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23-核舟记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山东省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23-核舟记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山东省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23-核舟记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山东省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23-核舟记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山东省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23-核舟记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斤成风“郢(yǐng)人垩(è,石灰)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zhuó,用斧砍)。匠石运斤成风,听(tìng顺、从,即随心所欲)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庄子·徐无鬼》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运斤成风“郢(yǐng)人垩(è,石灰)漫其鼻端,若蝇翼,使1看微雕需要放大镜只有4厘米哟!看微雕需要放大镜只有4厘米哟!2山东省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23-核舟记课件-新人教版3核舟记核舟记4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式。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理解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写法。3.欣赏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式。学习目标5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嘉善人。《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本文的文体为记。文章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著名典故“大苏泛赤壁”。“记”这种文体出现的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嘉善人。《核舟记6wǎng()不因势象形尝yí()余核舟一楫()八分有奇()箬()蓬石青糁()之髯()壬戌()预习展示rénxū贻rán罔sǎnruòjījíwǎng()不因势象形预习展示rénx7温馨提示“留”“替”“换”“调”“补”(1)“留”,如人名、地名等;(2)“替”,可以把单音节词替换为双音节词;(3)“换”,有些词的意义或用法已经发生变化就要替换;(4)“调”,就是调整语序;(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内容。温馨提示8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自主学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9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10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11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12(一)层次井然

探究交流概述精湛技艺细致描绘核舟小结总计赞美总分总——本文特色(一)层次探究交流概述精湛技艺总分总——本文特色13说明顺序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船头坐三人中轩敞者舟尾横卧一楫其船背稍夷中间两边船背空间顺序主——次说明顺序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船头坐三人中轩敞者舟14写舟的正面没有按照“船头—船舱—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先写了船舱,有何用意?一是因为船舱部分高而宽敞,引人注目;二是窗上刻有苏轼的名句,能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情景。写舟的正面没有按照“船头—船舱—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先写15(二)描写细致

探究交流细小事物,字的颜色,乃至人物的外貌衣着姿态,尤其是不同的神情与性格。启示:善于观察、细致描绘——本文特色(二)描写细致探究交流细小事物,字的颜色,乃至人物的外貌衣着16(三)富于想象

探究交流《赤壁赋》中只有“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没有交代客是何许人。王叔远与魏学洢大胆想象,准确反映了《赤壁赋》的意境与“大苏泛赤壁”的主题。丰富的想象与注入的情感使本文不再只是平实的说明,而是细腻动人。——本文特色(三)富于想象探究交流《赤壁赋》中只有“苏子与客泛舟17归纳梳理奇可为端语盖绝者而——一词多义归纳梳理奇可为端——一词多义18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奇异的,不寻常的零数,名词大约可以——一词多义归纳梳理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高可二黍许:奇异的,不寻常的零数,名词大19为宫室:中轩敞者为舱:做,雕刻,动词是,判断动词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形容词一头,一方,名词归纳梳理——一词多义为宫室:做,雕刻,动词是,判断动词东坡右手执卷端:正,端正,20语:1.如有所语(说话)2.此中人语云(告诉)盖:1.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绝:1.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一词多义归纳梳理语:1.如有所语(说话)——一词多义归纳梳理21者:1.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

2.居右者椎髻仰面

......的人

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连词,表并列,并且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连词,表转折,但是3.启窗而观连词,表顺承归纳梳理——一词多义者:1.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归纳梳理—221、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

2、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归纳梳理——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

2、左手倚一衡木

(衡)23(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归纳梳理——词类活用(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归纳梳理——词类活用24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又用一篆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其两膝相比者,原句应为相比者两膝归纳梳理——文言句式(倒装句)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归纳梳理——文言句式(倒装句)25——数量词的用法

①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②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一()手卷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 一()抚尺篆章一() 一()扁舟为人五()为窗八()幅个张把把块枚页个扇归纳梳理——数量词的用法①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一()手卷 26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2、能以径寸之木

径寸3、为宫室、器皿、人物

4、罔不因势象形

5、尝贻余核舟一

6、盖大苏泛赤壁云

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8、高可二黍许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1、其两膝相比者

手艺奇妙精巧的人直径一寸

雕刻无不顺着

雕刻

曾经赠泛舟

句尾语助词jī零数

大约上下缓缓地

指胡须靠近比一比,赛一赛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2、能以径寸之木27

12、佛印绝类弥勒

13、舟尾横卧一楫

14、其人视端容寂

15、其船背稍夷

1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7、钩画了了18、其色墨

19、其色丹

20、为人五;为窗八

2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船桨

平通“父”男子的美称清楚明白

朱红色

尚,还

长而窄

12、佛印绝类弥勒

17、钩画了了28谁是背诵小明星看图试背三四段谁是背诵小明星看图试背三四段29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鲁直居左佛印居右1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鲁直居左佛印居右1230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31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