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肺巴斯德氏菌_第1页
嗜肺巴斯德氏菌_第2页
嗜肺巴斯德氏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条目编号:医学微生物学设计字数: 设计图数:0 实际字数:字条目名称:噬肺巴斯德氏菌一一巴斯德氏菌属一一中条目作者: 作者单位:联系方式: E-mail:提交日期:2015-04-02噬肺巴斯德氏菌(噬肺巴斯德氏菌(P.pneumotropica是很多家畜和野生动物、鸟类口腔或消化道的正常菌丛,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人兽共患。该菌是实验动物中感染率最高的病原菌之一,多呈隐性感染1。分类学上该菌属于巴斯德氏菌科(Pasteurellaceae)巴斯德氏菌属(Pasteurella)。噬肺巴斯德氏菌主要有两种生物型,分别为Jawetz生物型和Heyl生物型,二者对碳源和氨基酸的利用有所不同。发现史1878年,Perroncito首次分离到这种在家禽中引起霍乱的杆菌,并作了描述。1886年Huelle首次注意到在野生动物、牲畜、猪和兔子中的疾病,以及家禽中的霍乱具有明显的特点,它们之间看似毫不相干,只是普通的败血症,实际上它们是一类特殊的败血症,易导致黏膜下毛细血管出血,并且每个病例中都检出了短小、两端浓染的细菌。次年,Trevisan建议将这种细菌命名为巴斯德氏菌(Pasteurella)。随后,所分离到的该细菌的种名采用宿主动物的名称命名,如禽败血巴斯德氏菌是从家禽中分离出来的,牛败血巴斯德氏菌分离自家畜。生物学特征在羊血琼脂平板上37°C培养24~48小时,可以形成0.5~1.5mm左右灰白色,或者浅黄色,光滑圆润的菌落,极少发生溶血反应oJawetz型菌落的颜色通常为灰白色,Heyl型菌落的颜色则通常为黄色。大多数菌株在麦康凯琼脂上培养48小时不生长。镜下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呈两级浓染,形态不规则,无芽孢、无荚膜。致病性噬肺巴斯德氏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分布广泛,主要感染啮齿类动物,对实验动物中小鼠、大鼠和豚鼠的危害较大。在国内外的实验动物中,噬肺巴斯德氏菌是目前感染率最高的病原菌之一。噬肺巴斯德氏菌也是人兽共患病原,人感染此菌多数情况是接触了带菌宠物,被咬伤、抓伤后受到感染。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均可感染,能引起免疫缺陷动物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病,引起人的局部和全身感染,包括关节炎、脓肿,严重者可发热、盗汗、明显消瘦和菌血症,还可造成手术部位红肿,造成院内感染。免疫特征噬肺巴斯德氏菌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动物中一般呈隐性感染,不表现出任何的临床症状。小鼠在感染噬肺巴斯德氏菌后的第2天,肺中的T淋巴细胞(CD4+和CD8+)、自然杀伤细胞CD49b(DX5)和巨噬细胞F4/80+明显增多。而在感染后一周,这些细胞的又会恢复到正常范围。MHCII,Tlr4和Nrampl三个基因在小鼠肺部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免疫的重要性程度为MHCII=Tlr4>Nrampl。缺乏这三种基因的小鼠对噬肺巴斯德氏菌更加易感。其中Tlr4对防止噬肺巴斯德氏菌感染具至关重要的作用。跨膜受体Tlr4有助于巨噬细胞在感染早期对噬肺巴斯德氏菌进行识别和清除,即使是缺乏CD4+T细胞,也可以实现对机体的保护。实验室检测其表型和基因特征与放线菌属相似,不同的菌株在吲噪和鸟氨酸脱羧酶的产生有所不同,不发酵甘露醇。另外菌株对NAD的依赖性也可以作为噬肺巴斯德氏菌的鉴定指标。血清凝集试验是检测噬肺巴斯德氏菌的一项重要参考项目。凝集试验所用阳性血清是由全菌抗原免疫相应动物获得的。基于两种生物型的差异,可疑菌株需要用生物型Jawetz和Heyl两种免疫血清分别进行检测。由于全菌抗原极易发生交叉反应,国内已有研究用脂多糖(LPS)和外膜蛋白(OMP)作为免疫抗原,具有更好的抗原特异性和敏感性。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分离培养和血清凝集试验不能完成对噬肺巴斯德氏菌的有效检测,这时还需要采用PCR方法进行验证。相关疾病防治原则 噬肺巴斯德氏菌对一至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及四环素、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青霉素等各类抗生素均敏感。通过药敏试验表明大部分噬肺巴斯德氏菌株对恩氟沙星敏感,用恩氟沙星经由饮水长期饲喂小鼠,可以有效去除小鼠种群中噬肺巴斯德氏菌。在各种环境因素中,饮水、饲料、垫料和换气次数等是主要应该控制的项目。室温下(20~25°C),PP在PBS中最长可存活6天,在蒸馏水和自来水中只能存活3天。在饲料、垫料中,PP的污染几率也很小,即便是纯培养的PP菌落,血琼脂培养基上存活也不会超过一周。饮水、饲料和垫料的污染并不是实验动物感染PP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国内尚嗜肺巴斯德杆菌感染人的报道十分罕见。但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监测的结果可推测,该菌在我国环境中同样广泛存在。由于流浪猫、犬的大量存在,以及饲养各种动物作为宠物的人越来越多,该菌的暴露人群的基数是非常庞大的。这些动物都可能作为该菌的中间宿主,通过抓咬感染人,因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索引词参考文献范薇,贺争鸣.普通级啮齿类实验动物部分细菌携带情况的初步调查[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1,18(2):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