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干部学习资料第11期-定稿-齐守印厅长访谈_第1页
财政干部学习资料第11期-定稿-齐守印厅长访谈_第2页
财政干部学习资料第11期-定稿-齐守印厅长访谈_第3页
财政干部学习资料第11期-定稿-齐守印厅长访谈_第4页
财政干部学习资料第11期-定稿-齐守印厅长访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v.前言我省财政改革起步早、力度大,而且成效显著,多项改革走在全国的前列。探寻XX财政改革之路,成为国内多家媒体关注的目标。近年来,齐守印厅长屡次应邀承受?中国财经报?、?XX日报?、?南方周末?等新闻媒体的采访,与记者或主持人面对面对话,讲述我省财政改革的背景意义、理论依据、主要成就和开展方向。为帮助广阔干部系统了解我省财政改革历程和创新成果,我们编印了?齐守印厅长访谈录?,其中聚集了12篇齐厅长承受媒体采访的文章。这些文章以齐厅长本人多年来亲历财政改革实践的切身体会,更直观、更深入地反映了全省财政部门坚持以理论创新推进实践创新、以科学理财促进科学开展的理财思想和成功经历。学习这些文章,对于广阔干部熟悉财政理论政策,了解财政工作全局,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和科学理财能力具有直接的帮助作用;对于广阔干部掌握和运用好理论创新成果,深化对财政运行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将?齐守印厅长访谈录?印发,供大家学习参考。XX省财政干部教育中心2010年2月20日目录1、解读财政改革“大省〞2、要把事干好,就要先把人培养好3、以改革促精细化管理4、在改革中不断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5、钱袋里的“革命〞6、深化改革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7、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程8、让公共财政成为科学开展“助推剂〞9、让经济与财政开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10、预算改革成果急需法制稳固11、财政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12、一个人和一种方向解读财政改革“大省〞?中国财经报?总编姚中利访齐守印厅长,原文刊载于2008年12月坊间有一种说法,与其目前在全国的经济位势相比,XX早已经是财政改革“大省〞。对于这一赞誉,XX省财政厅的领导更愿意看作是一种鼓励。但经过深入了解我们发现,XX财政改革起步早,屡次“得风气之先〞,且有着较深的理论指导背景,非常重视改革的预先谋划和整体进展,自觉性很强。财政改革的一系列动作反过来成为XX经济社会全面开展的有力推手。最近,XX财政又有新举措,明年将推进省级部门开展性支出三年滚动预算编制工作,进展省内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试点。称之为财政改革“大省〞,并不为过。在当前我国财政改革迫切需要继续深化的形势下,我们对XX的财政改革,对推动这一改革的XX财政人,尤其是其主政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随之产生了此次访谈。——题记财政改革“革〞了谁的“命〞姚中利:齐厅长,采访过XX的局部中央媒体记者中有这么一种说法:与其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置相比而言,XX省早已是名副其实的“财政改革大省〞。近年来,XX财政的很多改革都走在前列,不少经历具有全国性影响。比方说,1998年XX省就开场进展部门预算改革,当时在全国是很早的,也引起了较大的轰动。当初的情况是什么样的?齐守印:我们研究探索财政管理、财政体制改革在全国应该说是比拟早的。1995年我们就研究采取“因素分配法〞对专项资金进展分配。那一年,国家开展二片“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分配给XX1.24亿元,并要求XX省财政、市县财政和群众集资均按此规模配套,总额将近5亿元。如何将这么大一笔资金分配使用好,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开展的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了使资金分配科学合理,消除随意性乃至腐败现象,同时防止地方政府“跑厅钱进〞,我们研究设计了综合因素法,即以“一个根本因素,六个调整因素〞构成一个公式来分配这项转移支付。后来这种分配方法在全国二片“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工作会议上作为经历进展了汇报交流。之后我们不断将这种方法进展推广,现在已经扩展到所有社会开展方面专项资金的分配。姚中利:改革起步越早,越是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智慧,风险也越大,作为XX财政改革亲历者、见证人和许多重要决策及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你觉得是一种什么东西在促使你们“敢为天下先〞?齐守印:说到这个问题,我想先讲一个小故事。记得是1996年的时候,XX省省级部门就开场在公用汽车、定点加油、定点维修等方面实行政府采购,后来还推广到宾馆定点接待、定点办会等。财政部1997年在XX、1998年在XX召开文教行政财务工作会议时,我们作了经历介绍。记得当时分管此项工作的时任副部长谢旭人同志在讲话中对我们这项改革予以了充分肯定。当时某直辖市财政局一位负责人幽默地问我:“老齐啊,是不是你们太穷了,所以才想起这个方法啊?〞我说“有这个原因,但不全是〞。其实,要说改革的原因,往大里说是执政为民、为民理财,把老百姓的钱管好;具体来讲,主要考虑通过财政管理改革使财政资金的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使用更加有效,少花钱、多办事,通过财政体制改革为企业开展和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开展。说到这里,我又想起来XX的政府采购改革。现在很多省份都在争政府采购的“创造权〞,其实我们也是全国最早的省份,你们?中国财经报?1996年还报道过,当年的?中国财政年鉴?上也有据可查。〔笑〕姚中利:这么多的改革纪录,现在回忆起来确实挺自豪的,其中的道理大家也都懂,但在当时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改革肯定要触动很多人的利益,也会因此产生很多阻力。你们是怎么抑制的?齐守印:由于涉及权力和利益的调整,各项财政改革阻力都很大,有的改革后来甚至还有些反弹。其中阻力最大的我觉得还是预算改革。1998年我们开场谋划预算改革,包括部门预算、早编细编预算、综合预算、零基预算等多项内容。是年11月份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我们的改革方案,1999年春天我们已经开场编制2000年预算了,当时这在全国是最早的。但这项改革本身有很大风险,因为改革后全部资金都进入预算定了工程,各部门领导“撒零钱〞的可能性就小了,所以从省政府、省直部门到财政厅内部都有为数不少、或明或暗的反对者。好在时任财政厅厅长王加林态度坚决,经过汇报,我省叶连松省长和财政部项怀诚部长、楼继伟副部长都明确赞同,后来加上中纪委的有力支持,这项改革才顶着压力推开了。我们财政部门当然也做了很多工作。对于支持财政改革的部门,我们反过来也大力支持其工作,不让他们“吃亏〞,这样客观上就减少了很多矛盾。姚中利:但是你们财政内部可能就不得不“吃亏〞。从全国范围来说,很多的财政改革首先是财政部门“革自己的命〞,首当其冲,先行试点,之后才向其他部门推进。这样的话,不仅厅里各处室,作为财政厅厅长,你的权力也会受到一定的约束和冲击吧?齐守印:应该说,改革后财政部门的自由裁量权比以前少多了。尤其在2003年我们制定了一个标准机动财力审批的方法,财政厅长就没有批一块钱机动财力的自主权了。2000年我们开场细编预算的时候,财政厅长还是有较大自由裁量权的。因为结算后,有很多的机动财力,可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各部门的情况进展审批,几百万、上千万都可以。到2003年我们制定了这个标准审批方法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财政厅长即使动用一块钱的机动财力,都要审核以后提出建议,报常务副省长和省长批。对此,中国财经报曾经以“财政厅长不签钱〞为题进展了报道。很多人不相信,说这是吹牛,但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从本质上讲,财政权不仅不专属于财政部门,而且严格地讲也不专属于政府,其最高审批权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但从预算草案编制和预算执行角度,政府、财政部门和各个具体业务主管部门的厅长、处长都管钱,这是因为公共经济是一个系统,需要大家来共同完成提供公共效劳的职能。财政部门只是一个专司综合管理财政事务的政府机构,定位在综合管理,所以钱并不是都由财政来管。总之,财政部门是给党和政府当理财参谋的,只有理财建议权、参谋权和监视权,我们必须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职能。财政改革引导燕赵经济社会开展渐入佳境姚中利:你们的权力小了,但是财政改革对于XX的经济社会开展的推动作用应该是更大了。这些年的财政改革对XX省的经济社会开展起到了哪些作用?齐守印:财政改革对经济开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财政体制来逐步调整和实现的,财政体制安排的更加合理化,可以引导各地政府和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更加长期化、理性化。2003年我们制定了鼓励性财政体制,对XX、XX两市和其他34个贫困县实行省级四税“定额分享、超收全返〞,对其他市县实行“超分成增长率收入全返〞的政策。这一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市县加快开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以XXXX为例,这两个市已经由全省倒数上升到第七和第五。这一政策还着眼于促进XX的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形成,研究制定了促进沿海地区加快开展的鼓励性财政体制。自2006年起,省对曹妃甸工业区和XX渤海新区核心区实行“四税收入定额分享、超收全返〞政策,对曹妃甸首钢京唐精品大钢工程建立实施财政特殊支持政策。在现有财政体制框架下,制定实施规模以上异地投资工程税收分享方法,以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现行财政体制对经济资源合理流动的制约。我们还规定,其他每个设区市都可以确定一个新区作为经济增长极,对于这一新区实行最优惠的财政体制。2003—2007年,XX省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8%,经济构造优化度和效益水平逐年提高;财政收入一年一个新台阶,全部财政收入从2003年的634.9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528.9亿元,今年预计将到达1810亿元,年均递增22.9%,是建国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21.2%,分别超过同期现价GDP年均增速5.4和3.7个百分点,四年间全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2007年,全部财政收入亿元县〔市〕到达121个,比2003年增加40个。姚中利:这就是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经济行为是经济制度的函数,只有坏的制度,没有坏的行为,行为都是跟着制度走的,好的经济制度会引导出好的经济行为,抑制坏的经济行为。齐守印:对,作为财政部门,就要充分发挥财政体制等多种财政手段的鼓励正面效应,防止负面效应。一方面要利用好的财政体制把各地开展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另一方面要引导科学开展,防止不利于可持续开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经济行为。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资源滥采滥挖、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我们顶着压力,坚决调整了资源税的省内分成比例,一方面抑制了地方为开辟税源而争相采挖的行为,一方面也为从全省范围内保护资源环境和治理污染提供了财力保障。姚中利:听你这么一讲,我头脑里就有了一副完整和清晰的图画,即通过财政体制等财政职能的作用,使中央和省里的经济社会全面开展战略意图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使XX经济社会开展渐入佳境。齐守印:2003年3月,我们财政厅党组提出了“讲科学、求标准、重创新,兴财政、促开展、为人民〞这一根本理财思路,这“十八字理财思路〞与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开展观高度契合。科学开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XX财政十八字理财思路的落脚点就是“为人民〞。近年来,着眼于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开展,财政厅认真落实XX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教育、科技工作和建立文化大省等方面的决定,以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要求,积极调整支出构造,通过年初预算安排和超收财力追加,大幅度增加了对相关各项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2007年,全省教育支出283.4亿元,增长34%;科技支出17.4亿元,增长30.8%;医疗卫生支出78.1亿元,增长51.5%;文化与体育传媒支出20.8亿元,增长24.2%;环境保护支出42亿元,增长11.8%。与2003年比,2007年全省一般预算教育、科技、卫生、文化支出分别增加152.9亿元、9.3亿元、39.3亿元、9.5亿元,年均递增率分别为18.7%、18%、24.8%、12.2%;方案生育、环境保护支出〔包括基金〕分别增加9.6亿元、34.2亿元,年均递增率分别为22.4%、31.9%。举例来说,XX的人均财力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0%,但是我们对各类社会保障对象的补助水平却到达了全国平均水平。科学理财与理性从政姚中利:从刚刚的谈话中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你们非常注重科学开展,同时又非常注意财政部门权力的标准运行,强调责任意识。这两者之间应该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从中也可以看出,你们不是从一般的意义上理解“权力〞的。但无论如何,财政部门的权力缩小了,这样有没有觉得不方便,怎么在财政内部统一大家的认识?齐守印:我们很清楚,预算改革会减少自身的权力。但是我们做财政工作,当财政厅局长,并不是奔着权力来的,而是为了把国家和老百姓的事情办好,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经常在会上讲,从大道理上说,我们是为民理财,并不是自己有多大权力才好。从小道理上说,手中掌握权力太大,就会成为公关目标,很容易产生腐败的危险。我们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为国家改革开展做奉献,为财政事业做奉献,那多么高尚!我们从正面把道理讲清楚了,厅里就没人再公开说什么了,即使少数人心中有意见也摆不到桌面上。确实像你说的,科学开展与权力观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我称之为“科学理财与理性行政〞,这也是我一本书的书名。姚中利:这么看来,XX财政改革能够不断推进,除了制度设计上比拟健全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浩然正气占了上风,这股正气能够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也形成对消极现象的威慑力。我由此联想到,财政厅最近几年在XX省省直机关行风评议中一直评得很靠前。看来这些评议还真不是走过场,正气主导,很多改革才能够推动。正气也是生产力。齐守印:我们这些年一直很重视干部队伍建立,教育大家正确认识权力。2005年我们提出“六型机关建立〞方案,要建立“效劳型、廉洁型、高效型、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六型机关,非常重视对整个财政系统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培训。这对于我们财政系统的行风建立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XX省从2002年开场开展行风建立评比,财政厅连续两年都是第一。按照省委规定,我们2004年初被命名为优秀单位,可以免评两年。2006年我们重新参评,又是连续两年第一。由于我们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立,并且在各项财政改革与管理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2006年XX省财政厅机关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者型官员的本质特征是讲科学、讲理性姚中利:XX成为财政改革大省,与财政制度建立有关。在一定程度上讲,也与上面谈到的财政人强烈的责任感和正确的权力观有关。我看你的书里面,很多地方流露出一种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任劳任怨……权力是为责任来效劳的。你觉得XX的财政改革与你,与你这一代干部具有的新知识、新视野和强烈的责任感有什么关系?齐守印:我觉得跟我重视理论研究和具有的社会责任感都有密切关系。因为我们的改革是以先进、创新的理论为指导自觉进展的,不是依靠心血来潮的凭空想象。多年来,我一直努力使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严密联系、相互推动。因此,我们的财政管理和财政体制改革能够坚持整体谋划、系统进展,并不断深化。同时,改革开放以后,贯穿现代中国的两大根本主题就是改革和开展。对于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来说,这正是为社会作奉献的千载难逢的时机——等别人把制度建立都搞好了,想找这个时机就没有了。可以说,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奉献的热情是促使我们不断改革创新的内在动力。姚中利:凡了解你的人,都知道你是一个学者型官员。但现在,好多所谓学者型官员写文章、出书,其实都是为了装点门面。我觉得学者型官员与非学者型官员的最大区别是,学者型官员能看到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然后寻找一种最正确可能。就像你刚刚说的,XX探索政府采购改革并不是由于穷,而是探究一种最正确选择。这是不是学者型官员的突出特点?齐守印:有人说我是学者型官员,往往举例说我出了多少本书,发表了多少篇文章。其实我觉得,学者型官员最本质的特征应该是讲科学、讲理性,善于把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严密联系起来,用科学的理论自觉指导实践,对改革的根本方向、主要步骤和可能遇到的问题与风险始终有清醒的把握。另外,他对于权力有着全面和清醒的认识。姚中利:你所说的也就是“经世致用〞。我记得,经济学泰斗、北大经济学教授陈岱孙先生每次给入学新生讲话的时候,都要讲“经济学是经世致用之学〞,财政学就更是这样了。齐守印:包括财政学在内的整个经济学从功能上讲就是经国济民。财政的本质特征是公共性,取之于公众,用之于公益,定之于公决,不仅是为整个经济社会效劳的,而且是XX政治的重要方面。所以,如果单纯就财政论财政,就不可能真正把握财政本质,做好财政工作。要把公共财政工作搞好,不仅需要研究财政,还必须研究公共经济、民间经济、社会开展乃至XX政治问题。因此,我的研究也主要是围绕财政经济理论进展的,并且这些成果很快就或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我主持推进的财政体制改革实践和财政管理创新。XX财政改革还将有新的突破姚中利:XX接下来还有什么新的改革打算?齐守印:今年有两个比拟突出的方向,一个是推进省级部门开展性支出三年滚动预算编制工作,第二个是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试点。今年8月,XX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省级部门开展性支出三年滚动预算编制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自编制2009年省级部门预算起选择15家试点部门,与年度预算同步编制2009年-2011年部门开展性支出三年滚动预算。试点部门包括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等。力争经过3年时间将省级编制开展性支出三年滚动预算的试行范围扩大到省级所有分管开展性支出的预算部门,逐步建立起覆盖省级财政所有开展性支出的省级三年滚动预算体系,形成一套为实现省政府中期施政目标的有效的财政预算支撑体系;之后,待时机成熟再将三年滚动预算编制从部门开展性支出扩展到整个部门预算,从单纯的财政支出预算扩展到财政整体收支预算,并逐年依次滚动递推编制,建立起较为科学的中期滚动预算制度,实现预算管理改革的新突破。最近,XX省政府又下发了?XX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财政厅关于省以下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按照区别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的原那么探索推进省内财政体制改革,首批选取涉及公共平安、民族XX事务、农村义务教育、城市义务教育、文物保护、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污染防治、农业资源保护、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农村公路建立与养护、土地资源管理12类47项内容进展试点。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在财政部指导下,把XX财政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以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为XX经济社会开展做出新的更大奉献。要把事干好,就要先把人培养好??中国财经报?记者X国旺、何建红访齐守印厅长,原文刊载于2010年1月26记者:XX的多项财政改革一直处在全国前列,而改革创新是需要干部队伍来实施的,XX省财政厅党组是如何对待干部队伍建立的?齐守印:从战略定位上看,干部队伍建立关乎财政事业持续科学开展的人才支撑,财政改革和开展要靠广阔财政干部的共同努力。要想把财政事业干好,首先就要把人培养好,打造品德好、素质强、作风正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基于此,多年来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干部队伍建立,坚持不懈地抓干部队伍建立。2005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开展创立“效劳型、高效型、廉洁型、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六型机关活动,要求全省财政干部具备“改革创新、真才实学、求真务实、公正廉洁〞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技术素质。在政治思想方面,厅党组注重引导广阔财政干部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珍惜岗位、敬业奉献,不断提高践行科学开展观的自觉性,认真贯彻中央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业务素质方面,厅党组着眼于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提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要求财政干部熟练掌握市场经济、公共财政、公共管理等根本理论,熟悉业务、精通本职,做到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分析问题全面深入、谋划思路科学清晰、提出措施切实可行、推进工作高效有力。当前,我国、我省的经济正处在企稳上升的关键时期,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等,都对财政改革与开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解决好财政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对财政干部政治理论素养、战略思维能力和业务工作水平提出了新考验、新挑战,从而使财政干部队伍建立显得紧迫而重要。记者:XX省财政系统近年来是如何抓干部队伍建立的?齐守印:XX省各级财政部门对此非常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立。一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对广阔干部来说是重要的“风向标〞,对形成良好的财政机关风气来说是重要的“引领带〞。为此,这些年来,我们坚持注重品德、崇尚实干、鼓励创新、强调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不断提高干部选拔工作的科学性,兼顾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普遍鼓励爱岗敬业两个方面,给广阔干部创造公平竞争的舞台,把大家的精力和智慧凝聚到财政事业开展上来。干部只要品德优良、勤奋敬业、好学上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大家就会公认,就有进步的时机。干部职工对此形成了普遍共识。二是为干部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坚持以才兴财的理念,积极实施大规模培训干部,全员培训、整体提高。三是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气氛。我们注重发挥财政文化对干部职工的引导、塑造和鼓励作用,注重发挥考核的引领作用。记者:搞培训、促学习是培养干部的主要形式,各地财政也都在做,但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重形式、走过场的情况,XX省是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的?齐守印:真正学习型机关的核心在于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养成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以学习促工作、以工作带学习的良性互动。为此,我们在学习、培训中突出两个“实〞字,即紧紧围绕财政工作实际开展学习活动,实现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把学习效果表到达不断推进改革创新、科学理财的实践中。为了保证学习、培训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三个三〞的根本思路:一是紧紧围绕“三个目标〞。即提高财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财政事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促进工作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打牢“干事、创业、为民〞的人本根底;推进财政改革与开展,为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开展效劳。二是始终坚持“三个结合〞。即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在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学习载体上充分表达财政工作需要;学习与创新相结合,通过学习推动财政理论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两手抓,两手硬〞,不仅注重干部业务技能的提高,更加注重干部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三是认真落实“三个方案〞。我厅每年都要制定学习型机关建立年度指导方案,每个处室都有实施方案,每一位干部职工都有个人的具体学习方案,并通过严格考核,狠抓落实,保证了创立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市县财政部门也都做到了有方案、有实施、有考核,确保了全省财政系统的学习培训活动取得实效。最近,我们还要求全厅各处室、各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对标先进、全面创优〞,为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增加压力与动力。以改革促精细化管理??中国财经报?记者罗荀访齐守印厅长,原文刊载于2010年1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内需保增长,还让我谈这方面内容吗?〞还没等记者开口,XX省财政厅厅长齐守印便笑着说起来。记者只好抛开准备好的采访提纲,随着齐厅长他沉稳而又自信的讲述走进异彩纷呈的XX财政改革世界。细察近十余年来中国财政改革,会发现XX有多项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有的探索成为在全国统一推行的改革措施。齐守印,XX财政改革的谋划者和推动者,被人们认为是一个“以不断改革获得较高认同〞的财政厅厅长。他一直坚信着,只有通过不断进展改革创新,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公共财政体系,才能实现财政现代化。近年来,XX着眼于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实施了鼓励性财政体制、省直管县、县乡财政体制等一系列改革,而探索省以下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是XX财政的又一项大胆尝试。这项改革旨在按照公共物品效益外溢性原理解决财政支出责任在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优化配置问题,不仅有利于财政支出责任的落实,而且为政府间收入合理划分和科学的转移支付机制提供依据。“2001年,我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中系统研究了这个问题,2005年我们参照最新政府支出分类框架模式,开场省市县三级政府间的支出责任划分研究。2007年形成具体划分方案,对18类249项支出责任在省市县之间作了初步划分,并做了个别尝试,为正式试点打下了根底。2008年首批选取涉及公共平安、民族XX事务、农村义务教育、文物保护、医疗卫生等12类47项内容进展试点,按照比拟合理的责任划分编制了2009年预算。2010年预算编制,我们把改革又扩展到了114项支出责任。虽然这项改革还远未到位,但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还是有了较大提高。〞当记者提起“1998年XX的预算管理改革被称为开了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先河〞时,齐守印十分认真地说:“不敢称作开先河,只是我们探索得稍早一些。预算管理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全面提高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益。这项改革对XX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些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向深度推进,探索编制开展性支出三年滚动预算就是一个重要方面。〞齐守印向记者介绍,“我们开展开展性支出三年滚动预算编制试点,目的是要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的前瞻性、预见性和科学性,2008年选了15个省直部门进展试点,去年扩大到42个,资金量占到省级开展性支出资金的70%以上,并被财政部确定为全国唯一一家省级中长期预算编制试点。今年试点范围将覆盖到省级所有部门开展性支出,这将为提高XX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带来新突破。〞财政现代化呼唤现代化的财政监管。齐守印告诉记者,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财政业务量的大幅增长,对全面提升财政工作效能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落实中央出台的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方案,迫切需要财政部门全面加强财政监视,确保资金平安高效运行。为此,2009年初,我们着手自行研究开发财政专项资金即时分析监控系统,以此作为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完善财政监视机制的重要途径。“截至2009年11月底,系统登记管理的2009年财政性资金共计2300多亿元;系统运行的中央补助和省级安排专项资金共1.86多万项,涉及金额1600多亿元。〞他举例说,“就拿惠民生资金来说,城镇、农村低保补助的每个对象,他们的XX、XX号、家庭住址、保障标准、发放进度及日期等等都能查看到,中央下达的义务教育专项经费可监控到具体学校购置教学器材等每项用途的最终支出明细。〞可想而知,这样一个信息化的监控系统让财政监管工作不再沉闷复杂,而是充满生机。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构建财政监管平台,这样的信息化模式在XX取得突出成效,受到财政部和XX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在整个采访过程,齐守印深邃神情中流露着的坚决和热切,相信是支撑XX省财政改革不断迈进的坚实基石。在改革中不断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中国财政?杂志记者访齐守印厅长,原文刊载于2009年第24期?中国财政?。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的必然要求,符合现代管理开展趋势,是做好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近年来,XX省不断致力于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探索,多项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此,本刊对XX省财政厅厅长齐守印进展了专访。科学化与精细化相辅相成记者:作为一位学者型财政厅长,您认为什么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齐守印:我认为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科学理财,进而以科学理财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开展。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坚持和提高财政体制、政策、管理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坚持科学化,就是要在整个财政工作中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个客观规律不仅包括财政客观规律,还包括经济、政治客观规律,因为财政工作具有全局性,涉及到经济、社会、XX政治开展等方方面面。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而财政管理精细化包含在科学化之中,是实现科学化的重要途径和保障。科学化与精细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记者:为什么要强调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齐守印:我认为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两个出发点:第一,从经济开展全局来讲,推进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有效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开展,促进科学开展观的贯彻落实。第二,从财政本身来讲,只有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才能保证财政的平安、标准和高效运行,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记者:对地方财政部门而言,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什么意义?齐守印:对地方财政来讲,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能够使地方财政体制、政策、管理、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具体到XX来说,我们的财政收入总量处于全国前列,但是由于经济构造不太合理,经济效益较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全国排名较后,人均财力水平较低,财政比拟困难,而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一方面能够提高财政体制的科学性,有利于有效发挥财政体制的调控和鼓励作用,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开展,从而不断增强财政实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的科学化、精细化,实现地方财政支出效益最大化,缓解财政困难,更好地保障经济社会开展需要。可以看出,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从财政收支两方面都有利于实现地方跨越式开展,推动XX尽快建成沿海经济强省。早起步远谋划记者:对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XX省的整体设想是什么?齐守印: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财政工作长期面临的问题。XX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概念,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们的各项财政改革都是向着这一目标迈进的。1995年,我们就开场研究省对市县财力性补助和专项资金补助因素分配法。为了科学合理地分配“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资金,消除随意性,同时,防止地方政府“跑厅钱进〞,防止腐败现象发生,我们研究设计了综合因素法,以“一个根本因素,六个调整因素〞构成一个公式来分配这笔资金。后来我们将这种方法进展推广,现在已经扩展到所有社会开展性资金的分配。我在1997年提出了科学理财、XX理财、标准理财、依法理财,高效理财、廉洁理财的六项原那么,这些原那么其实包含了科学化精细化的理念,这些年来,我们不断强调和推行了这六项原那么。我们进展的预算管理改革、支出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等都是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推进的,预算编制、绩效预算、财政体制等多项改革中都表达了科学化精细化的理念。概括来讲,XX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整体思路就是以不断深化财政改革为根本途径,以现代信息技术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支撑,全面实现财政体制、制度、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记者:请您谈谈XX财政是如何打造现代信息技术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齐守印:XX省开展财政信息化建立较早,是“金财工程〞建立的首批试点省份之一。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以“三网、两频、一中心〞为根本架构的全省财政信息网络枢纽。“三网〞就是连接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的广域网,连接省市县本级财政部门的局域网和连接同级政府职能部门的城域网;“两频〞是指覆盖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的视频会议和音频系统;“一中心〞是指全省财政数据中心。同时,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省市县三级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成了内网、专网、外网信息;财政统计分析工作有序开展,能够对数据进展深层次利用;实现了预算汇编和会计凭证的自动生成;实现了财政收支的实时反映。另外,为了及时了解和监控财政专项资金情况,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为领导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今年,我们建成了全省财政专项资金即时分析监控系统,整个系统从省市一直贯穿到乡镇财政部门。如果财政专项资金流动出现异常或与预算指标不符,系统都会监测到,并向监视部门发出异常警报,提示业务部门及时查询更正。同时,还能对所有专项财政资金的用途和动向进展及时分析。为了提高干部素质,全省财政系统开展了创立“效劳型、高效型、廉洁型、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的“六型〞机关活动。“效劳、高效、廉洁〞主要是对外展示财政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效劳质量,改进效劳态度;对上、对外、对内都要提高办事效率;不吃拿卡要,信守廉洁准那么。学习对财政干部来讲十分重要。现在,我们的内网上可以显示每个干部职工的网上学习情况,学习越频繁的排名越靠前,这对大家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另外,有没有创新能力也是衡量一个干部的重要方面。建立和谐机关,对外对内都要表达和谐,对内更要加强内部团结,密切合作。不断深化的预算管理改革记者:XX省在全国首先进展了部门预算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是如何表达科学化精细化理念的?齐守印:我们从1998年开场谋划预算管理改革,1999年付诸实践,2001年编制出了全国地方首本比拟标准的、表达改革要求、根本与国际接轨的政府功能预算和108个部门预算。这项改革的核心就是推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它把原来薄薄的几页纸变成了厚厚的一摞书。原来的预算报告就是简单的政府功能预算,包括20多个收支科目,没有部门预算,许多部门的一把手年初对于本部门一年能花多少钱,预算内有多少钱,预算外有多少钱,都不清楚;年中,对花了多少钱,剩下多少钱也不知道,只有到年底看决算才知道。部门花钱靠估算,没有方案性可言,更谈不上科学性,事业开展没有建立在财政资金支持的根底上,公共部门离开这个根底所作的事业开展方案就是主观的,财政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益肯定不会很好。现在的预算报告变成了厚厚的109本书,今年XX省的政府功能预算就有215页,再加上108本部门预算,精细化程度可想而知,也使预算更加科学。另外,我们还实行了零基预算,改变了以基数加增长的计算模式,现在每一年的预算都打破原来的基数,重新根据预算年度经济社会开展需要权衡轻重缓急编制预算,活化了支出构造,使财政资金配置更加科学合理。预算改革的成效很明显。改革前,人员经费按人数、人均工资计算,方法粗糙;公用经费的标准各部门差距很大,只是粗略估算,没有按定额标准分配;开展性支出不落实到具体工程,资金分配随意性很强,而且执行进度缓慢,资金效益难以发挥。改革后,通过细编预算,人员经费按标准落实到人头;公用经费按不同部门职能、任务多少,确定了分类分档的标准,解决了部门之间经费苦乐不均的问题;在开展性支出上,规定70%的经费都要落实到工程。此外,改革前,资金分配十分分散,财政将预算资金拨给部门后,部门再分配到各处室,由各处室负责分配到全省的172个区县和11个市本级单位,这样逐级分散下去,很难集中财力办大事,难以发挥财政资金的规模效益,所以财政年复一年投入却不见效果。2003年后,我们不断强调集中财力办大事原那么,采取了一些措施,比方改变资金分配程序,优先满足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事项的资金需要,然后将剩余资金拨给部门,同时,要求部门不能把资金直接分散到处室,除了预留省委省政府重点事项相关资金,还要预留部门内重点事项资金,在部门内集中财力办大事,然后将剩余资金分配给处室,由处室灵活掌握。资金分配程序的调整提高了资金分配科学化,有利于发挥资金规模效益。记者:在推行部门预算的同时,XX的绩效预算改革也走在了全国前列,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齐守印:为了增强预算执行效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进展了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改革新探索。最初,只是对财政专项资金的执行结果进展绩效评价,但是各部门长期以来形成了重要钱、不重花钱的习惯,仅靠结果评价缺乏以强化各部门的绩效意识。因此,我们在年初预算编制中设立了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年末对照年初预算绩效指标,实现年初指标的适当增加下一年度资金分配数量,没有实现的减少资金分配数量,通过这种鼓励约束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几年来,绩效预算管理已经从局部扩展到全局,从一局部专项资金扩大到绝大多数资金,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记者:XX的预算管理改革还有哪些新举措?齐守印:为了明确预算管理责权的横向划分,2005年,XX省出台了?省级预算管理规定?,对各部门责权进展明确划分,使预算管理有法可依。同时,把预算管理改革的创新成果以地方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表达了财政管理的科学性。考虑到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开展具有连续性,财政资金安排也应该瞻前顾后,统筹考虑,保持财政政策连续性,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开展。2008年,我们开场实行开展性专项财政资金三年滚动预算,在15个部门试点,今年实施范围扩大到50%的部门,在编制2009年预算同时,编制2010年和2011年预算,增强财政资源配置的前瞻性、方案性,提高科学性。另外,针对县乡两级预算、决算精细化程度不高,一些县乡没有编制综合预算的情况,今年,我们把部门预算的标准编制范式印发到乡镇,要求各乡镇严格按标准范式编制预算,标准的预算编制将包括从省市到县乡的所有预算层级。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向科学化精细化迈进记者: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XX是怎样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的?齐守印:在财政体制改革中,我们一贯注重推进财政体制科学化和财政体制设计方案的精细化。2001年,借中央所得税分享改革的契机,我们对省对市县财政体制进展彻底改革,改革原那么是简单透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改革前,省对市县财政收入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不够科学。改革后,全部按属地征收、按比例分享,省财政只分享市县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10%,企业所得税的20%,消除了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的弊端,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根底性作用,为全省以及全国统一市场形成创造了必要条件,表达了科学化的理念。2003年,省对市县实行了财政收入鼓励体制。将市县划分为经济欠兴旺地区和较兴旺地区,对XX、XX两个整体贫困的设区市和其他市所属的34个国家及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实行以2002年为基数,省级分享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以下简称“四税〞〕,超收全返的政策;对其他地区实行以2002年为基数,环比计算,省级分享“四税〞“超分成增长率收入全返〞的政策,分成增长率2003年、2004年分别为9%、8%,2005—2007年均为7%。这个体制设计考虑到企业从工程谋划到投资、投产需要一个过程,分成增长率逐步降低将提高工程的预期效益,有利于提高市县加快产业工程建立的积极性,但是单纯按贫困与否分类比拟粗放,不够科学、精细。为此,我们改进了分类方法,根据近三年各地包括人均GDP、人均财力、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机关公务员津补贴水平在内的财政综合平均值将市县分为三类,将市本级按近三年财力情况和市直机关津补贴水平分成两类,实行不同政策。改进之后,无论是划分尺度还是分成比例确定都比拟科学、精细。其中,增加市县本级公务员津补贴水平这个制约因素,是因为有的市县财政困难,但公务员津贴水平很高,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参加了津补贴水平负挂钩因素,津补贴水平高,超收返还就少,从而引导市县根据财力状况合理确定津补贴水平。2008年,根据促进产业构造升级和可持续开展的战略,我们进一步调整了省与市县收入划分。为促进县级加快开展第三产业,调整优化三产构造,县级营业税全部下放给县,同时,为了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促进产业构造升级,把市县新建、扩建高新技术企业新增营业税全部给市县。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开展,市县新建、扩建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增值税全部返还市县。为抑制市县纵容乱采乱挖的行为,对资源税由原来全部划分县级改为省级分享30%,市级分享30%,县级分享40%,有效抑制了市县开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冲动,而省市两级新增加分享的资源税全部用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开展。为了促进新经济增长极加快形成,促进工业产业向园区集聚,提高产业规模效益,对XX曹妃甸工业区、XX渤海新区以及其他每个市选择的一个开展前景较好的产业园区、开发区,实行省里分享“四税〞一定年限内全部返还的政策,以推动市县加快完善根底设施,提高对生产要素的吸附能力,促进产业园区开展,优化经济开展区域布局。记者:在实施省对市县财政收入鼓励体制的同时,XX对县乡财政体制进展了哪些改革?如何表达科学化精细化要求?齐守印:从2005年开场,我们推行了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这关系到县域经济开展和城镇化进程。早在2002年我们就出台了对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意见,一种是实行标准的分税制,另一种是实行统收统支模式,但是没有细化划分标准,也没有确定以哪种模式为主。2005年,我们对此进展了深化细化,增强了科学性、可操作性,规定全部财政收入高于5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00万元以上的县乡实行“相对标准的分税制〞,其他乡镇实行“统收统支加鼓励〞的财政体制。实行分税制的乡镇,开展性支出由乡镇负责,相应的,与城镇开展相关的收入,包括增值税、城建税、土地出让金等全部划归乡镇。通过明确责任,划分收入,分税制鼓励,使这些非农经济聚集程度较高、开展成较大城镇根底比拟好的地方加快开展,进一步提高其吸附非农经济生产要素的能力,提高公共效劳水平,为产业、人口集聚,文化开展创造条件。其他地方实行统收统支模式,减小了其开展非农经济的动力,防止非农经济分散开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同时,有利于其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公共效劳职能。实行统收统支的县乡,社会事业开展支出举全县财力保障,有利于县域内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这种划分方法充分表达了科学化精细化的理念,可以说是XX财政体制创新的得意之笔。2005年,每市选择一个县作为试点,2006年扩大试点范围,2008年将所有县纳入试点范围,2009年要求所有县对所有乡镇实行制度全覆盖。记者:您在2001年发表的博士论文?中国公共经济体制改革论纲?中,对政府支出责任划分进展了论述,认为这是财政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齐守印:是的。纵向财政体制的根底环节就是支出责任划分,只有支出责任明确了,收入划分才能明确。我们原来的支出责任划分粗放、笼统,存在穿插重叠,导致了部门之间互相推诿,造成投入缺乏,影响支出责任落实,影响社会事业开展。于是我对这一问题进展了深入研究,任财政厅长后,开场逐步构建和完善省内各级政府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方案,推进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以便为收入体制改革和转移支付科学化创造根底和前提。目前,我们已经清楚划分了省、市、县支出责任,这既有利于责任落实,防止资金分散使用,又可以到达财力的纵向平衡,实现地区间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从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划分到达了精细化才能实现财力分配的科学化。记者:重新划分支出责任必定涉及到各级、各部门的利益调整,改革过程中是不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齐守印:改革涉及到利益问题肯定会存在阻力,所以我们采取了先易后难的策略。首先选择领导大局观较强、调整较简单的部门,亲自登门,耐心解释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益处,得到部门同意后先行试点。首批选择了12类47项支出责任进展试点,今年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最终推进到全部支出责任划分。实现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任重道远记者:在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您有什么体会?齐守印: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我深刻地感觉到,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确实非常必要,它是我国财政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构建现代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抓手,而且也确实有效果。比方,我到乡镇调研时发现,有的农民的种粮补贴存折上内容竟然是工资,另外他还享受优抚,又有另外一个存折,内容写的是代发。都是政府性补贴,因为不同部门管,就分别用不同的存折,这本身就是浪费资源,而且内容不准确,不便于监视政策的落实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推行了城乡居民政策性补贴一折通、一卡通,所有政策性补贴全部用一个存折或一X银行卡,编号统一用XX号,内容要准确,这使得管理更标准更科学,而且降低了公共效劳本钱,提高了效劳质量。XX市最早实行这项改革,财政局长告诉我这一项改革每年就能节约3000万元资金,科学化精细化操作的作用可见一斑。我们的很多改革都是这样,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进展研究,最终制定出符合XX实际的政策,还有一局部改革源于对国外经历的借鉴。另外,在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中,我认为加强根底工作十分重要,它是推进科学化特别是精细化的根底和必要前提。因为全省财政系统是一个严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地方的根底工作不扎实都可能导致全省财政数据不准确、信息不全面,不仅影响有关工作的整体推进,甚至影响财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制约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的提高。记者:您认为在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齐守印:首先是纵向不平衡。无论是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积极性还是能力,省级财政部门要好一些,越向下积极性越差、能力越弱,这与思想认识水平和人员素质相关。其次,横向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会涉及到权力和利益调整,阻力很大,加上一些部门对改革重要性认识缺乏,人员力量配置缺乏,所以推进难度很大,落实起来比拟困难。再次,财政系统内部根底工作不扎实,影响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针对这个问题,今年我们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根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从建立健全各类台账、全面梳理财政政策、加强工作制度建立、加强根底资料积累、提高财政信息化水平和加强根本功训练六个方面加强根底工作。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还存在种种问题,需要统筹考虑、整体谋划。这项工作任重道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我们的探索仅仅是刚刚破题。钱袋里的“革命〞?南方周末?记者葛清访齐守印厅长,原文刊载于2009年7月9日?南方周末?。所有的改革最后都可归结为两点:如何用人、如何用钱。对于后者,手握“财权〞的财政部门的改革至为重要。它将怎样在“狼多肉少〞的财政蛋糕中寻求平衡与科学?细察近十余年来中国多项财政改革,会发现其发端源于一个地方——XX省。“据我的了解,XX的财政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一些探索成为财政部在全国统一推行的改革措施。〞财政部?新理财?杂志社社长陆晓平评价说。齐守印,XX财政改革的推动者,被人们认为是一个“以不断改革获得较高认同〞的财政厅厅长。管理真金XX的财政官员本来就容易招人嫉恨,何况率先推进财政改革势必触动各方面权力和利益关系,何况革别人的钱袋子,也革财政自己的命,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政治风险在所难免——古人王安石、X居正因厉行财政改革而遭人报复的前车之鉴今人记忆犹新。齐守印没有遇到那么大的风险。在与南方周末记者长达近4个小时的访谈中,他解释道,好在XX这些年政治环境比拟宽松、领导和XX都支持,大家没有计较他为公共事业而进展的“拼杀〞,否那么“早就被唾沫淹死了〞。自己把“批发权〞革掉了记者:XX省的预算管理改革,在全国做得最早,当时曾引起轰动,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们进展改革的?齐守印:之所以改革,是因为改革前多年里我们国家各级预算都一直是非常粗放的,与兴旺国家的差距太大了。分税制刚实行时,XX省也跟全国一样,没有部门预算,每年10月份开场编政府总预算,只包括20多个收入科目和20多个支出科目,一X收支平衡表,然后写成十几页纸的预算报告交人代会审议。因为预算编制较粗,谁也没方法提意见,加之实行举手表决,政府预算反倒总是以全票通过。那个时候的预算编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预算外资金没有纳入预算管理。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不能整合使用。由于每个部门预算外资金存在有与无、多与少的差异,部门间经费苦乐不均问题非常突出。再次,没有部门预算,各个部门难以按照事业开展规划有方案地用钱。部门一把手对本部门一年能花多少钱,年中花了多少钱,还剩下了多少钱,大都不知道。那时财政厅是搞批发的:政府一年预算有多少钱,财政把这个钱分批拨给各个部门,因此财政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很大。比方,教育不仅教育厅管,很多部门都管教育、办学校,政府总预算安排的教育事业费批给哪个部门多少,财政部门几乎可以说了算。财政搞批发,部门搞零售。每个部门又把财政资金分给各个处,面对全省那么多市和县进展分配。这种层层分割的预算管理方式,导致财政资金使用分散,效益很差。还有,支出预算没有细化;每年支出预算按“基数加增长〞的惯例编制,导致支出构造僵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如何几乎无人关注。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就是要推进预算改革。记者:具体是怎么改的?齐守印:1998年3月我向新任财政厅长提出系统推进财政管理改革的建议。新任财政厅长极富改革创新精神,当时的省长叶连松又是个明白人。当年11月下旬省政府常务会通过了我们的改革方案,在预算编制方面,最初的改革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实行部门综合预算,将各部门预算内外资金整合在一起统筹安排,集中财力办大事;二是实行零基预算,打破原来的基数概念,按照预算年度事业开展需要安排各部门的支出。一项事做完了,相对应的专项资金就从基数中剔除,这样就活化了财政支出构造;三是实行细编预算,人员经费预算按实际编制,公用经费预算按标准和定额编制,开展性支出预算编到具体工程,提高预算的精细化程度和财政资金配置的管理效益。改革以后,仅提交人代会审议批准的XX省政府功能预算草案就从原来薄薄的几页纸变成厚厚的一本书,而且每个部门都有一个预算本子,108个部门预算垒起来大约有3米高。1999年财政部让时任财政厅长的王加林介绍XX正在进展的预算改革,部里所有的正司长级干部全部参加了这个会,对我们的改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此后中纪委几次全会都强调推行这项改革。这是因为,预算改革不仅提高了公共资源配置效益,加快了XX进程,同时也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后来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又把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写了进去。这样一来,我们的改革就“借助东风好行船〞了。记者:财政系统有一句话:“财政的改革实际上是革自己的命〞。这项改革,首先削减的是财政部门手里的自由裁量权,当时有没有阻力?齐守印:改革之初,财政系统内部一些人认为这是自找麻烦、自我削权,外部不少人那么认为我们是设法揽权,更多地是害怕削减他们的自由裁量权。因为,所有资金都纳入预算、定到具体工程上,党政主管领导、部门领导撒零钱的余地受到限制。其实,改革中权力“损失〞最大的是财政厅,我们自己把“批发权〞革掉了,首先是自我革命。从总体而论,XX财政改革之所以能够推进并取得成功,首先因为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其次得益于财政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后来中央的支持。如果没有这些支持,我们的改革将会更加困难,甚至可能夭折。虽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国内外充分肯定,但是资金使用分散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有些部门还是习惯于把钱撒芝麻盐,通过先“打捆〞再细分的方式,到处撒一点钱,使不少资金没能集中财力办大事。我们是开展中国家,财政资金本来就相对稀缺,落后的预算管理机制又导致难以集中财力办大事,用钱不见效益,实在是一种悲哀。有鉴于此,我们这些年来一直在设法通过改革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正在谋划并建议省政府推行部门预算绩效问责制,加强人大、政府和财政、审计对部门预算绩效的考核评审,并将评审结果运用到部门负责人的任免上。一些人大代表对预算关注不够记者:政府预算提交人大审议时,人大代表会提一些意见吗?齐守印:公共财政本质上要求预算“定之于公决〞,预算XX是XX政治的一项根本内容。但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一些人大代表对预算似乎关注不够。人代会期间,往往只有一两天讨论政府三个报告,预算报告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不少代表往往只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对财政预算草案根本上没有太多关注。记者:财政预算的细节向人大和社会都公开吗?齐守印:我们省提交人代会的每个部门预算草案都是厚厚的一本,内容很具体。如果每位代表人手一份会导致本钱太高。所以,我们采取人代会期间通告各位代表假设有意愿可以到人大财经委索要的方式提供审议,这算不算公开?政府功能预算草案及其报告那么发给每个代表一本,根本上把所有预算资金的具体工程都囊括了,人大审议批准后,预算报告每年还要通过权威媒体向社会公众公开。应当说,我们财政预算的公开性、透明度已经相当高了。伤筋动骨厘清“责任〞记者:对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的责任范围进展合理划分,XX省也进展了率先探索,这项改革做起来伤筋动骨,每下放一项支出责任就会减少省级有关部门一项专款,没有谁会愿意放弃的。齐守印:1994年开场实行分税制改革的时候,我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谈到分税制的改革方案对各级政府责任范围划分不够清楚。因为方案规定,各级政府负责本辖区经济社会开展支出,这会造成“责任重叠〞——开展一项事业的财政支出责任从中央到县市乡各级都要负担。这种状况会产生许多弊端。首先,谁都负责,往往导致谁也不负责,有了问题没法追究责任,自上而下各级都可以互相推诿责任。再者,公共效劳效益的外溢性不一样。比方,城市的路灯根本是当地老百姓用,XX的老百姓很少用到XX的路灯。这样一些东西没有什么外溢性效益,就应该由当地政府来负担。但是有些事情效益的外溢性比拟强,例如环境保护。XX省保护河流、空气,也受益了。对于这类正效益的外溢性比拟强的公共物品,如果上级不拿钱适当给予本钱补偿,当地政府就不愿意单独掏钱来提供。按照效益外溢性原那么,我把公共物品划分为全国性、地方性以及双重性三类。对于想明白了的事情,我们不愿意等。2004年,我们开场研究这项改革的具体方案。2006年提出了一个涉及省内249项支出责任划分的初步改革方案。一项支出责任如果保存的话,就要必须有一项相应的专款。各部门有专款就有权力,对下面说话也有底气,部门不愿意削减这局部权力是情理之中的事,遇到阻力是不可防止的。2008年,在试点方案征求有关部门意见过程中,有些部门虽然感觉到会影响他们的根本权力,但能顾全大局,同意配合改革;而有些部门就不愿意。但是X云川书记和胡春华省长支持我们,他们也认为应该把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搞清楚以便落实,明确表示要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不断扩大改革试点。目前第一步改革试点已经取得了成功,将12类47项涉及16亿资金的支出责任进展了合理调整。今年我们将此项改革试点面扩大了一倍以上。“等着吃〞与“挣着吃〞记者:近几年XX正处于经济快速开展期,产业构造升级、区域协调开展以及城镇化战略都需要财政支持,如何通过财政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开展?齐守印:财政对经济社会运行开展的深层和长远作用首先是通过体制来实现的。财政体制科学合理,各方面的行为就会长期化、合理化;如果不合理,就会诱导各方面的行为短期化,产生非理性行为。这些年我们在财政体制方面搞了一系列的创新,比方省对市县的财政收入体制改革。省里只按一定比例分享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四大税种,建立起省与市县“简洁透明、科学标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收入划分体制。记者:XX有些落后的、全省倒数第几位的市县这几年开展非常快,是否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XX实行的鼓励性财政体制改革?齐守印:是的。过去我们有些市县经济开展相对更为落后,例如XX、XX两市和一些贫困县。从2003年到2007年我们对这些地区实行了省级四税“定额分享、超收全返〞这样一种最优惠的财政收入体制,目的是通过体制鼓励最大限度地强化这些地区加快开展、增加收入的内在动力。实践结果证明,我们对财政体制导向功能的判断是正确的:单靠转移支付,困难地区“等着吃〞会越等越懒;而通过财政收入体制激发他们的“造血〞功能,让他们自己“挣着吃〞,会越挣越勤。五年间省财政总计多返还县市财力144亿元,省、市、县财力的比重由此发生了很大变化。2002年省级财力占全省财力的比重是26.5%,到2007年比重下降到17.6%,县级财力上升到54.6%,市级是27.8%,缓解了县乡财政困难。从2008年起,我们按照“存利祛弊〞的原那么又实施了新一轮鼓励性财政体制。按人均财力、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和本级公务员津贴补贴水平这四把尺子,把136个县划分为贫困地区、中间地区、较好地区三等,继续实行力度不同的鼓励性财政收入体制。困难与坚持记者:从任XX省财政科研所副所长、所长、财政厅预算处处长、副厅长、厅长至今近20年,你一直力倡和推进财政改革,改革实践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齐守印:现在中国的财政改革还任重道远,包括财政体制、收入管理、支出管理、预算管理等都远远没到位。我们明明知道这些问题,但是,因为涉及众多公共部门,不是财政厅一个部门所能为,而财政部门因职权所限又力不从心。为了在一定限度内缓解困境,在时任省长季允石的支持下,省政府2005年初出台了?XX省省级预算管理规定?,这是全国截止目前表达预算管理改革成果的第一部地方政府规章。按照这个规定,我们财政厅有预算审核权,审核发现问题我们有权建议预算部门去改,有时候部门也遵照我们的意见改了;如果不改的话,我们有权向省政府提出修改建议,省领导一般也会采纳我们的建议,责令有关部门解决存在问题。从全国来看,彻底解决财政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目前似乎还不太具备必要的大环境。像各级政府财政支出责任划分这样的体制改革,省里搞实验可以,但是难度太大。一是一个省单独搞,一些部门会把别的省没有改作为反对改革的理由。二是很多事情地方难以自主。你刚刚界定完了省内各项财政支出责任,上面又来了文件,要求某些支出要由省里负主要责任,你说听不听?一下子就把你的多年努力成果全部推翻了。所以,我曾几次向财政部建议要组织一个强有力的班子,系统研究谋划各级政府之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然后整体地分步推进,使我国纵向财政体制尽快实现整体科学化。近年来,财政部逐步将此事提上日程,开场强调解决这个问题,并就此问题召开过座谈会。改革有很大风险。但财政改革有利于提高政府理财水平,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增进国民的公共福利,方向是对的,我们就无私无畏、无怨无悔、无止无休地探索推进。深化改革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新华网主持人采访齐守印厅长,原文刊载于2007年10月新华网XX频道。通过财政体制鼓励促进经济开展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新华网XX频道请到了XX省财政厅厅长、党组书记齐守印同志。齐厅长,您好!齐守印:主持人好!大家好!主持人:今年前八个月,XX省的全部财政收入已超过1000亿,根本上相当于2005年全年的收入。财政部门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齐守印:财政要讲求聚财、用财之道,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生财,因为如果没有生财,财政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聚财、用财也就失去了根底。财政是经济社会开展的手段。因为,财政作为国家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根底,应该在促进经济社会开展、提高人民福利方面发挥职能作用;作为上层建筑,就应该为经济根底效劳,为经济社会开展效劳,离开这一点,财政就没有存在的依据。国家归根到底是要为人民效劳的,即通过促进经济开展为增进人民公共福利效劳。财政首先要为经济开展效劳,只不过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机制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持经济开展更多地是综合用财政体制、政策和补贴、贴息等手段,发挥财政杠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增强经济开展的动力机制,促进经济资源合理配置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党的十六大以来,XX省进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2003年,为促进各市县经济开展,XX省实行了对不同地区区别对待的鼓励性财政体制,对XX、XX两市和其他市所属34个扶贫重点县实行省级四税(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定额分享、超收全返〞政策。对其他市县实行“超分成增长率收入全返〞的政策。这一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市县加快开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几年来,财政体制、政策、资金运用效果逐步显现,财政促进经济开展的职能得到有效发挥。2003-2006年,我省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8%,今年上半年到达13.1%,经济构造优化度和效益水平逐年提高;全部财政收入增加1.23倍,年均递增22.4%〔与全国同期增速持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9.7%,分别超过同期现价GDP年均增速4.5和1.8个百分点,四年间全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今年1-9月,全部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又分别增长24.4%和26.6%。2006年,全部财政收入亿元县〔市〕到达110个,比2002年增加44个。财政要倾情“三农〞、倾情民生主持人:XX省是个农业大省,怎样促进农业开展、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立?齐守印:全省各级财政坚持把大力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公共财政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广阔农村。这几年以来,国家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逐年减免直至取消农业税,2003-2006年专项转移支付共计235亿元,其中省级财政5.71亿元。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政策,共发放60.5亿元,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我们还大力增加对农业开展的直接投入,2003年以来共投入264.7亿元,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开展。这些钱主要用在建立动物疫情防控体系和各种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推进防护林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我们坚持社会事业开展资金向农村倾斜,2003-2006年省级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方案生育资金,分别有90%、94%、80%用于农村;加快农村公路建立,实施油路或水泥路村村通工程,省级总计投入196亿元。财政补贴政策的实施和财政投入的增加,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立。按今年计算,十六大以来,每个农民平均每年从取消农业税中增收108.4元,从各种直补中增收56.8元,从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中增收43.1元,从实施新农合中增收39.8元。主持人:怎样提高相关群体的收入水平?齐守印:几年来,XX财政不断优化支出构造,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前四年全省和省级分别筹集资金70.6亿元和6.4亿元,用于下岗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就业再就业效劳补贴、特定政策补助和劳动力市场建立等方面。增加财政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前四年全省安排财政养老保险基金补助118.2亿元,城市低保资金23亿元;增加优抚对象生活补助资金36.4亿元;2006年新设立农村低保,投入1.6亿元。四年来,补助转业军人生活解困资金6.6亿元。同期,省级筹措476.9亿元用于提高公教人员工资性收入水平。公共财政支出构造的不断优化,有力地改善了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2003-2006年,全省新增就业186.25万人,下岗和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6.7万人。养老保险在做到当期应保尽保的根底上,归还以前欠发8.4亿元,2005-2007三年企业退休职工月养老金标准提高240元。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差水平由2002年的33元提高到2007年的82元。农村低保覆盖162个县〔市、区〕70.9万人,月补差水平由2005年起步时的15元提高到2007年的24.6元。全省公教人员年人均工资性收入从2002年的10354元提高到2006年的16418元,国家出台的统一工资政策全部落实到位,还补发了2000年底前欠发的12.9亿元。深化财政改革使财政管理科学化主持人:近几年XX财政在哪些方面进展了改革探索?齐守印:近几年,XX省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很多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很多经历在全国推广。下一步深化财政改革的任务还很重。现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财政体制的科学化问题。狭义的财政体制主要讲纵向财政关系的处理规那么,其中根底环节是各级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的划分。从理论上讲,财政支出责任应该在中央、省、市、县各个层次上分开,哪级政府适合承当什么责任就让其去承当什么,不适合的承当了效果反而不好。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研究,XX省在全国开展得最早。去年我们搞出了初步搞方案,今年深化、完善。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清楚了,才能据此进一步调整财政收入划分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形成完整、科学的财政体制,充分有效地发挥财政调控经济社会科学开展的职能作用。在财政管理机制方面,我们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深化了预算管理改革、国库管理改革、政府采购改革、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等项改革。通过这些改革,努力提高财政运行的平安性、标准性和有效性,并且将改革成果法制化,在全国第一个以地方政府规章出台了省级预算管理规定,推进了依法理财、科学理财进程。改革要敢于革自己的命主持人:在改革中是不是也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阻力?齐守印:改革是革命,特别是财政管理的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的调整和传统习惯的改变。以前工作随意性很大,现在标准了,一些人觉得受约束,“权〞用起来不那么顺手了,因而财政管理改革遇到较大阻力是不可防止的。主持人:应该说改革还是首先革财政自己的命。齐守印:是的。在财政管理改革之前,我到一些部门和单位调研,发现很多问题。比方,许多部门的一把手年初对于本部门一年能花多少钱,预算内有多少钱,预算外有多少钱,都不清楚;年中,对花了多少钱,剩下多少钱也不知道,只有到年底看决算才知道。那时候没部门预算,部门花钱靠估算。各部门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可以花,事业开展就没有建立在财政资金支持的根底上,公共部门离开这个根底所作的事业开展方案就是主观的。当时有个怪现象,预算分配根本上是“批发-零售〞式的,各部门从财政厅“批发〞财政资金,逐级“零售〞。每年各市各部门都到财政厅跑资金,好似谁争得厉害谁就拿得多一点,财政资金分配粗放,缺乏方案性、科学性。这种管理模式下,财政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益肯定不会很好。那时开人代会,政府提交会议审议的预算就是几页纸、几X表,20多个收入科目、20多个支出科目的大数。这样的预算到人代会上怎么审?没法审。所以,那时候人代会审议批准预算草案的得票率是很高的,预算非常容易就能通过。这其实并不符合公共财政的本质。预算案应该是XX决策的结果,人大代表没法审议预算,XX受到了局限。所以,无论从经济还是政治开展角度看,原来的预算管理问题都很大。1994年我到欧洲去考察,德国各州和柏林市每年的预算案都是厚厚的一摞,非常细致,议会议员审查得也很细致。所以,我们的预算改革不仅仅关系财政资金分配科学化问题,还关系到XX政治建立,意义非常重大、深远,必须坚决不移地推进。预算改革在给各部门“权力〞的同时也标准了他们的“权力〞。根据人大通过的预算议案,所有的资金都要对应编列到具体工程,自由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