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第1课地球的表面【教材分析】《地球的表面》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起始课。本课为整个单元的学习起到“奠定知识基础,提供思维线索”的作用。首先,提供“世界地形图”“我国的地形图”以及各种典型地形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观察,学习描述地形的特点,对地表的各种形态进行初步的认知,感受到地球上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的同时,会进一步思考:这些奇妙的地形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为单元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地形地貌虽然没有系统的认识,但是他们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旅途中、网络中、电视中的见闻都会使他们对地形地貌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因此他们可以尝试对各种地形地貌的成因进行猜测,不仅可以为整个单元的学习提供思维线索,而且也将学生心中的疑惑与教学目标相融合,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变化原因的兴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知道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等资料获得关于地形地貌特点的信息。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常见地形地貌的特点。能够对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科学态度目标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发展探究地形地貌变化原因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陆地地形及其特征。难点:观察各种地形地貌的图片,猜想形成不同地形地貌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橡胶篮球、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多媒体课件、地形特点记录表、班级大记录单(猜想地形形成原因)、记号笔分组:立体中国地形图和立体世界地形图各一张、五种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纸条、记号笔、活动手册或学习单【教学过程】聚焦(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一个橡胶篮球、教学课件]1.出示一个橡胶篮球提问:(1)这是什么?什么样的篮球?(2)近距离看看,你看到的这个篮球的表面是怎么样的?(可以让学生摸一摸)教师小结:我们远看去似乎是光滑的,其实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2.出示“蔚蓝色地球”的照片提问:你看到什么?你认为它的表面是怎样的?预设:①蓝色的是海;②海的面积很大;③凹凸不平的。教师讲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表面。(板书课题:地球的表面)探索和研讨(预设35分钟)(一)初步观察,整体认知[材料准备:世界地形图、教学课件]1.出示世界地形图引导:刚刚我们远远地看到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那现在我们就通过它带我们走近看看地球的表面到底是怎样的。(1)分组观察世界地形图提醒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摸,从侧面看等)进行观察。(2)简要交流提问:通过观察地形图,你有什么发现?预设:①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陆地很少;②陆地上是凹凸不平的;③陆地上的颜色是不同的。2.教师小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教师板书:海洋多,陆地少)。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表示地势的高低,说明地球陆地表面是有起伏的(板书:凹凸不平)。3.聚焦到我国地形提问:你能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到中国的位置吗?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预设:①找到了,但太小了看不清;②没有找到。4.引导:那么有没有哪种地形图,能够看清我国的地形呢?预设:中国地形图。(二)细辨凹凸,认识地形[材料准备:立体中国地形图、地形特征记录表、记录纸条、马克笔、教学课件、微课、超轻黏土]1.初看中国地形图,学会看地形图的方法(1)出示中国地形图和高度表教师介绍:同学们在观察地形图的时候,可以利用高度表来帮助你判断、描述高度。(2)分组观察:中国地形的特点(3)简要交流预设:①找到了平原、高原、盆地等地形;②有些地方是平坦的,有些地方是凹凸不平的;③有很多高山,主要在西边。2.明确杭州的地形及特点(教师可根据当地学生较熟悉的典型地点代替)(1)明确杭州的位置提问:同学们现在都在杭州生活学习,你能够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杭州的位置吗?(2)分组观察:在立体中国地形图中找到杭州的位置,看看杭州属于什么地形,用简单的关键词描述杭州所在区域地形的特点。(3)小结交流教师在地形特点记录表上板书杭州的地形名称,在纸条上写地形特点,并贴在“平原”对应的表格中。3.查找奥运冠军家乡的地形,构建地形体系(1)明确任务(在中国地图上出示各个奥运冠军的家乡)请你们在地形图上看看这些奥运冠军的家乡,分别是什么地形,再仔细观察这些地形分别有什么特点?(2)明确方法(出示纸条)讲述:把地形的名称和它的特点写在纸条上,写关键词,写好就贴到黑板上的记录表中。(3)分组探究:观察中国地形图,并及时记录,将记录纸贴在黑板上。(4)交流汇报:高原、盆地、丘陵、山地的特点请选择一种你所观察的地形,描述这种地形有什么特点?(请第一个学生说,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教师对地形特点记录表中相应的特点描述的纸条进行取舍,最终留下符合各地形特点的纸条)4.超轻黏土建模(1)观察地形实景图了解各地形的实景。(2)捏制地形模型小组合作利用五种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根据不同地形的特点,捏制地形模型。(3)展示成品并简单交流学生展示制作好的成品,其他同学进行简单点评。(4)描绘侧面轮廓你能描绘出这些地形模型侧面的轮廓吗?(如学生不了解侧面的轮廓如何描绘,教师可以以平原为例进行演示;提醒学生描绘盆地轮廓时要注意内部结构特征)(如学生存在困难,则播放“地形侧面轮廓”微课,为学生提供支架)(5)教师小结(出示各地形的图片)结合各地形的图片,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再次明确各地形的特点。引导:地球表面的这些地形,是怎么形成的呢?(三)观察特征,合理猜想[材料准备:教学课件、班级大记录单]1.观察地貌特征(出示中国五个地方的地形地貌照片)说一说,各个地貌有什么特点。2.猜想形成原因组内交流讨论,将猜想填入到活动手册中。3.小组交流讨论形成五个地点的地貌的主要原因。(教师将学生的猜想整合记录到班级的大记录单中,以便在后续学习中,对之前的猜想进行验证)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表面的特征以及不同地形的特点,同时也对产生不同地貌的原因进行了猜想。在本单元后续的学习中,会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产生不同地貌的原因,届时同学们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哦。【板书设计】地球的表面海洋多,陆地少表面凹凸不平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贴学生观察记录高原的地形特点贴学生观察记录平原的地形特点贴学生观察记录山地的地形特点贴学生观察记录丘陵的地形特点贴学生观察记录盆地的地形特点【作业设计】1.下列关于地形的描述,错误的是()。A.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地球表面陆地少、海洋多B.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C.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D.地球表面的地形一旦形成后就不会再改变了2.用直线把地形和与其对应的特点连起来。平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高原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丘陵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山地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盆地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海拔较低3.我们家乡的主要地形是()。A.山地B.平原C.丘陵D.高原E.盆地参考答案:1.D2.略3.略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第3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认识了地球的内部结构,了解了地壳的组成及运动。在此基础上,本课将引导学生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其对改变地形地貌的作用。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以一张地震后路面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对地震造成的影响有初步的认认识,并由此提出:“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三个问题,揭示了本课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探索,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并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地震发生时自救、互救的知识。第三部分——研讨,引导学生运用证据再次解释岩石弯曲现象,并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梳理,理解地震对地表的影响是强烈的。【学情分析】地震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对于地震现象有了一些了解,并且知道它是一种灾害性地质现象。但对于地震发生的原因以及地震导致地形地貌的具体变化并不是非常清楚。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搜集、分析资料等方法探究地震的成因以及地震对地形地貌的影响,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内部的构造以及地壳运动对岩层的影响。这些都是学生进行本课学习的知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能够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手抄报,宣传抗震防灾的常识。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能基于证据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发生的原因。难点:结合真实情景及模拟实验中获得的证据,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反映地壳运动的动画小学:两个塑料小盒(裁成两半)、泥土、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三、聚焦(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出示地震后的公路路面图片,请学生观察图片上的公路出现了什么现象。提问:这是发生地震后的公路路面,你观察到了什么?(预设:路面被破坏了、路面断裂了、路面塌陷了)2.谈话:地震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它能使地球表面发生变化。对于地震,你想了解一些关于它的什么知识呢?(预设: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地震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变化呢?)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震的成因及作用》。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5分钟)[材料准备:两个两半拼接的塑料小盒、泥土、记录单](一)了解地震的成因1.猜测成因(1)提问:你们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地震的呢?说明你们的理由。(引导学生依据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猜测)(2)学生猜测地震的成因。(预设:①地壳运动、②地球内部运动)对预设②的追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引起地震的是地球内部结构的哪个部分?(预设:地壳)(3)整理学生的猜想: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多数同学认为地震的发生可能和地壳运动有关。你们认为地壳会怎样运动从而引起地震的?(4)介绍地球六大板块。谈话:其实,在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中,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组成了地球外壳,称为岩石圈。岩石圈不是一个单一的完整的块体,而是由板块构成。全球的板块共分六大板块,这些板块在不停地运动。(5)引导:地壳(板块)运动真的会引起地震吗?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探究。2.分组模拟实验(1)出示实验材料:塑料小盒(裁成两半)、泥土。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材料,它们分别可以模拟什么?(预设:裁成两半的塑料小盒,模拟地壳中的两个板块;泥土,模拟岩层。将小盒拼接起来,将泥土铺在小盒中,拉开或者挤压小盒,使“地壳”运动,模拟“岩层”受到的作用力。)若学生无法答出,教师需引导或补充。(2)明确实验要求:①把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②将泥土平铺在小盒中;③迅速拉开或挤压小盒的两半。(3)出示温馨提醒:①观察“地面”的变化;②观察地面发生变化的位置与“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关系;③及时记录。(4)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记录单。(5)汇报交流:“地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地面发生变化的位置与“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有什么关系?(预设:迅速拉开小盒的两半,“板块”会相互分离,在“板块边缘”附近的“地面”发生了断裂。迅速挤压小盒的两半,“板块”会相互碰撞,在“板块边缘”附近的“地面”出现了隆起、褶皱。)3.解释成因(1)出示自然界中岩层弯曲、断裂和错动的图片。研讨: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张图,根据模拟实验现象,你认为岩层弯曲或者断裂的原因是什么?(预设:地壳运动会使岩层受力,因此地下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当岩层受到的作用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岩层会发生断裂和错动。)研讨:现在你认为地震是怎样发生的?(2)小结:组成地球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它们相互碰撞、彼此分离。由于地壳的不断运动,地下岩石会长期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机械变形,一旦这种作用力的强度超过了岩石的承受力,岩石就会断裂或错开,同时,将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出来,地震就这样发生了。板块的边缘构成了地球表面的活动带,是地震的高发地区。(二)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1.交流在电视、网络上看到过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2.研讨:地震会给地表形态带来怎样的改变呢?请大家带着问题仔细阅读相关资料。(说明:资料在本教学设计的板书之后,和PPT13-14的内容相同。有两种方式提供给学生:1.复印后提供给学生;2.教师用合适的速度播放PPT)3.学生阅读资料,汇报交流:地震会使地表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4.研讨:你认为这个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预设:剧烈的)5.小结:强烈的地震会使一个地区的地表形态发生巨大的改变,造成极大的破坏。中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三)搜集地震中自救、互救的相关知识,制作成海报1.提问: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2.学生交流相关经验。3.谈话: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地震发生时自救互救的相关知识,并做成宣传海报,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三、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地壳运动会引发地震,地震的发生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巨大的改变。在下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板书设计】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会引起会引起地壳运动地震地形地貌改变会引起会引起——地壳中的两个板块模拟实验——地壳中的两个板块模拟实验——岩层——岩层——岩层受到的作用力——岩层受到的作用力【提供给学生阅读的资料】资料一:唐山地震资料一:唐山地震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南丰一带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达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波及天津、北京。累计死亡24.2万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名校卷)
- 普通话朗读范文50篇拼音版
- 人工智能在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 从管理角度分析如何增强嵌人式系统的网络安全
- 从全球视角看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
- 围手术期的糖尿病
- 传统图案在家用纺织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案例分析
- 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升级
- 2025安装工程合同模板
- 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 MOOC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桥式起重机定期检查记录表
- MOOC 警察礼仪-江苏警官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3-2024学年度九上圆与无刻度直尺作图专题研究(刘培松)
- 2024年广东省2024届高三二模英语试卷(含标准答案)
- 2023年-2024年医疗器械知识测试题与答案(含A.B卷)
- 2023年度四川公需科目:数字经济与驱动发展
- 汽车制造业的柔性生产与敏捷制造
- 2024年制鞋工专业知识考试(重点)题库(含答案)
- 2023年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入库考试模拟真题一套(含正确答案)
- 2023-2024学年广州大附属中学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