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265宇宙航行说课课件_第1页
物理必修265宇宙航行说课课件_第2页
物理必修265宇宙航行说课课件_第3页
物理必修265宇宙航行说课课件_第4页
物理必修265宇宙航行说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说本节课地位作用

2、说教学目标3、说教学重难点

1、说教法依据学生和教材定2、说学法依据学生和教材定3、说教具依据学生和教材定说教材五学

指导

说课思路

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1、标学2、互学3、示学4、用学5、评学1、说本节课地位作用1、说教法依据学生和教1说教材一、地位作用:本节课位于位于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第五小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高考中选择、填空和大题都有可能出,并且几率较大,本节的重要性绝不可忽视。二、教学目标:1、记背三个宇宙速度的数值及含义。2、会推导并应用第一宇宙及人造地球卫星的的运行规律。三、本节重点:会推导并应用第一宇宙及人造地球卫星的的运行规律。老师应加以点拨,课堂课下重点练习。四、本节难点:人造卫星发射速度和运行速度的区别,课下加以拓展。五、关键点: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关系公式说教材一、地位作用:本节课位于位于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2说教法和学法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拟定教法和学法一、教法:1、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并引导学生资助展示;2、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自己探索;3、创设简单的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思考;4、多媒体课件展示引起学生的重视;5、选用合适的道具给学生一直观印象。二、学法:高一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时期,有一定的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可以较大程度的把课堂放手给他们,故我设计的学法一五学当中的小组讨论为主。学生讨论分为无声自学、两两互学讨论、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三个阶段,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教法和学法主要目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生演员,教师做导演。说教法和学法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拟定3说教学过程

导课:展示我国神舟七号飞船的图片,简述神舟七号的背景及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使课堂教学在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中开始。接着展示一些人类飞天的神话、传说,简述人类飞天之梦的历史,从而切入课题,开始新课教学。一、齐读标学(1分钟)

1、记背三个宇宙速度的数值及含义.2、会推导并应用第一宇宙及人造地球卫星的的运行规律.说教学过程导课:展示我国神舟七号飞船的4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中国的航天成就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发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中国的航天成就2007年10月24日5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杨利伟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费俊龙聂海胜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2003年10月15日2005年10月12日2008年9月26ABCDOV0以平抛运动为模型的推理过程地球牛顿人造卫星原理图二、互学★★(一)、师生互动:演示抛物实验,提出问题:1.平抛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物体的落地点如何变化?2.速度达到一定值后,物体能否落回地面?3.若不能,此速度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大胆猜测.结论:1.平抛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物体的落地点逐渐变大.2.速度达到一定值后,物体将不再落回地面.3.物体不落回地面时环绕地面做圆周运动,所受地面的引力恰好用来提供向心力,满足.

ABCDOV0以平抛运动为模型的推理过程地球牛顿人造卫星原理7

(1)离地面越高,线速度越(2)离地面越高,角速度越(3)离地面越高,周期越小大小★★★互学(二)、设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线速度大小为v,角速度为ω,周期为T,向心加速度为a.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得:

推导卫星运行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半径的关系分别为:v=ω=T=小大小★★★互学(二)、设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线速度大小为81234

思考:

观察以下人造卫星的线速度、周期、角速度的大小关系?v1>v2=v3>v4T1<T2=T3<T4ω1>ω2=ω3>ω41234思考:v1>v2=v3>v4T1<T2=T3<T9★★★互学(三)、阅读课文44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8分钟)

1、什么是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并尝试说出他们的含义.

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环绕速度)卫星刚好能在地表附近作圆周动(1、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2、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3、圆轨道的最大环绕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11.2km/s(脱离速度)当物体的发射速度等于或大于11.2km/s时,物体就会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不再绕地球运行,而是绕太阳运行。

第三宇宙速度

——16.7km/s(逃逸速度)

如果物体的发射速度等于或大于16.7km/s时,物体就能摆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互学(三)、阅读课文44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8分钟)10R2、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数值.法一:万有引力提供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法二:在地面附近,重力提供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R2、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数值.法一:万有引力提供物体作圆周113、将卫星送入低轨道和高轨道哪一个更容易?为什么?哪个所需的发射速度更大?为什么?4、发射速度和卫星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不是同一速度发射速度大说明什么?卫星运转速度大又说明什么?注意: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运行速度

指卫星在稳定的轨道上绕地球转动的线速度发射速度

指被发射物体离开地面时的速度V1=7.9km/s(第一宇宙速度)最小发射速度最大运行速度人造卫星的r大,需要的v发射大;而v运行却小——因为向高轨道发射卫星,火箭要克服地球引力对它的引力做的功多。所以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比向低轨道发射卫星难。3、将卫星送入低轨道和高轨道哪一个更容易?为什么?哪个所需的12发射速度

运行速度发射速度运行速度13发射速度v﹤7.9km/s,物体会落回地面发射速度v=7.9km/s,物体会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发射速度7.9km/s﹤v﹤11.2km/s,物体绕地球运转,但轨迹是椭圆发射速度v﹤7.9km/s,物体会落回地面发射速度v=7.14三、示学和互学是有机整体,是对互学部分的成果展示,是学生风采的展示在示学部分教师一定要把握学生展示的节奏,并且一定对知识点及时加以点拨和总结三、示学和互学是有机整体,是对互学部分的成果展示,是学生风采151、我们设想,如果地球是个理想的球体,沿地球的南北方向修一条平直的闭合高速公路,一辆性能很好的汽车在这条高速公路上可以一直加速下去,并且忽略空气阻力,那么这辆汽车的最终速度()

A.无法预测

B.与飞机速度相当

C.小于“神舟五号”宇宙飞船的速度

D.可以达到7.9km/sD四、用学1、我们设想,如果地球是个理想的球体,沿地球的南北方向修一条162、关于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宇宙速度是能使人造地球卫星飞行的最小发射速度B.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C.第二宇宙速度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的最大速度D.第三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BC2、关于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173、

有两颗人造卫星,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r1∶r2=4∶1,求这两颗卫星的:(1)线速度之比;(2)角速度之比;(3)周期之比;(4)向心加速度之比.解答:(1)由

得v=

所以v1∶v2=1∶2.(2)由

=mω2r

得ω=

所以ω1∶ω2=1∶8.(3)由

T=

得T1∶T2=8∶1.(4)由

=ma

得a1∶a2=1∶16.3、有两颗人造卫星,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18五、评学贯穿整个课堂,依据情况随时评价。主要是正向的鼓励语言和加分机制如:“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某某团队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加分时不同难度的问题加的分数不同0.5--3分不等,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同,程度不好的要将回答简单问题的机会让给他们。五、评学贯穿整个课堂,依据情况随时评价。主要是正向的鼓励语言19V0BAC1、人造卫星2、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卫星刚好能在地表附近作圆周动(1、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2、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3、圆轨道的最大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V2=11.2km/s,卫星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第三宇宙速度:V3=16.7km/s,卫星挣脱太阳引力束缚

小结及板书设计V0BAC1、人造卫星小结及板书设计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