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亚南2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_第1页
戴亚南2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_第2页
戴亚南2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_第3页
戴亚南2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_第4页
戴亚南2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与基本理论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CompanyLogo主要知识点:CompanyLogo1、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文化、文化区、文化扩

散、文化生态学和文化整

合和文化景观的概念。

2、掌握人文地理学的五大研究主题及人地关系理论

3、理解并学会从人地关系、区域、空间角度分析人文地理问题

CompanyLogoCompanyLogo

什么是文化?CompanyLogo(一)文化的概念1、泰勒(1)概念文化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2)评价侧重文化中的软件,强调文化的多样性的统一,即知识、习俗、才能的复合体。2、克罗伯和克鲁克洪

文化是通过符号而获得,并通过符号而传播的行为模型,这类模型有显型的和隐型的;其符号也像人工制品一样体现了人类的成就;在历史上形成和选择的传统思想,特别是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系统一方面可以看作是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A、定义的三个层次

a.文化是行为模型;

b.文化符号是文化载体;

c.文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B、评价侧重文化的形成机制及作用功能特点。3、《辞海》

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0年版CompanyLogo(二)文化结构1、文化结构图A、结构分层

根据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将文化分为两个方面-----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文化非物质文化2、文化内容A物质文化内涵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总和,是文化整体演进的基础。特点物质性-----文化的支撑骨架与表现载体;基础性--------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时代性--------变化快,如服饰文化、建筑文化。B制度文化(社会文化)内涵强调文化的社会调节功能,反映社会关系特点强制性和权威性-----刚性约束;缓慢变迁性---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的成本有时很大,尤其是对于既得利益集团而言;相对独立性-----制度的孕育、制定、修改、完善与创新涉及到很多因素,也有着自己的内在要求与规律。

C精神文化(文化的核心层精神)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培育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人类在改造和创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结构层面书面文化;行为文化;艺术文化;心理文化。工具发展

:(新、旧)石器、青铜、铁器文化主导产业:农业、工业、信息产业文明时间角度:古代、近代、现代文明宗教角度: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文化地域角度:东方、西方文化起源角度:大河、山(玛雅)、海文化文化的表现颜色角度:黄色、蓝色文明国家角度:华夏、大和、美国文化内容角度:物质、制度、精神文化文化主体:精英、大众文化社会形态: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文化社会生活:游牧、农业、商业文化工具发展(物质文化)

(新旧)石器文化

青铜文化

铁器文化

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三、文化生态学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五、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CompanyLogo一、人文事物的空间现象——文化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CompanyLogo文化区(culturearea)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CompanyLogo

概念: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比如:语言、民族等特征: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核心区——外围——边缘(过渡区)形式文化区CompanyLogo概念: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例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功能文化区。特征: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CompanyLogo功能文化区CompanyLogo概念:是指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在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用一种符号作标志。例如:民俗、信仰特征: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性在于其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的区别在于其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CompanyLogo乡土文化区CompanyLogo通常的文化区实际上指的是形式文化区

•划分形式文化区的重要指标是语言和宗教;并不是以国界作为界线

•文化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在形成后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文化的扩散、接触、融合,随着文化中心的变迁,文化区也在变化。CompanyLogo文化区的动态性2000年前,世界主要文化区:

–地中海文化区:以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为代表,是游牧、商业、航海发展起来的文化

–中国文化区:以定居的农业文化为主

–印度文化区:以佛教文化为特色

–中美洲文化区:由玛雅文化、阿兹台克文化、印加文化组成。•当前的划分(肯达尔的划分):

–西方文化区(主要指欧洲和美洲);

–伊斯兰文化区(西亚和北非)

–印度文化区

–东南亚文化区;

–东亚文化区

–非洲文化区CompanyLogoCompanyLogoCompanyLogo二、文化的时间现象—

文化扩散文化扩散:随时间在空间上的传播扩展扩散迁移扩散(一)扩展扩散某种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区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特点: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成。•分类:–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CompanyLogo类型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定义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已接受它的人,传给正在考虑接受它的人的扩散过程。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划分标准的空间等级中,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的扩散过程一种文化现象由一地传往它地后,保留了思想实质而掘弃了具体形式的扩散过程举例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义勇军进行曲》在我国的传播新发型由大城市向小城镇的扩散;苏格兰威士忌酒、美国牛仔服最初都是由下层社会传入上层;滑旱冰、电脑的输入汉字CompanyLogo333435(二)迁移扩散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往往由于拥有这种文化的人、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遂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特点

–较扩展扩散快;空间不连续CompanyLogoCompanyLogo案例:宗教的扩散国外的华人街38CompanyLogo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核心观点:文化的发展与生物一样离不开其所在的环境。CompanyLogo(一)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2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加速或延缓作用;

3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

4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文化整合CompanyLogo(二)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1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环境决定论学派:把人和自然对文化的关系看成是单向的、完全由自然决定的。——“强”式文化生态关系说:“环境(自然环境)现象对所研究的文化行为的起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主导作用。

CompanyLogo2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强调的是人的选择能力,在重视自然对人的影响的同时,也重视人的作用,把二者看成是双向影响,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发展提供各种可能性,经过人的选择,才能在特定环境下创造最佳文化。CompanyLogo3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注重于人类环境关系中人对环境物象、观念的研究,其目的是探索和环境有关的人类行为动机。

4和谐文化生态关系——是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论。协调论不仅强调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更强调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和文化与环境双向作用的协调性。了解湖湘文化起源及其发展!CompanyLogo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概念: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CompanyLogo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其文化系统实现整合,就可发挥文化上的正向功能作用。CompanyLogo五、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CompanyLogo1、景观内涵景观一词原来在西方称为风景画,指景物、景色。后被引入地理学,表达地球表面各种现象的综合体。基于地理现象有两大类: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景观相应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自然现象的综合体;文化景观(culturelandscape),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CompanyLogo(一)文化景观的构成CompanyLogo(二)文化景观的研究领域聚落型式布局——聚落形态、道路格局及建筑物的式样和组合的不同;土地利用格局:——反映了人们对经济和社会用途划分土地的方法;建筑风格:

——(即民间建筑和职业建筑)反映和记录了居住地的文化特征。CompanyLogo聚落形态CompanyLogo聚落形态CompanyLogo土地利用CompanyLogo建筑风格CompanyLogoCompanyLogo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一、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二、人地关系论三、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CompanyLogo一、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有关人地关系理论有:1.区位论2.行为论3.文化景观论4.人地关系论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可包含该学科的各个分支,影响到人文地理学的各个要素和方面。二、人地关系论(一)地理环境决定论(二)可能论(或然论)(三)适应论(四)生态论(五)环境感知论(六)文化决定论(七)和谐论与可持续发展思想CompanyLogo58(一)环境决定论1、核心观点: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2、起源与发展(1)希腊学者亚利斯多德:气候与民族品德。(2)法国政治哲学家孟德斯鸠:气候与民族、政治、宗教等社会现象。(3)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发展。(4)德国的拉采尔等:近代环境决定论体系的构建,导源于德国的拉采尔,其所著的《人类地理学》一书认为,人和动植物一样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活动发展受到地理环境的严格限制。59对环境决定论的评价①它用自然环境的作用否定“天命论”、“神创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②但其过分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而忽视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60(二)可能论核心思想:强调人在利用地理环境过程中的选择力和创造力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认为:自然为人类的居住地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应或适应则按照他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白吕纳进一步提出:人类与自然环境有联带关系,其关系并非自然环境单方面的作用,人类对自然环境也有选择的自由和活动的余地。(三)适应论核心观点:强调人群对自然环境的文化适应评价:该理论已有了“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62(四)生态论形成及其主要观点:美国地理学者巴罗斯将生态学的观点引入到地理学中,认为地理学的论题应规定为完全论述人与自然和生物环境的相互影响。20世纪中叶开始,由于人类普遍关心环境质量,对人类活动引起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已有初步的认识,于是生态学的观点再度受到地理学者的关注,并形成了人地关系的生态学研究方向。63对生态论的评价生态学概念的引入,使人类活动、生物作用、自然营力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加以整合,既避免了决定论和或然论各持一端之嫌,又打破了自然和人文的二元论观点;生态学为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一套新的研究方法模式,如结构与功能、营养层次与连锁反馈、生态平衡等观点,以及物质循环、能量交换的测度方法,使其研究更科学化;64地理学和生态学的联姻有助于加强环境观点和生态观点的结合,地理学综合分析方法与生态学的系统分析方法的结合,空间地域的研究与物质流、能量流的研究相结合,并可望取得人地关系研究的理论突破。对生态论的评价65(六)文化决定论核心观点: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人不仅可以利用自然,而且可以按照人类愿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66对文化决定论的评价文化决定论的片面性:虽然文化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但人类在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面前并不是束手无策和俯首听命的。在面临新的人地问题时,人们总是从传统文化习惯之外去寻找解决办法,从而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文化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是有条件的,当人们在生存线上挣扎而加速生存环境衰竭的时候,文化价值观也失去了它的支配作用。67(七)和谐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核心观点:人地关系应当“和谐”评价:“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作为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模式和人地关系优化的目标,具有泛科学化的意义。对地理学来说,最重要的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构建富有实际地理内涵的人地关系理论。

三、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

(一)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二)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四)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CompanyLogo(一)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1889~19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