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四大原则_第1页
中国饮食文化四大原则_第2页
中国饮食文化四大原则_第3页
中国饮食文化四大原则_第4页
中国饮食文化四大原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3教学目标12

熟悉饮食文化四大基础理论形成脉络

掌握四大基础理论的概念引言

人类最关心的两件大事“人类及其关心的是传种与营养”—马林诺夫斯基西方中国“食、色,性也”—《孟子·告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庶民百姓国家大政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八政: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尚书·洪范》引言

几千年来,老百姓吃得饱就是“太平盛世”,吃不饱,便来一场“革命”。吃成了中国改朝换代最直接、最普遍、最根本的原动力与导火线。

食事在百姓民生和国政中居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国人对自己食生活、食文化的深刻思考、积极创造与孜孜探索中。这种深厚坚实的饮食思想渊源,表现为基础理论的四大原则。NO.1

食医合一1.概念

是指基于饮食行为同时获得养生与疗疾功用的实践与认识。2.形成

形成的标志是《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

从“医食同源”的实践和初步认识中派生出了“食医合一”。

孙思邈《千金食治》,我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饮食疗疾专篇。

孟诜《食疗本草》,把食医的理论和实践又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NO.2

饮食养生

源于医食同源认识和食医合一的思想与实践。

通过特定意义的饮食调理达到健康长寿目的的理论和实践。

生命、青春、健康和长寿,是人的自然本质所最珍贵的东西;而长寿则是人类的最大希求。1.概念2.形成先秦时代唐尧时代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老子和庄子,他们还主张用“吐故纳新”的“导引”气功来健身长寿。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适饮食”、省嗜欲;体欲常劳,食欲常少。秦汉时代——《素问∙上古天真论》——《吕氏春秋》NO.2

饮食养生饮食保健饮食疗疾

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具有不同作用的食物,或以食物为主配伍其它药物,经过烹调加工制成各种饮食,达到治疗已发疾病的医治行为。

通过选择性饮食预防疾病食事理念与行为。

养生之人,务洁清,务熟食,务调和,不侈费,不尚奇。食品本多,忌品不少,有条有节,有益无损,遵生颐养,以和于身,日用饮食,斯为尚矣。”

——医家顾仲NO.3

本味主张1.概念2.形成

探究食料先天味性及其养生功能的认识。

“味”是人的鼻、舌等器官可以感觉和判断的食物原料的自然属性;“性”则是人们无法直接感觉的物料的功能。古人认为性源于味,故对食物原料的天然味性极其重视。先秦典籍《吕氏春秋》的《本味篇》:“味”的道理。盛唐时期段成式《酉阳杂俎》:唯在火候,善均五味。主张食物应当兼有“可口”与“益人”两种性能方为上品。明清时期NO.4

孔孟食道1.概念2.形成

孔子和孟子饮食观点、思想、理论及其食生活实践所体现的基本风格与原则性倾向。

“即孔子的“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和孟子的食志—食功—食德。敬食、惜食、抑食、节食。孔子

他的饮食思想,可以用“简素尚朴”四个字来概括。“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物质生活上安于简约淡素NO.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