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课件_第1页
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课件_第2页
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课件_第3页
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课件_第4页
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脊髓损伤的康复

脊髓损伤的康复

脊髓损伤(SC 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颈脊髓损伤造成四肢瘫痪时称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造成躯干及下肢瘫痪而未累及上肢时称截瘫。

脊髓损伤(SC 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二)临床特征1、脊髓休克:持续几小时到几周(超过6周以上)。典型者多在24小时内消失,脊髓休克消失早晚是一个重要的预后指征。脊髓休克正在消退的第一个指征是出现球海绵体肌反射,球海绵体肌反射阳性意味着脊髓休克已经结束。(二)临床特征2、运动和感觉障碍:肌肉功能可部分或全部丧失,上行感觉纤维的破坏可致损伤水平以下感觉减退或缺失。

3、体温控制障碍:脊髓损伤后,下丘脑不再控制皮肤血流或出汗水平,这种自主功能障碍导致内源性体温调节反映的丧失。2、运动和感觉障碍:肌肉功能可部分或全部丧失,上行感觉纤维4、痉挛:中枢神经系统失去对脊髓的反射弧控制后,可发生痉挛。痉挛以高张性,高活动性牵拉反射和阵挛为特征。损伤6个月后逐步增加,受伤后一年才能相对稳定。多种内外刺激会增加痉挛,包括姿势改变,皮肤刺激,环境温度,衣服过紧和情绪变化等。4、痉挛:中枢神经系统失去对脊髓的反射弧控制后,可发生痉挛5、排便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尿路感染是早期医疗/康复阶段最常见的医疗并发症。膀胱的状态呈现两种类型:5、排便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1)自动性膀胱:病人逼尿肌的反射功能恢复后,经一定程度的膀胱充盈,可以引起逼尿肌的收缩,克服括约肌的阻力,完成排尿,反射弧是完整的。(2)自主性膀胱:病人膀胱呈弛缓状态,反射性收缩功能被破坏,但可以通过用手压迫耻骨上腹壁而使膀胱排空。(1)自动性膀胱:病人逼尿肌的反射功能恢复后,经一定程度的膀6、性功能障碍

6、性功能障碍二、康复评定(一)关于损伤评定

1、损伤水平的评定:神经损伤水平是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最尾端的脊髓节段水平。脊髓损伤水平主要以运动损伤平面为依据,但T2-L1节段,运动损伤平面难以确定,故主要以感觉损伤平面来确定。二、康复评定(一)关于损伤评定运动损伤平面和感觉损伤平面是通过检查关键性的肌肉的徒手肌力和关键性的感觉点的痛觉(针刺)和轻触觉来确定。确定损伤平面时,该平面关键性的肌肉的肌力必须≥3级,该平面以上关键性的肌肉的肌力必须≥4级。损伤平面的记录:由于身体两侧的损伤水平可能不一致,评定时需同时检查身体两侧的运动损伤平面和感觉损伤平面,并分别记录。运动损伤平面和感觉损伤平面是通过检查关键性的肌肉的徒手肌力和感觉关键点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窝C4肩锁关节的顶部C5肘前窝的外侧面C6拇指C7中指C8小指脊髓损伤平面感觉关键点C2枕骨粗隆脊髓损伤平面感觉关键点T1肘前窝的尺侧面T2腋窝T3第三肋间T4第四肋间(乳线)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脊髓损伤平面感觉关键点T1肘前窝的尺侧面脊髓损伤平面感觉关键点T7第七肋间T8第八肋间T9第九肋间T10第十肋间(脐水平)T11第十一肋间(T10~T12之间)T12腹股沟韧带中部脊髓损伤平面感觉关键点T7第七肋间脊髓损伤平面感觉关键点L1T12与L2之间上1/3处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上髁L4内踝L5足背第三跖趾关节脊髓损伤平面感觉关键点L1T12与L2之间上1/3处脊髓损伤平感觉关键点S1足跟外侧S2腘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脊髓损伤平面感觉关键点S1足跟外侧脊髓损伤平上肢关键肌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脊髓损伤平面上肢关键肌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脊髓损伤平面下肢关键肌L2屈髋肌(髂腰肌)L3伸膝肌(股四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S1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脊髓损伤平面下肢关键肌L2屈髋肌(髂腰肌)2、损伤程度评定根据ASIA的损伤分级,损伤是否完全性的评定以最低骶节(S4-S5)有无残留功能为准。残留感觉功能时,刺激肛门皮肤与粘膜交界处有反应或刺激肛门深部时有反应。残留运动功能时,肛门指检时肛门外括约肌有随意收缩。在确定是否完全性脊髓损伤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①完全性脊髓损伤必须在脊髓休克期结束后才能确定;②脊髓休克期结束后,脊髓损伤水平以下的运动、感觉的完全丧失,包括鞍区无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残留。(图)2、损伤程度评定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课件

3、脊髓休克的评定球海绵体反射是判断脊髓休克是否结束的指征之一,此反射的消失为休克期,反射的再出现表示脊髓休克结束。脊髓休克结束的另一指征是损伤水平以下出现任何感觉运动或肌肉张力升高和痉挛。

3、脊髓休克的评定(二)运动功能的评定运动评分评定时分左、右两侧进行,评定标准:采用MMT法测定肌力,评分越高肌肉功能越佳,据此可评定运动功能。痉挛评定临床上多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二)运动功能的评定(三)感觉功能的评定采用ASIA的感觉指数评分(SIS)来评定感觉功能,选择C2-S5共28个节段的关键感觉点,分别检查身体两侧各点的痛觉和轻触觉,分数越高表示感觉越接近正常。(三)感觉功能的评定

(四)ADL能力评定截瘫患者可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四)ADL能力评定(五)功能恢复的预测对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根据其不同的损伤平面预测其功能恢复情况(图)(五)功能恢复的预测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课件

三、急性期康复治疗

急性期包括急性卧床期和亚急性两个阶段.三、急性期康复治疗急性期包括急性卧床期和亚急性两个急性卧床期

一般是发病后6-8周内,此阶段压疮、挛缩及上呼吸道问题的预防是最重要的.急性卧床期一般是发病后6-8周内,此阶段(一)康复目标:①保持呼吸道清洁与畅通;②保持ROM和瘫痪肌肉长度;③加强失神经瘫痪肌及隔肌的力量;④预防压疮.(一)康复目标:(二)康复评估

1、呼吸包括呼吸肌的功能,呼吸方式,咳嗽能力,肺活量等均应进行评定.2、皮肤观察全身皮肤状况,注意易受压迫的区域.3、肌张力与深部腱反射受累肌群的肌张力高张还是低张,肱二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4、徒手肌力检查及关节活动范围(ROM)评估(二)康复评估禁忌(1)截瘫:直腿抬高大于60度,膝屈曲下髋屈90度应避免,这将加重下胸、腰椎的损伤.(2)四肢瘫:在骨折固定期间,头、颈部活动,双肩牵拉应避免.(3)继发骨折和/或呼吸损伤的病人应避免采用俯卧位.禁忌(三)康复方法1、呼吸道护理2、主动或被动活动关节全范围各生理轴向ROM训练应每天进行.动作应轻柔、缓慢,ROM应分别在仰卧和俯卧位下进行.(三)康复方法3、维持关节功能活动高水平损伤者,手腕应处于中立,手指屈曲。预防足跟部压疮,足下垂及跟腱紧张孪缩。4、体位骨折稳定后,提倡病人仰卧、侧卧及俯卧位变换,并逐步增加俯卧位的耐力.3、维持关节功能活动高水平损伤者,手腕应处于中立,手指屈曲5、选择性肌力训练损伤后头几周,四肢瘫的病人应避免进行肩胛及肩部肌肉的抗阻力训练;截瘫病人应避免进行髋部及躯干肌肉的抗阻力训练.

几种方法比较合适:①双侧徒手抗阻活动;②双侧PNF模式;③使用沙包及哑铃的渐进性抗阻训练.四肢瘫:肌力训练的重点在三角肌前部,肩伸肌,肱二头肌,斜方肌下部;

截瘫病人:所有上肢骨骼肌都应训练,重点放在肩下降肌,肱三头肌.5、选择性肌力训练损伤后头几周,四肢瘫的病人应避免进行肩胛6、直立活动训练时应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配带腰围训练起立和站立活动.患者站起立床,从倾斜20度开始.角度渐增,8周后达到90度.7、日常生活活动训练6、直立活动训练时应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配带腰围训练起立和站

四、亚急性期康复

一般指发病后8-12周.在此目标、评估方法基本同前,训练重点是获得姿势控制和平衡能力.四、亚急性期康复一般指发病后8-1(一)康复方法1、继续前期活动2、牵伸训练:主要牵伸下肢的帼绳肌,内收肌和跟腱3、垫上训练(一)康复方法(1)翻身(2)肘胸位:目的是改善床上活动度,为进行四点跪位和坐位作准备(1)翻身(3)手膝位:从轮椅上站起来或借助拐杖,双侧膝、踝足支具进行行走的低位截瘫病人需要这种体位下的功能性活动.(3)手膝位:从轮椅上站起来或借助拐杖,双侧膝、踝足支具进行(4)双肘支撑位下缓慢坐起目的:①为病人独立坐起作准备②提高肩伸肌和肩内收肌、腹肌肌力(4)双肘支撑位下缓慢坐起(5)帮助下坐起动作

C6以上四肢瘫病人,伸肘肌功能活动丧失,需他人帮助下才能完成坐起动作。

(5)帮助下坐起动作(6)卧坐转移:坐位姿势则因损伤水平而异①下胸部损伤的病人可望达到躯干直立下坐下来②下颈部和高位胸椎损伤病人能维持在头前移,躯干屈曲下坐位平衡;③高位颈部损伤的病人坐位平衡很差,一般不勉强达到坐位。(6)卧坐转移:坐位姿势则因损伤水平而异(7)坐位平衡:病人经训练,从卧位下过渡到坐位是功能活动质的飞跃.(7)坐位平衡:病人经训练,从卧位下过渡到坐位是功能活动质的(8)坐位下移动:对于转移和行走,坐位支撑及坐位下移动则是一项重要的初步活动(8)坐位下移动:对于转移和行走,坐位支撑及坐位下移动则是一(9)四点跪位:这种训练适用与下胸段以下截瘫,在垫上训练中,这是第一个将负重转移到两髋的体位,有利于增加下躯干和两髋骨骼肌的控制能力。(图)(9)四点跪位:这种训练适用与下胸段以下截瘫,在垫上训练中,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课件(10)膝跪位目的:①有助于确立躯干和骨盆控制的功能性模式以及进一步促进直立平衡控制②作为借助拐杖和双侧膝踝支具行走的过渡形式(10)膝跪位

五、轮椅训练

经过前述垫(床)上训练后,病人逐步适应并学会操作轮椅,借助轮椅完成各种活动,对于T10以上脊髓损伤病人,大多数终身要与轮椅为拌.此期康复目标主要是学会安全使用轮椅及轮椅保养、维修,在轮椅上完成各种转移活动,轮椅训练一般在伤后3-6个月内完成.注意每坐30分钟,必须用上肢撑起躯干,或侧倾躯干,使臀部离开椅面减轻压力,以免坐骨结节发生压疮.五、轮椅训练经过前述垫(床)上训练六、步行训练(一)康复目标:

截瘫病人借助支具(T10以下),甚至电动支具(损伤平面可更高)、拐杖实现重新走路,参与社会活动的愿望,对于病情稳定,经济条件较好者,此期应达到下述目标:六、步行训练(一)康复目标:1、能完成站立平衡,增加生理上的站立耐力.2、在平行杠内能完成摆至步,摆过步,四点步,最终达到功能性步行.3、轮椅至借助拐杖站立的转移动作.4、借助支具、拐杖,T10以下,损伤者达到功能性步行.1、能完成站立平衡,增加生理上的站立耐力.(二)训练方法:脊髓损伤病人的行走概念包括如下四个不同水平:1、只能完成站立,而且是被动站立.2、治疗性行走,仅用于锻炼性目标,在别人帮助下在平行杠内可短距离行走,并能达到如下目标:穿戴-脱去支具;坐-站转移,行走时在帮助下能达到平衡,跌倒后借助辅助物可重新站立;适合于T6-T12平面损伤患者.(二)训练方法:3、室内功能性行走:能够穿戴支具,独立完成坐→站,椅→地板转移.在家中,工作场所、学校及室内场所不用轮椅.行走距离不能达到900m,见于L1-L3平面损伤患者.4、社区内行走:完全独立行走,大部分时间不需要轮椅.3、室内功能性行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