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历史事实是否需要判断?答案是肯定的。“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对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是人们运用历史知识服务于人生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由于发论者生活在不同时代,他们对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时,会自然而然地站在不同的立场、表明不同的观点。《左传·桓公六年》有“齐大非耦”的记载。齐国曾想把文姜嫁给郑国太子忽,而太子忽引《诗·大雅》中的警句“自求多福”,强调与其依靠大国的辅助,不如求诸己,故以“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为由辞谢。对此,《左传》作者给予的评论是“善为自谋”,表达了对郑太子独洁其身而谋不及国的批评之意,为后人取鉴于史提供启示。随着历史形势的发展、变化,“齐大非耦”在南朝大史学家沈约那里成为严格区分士庶阶层的思想武器,他曾以此激烈抨击士族王源将女儿嫁入寒门之举。后来,“齐大非耦”又发展成为中国古人婚姻观念的重要原则,“郑忽辞婚”则演变成歌颂大丈夫志在自立的历史素材。可见,对于历史事实的见解、评论和运用,是随着评论者所处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史学是人们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史家则是史学的主体。总体上看,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史家议论的两个基本维度。事实判断是史学家针对史实本身所进行的总结和评价,并用以指导时人和后人的社会实践。以有关皇朝得人、用人的评价为例,《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在论及汉顺帝、桓帝二朝形势时,指出由于统治者未能任用贤能,“在朝者以正议婴戮,谢事者以党锢致灾”,导致东汉在这一时期由盛转衰。据此,范晔对东汉的历史走向提出了一种假设,即倘使顺帝、桓帝能够任用贤能,则可延续盛世。史学家运用历史知识对既成事实做出假设,是史学服务于社会的一条重要路径。当然,史家议论是否能够与历史发展规律相符,这还要取决于史家本身见识的高下。价值层面的判断,则是不仅要就事论事,还要把人物史事的善恶、是非揭示出来,也就是给人物史事定性,这种判断受史家意旨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班彪评论司马迁《史记》“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这是中国史学上较早对史书中的史家议论做出的直接评价。班固所撰《汉书·司马迁传》,亦持此说。对此,范晔这样看待:“彪、固讥迁,然其论议,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从思想上看,班氏父子批评司马迁“轻仁义”“贱守节”,范晔则批评班氏父子“轻仁义”“贱守节”愈甚。范晔之所以与班氏父子表现出对于“仁义”“守节”的不同标准,是具有切实社会历史根据的。一方面,他的历史研究和撰述的对象——东汉时期——有重名节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他所生活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个人对传统儒家道德规范正不断进行着突破和修正。从中国古代史学的求真精神和信史原则来看,史家议论当以事实判断为先。洪迈言“作议论文字,须考引事实无差忒,乃可传信后世”,正是此义。(朱露川《史书叙事与史家议论的辩证关系》)材料二:“秉笔直书”、“实录毋曲”是古人著史作典的起码原则和治学品德,其实说起容易做起难。有人为沽名钓誉,为利禄奔波而不惜臆改讹误、伪造史实,从而贻累古人,延误后学。东汉班固为了入仕当官,在撰写《汉书》时,对刘汉政权隐讳真实,肆意溢美。南朝沈约为了跻足政坛,撰《宋书》时,大肆颂扬豪门士族,达官显贵,对被皇帝随意诛戮的文武大臣,均隐去真实死因。史书的失真,带来一系列荒谬。这种荒谬常常作为改头换面的“正史”、“国传”又汇编于新的历史著述中,如此循环往复,欺骗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也有对历史文献表示怀疑者。最早以证实精神审度历史文献的史学家是司马迁。他撰述《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反对“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没其真”。他整理考订原始文献与亲身调查访问史实,具有追根穷源的开拓意义。对于一时难以理清的问题,采取了“疑则传疑”的审慎态度。(葛存雍《史书的局限与史家的史识》)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研究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以丰富的题材和多向度的视角,刷新了史学的风貌,使史书从干燥无味的说教,变为生动具体的叙事。史学开始走向大众,史学著作从少数人阅读变为大众读物。但值得注意的是,史书的信誉在下降,戏说历史的各类书籍、讲坛受到欢迎。近年来在市场上走俏的如《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一个都不正经》等,几乎都是非历史专业者所写。史学的作者从史官、专业学者,到非专业的作家,体现了述史主体的大变化。一般说来,传统专业史家说什么都要有证有据,讲究的是历史真实性和启示性。如今则不然,这些业余作者讲史时有自说自话的,有戏说臆说的,有的竟宣称自己在“玩历史”。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读者似乎并不在乎什么史实不史实,只要读来解闷、解气就是好的。史学本是一门纪实的学科,容不得掺假和戏说,古代一些史家为秉笔直书,牺牲性命的大有人在。如今,戏说、娱乐渗入到史学,可算是“娱乐至死”了,但死的不是娱乐,而是史学的严肃性和真实性。这是专业史家无可奈何的现象。期盼求真将再度成为人们读史解惑的追求。(北京日报《史书的信誉不能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齐大非耦”的历史故事被沈约故意曲解,成为他区分士庶阶层的思想武器。B.范晔对东汉历史走向所作的假设与历史发展规律相符,体现了其见识之高。C.中国史学上对史家议论做出直接评价的最早可以追溯到班彪对司马迁的评价。D.司马迁不盲从历史文献,他整理考订原始文献、亲身访查史实,具有开拓意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事实判断总结和评价史实,对当时和后世的社会实践有指导作用,这对史家的见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从范晔对班氏父子的批评可以看出:史家的价值判断往往与他所研究的时代及他所生存的时代相关。C.史家伪造史实,失真的史实又被编进新的历史著述中,由此可见历史是无法重新认识和重新评价的。D.在史学走向大众的时代背景下,史学著作不可一味追求生动性,而丢失了史学的严肃性和真实性。3.下列属于史家议论中的价值判断的一项是()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B.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项羽本纪》)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D.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庖丁解牛》)4.请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根据材料内容,请对如何阅读历史书籍提出三条建议。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且说宝玉自进花园以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谁想静中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茗烟见他这样,因想与他开心,左思右想,皆是宝玉顽奈烦了的,不能开心,惟有这件,宝玉不曾看见过。想毕,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宝。茗烟又嘱咐他不可拿进园去,“若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呢。”宝玉那里舍的不拿进园去,踟蹰再三,单把那文理细密的拣了几套进去,放在床顶上,无人时自己密看。那粗俗过露的,都藏在外面书房里。②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①,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③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④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⑤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②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⑥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⑦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1),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②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2)。”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③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注】:①《会真记》,唐代元稹作传奇,名《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后来金元人把这个故事演为诸宫调和杂剧,称为《西厢记》。也有仍借用唐传奇《会真记》旧名去称杂剧剧本的。②《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莺莺是“倾国倾城貌”。③“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见汤显祖《牡丹亭》。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宝玉将茗烟买来的书藏起来看,说明他对封建礼教并不完全认同,具有一定的反抗的意识。B.宝玉将《会真记》藏起来,说“不过是《中庸》《大学》”,他内心慌张,极力掩饰,表明他对林黛玉还不完全信任。C.林黛玉对落花处置的见解和葬花的行为,可以见出其爱花惜花之心,体现出她敏感细腻的性情和纯净高洁的品格。D.宝黛二人都对《会真记》爱不释手,也反映了两人思想情趣相投,也为小说后面的情节做了铺垫。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来刻画贾宝玉的性格特点。B.本文虽然情节没有太大起伏,但作者笔触细腻,尤其是对林黛玉心理描写细致,颇能吸引读者。C.小说前面写宝玉在身边时,黛玉多是“笑”,后面写“见宝玉去了”之后,黛玉尽是“愁”,这样安排情节巧妙而有深意。D.小说多次引用《牡丹亭》戏文,不仅有助于刻画人物,戏文本身的缱绻缠绵、典雅隽永也带给读者极大的审美享受。8.请在(1)(2)两处填写合适的句子。并根据《红楼梦》整本书相关情节,结合黛玉的性格和生平,分析她为什么会“心痛神痴,眼中落泪”?9.“落花”“流水”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往往用来形容春景衰败。“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水流花谢两无情”“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这四句均有这两个意象,试分析这两个意象在具体诗句中的含义。10.学校将开展读书节活动,文学社将在下周五演出“宝黛共读《西厢》”舞台剧,所剩时间不过一周,预热在即。文学社邀请你参与讨论本次演出的跨媒介宣传推广方案,与会之前需提交一份宣传草案,请结合示例格式予以完善。提示:(1)根据不同媒介,确定合适的文字、图片、音视频材料的使用策略(2)考虑好播放时段“宝黛共读《西厢》”舞台剧跨媒介宣传策划草案媒介一:校园海报宣传思路:以主要情节为底本制作海报,在活动期间张贴于教学楼各个楼层。媒介二:校园电台宣传思路:。媒介三:校公众号宣传思路: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材料二:季氏①将伐颛臾②。冉有、季路③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④以为东蒙主⑤,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⑥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⑦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⑧。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面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史,而在萧墙之内也。”(节选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注】:①季氏,季康子,名肥,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②颛臾(zhuānyú),小国,是鲁国的属国。③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④先王,指周之先王。⑤东蒙主,主管祭祀蒙山的人。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⑥夫子,这里指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⑦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⑧费,古读bì,季氏的私邑,即今山东费县。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B.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C.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庠,古代的地方学校,属私立启蒙学校。序,是古代官办学校。庠序泛指学校。B.孝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社稷”后来指代国家。D.萧墙,指古代宫室用以区隔内外的当门小墙。“萧墙之内”即家里,比喻内部。13.下列对两则短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是一篇对话记录节选,主要是孟子向齐宣王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B.孟子认为,先要让百姓有恒产来饱身养家,然后再对他们施以礼义道德的教育。C.材料二节选的是孔子与弟子的一番对话,反映了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主张。D.两则选文在说理方面义正词严,破立结合。立论坚实可靠,驳斥也有理有据。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5.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子路和冉有态度温和。但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对他们语气却很严厉。这是为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三十六年,晋公子重耳过,文公弗礼。文公弟叔詹曰:“重耳贤,且又同姓,穷而过君,不可无礼。”文公曰:“诸侯亡公子过者多矣,安能尽礼之!”詹曰:“君如弗礼,遂杀之;弗杀,使即反国,为郑忧矣。”文公弗听。三十七年春,晋公子重耳反国,立,是为文公。秋,郑入滑,滑听命,已而反与卫,于是郑伐滑。周襄王使伯馃请滑。郑文公怨患王之亡在栎,而文公父厉公入之,而惠王不赐厉公爵禄,又怨襄王之与卫滑,故不听襄王请(1)囚伯馃。王怒,与翟人伐郑,弗克。冬,翟攻伐襄王,襄王出奔郑,郑文公居王于氾。三十八年,晋文公入襄王成周。四十一年,助楚击晋。自晋文公之过无礼,故背晋助楚。四十三年,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2)。初,郑文公有三夫人,宠子五人,皆以罪蚤死。公怒,溉逐群公子。子兰奔晋,从晋文公围郑。时兰事晋文公甚谨,爱幸之,乃私于晋,以求入郑为太子。晋于是欲得叔詹为僇。郑文公恐,不敢谓叔詹言。詹闻,言于郑君曰:“臣谓君,君不听臣,晋卒为患。然晋所以围郑,以詹,詹死而赦郑国,詹之原也。”(3)自杀。郑人以詹尸与晋。晋文公曰:“必欲一见郑君,辱之而去。”郑人患之,乃使人私于秦曰:“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秦兵罢。晋文公欲入兰为太子,以告郑。郑大夫石癸曰:“吾闻姞姓乃后稷之元妃,其后当有兴者。子兰母,其后也。且夫人子尽已死,余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4)!”遂许晋,与盟,而卒立子兰为太子,晋兵乃罢去。(节选自《史记·郑世家》)16.下列括号中填入的虚词,最合适的一组是()A.(1)而(2)也(3)乃(4)焉B.(1)而(2)焉(3)而(4)也C.(1)乃(2)也(3)而(4)也D.(1)乃(2)焉(3)乃(4)焉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公”的“文”和《鸿门宴》中“沛公”的“沛”一样,都是褒扬式的谥号。B.“居王于氾”中的“王”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保民而王”中的“王”意思不同。C.“蚤”为通假字,同“早”,《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也是如此。D.《史记》中的“世家”主要记载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本纪”则是帝王传记。18.夏伊人同学为“与”字制作文言知识卡片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帮助她在括号中填写合适的内容。词汇与义项1例句赞成(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义项2例句(2)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3)(《史记·郑世家》节选)义项3例句(4)则与斗卮酒。(《鸿门宴》)义项4例句(5)可得闻与?(《齐桓晋文之事》)19.本文所叙之事和《烛之武退秦师》有类似之处,但叙事特点却大不相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其不同点。四、句子默写20.根据上句或者下句,补写出空缺部分。(1)铁肩担道义,。(《案头行旅15》)(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杜牧《阿房宫赋》)五、情景默写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2)《登岳阳楼》中,“,”这两句看似平常,可在今昔之间潜藏着杜甫丰富的感情。(3)“,”是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大手笔中的点睛之处。色彩对比鲜明,又能动静相生。(4)在《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爱国词人张孝祥“”的胸怀,与洞庭月下“”的气象交融,超越了世俗的宠辱得失。六、材料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代先贤都很看重“志”对人生成长的作用。孔子曾经鼓励他的弟子们“各言其志”。孟子也曾说:“夫志,气之帅也”,强调“志”是人们情感精神的统帅。司马迁编写《史记》的志向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学校将举行以“先贤之志与青年理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为此准备一篇演讲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2.C3.B4.①首先阐明对历史事实做出判断(史家议论)的意义。②接着以“齐大非耦”为例,论证评论者所处的时代影响着对历史事实的判断(史家议论)。③然后阐释史家议论的两个基本维度: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④最后指出史家议论当以事实判断为先。(意思对即可)5.①结合历史时代、现实时代。②要有质疑、审慎的态度,对史家议论不盲从。③选择书籍时,要注重真实性、启示性、严肃性。(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被沈约故意曲解”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原文“随着历史形势的发展、变化,‘齐大非耦’在南朝大史学家沈约那里成为严格区分士庶阶层的思想武器,他曾以此激烈抨击士族王源将女儿嫁入寒门之举”,其中并没有提到沈约故意曲解。B.“与历史发展规律相符,体现了其见识之高”错误。依据材料一第四段原文“据此,范晔对东汉的历史走向提出了一种假设,即倘使顺帝、桓帝能够任用贤能,则可延续盛世”。范晔是南朝人,他所总结的汉代历史是对以往发生的历史的总结,他的假设也并不体现他的见识之高。C.“最早”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五段原文“这是中国史学上较早对史书中的史家议论做出的直接评价”,应为“较早”。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可见历史是无法重新认识和重新评价的”说法错误,由下文“他整理考订原始文献与亲身调查访问史实,具有追根穷源的开拓意义”可知,司马迁以证实精神审度历史文献。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A、C、D三项的内容都出自课文内容,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总结,是事实判断。B.句子的意思是:结果仅仅五年的时光,就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直到身死东城,他还没有觉悟,不肯责备自己。这里强调突出了“他还没有觉悟,不肯责备自己”,这显然是错误的,是价值判断。因此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结构的能力。材料一共六段,第一段“对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是人们运用历史知识服务于人生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从而提出问题,阐明对历史事实做出判断(史家议论)的意义。接着,在第二段中作者以“齐大非耦”为例,指出“由于发论者生活在不同时代,他们对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时,会自然而然地站在不同的立场、表明不同的观点”,此处论证评论者所处的时代影响着对历史事实的判断(史家议论)。然后,在三四五三段中,在第三段中作者指出“总体上看,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史家议论的两个基本维度”,然后从事实判断“事实判断是史学家针对史实本身所进行的总结和评价,并用以指导时人和后人的社会实践”和价值判断“价值层面的判断,则是不仅要就事论事,还要把人物史事的善恶、是非揭示出来,也就是给人物史事定性,这种判断受史家意旨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两方面进行阐释,厘清了一些基本问题。最后,第六段是作者的总结,通过引用洪迈的名言做出“从中国古代史学的求真精神和信史原则来看,史家议论当以事实判断为先”的论断。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原文“由于发论者生活在不同时代,他们对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时,会自然而然地站在不同的立场、表明不同的观点”,从中可总结出:结合历史时代、现实时代。依据材料二第一段原文“有人为沽名钓誉,为利禄奔波而不惜臆改讹误、伪造史实,从而贻累古人,延误后学”,从中可总结出:要有质疑、审慎的态度,对史家议论不盲从。依据材料三第二段原文“但值得注意的是,史书的信誉在下降,戏说历史的各类书籍、讲坛受到欢迎”“一般说来,传统专业史家说什么都要有证有据,讲究的是历史真实性和启示性”“史学本是一门纪实的学科,容不得掺假和戏说,古代一些史家为秉笔直书,牺牲性命的大有人在”,从中可总结出:选择书籍时要注重真实性、启示性、严肃性。6.B7.A8.(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2)赏心乐事谁家院“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是因为听到戏文触怀伤感。听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由古人伤春惜时,感叹年华易逝,自伤寄人篱下的身世命运;再听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时则对爱情有了憧憬向往,但自己孤苦一人,无人做主,而忧愁前途命运。9.①青春固然美好,但韶华易逝;②随时间的流逝,对现实的失意,对往昔的追忆;③水流落花引起平生闲愁,黯然神伤。10.将演出时间、地点以及演出节目特色在演出前一天以广播形式告知广大师生将彩排图片配上文字说明,以“舞台剧——宝黛共读《西厢》”为题目最快时间发到公众号【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表明他对林黛玉还不完全信任”错误,由宝玉“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这段话可知,宝玉之所以要藏并且谎称《中庸》《大学》是怕黛玉说出去带来麻烦,不是“不信任”黛玉。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本文运用了肖像描写……和侧面烘托来刻画贾宝玉的性格特点”错,文中没有对贾宝玉的肖像描写和侧面烘托,对宝玉只有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及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易错字:姹、紫、嫣。“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结合文中“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可知,林黛玉“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是因为戏文对林黛玉内心的极大触动,让她感慨万端,联想颇多,自己幼年丧母,如今寄住在外祖母家,虽得贾母疼爱,终是寄人篱下,以致内心伤感;听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时便深有感慨,由古人伤春惜时,感叹年华易逝,而伤感自身离开家人,寄人篱下的身世命运;听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时则对爱情有了憧憬向往,但苦于无人为自己主张,从而又忧愁前途命运。9.本题考查学生对景物形象的分析理解能力。“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美人再美,也抵不过时间的摧残;青春固然美好,但韶华易逝。“水流花谢两无情”,“花谢”是自然界春天逝去的标志,而对于人来说,“花谢”意味着美好年华的消逝;而人随时间的流逝,只有对现实的失意,对往昔的追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美好年华逝去就如自然界春来春去一样,都无法阻挡;“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落花、流水暗示美好事物不免最终凋谢、漂流的悲惨命运。于是引起平生闲愁,不由黯然神伤。1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宣传草案的能力。根据题干,这是一份舞台剧演出宣传方案,时间是下周周五,要求是跨媒介宣传。所给例子是“校园海报”,必须写出“宣传思路”,包括活动时间、地点、背景、特色等,宣传要能吸引观众。宣传思路因选择媒体不同而不同,广播宣传用语言表达,可以说出演出时间、地点、演出特色等。公众号宣传可以配彩排的图片,文字辅助说明等。11.D12.A13.D14.(1)老年人穿丝织的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如果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2)我听说拥有邦国封邑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15.侍坐章是孔子组织学生谈理想,属于教学内容,需要启发诱导,故孔子平易近人,谦逊和蔼。《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直截了当批评冉有、季路没有尽到臣子的责任,缺少担当,他们不符合孔子对君子的要求,故态度严厉。【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句式相同,句意相关,中间要断开,排除BC。“如是”,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后面断开;“故”引出下句,前面断开。排除A。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庠,古代的地方学校,属私立启蒙学校。序,是古代官办学校”错误,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无论私办公办,小学高校。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两则选文在说理方面义正词严,破立结合”错误。材料一不能说“义正词严”,也不是“破立结合”。这与对话的对象有关,孟子对齐宣王说理较委婉、形象,孔子对学生则比较直接、严厉。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衣”,穿;“然”,这样;“王”,统一天下;“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2)“国”,诸侯的封地叫做“国”;“家”,卿大夫的封地叫做“家”;“患”,担心;“安”,安定。1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侍坐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因是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故孔子态度温和。开始就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态度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后来的“求,尔何如?”“点,尔何如?”等也透露出满满的温和与平易近人。《季氏将伐颛臾》中,面对弟子的失职,孔子直截了当批评,“求!无乃尔是过与”,“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因为冉有、季路没有尽到臣子的责任,并缺少担当,不符合孔子对君子的要求,故孔子疾言厉色,语气严厉。参考译文:材料一:齐宣王说:“我昏乱糊涂,不能达到这一步。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志愿,明白地教导我。我虽然不明事理,请(让我)试着这么做做看。”(孟子)说:“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遵守礼义法度,无所不为。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接着就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能丰衣足食,荒年也不至于饿死;然后驱使他们向善,所以老百姓很容易地跟着君主走。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荒年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就要回到根本上来:(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的衣服了;畜养一些鸡、狗、猪,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慎重办理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老年人穿丝织的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如果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材料二: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拥有邦国封邑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16.A17.A18.吾与点也结交,同盟已而反与卫给,递给通“欤”,表疑问19.《烛之武退秦师》叙事详略得当,且采用伏笔照应等手法,情节波澜起伏;本文叙事简洁,抓住重点高度概括过程,直接呈现结果。【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故不听襄王请囚伯馃:所以文公不听从襄王为滑国的说情反而囚禁了伯服。前后文转折关系,应选“而”。(2)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以及文公路过郑君的无礼罪行。此句和前句共同作“讨”的宾语,和前句末尾的“者”呼应,应为“也”。(3)自杀:于是自杀。此处承接上文,应选“乃”。(4)利孰大:没有比这个条件更好的了。此处应该是兼词,“于之”,即“焉”。故选A。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都是褒扬式的谥号”错误,“沛公”不是谥号,是对刘邦的尊称。B.正确。襄王。/推行王道。句意:郑文公让襄王住在氾。/爱护百姓,推行王道。C.正确。句意:都因罪早死。/沛公您第二天不可以不早一点前来向项王请罪。D.正确。故选A。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词多义及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1)吾与点也:我赞成曾点的观点。(2)失其所与,不知:失去了自己的同盟者,真是不明智。故“与”为结交,同盟。(3)已而反与卫:不久,滑国又结交(亲附)卫国。(4)则与斗卮酒:于是(有人)给了他一杯酒。(5)可得闻与:(这个道理)可以说来听听吗。故此处“与”通“欤”,语气助词,表疑问。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叙述特点的能力。《烛之武退秦师》在叙述故事时,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缝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课文充满了波澜,显得生动活泼。例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是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次井然。本文只有几句话交代这一事件:郑人患之,乃使人私于秦曰:“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可见本文叙事简洁,抓住重点,用一句话“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高度概括过程,结尾以“秦兵罢”三个字直接呈现结果。参考译文:三十六年(前637),晋公子重耳路过郑国,郑文公没有礼待他。文公的弟弟叔詹说:“重耳是贤人,又与咱们同姓,受穷困经过您处,您不能对他无礼。”文公说:“诸侯中逃亡的公子路过此处的有很多,怎么都能按礼招待他们呢!”叔詹说:“您如果不礼待他,就杀死他,不杀,他假使返回国内,就是郑国的忧患了。”文公不听从叔詹的意见。三十七年(前636)的春天,晋公子重耳返回晋国,即位了,这就是晋文公。秋季,郑国攻入滑国,滑国唯郑命是听,不久,滑国又亲附卫国,于是郑国又攻打滑国。周襄王让伯服替滑国说情,郑文公怨恨惠王曾逃到栎,是文公的父亲厉公护送惠王回朝复位的,但惠王却没有赏赐厉公爵位俸禄,又怨恨襄王亲附卫国、滑国,所以文公不听从襄王为滑国的说情反而囚禁了伯服。襄王十分生气,联合翟人攻打郑国,没有获胜。冬季,翟人攻打周襄王,襄王逃到郑国,郑文公让襄王住在氾。三十八年(前635),晋文公把周襄王送回成周。(文公)四十一年,(郑国)协助楚国攻打晋国,因为当年晋文公途经郑国,郑国没有礼遇他,因此郑国背弃晋国协助楚国。四十三年(前630),晋文公与秦缪公共同包围郑都,讨伐郑君帮助楚国攻打晋国,以及文公路过郑君的无礼罪行。当初,郑文公有三位夫人,五个宠爱的儿子,都因罪早死。郑文公厌恶子瑕,赶走了各位公子。子兰逃到晋国,跟从晋文公包围郑都。当时子兰事奉晋文公很恭敬,晋文公十分宠幸他,他在晋暗中活动,借机要求回郑做太子。晋国这时想得到叔詹并杀死他,郑文公很害怕,不敢对叔詹说,叔詹听到这个情况,告诉郑君说:“我曾对您说,要杀死重耳,您却不听从我的意见,晋国终于成为我国的忧患了。可是晋国之所以包围郑都就是因为我,我死了而能赦免郑国,这是我的心愿。”于是叔詹自杀了。郑人把叔詹尸首送给晋国。晋文公说:“一定想见一下郑君,污辱他后再离去。”郑人担心这件事,就派人私下对秦国说:“打败了郑国对晋国有好处,并非对秦国有利。”秦军听后才撤军。晋文公送子兰到郑国做太子,借机通报了郑国。郑国大夫石癸说:“我听说姓姞的女儿是后稷的元配,她的后裔应当有兴发的,子兰的母亲就是他的后裔。况且夫人的儿子都已不在世了,剩下的儿子没有比得上兰贤能的。现在晋国包围郑都很急迫,晋国替子兰请求回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海南省安全员知识题库
- 2025年贵州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中医内科学-瘿病
- 【大学课件】建筑设备工程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flash课件
- 语文课件-画蛇添足
- 三年级语文《炮手》课件
-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课件
- 万科穿插施工与施工计划
- 《急腹症幻灯》课件
- 1-6年级健康教育课程安排表
- 《石墨类负极材料检测方法 第1部分:石墨化度的测定》
- 红色经典影片与近现代中国发展期末考试答案
- 施工图审查要点-全专业
- 千字文毛笔楷书描红字帖-米字格A4版
- 高中数学竞赛真题9平面几何(学生版+解析版50题)
- 科教版2023-2022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3360机dp c2255维修手册中文版06chapgeneral
- (42)-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 糕点生产检验记录表
- GB/T 1040.3-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