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电影《流浪地球》讲述太阳即将毁灭,人类面临绝境。因此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地球最终将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下图为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地球在流浪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是A.水星、金星、火星、木星B.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D.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2.关于地球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后的推测,不可信的是A.地球与比邻星距离适中,能保持适宜的温度B.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能避免星际物质撞击C.比邻星性质较为稳定,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D.宜居轨道能提供较为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答案】1.C2.B【分析】本题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顺序及生命存在的条件等知识点。1.太阳系自内向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共8大行星,地球流浪至比邻星需要远离太阳,自内向外运行,因此要经过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运行轨道。水星、金星位于地球运行轨道内侧,不会经过,AB错误;地球向外运行首先经过的是火星轨道,其次才是木星轨道,因此C正确,D错误。故选C。2.地球最终将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生命该地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若地球与比邻星距离适中,则会使地球保持适宜的温度,液态水能够存在,A可信;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有岩石圈,但是星际物质运行速度较快,大陨星与地球碰撞会对地球造成巨大破坏,威胁人类生存,此为不安全的宇宙环境,不适合生命存在,若该地为比邻星宜居轨道应该有安全的宇宙环境,B不可信;稳定的光照条件是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之一,C可信;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利于生命存在,D可信。故选B。太阳直接辐射是指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读北京太阳直接辐射的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3.北京冬季太阳直接辐射比夏季少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太阳高度较小,且白昼较短 B.冬季多阴雨天气C.夏季可受到太阳直射 D.冬季冰封,反射率高4.北京4、5月份的直接辐射高于6、7月份,原因(

)A.4、5月份太阳高度最大 B.4、5月份降水较少C.4、5月份白昼最长 D.4、5月份多沙尘天气【答案】3.A4.B【分析】3.由材料可知,太阳直接辐射是指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读图可知,该地冬季太阳直接辐射比夏季少,主要原因是冬季太阳高度较小,且白昼较短,A正确;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B错误;北京位于中纬度,没有太阳直射现象,C错误;冬季降水少,地表积雪覆盖少,冰雪反射率影响小,D错误。故选A。4.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4、5月份降水较少,晴天多,6、7月份降水多,云层削弱作用强,B正确;4、5月份太阳高度较6月份更小,A错误;4、5月份白昼逐渐变长,但夏至最长(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C错误;沙尘天气会削弱太阳辐射,不会造成4、5月份的太阳直接辐射高于6、7月份,D错误。故选B。如图为太阳圈层结构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太阳大气层,字母表示不同的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人们也一直在研究“太阳发脾气”时达球上发生的变化,但仍有很多领域的问题难以解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分别表示太阳黑子和耀斑的是(

)A.M、N B.Q、M C.Q、N D.Q、P6.相邻的太阳活动峰年与谷年大约相距(

)A.6年 B.11年 C.17年 D.22年【答案】5.C6.A【解析】5.读图分析,太阳大气由内向外依次为甲光球层、乙色球层、丙日冕层;太阳黑子Q发生在光球层,耀斑N发生在色球层,M是日珥,P是太阳风;综上,C正确,排除ABD。故选C。6.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年,太阳活动极大值年份与极小值年份大约相距半个周期,约6年,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到外可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如图为“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若图中界面代表莫霍界面,则(

)A.甲乙均可能由岩石构成 B.地震波经过该界面时波速降低C.该界面距地表距离相同 D.地震震源都位于甲圈层中8.若该界面为地球大气上界,则关于乙圈层叙述正确的(

)A.由地表向上正常气温垂直递变规律是:降-升-降-升B.中纬地区对流层厚度为17—18kmC.极光现象发生在平流层D.高层大气的大气能见度较低【答案】7.A8.A【解析】7.若图中界面代表莫霍界面,则甲代表地壳,乙代表地幔,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都是由岩石组成的,所以甲乙在界面两侧都可能为岩石,A正确。地震波经过莫霍界面时,波速会突然间增加,B错误。地壳厚度不均,莫霍界面距地表的距离大小不同,C错误。地震震源可以位于甲地壳中,也可以在乙地幔中,D错误。故选A。8.如果这个界面是地球大气的上界,那么甲就是宇宙,乙是地球大气圈。由地表向上正常气温垂直递变规律是:降低——上升——降低——上升,A正确。对流层的厚度在高中低纬度不均,中纬地区对流层厚度为10—12km,B错误。极光现象发生在高层大气,C错误。对流层中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大气能见度较低,D错误。故选A。【点睛】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低纬厚度约17千~18千米;中纬厚度约10千~12千米;高纬厚度约8千~9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50千~55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如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地质时期,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海陆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10.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现森林”是被子植物B.“生物灭绝事件”是海生无脊椎种类全部灭绝C.中生代空中出现始祖鸟D.新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时期【答案】9.D10.C【解析】9.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绿色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正确;海陆变迁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A错误;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B、C错误。故选D。10.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A错误;古生代末期“生物灭绝事件”是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B错误;中生代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所以中生代空中出现始祖鸟,C正确;古生代和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时期,D错误。故选C。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1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1.C12.B【解析】11.从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地势较高,河流主要东流,且短小流急,加之东侧降水偏多,山麓地带沟谷众多,导致贺兰山东麓泥沙堆积,冲积扇集中连片分布,C项符合。坡度和缓、岩石裸露和降水集中都是形成洪积扇的原因和条件,但是不是洪积扇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排除ABD。故本题选择C。1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河流相对其他洪积扇地区较长,流水搬运作用的程度不一样,③符合;根据图中低山和中高山图例,可以看出甲处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流域内地势起伏小,水流速度较缓,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弱,②符合。在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和当地的降水(距离近,降水差距不大),还有风化物颗粒大小无关(材料中并没有表述当地风化作用情况,主要是流水作用),排除①④。故本题选择B。【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要从图文材料中获取信息,解释外力作用与地貌如何在实际场景中的运用。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者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天漠”是出现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沙漠。丹娘沙丘位于西藏米林县雅鲁藏布江河段北岸,连绵的沙丘构成沙海沿北坡向山顶方向延伸,是典型的“天漠”景观。沙丘所在位置明显高于河床,沙丘底部有明显的沙洲、河漫滩发育,河岸凸出。区域年内降水季节差异大,少雨季大风频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沙海沿山坡爬升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作用 B.冰川作用C.风力作用 D.人类活动14.丹娘沙丘的沙源物质直接来自(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答案】13.C14.B【分析】13.“沙丘构成沙海沿北坡向山顶方向延伸”“沙丘所在位置明显高于河床,沙丘底部有明显的沙洲、河漫滩发育,河岸凸出。区域年内降水季节差异大,少雨季大风频繁”据此可推断,沙丘是少雨季的大风将河漫滩的积沙吹离,沿山体爬升过程中堆积形成,C正确。冰川作用的堆积物是颗粒大小不一,杂乱无章的,而且冰川多发育于高山顶部,向下流动,不是爬升过程,B错误。流水作用堆积体分布在河流中下游,也不会形成离岸爬升,A错误。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14.“‘天漠’是出现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沙漠”,“有明显的沙洲、河漫滩发育”,由此可推断丹娘沙丘的沙源物质直接来自流水堆积,而不是流水侵蚀、风力侵蚀,B正确,AC错误;问的是物质来源,丹娘沙丘出现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周边其它地区没有沙质物质,因此物质直接来源也不是风力堆积,D错误。故选B。图1是地中海岛国马耳他海滨“蓝窗”景观,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图2是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图3是冰川地貌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1“蓝窗”坍塌后,残留在海水中的M部分,形成的地貌为(

)A.海蚀崖 B.海蚀柱 C.海蚀平台 D.海蚀洞16.图2洞穴和洞穴内微景观石笋、钟乳石、石柱的成因分别是(

)A.流水侵蚀

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流水堆积C.流水侵蚀

流水堆积 D.流水堆积

流水侵蚀17.在沿海地区,冰川消融后,可演变为峡湾的冰川地貌是图3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5.B16.C17.C【解析】15.“蓝窗”坍塌后,残留在海水中的M部分不再与陆上的基岩相连,而成为一个孤立柱体,因而成为海蚀柱,故B项正确;海蚀崖是一个陡峭的崖壁,但还是和陆上岩体相连的,故A项错误;海蚀平台是一个平坦的岩体,也与陆上岩体相连,故C项错误;海蚀洞是海水侵蚀形成一个洞穴,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B项。16.洞穴是流水作用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当溶洞形成以后,洞顶水分沿着裂隙向下渗漏,这些水滴都会停留一段时间才落下来,在这段时间里,随着水分的蒸发,一部分碳酸氢钙又会变成碳酸钙沉积下来,黏附在洞顶的岩石上形成了钟乳石;当落到洞底的水滴,也会在洞底岩石上留下碳酸钙沉积物,而形成石笋;当洞顶的钟乳石和洞底的石笋相连时形成石柱。因而洞穴是流水侵蚀、溶蚀造成的,石笋、钟乳石、石柱是流水堆积形成的。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选C项。17.结合所学知识,峡湾是在第四纪冰川运动过程中,对地面产生刨蚀作用,形成大量的U形谷,同时在U形谷的前沿产生冰坎,随着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冰坎被海水淹没,海水进入U形谷,形成了峡湾。而①为角峰,故A项错误;②为三面环以峭壁,呈半圆形洼地的冰斗,故B项错误;④为刃脊,故D项错误;③为U形谷,故C项正确。故答案选C项。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图中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8.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加19.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 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答案】18.C19.B【分析】考查平流层臭氧总量的变化及影响。18.由图中信息可知臭氧含量是由50—60度向两侧递减;在高纬度变化大,低纬变化小,故选C。19.臭氧减少,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加,地面辐射加强,与酸雨的形成没有关系,因平流层的臭氧减少,平流层吸取太阳辐射的能量减少从而导致平流层温度降低。故选B。2020年2月,南极乌克兰维尔纳斯基科考站附近,出现了大面积“西瓜雪”现象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西瓜雪”是雪藻在升温时快速生长,使所含雪藻的积雪呈现红色的一种现象。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西瓜雪”现象大面积出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21.相比普通的雪,“西瓜雪”的出现,会使图中(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22.“西瓜雪”现象在南极地区大面积出现,可能(

)A.引发降雪增多 B.导致土壤酸化 C.加剧臭氧空洞 D.加剧冰川融化【答案】20.B21.C22.D【分析】20.由材料信息可知,“西瓜雪”出现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加,即②增强,④代表的大气逆辐射增强,B正确,D错误;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西瓜雪”的出现对①没有影响,A错误;“‘西瓜雪’是雪藻在升温时快速生长”可知,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强,C错误。故选B。2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月南极某科考站附近会出现极昼现象,气温较高,极地雪藻升温时会迅速生长并呈现粉红色,使积雪吸热增强,③增强,C正确。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西瓜雪”的出现对①没有影响,A错误。②是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③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增强,B错误。④为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D错误。故选C。2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极地雪藻升温时会迅速生长并呈现粉红色,如果“西瓜雪”现象在南极地区大面积频繁发生,会使积雪吸热增强,地面辐射增强,大气温度上升,降雪可能减少,人口少,酸性气体少,不会导致土壤酸化,大气温度上升,不利于生态平衡:大气温度上升,加剧冰川融化,D正确,AB错误;“西瓜雪”现象在南极地区大面积出现,对臭氧空洞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D。【点睛】当冰雪呈现红色的时候,将会降低对阳光的反射,如果大面积出现将会加剧气候变暖的情况,威胁到生态系统。如图是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冬季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玻璃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A.利于空气流动 B.雨季及时排水 C.充分利用太阳能 D.节约建造成本24.冬季的白天,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B.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C.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D.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答案】23.C24.B【解析】23.由材料可知,该建筑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冬季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可推知其玻璃窗户设计成倾斜的目的是为了增多照入室内的太阳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及生活常识可知,雨季排水的设计主要涉及屋顶的坡度、宅基的高度等,而与窗户的倾斜度无关,且该地为我国北方,降水较少,雨季排水的需求不明显,B错误。玻璃窗户设计成倾斜与空气流动、建造成本关系不大,AD错误。故选C。24.冬季的白天,房间甲温度高,形成上升气流,房间乙温度低,形成下沉气流,因此空气流动方向是暖空气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形成空气的循环流动,从而对房间乙起到增温的作用,B正确,排除ACD。故选B。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A地气温高,气压低 B.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C.B地气温低,气压高 D.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26.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此时(

)A.为白天,吹海风 B.为白天,吹陆风C.为夜晚,吹海风 D.为夜晚,吹陆风【答案】25.D26.A【分析】25.图中等压面为近地面的等压面,因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A处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是因为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A、B选项错误;B处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是因为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C选项错误;同一水平面,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图中由A流向B,D正确。所以选D。26.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增温快,比同纬度的海洋气温高,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比同纬度海洋气温低,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陆风。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7.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

)A.蒸发量减少 B.下渗量减少 C.径流总量增多 D.气候更加湿润28.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自然灾害减少C.生物多样性增加 D.土壤肥力下降【答案】27.B28.D【分析】27.图中显示,橡胶林的蒸发量为1037mm,而原始生态林蒸发量为969mm,A错误。图中显示,橡胶林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下渗水量则会减少,B正确。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由于橡胶林降水较少,蒸发更多,所以径流总量减少,C错误。图中显示,与原始生态林相比,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使得气候更干燥,D错误。故选B。28.根据上题分析判断,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下渗量减少,则涵养水源能力变差,A错误。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B错误。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由混交林变成单一树种的橡胶林,从而使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误。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D正确。故选D。如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大西洋的(

)A.密度、温度、盐度 B.温度、盐度、密度C.温度、密度、盐度 D.密度、盐度、温度30.下列关于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60°N表层海水密度低于60°SB.60°N表层海水盐度低于60°SC.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地方,温度约为24℃D.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地方,密度约为1027kg/m³【答案】29.A30.C【解析】29.由于地球的表面的热量是由赤道向两极地区逐渐递减的,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可知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增,可知①为密度分布曲线;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的热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由于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故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可知②为温度变化曲线;由于副热带附近的降水较少,蒸发较为旺盛,故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高纬递减,呈马鞍状分布,可知③为盐度分布曲线。A正确,BCD错误。故选A。3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60°N表层海水密度高于60°S,A错误;在60°N的表层海水盐度高于60°S,B错误;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地区约为25°N左右,温度约为24℃,C正确;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地方约为25°N左右,密度约为1025kg/m³,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蒸发量>降水量,盐度较高;入海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大江大河入海口处海水盐度比周围海区盐度低;洋流: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读如图海底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1.关于图中所示海底地形,说法正确的是(

)A.A为大陆架,E为海沟 B.B为大陆坡,D为大陆架C.C为海沟,E为海岭 D.D为大陆坡,C为海沟32.关于海底资源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C地海洋空间已开辟为深海旅游区 B.A地已探明埋藏丰富的油气资源C.D地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D.B地广泛分布着锰结核【答案】31.C32.B【解析】3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海底地形图可知:图中A为大陆架、B为大陆坡、C为海沟、D为海盆、E为海岭,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故选C。32.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浅海大陆架海域,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A为大陆架,故A地已探明埋藏丰富的油气资源,B正确;海沟没有开辟成为深海旅游区,A错误;海洋生物资源主要集中在大陆架,海盆中不丰富,C错误;锰结核多分布在海深4000米以下的海底表层,D错误。故选B。树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会处于休眠状态,到了适合生长的季节才开始生长。春季,树木的新生细胞数量多,体积大,这部分木材质地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或“春材”;随着秋季的到来,气温渐凉,雨量减少,树木生长缓慢,长出的细胞数量少,颜色较深,这部分木材称为“晚材”或“秋材”。“晚材”与来年长出的“早材”之间会形成一道明显的界线,前后两条界线之间的那部分木材,就形成了“树轮”,由于它代表树木生命中的一年,所以也称“年轮”(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3.影响树木“年轮”宽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风力强弱 B.水热条件C.海拔高低 D.土壤肥力34.有些地区的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这些树木最有可能是(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答案】33.B34.A【分析】33.“年轮”宽窄主要受水热条件影响,水热条件好的年份,树木新生细胞数量多,体积大,树木生长快,材质较疏松,“年轮”较宽,水热条件不好的年份,树木新生细胞数量相对少,体积相对小,树木生长相对缓慢,“年轮”较窄。风力强弱、海拔高低、土壤肥力都不是影响“年轮”宽窄的主要因素。B正确,ACD错误。故选B。34.气候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树木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里,处于休眠状态,在水热条件好的季节,树木生长较快,“年轮”明显。由于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树木一直处于较好的水热条件下,所以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A正确,BCD错误。故选A。多肉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一种肥厚多汁,贮藏着大量的水分,在土壤含水量少时,或者根部无法吸收水分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时,多肉植物则进入深度休眠状态。纳马夸兰地区有3500多种多肉植物,占全球多肉植物种类的10%,其中1000多种是这里独有的。下图为非洲纳马夸兰地区位置图(图甲)和气候图(图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5.根据材料推断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进入深度休眠的时间是(

)A.7、8月 B.1、2月 C.9、10月 D.5、6月36.以下对纳马夸兰地区植被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为减少蒸腾,植物的叶子面积缩小或退化B.植被种类稀少,群落结构简单C.根系不太发达,以减少生存水分消耗D.为抵抗灼热,有的茎叶覆盖白色绒毛【答案】35.B36.C【分析】35.根据材料“在土壤含水量少时,或者根部无法吸收水分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时,多肉植物则进入深度休眠状态”,结合气候图可看出1、2月降水最少,土壤含水量最少,多肉植物进入深度休眠时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36.从纳马夸兰地区的气候图中可看出,该地全年高温,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植物的叶片面积缩小或退化是为了减少蒸腾,为抵抗灼热,有的茎叶覆盖白色绒毛,AD描述正确;该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植被种类稀少,群落结构简单,B描述正确;根系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深处汲取水分,C描述不正确。故选C。【点睛】荒漠植物以各种不同的生理生态方式适应严酷的生态条件,有的叶面缩小或退化,成无叶类型,以减少蒸腾;有的具肉质茎或叶,用于贮藏水分;有的茎具有发达的保护组织,茎叶被白色茸毛,或茎具光亮白色皮部,以抵抗灼热;它们大多数具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层深处吸收水分;还有一些植物在春季或夏秋降水期间,迅速生长,到旱季或冬季来临之前,完成生活周期,以种子或根茎,块茎和鳞茎度过不良的季节。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的土壤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7.图中a、b、c代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排序组合是(

)A.黑土、水稻土、红壤 B.水稻土、黑土、红壤C.红壤、水稻土、黑土 D.红壤、黑土、水稻土38.下列关于a、b、c三种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土壤可通过掺入沙子、施用石灰等方法进行改良B.b土壤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松嫩平原和江汉平原等地C.b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是因为降水条件好D.a、b、c三种土壤中,c土壤的透气性最好【答案】37.D38.A【分析】37.a的有机质含量最低,是我国南方贫瘠的红壤;b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是我国北方的黑土;c的水分含量最大,是水稻土。故本题ABC错,故选D。38.红壤改良可以采取增施有机肥、掺入砂子、石灰中和等措施,A项正确;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其有机质含量高,是因该地气候寒冷,微生物分解作用弱。故BC错;水稻土是人类长期耕作和培育形成的,土壤水分含量高,适宜水稻生长,水稻土的透气性最差,D错。故选A。富铝土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盐基不断淋失,而氧化铁、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所形成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富铝土在我国广泛分布,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9.下列土壤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A.赤红壤 B.黄红壤C.砖红壤 D.燥红土40.富铝土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形区是(

)A.东北平原 B.四川盆地C.青藏高原 D.东南丘陵【答案】39.C40.D【分析】39.由材料“富铝土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盐基不断淋失,而氧化铁、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所形成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可知,土壤所处地区气候越湿润、热量条件越高,越容易使得氧化铁、铝成分聚集,对应图示可知,砖红壤地区纬度低,更加湿润,说明气候湿热,土壤中的铁铝相对含量最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40.读材料及上题分析可知,气候越湿热,越容易形成富铝土,选项中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最为湿热,富铝土分布最为广泛,D正确,ABC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41.雅丹地貌是一种风成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图1为我国某地常见雅丹地貌景观,图2为不同时期雅丹地貌示意图。(1)据雅丹地貌形成机理,图2所示不同时期雅丹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2)推测雅丹地貌中垄、槽的延伸方向,并说明理由。(3)说明该地雅丹地貌发育典型的气候条件。【答案】(1)③②①④(2)西北一东南方向。干涸的湖底或河床在盛行风的吹拂侵蚀下,岩性疏松的被侵蚀掉(或岩性硬实的被保留下来),从而使得垄、槽的伸展方向与风向一致。(3)气候干旱,地表干燥;多大风天气,风力对地表侵蚀作用强。【分析】本题以雅丹地貌为背景,考查雅丹地貌的形成的气候条件、走向、形成过程等相关知识,考查对材料和图表的信息提取能力。(1)首先是河湖相土状沉积物经过沉积形成沉积岩③,后来内力作用,使地壳抬升隆起;接着再经外力作用破坏隆起了的岩体②;然后再继续受到盛行风侵蚀形成雅丹体①;最后雅丹体坍塌成残丘④。综上所述,雅丹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①④。(2)由图的指向标可知,垄、槽的延伸方向为西北-东南方向。垄槽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其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敦煌市盛行风向为西北风,干涸的湖底在盛行风吹拂侵蚀下,岩性疏松的被侵蚀掉,而岩性硬实的被保留下来形成垄、槽的伸展方向与风向一致,所以垄槽走向为西北-东南方向。(3)由材料可知,雅丹地貌是在极度干旱地区的河床和湖泊上形成的,说明该地形成雅丹地貌必须具备干旱的气候条件。在河床和湖泊上形成有裂隙,裂隙在风力作用下,侵蚀形成雅丹地貌,说明风力是其形成的动力条件。敦煌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河床多裂隙,敦煌冬春西北风风力强劲,有利于雅丹地貌形成。【点睛】4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材料二:屋顶绿化是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屋顶绿化可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1)分析主人公朱开山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柴草的作用。(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如何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答案】(1)烟雾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尘埃,(能大量吸收红外光长波的地面辐射)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可预防霜冻。(2)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地面升温慢(或植被反射和遮挡太阳辐射,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使气温较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气温降低;植物蒸腾作用释放水汽,使空气湿度(水汽)增大(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空气热量,使气温降低。【分析】本题以电视剧《闯关东》、屋顶绿化为材料,涉及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对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的考查。【详解】(1)由材料可知,深秋夜晚作物易遭受霜冻危害。柴草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雾,柴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尘埃,这些物质能大量吸收地面所产生的长波辐射,大气温度会随之逐渐升高,这样大气逆辐射的强度便会增强,大气逆辐射会把一定量的热量返还给近地面,这样可以减少地面辐射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可以用来预防霜冻灾害的发生。(2)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其形成与城市人为废热的排放、下垫面性质等因素相关。由于有植被的绿地比热容较水泥面更大,吸收等量的太阳辐射后,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使气温较低;另外绿地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