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舌病辨治验案1则
中医学对舌病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先秦的著作中,有“舌断”的记载。《内经》还提到了“舌强”、“舌痛”、“舌干”等。其后直到现在,舌病则一直未受到重视,相关报道也很少。在临证过程中,笔者发现舌病并不少见。为此,笔者结合导师治疗一些常见舌病的成功案例,对舌病的辨证论治进行初步探讨。1充分利用热随用药物唐某,女,54岁。患者9个月前行骨科手术,全麻后出现咽部干,舌干痛发涩,间断服用中药,时好时坏。刻下:舌痛,干涩,舌尖有小溃疡,口苦口粘,舌上有裂纹,畏热汗出,纳可,寐差梦多,二便调,舌黯红而根厚腻,脉弦涩。处方:水牛角片(包)20g,生地黄15g,赤芍12g,牡丹皮12g,炒栀子10g,麦冬、丹参各15g,芦根、白茅根各15g,淡竹叶10g,黄连6g,肉桂2g,炒酸枣仁、决明子、玄参、黄芩各15g,郁金10g,夜交藤15g。7剂。嘱晨起白糖鸡蛋冲服。药后舌干涩感觉明显好转,稍有苦涩感,眠差多梦,汗出较前减,二便调,口干,舌淡红,苔白、有染苔、有裂纹、乏津,脉细涩。后又随证加入生麦芽、百合或吴茱萸、砂仁、苏梗、佛手等,共服30剂而愈。按:本例为热灼营血,郁于上焦,导师采用犀角地黄汤为主方(以水牛角代犀角),以清营血分郁热。方中佐入麦冬、丹参、玄参亦属此意。妙在又合入交泰丸,以引上焦浮火归源。炒栀子、芦根、白茅根、淡竹叶、黄芩、百合等均善清上焦热邪。因患者寐差梦多,故又加入炒酸枣仁和夜交藤。另外,方中用生麦芽行气解郁,显然是受到了张锡纯的影响。舌痛一症,临床以上焦郁热,尤以心、胃二经郁热者多见,并多涉血分。《灵枢·脉度》曰:“心气通于舌。”《灵枢·经脉》云:“心手少阴之别……循经于心中,系舌本。”又《灵枢·经脉》曰:“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脾胃主肌肉,故舌病又多与脾胃有关。2内以大智以养清湿郭某,女,49岁。舌发麻1年,嗜咖啡,平日易外感,纳眠可,小便调,便干,苔黄腻,脉细滑。处方:藿香、佩兰各10g,芦根15g,炒栀子10g,生石膏(先下)30g,生甘草6g,防风10g,茵陈12g,白豆蔻(先下)6g,炒杏仁9g,薏苡仁15g,瓜蒌30g,熟大黄3g。7剂。药后舌尖麻木感好转,舌头仍发热感,口甜,舌红,脉细略数。前方加百合、生地黄、珍珠粉或知母、制半夏、羚羊角粉、灯心草,调治近3个月而愈。按:本例属脾经湿热证,导师以善清湿热的茵陈蒿汤为主方。因恐化湿之力不足,故佐入三仁汤中的三仁以及藿香、佩兰、防风之品。芦根、生石膏为导师所习用的清气分热邪之品,以加强清热之力。因湿病缠绵难愈,故虽取效甚速,但亦调治3个月方愈。需要指出的是,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变所致偏瘫后遗症、高血压病中晚期临床多出现舌体麻木、不灵活症状,其病因病机多为痰瘀阻络、气滞血瘀;服药不当或偏嗜一些刺激性的饮食(如本例的咖啡)导致舌麻,以脾胃湿热者多见。3养阴生津之方,浸提神之热,加味栀子、麻黄、地骨皮、小阴清热,则现有著有从政治采单李某,男,50岁。患者2年来觉口舌干燥,口苦,心烦,咽痛,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差,食肉食则上火,大小便有异味,头皮上易起皮疹,鼻干,汗多,烦躁,素触低温物品,大便可,眠佳,舌黯红,苔根黄、有裂纹、乏津,脉细弦。处方:生地黄、玄参、麦冬各15g,赤芍、白芍各12g,生石膏(先下)30g,知母、贝母、淡竹叶、石斛各10g,芦根、茅根各15g,牡丹皮10g,地骨皮15g。7剂。药后仍口干舌燥,小便味大,咽痛,头皮起丘疹,耳鸣,鼻中仍发干,肉食后上火,烦躁,纳眠可,大便调。测血糖、腹部B超、尿常规均未见异常,舌黯红,苔黄薄腻。处方:炒栀子10g,炒杏仁15g,牡丹皮10g,生地黄、天冬、麦冬各15g,玄参20g,郁金10g,白茅根、芦根各15g,生石膏(先下)30g,知母10g,黄柏10g,砂仁3g。7剂。药后诸症减轻4d,近3d再度出现口干燥,双脚底发热,出汗,咽痛,耳鸣,肠鸣漉漉,小便异味大,大便调,遇热则烦躁难眠,舌质红,舌苔中部少,脉弦。上方加入羚羊角粉、桑叶、青蒿、地骨皮等,调治月余而愈。按:本例系气血两燔,肾阴亏虚所致。导师初以白虎汤以清气分之热;佐以增液汤养阴清热;加入赤白芍、牡丹皮清血分之热,淡竹叶、石斛、芦根、白茅根、贝母、地骨皮清热生津。不难看出,此方更重于养阴,而清热力不足,故二诊减去了一些养阴生津之品,加入炒栀子、黄柏以增强清热之力,则更为合拍。临床中的舌干病以阴虚燥热最为常见。根据热重或虚重、气分或血分的不同,进行灵活的选方加减,大多能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4治酸、补泻、养肝以增强营养液崔某,男,43岁,脂肪肝病史7年余。口腔溃疡10余年,舌红肿发涩、发甜、疼痛,口唇肿大,嘴角溃疡变紫,纳眠差,发作时大便少,每日1次,胃脘不适,乏力,精神不振,舌质红,少津,脉濡。处方:石斛、藿香、佩兰各10g,生石膏(先下)30g,知母10g,黄连6g,羚羊角粉(冲)0.6g,牛膝、芦根、白茅根各15g,炒栀子10g,防风9g,紫苏梗15g,吴茱萸5g,肉桂3g,生地黄、熟地黄、枳壳各15g,瓜蒌30g,虎杖15g。7剂。药后仍精神不振,胃脘部胀、刺痛,右胁痛,舌根发甜,眠差,大便不成形,口唇发紫,舌淡红,胖大,苔黄厚,脉沉细无力。处方:槟榔、大腹皮各10g,炒白术15g,石斛、藿香、佩兰各10g,生石膏先下30g,知母10g,黄连6g,羚羊角粉冲0.6g,牛膝、芦根、白茅根各15g,炒栀子10g,防风9g,紫苏梗15g,吴茱萸5g,肉桂3g,生地黄、熟地黄、枳壳各15g,瓜蒌30g,虎杖15g。7剂。药后精神转佳,胸胁胃脘不适好转,嘴内仍发甜,舌淡红,胖大,苔薄黄腻,脉沉细。前方减黄连、炒栀子、生熟地黄,加干姜、党参等温脾之药,调治月余而愈。按:本例属于寒热虚实夹杂之证。导师以生石膏、知母、黄连、羚羊角粉、炒栀子等清热解毒为主;吴茱萸、肉桂温补脾肾为辅;佐以藿香、佩兰、防风、苏梗、枳壳、虎杖芳香化湿、行气开郁;石斛、牛膝、生地黄、熟地黄滋补肝肾。考虑到健脾化湿之力不足,故二诊又加入槟榔、大腹皮和炒白术,并在其后的治疗中又加入干姜、党参等温脾之药。5见舌之意,当分“虚”与“实”的问题舌为心之窍,主司味觉和表达语言。除与心相关以外,舌还通过经络与脾肾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以上列举的舌痛、舌麻、舌干、舌涩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舌病。在舌病的证型中,以热盛或夹湿者最为多见,亦有伴见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者,临证时须仔细辨明,随证治之。宋代以前,舌病与舌诊的界定并不明确。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内经》中,如《灵枢·经脉》篇中称脾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口运输协议书范本
- 2025年中文信息处理平台项目合作计划书
- 心理健康趣味测试课件
- 结款委托协议书范本
- 2025年温控仪表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监测环境污染的卫星系统合作协议书
- 空中课堂拓展知识课件
- 二零二五版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开发与合作购销合同教育科技
- 2025版公寓租赁合同(含社区健身房月卡赠送)
- 二零二五年度保障性住房买卖置换合同范本
- 医院开荒保洁合同范例
- 明配线管安装样板施工方案
- 针灸科研课题申报书
- 货物搬运装卸劳务承包合同
- 学校食堂食材配送服务方案
- 输尿管结石讲课幻灯片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知识培训
- 2025年医疗器械产品知识培训计划
- 语文阅读理解与数学问题解决的融合教学研究
-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第二版)》 课件 14.第十四章 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 美的多联机培训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