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军旅诗鉴赏课件_第1页
边塞军旅诗鉴赏课件_第2页
边塞军旅诗鉴赏课件_第3页
边塞军旅诗鉴赏课件_第4页
边塞军旅诗鉴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分类鉴赏(题材角度)诗歌分类鉴赏(题材角度)1复习从体裁角度分古体近体(格律诗\今体\律诗\绝句)复习从体裁角度分2塞下曲(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

诗,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诗.塞下曲(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3练习(2014上海高考) 镜湖女(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橶,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按照体裁,此诗属于(

)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D诗余

练习(2014上海高考)4边塞军旅诗鉴赏边塞军旅诗鉴赏5边塞军旅诗内容:边塞军旅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是唐诗主要题材(边塞诗派),也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代表人物:

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益(唐)范仲淹(宋)边塞军旅诗内容:6变化过程:

初唐——愤激与沉郁;

盛唐——雄浑与自豪;

中唐——苍凉与幽怨;

晚唐——萧瑟与悲苦。宋代以后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及归家无望的哀伤。变化过程:7主要特点1.题材广阔----边境生活的艰苦(采薇)战争的惨烈(一月三接)思乡(曰归曰归)归家无望的哀伤(我心孔疚)卫国的豪情边塞风光(千树万树梨花开)民族风情(欲饮琵琶马上催)主要特点1.题材广阔----边境生活的艰苦(采薇)8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2.意象宏阔9

首先,要了解诗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盛唐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憾。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等;边塞军旅诗鉴赏要领:首先,要了解诗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10

中晚唐以后,国势日衰,诗中便夹杂着几多悲壮,几多忧伤。如李益“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陈陶“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等;宋代,外辱不断,国难当头,统治者软弱无能,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伤.,如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等。中晚唐以后,国势日衰,诗中便夹杂着几多悲壮,几多忧伤11

其次,要体味诗中不同的思想感情。或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或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或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边塞征战的残酷,或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惊异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等。当然,更多边塞诗体现的一种矛盾的心情: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如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等。其次,要体味诗中不同的思想感情。或抒发报效国家、渴望12第三,要分析不同的艺术风格。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雄奇壮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豪放旷达;李白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是豪壮悲慨等。第三,要分析不同的艺术风格。13边塞军旅诗艺术特点:1、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征人怨》、《关山月》、《从军行》等;边塞军旅诗艺术特点:1、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14边塞军旅诗艺术特点:2、主要风格有:雄壮豪迈、崇高壮美,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等;边塞军旅诗艺术特点:2、主要风格有:雄壮豪迈、崇高壮美,它包15边塞军旅诗艺术特点:3、常见意象:景物——大漠、关山、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用品及乐器——金鼓、旌旗、烽火、羽书、胡笳、琵琶、羌笛及各种兵器……地名和民族——碛、西、轮台、夜郎、胡、羌、夷、楼兰、无定河\黑河\安西、单于等……边塞军旅诗艺术特点:3、常见意象:16边塞军旅诗艺术特点:4、常用手法:融情于景、直抒胸臆、场景描写、细节描写、渲染、衬托、对比、虚实相生等。边塞军旅诗艺术特点:4、常用手法:17考察重点分析边塞诗所用的特定词语或意象的作用;分析鉴赏边塞诗矛盾而复杂的情感;区别并鉴赏所用表现手法的作用等.考察重点分析边塞诗所用的特定词语或意象的作用;分析鉴赏边塞诗18塞上曲(明)敖英无定河边水,寒声走白沙。受降城上月,暮色隐悲笳。玉帐旄头落,金徽雁阵斜。几时征战息,壮士尽还家。问:这首诗用了哪些意象?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塞上曲(明)敖英问:这首诗用了哪些意象?创设了一种19这首诗描绘了“水、白沙、月、暮色、雁阵”以及听到的“悲笳”声等意象,创设出凄楚、悲凉的意境,表达了将士们期盼战争尽早结束,早日回到自己家乡的愁苦之情。这首诗描绘了“水、白沙、月、暮色、雁阵”以及听到的“悲笳”20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21下过雪的清晨,有清幽笳声响起,梦中所游之地,不知道是什么地方。铁骑无声,望过去如水流淌一般绵延不绝。我猜想这样的关河,应该在雁门关西边,青海的边际。在寒灯照射下睡醒时,更漏声已经滴断了,月光斜斜透过窗纸。我自许可在万里之外的战场封侯,但有谁能知道呢?我鬓发虽残败灰白,可我(在战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心却并未死去.下过雪的清晨,有清幽笳声响起,梦中所游之地,不知道是什么地方22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是()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展现出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生动展现出梦中的战地景象。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C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是()C23这首词抒发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词的内容简要阐述。“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抒发了词人年老力衰,空怀壮志却无用武之地的悲愤和词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之志永不会灭的爱国之情。这首词抒发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词的内容简要阐述。“自许封侯在24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其二一般的诗总是先写景再抒情,但这首诗却另有特色,请简要分析。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末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的景物折射出思妇内心盼归不见的失落。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一般的诗总是先写景再抒情25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1.前两句用什么手法,写什么景象?2.后两句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261.对比前两句写俯仰所见的景象。“边城暮雨雁飞低”,仰望边城上空,阴雨笼罩,一群大雁低低飞过。只是借景托情,以哀景暗示边城人民在胡兵侵扰下不得安宁的生活。俯视边城原野,芦苇吐芽,如笋破土,竞相生长。

对比

1.对比前两句写俯仰所见的景象。“边城暮雨雁飞低”,仰望边城272.虚实相生这句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