深涌,清淤后涌底标高为3.890m,而四个雨水排放口标高为3.899-4.044m,不利于雨水排放,施工图未响应初步设计审查意见中关于提升雨水管埋深的意见,应在施工图中提供东深涌的防淤积措施和清淤保证措施。执行情况:本工程雨水管道因受道路总体及东深涌涌底标高限制,难以与雨水管道标高进行提升。本项目雨水排放口均设置八字出水口,八字墙可阻挡河涌淤泥沉积于排水口,同时河涌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河涌进行清淤处理。2、S-PS-06中标明有2条DN800新建雨水管排入东深涌中,是否合适?标高有问题(第5页)排水方案须先经水务部门批准。执行情况:经核查,该处因原有合流管道与设计桥墩位置冲突,故对原有合流管线进行拆除处理,并新建2条DN800排水管排入东深涌,作为近期现状合流管排水出路。本项目排水方案已上交水务部门进行审核。3、人行道边缘的排水沟应设计排水设施。执行情况:该排水沟已取消。(四)绿化工程1、幌伞枫应为树冠开展型树木,不作层托要求,说明主分枝数即可。建议提高宫粉紫荆胸径要求。回复:已根据意见修改,取消幌伞枫的层托要求,备注说明主分枝数大于3,宫粉紫荆胸径8-10cm提高为胸径12-13cm。2、大花芦莉需略阴生的潮湿环境,在本项目应用环境中不适生,建议更换品种。回复:已根据意见修改,本项目绿化已全部取消大花芦莉,改为翠芦莉、黄金叶、花叶假连翘等。3、侧绿化带中小乔木银叶金合欢的种植应呼应总体的流线型种植规则,明确种植于地被上或草坪上,不要跨越两者,同时应避免种植在狭窄的地被线上,以免破坏线条美观。其他灌木球的种植也应注意与地被的景观关系。回复:已根据意见修改,取消树种银叶金合欢,其他灌木球的种植已避开地被种植,不会破坏地被线条美观。4、侧绿化带中全线布置两层以上的地被种植,并且草坪都设计在车行道一侧,这样的布置使人行道一侧景观过于封闭,舒适度不高,建议调整地被、草坪的种植方式,多角度考虑景观感受。回复:已根据意见修改,修改植物配置布局。兼顾人行道与车行道的景观观赏面设计地被与草坪。5、绿化标准段二中的侧绿化带尖叶杜英段,多层的植物设计过于繁复,常绿树尖叶杜英绿量充足,建议简化下木配置,拒绝堆砌,在全程满当的绿化带里留出疏朗的路段。回复:已根据意见修改,侧绿化带已改为下凹式绿地,以耐水湿为植物为主,把尖叶杜英改为秋枫,下木配置已简化设计由原来的三种改为一种(狗牙花),整体设计简洁。6、景观设计特色不强,建议多从行人使用的角度来考虑景观设计,如提供休憩、休闲空间等。回复:已根据意见修改,在侧绿化带较宽位置设置休憩、休闲空间,合理设置休息坐凳及垃圾桶,体现人性化设计。(五)概算1、路面工程量应详细计算。执行情况:已核实;2、前期咨询费及环评项目应增加评估费。执行情况:按文件穗府办【2014】63号,评估费不计取;3、施工图技术审查费计费应按勘察设计费之和。执行情况:南沙财审按基本设计费为取费基数;4、其他项目中应增加水土保持评价及验收费、地震安全性评估费、节能评估费、规划验收费。执行情况:经与业主沟通,这些费用均不计取;5、现场绿化建议就地利用。执行情况:已与设计核实;6、交通疏解费偏少,应增加。执行情况:已核实图纸。7、现场围栏应放入道路工程,工程量应按分道施工计算。执行情况:已与设计核实;8、增加绿化给水管及接入费用。执行情况:已与设计核实;鱼窝头大道(南沙大道至东部快线北延长线段)(一期K0+000至K1+260)施工图设计S-ZT-2第20页共36页2功能定位2.1拟建道路在路网中的功能定位南沙区道路交通布局以快速路作为组团间交通联系的主要框架,主干道作为组团内片区间联系的主要框架,次干、支路作为城市生活的网络框架组织城市道路系统。降低高快速路对城市空间的分隔,加密城市路网密度,提高微循环交通效率。1、铁路线路规划广深港客运专线北起广州南站,止于深港分界点,线路在规划范围内长9.3km。广深港客运专线在东涌分区内设置庆盛站,庆盛站为二级枢纽,是片区发展的交通集散中心。2、轨道交通规划规划区内现有地铁4号线通过,现已开通东涌站,规划有庆盛站(未开通)。规划广中珠澳线在基地内通过,在基地内规划有庆盛站(尚未选址))。3、高、快速路规划规划区规划建设形成,“两横、三纵”的高快速路:(1)两横:南二环高速,鱼黄支线。(2)三纵:东部干线,京珠高速,南沙港快速路。4、道路交通规划主干道规划(40m~60m):南沙大道(80)、金光大道、石化大道、市南路、鱼窝头大道、桂格大道、励业路、规划一路、东涌大道、规划二路、规划三路。次干道规划(20m~30m):东涌横一路、吉祥东路、茂丰路、庆盛纵二路、鱼窝头横五路、鱼窝头横六路、庆盛纵三路、庆盛纵一路、庆盛横一路、庆盛横二路、东涌纵二路、东涌纵三路、群益路、东涌纵九路、和乐一路、吉祥南路、吉祥北路、东涌横三路、鱼窝头纵二路、鱼窝头横一路、鱼窝头横三路、同乐路等。支路规划(10m~20m):东涌纵一路、东涌横二路、庆盛横三路、同兴路、鱼窝头纵一路、鱼窝头横二路、鱼窝头横四路、鱼窝头横七路、太石纵一路、太石横一路等。拟建项目建成后,作为东涌镇联接南沙大道与庆盛枢纽之间的城市主干路,对于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提高区域通行能力,解决区域内部交通,改善道路沿线交通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2交通量预测交通预测技术主要是解决交通需求与交通设施供给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根据本项目影响区综合交通现状与发展的分析,结合《广州南沙新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相关成果,本项目交通量预测采用“四阶段法”进行本项目的交通需求预测。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南沙土地利用规划,对预测年的人口就业分布以及相应的客运出行模式进行分析和预测;对客运出行总量、出行方式、出行分布等进行测算,通过道路网络模型进行分配测试,最后获得交叉口的转向流量和道路路段交通流量。将各特征年OD表依次分配到未来路网中,即可得到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根据模型测算得出特征年研究道路全日全线交通量,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如下:序号20172021202620312036118959257933789955687818222.服务水平及建设标准适应性分析基于交通量预测结果对道路服务水平进行分析。服务水平是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速度、舒适度、方便、经济和安全等方面所得到的服务程度。对于城市道路来说,衡量交通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为路段、交叉口的拥挤程度(即V/C),其次是车速(路段)或延误(交叉口)。由于车速、延误与V/C比有关,为研究方便,可采用V/C比作为城市道路路段与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划分依据。参考国内外的经验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采用下表所示的服务水平划分标准。服务水平划分标准服务水平V/C各级服务水平的交通状况A级<=0.40畅行车流,基本上无延误B级0.40–0.60稳定车流,有少量的延误C级0.60–0.75稳定车流,有一定的延误,但司机可以接受D级0.75–0.90接近不稳定车流,有较大延误,但司机还能忍受E级0.90–1.00不稳定车流,交通拥挤,延误很大,司机无法忍受F级>=1.00强制车流,交通严重阻塞,车辆时停时开通过道路等级、车道数以及交叉口间距、绿信比等系数的折减计算本项目饱和度(V/C)如下表所示。2036年鱼窝头大道饱和度计算表车道数饱和度双向8车道0.66从上表的研究范围内各道路的饱和度可知,远期2036年时服务水平为C级,能满足远期的道路交通需求,交通较流畅,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因此本项目从工程经济性考虑并结合城市道路发展的前瞻性,推荐采用的技术标准是恰当的。2.3工程建设意义1.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完善南沙区路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南沙区路网规划,鱼窝头大道为南沙区北部东西向的交通主干道,西起七号公路(榄核大道))东至东部快线北延线,贯穿榄核镇、东涌镇,连通顺德与庆盛枢纽。东涌镇域内有南沙大道、市南路两条出入境交通大动脉,有途经的南沙港快速、京珠高速公路、鱼黄支线、地铁四号线以及即将动工的穗港高速客运铁路、南二环高速等,这些交通主干线都在该镇实现枢纽连接,形成该镇穗、港、澳交通枢纽发展优势。拟建项目为南沙区北部路网的主要路网架构,解决庆盛枢纽高端服务业合作区对外交通需求的需要。鱼窝头大道线位是南沙大道与庆盛枢纽高端服务合作区交通进出转换的必经之路;是区域对外联系交通的主要载体,其建设是区域开发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完善南沙区路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2.本项目的建设是推进南沙区发展的需要广州城市总体规划中南沙新区的发展规划,将南沙定位为发展成为“服务内地、连接港澳的盛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广州南沙新区概念规划综合方案》中特别提出了粤港澳合作特别政策区,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整个核心湾区作为服务业特别政策区;第二部分结合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设置的产业特别政策区。包括横沥岛尖的粤港合作区、在其西侧的钻石水乡试点区、在其北侧的粤澳合作区、结合保税港区和出口加工区建设的创新产业合作区、庆盛枢纽北侧的高端产业合作区。《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南沙新区要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即:要高标准建设交通、信息等功能性、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商业服务、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等综合服务功能,建成联结港澳、连通世界、服务全国的综合服务枢纽。南沙新区将以深入推进“三个重大突破”为抓手,集中力量发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以南沙港、庆盛和南沙万顷沙三大交通枢纽为核心,逐步打造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新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已完成中期成果,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对接。拟建项目为南沙区北部路网的主要路网架构,解决庆盛枢纽高端服务业合作区对外交通需求的需要。鱼窝头大道线位是南沙大道与庆盛枢纽高端服务合作区交通进出转换的必经之路;是区域对外联系交通的主要载体,其建设是区域开发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推进南沙区发展的需要。3.本项目的建设是改善南沙投资环境的需要本项目所在区域规划为南沙区北部科技服务组团,横穿汽车及扩展装备基地发展单元中部,目标定位为汽车装备扩展区及其他综合装备产业发展区,功能构成为装备产业园区、居住配套区。发展策略为交通引导、产业带动、同步配套。该单元北临庆盛-东涌新市镇单元,南接黄阁生活服务区单元,东侧为虎岛基础产业基地。本项目的建设是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土地利用价值的需要。本项目范围内现有基础设施薄弱、零散、不健全,造成现有用地开发层次低、环境差、土地利用经济价值无法充分体现。本项目的实施,可为区域用地及沿线区域提供全面的市政配套服务设施,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刺激周边土地开发的力度,大大提升土地利用经济价值。对于广州市中心区南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的建成贯穿了南沙地区北部道路的网络,对推动南沙地区的开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南沙区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改善南沙投资环境的需要。4.本项目的建设是实现东涌镇规划的需要东涌镇规划定位为以庆盛交通枢纽为依托,以高端国际合作教育和高端医疗产业为带动,服务区域的创新型综合新市镇。形成“一核、两城、三带、三片”的规划结构:“一核”指庆盛交通枢纽发展核,“两城”指庆盛—东涌综合新城和鱼窝头产业新城,“三带”指东涌—鱼窝头发展带、沿市南路发展带和沿鱼窝头大道发展带,“三片”指太石片区、大稳村沿市南路片区和万洲片区。本项目为东涌镇“三带”之一,为鱼窝头发展带的主要载体,贯穿鱼窝头中心工业园、鱼窝头社区和国际汽车产业城,形成向东可延伸至黄阁汽车城,向西连接榄核的横向发展带。是东涌镇的主要路网架构,本项目的建设加强了东涌镇对外交通交流,促进了东涌镇的经济发展,对于广州市中心区南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的建成贯穿了南沙地区北部道路的网络,可为沿线两侧用地及沿线区域提供全面的市政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区域投资环境,进一步刺激周边土地开发的力度,大大提升土地利用经济价值。对推动东涌镇的开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南沙区东涌镇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鱼窝头大道(南沙大道至东部快线北延段)是南沙区东涌镇内一条东西走向的城市主干道,本项目建成后,作为东涌镇东西向的主干路,对于完善区域骨干路网结构,提高区域通行能力,解决区域内部交通,改善道路沿线交通条件。加强了东涌对外交通交流,促进了东涌镇的经济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实现东涌镇规划的需要。5.本项目的建设是改善道路沿线居民出行条件的需要现场调查发现,东涌镇内部路网路幅宽度较小,且路网密度较低;大部分为人车混行。对外主要道路为南沙港快速、京珠高速、及鱼黄支线、绕城高速等4条高速路及南沙大道(番禺大道)、市南路2条城市主干路。内部交通有1条南北向主干路市鱼路及村道。随着日益增长的交通量,现有的路网不能满足沿线居民出行需求。本项目路网的建成,能有效解决东城镇内部交通需求的问题,有效改善了项目沿线居民出行条件。3建设条件3.1沿线自然地理概况3.1.1地形、地貌项目所处位于东涌镇,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全年平均气温21.8℃,无霜期346天;年平均降雨量1635毫米,全年日照时间为1930小时。由于地处珠江入海口咸淡水交界处,辖区南部每年的12月至翌年的2月份为半咸水期,咸度约为1-8‰,其余为淡水期。全镇地势平坦、土地连片、土质肥厚、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区内软土发育,广泛分布有厚度较大的淤泥及淤泥质粘土层,厚度可达10米以上,对区内的工程会产生影响。规划线位沿线地形平坦,地貌以低丘平地、滨海堆积为主,地表主要为简易机耕路、菜地、农田、鱼塘,场地地面高程大约5.5~8.2米。场地沿线跨越2处水道,河涌基本沿西东走向迁。3.1.2气象广州市受季风环流控制,冬季处于极地大陆高压的东南缘,常吹偏北风,且恰在冷暖气团交换地带,气象要素变化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及南海低压槽影响,常吹偏南风,由于暖湿气流的盛行,气候高温多雨,因而摆脱了回归干燥带及信风带的影响,表现出季风气候的特色。受低纬海洋湿润气流的调节,夏季不像我国内陆长江流域那样酷热。广州市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长夏无冬,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四季树木常绿,花果常香,鱼虾常鲜;但热带气旋、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和低温阴雨也常出现。项目区域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夏季湿热,有台风,冬季干燥,有寒流。年平均气温在21.8℃,其中以7~8两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8℃,极端高温可达35~38.7℃,1、2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3℃,极端低温亦在0℃以上。由于背山面海,海洋性气候显著,风向因此受到季节性的影响,冬季主要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则由海洋吹向陆地。南沙新区为台风影响区,一般发生在7~9月,最大风力在9级以上,并带来暴雨;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700mm,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4~9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80%以上,枯水期1~3月、10~12月占年总量不足2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00mm~1300mm;7、8月份蒸发量最大,约占年总量的23%,1~3月蒸发量较小,约占年总量17%左右。如下图所示广东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广东省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等值线图每年5月至11月时有台风发生,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风力6~9级,最大可达12级,风速最大可达34m/s,按《公路自然区划标准》,本区属华南沿海台风区(Ⅳ7)。台风、强热带风暴带来的灾害性暴雨最具破坏性,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暴雨使地表迳流强劲、早春阴雨绵绵使水份充分下渗地下,这些往往构成公路水害,常常诱发公路损毁。3.1.3水文(1)地表径流南沙新区地处珠江出海口,在长期的河流冲积和海潮进退作用下,沉积了深厚的海陆交互相软土。水流冲刷沉积层后继续交汇,形成典型的网络状水系格局。常见的树枝状、平行状水系对陆地完整性影响较小,而网络化的水系将陆地划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岛状地质斑块,水文地貌十分复杂,如下图所示。珠江口水网密布,形成肌理网络化形成岛状斑块本区地势由西向东略有降低,地表水基本上由北向南东汇入南海。(2)地下水区内地下水位变化一般不大,主要受降水及河潮水补给,由于本项目处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下游地段,地势低平,沿线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场地地下水按性质及赋存方式不同可分为两个含水层:(1)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2)基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3.2工程地质条件3.2.1地质构造场区位于珠江三角洲断陷区,它具有以沉降为主,周边山地以抬升为主的差异性地壳活动特点。珠江三角洲为一湾头式复合三角洲,没有一般三角洲结构中所发育的底积层和沉积层,或者说是这两层不甚发育。它也不显示沉积层由陆向海逐渐加厚的规律,原因是三角洲的沉积基底起伏很大,呈四周较高、中心低平的盆地式堆积,而盆地中心内又被分割成若干次一级的沉积盆地,每个盆地就是一个沉积中心,例如沙滘、小揽-杏坛、北滘、万顷沙等数个沉积中心,总的来看,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具有盆地式沉积格局的三角洲。它的沉积厚度为20~30m,最厚可达60~70m。珠江三角洲沉积呈明显的三分性。下部的第一套沉积是由河流底砾层逐渐相变为海相粉砂质淤泥或淤泥的海进式旋回,发生在晚更新世后期,距今30000a左右;上部为一套由海相淤泥或粘土层过渡为三角洲相粉细砂、细砂层的海退式旋回,形成于冰后期的全新世。两套沉积之间夹一层杂色粘土,显示一次沉积间断。珠江三角洲沉积区,大部分为第四系覆盖。广东新构造运动具有继承性和新生性特点,拟建场区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断陷区,为新构造运动的产物,断陷区的成因是复杂的外营力、内营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基底岩石断裂构造大多隐伏。近场区影响较大的区域地质作用以断裂活动为主,按照断裂带的平面展布和活动特征主要有狮子洋断裂(F4)、白泥-沙湾断裂(F5)、三角断裂(F6)。(1)、狮子洋断裂带(F4)狮子洋断裂带是珠江三角洲断陷盆地东缘一条重要的北西向断裂,主要由两条断裂组成,分别沿珠江口和狮子洋东西向两岸发育。断裂带的西支为化龙断裂,北起黄埔吉山附近,往东南经茅岗-蟹山一带可见硅化构造岩,在珠江西岸的马腰岗东侧,震旦系强烈硅化,在化龙一带,断裂倾向北东,倾角60°~70°,由构造破碎带、硅化石英岩及透镜状的石英脉组成,化龙断裂发育在震旦系与上白垩统三水组康乐段紫红色砂砾岩间,是狮子洋北段西侧的控制构造。断裂带的东支是文冲断裂,西北起自文冲一带,在珠江东岸的黄埔石化厂医院内,见燕山期花岗岩与震旦系呈断层接触,形成宽约10~20m的硅化构造岩、夹砾岩与石英斑岩,往东南进入珠江水道,断裂隐伏在第四系下,1984年广州市规划局在大蚝沙东侧进行的水下钻探结果发现,断裂破碎带宽度大120m。在石化厂医院采集的狮子洋断裂带的断层物质样品热释光年为距今17.45±1.45万年,相当于中更新世晚期。据南海海洋地质调查局水上地震勘探资料显示,该断裂切割了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早期的沉积层。由此可见,狮子洋断裂带曾有过强烈活动时代应在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早期。近期在南岗一带记录到小震微震活动,证明断裂现今仍具一定的活动性。(2)、白坭-沙湾断裂(F5)位于场区北侧。该断裂又称炭步一大沥断裂,控制三水盆地的北东边界,呈N330W延伸,约在场区东侧约5公里。该断裂北起花县白坭,往南经南海松岗、番禺沙湾,然后沿蕉门水道出伶仃洋,直到大濠岛。区内白坭—沙湾断裂大部分隐伏在第四系之下,地表露头很少。断裂总体走向北300~400西,在沙湾附近的台地,发育三条平行的硅化带,硅化带宽20m,同时断裂使下古生界浅变质岩遭受强烈挤压,产生片理化和劈理化,走向北300~400西,倾向南西,倾角500。白坭—沙湾断裂在南海松岗以北,作为白垩系—老第三系的三水盆地东缘分界线,在沙湾以南,断裂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在沙湾至鱼窝头一线断裂隐伏地段,大于25m及400m的第四系等厚线呈北西走向。据地震记载公元288年至今地震活动频繁,有感地震400多次,震级3~4级,破坏性地震少。(3)、三角断裂带(F6)三角断裂带由多条断裂组成,主要隐伏在珠江三角洲下,在三角洲平原上的多个残丘可见该断裂的形迹。断裂自西向东出露在牛岗、三角、独岗一线,在东西长约20km的地段内地表断续出露。在独岗所见的硅化岩带规模较为宏伟,虽然出露的硅化岩带宽约100m,但在岩石中未见再次破裂的形迹。在三角西侧的震旦系变质砂岩中发育一走向东西向,宽5~7m的硅化挤压带。位于三角以西的牛岗一带,震旦系与燕山期花岗岩呈断层接触。上述断裂构造均离拟建场地有一定的距离,一般对工程影响不大,勘察过程中,也未见其构造痕迹。3.2.2地质情况根据周边项目实施情况,沿线分布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填筑土层(Q4me)、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第四系更新统冲积层(Q3al)、第四系残积层(Qel),下伏基岩为燕山期(γ)花岗岩。3.2.3水文地质1)地表水场区内的地表水体主要为位于拟建桥位处的河涌水以及耕地灌溉渠和鱼塘积水,水位变化受气候和珠江潮汐变化影响。2)地下水的赋存与类型勘察期间,各钻孔均遇见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地层中的孔隙水,均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水位变化因气候、季节而异;丰水季节,地下水位上升。此外在基岩各风化带裂隙中尚赋存少量的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和上层地下水补给。另外,因场地距离珠江支流河涌较近,珠江潮汐变化对地下水位亦有一定影响。3)岩土的富水性及渗透性本场地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海陆交互相细砂及第四系冲积细砂、中粗砂中,含水量较丰富,透水性好,属强透水性地层,且分布范围广,本次勘察揭露的上述砂层分布于大部分路段。场地内填筑土属透水性~强透水性地层;海陆交互相粘性土层、第四系冲积层粘性土层、残积土层、全风化岩层透水性弱,富水性亦弱,属弱透水性地层;特殊性岩土淤泥质土层为很弱~弱透水性地层。场地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风化裂隙一般发育,基岩地下水主要为裂隙水,由于裂隙的发育不均匀,因此地下水的连通及渗透条件均存在各向异性的特点。3.2.4地层岩性根据钻孔揭露,沿线分布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mc),下伏基岩白垩系(K)泥质粉砂岩。其野外特征按自上而下顺序描述如下:3.2.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①(①为地层编号,下同):素填土①-1、填筑土①-2等2个亚层组成。1)素填土①-1:灰黄色,主要由粘性土混砂组成,局部含碎石、砖块等,块碎石粒径一般1~10cm,结构松散,密实度不均匀,尚未完成自重固结。钻孔CLK9~CLK18、CQK1~CQK7遇到该层,厚度1.50~3.10米,平均厚度1.70米,层底标高3.26~5.31米。2)填筑土①-2:灰黄色或杂色,主要由砂组成,部分钻孔由粘性土组成,夹有碎石,碎石粒径2~10cm,其中0.00~0.20m为砼路面,呈稍压实状。钻孔CLK1~CLK8、遇到该层,厚度2.10~3.20米,平均厚度2.84米,层底标高3.30~4.60米。3.2.2第四系海陆交互相层(Qmc)②:由中砂②-1、淤泥②-2、淤泥质粘土②-3、中砂②-4等4个亚层组成。1)中砂②-1:灰褐色、灰黑色,主要由石英质组成,不均混有少量淤泥及贝壳,颗粒形状亚圆形为主,级配良,含少量粘粒,呈饱和、松散~稍密状态。钻孔CLK6~CLK8、CLK17、CLK18、CQK3、CQK5、CQK6号遇见该层,层顶标高-5.20~4.45米,层顶埋深1.70~11.00米,层厚2.10~8.40米,平均厚度4.63米。2)淤泥②-2:深灰、灰黑色,不均匀混少量粉细砂和含少量贝壳,含有机质,稍具臭味,摇震反应缓慢,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与韧性高,呈饱和、流塑状态。分布连续,所有钻孔遇见该层,层顶标高-4.95~5.31米,层顶埋深1.20~11.20米,层厚5.80~19.20米,平均厚度14.28米。3)淤泥质粘土②-3:深灰、灰黑色,局部偶见朽木,夹多层粉砂,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与韧性高,呈饱和、流塑,分布连续,所有钻孔遇见该层,层顶标高-24.52~-4.64米,层顶埋深11.00~30.00米,层厚1.70~22.50米,平均厚度9.78米。4)中砂②-4:灰黑、灰白色,颗粒成分多为石英质,颗粒形状亚圆形为主,级配良,含少量粘粒,呈饱和、中密状态。钻孔CLK1~CLK4、CLK8~CLK14、CQK1、CQK7号遇见该层,层顶标高-29.72~-9.69米,层顶埋深16.80~35.20米,层厚1.10~11.70米,平均厚度4.81米。3.2.3白垩系(K)泥质粉砂岩:褐灰、深灰、棕红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风化后岩石呈褐灰、青灰色、棕红色。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按岩石风化程度不同共分为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③-2、微风化泥质粉砂岩③-4共两个风化带: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③-2:褐灰、棕红色、青灰色,岩石风化强烈,属极软岩。大部分矿物已显著风化,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易吸水变软,岩芯呈半土半岩状、碎块状,岩块用手易捏碎。钻孔CLK1~CLK10,CLK14~CLK18遇见该层,层顶标高-31.82~-18.33米,层顶埋深25.30~37.30米,揭露层厚0.50~3.40米,平均厚度1.86米。钻孔CLK6、CLK14~CLK18未揭穿。2)微风化泥质粉砂岩③-4:深灰、褐灰、棕红色等,粉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为主,岩质新鲜、坚硬,属软岩,多呈短柱状,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钻孔CQK1~CQK7遇见该层,层顶标高-29.70~-22.89米,层顶埋深30.50~36.20米,各钻孔均未揭穿。3.2.5特殊地质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拟建道路沿线场地内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及软土。1)人工填土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拟建道路沿线场地内的素填土①-1系新近堆填而成,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夹有少量碎石,块径一般为1~10cm,结构松散,强度不均匀,因此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是基础设计及施工时应着重解决的问题,主要分布在里程K1+240~K3+200段;填筑土①-2系新近堆填而成,主要由砂组成,部分钻孔由粘性土组成,夹少量碎石,呈稍密状态,且均匀性极差,主要分布在里程K0+000~K1+240段。由于素填土①-1、填筑土①-2一般强度低,压缩性较高,渗透性偏大,因此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是基础设计及施工时应着重解决的问题。2)软土拟建道路沿线发育有软土即淤泥②-2和淤泥质土②-3,根据本次勘察的原位测试结果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其主要特征为: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系数小,具有如下工程性质:1)触变性:当原状土受到扰动后,破坏了结构连接,降低了土的强度或很快地使土变成稀释状态,易产生侧向滑动、沉降及基底形变等现象。2)流变性:软土除排水固结引起变形外,在剪应力的作用下还会发生缓慢而长期的剪切变形,这对建筑地基的沉降及地基稳定性均有不利影响。3)高压缩性:淤泥②-2,淤泥质土②-3属高压缩性土,极易因其体积的压缩而导致地面和建(构)筑物的沉降。4)低透水性:因其透水性弱和含水量高,对地基排水固结不利,不仅影响地基强度,同时延长了地基趋于稳定的沉降时间。5)低强度和不均匀性:软土分布区地基强度很低,且极易出现不均匀沉降。由于软土强度低,压缩性较高,因此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是基础设计及施工时应着重解决的问题3.3交通设施现状根据现场踏勘情况,现状东涌镇主要包括:京珠高速公路、南沙港快速路、鱼黄支线、南沙大道、市南大道等。整个区域内部联系道路相对较落后,区域内沿无现有系统的路网。现状道路图34沿线基本情况本次拟建的工程行政区划属于广州市南沙经济开发区。项目场地地处珠江三角洲沉积地带,根据场地地貌成因及形态特征,本场地地貌单元表现为珠江三角洲海陆交互相沉积平原地貌。鱼窝头大道一期工程,是在现状鱼窝头大道的基础上进行加宽改造。现状道路宽度为32m,双向6车道,两侧设置停车带。具体断面布置为:32m=2.5m(人行道)+2.5m(停车带)+22m(车行道)+2.5m(停车带)+2.5m(人行道)。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局部为沥青加铺;人行道铺装为预制混凝土砖。区域内用地以旧路为主,项目对现状鱼窝头大道进行升级改造。一期项目起于南沙大道终于现状同康路。现状南沙大道与鱼窝头大道交叉口现状鱼窝头大道现状交叉口终点处现状交叉口3.5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3.5.1筑路材料本项目范围内天然筑路材料(砂、石、土料)较少,需经外地借运方可满足城市道路建设对筑路材料之需要。1、区域内填土:建设区域地势较低,项目以填方为主,区域内无可用填土,需要从外借土。2、砂砾:项目周边能够为本项目提供河砂的河流较少,但本项目水运较发达,可由从外地采购砂砾料后,先由船只运送到附近码头后,再由汽车转运。3、石砾:项目周边缺乏石料,建设所需石料需外借。4、钢材、木材、沥青、水泥:向社会公开招标或邀请信誉好、质量过关的生产商通过议标购得。3.5.2水电项目沿线经过鱼窝头涌,区域内水塘较多,地下水的补给充沛,可满足工程用水需要。施工前应提前与电力部门进行协调,落实工程用电,保证工程进度。3.5.3运输条件项目区域南沙港快速路、南沙大道、鱼黄支线均为现状道路,周边现状水网密布,水运发达,工程所需外购材料及其他物资的运输极为便利。

4总体设计4.1道路平面设计4.1.1平面设计原则(1)道路平面位置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2)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3)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4)合理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分隔带开口、公交停靠站位置等;(5)平面需按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工程。4.1.2道路线位布置(1)设计原则1) 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2) 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3) 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开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4)贯彻“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尽量节约用地、少拆房屋、方便群众、依法保护环境。1x1x16m预应力砼空心板设计终点K1+260设计车速的选取:本项目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为60km/h。 设计终点K1+260(3)平面设计与规划平面优化调整本项目线位与规划一致。道路一期平面位置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为一条直线,路线长1.26Km,设计速度为60Km/h。路线西起现状南沙大道,向东跨过东深涌,设置小桥一座,与规划励业路相交后,终于现状同康路。(4)路线沿线节点分布1)路线经过的河涌:东深涌。2)路线经过的现状路:南沙大道、同乐路、同兴路、鱼Z2路(鱼富路、励裕路)、同康路。4.2纵断面设计4.2.1设计原则1)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同内地面水的排出。2)区域内人流、建筑物较多,车速不宜过快,纵断面指标也不必过高,为保证城市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应以填土最小高度、节省投资为主要因素。纵面设计上在不超现行专业规范前期下适当选用技术指标,合理的减短坡长,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路基填挖高度,以便道路两侧的土地利用和开发。3)根据规范及设计原则的要求,在进行纵断面设计时,在参照原有道路标高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满足技术标准,行车平顺、路基稳定、排水顺畅、地下管线、防洪标高、路面加铺厚度、沿线控制点、节省投资等方面进行设计。设计起点K0+000东深涌平面布置图4)在保证平纵面各自线性平顺、流畅的前提下,设计中尽可能使二者的技术指标保持均衡和协调,力求使路线与地形、景观和视觉相协调以保证舒适、安全的使用功能。在视觉上能自然的诱导驾驶者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合成坡度组合得当,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设计起点K0+000东深涌平面布置图4.2.2纵断面设计的控制因素1)最低高程规划区内建设用地目前主要为现状道路,现状地面高程6.2-6.8米(广州城建高程系),根据南沙市政基础设施总体规划,道路路面的最低标高为6.5米(广州城建高程系)。2)现有道路纵坡为降低工程造价,道路纵坡沿线现有道路纵坡布设,对小于0.3%路段设置锯齿形街沟。3)最大纵坡本工程,道路相互交叉,按规范在平交范围内的最大纵坡一般不大于2%,困难时不大于3%。4)最小坡长按规范,选取不同的设计车速对应的最小坡长,为优化组合线型,本设计中的坡长一般情况下采用最小坡长。5)周边道路的衔接本项目与南沙大道、同康路等已建道路相交,同时有多条现状支路相交。6)纵断面设计本项目共设6个变坡点,最小坡长150m,最大坡度0.95%,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R=12000m,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R=6500m。在东深涌,采用1×16m预应力空心板桥,最低路面控制标高为8.27m。(6)纵断面设计的理念纵面线形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合理采用坡率、坡长,力求指标均衡、视觉顺适。最短坡长、竖曲线半径、竖曲线长度原则上采用不低于现行规范的一般值,两竖曲线之间直线不小于对应设计车速的视觉要求。在保证平纵面各自线性平顺、流畅的前提下,设计中尽可能使二者的技术指标保持均衡和协调,力求使路线与地形、景观和视觉相协调以保证舒适、安全的使用功能。在视觉上能自然的诱导驾驶者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合成坡度组合得当,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4.2.3纵断面主要技术指标纵断面设计主要技术指标表设计时速(km/h)最小坡长(m)最大纵坡(%)最小竖曲线长(m)最小凹曲线半径(m)最小凸曲线半径(m)601500.951201200060004.3横断面设计城市道路的横断面是由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以及分车带等部分组成的。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道路的等级、性质和红线宽度以及有关交通资料,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并给予合理的布置。道路的规划红线宽度、道路功能、交通组织方式和交通资料的分析,是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依据。横断面设计原则(1)行人和机动车分离、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与行人分离,加强三者之间的安全性,减小三者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机动车的行车速度。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3m,自行车道最小不小于1.5m,有条件的地方不宜小于2.5m。(2)增加道路绿化率,合理布置绿化带,以人为本,强调人与绿化(植物)的亲和力,使行人与骑(自行)车人直接感受道路景观,提高行人的舒适度。(3)保证沿路管线的布设,根据发展需要确定管线走廊的合理宽度,方便管线维修,消灭管线改造对机动车的影响,减少对行人、非机动车的影响,降低管线维护成本。(4)考虑沿街建筑的性质,使道路横断面布置适应其功能要求。(5)在保证机动车行驶的同时,提倡公交优先,设置公交专用道及港湾式车站。(6)中央分隔带的设置一般应满足自行车过马路最小安全等待宽度,在主干路上要考虑路口进口道左转拓宽需要,在部分主干路或标志性道路上要考虑车辆中间调头需要。根据本区域的交通特点提出合理的横断面布置,并满足不同类型交通的需求。按照以人为本以及生态景观需要设置人行道、绿化带。合理埋设供水、雨水、污水、电力、通讯、燃气、路灯、交通设施等各种管线,使之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且方便安装、维护。其断面布置如下:5.5m(3m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6.5m(侧绿化带)+15m(0.5+4x3.5+0.5四车道机动车道)+6.0m(中央分隔带)+15m(四车道机动车道)+6.5m(侧绿化带)+5.5m(3m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60m。道路标准横断面图4.4路线交叉4.4.1平面交叉口(1)设计原则本工程道路纵横交错,交叉路口众多,交叉口能否处理好,影响着道路通行能力,故设计交叉口之前必须对整个路网进行分析,综合统筹,充分利用路网的功能,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2)沿线平面交叉布设情况本项目沿线与南沙大道、多条规划路、防洪堤多条村道交叉,而这些规划路在未来或现状是沿线村庄内外的主要通道,不可因为本项目的实施中断周边交通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具体的平面交叉布设情况如下:本项目相交道路共7条,其中主干路2条,支路5条。沿线交叉口控制形式见下表。鱼窝头大道沿线主要交叉节点设置一览表序号路名红线宽度道路等级交叉口形式1南沙大道55m主干路B2鱼Z2路(鱼富路、励裕路)15m支路D3鱼Z3路15m支路D4励业路40m主干路B5同兴路15m支路D6同乐路15m支路D7同康路15m支路D其中励业路因土规及征拆问题暂停实施,与本项目交叉口范围建筑物较多,因此考虑将人行道与一般段相接,暂不开口,其他管线及车行道结构按照交叉口实施,并将其封闭。待远期励业路实施时,再接通本交叉口。本项目为城市主干路,其与支路相交的平交口采用信号平交控制方式;其与主干路和相交的平交口采用展宽信号平交的控制方式。(3)设计要点本项目沿线与现状路、村道、规划路存在多处平面交叉,近远期均需满足沿线居民畅通进出;与沿线路口形成较规则的T型交叉口,平交口设计特点较为统一。在满足相关规范及要求的前提下,典型平交口设计采用相同或相近的参数进行设计。设计范围内平交口,转角处路缘石半径满足机动车的行驶要求。平交口范围均设置拓宽车道,并根据不同的设计车速确定展宽段长度以及渐变段长度。在考虑交叉口布设的同时,基于城镇化的公共交通配套和服务横沥镇考虑,在设计范围交叉口出口处设置一对公交停靠站,提供公共交通服务。基于将公交停靠站设置为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形式,并结合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顺接展宽车道设置实现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设计。(4)其它设计要点a.人行过街及无障碍设计平交口设置人行斑马线,次干路交叉口斑马线宽度设置为5米,道路的人行道上设置连续的导盲带。在交叉口人行横道对应的人行道及被路缘石隔断的人行道上设置无障碍通道。b.关于缘石坡道的铺设城市道路过街路口及交叉路口与人行横道对应的缘石坡道应采用全宽式单面缘石坡道,坡度不得大于l/20。在人行道中段的缘石坡道,有条件的可采用全宽式单面缘石坡道,如条件限制可采用扇形坡道,坡度不得大于1/20。c.关于人行道上盲道的铺设:盲道的铺设应连续贯通,在人行道拐弯处应顺弯道弧位铺设。盲道行进方向遇到与地面平齐的井盖,可在扑盖前后各对称铺设4—6块提示盲道砖,不必绕开井盖铺设肓道。但如果遇高山地面的升盖或其他障碍物则应绕道铺设。盲道铺至缘石坡道口或梯级时,应距离坡道底边250—500mm处铺设与坡道口或梯道口长对应的宽600mm的提示盲道。盲道行进方向如遇叉道需铺设盲道的,应在交叉位置按不同方向各铺3—4块提示盲道砖,如行进盲道是并排铺设盲道砖的,则需相应增加铺设提示盲道,在盲道的终止位置也需铺设提示盲道。人行道上设置的公交车站应在站台前后位置铺设提示盲道,并与行进盲道连接。盲道砖应按规范要求采用的块材,颜色为中黄色。(5)公交停靠站本次设置的公交停靠站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公交停靠站通过顺接展宽车道设置实现,公交车站设置在距离交叉口出口缘石转弯半径终点50米位置处,站台长度30m,渐变段长度为30m。结合项目周边城镇发展需求,设置相应的公共停靠站配套设施。按城市道路相关规范规定,考虑沿线村镇分布情况,本项目共设置2对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5路基路面工程1、主干路路基抗压回弹模量不少于35Mpa。2、本项目为道路罩面加宽改造工程,道路现状两侧多为民居建筑,只有人行道路基部分有路基填方,填方量较少,采用填土路基。3、本工程道路两侧为民居建筑,道路两侧需与房屋接顺,故此次无路基防护工程设计。4、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本次设计工后沉降应满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