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山人的新工化太浓水木清华山石驳岸设计、施工心得_第1页
叠山人的新工化太浓水木清华山石驳岸设计、施工心得_第2页
叠山人的新工化太浓水木清华山石驳岸设计、施工心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叠山人的新工化太浓水木清华山石驳岸设计、施工心得

“水树清华”是清华大学的经典景观之一。它是清朝道光皇帝五个孩子的官邸,被称为“西春园”。道光第四个儿子奕詝继位当上了咸丰皇帝以后,把“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据说是因为康熙皇帝游览至此,题了“水木清华”的匾额,因而得名。园内主要建筑物有“工字厅”,其北有一座临水平台,平台边做成绿豆色石制栏杆。从平台上遥看对岸山峦起伏,松柏苍劲,野花遍山,一派水清木华的自然景象。清朝道光进士殷兆镛如此赞誉“水木清华”:“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化皆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来去澹荡洵是仙居。”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工字厅平台一侧向河内倾斜,假山驳岸和毛石墙均已坍塌。为了使之重现当年的风貌,清华大学组织了能工巧匠,经过半年的整修,使“水木清华”自然景象在90周年校庆之际开放。笔者有幸参加了修复工作。1979年,笔者在承德避暑山庄沧浪屿、金山亭、文津阁假山施工中,对山石驳岸的处理就有了一些初步认识,现经过20多年的施工,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认为山石驳岸并非只起挡土、固坡的作用,而应该更深层次地根据周边的地形、地貌,决定用何种山石、何种形式的山石驳岸,这样才能体现山石驳岸的真正含义,起到协调造景的作用。通过对水木清华的施工实践,笔者认为做好山石驳岸的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水木清华”的原理为了把“水木清华”山石驳岸设计得更有层次、更有诗意、更能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的指导下,由清华王丽芳教授、林业大学曾宏立老师和笔者一起进行了反复研究,最终得出了如下方案: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参考水木清华的历史背景,用我国的山水画原理“斧劈皴”和“折带皴”相结合的手法,把叠山技艺、人文景观充分融入“水木清华”自然景观中去。“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设计首先考虑的是山脉的走向,从东往西设计成两山夹一涧,山套山、山连山,山脉此起彼伏、高低错落。然后考虑水的来源,把水源设计在最西北角上,做一跌水,让清水从山里自然流出。然后考虑的是对景,整个“水木清华”主要有三处古建,临东南侧水边有一工字厅平台,后有水木清华主体建筑,名叫“工字厅”;东侧离水边4m处有一四方亭,称“自清亭”;距离自清亭东北向30m处有一六角亭,也称“闻亭”。根据设计,工字厅的对景是一组山峰,山峰的西侧为山坳,再西侧为朱自清雕像平台。自清亭所对的景观即为跌水假山,它们均互相对景,真可谓遥相呼应、美景互补。南沿岸假山就以低矮的山脉形式布置。闻亭所对应的景观是山谷,亭在山谷的东侧上方,居高临下,好一派自然风光。(2)太湖石与麻黄石造景选材也就是选石料,这在叠山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选取不当,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同的石料叠出的假山风格各异,用太湖石布景,会产生一种江南山水的风格。因为太湖石颜色灰白,有空洞,以曲线条为主要特征,造出来的景比较柔;而黄石所造的景,势必会产生一种直线条、棱角分明,像带子折过的一样,又像斧劈过的一般,所以黄石布景比较刚;还有一种是房山山皮石,它的特点在太湖石和黄石之间,既有曲线的一面又有直线的一面,属于刚柔结合型的叠山材料。山皮石长期暴露在山体表面,风化层有自然花纹,侧面又有自然的水纹,叠出的山石驳岸用“折带皴”(3)山石驳岸与驳岸的结合在确定石材后,就要考虑叠山的手法。如果用太湖石来做驳岸,我们可以考虑用“披麻皴”、“云头皴”等手法;如果用黄石来做驳岸,那必须确定用“折带皴”、“斧劈皴”等手法。“水木清华”驳岸就是利用的“折带皴”和“斧劈皴”相结合的手法,让人觉得平缓时静如水,起伏时仿佛巨斧劈过一般,真可谓刚柔相济,变化无穷。与叠其他山一样,叠山石驳岸时也要考虑驳岸的造型、纹理、色泽等等。山的造型有山矶、山脉、平台、汀步、山坳、山涧、山壑、山峰、山峦、跌水、瀑布等等。这些千奇百怪的山形,是大自然的造化,我们要把这些景观精华溶进人为的空间里,使之成为造景所需要的素材,并充分展示自然山水的魅力。“水木清华”整个河岸线长约320m,如果按一般的处理,就是把假山石沿着河边一块一块地堆砌,虽然有一些起伏,但进出不大,让人感到平淡无味,正如北京园林界的老前辈曾经将它比作“捏饺子边”。这种现象实际反映了设计思想和叠山人的手艺人工化太浓,与周边的环境不能有机地结合。而“水木清华”驳岸设计思路的不同,在于它把跌水平台、人文景观、山坳、山峰、山峦融进驳岸当中,让这些景观来充当驳岸,它既起到保护河岸的作用,又起到承前启后的造景作用,让人感觉这些石头就像是从土和水中长出来似的。(4)诗山画林的一般特征“水木清华”北侧河岸线长约110m,贴近河岸以北是一座长约150m、高约4~5m的土丘。山上树木茂盛,野草丛生。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不但能代表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还能映现清华学子的高尚品质和渊博学识。在北侧沿线上,做了一处水源,即小体量山体大水量跌水,使平静的山林顿生灵气。正如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跌水的对面用山石围了一个约10m山坳的做法是用山石做一个外口小内口大的山形,用山石把水包含在里面,让水绕着山转,在整个驳岸沿线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单调的沿岸线上,有了空前的变化。如此一来,原来平淡无奇的驳岸,忽然有了生机,有了更高的观赏性。人们置身其中,犹如进入了自然山水之间。接下来又运用山峦起伏的效果,在主峰和配峰之间做成山涧,使人走进山涧时,感觉进入了诗山画林一般。为避免对称造成呆板、不自然,主峰设在北沿岸中线偏东,为驳岸的高潮部分。(5)地被植物造景。在河道常言道:青山绿水。山石驳岸假如没有绿色植物的衬托,会让人感到枯燥无味。为此,在“水木清华”驳岸边的土山上,设计种植松、柏之类的常绿乔木,辅植红枫、三角枫、火炬树等,土坡上种满丹麦草、紫花地丁等地被植物。水边间隔植杨柳、碧桃、山桃等。岸边上留出一些种植槽,里面可以种植箬竹,也可以栽植爬藤植物。在水里可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生鸢尾、蒲草等,为人工的驳岸赋予自然的生机。每到秋天,“水木清华”色彩斑斓,更具诗情画意。(6)山石驳岸的设计山石驳岸边上必须要有路,如果没有路的话,人们也会踩出一条路来的。因为人离不开水,一旦见到山石驳岸边上就是水,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接近水面,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路。为此,在设计山石驳岸时,最好要有路,过路人们可以在山石边驻足观水,也可以在水边安静地看书学习。每天清晨、傍晚,这里到处都是看书、锻炼、散步的人,是一个学习、健身、观赏大自然美景的好地方。(7))下降社会主义,检查出水里的山石,让驳岸更美的设计山石驳岸时,要考虑水平面的高度。为了省石料,通常用毛石或者钢筋混凝土做墙体,再在上面做山石驳岸。一般水平面需超出山石驳岸底线20cm左右,即使水位线少量下降,也不至于露出池帮子。驳岸要高低错落有致,要前后进出有度,以达到更美的效果,有时需在水里放置一些石头,让山石因水而活,使山石驳岸更有生气。有人认为,做驳岸假山是最容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