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与英特尔的区别_第1页
AMD与英特尔的区别_第2页
AMD与英特尔的区别_第3页
AMD与英特尔的区别_第4页
AMD与英特尔的区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什么是CPU管线每块CPU中都有“执行管道流水线”的存在(以下简称“管线”),管线对于CPU的关系就类似汽车组装线与汽车之间的关系。CPU的管线并不是物理意义上供数据输入输出的的管路或通道,它是为了执行指令而归纳出的“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每一个指令的执行都必须经过相同的步骤,我们把这样的步骤称作“级”。管线中的“级”的任务包括分支下一步要执行的指令、分支数据的运算结果、分支结果的存储位置、执行运算等等.••…最基础的CPU管线可以被分为5级:1、取指令2、译解指令3、演算出操作数4、执行指令5、存储到高速缓存你可能会发现以上所说的5级的每一级的描述都非常的概括,同时如果增加一些特殊的级的话,管线将会有所延长:1、取指令12、取指令23、译解指令14、译解指令25、演算出操作数6、分派操作7、确定时8、执行指令9、存储到高速缓存110、存储到高速缓存2无论是最基本的管线还是延长后的管线都是必须完成同样的任务:接受指令,输出运算结果。两者之间的不同是:前者只有5级,其每一级要比后者10级中的每一级处理更多的工作。如果除此以外的其它细节都完全相同的话,那么你一定希望采用第一种情况的“5级”管线,原因很简单:数据填充5级要比填充10级容易的多。而且如果处理器的管线不是始终充满数据的话,那么将会损失宝贵的执行效一这将意味着CPU的执行效率会在某种程度上大打折扣。那么CPU管线的长短有什么不同呢?——其关键在于管线长度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可以说它把原来的每一级的工作细化,从而让每一级的工作更加简单,因此在“10级”模式下完成每一级工作的时间要明显的快于“5级”模式。处理器的主频越高速度就越快”这个片面的、错误的、荒谬的理论什么是HT技术超线程技术是在一颗CPU同时执行多个程序而共同分享一颗CPU内的资源,理论上能像两颗CPU一样在同一时间执行两个线程,这样,处理器需要多加入一个逻辑处理单元,而其余部分如整数运算单元(ALU)、浮点运算单元(FPU)、二级缓存(L2Cache)则保持不变,这些部分是被分享的。因为在CPU中多集成了一个逻辑处理单元,这个多集成的逻辑处理单元可以使用另外一个逻辑处理单元不使用的资源。这样,在同一时间里,CPU同时可以处理一个整数运算和一个浮点运算。这样大大的改善了之前的资源浪费情况。提高了运行效率。这就是超线程技术CPU性能和效率的差异1、从单晶硅工艺上:INTEL:0.09(降低成本,加大晶体管数量),AMD:0.13(成本比0.09的高),所以导致在都降低相同比例的价格后,INTEL还是挣钱,而AMD最起码不会挣太多的钱啦,搞不好还会陪钱(亏损),虽然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尽而导致最近的AMD诉讼案的发生2、从流水线上:INTEL:31级(可以提升到更高的主频,但带来更大的发热量:例如P4-670超到7.4G,但得用液氮来散热,而且容易造成指令执行效率低下,所以搞出个超线程来弥补);AMD:20级(指令执行的效率比31级强,但频率提升有限而发热量相对要低,效率和频率是2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主要看使用者的选择了)3、缓存:INTEL:1级16K,2级1M-2M(整数运算以及游戏性能没有AMD的快(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在起作用,后面再讲),但对于网络和多媒体(浮点运算)的应用比对手强AMD:1级128K,2级:512K(整数运算快,游戏性能好,但对于多媒体的应用稍微逊色)4、内存管理架够:INTEL的内存管理架够还是采用传统的由主板上的南北桥方式来管理(造成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延时大,对于游戏执行效果没有AMD的好,但对于日后升级成本有所降低)AMD是CPU内部集成内存控制器(减少了CPU与内存数据传输的延时,(对于游戏性能的提升有相当大的作用,也是前面所说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弥补了2级只有512K的所对多媒体应用的不足,但加大了对日后升级的成本的增加:要升级的话您只好把CPU和内存以及主板全都换掉)5、指令集INTEL:MMX,SSE,SSE2,SSE3,EM64T(大多数游戏以及软件基于INTEL的指令,对于INTEL有所优化,但64位指令对于现在新的64位系统有兼容性的缺点,所以最近不得不兼容于AMD的X86-64指令,CPU的步进值也从E0变到G1)AMD:3DNOW+,MMX,SSE,SSE2,SSE3,X86-64(在所支持的SSE3中少了2条指令,但问题不大,因为那2条是专门针对INTEL超线程技术的,没有也罢,反正AMD也不支持超线程技术,由于AMD的64位技术源于DEC公司的Alpha技术(64位技术之一),再加上AMD自己的2次开发,所以导致64位技术快速的在民用市场的出现,微软64位系统也不得不基于AMD的X86-64位开发(谁叫AMD先推出民用的64位呢),为了尽快消除对于64位的WINDOWS兼容性的问题,INTEL也被迫开始兼容AMD的64位指令(不是INTEL没有技术开发64位,是由于它的市场策略导致其非常被动,错过了推出64位的最佳时机,让AMD就64位而言站了上风,谁让这2家公司最终还得看微软的脸色呢,从这点上讲,他们还没完全达到市场垄断的地位---硬件厂商还得看软件巨头的脸色,真悲哀!)综上所诉:现在谁的性价比更高是要看使用者的应用范围(也必然由应用范围来决定),而并不是简单的由价格来决定的,我更不同意所谓的穷人才用AMD的说法。由于INTEL感觉来自AMD的压力所以公司在发展战略上做出了重大的决策的改变(从一味追求频率到追求性能的转变,也不得不放弃由INTEL公司自己创造出来的摩尔定律这个神话,全面转向CPU性能的提升,CPU在3.8G这个频率上画上了个小小的句号,让10G的目标成为了泡影;具可靠的消息:INTEL以后的CPU架够将是基于现在移动CPU的技术上,并且提出了性耗比的概念(而非性价比)并且近期已经成功研发出样品,就性能而言将是现在P4的3倍--5倍,而功耗从笔记本的CPU的5W到台式机CPU的35W到服务器CPU的65W,核心将是双核心或者是4核心,前端总线为:533MHZ,667MHZ,800MHZ,1066MHZ;不再有超线程技术(因为没有必要了,超线程技术的出现主要是来弥补由于流水线过长而导致的效率低下,新的INTEL的CPU不会再用31级流水线,可能只有不到20级或者更底),频率不会超过现有的频率(这意味着3.8G将是INTEL现在乃至以后最高频率)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的大较量(INTEL和AMD)中将一决高下,到时候谁胜谁负,谁好谁坏,谁的性价比或者性毫比更高将一目了然,说实话有点为AMD担心(AMD近期曾表示不会对现有的CPU架够改变)我还是相信那句话:时间会说明一切的!谁将是消费者最应该期待的产品呢?相信在不远的时间里将会出现!酷睿2双核处理器的五大特性其一,宽位动态执行。和拓宽马路可疏通车流的道理一样,英特尔的这项创新技术使CPU的每一个内核可同时处理更多的指令,增大数据流量,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其二,智能控制功率。为降低系统功耗、优化电源使用,使产品能效比更高,酷睿2双核采用了65纳米工艺,在制程方面做出了优化。独特的功率门控技术可以通过精细的逻辑控制机能独立开关各运算单元,智能地打开当前需要运行的子系统,而保持其他部分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大幅降低处理器的功耗及发热。如此一来,PC将不再是个小火炉,而更“冷静”的系统亦可大幅提升处理器的耐用性。其三,共享二级缓存。如果每一个内核都有独立的二级缓存,那便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数据的延迟。酷睿2双核使两个核心共享一个二级缓存,大幅提升了二级缓存的数据命中率,减少了数据延迟,改进处理器的功效,提升了产品性能和能效比。其四,智能内存访问。缩短内存延迟、优化内存数据访问也可以提升系统性能。英特尔智能内存访问技术可亦预载入和读取数据,并保证运算结果不会出错。这自然提升了程序执行效率。其五,增强数字媒体。酷睿2双核处理器为超逼真游戏和高级数字媒体制作应用提供非凡的性能,并将带给消费者非同一般的数字体验。

AMD与英特尔的区别!优势一:宽全动态执行效能提升33%优势一:宽位动态执行提升33%,每时钟周期能够提升33%,每时钟周期能够4发原有动态执行位宽新增动态执行位宽AM25R^(K8/K1D)to毎时钟阖期均只能塔to毎时钟阖期均只能塔3发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奔腾E21X0处理器基于Core微架构,因此宽位动态执行同样采用每周期4发设计,效能提升33%。由于这一改变应用于每一个处理器核心,因此可直接提升应用性能,而不必要依赖于软件优化。反观AMD平台,无论是K8还是即将上市的K10处理器,均由于研发周期和资金的不足,而无法迅速实现这一功能。因此奔腾E21X0处理器的核心执行效能更高。动态执行最早在英特尔PentiumPro(P6微架构)处理器上得到应用,是数据流分析、推

测执行、乱序执行和超标量体系的集合。在NetBurst微架构中,英特尔曾引入很深的乱序

推测执行引擎,还拥有增强的分支预测执行算法以减少分支误预测。在Core微架构中,动

态执行能力则被进一步加强为宽动态执行,每个核心能够一次同时拾取、分派、执行、返回

4个完全指令。此外,宽动态执行还拥有更强的分支预测能力,更深的指令缓冲和一些减少

执行时间的特性,如微操作融合和宏融合等。优势二:数字媒体处理能力翻倍优势二:数字媒体处理能力翻倍(可提牙所有应用性能,无需软件优化)I128|164|64646464&4!S£E处理单兗AM2^®(K8)zoL.com.ct1^X.Fl±kfi-从图上可以看出,奔腾E21X0处理器同样具备Core微架构的128位SSE处理单元,由于SSE指令为128位长,因此奔腾E21X0处理器能够在一个周期内处理完成。反观AMDK8处理器,则需要提前将SSE指令集拆分成两上64位的micro-ops,然后送给只有64位的SSE处理单元执行,处理完成后输出并重新拼接成128位SSE指令,因此延迟要增加很多。因此奔腾E21X0处理器在数字媒体处理性能方面更居优势。优势三:共享2级缓存利用率更高优势三:共享2级缓存效率更高优势三:共享2级缓存效率更高PentiumDugPentiumDugCereE21X0ProcessorDesignAMDAthlon™64X2DuaNCoreProcessorDesign尽管此前英特尔在移动平台推出的PentiumDuoCore系列处理器同样采用Core微架构,

但二级缓存降至1MB并采用分立式结构。与其不同的是,虽然桌面推出的奔腾E21X0处理

器同样将二级缓存降至1MB,但却采用共享式二级缓存设计,确保了桌面用Core微架构双

核处理器体系缓存结构的一致性。与此带来的好处是允许两个内核动态共享二级缓存,不但

可轻松实现数据共享,还可动态配比缓存容量给两个内核使用,以确保占用率高的核心能分

配到更多的内存。另外在数据处理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则可将不用的缓存调整为深度休眠

从而达到节约能耗和降低发热量的目的。反观AMD方面尽管不需通过北桥芯片也可以实现数据共享,但却需要不断实时同步校对,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防止出现计算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无法做到动态分配缓存容量给两个内核使用,大大降低了缓存利用率,同时无法有针对性的做到深度休眠,不利于节约能耗以及降低发热量。因此奔腾E21X0处理器比AMDK8处理器的缓存工作效率更高,而且能带来更好的功耗表现以及发热量控制。

对硬件信息不是很了解的玩家,在第一次见到奔腾E21X0和赛扬4X0处理器的时候,

或许会认为其仍采用Netburst架构,毕竟“奔腾”和“赛扬”品牌早已打上深深的“N”烙印,但

事实上它们早已是基于深受用户喜爱的Core微架构的产品,也就是和酷睿2E6XXX处理器

采用相同的平台架构,同属一个家族。奔腾E21X0处理器多外包装那么奔腾E21X0和赛扬4X0系列处理器的市场定位如何呢?未来奔腾E21X0处理器将作为最廉价的Core微架构双核处理器入市,而酷睿2E4XXX/E6XXX处理器则分别对应中端和高端双核处理器市场。赛扬4X0处理器虽然定位肯定比奔腾E21X0处理器低,但其同样采用Core微架构,核心为Conroe-L,尽管其采用“赛扬”之名,性能上却已今非昔比,未来将和AM2速龙处理器处在同一级别,主攻高性能单核处理器市场。那么未来奔腾E21X0和赛扬4X0将凭借哪些优势赢得玩家认可呢?概括来说就是不同于AMD处理器的六个亮点:一宽位动态执行,二数字媒体处理能力翻倍,三共享2级缓存,四内存解疑技术,五架构及制程交替快速升级,六按需启动能力。每一项优势都将帮助奔腾E21X0处理器成为新的性价比之王,接下来笔者就和大家共同交流一下。优势四:内存解疑提高带宽利用率从图上可以看出,由于奔腾E21X0处理器具备Core微架构的内存解疑技术,因此可以智能化的提前预测载入数据和存储数据的数据地址是否一致,而且尽量避免载入数据位于存储数据之前的情况出现,因此确保尽可能不出现一致性错误。另外解疑技术还能智能判断地址靠后的载入指令是否与前面的存储指令相关,若不相关,这一载入指令将被提前执行,从而缩短等待时间,提高执行效率。由于内存解疑技术提供了更接近连续的载入数据处理能力,因此执行效率更高。反观AMDK8/K10处理器,同样由于研发周期和资金有限的缘故并没有加入内存解疑技术,因此只能在一个载入指令处理完毕并保存后,才可以处理新的载入数据,以防出现一致性错误。因此奔腾E21X0处理器即使不集成内存控制器,一样具备很高的内存带宽利用率,而且性能上更占优势。优势五:合理的架构及制程升级方案未来英特尔将更为高速、有效的提升架构及制程技术。由于架构以及制程技术的升级需

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因此当同时升级架构和制程技术时,会出现高出双倍的难度。相反,

如果在架构成熟时提升制程,则可以专心攻克制程方面出现的问题;如果在制程成熟时改进

处理器架构,则可以专门攻克架构方面出现的问题,大大缩短完善周期,并降低改进难度

同时也提供给用户最为稳定和成熟的产品。相反AMD在架构以及制程技术的提升方面均面

临非常大的困难,加上研发周期远远落后于英特尔,势必会对产品的成熟度以及功能完善造

成很大影响。奔腾E21X0处理器正是凭借领先的Core微架构赢得先机。优势六:按需启动能力带来最省能耗i■吒i■吒_-■优势六:按需启动能力带来最省能耗或许用户平时看到英特尔Core微架构处理器与65纳米AMDK8处理器的TDP设计功耗相差不大或保持一致,就会认为两者在能耗及发热量控制上水平相当,事实上两者存在很大差异。英特尔Core微架构的功耗设计理念是建立在应用的基础上,而AMDK8微架构的功耗设计是建立在无操作的基础上,因此后者的TDP功耗设计对用户来说意义不大。酷睿2处理器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