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课件_第1页
第七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课件_第2页
第七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课件_第3页
第七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课件_第4页
第七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7.1采矿活动对环境影响7.2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变化气候对温度农作物的影响7.3土地利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第七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7.1采矿活动对环境影响7.1.1采矿对地形的影响1、地下开采易出现:地形变形、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固体废物地面堆积。塌陷种类:影响较小、较大、影响大。举例采矿活动产生的地形变化。7.1采矿活动对环境影响7.1.1采矿对地形的影响2、露天开采的影响等高剥离和区域剥离,挖损土地和占用土地。如抚顺的露天煤矿洗煤煤矸石2、露天开采的影响7.1.2采矿活动对土壤的影响1土壤侵蚀:在风和水的作用下,土壤或岩石物质被磨损剥蚀或溶解,并从地表脱离的一系列过程,它包括风化、溶解、侵蚀和搬运等。采矿活动对土壤引起的影响主要为土壤侵蚀。自然侵蚀非常缓慢在造成土壤侵蚀的诸因子中,常见的是分解和搬运土壤的水。雨水分解过程中,土壤、水和细浆一起流失。7.1.2采矿活动对土壤的影响1土壤侵蚀:在风和水的作用土壤侵蚀种类:冲刷侵蚀片留侵蚀细流侵蚀冲沟侵蚀土壤侵蚀种类:7.1.2采矿活动对土壤的影响2土壤污染:重金属矿可使更多的重金属进入土壤,由于土壤的吸附、络合、沉淀和阻流的作用,绝大多数重金属都残留、积累在土壤中,这样造成了土壤的污染。3土壤酸化:人类活动产生的酸性物质使土壤变酸的过程。4在生态重建中,对矿区土壤的一个保护方法是在采掘之前分层剥离和保护,就近堆置,以备采掘后复垦时利用。7.1.2采矿活动对土壤的影响2土壤污染:重金属矿可使更7.1.3采矿活动对水文的影响水循环过程:水—蒸发—露点温度凝结—下降于地面—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为人类利用、又被采矿活动影响)—海洋———蒸发7.1.3采矿活动对水文的影响水循环过程:补充几个基本概念空气湿度: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量,有3种表示法。绝对湿度;单位体积湿空气中含有水蒸汽质量为空气的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同总压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之比。湿含量:1kg绝干空气中含水蒸汽质量称为空气的湿含量。补充几个基本概念空气湿度: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量,有3种表示1采矿活动对地表水的影响:干涸、排水的新水体2采矿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水下渗、漏斗区7.1.3采矿活动对水文的影响7.1.3采矿活动对水文的影响7.1.4采矿活动对生态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群落具有稳定性、发展性、演替性演替:自发演替、异发演替采矿-去除植被和土壤-岩石留下-地衣、先锋植被-岩石风化-苔藓-一年生小草本-二年小草本-多年生小草本-小灌木-乔木-生境和气候群落-顶级群落-结构复杂、稳定-以上进程需6~10个世纪。7.1.4采矿活动对生态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群落具有7.1.5采矿活动对人体健康社区安全的影响1对矿区生活影响:设备坍塌、地下采矿塌陷和裂缝、爆破危害和伤害、运输和提升事故、噪声污染。2间接危害:废物经陆生、水生食物链和大气进入人体。7.1.5采矿活动对人体健康社区安全的影响1对矿区生活影7.1.6采矿活动对景观美学的影响1对地形视觉的影响2对大气视觉的影响3对水景的影响4对生物视觉的影响5对建筑视觉的影响7.1.6采矿活动对景观美学的影响1对地形视觉的影响7.2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

1、气候与全球变暖CO2排放逐年增加。地表温度比工业革命前的自然背景温度提高1.5~4.5℃访问:冰期、小冰期、厄尔尼诺现象2、温室气体增温效应3、气候的波动与不确定性7.2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1、气候与全球变暖7.2.2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1、对农业地理影响温带向极地移动,作物生长季会延长;全球变暖时水分变化,6~8月份土壤水分减少;极端气候现象;病、虫、害增加,影响捕食与寄生者间的相互作用;海平面上升。7.2.2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1、对农业地理影响2、农作物产量总体下降3、影响区域农业系统和国民经济4、气候对中国农业的潜在影响大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战术上:改变土地利用、调整管理措施、改变作物和畜牧制度;技术上适应:改地形、减少径流、促进水分吸收、减少土壤侵蚀、节水、保墒、引进新作物;社会体制的适应性;气候的本质:变化和不确定。2、农作物产量总体下降7.3土地利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7.3.1土地利用对有限土地面积的竞争土地不变可被侵蚀,城市占用土地。例:巴西政府对亚马逊河雨林的错误开发。7.3.2不适当土地利用加速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指在风或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整个过程。风蚀:以风为动力,土壤缺乏植被覆盖,在土质疏层和土层干燥的情况下,由风速达4~5m/s的起沙风吹拂地面的结果。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毁坏原地并向远处蔓延的双重作用。7.3土地利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7.3.1土地利用对有限土由滥垦草原引起的土壤风蚀:美国30年代、苏联60年代的黑风暴事件;我国的沙尘暴:外蒙、内蒙、河北北部森林减少,沙尘入侵;水蚀:以水为动力,在土质松软、暴雨集中的黄土高原地区和南方丘陵地区最为严重。从面蚀到沟蚀。由滥垦草原引起的土壤风蚀:美国30年代、苏联60年代的黑风暴7.3.3土地荒漠化问题各大洲均有1/3土地为干旱地区,多数为沙质荒漠;沙漠是在当地不利气候条件下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形成的。如印度半岛的塔尔沙漠、内蒙古伊克昭盟南部、陕西北部毛乌素沙漠、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内部及周围。荒漠化:由于植被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在干旱气候区强风作用下就地沙现象,也指流动沙丘向外围扩展前进的现象;是指固定沙丘变成半固定沙丘再变成流动沙丘的现象,也是指流动沙丘向外围扩展前进的现象。7.3.3土地荒漠化问题我国北方荒漠化类型一、风力作用,沙丘前移如塔里木盆地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阿拉善东部二、强度土地利用破坏了原有的脆弱的生态平衡我国北方荒漠化类型一、风力作用,沙丘前移如塔里木盆地南部的塔我国北方荒漠化成因、比例草原过度农垦23.3%过度放牧29.4%过度樵柴32.4%水资源利用不当8.6%工交建设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