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第7课总结我们的认识【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第7课。经历了前面6课的学习,学生分别从地球内部运动和地球外部力量两个方面探究了影响地球表面变化的原因,认识了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典型地形地貌。本课是对本单元学习的综合运用,也是对本单元学习的综合评价。主要安排两个内容:一是回顾与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针对第一课填写的班级记录表中的“猜测”选项进行反思,比较学习前后认识的不同,帮助学生重建更为科学的解释,感受自己在《地球表面变化》单元的学习中获得的成长;二是探索植被对侵蚀的影响。作为大自然的主要成员,人类的活动也影响着地表的变化。通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植被覆盖可以减少外力对土地的侵蚀,从而关注人类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不被破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将科学知识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联系起来。【学情分析】通过前面6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得到激发,随着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获得了更全面、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对于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及其形成原因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对典型的地形地貌形成原因再次做出解释。最后,学生还要通过对比实验,探索植被对侵蚀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对对比实验中要控制的变量进行细致地指导。在研讨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内部力量如地壳运动产生的力,与外部因素如风、水等,都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形态。明确斜坡上有无植被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回顾前几课的模拟实验现象及结论,梳理出影响地球表面变化的因素。能够通过模拟实验,研究植被对侵蚀的影响。科学态度目标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反思,建构科学解释;知道斜坡上有无植被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难点:控制变量完成探索植被对侵蚀的影响。【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湿润且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覆盖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容器、塑料瓶、铁架台、量杯、水、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大表。【教学过程】六、聚焦(预设2分钟)1.导入: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及其形成原因有了更全面、科学的了解与认识。现在就让我们来对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吧!2.出示第1课中的5种典型地形地貌图片。3.板书课题:总结我们的认识【设计意图】本课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回顾与梳理,直接聚焦任务更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七、探索(一)回顾与梳理(预设10分钟)1.学生对照第1课中的5种典型地形地貌,观察自己的活动记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哪些?(预设: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水的作用)2.全班研讨,总结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和水的作用。(教师板书)【设计意图】对活动记录的观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已学的知识,为后面解释自然现象做好充分准备,还可以帮助他们梳理运用的科学方法。3.提问:这些原因分析正确吗?回顾模拟实验的现象与结论进行佐证。(注意:此处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以实验中、资料中获得的证据为依据说话)【设计意图】在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回顾模拟实验的现象和结论,会与学生的原始猜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在解释现象的过程中,证据的重要性。4.小结:通过回顾模拟实验,我们发现火山、地震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运动,它们对地形地貌的塑造是猛烈的、突然的,可以在瞬间使地形地貌发生较大的改变;风和水的作用则是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这种力量对地形地貌的塑造是缓慢的、短时间内不易察觉的。我们把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做侵蚀。(教师板书:侵蚀)(二)探索植被对侵蚀的影响(预设15分钟)1.提问:我们知道了雨水对地表具有侵蚀作用,那么怎样可以减少雨水对地表的侵蚀呢?2.学生讨论。(预设:土地上种植植物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3.追问:植树造林真的可以减少侵蚀对地表的影响吗?怎样证明你们的观点呢?(预设:用模拟实验进行探究)4.设计实验。师生共同设计和完善实验方案,确定实验中的相同条件、不同条件和注意事项。①出示实验材料,并搭建模型: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无植物覆盖的小山丘、切割掉底部并且瓶盖打孔的塑料瓶;②明确每种材料代表什么;(塑料瓶喷水模拟降雨、没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模拟无植被的土壤、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模拟有植被的土壤。)③明确不同条件:一个有植物覆盖,一个没有植物覆盖;④明确相同条件:同样的小山丘模型,同样的“降雨量”,同样的“降雨”高度。⑤操作步骤:将两个塑料瓶置于等高的铁架台上,小山丘模型正对瓶口下方摆置——用两个量杯分别量取400ml水,同时倒入塑料瓶中——观察小山丘的变化。5.教师要再次强调实验的公平性和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学生需要收集什么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假设。6.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模拟实验时教师需协助指导控制挤压水瓶的力度,以保证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相同)【设计意图】这个实验所用的器材、装置与“水的作用”一课差别不大,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模拟实验,并设计两组实验。让学生在保证实验公平性的前提下合作完成探究。八、研讨(预设10分钟)1.比较和交流两个小山丘“降雨”后的变化。当雨水降落到没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当雨水降落到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预设:有植被覆盖的小山丘顶部没有明显坍塌,“雨水”带走了少量土壤;无植被覆盖的小山丘顶部明显坍塌,形成小沟,“雨水”带走了大量土壤。)2.比较和交流两组实验所产生的径流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认识:植物是土壤的天然保护屏障,植物的根系能使土地更为牢固,不易被雨水冲刷,树叶能够减小雨水冲击的力量,也能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3.交流实验想法。通过实验现象和结论,能试着解释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吗?能否提出一些治理的建议呢?(预设:自然因素有地形、降雨、土壤、植被;人为因素有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等。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方法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4.小结:下雨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因此在地球表面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类的活动会加剧或减小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如果植树造林,科学合理地使用土地等,就会减小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如果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就会加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设计意图】让学生正确地认识侵蚀,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九、完成作业及点评(预设3分钟)【板书设计】{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水的作用{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水的作用植被覆盖能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内部运动植被覆盖能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内部运动优先保证清晰度放大倍数{}{}外部力量侵蚀外部力量侵蚀【作业设计】2021年7月,河南省连遭暴雨袭击,多处引发山洪爆发,造成周围村庄被洪水围困,受困人员人数众多,损失严重。在全国人民四面八方的驰援下,最终我们团结一心,战胜了洪灾。1.山洪冲毁房屋、田地、道路和桥梁,常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下措施中可以减少这些灾害发生的是()。A.开山挖矿B.毁林开荒C.植树造林D.围湖造田2.降雨时,雨水打散并带走泥土,此时雨水对土地就产生了()。A.风化B.侵蚀C.腐蚀D.堆积3.小科同学看到山洪带来的危害,决定通过模拟实验探寻减少灾害的方法。在研究“土地上有无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实验时,下列设计方案比较科学的是()。A. B.C.D.同学们,山洪灾害突发性强、来势猛、成灾快、破坏性强,除了要避免日常的人为不合理活动,也要学习更多自救知识哦!第2课用水计量时间【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计量时间》单元的第2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了解用太阳计时和研究燃香钟后,也会发现他们的一些不足和局限。这节课,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流水的运动,探究影响其运动速度的因素。聚焦部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古人是怎么设计以水计时的工具?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观察瓶中流出的水流速度是否保持均匀;二是用观察并测量同一装置中,200毫升水流出5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并在此基础上推测接水的量筒内积聚到100毫升、150毫升水时分别需要多少时间;三是学生在推测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实验的三步形成逐渐递进的结构,在学生对水流流动速度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后,再结合教科书提供的古代“受水型”水钟的图片,研讨“古人如何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速度往下滴”。【学情分析】在第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燃香能够被用作计时工具,是因为在一定情况下燃香的长度变化是比较均匀的。他们或许能从中得到启发,可以通过找寻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物体或事件来帮助记录时间推移的轨迹。本课需要学生在探究流水速度时进行有依据的推测以及实测并严谨记录。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和合作实验,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一致;保持水位高度不变,水流的速度不变。水流的这一特点可用于计时。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发现影响水流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能通过观察古人利用流水计时的装置,结合自己的实验探究,理解这些装置计时的方法。科学态度目标理解古人的聪明才智,对古人的智慧创作产生敬佩之情。在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时能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社会的发展会带动计时工具的进步。【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通过实验发现影响水流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古人利用流水计时的装置,结合自己的实验探究,理解这些装置计时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课前搜集各种水钟的资料与图片、课件小组:矿泉水瓶、200毫升量筒、透明水杯、铁架台【教学过程】一、聚焦:水钟怎么用来计时(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前搜集各种水钟的资料与图片、课件]1.回顾古代计时工具。2.出示教科书中的古代水钟图。提问:水真的可以用来计时吗?古人的水钟又是怎么来计时的呢?3.板书课题:用水计量时间。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3分钟)[材料准备:矿泉水瓶、200毫升量筒、透明水杯、铁架台](一)观察水流速度1.展示研究装置。(1)透明塑料底去底,倒过来盛水。(2)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从小孔缓慢流出。(3)在瓶子里装200毫升水,下面用量筒接住流出的水。2.教师演示,学生观察。3.交流研讨:水流是否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预设1:可能均匀;预设2:可能不均匀)(二)探究200毫升水中漏出50毫升需要的时间。(1)提问:水流速度到底是不是均匀的呢?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预设:秒表测量流出一定量水的时间。(2)明确任务:测量从200毫升水流出5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操作注意事项:①我们用手先堵住瓶孔,往瓶子倒入200毫升水。②准备好计时器,滴水的同时开始计时。③当水流出50毫升时,暂停时间并记录。④看水位时视线注意要平视。⑤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要再重新将水加满至200毫升,反复刚才的实验步骤.(3)观察各组数据,探讨发现:如果孔的大小和初始水位高度不变,流出相同多的水,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4)提问:如果继续流出第二个50毫升,第三个50毫升呢?(5)学生记录推测。(三)探究200毫升水中漏出100毫升、150毫升需要的时间。1.实验探究200毫升水中漏出100毫升、150毫升需要的时间。2.研讨1:水流速度是匀速的吗?(预设:越来越慢,且不成倍比关系)3.研讨2:水流速度受什么因素影响?(预设:同一装置中,水流速度受水位影响,随着水位下降,水流速度越来越慢。)4.研讨3:怎样能让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预设:保持水位不变。5.研讨4:古代的水钟用水滴有什么好处?预设:减少水位变化,耗水量少6.研讨5:古人是如何控制水以固定速度往下滴?引导学生观察书本古代水钟结构。(盛水漏斗中的锥体用来控制流水孔的大小,盛水漏斗边上的泄水孔用来保持水位高低)三、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水之所以能帮助我们计时,是因为水具有以下特点: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一致;保持水位高度不变,水流的速度不变。科技在发展,计时工具也在进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了解计时工具。【板书设计】2.用水计量时间不均匀快→慢同一装置水位高→水位低【作业设计】1.2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积聚前50毫升水和最后50毫升水比较()。A.前50毫升水漏得快B.后50毫升水漏得快C.漏的速度是一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