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换论课件_第1页
社会交换论课件_第2页
社会交换论课件_第3页
社会交换论课件_第4页
社会交换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社会交换理论SocialExchangetheory第九章社会交换理论SocialE1本章主要内容(Mainpoints)一、EarlyExchangeTheory

二、霍曼斯的BehavioristicExchangeTheory三、布劳的DialecticalExchangeTheory四、埃默森的ExchangeNetworkTheory本章主要内容(Mainpoints)一、Early2一、EarlyExchangeTheory

1、古典经济学中的交换理论

EXCHANGETHEORYINCLASSICAlECONOMICS2、人类学中的交换思想

EXCHANGETHEORYINANTHROPOLOGY3、心理行为主义与交换论

PSYCHOLOGICALBEHAVIORISMANDEXCHANGETHEORY4、古典社会学与交换论一、EarlyExchangeTheory1、古典经济3

1、古典经济学中的交换理论

古典经济学家的"理性人"假设和功利主义把人看作是"理性人"他们在自由和竞争性的市场里同他人进行交易或交换时,总是寻求物质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市场中人们是自由的,可以得到必要的信息;他们能够考虑所有的替代性选择,在此基础上,理性选择能使其物质利益最大化的行动。

理性的考虑,就是盘算包括对各种替代品的购买在内的成本,然后对这些成本与物质收益进行权衡,努力决定哪种选择可以实现盈利或利润(收益减去成本)的最大化。

1、古典经济学中的交换理论

古典经济学家的"理性人"4社会学成为一门学科后,社会学家对功利主义假定的修订:人们1.并非如功利主义认为的寻求最大利润,但确在同他人社会交易中努力获取利润。2.并非是纯粹理性的,但在社会交易中的确盘算成本和收益。3.并不具备有关选择性方案的所有信息,但至少是常常在关注某些选择性方案,这形成了衡量戚本与收益的基础。4.经常在约束下行动,但仍然在交易中寻求获利时相互竞争。5.经常在交易中寻求获利,但当进入交换联系中时,受到其所拥有的资源的限制。

除了这些对功利主义假设的改造之外,古典经济学理论关于人们在经济市场进行物质交易的研究中忽视了人的互动。因此社会学家对其进一步做了修订:6.在所有社会中,确实都在明确界定的市场中从事经济交易,但这只是在所有社会脉络中发生于个体间的、更为一般意义上的交换关系中的特例而已。7.的确在交易中追逐物质性的目的,但他们也动员并交换非物质性的资源,比如情感、服务和符号。

社会学成为一门学科后,社会学家对功利主义假定的修订:人们1.5

2、人类学中的交换思想①弗雷泽爵士(SirJamesFrazer

,《金枝》,人类学经典)对婚姻交换的研究:功利主义取向

在《folkloreintheOldTestament》中,对社会制度进行了交换理论的分析。 在对原始社会中各种亲属和婚姻行为进行研究时,他惊奇地发现,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明显喜欢“交表(cross-cousin)联姻”(姑表或舅表)而不喜欢“平行表(parall-cousin)联姻”(姨表或堂兄弟没)。是什么原因使得前者受欢迎,而平行表联姻却受到普遍禁止呢?

他引用“经济动机法则”来解释:土著人如果没有相应财产去讨老婆,会被迫用自己的女性亲属(通常是他的姐妹或女儿)交换得到老婆。这样,社会中个人(缺少财产而又想娶妻者)的物质或经济动机就能解释各种社会类型(交表联姻)。他认为,代表一个特定文化的社会和结构模型反映了人类的经济动机。人类在交换物品时尽量满足他们的基本经济需求。现代社会学中的交换论援引了弗雷泽关于社会组织的思想:1.交换过程是人们为努力实现其基本需求而产生的;2.当进行交换的人们觉得有利可图时,交换过程就产生互动模式(制度);3.这种互动模式不仅满足了个人需求,且限制了可能产生的各种社会结构;一句话:基本交换过程如何产生更复杂的社会结构

2、人类学中的交换思想①弗雷泽爵士(SirJamesF6

他还预见到社会体系中特权和权力的分化。

他认为:那些拥有较高经济价值资源的人可以对缺乏这种资源的人进行剥削,从而使前者可以得到特权和其他权利。他发现:土著人中妇女的交换行为至少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导致了权力和特权的分化:第一,“由于在澳洲土著中妇女具有较高的经济及商品价值,所以拥有众多姐妹或女儿的男子就富有,而那些没有姐妹、女儿的男子就贫穷,甚至可能得不到妻子”。第二,“老年男子可以利用这一交换体系,从年轻的女性中得到几个妻子;而那些年轻的男子由于没有女性用来交换,往往被迫独身或接受那些年长者遗弃的妻子”。

因此,交换理论的发展,还可以从他的思想中得到:

4.在交换过程中,人们根据其获取有价值商品的难易程度区分出各种群体,并造成权力、威望和特权的差异。他还预见到社会体系中特权和权力的分化。7②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分析方法:非物质交换论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中,马对物质性或经济性的交换同非物质性或符号的交换进行了区别。

在关于特罗布里安岛上居民的人种学研究中,讲述了当地土著居民的社会活动,进而勾划出了整个马辛地区的美拉尼西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书的重点是围绕着一种名为“库拉”的活动展开的。马发现,在部落里的人们中间,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库拉圈(Kularing)的封闭性的交换关系圈。当地居民的生活的各方面都与库拉有着紧密的联系。库拉的核心是贝壳臂镯(mwali)和贝片项圈(soulava)的交换,在所有的交换关系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而与这种交换同时,还伴随着其它礼物的交换以及物品的贸易。库拉的基本方式是用臂镯交换项圈,用项圈交换臂镯。而这样的交换仅限于库拉伙伴之间。库拉伙伴是具有库拉关系的不同部落的土著。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一旦建立就基本不会被破坏。(“一次交易并未结束‘库拉圈’的关系。规则是,‘一旦进行库拉交易,永远进行库拉交易’,两个人之间的伙伴关系是永久的、终生不变的事。”)

②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分析方法:非物质交换论《西8

库拉圈大致覆盖整个马辛地区的岛屿。库拉交易圈是周围岛屿按两种不同方向进行贵重物品推销的一种圈子,每半年交易一次。每个岛上的男人长途航行,横穿公海,按顺时针方向,输运红贝项链;另一些人则按逆时针方向输运白贝手镯。在库拉贸易中,臂镯以逆时针的方向流动,而相应的,项圈以顺时针的方向流动。用马林诺斯基重点研究的特罗布里恩德岛来说,当地土著以项圈交换西边岛民的臂镯,再通过向南的库拉,用臂镯交换南方岛民的项圈。处在库拉圈不同地方的土著基本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库拉(在极少的地区可能会出现逆流)。一个人根据地位的不同,可能有一个到数十个的库拉伙伴。一个人从上游的库拉伙伴处得到臂镯,再把臂镯交换给处于下游的库拉伙伴。与此同时,项圈按照相反的方向流动。这样的库拉联系起了附近各个岛屿的土著,形成了库拉圈。库拉圈大致覆盖整个马辛地区的岛屿。库拉交易圈是9

功利主义者和弗雷泽都没有把非物质性的交换关系概念化。在对这一独特的交换网络进行解释时,马林诺斯基对物质性或经济性的交换同非物质性或符号的交换进行了区别。

马认为,库拉圈不仅是经济的或物质的交换网,而且是用来加强社会关系网络的符号交换。

尽管在库拉原则中的确存在着纯经济性的交易,但马林诺斯基观察到,臂环和项链的仪式性交换才是库拉交换原则中的主要功能。功利主义者和弗雷泽都没有把非物质性的交换关系10

马指出,特罗布里安岛上居民自己也意识到纯经济的商品意义与项链、臂环这些象征物品意义之间的区别。

然而也把象征物品划分等级,库拉的价值在交换中积累和体现。库拉物品除了大小和精细程度,更被看重的是它的历史,它曾经的拥有者的故事和荣耀。一些古老而传奇的库拉物品都有自己的名字,而这些物品都是库拉圈中每个人都希望交换到的东西。

所以,库拉用来表明并确认交换伙伴关系的性质,如平等、高级或低级。

但是,正如马指出的,“在特罗布里恩德岛民的(库拉)交换形式中甚至没有一丝要从中获利的迹象.没有任何理由用纯功利主义的和经济的观点看待他们,因为他们没有通过交换而相互利用”。马指出,特罗布里安岛上居民自己也意识到纯11按照马林诺斯基的功能主义框架,库拉圈的交换关系具有“炫耀”、共享、给予的基本功能,并且具有创造社会联系的深切愿望(theKulatomean“thefundamentalimpulsetodisplay,toshare,tobestowandthedeeptendencytocreatesocialties.”)。马认为,像库拉圈这样的永久性的社会模式具有积极的功能性后果,可以满足个人的心理需求,也可以满足社会整合和社会团结的社会性需要。

因此,库拉圈交换的动机具有社会心理学的意义。按照马林诺斯基的功能主义框架,库拉圈的交换关系具12虽然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在逻辑上存在许多问题,但马林诺斯基仍然为现代交换理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按照马的说法,“库拉圈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消除这样一种观念,即理性人只想按照经济原则以最小的努力来满足最简单的需求,此外别无他求。

2.心理的而非经济的需求,是促进和保持交换关系的动力,因而是解释社会行为的关键。3.如库拉圈所显示的,交换关系也能具有超出当事人双方的意义,间接交换的复杂模式可以维持扩展和延伸了的社会网络。4.符号性交换关系是基本的社会过程,它可以造成等级的分化,也可以将社会整合为一个有内聚力的、团结的整体。虽然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在逻辑上存在许多问题,但马林诺斯基仍然13

综上,通过对符号性交换对于个人心理和社会整合模式重要性的强调,马预见到两种基本的交换论观点的概念基础:一个强调心理过程的重要性;另一个强调突生的文化和结构力量对交换关系的意义。

补充:在社会学中,突生(emergence)是指社会这一复杂系统从微观层面的人与人的互动中衍生出来的,具有独立于个人并反过来加诸影响于个人的独特性质,这一性质使得社会成为一种事实存在。

举例说明,法律最初是不成文的规矩由少数人协议达成,随着大量类似的个别的规范行为的出现和在社会时空的弥漫,法律也逐渐脱离个别的范畴,而逐渐成为具有普适性的规则并开始出现正规条文和书面记录,最后法律在其自身历史发展中获致了逻辑并籍此继续发展和完善自身体系。

突生不仅适用于最宏观范畴的社会结构的形成,同样也适用于相对微观的大群体的结构的形成过程的描述。综上,通过对符号性交换对于个人心理和社会整合模式重要性的14③莫斯和交换结构论的产生

根据这种男爷们之间的交易,后来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的祖师涂尔干的外甥,同时又是结构主义的祖师列维-施特劳斯的舅舅莫斯根据这个写了本著名的在《thegift》。针对马林诺斯基过分强调心理需要而忽视社会需要的倾向,莫斯(MarcelMauss)对其库拉圈的分析做了重新解释,他力图系统地阐述集体主义或结构主义交换观点的大致纲要。

书中认为,观察像库拉圈那样复杂的交换网络的关键,在于“在原始或古老的社会类型中,什么原则使得接受了礼物的人必须予以回报,什么力量迫使接受者给予回报?”莫斯认为,这种互惠性的“动力”来自社会或群体。他写道:“是群体,而不是个人进行交换、签订合同并受义务制约。”③莫斯和交换结构论的产生

根据这种男爷们之间的交易,后来15个体按约活动就是体现了群体的道德(“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规范。个体间的交换就是按照群体规范进行的,同时也就巩固了这些规则与规范。因而,莫斯认为,既不能像功利主义那样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也不能像马林诺斯基那样过分强调个人的心理需要,而应当认为个人是社会群体的代表。最终,交换关系产生于群体道德,并巩固和服务于群体道德这一自成一格或独特(sui-generis)的实体。莫斯认为,一旦这种道德出现,并在交换活动中得到巩固,它就会控制群体社会生活中的其他各类活动,这超出了特定交换的活动范畴。他第一个把功利主义交换原理和迪尔凯姆的结构主义或集体主义的思想连成一体的人。同时,莫斯认识到物品交换活动的产生同时也巩固了社会的规范结构。个体按约活动就是体现了群体的道德(“道德”(Morality16莫斯还预见到当代交换理论中的结构主义观点。莫斯对当代理论的影响不是直接的,但通过列维一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就使迪尔凯姆和莫斯的法国结构主义理论传统中的观点影响到当代社会学中的交换论观点。莫斯还预见到当代交换理论中的结构主义观点。17④列维一斯特劳斯与结构功能主义1949年,列维一斯特劳斯在其经典著作《宗族的基本结构》一书中分析了交表婚姻模式。第一,抨击了弗雷泽和功利主义的观点,即假设社会行为的首要原则是经济上的,这种假设同社会结构是突生现象的观点相抵触,而社会结构的运行是依据其不容更改的法则和规律进行的。因此他认为,“重要的是交换关系本身而不是用来交换的东西”,必须从其对更大社会整合功能的观点来看待交换。

④列维一斯特劳斯与结构功能主义1949年,列维一斯特劳斯在其18第二,反对交换过程的心理学解释,尤其是行为主义者所鼓吹的那种观点(见后面)他认为,人类拥有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使人类的行为和社会组织不同于各类动物。所以,人类的行为在本质上不同于动物,尤其是在社会交换当中。动物在何时、何地、如何进行交往是不受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支配的。而人类则在任何交换情境中都遵照这些观念和准则行事。人们通过社会化学习定义这些行为方式的规范,从而保证了人类交换原则的特殊性.而且,交换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心理的需要,也不能仅从个人的动机来理解,因为社会交换反映了以自成一格的实体存在的社会组织类型。因而,交换行为受到规范和价值观的控制,也只能用其对规范、价值观影响的功能及后果来解释交换行为过程。第二,反对交换过程的心理学解释,尤其是行为主义者所鼓吹的那种19列维一斯特劳斯提出了一些基本的交换原则:

severalfundamentalexchangeprinciples:第一,所有的交换关系,都包括了个体所付出的代价,但与经济学和心理学对交换的解释不同,这种代价应归因于社会——归因于使行为付出代价的那些风俗、规则、法律和价值。个体本身不承担这些代价,但把它归之于“社会秩序”;(一句话,个体间的交换受社会结构和文化因素的制约;个体间的交换具有促进社会整合。有木有过年不像走亲戚,但不得不走;经常走动会不会有利于亲戚关系?)第二,社会上所有稀缺的、有价值的资源——不论是物质性的(如妻子),还是符号性的(如尊重和威望)——分配都受到规范与价值观的制约:只要社会上的资源丰富或价值不高,其分配就不会受到控制,而一旦变得稀缺并获得高价后,其分配就立刻受到控制;列维一斯特劳斯提出了一些基本的交换原则:

several20第三,所有交换关系都受到(由规范与价值观决定的)互惠

(reciprocity)规则的制约,它要求那些得到贵重资源的人给予那些提供资源的人其他有价值的东西。有许多由规范与价值观规定的互惠模式:相互的和直接的:在某些情况下,规范要求给予施惠者以“相互的”(双向的)和直接的酬报;单向的(间接的):在另一些情况下,互惠可以是单向的,包括许多不同的间接交换模式,行动者不能直接互惠而只能通过第三者(第四、第五者等等)的群体。(如拖关系找工作,农村中的互助)在这两种一般的互惠交换形式中,存在许多次属的交换网络形式,它们也受到规范的制约。第三,所有交换关系都受到(由规范与价值观决定的)互惠(re21对交表婚姻的解释这三个交换原则可以用来描述交表婚姻,即其能促进社会整合:

特定的婚姻模式和其他亲属关系组织的特征,不再只用个体间的直接交换观点来解释,而可以用个体与社会之间单向交换的概念来加以解释。

通过将交换行为的分析从直接的和相互的交换模式中解放出来,他指出各种直接和单向的交换次级形式是如何影响和加强了不同类型的社会整合与社会组织。因此他提出了一个尝试性的理论来解释社会整合与社会团结(即直接和间接的交换活动是与不同的社会组织联系在一起的,并促进了社会整合)。对交表婚姻的解释这三个交换原则可以用来描述交表婚姻,即其22

这一整合理论对当代社会学中交换论的影响具有更重大的意义。他的两个观点对当代社会学的影响很大:1.分析交换关系的主要变量是社会结构的各种形式,而不是个人动机。2.社会系统中的交换关系并非限制在个体间的直接互动,而是延伸到间接交换的复杂网络。一,这些交换过程是由社会整合与社会组织所引起的;另一方面,它们又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各种形式(即促进了社会整合)。这一整合理论对当代社会学中交换论的影响具有更重大的意义。他23总结弗雷泽是功利主义的交换论马林诺斯基认识到弗雷泽对于直接交换只进行物质或经济动机分析的局限性:正如库拉圈所征实的那样,交换可以被归纳为包含有非经济动机的延伸了的网络,而这种非经济动机就意味着社会整合。莫斯将其注意力明确地放在控制交换过程的社会结构的重要性以及交换过程对维持社会结构的作用上。列维一斯特劳斯说明,直接和间接的交换活动是如何与不同的社会组织联系在一起的。总结弗雷泽是功利主义的交换论243、心理行为主义与交换论

作为一种心理行为主义最初来自对某一事件的观察结果。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实验:做实验的狗把食物和给它送食物的人联系在一起。他观察到,那些接受特别试验的狗不仅在见到食物时,而且在听到给它们送食物的人的脚步声接近时也会流出唾液。巴甫洛夫在动物身上做了一系列的试验以理解这种“条件反射”。通过这些试验,他发展出几条后来融入行为主义中的原理。这些原理包括:(1)如果一个刺激经常性地与另一个产生特定生理反应的刺激联系在一起,那么这一刺激本身就会产生这种反应。(2)如果与刺激有关的满足感不再出现.那么这种条件反射就会消失。(3)与能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相似的刺激也可以像那种刺激一样引发出相同的反应。(4)如果一个刺激渐渐不同于曾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那么这类反应就会逐渐减少。巴甫洛夫的试验解释了条件反射、反射消失、反射的概化和反射的辨别原理。3、心理行为主义与交换论

作为一种心理行为主义最初来自对某25桑代克(EdwardLeeThorndike)的在美国实验室里的实验:在试验中,他发现动物会保持其在得到酬赏时的那种反射模式。例如,在对放在迷盒里的小猫做试验时,桑代克发现,小猫会反复探索直到其找到走出迷宫的途径。至于对迷盒中各个已经探索过的地方猫就不会再去探索。这就表明.与允许小猫逃出去的反应有关的满足感,激发它学会并保持这一反应。通过这些试验以及与巴同时进行的其他各个试验做比较,桑代克形成了三条原理或规律:(1)“效用法则”:在某种情况下得到满足感的行动,当该情况再度发生时会重新出现。(2)“用进法则”:随着反复的重复与实践,情境一反射的联系会得到加强。(3)“废退法则”:如果这种行为中止,情境反射的联结就会减弱。注意:他让小猫自由探索,因此更接近自然环境中的人类。桑代克(EdwardLeeThorndike)的在美国实26沃森(JohnBWatson):《行为主义视野中的心理学》文章心理学是研究刺激反应关系的,其惟一可接受的证据就是公开的行为。心理学家要置身于人类意识这个“潘多拉迷盒”之外,并且只研究:可观察的刺激与与之联系在一起的可观察的行为。沃森(JohnBWatson):《行为主义视野中的心理学27对行为主义的总结行为主义类似功利主义:人类是寻求酬赏的有机体,他总是寻求选择得到最大酬赏和最小惩罚的目标;酬赏只是功利主义“利润”的另一种措辞,而“惩罚”在某种意义上是“成本”的对应概念;对行为主义者而言,酬赏是任何机体都需要给予强化和满足的行为,而惩罚则是对酬赏的否定,它迫使人们花费精力以避免痛苦(因而就付出成本)。行为主义者的理论是在有机体的环境受到试验者严格控制的实验室中得出的,很难把这种试验情形看成是互动。这迫使现代交换论者把行为主义的原理和功利主义对交易或交换的研究融合起来。现代交换论从行为主义借用了酬赏的概念,并用来解释功利主义的交换理论遗产。主要是因为酬赏概念有助于交换论者把人类行为看作是受心理需要驱使的。现代交换论从功利主义借用了“成本”概念,认为此概念比行为主义的“惩罚”更有优势,因为交换论者可以用“成本”的概念,完整地设想有机体在寻求特定酬赏时所面对的各种选择方案。对行为主义的总结行为主义类似功利主义:人类是寻求酬赏的有机体28社会学交换论的一些流派所吸纳的心理行为主义的理论。这些理论有:l.在任何特定的场合,有机体总是做出服从最大酬赏和最小惩罚的行为。2.有机体将重复那些已经证明能够得到酬赏的行为。3.有机体在某种场合下的行为曾得到酬赏,如再次出现相似的场合时,它们就会重复那种行为。4.当前的刺激如果在过去某种情况下曾得到酬赏,则这种刺激将引起与过去类似的行为。5.只有不断地得到酬赏,行为的重复才能不断地发生。6.如果某一行为以前曾得到酬赏,但在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突然一无所获,有机体就会有情绪波动。7.某种行为得到的酬赏越多,(由于满足)有机体就认为越不值得去做,而宁可去做另一种行为以得到其他酬赏。社会学交换论的一些流派所吸纳的心理行为主义的理论。这些理论有294.古典社会学的交换理论思想(1)马克思的交换与冲突理论大多数当代交换论者,都研究了行动者拥有不同等级的资源并用之进行交换的情境:拥有较高价值资源的人在交易中占有优势,尤其是当其他人重视其资源,却不具有同等价值的资源以进行交换时更是如此。马克思在其冲突论中也做了如上描述:资本家有权力控制物质奖励的分配,而工人可用来交换的只有他们的劳动。资本家虽然重视劳动的价值,但是劳动的供应是充足的,因此没有哪个工人能处在可以同资本家进行有效交易的地位上。结果,资本家就可“廉价地得到劳动力,并迫使工人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资本家在强行利用自己的优势时就创造出这样一些条件,使工人能够发展其资源——政治的、组织的、意识形态的资源。工人通过掌握这些资源与资本家进行交易,并最终推翻他们。4.古典社会学的交换理论思想(1)马克思的交换与冲突理论30马克思对交换动因的研究:1.想得到稀缺而贵重的资源,却不具有稀缺而贵重的等价物的人(无产者)将依赖于这种资源的拥有者(资本家)。2.贵重资源的拥有者(资本家),有权控制那些没有资源的人(无产者)。即一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的权力与这些直接相关:(1)某行动者有垄断他人所需资源的能力;(2)需要贵重而稀缺资源的一方无力提供等价物。3.那些有权的人(资本家)会强行利用其优势,在交换中用较少的(或同等水平)的资源从其依赖者(无产者)那里得到较多的资源。4.以这种方式利用自已优势的人(资本家)创造出条件,以鼓励那些依赖他们的人(无产者):(1)以可以提高其资源价值的方式组织起来;(赚钱利润)(2)如果(1)不可能实现,就会以可以强迫那些有同样依赖的人的组织起来(无产者形成阶级)。马克思指出了关于资源分配不平等系统的命题;社会学的交换论强调了内在于资源分配不平等之中的这些动因,而这正是马克思对交换理论的主要贡献。马克思对交换动因的研究:31(2)齐美尔的交换理论齐美尔在其《货币哲学》一书中批评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同时明确解释了交换理论。该书描述了金钱对于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影响。对齐美尔来说,社会交换包括以下几个要素:(在齐美尔章节已讲)1.对自己不具有的有价值的物品的渴望。2.某一可辨识的人拥有这一物品。3.提供有价值的物品以从他人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有价值的物品。4.拥有这一有价值的物品的人接受其物品。(2)齐美尔的交换理论32(2)齐美尔的交换理论齐美尔还提出另一些附加性的观点,包含在以上对社会交换的描述之中。 第一,价值是有特质的(idiosyncratic),并且最终与个体的冲动和需求有关。界定什么东西是有价值的要取决于文化与社会模式,但其有多大价值则如下两者成正相关:(1)某人对物品的需求迫切性;(2)此物品的稀缺程度。第二,交换中的人都力图控制局势,使得自己对某物的需求迫切性隐藏起来,并使得自己拥有的物品看起来比实际更加难以得到。因此,交换现象内含有一种基本的张力,它常常爆发出来形成其他的社会形式,比如冲突。第三,自己拥有某一物品就会轻视其价值,而重视所没有的物品的价值。第四,只有当交换双方都认为自己付出的物品的价值低于所得到的物品时,交换才能发生。第五,集体单位和个体一样参与交换关系,同样服从上述过程。第六,交换过程中,交换者的资源越是易变,即能够用于越多的交换类型中;那么,交换者的选择权和其他权力越大。因为如果某一行动者可以不被限制在一个交换中,而可以利用其资源同其他人进行交换,那他就可以有相当大的权力来控制变换。(2)齐美尔的交换理论33(2)齐美尔的交换理论涉及金钱的经济交换只是社会交换形式中的一种情况,但却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因为当金钱成为确立社会关系中价值的主要手段时,财产和社会关系的动力学都发生了改变。以金钱的标准来取代其他的标准,如逻辑的、美学的、伦理的价值标准,这一过程确实是一个长期的社会进化的趋势。这一趋势既是以金钱为交换媒介的原因,同时又是其结果。金钱的出现推动了交换,几乎完全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但是,金钱的价值一旦确立,它就拥有权力来改变社会关系的结构。(2)齐美尔的交换理论34二、Homans’

BehavioristicExchangeTheory

(一)基本思想1.批判人类学传统,对交换的功能主义理论持怀疑态度

a.社会结构或制度之所以存在,是源于个体或群体的推动或为了满足需要;b.交换理论应首先强调面对面的互动,关注个体间有限而直接的交换,并且认识到个体的行为维持和创造着社会结构。

二、Homans’BehavioristicExc35理论层次的批判见课本P222-223功能主义缺乏解释力,描述过多,解释过少。解释应该是演绎性的功能主义忽视个人,过份强调社会结构理论层次的批判见课本P222-223362.强调心理学原则是社会理论的公理:打着心理行为主义的旗号复兴了功利主义对个体利益的关注(称自己的理论也可以叫个体自身利益理论)

主要受巴普洛夫、桑代克和沃森,特别是斯金纳的早期行为主义原理(如果动物有一种需求,它就会从事以前满足过这种需求的的那种行动)的影响,该原理有以下推论:个体力图避免不愉快的体验;如果要满足的需要压倒一切,个体会忍受有限度的痛苦体验。只要某种行为不断产生期待中的效果,有机体就会重复这种行动。如只有特定行动才能满足某种需求,有机体就不大会发出这种行为。如果最近的某种行为得到过酬赏,当酬赏突然中断时,有机体会愤怒,并会逐渐停止发出这种满足过需求的行为当某一个时间出现在某种行为总是得到酬赏或惩罚的时候,这一事件就会成为一种刺激,并会引发或避免发出这种行为。2.强调心理学原则是社会理论的公理:打着心理行为主义的旗号复372.强调心理学原则是社会理论的公理:打着心理行为主义的旗号复兴了功利主义对个体利益的关注(称自己的理论也可以叫个体自身利益理论)

对早期行为主义原理的修正早期行为主义原理是行为学家在对动物进行高度控制实验后,由观察的出来的;霍曼斯相信,实验心理学的原理可以解释人类的行为为了使早期行为主义原理更适应人类社会,霍曼斯对该原理最重要的调整,就是:考虑到人的需求是通过其他人来满足的并且人们相互给予(即交换)酬赏和处罚(不像实验室中,动物的需求是通过实验者满足的;动物也不给于实验者酬赏)。所以,人类行为就是在互动中彼此进行报酬或惩罚的交换。2.强调心理学原则是社会理论的公理:打着心理行为主义的旗号复382.强调心理学原则是社会理论的公理:打着心理行为主义的旗号复兴了功利主义对个体利益的关注(称自己的理论也可以叫个体自身利益理论)在上述基础上,以新的形式吸收了功利主义的思想(人类理性的盘算其市场行为的长远后果,以求在交易中得到最大化的物质利益),认为“经济人”假设应该得到修改:人类并不总寻求利益最大化,在交换关系中只是寻求某些利益;交换中人们并不经常进行长远的和理性的打算交换的东西,除了金钱外,还有其他商品,包括认可、尊重、顺从、恋爱、情感等人类交换关系中,不仅只有市场交换,所有的互动都牵涉到个人之见交换报酬(或惩罚)和寻求利益的行为。2.强调心理学原则是社会理论的公理:打着心理行为主义的旗号复393.致力于发展构成交换理论的概念(P223-224)行动:是行动者个体的行为,旨在追求报酬,避免惩罚。互动: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和作用,只有通过它,人们才能把自己的行动变成追求报酬,避免惩罚的行动。情感:是指在群体中,个人之间所具有的内部兴趣,如好感、反感、赞同、反对等。情感也是一种可以用来交换的社会资源。刺激:是指环境中的暗示,能引起个体作出行动上的反应。报酬:又称奖励,是指能够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对象,它可以是物质的,如金钱;也可是非物质的,如声誉、赞扬。3.致力于发展构成交换理论的概念(P223-224)403.致力于发展构成交换理论的概念(P223-224)成本:一是实际成本,是指在进行活动时蒙受的痛苦。如体育运动员为了夺冠所进行的艰苦训练;二是机会成本,指为了获得某种报酬而失去的其他可能的报酬,如为了准备考试而放弃了一场音乐会。(报酬期望与成本成正比)投资:是指一个人拥有的全部资源,包括社会地位、知识,专长、资历、性别、种族。(报酬期望与投资成正比)利润:是指一项行动结果中,报酬减去成本所剩下的纯粹奖励。剥夺:是指某人在得到某一特定奖励后所经历的时间长度。

满足:是指一个人在刚刚过去的时间里得到的报酬已足以使他们不再马上需要更多的报酬。

3.致力于发展构成交换理论的概念(P223-224)41(二)基本命题(概念构成命题)P224-2374、剥夺/满足命题(deprivation/satiationproposition)某人最近越是经常得到一种报酬,这种报酬的增加对其就越没有价值。(前三个命题是有条件的,要考虑时间。类似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用,强调了价值的时效性)2、刺激命题(stimulusproposition)如果以前某一特定刺激或一系列的刺激的出现都使人得到酬赏,则当前的刺激与该刺激越是相似,他就越有可能进行这种或相似的行动。(即行动同过去得到酬赏的行动的相似性;强调了行动受经验和现在的行为情境的制约。)3、价值命题(valueproposition)对个体而言,其行动的结果越有价值,越有可能从事这种行动。(强调价值水平或价值判断对行动的影响,选择价值大的行动;价值不仅是物质性的)1、成功命题(successproposition)就人的全部行动而言,某人的一个行动越是经常得到酬赏,就会越有可能进行这种行动。(人们的行动总是追求报酬,规避惩罚,是最基本的公理)(二)基本命题(概念构成命题)P224-2374、剥夺/满足425、攻击/赞同命题(aggression/approvalproposition)A当个人的行为没有得到所期待的报酬,或者得到意料之外的惩罚,他就会非常愤怒并有可能做出攻击行为,而这种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B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了预期的报酬,尤其是比预期的报酬更大,或者没有得到意料之外的惩罚,他就会非常高兴,并更有可能做出这种行动。这种行为的结果对他价值更大。(行动受情感特别是自我公正感的支配)6、理性命题(rationalityproposition)在两种行动之间进行选择,人们会根据当时的认知,选择随获利可能性的增强其结果的总价值也会增大的行动。(在4的基础上,指出了行动的可能性)行动=价值*可能性

行动1=价值(10)*可能性(0.2)行动2=价值(5)*可能性(0.5)5、攻击/赞同命题(aggression/approval43(三)用基本命题进行演绎解释的例子:戈尔顿法则(人口的识字率与工业化高度相关)人们越是认为某一行动的结果有价值,就越会从事这种行动。人们越是认为某一行动易于成功地取得报酬,就越会从事这种行动。与农业社会相比,工业社会里的更大一部分人愿意酬劳那些包括识字在内的活动(如工厂主想雇用簿记员、职员和那些能够制作并阅读蓝图与手册的人)。因而,工业社会里相当大一部分人会认为有文化就相当于得到了报酬。根据命题1,就会有更大一批人想得到一定的文化。认识到进学校会直接或间接付出费用。按照某种标砖,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相比,富裕者的人数比例高一些。因而,能够提供教育机会的机构比例也高一些,通过政府或私人捐助以及不依靠慈善事业而自己支付学费的比列也会高一些。而且,更多的人认识到只有获得文化才易于获得成功根据命题1和2,有较大比例的人想掌握一定的文化。因为他们的认识一般是正确的,因而事实上在工业社会有较大比例的人具有一定的文化。即,工业社会里有文化的人的比例高于农业社会。(三)用基本命题进行演绎解释的例子:戈尔顿法则(人口的识字率44(四)从行为到宏观社会结构(针对功能主义不能解释结构的产生):组织和制度产生和服务于人们的需要/社会组织同人们的交换过程相联系在某一时刻,一些人拥有”资本“(如多余的食物、金钱、道德准则,甚至领导品格),能够给别人强化刺激或酬赏;为了更多的收益,这些人会投入资本,通过提供报酬或惩罚使他人从事新奇的活动,包括”以一种比迄今为止人们所习惯的任何活动更为复杂或迂回的方式,对很大一批人的行动进行协调“(如建立新型的商业组织);当报酬得到清楚的界定,(如发展出金钱这样的普适的奖励刺激),当得到这些报酬的活动得到清楚的界定(出现了规范和规则),组织就会变得有效率,并能给所有人回报;进一步,效率的提高又会容许更大的活动组织;并且交换关系由普适的刺激物和明确的规范来理顺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最终,交换网络(包括普适的刺激物和规范)会分化出一些子单位(如银行和法律系统),来维持普适的刺激物的稳定性和规范的完整性。经过这一过程,社会组织(社会层次的、群体层次的、组织层次的)就建立起来了。(四)从行为到宏观社会结构(针对功能主义不能解释结构的产生)45大多数组织模式的形成都具有以下过程:1.拥有资本(酬赏能力)的人为了创立更复杂的社会关系进行投资,这可以增加他们自己的报酬并使那些被活动组织化了的人也受益;2.随着报酬的不断增加,这些人可以为更加复杂的组织投资;3.不断复杂的组织形式首先要求使用普适的强化刺激物,然后要求规范法则来调节活动;4.有了这种组织化的基础,就有可能使组织的形式更加复杂化,并有必要分化出子单位,以确保普适的强化刺激物的稳定性和规范的完整性;5.出现这种分化之后,由于有标准化的普适刺激物和规范;就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互动的网络。大多数组织模式的形成都具有以下过程:1.拥有资本(酬赏能力)46组织和制度的更替任何组织的出现,都从没停止去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制度的建立就是用来满足人们需要的。当制度不再满足人们的需要的时候,又有一些新的制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旧制度就会变得脆弱甚至容易垮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打破现有的酬赏方式,并向他人展现可以提供更多报酬的可选制度。期间,旧制度仍会努力(如制度修订)寻求他人对自身的遵从,但当失去提供基本报酬的能力的时候,就无法做到这一点了。制度的变革:主流制度必须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但在满足的同时,会剥夺人们的其他酬赏;因此被主流制度压制的群体会通过越轨和创新来提供备选报偿,从而产生新的制度;但新的制度同样会压制其他的需要;从而又会引起制度变革。组织和制度的更替任何组织的出现,都从没停止去满足个人的基本需47(五)社会交换中的公平性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交换关系都是平等的。社会中存在一个建立在权力和权威基础上的分层体系权力和权威的起源:交换中的最小利益原则,交换中的权力,来源于一个人向他人提供报酬的能力,大于他人向自己提供报酬的能力。社会分层的形成:一部分掌握着一些为他人急需的特殊的资源,因而被给予较高的地位地位排列的原则:分配公平性原则(五)社会交换中的公平性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交换关系都是平等的。48什么是公平性标准呢?——公平是相对的,依赖于行动者的客观经验1、行动者过去的经验。2、行动者认同的比较群体(参照群体)。想想我们讲过的农民工的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满意度什么是公平性标准呢?——公平是相对的,依赖于行动者的客观经验49小结: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是基于个人层次上的,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行为,对于初级群体中的某些行为,它可以作出一定的解释,但是,对于宏观社会中的种种重大问题,如社会制度的产生、变迁等,就缺乏解释力。所以霍曼斯的理论只适用于直接的人际互动关系的小群体,即只能解释非制度化的社会行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但是社会一旦构成,就有了它自身的特性,这些特性是不能简单还原到个人的,霍曼斯试图用个体运动的心理学命题去解释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结构,是注定要失败的。

小结: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是基于个人层次上的,对于日常生活中50三、Blau’sDialecticalExchangeTheory《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1964)

研究主题:从微观到宏观层次系统地追溯了社会交换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形态和影响,试图说明社会交换是如何“从个人之间日常互动以及人际关系中到处存在的较为简单的过程演变为支配社会和社区复杂结构的过程。”研究重点:该书注重讨论社会制度,尤其注重研究所谓社会结构的突生特性(emergentproperties)。即考察基本交换过程对形成和发展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既定的社会结构对交换过程的制约。三、Blau’sDialectical51布劳理论的研究重点不在人际关系而在于社会结构。他认为,从微观到宏观领域交换过程虽然相同但已变得更为复杂,即交换的主体由个人扩展到群体和社会组织;交换性质也由直接扩展到间接;交换由先于创造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过程变为受社会制度和结构制约的过程。他希望以自己的新的理论为分析非制度化的人际互动和制度化的结构关系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框架,从而填补微观社会交换理论研究与宏观社会交换理论研究之间的鸿沟。布劳理论的研究重点不在人际关系而在于社会结构。52二、研究步骤:1、从日常的人际交换的微观过程中概括出一般性的概念原则并用以解释社会结构的出现,即从基本的交换现象中获取对社会结构形成过程的深入理解;2、将研究领域扩展、补充新概念、新原则,用以了解宏观交换过程(网络);3、在2的基础上研究受社会结构制约的宏观社会交换过程。二、研究步骤:1、从日常的人际交换的微观过程中概括出一般性的53(一)社会交换的含义(P231.3)1、一切人类行为≠社会交换,社会交换只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2、人类行为成为交换行为的条件(1)互动:通过与他人互动能达到行为的目标(2)手段:行为必须借助于实现目标的手段3、社会交换的定义

“当别人作出报答(报酬)性反应就发生、当别人不再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停止的行动”。

报酬的分类:(1)内在性报酬,从社会交换关系本身中取得的报酬。如乐趣、社会赞同、爱、感激等;(2)外在性报酬,在社会交换关系之外取得的报酬。如金钱、商品、帮助、服从等。4、社会交换关系行动者与那些他们期望能给予自己的行动适当回报的人之间的关系(一)社会交换的含义(P231.3)1、一切人类行为≠社会交545、不同于霍曼斯的地方霍曼斯认为一切认为行为都是社会交换;布劳认为行为主义的定义过于简单化。6、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区别(P232.2)(1)是否有明确的契约合同;(2)是否引起个人的感激、责任和信任;(3)利益是否可以进行精确计算和预测7、社会交换的三种形式:(1)内在性报酬的社会交换。参加这种交换的行动者把交往过程本身作为目的。(2)外在性报酬的社会交换。这种交换的行动者把交往过程看作是实现更远目标的手段。外在性报酬对一个人合理选择伙伴,提供了客观的独立的标准。(3)混合性的社会交换。这种交换既具有内在报酬性,也具有外在报酬性。5、不同于霍曼斯的地方55(二)基本交换原理(P231.4-232.3)(二)基本交换原理(P231.4-232.3)56社会交换论ppt课件57社会交换论ppt课件58社会交换论ppt课件59社会交换论ppt课件60(三)微观层次中的社会交换(232.4-235.1)微观层次的社会交换,主要指个体层面和群体内的社会交换。布劳认为,微观社会结构起源于个体由于期待报酬而发生的社会交换,表现为以下过程:(三)微观层次中的社会交换(232.4-235.1)61社会吸引(socialattraction)

是刺激人们进行交换的前提条件,交换始于吸引。含义:是一种认知和倾向,即人们从事社会交换,是因为他们知道会得到报酬,从而会受到能够提供报酬的人的吸引。被别人吸引后,也要证明自己有吸引力(即提供报酬的人也能得到回报),交换才会产生,进而群体形成。社会吸引过程导致社会交换过程。互相提供报酬将维持人们间的相互吸引与继续交往。竞争(competitionforpower)

社会交换通过竞争这一途径而实现。主要指通过竞争相互施加影响,在竞争中展现自己能够提供的报酬,以使他人按照互惠规范提供报酬,甚至是以更贵重的报酬作为回报。不仅在交换双方中存在竞争(相互证明自己比对方更具吸引力);而且在群体中,围绕着一个有社会吸引力的人,多个个体间也存在着竞争。以占有资源的数量、质量、稀缺程度来决定胜负()社会吸引(socialattraction)62分化(differentiation):并不是所有的社会交换都是对等的,以相互吸引、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在一个群体中,即使开始以互惠规范为基础的交换,随着互动的深入,可能也会使一些人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资源。因此就产生了结构和的分化:拥有丰富的或稀缺的社会资源的人在群体中获得了较高的交换地位,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交换对象;而没有什么资源的其他成员只得处于较低的交换地位,他们选择自己交换对象的余地很小。分化(differentiation):63分化(differentiation):拥有较高价值资源的人将从得到较高价值资源的人那里获得到何种类型或级别的报酬?(P233.3)金钱(金钱在社会关系中不是一种合适的报酬,价值最小)社会赞同(是一种合适的报酬,但不具很高的价值)尊重或尊敬(具有价高的价值,但在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得到)服从(最高价值。在某种情况下,其提供的资源的价值,足以让得到较高价值资源的人,服从其提出的要求。)(结构分化可能导致)权力的产生:不平等交换当人们在交换关系中可以得到服从的时候,他们就具有了权力,从而上下级产生。

假设有甲乙两个人,乙给甲提供某种东西。但是甲却没有相应地回报乙。这时,甲就有四种选择:(1)强迫乙再给他回报;(2)从另一个来源获得乙所能给的回报;(3)寻找没有乙给予的这种回报也能过下去的方法;(4)服从乙,按照乙的意愿行事,以此回报乙。分化(differentiation):假设有甲乙两64分化(differentiation):社会群体成员分化的条件(即人们在交换中获得权<他人服从>的能力的条件)战略资源:接受某种价值服务的人所能回报的服务越少,提供服务的人能得到的服从越替代资源:人们对报酬性资源的选择越小,有价值资源的提供者所得到的服从越多强制力量:接受有价值服务的人,拥有的身体暴力和强制能力越小,提供服务的人得到的服从越多需要是否能减少:服务的接受者越是依赖这种服务,提供服务的人所能得到的服从越多。反过来呢?保持独立性平等性的条件战略资源:一个人(群体)如果拥有使其他人为自己提供必要服务和利益的有效诱因的所有必要资源,不会变得依赖于任何人(群体)替代资源:一个人(群体)如果在别的地方也能获得某种服务,有可以替代的某种服务的提供者,那么他就不必非得依赖于某人(群体)不可。强制力量:如果拥有强制力量迫使别人(群体)提供必要的利益或服务的能力,那么他就不必依赖特定的人(群体)。减少需要:具体的说,一个人如果能在没有某种服务的情况下也能过下去,那么他就不一定去依赖某种特定服务的提供者。P233.6-234.2分化(differentiation):反过保持独立性平等65分化(differentiation)权力分化带来两股相互对立的力量:整合和冲突分化(differentiation)66整合(strainstowardintegration)权力的分化最终造成潜在的冲突,权力的使用往往招致反对,甚或抵抗.因此,潜在的冲突要被一系列将权力变成权威(自愿的服从)的力量所抑制。1.对互动采取规范调节以使得权力合法化(权威)(P234.5)行动者和领导者进行着交换,交换关系总是基于互惠和公正的假定。因此,群体应制定规范(得到下属集体承认),规定如何与领导进行交换,从而使互惠的要求规范化,并维持公平的交换比例。如果领导遵守服务和服从的规范,那么领导就有可能产生对下属的惩罚,使下属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社会控制,从而促进了上级与下级间的整合。所以,当权者能否把权力转化成权威,取决于能否按照公平和互惠的规范与下级实现交换。(见课本)

整合(strainstowardintegration67整合strainstowardintegration权力的分化最终造成潜在的冲突,权力的使用往往招致反对,甚或抵抗.因此,潜在的冲突要被一系列将权力变成权威(自愿的服从)的力量所抑制。2.确认共享的价值观A在特定的情景中,什么是公平交换?公平交换如何制度化为领导都遵守的规范?B所以,参与交换的人,必须接受共同价值体系(事先存在的或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的集体中产生的价值)的社会化,价值观能够提供一种情景定义。C价值体系解决A,合法化或权力转化成权威,需要价值体系来促进。整合strainstowardintegration68补充:布劳认为权力合法化需要以下渠道(1)依靠下级集体所承认与实行的共同规范,这些共同规范强制它的下级成员遵从上级的命令;(2)依靠下级的社会赞同;(3)依靠社会化(针对价值观);(4)走出领导的“两难困境”。获得权力的过程和获得社会赞同的过程是矛盾的,必须消除这种矛盾;(5)领导与追随者的期望(也与价值观相关);(6)提供补偿。布劳认为,温和地使用并对追随者的服从给予丰富的利益进行报答的权力,可以诱导出使权力合法化的社会赞同:权力的剥削性与压迫性使用,则会激起社会非难并在极端情况下引起强烈的敌视情绪和报复欲望。补充:布劳认为权力合法化需要以下渠道69整合strainstowardintegration3.1和2带来了群体的整合,使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减弱下属必须强调自己是忠实的群体成员(把服从当成一种义务),而不再是呈现自己的吸引力以影响领导,因此下属间的竞争减少。下属必须接受其地位并承担自己的角色行为(遵守群体规范),以确保从同类人那里获得赞同(遵守群体规范的报酬)。因此下属间的竞争减少领导者的姿态降低,因为有了制度性的规范,特别是规范规定了其何时及因何能够获得服从和尊敬,从而不必要在每次跟下属的互动中炫耀自己的优势地位。因此上下级间的竞争减少。所以,随着权力转化为权威,竞争程度减弱,促进了群体的整合。利润(报酬减去成本或代价)也得到提高(别忘了交换是为了获得利润):由于建立了规范,领导者与服从者之间的直接互动数量减少;直接互动减少意味着不同层次群体的形成。群体成员选择与自己地位相近的人互动(主要为获得赞同),避免了与上级互动时可能付出的较高的代价尽管社会赞同不具很高的价值,但付出的代价也较小,从而利润较高领导者可以避免与下级就服从和尊敬的方式及时间进行谈判,从而减少时间和精力上的代价,并能获得较高的报酬(服从和尊敬),从而获得了较高的利润。整合strainstowardintegration70对立的倾向(strainstowardopposition)在注重整合的同时,布劳明确意识到社会组织之中总是充满着对立和冲突,它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社会中整合和冲突的辩证法(整合和对立,是辩证的,受齐美尔影响)其关于交换冲突的思想,见下面的命题对立的倾向(strainstowardoppositio71布劳的交换冲突思想注:违背互惠到产生惩罚,惩罚无效或消极,或产生报复。布劳的交换冲突思想注:违背互惠到产生惩罚,惩罚无效或消极,或72总结:微观层面的交换过程表现为:吸引、竞争、分化、整合和对立。(P234.6-235.1)总结:微观层面的交换过程表现为:吸引、竞争、分化、整合和对立73(四)宏观社会结构(集体组织间)中的社会交换

布劳对宏观社会结构更感兴趣,因而建构的宏观社会交换理论也更为丰富。(四)宏观社会结构(集体组织间)中的社会交换

布劳对宏观社会741、个人间的交换与集体组织间交换的相同点第一,群体之间的交往也受追求报酬的欲望支配。第二,群体之间的交往也大致经历了“吸引——竞争——分化——整合——对立”这样一个过程。群体在向可能的交往者表现出吸引力方面进行竞争,通过竞争,平衡的或不平衡的交换关系将会出现。如果群体间的交换是平衡的,就会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如果是不平衡的,就会出现地位和权力的分化。当某一群体取得权力地位并与其他群体建立依从关系而且能有效地控制从属群体时。一个更大的整体也就形成了。第三,人际交换中的公平性原则同样适用于群体间的交换。

1、个人间的交换与集体组织间交换的相同点第一,群体之间的交往752、个人间交换与群体间交换的不同点(1)宏观结构中的交换是间接的在微观结构中人与人的交往是直接的;而在宏观结构中,人与人的交往大量的是间接的,成本与报酬的联系是远距离的。所以,它需要某种机制来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2、个人间交换与群体间交换的不同点(1)宏观结构中的交换是间76(2)宏观社会结构的交换中,共享价值观(sharedvalue)是非常重要的交换机制。宏观层次中的交换中,共享的价值观代替了人际交换中的“社会吸引”,成为社会交换的媒介,为宏观结构中复杂的间接交换提供了一套共有的标准(以计算:预期的报酬;互惠和公平交换)。共享的价值观能够被社会成员所社会化,且被认识是合适的,使参与的各方能以同样的情景定义进行交换。(农民工和城市市民有共享的价值观吗)当共享价值观和有权群体或组织所实施的程序相联系的时候,其就成了宏观结构中复杂的间接交换的中介。(农民工、市民、政府)共享价值观是宏观社会结构的基本机制,促进着社会单位之间的间接交换。(2)宏观社会结构的交换中,共享价值观(sharedval77(3)宏观结构间(社会单位/或集体组织间)的交换网络被制度化,制约和调节着单位间的吸引、竞争、分化、整合甚至对立的基本交换过程。(即交换体系必须制度化,交换必须受制度的外在约束)交换体系制度化的条件已经形成的交换网络让大多数交换着受益;交换单位内的大多数个体必须通过社会化过程内化用来建立交换网络的价值观;交换系统中有权单位必须得到某种程度的报酬,以有积极性建立管理交换关系的规则(制度)制度的作用对个人和各类集体单位施加外在压力,使交换过程服从规定和命令制度化的交换体系都具有反制度的成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