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tspt新规范版升级详细说明_第1页
整理tspt新规范版升级详细说明_第2页
整理tspt新规范版升级详细说明_第3页
整理tspt新规范版升级详细说明_第4页
整理tspt新规范版升级详细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SPT2011规范升级详细说明2011-6-9升级内容.LI—t数据1•支持PM10版数据.以上是PM2011年3月份版本的图片,只要与本图片一致则数据可以正常埋入,另外,本版仍支持PM08新SATWE。2•支持REVIT数据,在数据的功能上都增加了选项.REVIT数据是个文件,不是一个目录。3•修改了有高差时,柱子位置数据有可能对错的数据问题.梁设置高差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把A的数据放到了B上,原来只是在只有在一边高差时才会出错,在实际工程上发现的。

修改了钢构件不能自动过滤的问题.如果在结构布置中有钢构件,有的时候不能过滤,提示柱个数不对。5.修改了闭合的圆形梁在端部正好一段直线梁的数据死机.如图所示的情况下,以前会死机。模板数据画平面,在平面图所标注的层号后面增加了标准层号,便于查对.第一位是自然层号,第二位是模型标准层号墙梁和框梁互换功能可以记录标准层信息了.这样就可以一个标准层修改的互换信息,其它层自动全部改掉了3•转PM图,改掉了一个死机的BUG.平法柱墙柱设置,修改了默认值,暗柱连接间距改为200,增加了高规选项,选

中后构造暗柱长度改为300.CDOoCNCN200300选用高规未选用高规中后构造暗柱长度改为300.CDOoCNCN200300选用高规未选用高规自动画框架柱\全图按构造配筋\画配筋,修改了框架柱的最小配筋率.新规范中框柱的最小配筋率修改了要求,如图所示新规范

K.5纵向受力钢筋的焜小配筋率&久I餾筋混羅士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少于表8.5.1规定的数值口AN.5.1纵向受力钢筋的量小配筋百分率卩〜\%\萱力类型最小配需百分車全胡纵强度筹级SQQMFftfl.SO'强度第级JnbMPuU,55强庚等筑乳恥Wu,.4).611〜—憐纵向钢集此20亜背构件.帶心覺拉.抽心壹拉构的畳竝钢擀:Offl45/t//h申前较:t值9.5.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表9.5.1钢筋混谨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亦钢筋的勒滇越矽浇(驚)受力类型就小酉己販5^^豈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0.6—侧纵向钢筋0・2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2和45^/^中的較大值修改了柱及暗柱的最小配箍率中保护层厚度的算法.暗柱及框柱的体积配箍率在新的规范保护层厚度的定义下,核心区的大小与箍筋的直径有关了,对比一下新旧规范的配箍率的变化。校审中规范条文全部更新为新规范内容.

自动画框架柱\全图按构造配筋\画配筋\快捷标注,柱详图表格加画钢筋标注,以便分清方向.层高表,增加一个面层多选修改编辑,用鼠标框选层号,就可以把选中

的面层统一修改.层号建筑面层标高层高0.100.100.100.100.10-0.1005.3009.80013.40017.0005.404.503.603.60层号建筑面层标高层高0.100.100.100.100.10-0.1005.3009.80013.40017.0005.404.503.603.603.60昌层层层层层层层层012.3乞56-y1-1-1-1-1-1-1--kin-kin古口店n店n店n白nLQao|27.800|3.600.1031.4003.600.1035.0003.600.1038.6003.600.1042.2003.600.1045.8003.600.1049.4003.600.1053.0004.200.1057.2003.IO阳FKPL1计算目录CRevit数据文件0.1020.6003.600.1024.2003.60计算目录|E:ITEFT如11溜示I主楼j三调整a±0.000对应层号确定⑴取消±0.000对应层号确定⑴取消(C)帮助00构件归并,修改归并形式默认值为加权形式.匚统计归并一一探索者软杵归并方法参数归并方法RK1也加祝系数贡—暗拄选筋设置雷纵筋「补充设置一暗拄纵筋等级归并方法参数归并方法RK1也加祝系数贡—暗拄选筋设置雷纵筋「补充设置一暗拄纵筋等级|HRB335j-J|HRB335I25J|150二II25-暗拄箍筋等级暗拄保护层厚暗拄箍筋间距默认碇等级680246802580246011111222233334>|3121416182022252830323436402528箍筋1012帮助⑩I为了有效的向用户推荐TSPT所独有的这种归算方式,所以把归并方式默认值改为加权归并。这种归并方式的归并结果是最接近工程师手工归并结果的方式,用钢量省,图面简洁8.LC长度计算BUG,按新规范改为最小为400

9•编号编辑,修改了前面带0,重排去掉的BUG10.在约束的搜索中增加了三级的抗震等级选项.11•快捷生成,手工描边项的结果修改为暗柱特性修改时可以编辑纵筋间距.12•框柱特性增加了是否关联修改的选项,这样可以分离出来编号.

13.框架柱配筋修改了角筋重复计算扣除过多造成的配筋过量问题,现在配筋和计算结果更接近了.14•约束边缘构件T形暗柱翼缘部分非阴影区外的长度改为一个墙厚.

15.暗柱原图画法,修改了配筋标注后配筋率未重新计算的BUG

梁平法

梁设置,增加了两个设置:计算受压区高度时是否计算受压钢筋和集中标注是否可以向左.2.修改支座,增加了可以多选支座位置的功能.

KL-21(5)400X750松KL-21(5)400X750松@100/200⑷2fi28+(>12)数据自动画梁/埋入计算标梁/标注连接/梁特性/梁配筋修改工具/类型转换,修改挠度和裂缝计算.、7Hnioc.Lk1y2+63W28KL-21(5)400X7504>8@100/200(4)、7Hnioc.Lk1y2+63W28KL-21(5)400X7504>8@100/200(4)201/1012业2Ei+(2|如2)N6014^M1⑷n12^2L22lHT24634^28KL-2K5:4>8@W0/:2^28+(2N6^12679r-q1)400X750200(4)^/101012)1232M532T聲14卩岛4姓22I讨舸育科陋14业2222132^2822132tt28-r—仃斗1-「从计算结果上看到,相差还是比较多的。保护层厚度及有效高度计算时修改成新规范的要求,并按实际配筋排数考虑.

新规范中由于箍筋直径可以影响到受压区高度,所以同一截面不同箍筋时受压区高度也有了变化。梁归并样式默认改为加权归并.

6•编号编辑,修改梁编号有0的BUG7.在校审状态下增加了归并数值组成的临时tooltip显示,便于用户核对.板平法1•板计算,按新规范的挠度和裂缝要求修改了计算.i12&200g0-1扣施皿0蚓2奴代宦i日120200i12@200ii12&200g0-1扣施皿0蚓2奴代宦i日120200i12@200i钢筋等级改为新规范的等级.2010-12-14升级内容平法梁修改了梁的方向夹角过小造成方向取值反了的BUG梁的方向是由两端节点的坐标来确定的,原来在判断与坐标轴夹角过小时,会出现方向反了的问题,如图所示这样的梁有时跨的方向判别反了,字符会标反,还会多出一根梁。修改了标注连接后集中标注未作拖动的BUG标注连接后7018标注连接后7018KL-17(4)400X750»@100/150(4)2025+(2^12)HW5如图所示,当标注连接后梁的集中标根据新的计算结果多出来一行时,程序没有自动避让梁线。现在修改了。修改了梁钢筋标注修改时分排有单排单根的BUG。修改成每排最小根数为2根,在每次用户修改配筋的时候都会执行这个判断。修改了梁埋入计算时同一标准层不能正常埋入的BUG。PKPM的建模部分PM里面有个标准层的概念,但是到了SATWE模型处理成计算简图后,有可能相同的标准层会有不同的处理结果,多发生于构件的布置有偏心的情况。这个情况给TSPT的是否可同时埋入多层的判断提供了障碍。现在TSPT改变了判断的算法,把这一问题解决在了程序自动处理的过程中,不再提示用户。这个问题是新版的08SATWE才有的,旧的版本里面没有这个问题。修改了梁设置对话框中缺了挠度限值的文字。按抗震规范修改了梁纵筋配筋时,把配筋率2.5%,不再作为超筋的条件,但是校审时保留了提示。旧规范的规定3.3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卑瞅问受拉郢鲫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奴高度之比:级不血太于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o新规范的规定6.3.4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I〕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琴三、四级不应少于2012°梁纵筋配筋时,把配筋率2.5%,不再作为超筋的条件,保留其它。但是在校审里面如果想提示可以显示出来。

增加了次梁简支支座上筋符合下筋1/4的要求。次梁的支座是否要符合下筋的1/4的要求一直是不同的院有不同的标准,现在在界面上增加了这个参数,选中就执行,没选中就还按原来的计算结果走的。8.增加一个梁设置导入导出功能,在设置的第一个页签上,把用户的设置文件指定到他需要的位置。

这是增加的功能,具体的操作可以看帮助。这个设置的保存功能可以大方便用户积累工程经验,在下次遇到同类型工程时就使用相近的参数就可以了。不用再调参数了。另外,还便于用户间相互交流。9.归并时增加了加权归并的算法,这样可以把单独配筋比较大的梁分离出来。在梁的归并选项中又增加了一个选项,纵筋和箍筋的系数也是分开设置的。这样可以有效的分离出来个别差异配筋比较大的梁,以免造成由于归并原因产生用钢量的过份增加。10.编号为次梁的梁全部图层使用TSSD的次梁图层组。编号为次梁的图层分别放在了TSSD图层设置的次梁层组上,这样用户在打印图形时可以分开打印,有效的减少文字重叠。平法柱

6.4.51一、二、三级抗震墙墙肢底面积的轴压比小于表6.4.5-1的规定及四级时,墙肢两端的边缘构件除满足承载力计算要求外,可按表6.4.5-2设置构造边缘构件:表6.4.5-1抗震墙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抗震等级或烈度一级(9度)一级(7、8级)二、三级轴压比0.10.20.3表6.4.5-2抗震墙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抗震等级底部加强部位其它部位纵筋最小量(取较大值)箍筋纵筋最小量(取较大值)箍筋直径(mm)间距(mm)直径(mm)间距(mm)一O.OlOAc,6q16>=8<=1000.008Ac,6©14>=8<=150-二二0.008Ac,6q14>=8<=1500.006Ac,6q12>=8<=200三0.006Ac,6q12>=6<=1500.005Ac,4q12>=6<=200四0.005Ac,4q12>=6<=2000.004Ac,4q12>=6<=250注:1Ac为边缘构件的截面面积2其它部位的拉筋,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筋间距的2倍;转角处宜采用箍筋;3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其纵向钢筋、箍筋直径和间距应满足柱的相应要求。2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表6.4.5-1规定的一、二、三级抗震墙,以及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应设置符合下列规定的约束边缘构件:1)约束边缘构件的总高度不应小于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2)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配箍特征值、箍筋和纵向钢筋宜符合表6.4.5-3的要求。表645-3约束边缘构件范围Lc及其配箍特征值入v项目K=1(9度)K=1(8度)K=2,30.1<入<=0.20.2<入0.2<入0.3<入0.3<入〈=0.40.4<入Lc(一字形暗柱)0.20hw0.25hw0.15hw0.20hw0.15hw0.20hwLc(翼墙或端柱)0.15hw0.20hw0.10hw0.15hw0.10hw0.15hw入v0.120.20.120.20.120.2箍筋最大间距100100150纵筋最小量Max{0.012Ac,1608,8©16}Max{0.012Ac,1608,8©16}Max{0.010Ac,1207,6©16}三级时Max{0.010Ac,924,6©14}

纵筋最小100100150间距注:抗震墙的翼墙长度小于其3倍厚度或端柱截面边长小于2倍墙厚时,按无翼墙、无端柱查表Lc为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且不小于墙厚和400mm;有翼墙或端柱

时不就小于墙厚度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方向截面高度加300mm;入v为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箍特征值,其体积配箍率按本规范式63.8)pv=入v(fc/fyv)计算;当墙体的水平分布钢筋在墙端有90弯折、弯折段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倍分布钢筋直径,且水平分布钢筋之间设置足够的拉筋时,可计入伸入约束边缘构件的分布钢筋;hw为抗震墙墙肢长度;入为墙肢轴压比Ac为约束边缘构件截面面积。暗柱配筋时按以上条文修改构造边缘构件的约束长度与约束边缘构件约束长度分开设置,构造的默认为200。H.>400(a)H.>400(a)暗社(b)翼柱(c)端柱图&4.5-1抗震墙的构造边缘构件范围根据以上规范图形,构造边缘构件的搜索时约束长度修改为默认值200•不再是以往的300.修改了构造边缘构件的连接和拆分的条件改为阴影的形状,T形的不再带翼缘。根据规范的要求T形的墙相交的位置,构造边缘构件不需要有翼缘。现在只剩下腹板部分,暗柱连接的时候考虑的最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