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理学Pharmacology药理学Pharmacology第一章
药理学绪论第一章
药理学绪论学习目标掌握:药物、药品的基本概念;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熟悉:药理学的特点及发展历程;了解:药学基本知识。学习目标掌握:药物、药品的基本概念;第一节药理学概述药物(drug):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有目的地调节机体各种功能和改变机体所处病理状态的物质。一、药理学基本概念药品(medicine):原料药(化学药、生物药、天然药)制成一定的剂型后,可供临床应用的特殊商品。第一节药理学概述药物(drug):用毒物(toxicant)②有些毒物应用得当,也是极好的药物:如砒霜(砷剂)治疗白血病。蝎毒、蛇毒等。
一般指那些在较小剂量就对机体产生明显毒害作用的物质。但药物和毒物间并无本质的区别。
“是药三分毒”!
“以毒攻毒”!①大多数药物在超过治疗量后都可能成为毒物。有些药在治疗量时已经有较大毒性。毒物(toxicant)②有些毒物应用得当,也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药物机体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DrugAdministrationDrugConcentrationinSystemicCirculationDruginTissuesofDistributionDrugMetabolismorExcretedDrugConcentrationatSiteofActionPharmacologicEffectClinicalResponseToxicityEfficacy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AbsorptionDistributionEliminationDrugAdministrationDrugConce药理学的特点
1.基础与临床结合;桥梁课2.理论和实践结合;3.科学与法律结合。药理学的特点1.基础与临床结合;桥梁课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1.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2.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3.为其他生命科学的研究探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药理学的学科任务1.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学习药理学的目的:1.掌握药物的基本规律,合理使用药物;2.正确认识药物对机体的利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3.对药物出现的各种反应和变化能够给出科学的解释。学习药理学的目的:1.掌握药物的基本规律,合理使用药物;二、药理学发展简况药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经验药理学:从远古到17世纪实验药理学:从17世纪到19世纪初现代药理学:从19世纪初到现今二、药理学发展简况药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方法1.实验药理学:2.实验治疗学:3.临床药理学:三、药理学研究方法
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
对象正常动物病理模型动物人方法三、药理学研究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第二节药理学学习方法1.紧密结合基础2.紧密结合临床3.重视药理实验4.药物的双重性5.药理学的内在联系
总论:掌握主要概念
各论:掌握分类,学好代表药
第二节药理学学习方法1.紧密结合基础总论:掌握主要概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第二章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物作用(drugaction)是指药物对机体细胞的初始作用,有其特异性(如受体作用)和选择性。
第一节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第一节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药物只作用于特定的靶点或靶器官的程度取决于:亲和力与反应性选择性高:作用更精确,副作用更少药-靶结合的能力结合后引起反应的能力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药物只作用于特定的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effect)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机能方面的改变。药理效应是机体器官原有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根据药物作用范围不同,分为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兴奋:是指药物使机体功能加强。例如:肾上腺素增加血压。抑制:是指药物使机体功能减弱。例如:阿司匹林退热;苯巴比妥催眠。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ef二、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一)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1.对因治疗(etiologicaltreatment):亦称治本。
2.对症治疗(symptomatictreatment):亦称治标。举例:(1)用抗菌药杀灭病原微生物控制传染病—对因治疗。(2)用解热镇痛药使发热病人体温下降—对症治疗。在某些重危急症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高热、剧痛时,对症治疗可能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二、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举例:
1.副作用(sideeffect):亦称副反应,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是药物的固有作用。药理学基础是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所致。(二)不良反应:
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少数较严重又较难恢复的不良反应称为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disease)。
1.副作用(sideeffect):亦称副反应,口干唾液分泌
扩瞳抑制瞳孔括约肌心率
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
解痉内脏平滑肌松弛阿托品
(Atropine)M受体阻断药口干唾液分泌扩瞳抑制瞳孔括约肌心率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2.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主要是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是药物作用的延伸。发生原因是剂量和疗程不当。毒性反应可能立即发生,称急性毒性;也可能长期蓄积后逐渐发生,称慢性毒性,包括特殊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2.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主要是
3.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n):又称过敏反应。严重性与剂量无关;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作用无关。
4.后遗效应(residualeffect):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如镇静催眠药。
5.停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n):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回跃反应或反跳现象。3.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
6.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而出现的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正比,如司可林窒息。
7.继发反应(secondaryreaction):药物治疗作用之后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又称为治疗矛盾,如二重感染。二重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受抑制,耐药菌过量增殖,引起的新的感染。如伪膜性肠炎、鹅口疮等。6.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少数伪膜性肠炎鹅口疮(thrush):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是由真菌传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伪膜性肠炎鹅口疮(thrush):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
8.耐受性(tolerance):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
耐药性(resistance):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亦称抗药性。快速耐受性(acutetolerance):短期内反复用药数次后,药物效应递减,甚至消失。交叉耐受性(crosstolerance):机体对一种药物产生耐受性后,可能对同类其他药物也出现耐受。8.耐受性(tolerance):连续用药后,机体
9.依赖性(dependence):包括精神依赖性和生理依赖性。生理依赖性(physiologicaldependence,躯体依赖性):是由反复用药所造成的生理上的依赖状态,中断用药时会产生戒断症状。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dependence,心理依赖性):可使人产生一种愉快满足的感觉,驱使人们有连续用药的欲望。停药一般不会产生戒断症状。9.依赖性(dependence):包括精神第二节药物的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
量效关系(dose-effectrelationship)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
剂量与其血药浓度成正变关系,血药浓度与药效成正变关系,所以常用浓度–效应关系,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一、药物的量效关系第二节药物的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量效关系(d药物的量效关系定义:最小有效量或阈剂量:是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极量:出现疗效最大的剂量。最小中毒量:是能引起药物中毒的最小剂量。药物浓度效应强度中毒症状剂量达到阈值,产生效应。在一定范围内,效应与剂量成正比。增加剂量,可产生最大效应;达到最大效应后,增加剂量不再增强效应。最大效应药物的量效关系定义:药物浓度效应强度中毒症状剂量达到阈值,产
(一)量反应的量效曲线
量反应(gradedresponse):药理效应是连续增减的量变,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如血压、心率、尿量等。
量反应的量效关系曲线是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以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后可获得长尾型曲线;如将剂量或浓度改对数剂量或对数浓度表示,则成对称型的S型曲线。(一)量反应的量效曲线量反应的量效关系图2-1药物效应量效关系图A:药量用真数剂量表示;B:药量用对数剂量表示;E:效应强度;C:药物浓度图2-1药物效应量效关系图A:药量用真数剂量表示;B:药量反应的几个概念1.最大效应(maximaleffect,Emax):是指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2.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引起50%最大效应的浓度。
3.效价强度(potency):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或浓度。药理学--药理学绪论--课件阈值斜率50效价强度最大效应(效能)个体差异浓度效应%EC50阈值斜率50效价强度最大效应(效能)个体差异浓度效应%EEmaxEmaxEmaxEmax(二)质反应的量效曲线质反应(quantalrsponse):药理效应是全或无、阴性或阳性,如有效、睡眠、中毒、死亡等。结果用出现的频数或百分率表示。(二)质反应的量效曲线质反应(quantalrsp频数分布曲线累加量效曲线反应数(%)204060801005070100200剂量(对数尺度)ED50累加量效曲线:频数分布曲线中每个长方形的累加曲线频数分布曲线:100个人的有限剂量分布情况(常态分布)质反应的频数分布曲线和累加量效曲线0频数分布曲线累加量效曲线反应数(%)204060801005质反应的几个概念
1.半数有效量(ED50):能使半数(50%)个体产生某一效应的剂量或浓度。
2.半数中毒量(TD50):能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3.半数致死量(LD50):能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质反应的几个概念(1)治疗指数(therapeuticindex,TI)TI=LD50/ED50
比值越大越安全,但这一指标并不完全可靠。
(2)安全范围(marginofsafety)ED95
与LD5之间的距离
。
(3)可靠安全系数(certainsafetyfactor)LD1/ED99
若比值<1,说明有效量与致死量有重叠,不安全。
3.药物安全性评价(1)治疗指数(therapeutici药理学--药理学绪论--课件二、药物的构效关系
药物的结构与药理效应(或药理活性、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称之为构效关系(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SAR)。
了解药物的构效关系,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发现药物的新用途、设计研制新药。二、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的结构与药理效应(或药理活性、药物结构基本骨架侧链长短立体异构几何异构药物理化性质药物作用药物结构基本骨架侧链长短立体异构几何异构药物理化性质药物作用第三节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作用机制(mechanismofdrugaction)回答如下问题:①药物为什么能起作用?②药物在哪里起作用?③药物如何起作用?④那些是药物的原发作用?⑤那些是药物的继发作用?第三节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作用机制(mecha改变pH值改变渗透压氧化还原沉淀蛋白表面活性脂溶性螯合作用补充:如铁、锌、钙、Vit等干扰:
5-氟尿嘧啶
磺胺
喹诺酮类
固醇类
甲状腺激素
反义药物
一般而言,药理效应是机体原有功能的改变(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分子各水平),故药物作用机制需从各水平功能去研究。非特异性
麻黄碱丙磺舒
如新斯的明、奥美拉唑、卡托普利、尿激酶等钠通道阻滞药钙通道阻滞药钾通道开放药增强:白介素-2抑制:环孢素、雷公藤、糖皮质激素等特异性改变pH值补充:如铁、一般而言,药理效应是机体原有功第四节药物与受体
受体研究的由来
1878年,Langley:阿托品阻滞毛果芸香碱促进猫唾液分泌的作用—存在能与药物结合的物质。
1905年,烟碱和箭毒分别能兴奋和抑制骨骼肌—存在接受物质(receptivesubstance)。
1908年,Ehrlich提出受体(receptor)。
第四节药物与受体受体研究的由来一、受体与配体1.受体(reseptor):受体是存在于细胞上或细胞内的大分子蛋白质,能识别某些化学物质并与之结合,产生生物效应。2.配体(ligand)指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化学物质(递质、激素等)。一、受体与配体1.受体(reseptor二、受体的特性1.灵敏性:对配体亲和力高;2.特异性:对配体识别能力强;3.饱和性:数量有限;4.可逆性:与配体的复合物可解离;5.多样性:亚型、分布、各种调节;6.竞争性:作用于同一受体的配体之间。二、受体的特性1.灵敏性:对配体亲和力高;六、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受体占领学说(occupationtheory)速率学说(ratetheory)二态模型学说(two-modeltheory)六、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受体占领学说(occupation1.受体占领学说
Clark于1926年提出:受体必须与药物结合才能被激活并产生效应。效应的强弱与被占领的的受体数量成正比,全部受体被占领时出现最大效应。
实际上,占领同样比例的受体,但产生的效应相差甚远。
Ariens(1956年)对经典受体学说提出了修正。药物需具内在活性(intrinsicactivity),方具产生效应的能力。(修正一)1.受体占领学说Clark于1926年提出:受体必须1956年Stephenson提出储备受体(Sparereceptor)的概念。(修正二)储备受体沉默受体用储备受体能较好地解释激动药和拮抗药的差异。1956年Stephenson提出储备受体(Sparere受体与配体结合引起生物效应的条件:
(1)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相结合的能力。
(2)内在活性:是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生物效应的能力。用α表示。
受体与配体结合引起生物效应的条件:
根据受体占领学说,药物和受体的相互作用遵从质量作用定律,用公式表达:DR+DRE(1)KD[D][DR][R]达到平衡时,解离常数KD为:=(2)k2k1=k1k2α根据受体占领学说,药物和受体的相互作用遵从质量KD:解离常数,引起最大效应一半时(50%受体被占领)的药物剂量或浓度,反映D与R的亲和力。pD2:亲和力指数,pD2=-logKD,产生50%最大效应时的激动剂的摩尔浓度的负对数(EC50的负对数)。pD2值的大小与亲和力的高低呈正变关系。KD:解离常数,引起最大效应一半时(50%受体被占领)的药物1)两药亲和力相等时,最大效能取决于内在活性。2)两药内在活性相等时,效价强度取决于亲和力。E(%)-logC50E(%)-logC50pD2xyzabcpD2apD2bpD2c1)两药亲和力相等时,最大效能取决于内在活性。2)两药内在活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1.激动药(agonist):即有亲和力,也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1)完全激动药(fullagonist):内在活性及亲和力都较强(α=1)。
2)部分激动药(partialagonist):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0<α<1)。与激动药同时存在时,小剂量协同,大剂量拮抗。具有激动药与拮抗药两种特性。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1.激动药(agonist):即有亲和
2.拮抗药(antagonist):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α=0)。
1)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antagonist)
能与激动药互相竞争与相同的受体结合,拮抗激动药的作用。降低激动药的亲和力,而不降低其内在活性。故可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最大效应不变。
2.拮抗药(antagonist):与受体ElogC激动药+低浓度拮抗药+高浓度拮抗药ElogC激动药+低浓度拮抗药+高浓度拮抗药
2)非竞争性拮抗药(noncompetitiveantagonist)
与激动药并用时,可使激动药与受体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均降低,即不仅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右移,而且也降低其最大效应。主要是药物与受体通过共价键结合,牢固不可逆。2)非竞争性拮抗药激动药+低剂量拮抗药+高剂量拮抗药ElogC激动药+低剂量拮抗药+高剂量拮抗药ElogC2.速率学说由Paton于1961年创立。该学说认为药物作用最重要的因素是药物分子与受体结合和分离的速度,即药物分子与受体碰撞的频率。药物作用的效应与其占有受体的速率成正比。2.速率学说由Paton于1961年创立。该学说认为药物3.二态模型学说该学说认为受体的构象分活化状态和失活状态,二者处于动态平衡,可互相转变。激动药:与R*结合的药物部分激动药:与R*占优势的药物拮抗药:与R*与R结合的药物部分反向激动药:与R结合占优势的药物反向激动药:与R结合的药物(或超级拮抗)
3.二态模型学说该学说认为受体的构象分活化状态和R
R*R*R
R*DR*R
DR
R
R*R
R*DR*DR*DR*DR
DR
DR
静息状态激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云南省楚雄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线上)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教育
- 萍乡卫生职业学院《统计实务模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等八市高三下期物理试题期末试题含解析
- 甘肃省临夏市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英语试题文试题含答案
-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内科学E》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衢州五校2025年高三质检(四)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沙洲职业工学院《数字游戏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海南省琼中学黎族苗族自治县重点达标名校2025年初三第三次调查研究考试化学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扬州大学《中文工具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儿川崎病护理查房课件
- 银行流动性风险报告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生政治课程)复习重点
- 《行吊操作规程》课件
-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打印版
- 苏洵《六国论》与苏轼《六国论》、苏辙《六国论》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 韵达快递劳动合同
-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
- 卫健系统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 三年级音乐上册 《法国号》课件教学
- 乡镇(街道)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报告及自评指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