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国教育史人物汇总_第1页
2014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国教育史人物汇总_第2页
2014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国教育史人物汇总_第3页
2014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国教育史人物汇总_第4页
2014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国教育史人物汇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思想,教育实践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孔丘,社会性作用:庶、富、教个人性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学而优则仕,道德教育:以礼、仁为核心,孝为基础;立志有道、自省自克(道德修养主要志)、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改过迁善知识教育:“六经”,尤重诗、礼、乐,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教学的基本方法)学思并重、学思结合由博返约,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整理修订了“六经”;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上论述教育作用的第一人

,孟轲,“性善论”;人性先天固有:仁、义、礼、智;教育的作用在于“求放心”,找回散失的善端,明人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孝悌为主的道德教育;“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深造自得,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主观作用的提倡,形成“思孟学派”;主张“施仁政”,中心是“民本”思想,教育是“得民心”的最有效手段

,荀况,“性恶论”;否定道德先天论,唯物主义;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学习是人的素质和命运的决定因素,培养“大儒”,“六经”,尤重礼、乐,闻见知行;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绝对主导,代表了极端尊师的传统流派,儒、法合流的关键人物,总结诸子百家的第一人;传经、保存先秦儒家经籍;开创了“外积说”

,墨家,“素丝说”;反对命定论,教育能够改变人,培养“兼士”,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科技和思维训练,辩论术(察类明故)、判断言论是否正确(三表法),主动,强说人、行说人;创造,述而又作,揭开“百家争鸣”的序幕;“察类明故”,中国古代逻辑理论的开创者

,道家,“法自然”;反对过多人为说教、干预、引导,“逍遥”,追求个人精神解脱,“天道”(自然之道),提倡对现有知识和学习的怀疑,否定孔子的仁义道德;从根本上否定了教育的作用

,法家,“人性利己说”;用法制改造人性不良品质,以法制教育的赏罚来实现扬善去恶、安民治国,废止“先王之教”,“以法为教”,禁止私学,“以吏为师”,反对儒家仁义、礼乐的道德教育,否定私学

儒学独尊与读书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董仲舒,“性三品说”;人性由“天”创造,中品人是主要的教育对象,道德教育是立政之本,道德教育,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正谊明道、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强勉行道、明于性情、必仁且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学校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重选举以选贤才

,王充,“性三品说”(唯物);人性并非受于天命,而是由“气”构成,教育对人性形成发展的作用,培养“鸿儒”,最看不起专经传授的教师,对文吏最持批判否定态度,通览古今,反对“信师是古”,主张“极问”(问难);反对“但拘一经”、“记诵章句”,主张“贵通、贵用”;知物由学;见闻为、开心意(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效验,

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颜之推,人性的品级与教育有直接关系;有无知识决定着社会地位的高下;从“利”的角度,知识是谋生手段,改良已经衰微的士大夫教育,培养治国人才,提出对各种人才的培养,德与艺;德是根本,树立儒家仁义信念,最终目的是实践仁义;艺是基础,广博知识、身处社会的杂艺、农业生产知识,严与慈相结合;对待子女以同样的爱护和教育标准;重视通用语言;道德教育和立志教育,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

,韩愈,“性三品说”;人生来具有仁、礼、信、义、智;教育作用的发挥要受人性的制约,发展教育是为政之本;伯乐相马,人才并不难得,关键在识别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辅佐之;“道”是衡量和选择教师的根本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应该“相互为师”,冲破汉代重师法家法的旧框框,,儒学的卫道者,从汉代儒家经学到宋明理学;《师说》中国古代第一篇论述教师问题著作

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朱熹,“性三品说”;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存天理,灭人欲”,使“人心”服从“道心”,读书穷理,小学,“学其事”,重在打基础;大学,“明其理”,教材主要是《四书》和《五经》。《四书》是大学的基本读物,“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四书章句集注》,最权威的一种注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成为官定必读注本

,王守仁,“致良知”、“学以去其昏蔽”;良知就是天理。教育的作用是去除人欲,恢复本心,即“致良知”,最终目的在于去除人欲,即“存天理,灭人欲”,“六经皆史”,凡是有助于“求其心”者均可作为教学内容;但知识如果不融入“心”中,是不可能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随人分限所及”,“分限”即学生认识水平和限度;批判教育束缚摧残儿童;乐是心中本体,教育要激发儿童乐学情绪;给儿童“诗歌”、“习礼”与“读书”三方面教育,

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黄宗羲,“公其非是于学校”,改变国家政事之是非标准由天子一人决断的专制局面,学校将讲学与议政紧密结合,既培养人才,又监督政府、议论政事利弊,集讲学和议政于一身,近代议会思想的萌芽,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君主专制、反封建教育起了启蒙作用

,颜元,治国安民的根本在于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实德实才”,即培养经世致用的“实德实才之士”(通才或专才),“实学”,提倡以“六艺”为中心的“三事”、“六府”、“三物”;,“习行”,即亲自去观察,亲身去实践,以获真知;不仅是教学方法,也是教育目的,把漳南书院分为文事、武备、经史、艺能、理学、帖括。除后两斋应时制,其余皆实学

近代教育的起步,张之洞,维护封建专制传统和以“三纲五常”的儒家意识形态,,《劝学篇》,内篇专讲“中学”,外篇专讲“西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中体西用”,最早表述这一概念的是沈寿康,张使之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康有为,《大同书》,变法失败后才发表。是儒家教育思想与借鉴西方学制结合的产物,其重视学前教育、主张男女平等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但还保留着明显的封建色彩,,,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变科举、废八股;兴学校、育人才;派游学、译西书;倡平等、重女教,

,梁启超,“开民智”、“伸民权”“开民智”是国富民强的第一要义。典型的“教育救国论”,培养“新民”即有独立人格和权利义务并重思想的新国民,《论师范》,师范教育是各类发展的基础《论女学》,女子教育应与男子教育平等《论幼学》,学以致用,反对脱离实际,主张以新的学校体系代替科举制度;国内最早提出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来确定学制的人;1986年《请推广学校折》,筹办京师大学堂之议,

,严复,“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中国最大的忧患是民贫、民愚、民弱,其中以愚为最重,“唯急从教育上着手”;用资产阶级的德、智、体三育取代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对于“中体西用”思想,严复持否定态度,认为体和用不可分,

近代教育体制政策,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完全人格”或“养成健全之人格”。围绕这一核心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完全人格教育。其中世界观教育被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调整科系结构,改革教学制度改革管理体系,实行教授治校提高学生的品德水平和活动能力,教育独立思想1922年,发表《教育独立议》,提出教育一要独立于政党,二要独立于宗教,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1912年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奠定国民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1915年,与吴玉章、李石曾成立勤工俭学会

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杨贤江(马克思主义教育),论教育本质教育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的需要;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教育是什么”是研究教育本质的根本问题;教育由经济和政治决定,并对其影响,,“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把青年人作为一个发展的整体对青年进行以革命人生观为核心的德、智、体、美、劳、群全方位教育,发展青年的知、情、意、行使之成为一个“完成的人”。最重要的原则是提倡自动自律,培养主动精神,,1930年《新教育大纲》,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原理的专著

,黄炎培(职业教育),某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第一定义)、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在于解决人民生计问题,地位:一贯的、整体的、正统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敬业乐群;职业教育的方针:社会化(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科学化;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存、知识与技能并重”,,1916,江苏省职业教育研究会1917,中华职业教育社,并发表《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着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

,晏阳初(乡村教育实验),“四大教育”要解决中国“愚、贫、弱、私”四大社会病症,必须有针对性地实施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其中以公民教育最为根本,,“三大方式”(如何实施“四大教育”)学校式教育,总枢纽,对青少年最适宜,初、高级平民学校是希望所在社会式教育,青年农民在平民学校毕业后继续受教育的教育形式家庭式教育,以全民为对象,主要由“家庭会”承担,,“化农民”与“农民化”晏阳初认为“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1929年主持河北定县实验

,梁漱溟(乡村教育建设),中国的问题:西洋文明输入而导致严重的文化失调;解决之道依靠乡村建立新的乡村文化俗,恢复伦理本位的社会秩序,把村学、乡学、乡农学校作为乡村教育的组织形式;村学、乡学分为成人教育部、妇女教育部、儿童教育部(以“适用”为原则,重视精神陶冶)、高级部(培养乡村建设干部);乡农学校,学校式与社会式结合,课程分为“恒常”与“特殊”,,精神陶冶以民族精神为核心合理的人生态度与修养方法的指点、人生实际问题的讨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分析,1929年在河南辉县创办了河南村治学院;1931年在山东邹平主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陈鹤琴(“活教育”),“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批评传统教育把书看做唯一材,主张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寻找活教材,书本是活教材的补充;组织形式打破了惯常的学科中心的体系,采取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生活特点的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体系——“五指活动”,,“活教育”的教学论以“做”为出发点、核心基础“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责任是进行有效指导,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1941年创办《活教育》,标志着“活教育”理论形成和开始

,陶行知(“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