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记叙文阅读——人物的作用教学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人物的作用第1部分课程思维导图第2部分知识点及考点梳理和讲解【相关知识点】1、小说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1)正面描写:主要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展示其人物形象;2)侧面描写:通过写器物、别人的评价和反应,通过写对立的人物相关、相似的人物衬托主人公。(也有正侧面结合来进行塑造人物)3)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先扬后抑……来烘托形象;4)环境描写:通过环境的描写,烘托氛围、气氛从而刻画人物的形象;5)插叙:通过在文章中补充、说明与相关人物有关的几件事情,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充实;6)事件:事件在文章中是为人物服务,不同的事件展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形象。2、谁是文章的主人公?结合文章分析。1)从文章的标题来看,与文章标题吻合;2)从文章的情节来看,人物一直要贯穿文章的始终不能中途消失;3)从写作手法来看,重点突出侧面描写、表现手法;4)从主题上看,人物是否突出文章的主旨;5)从描写的细致程度来判别谁是文章的主人公。3、次要人物有什么作用?结合文章分析。1)从情节、结构的角度①线索;②为下文……情节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④促进情节波澜起伏。从表现手法的角度①侧面描写:通过写……衬托……;②对比:……与……对比,突出……;③衬托:用……衬托……;从主题的角度①直接突出主题;②使主旨更丰富;③通过……突出……主题。【答题方法】角度(手法)+分析文本内容+作用+主题第3部分典型例题分析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火候周天红①早一分钟不行,晚一分钟不行,要说刘三有的老爹能够找到刘三有,那可真是火候到了。②老爹是在一个桥洞里找到刘三有的。刘三有前脚刚进桥洞,老爹后脚就到了。三有头发比鸡窝还乱,胡子比玉米须子还长,一看就是遭了不少罪。③眼看太阳偏西,天就要黑了。不急,老爹脚前脚后地把刘三有领进车站旁边的一家旅馆。先住下,明早坐客车回家,一切都来得及。老厨师的性格嘛,不温不火,讲究一个火候。④住进旅馆,老爹搞些饭菜,刘三有放开了吃。那架势,应该是好几天没吃东西了。一转眼,两大碗饭菜就下了肚,刘三有一不小心打了个饱嗝,顺手摸了摸肚皮,总算吃饱了。⑤吃饱了就好。老爹看了刘三有一眼,他已很少看到儿子吃饱的样子了。⑥吃饱了,老爹可就要说话了。⑦早一分钟不行,晚一分钟也不行,凡事都得讲究一个火候。老爹真是厨师出身。乡下人有句俗语:三句话不离本行。⑧乡下人办事最讲究火候。乡下最讲究火候的活儿,就是厨师了。大火在灶台里烧得旺旺的,火苗子火星子直冒,什么时候放作料,什么时候把菜倒下锅,什么时候把莱捞起锅,鱼要翻几回、鸡要放多少汤、肉要切多长多大,不讲究火候不行,早不得,晚不得。早了,菜是生的,晚了菜就煳了。厨师那掌握火候的功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出来的,手、眼睛和嘴巴都得用上,靠时间,靠经验,关键还得靠悟性。⑨刘三有悟性好,比他大哥悟性高多了。刘三有跟老爹才学了大半年手艺,白案红案,凉菜热菜,蒸莱汤菜,海里的河里的田里的,那都没大问题,简单的桌席一个人就能应付了事。⑩不要说简单的桌席,就是婚丧嫁娶做大寿的事儿,“二三十桌到上百桌,都没得问题!你怎么还信不过我?”不知是酒喝大了、心里压抑久了还是肚皮里有火,刘三有当着老爹的面都能把话像大炮一样放,让村子口一个晒坝的人都干瞪着眼。⑪老爹说,三有,你就别放大话了,天冲出洞了不好补,你那点手艺,早着呢,火候还没到呢。⑫刘三有不高兴,不高兴就放下手里的活儿,趁着夜色从村子口出发,上磨刀岭,下桥墩子,从三江口一口气坐车跑进了城。⑬城里的天地和江湖,大着呢,靠刘三有在村子里练就的那点手艺,连边边都摸不着。⑭到城里一年了,老爹不放心,娃是自己的心头肉啊,老娘眼睛都哭瞎了,让老爹进城,一定要把刘三有找回去。老爹在城里足足找了小半年,东打听西打听,终于在城墙边的那个老桥洞里找到了刘三有。⑮老爹说,三有啊,你悟性高心气高,这些都是好事儿,可你要讲究个火候走个正道噻。⑯刘三有低着头,一声也不出。⑰老爹说,我们大家都以为你进城是学手艺来了,没想到你干的那些事儿,就不讲究火候了。卖凉面、卖豆花饭、卖烧烤串串儿……有生意,能挣钱,有什么丢脸的?靠个人本事吃饭,多好呀。你偏要挣大钱,一口吃成个大胖子,火候没到,哪有那么好的事儿哟。⑱刘三有听老爹说得起劲儿,抬头看了老爹一眼,然后又低着脑袋不出声。⑲你一个厨师不研究菜谱,你去研究假酒干什么?那玩意儿,伤天害理呀。老爹一句话,说得刘三有满脸通红。刘三有明白,自己在城里干的那些事儿,老爹全知道了。⑳老爹说,三有呀,你还记得不,那年在后山李三爷家做六十大寿时,那烧啤酒鸭用的啤酒,就是假酒,差点要了好几个人的命呢。你也是其中之一呀,三四天看不见下厨炒菜,眼睛都差点搞瞎火了,那教训,还不够深?你看你现在,生意没了,还坐了几个月牢,都混成啥样子了?老爹越说越激动。㉑老爹突然不激动了,把话声放下来。老爹说,三有啊,从小我就知道你聪明,比你大哥肯动脑筋。可你大哥做事稳当,讲究火候,不急不慢,一步步来,那多好啊。你看你大哥,现在是三村四地有名的厨师了,办“一条龙”酒席服务的生意,火着呢。那些菜,做得多有火候!㉒聪明伶俐能掐会算是一种火候,吃苦耐劳笨鸟先飞也是一种火候,不偏不倚走自己的道更是一种火候。只要时机找准了,就是火候,就能成事儿。㉓老爹的一番话,说得刘三有心都热了。㉔爹,我知道了!刘三有咚的一声跪在老爹脚前。㉕老爹说,三有啊,回家吧,是火侯了。㉖窗外,东方已经发白,天真的亮了。㉗这一夜,父子俩把话说得透透的。回家的火候,到了。(选自2022年第7期《传奇·传记文学选刊》)1.有人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老爹,也有人认为是刘三有。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的看法。【答案】1.示例一:老爹。文章以老爹为主线,记叙了老爹找到因为做错事不敢回家而在城里流浪的儿子刘三有,语重心长地教育儿子,带他回家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教子有方、沉稳善良、深爱孩子的父亲形象。(酌情给分)示例二:刘三有。文章主要是写刘三有的故事,他聪明,悟性好,自以为能在城里有所作为,却走了弯路,但他最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听了老爹的劝告,痛改前非。塑造了一个从狂妄自大到知错能改的立体人物形象。(酌情给分)【解析】1.本题考查对主人公的分析判断能力。判断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可认为主人公是老爹。文章的题目是“火候”,“火候”一词也贯穿全文,老爹是厨师出身,最讲究火候,而从老爹的口中也反复出现了“火候”一词,老爹说的话体现了文章的主旨,而且,文章围绕着老爹来写,开篇写老爹找儿子,接着写老爹劝导、教育儿子,最后写老爹带儿子回家,文章塑造了教子有方、沉稳善良、深爱孩子的父亲形象,据此可分析文章的主人公是老爹。可认为主人公是刘三有。文章主要写的是刘三有,先写刘三有在桥洞被老爹找到,接着插入交代了刘三有悟性高,并且狂妄自大,后来离家出走到城里闯荡、却走了弯路的事情,最终写刘三有认识到错误,决心痛改前非、跟随老爹回家。因此,文章主要是写刘三有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刘三有从狂妄自大到知错能改的转变,他的故事突出了“火候”的重要性。据此可分析文章的主人公是刘三有。(二)学校举行“追寻先辈足迹,弘扬革命精神”读书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勇士的背影宋子洵①虽已进入春天,风却也卷挟了几分寒意。朦胧的金光洒落在山顶的薄雪上,氤氲出几分雄壮悲凉。连绵陡峭的山岭在云层中若隐若现,远处传来几声鸟鸣,却未见飞鸟。夹金山的每一个清晨都是这般景象。②一条陡峭的山路向上延展,在视线所及之处骤然急转,消失于云层雾气中。藏族小伙扎西一早就站在路边。③他在等待着一位执意独自登山的老人。④“咚、咚、咚……”沉重的脚步声自远处传来,扎西探出头,仔细打量着来人。一个略显佝偻的身影,逆着光走来。虽然脚步有些蹒跚,但每一步都像巨石一样重重地压在地上。只见老人一边走一边用留恋的眼光注视着周围,像是在回忆什么。“就是他!”扎西赶忙跟上,一路上躲躲闪闪,生怕被发现。⑤突然,他发现老人停下了脚步,回过头来,注视着他。⑥“糟了,被发现了!”心一横,扎西硬着头皮凑上前,向老人解释道,是小金县的桑杰书记让自己悄悄跟着的,因为担心他一人登山有危险。扎西一脸诚恳的模样,让老人原本紧皱的眉头缓和了些许。⑦“你回去吧!”老人转过身去,背朝扎西摆了摆手。⑧“我不走,我答应桑杰书记要照顾好您的。”扎西倔强地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⑨老人动了动嘴角,想说点什么,却又什么也没说,继续向上攀登。看着老人沉重的背影,扎西知道老人默许了。⑩100米,100米,又100米,老人脸颊涨红,额头的青筋不停地跳动。⑪“您不要再往上走了。”见状,扎西有些着急。⑫老人的喘息声越来越急促,听起来像是即将报废的拉风箱,光听着都让人心慌。对于扎西的话,老人置若罔闻。⑬“您撑不住的……”扎西的声音因焦急而轻微地颤抖着。⑭终于,老人停了下来。⑮“我走不动了,这夹金山,是上不去了,真想再上去看看你们。”他看向前方喃喃地说,“小伙子,帮我个忙,到上面替我敬个军礼吧。”⑯敬礼?扎西没听懂。⑰“就像这样。”老人边说,边颤颤巍巍地举起右手,庄重而又虔诚地向大山敬了一个军礼。⑱或许是不想老人继续攀登,扎西没有拒绝这个请求。⑲随着一步步攀登,扎西的体力渐渐透支,汗水湿透了单薄的衣衫,他的牙床都在冷风中打战,腿像灌了水泥一样,豆大的汗珠顺着脸侧滴落。空气越来越稀薄,呼吸也被逐步掠夺,扎西已经接近窒息了。⑳终于行至一片开阔处,扎西累得连动一下手指的力气都没有了。喘息间,扎西记起了老人的嘱托。㉑咬住因寒冷而颤抖的牙齿,扎西缓缓地举起右手对着那片天空敬了个军礼。㉒下山时,扎西又遇到老人。老人坐在路边,定定地看着远方。扎西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只好静静地走到老人身边坐下。㉓“累吗?我们当时也很累!”扎西的耳边传来老人粗粝沙哑的声音。㉔“老人家,您一定是老红军吧?”扎西突然意识到什么。㉕老人深邃的眼神给了扎西答案。㉖……㉗太阳落山时,老人走了。凝视着老人踉跄而坚毅的背影,扎西的内心突然汹涌起复杂的情感。有种念头在他心里升腾而起,久久不散。㉘离开之前,面向无数英魂在这里长存的夹金山,他又敬了一个郑重的军礼,并许下了自己一生的承诺。㉙那之后,扎西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年人。二十几年过去了,老人的背影一直烙在他的心底。夹金山上,仿佛一直有一个勇士迎着落日的余晖,凝望着远方。(选自《解放军报》2022年3月15日)1.文栋认为扎西是小说的主人公,文雅认为老人才是小说的主人公,请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答案】1.示例1:我认为老人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是主要情节为“老人上山敬军礼”;赞美的是老人及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扎西报名参军正是受到老一辈革命精神(红军精神)的感召;标题“勇士的背影”赞美的正是这位老红军战士为代表的革命前辈。(答三点即可)示例2:我认为扎西是本文的主人公。小说以藏族小伙儿扎西的见闻和感想组织材料;小说用大量笔墨来描写扎西,表现他的性格和精神;小说通过扎西来表现革命精神代代相传这一主旨。【解析】1.本题考查主人公的判断。如果认为扎西是主人公,可以这样说明理由,文章写到扎西的篇幅过多,写到了扎西跟随老人、扎西替代老人敬礼。同时文章还写到扎西后来因为受到老人的影响而选择了当兵,这里体现出来这种精神的传承,所以扎西是和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如果说认为老人是主人公,可以这样说明理由,在文章中,扎西的出现也是因为要护送老人登山,同时文章主要是围绕老人登山的过程展开的,老人选择登山,一直坚持到不能坚持为止,所以能体现出来的是老人那种坚持不懈的品质,这样的品质值得大家学习。同时老人是红军战士,坚持要去爬山,是体现出他对于战友的那种情感同时还有对于艰难环境的那种坚持克服的精神,所以老人的这种精神品质是适合作为文章的主人公的,因为有着相对应的品质,和文章的主旨相关。最后言之有理即可。(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蝴蝶庄之树司玉笙①满身浮土的乡邮员在路边喊:“恒子,你的信!”②那时候乡邮员都骑着一辆自行车,每天走村串户的,很多人都认识他,他也能叫得上很多人的姓名。恒子的父亲当时是蝴蝶庄小学校长,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省任地方区委书记,后坚持回家乡办学,因而在这一带名气挺大。③小学建起来后,周边的闲地就被栽上了树。人们常常看见老校长领着孩子们在地里忙活,渐渐地那里就有了一片清凌凌的绿色。而长得最快的就是那三棵梧桐。那树是六十多年前老校长到北京参加全国英模代表大会后带回来的,刚栽下时只有大拇指粗细。其实,他总共带回来四棵,有一棵可能水土不服,连个芽包都没拱出来。但老校长舍不得丢,拔出来把两头削去,刮掉皱皱巴巴的硬皮,就成了一根教鞭。④20世纪70年代末,已到中年的乡邮员给恒子送来一封信函。已是代课教师的恒子接过信函,瞄了一眼便掖怀里了。照旧请乡邮员到屋里喝水,对方说忙,一蹬车就走了。⑤不久,老校长去世了。临终前对恒子说:“照顾好你娘,还有那几棵树……”⑥父亲去世后,教鞭就到了母亲手里。天气好的话,她就拄着教鞭踅摸(xuémo,寻找,查找)到那三棵树下,来回走着,拍拍这一棵,再拍拍那一棵,侧起耳朵细听,眼睛里就有亮亮的晶体浮动。老人家比老校长晚去世十一年。她生前对恒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是教不好孩子,瞧俺用这硬棍棍儿敲你的头!”⑦接了父亲的班,恒子一干又是几十年。其间晚婚晚育,生有一子,他给儿子起的乳名叫学儿。⑧树长大了,学儿也长大了,人大了,心里就有了膨胀的枝枝叶叶。有一次他问父亲:“有人说您连个大学文凭都没有,您是咋当上这校长的?”⑨恒子想了想,对儿子笑了:“我没想当什么校长,只想照顾好你爷爷奶奶和那些树……”⑩18岁那年,学儿考入外省一所重点大学。临走时,父亲让他去看看爷爷栽的树。看过那些树,学儿带了一片硕大的树叶去报到了。到大学后没几年又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一家科研单位工作。⑪一晃,又十多年过去了。一天母亲突然打来电话说:“你爹想你了,赶紧回来一趟。”学儿匆匆赶回家,见父亲躺在床上,脸色蜡黄。旁边除了母亲外,还有乡邮员老赵。见到他,父亲笑了笑,说:“学儿回来了,好,好。”⑫被父亲紧紧地抓着,学儿止不住泪水外涌,低泣道:“爸,我这就带您去省城看医生。”⑬“我没什么大碍,就是垒院墙累了,歇歇就好了。”说着,他缓缓地坐起来。⑭扶好父亲,学儿转而问母亲:“妈,垒什么院墙能把我爸累成这样?”⑮“有开发商出大价钱要挖走你爷栽的那几棵树,你爹死活不让,围墙都扒开几回了,回回得补,补好了又给扒开,还不止一处。”⑯“甭说了,我也想去垒墙——走,看你爷栽的树去!”乡邮员拉起学儿往外走。⑰出了门,学儿问:“赵叔,您又给我爸送信来了?”“只要是你家的信,别看我退休了,也必须亲自送到,交给年轻人我不放心。”“赵叔,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是您给送来的哩。”⑱“还有你爹的!”⑲“你说我爸也考上过大学?”学儿一脸惊诧,“我怎么不知道?”⑳“那是1978年,四十多年过去啦……”㉑学儿猛地一愣,桩子一般立住了:“真的?”㉒从小学校回来,母亲已将几个菜做好,让学儿陪乡邮员喝几杯。㉓乡邮员喜滋滋地说:“再喝,您家三代的酒我都喝了,越喝越有滋味儿!”㉔席间,话题都离不开那几棵树。喝到动情处,乡邮员突然站起身,说:“放心吧,谁也弄不走那三棵树,还有我老赵哩!”㉕送走老赵叔,学儿问母亲:“妈,我爸考上大学的事您咋瞒了这么长时间?”㉖你爹接到通知书时你爷病得正厉害,他对谁都没吐一个字。前年俺拾掇旧书时才翻出来的,当时俺恼得很。拿给他看,他瞅了瞅,不急不躁地说,啥也不能比照顾父母更紧要!”㉗“妈,那张录取通知书还在吗?”㉘母亲起身到里间拿出一本旧杂志,打开杂志,一张泛黄的纸页无声地飘落到地上,学儿俯身拿起来仔细一看,落款正是他就读的那所大学的前身!㉙学儿喉咙紧抽,喘不过气来似的。明亮的灯光下,他像小时候一样默默地卧在父亲的怀里,抓起父亲的手贴在泪水横流的脸上。㉚“爹,我也要保护那些树……”㉛此刻,外面下雨了,是春雨。(选自《小小说选刊》2022年第19期,有删改)活动策划人小语和剧组的同学要以这篇小说为素材,拍摄一个主题为“用小小说讲好乡村教育故事”的微电影,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下列任务。1.小语和剪辑师小文在后期剪辑时产生分歧,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简述理由。小文:我觉得文中“乡邮员老赵”这个角色有点多余。小语:我觉得文中“乡邮员老赵”这个角色非常重要。【答案】1.“春雨”既是外面世界下起的雨,更象征学儿心灵的成长。这句话暗示了文章主旨:他受到家风感染投身教育,表现一家三代人对家乡新育的无私奉献。像恒子一家这样无私奉献,对中国乡村教育事业满怀希望的人们,就像春雨一般滋养着中国的土地,带来生长的力量,绵延出经久不衰的温暖与感动,从而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故事。【解析】1.本题考查次要人物理解。根据①段“满身浮土的乡邮员在路边喊”、②段“那时候乡邮员都骑着一辆自行车,每天走村串户的,很多人都认识他,他也能叫得上很多人的姓名”、⑪段“旁边除了母亲外,还有乡邮员老赵”、㉒段“从小学校回来,母亲已将几个菜做好,让学儿陪乡邮员喝几杯”等可知,老赵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既引出了恒子一家,最后又揭示了恒子为守护教育而放弃读大学这个感人的事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根据㉓段“乡邮员喜滋滋地说:‘再喝,您家三代的酒我都喝了,越喝越有滋味儿!’”可知,老赵是故事的见证者,衬托了恒子一家三代人无私奉献的品质;根据⑰段“只要是你家的信,别看我退休了,也必须亲自送到,交给年轻人我不放心”和㉔段“喝到动情处,乡邮员突然站起身,说:‘放心吧,谁也弄不走那三棵树,还有我老赵哩!’”可知,老赵退休了还给恒子家送信,且表明自己守护树的决心,也表现了他身上的大爱,这也是作品主题的体现;根据④段“照旧请乡邮员到屋里喝水,对方说忙,一蹬车就走了”和⑪段“旁边除了母亲外,还有乡邮员老赵”等可知,老赵是恒子的知己,深深理解恒子,体现了老一辈人的友情,增强了文本的抒情性,给人以温情和感动。(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男儿有泪①国强永远都会记得7岁那年奶奶下葬时他流下的泪水,像是两条河从他心底通过眼睛,流过腮边,然后钻进脖领里的那种冰冷。那一天,奶奶的骨灰盒被放进了一个土坑,一锹锹的土呼呼地扬起来覆在上面,他知道再也没有疼他的奶奶了。②母亲和国强随着亲戚们从坟地里往回走,她把国强的手攥得紧紧的:你上二年级了,要学会不哭了,最好的想念是放在心里,泪水不是给别人看的。国强似懂非懂地,点头。一点头,泪水又流出来了。③国强永远会记得15岁那年暑假,他和父亲一起在工地上千活,胳膊被机器划开一道血口子时,自己惊恐地哭泣。那年夏天,学校要求学生在暑假勤工俭学,他便和父亲商量着到工地上帮着做一些活。看着长到自己鼻梁处的儿子,父亲答应了他的请求。仅一天下来,国强的手上便磨出了几个水泡。水泡一鼓一胀的,好几次国强委屈得想哭,可是他怕被人看到不好意思,咬咬牙挺过去了。劳动到第三天时,国强帮着父亲往搅拌机里上料,结果一个不小心滑倒了,胳膊顺着进料口划了下来,一道十几厘米长的伤口顿时渗出血来。父亲惊慌失措,一时也找不到止血的东西,国强看着滴滴答答流进水泥里的血,吓坏了。他感觉自己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掉,泪水不争气地流下来。④国强任由父亲给自己做简易的包扎,阳光照在他微闭的眼睛上,他感觉模糊的双眼前是一片血红。父亲给他止住血后,心疼地对他说,所有的人都要经历伤痛,疼也不哭,就长成真正的男子汉了。⑤国强永远忘不了自己当兵入伍那天,在暗夜中沁出眼角的泪水一直流到嘴里时,那种咸咸的滋味。读到大三时,国强意识到如果再不参军,恐怕机会会越来越少。他喜欢军营里那种钢铁力量汇聚到一起澎湃着的感觉,他梦想汗水在训练场上浸透青春的那种疲惫,他更羡慕在国庆阅兵队伍中闪过的那一张张刚毅的脸。⑥然而,让国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未能如愿。那年,学校的参军指标太少,哪怕他体检政审都没问题,他还是与梦想失之交臂。大四的这一年对于他来讲,有些煎熬,他在做着所有入伍准备,而且更加关注部队上发生的事。那一年,他在新闻中看到有战士牺牲在了抗洪一线;那一年,他听说又有一艘航母下海奔向了一片蔚蓝;那一年,他看到网友评论边防战士“离家还是少年身,归来已是报国躯”……他更加为自己没有入伍而觉得遗憾。⑦当在秋季接到入伍通知书时,早已经发誓不再哭的国强躲在黑夜中,藏在被子里,再也没忍住泪水。他努力地安慰自己,这不是哭,这是兴奋。这种兴奋随着血液沸腾着。⑧国强入伍后被选进了三军仪仗队,而且入伍一年后,他又被选出来参加一次盛会的护旗任务。这是他羡慕已久甚至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几百名队友只选出少数人员参加执勤,这是何等的荣耀呀。由于激动,他又想流泪,但是想起母亲和父亲说过的话,他的牙把嘴唇咬得一片青白也没敢让泪水掉下来。⑨一双双皮靴在迎接盛会的时光里磨损着,一件件军衬衣被汗水浸渍着,一声声口号在胸膛中响亮着,一寸寸目光在风里雨里坚定着。盛会终于开幕了。⑩国强的任务是在主会场站礼宾哨。他站立的位置对于偌大的体育场来讲算是一个偏僻的角落,他笔直得像是一棵白杨。他的眼前是摇晃着的各国国旗,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国强听着现场的音乐,心潮起伏着,他努力地不去想这个美轮美奂的会场里最美的画面。他按照训练的要求,脸颊微微地上扬,坚定中透着自豪。背对着舞台,面对观众,此时的他就是东方的面孔。⑪国强听到了迎国旗的指令。通过现场的音效,他听到国旗班的战友铿锵的正步行进的声音。那整齐的脚步每向前踢一下,他都感觉胸膛胀成了一面巨大的鼓,在有节奏的咚咚地响着,他的呼吸不畅起来,他感觉快要窒息了。⑫国歌奏响了,那熟悉的旋律,那豪迈的声音,那神圣的乐曲,猛地让整个会场安静下来了。渐渐地,国强好像听不到国歌在奏,只有温热的泪水划过脸颊的声音,他的眼前是一整片一整片的红,这种红是无比熟悉的红,是无比热爱的红:这种红是无比渴望的红,又是无比温暖的红⑬一滴泪滑过国强的脸颊。(作者:胥得意。有删改)1.作者在小说中设计“母亲”和“父亲”这两个形象有什么用意?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①从情节上看,母亲教导国强“最好的想念是放在心里”,父亲教导国强“所有的人都要经历伤痛”、与后文国强忍住不哭的情节相呼应。②从人物形象看,母亲与父亲的温暖性格烘托了国强的形象,突出国强的坚强、勇敢。③从主题看,国强在父母的教育与自身的努力下,不断地提升自己,突出了国强心灵不断成长的主题。(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①从情节上看,②段“母亲和国强随着亲戚们从坟地里往回走,她把国强的手攥得紧紧的:你上二年级了,要学会不哭了。最好的想念是放在心里,泪水不是给别人看的”,④段“父亲给他止住血后,心疼地对他说,所有的人都要经历伤痛,疼也不哭,就长成真正的男人了”和后文⑧段“由于激动,他又想流泪,但是想起母亲和父亲说过的话,他的牙把嘴唇咬得一片青白也没敢让泪水掉下来”形成前后呼应,前面父母的教育让国强在此时忍住了泪水;②从人物形象看,根据②段“母亲和国强随着亲戚们从坟地里往回走,她把国强的手攥得紧紧的:你上二年级了,要学会不哭了。最好的想念是放在心里,泪水不是给别人看的”和④段“父亲给他止住血后,心疼地对他说,所有的人都要经历伤痛,疼也不哭,就长成真正的男人了”可以看出母亲和父亲对国强非常疼爱,他俩温暖的性格,进一步烘托了国强的坚强和勇敢;③从主题看,国强从一个弱小的男孩长成一个坚强勇敢的男子汉,这离不开父母的教导,②段中母亲的话教导国强要勇敢,④段父亲的话教导国强要坚强,他俩教会了国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一切事情,正是如此,国强才不断地成长,从而突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监控下的娘①奇怪,我给娘屋里安的远程监控探头常坏,难道是质量问题?不可能。②两个月前,我下基层搞调查,发现辖区有一家大型饲养场老板通过远程监控饰养动物,省时省力又省心,十分方便。③于是,我受到启发。爹不在了,娘上了年纪,怕给我添麻烦,一个人在老家独住。我平时工作忙,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时间回去探望她。如果给娘屋里装上监控探头,我就可以通过手机随时了解娘的情况,还能跟娘说说话,问题不就解决了吗?④媳妇一听,直夸我聪明,还说装视频监控好,老太太平平安安大家都放心,以后没事不用老往家里跑,腾出时间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⑤监控很快安装好了,娘指着衣柜顶上的探头问:“儿呀,以后你就用那只黑眼睛看我?”“是啊,娘,我天天都能看见您,还能跟您说话呢!”娘听了,喜上眉梢,说:“那敢情好,儿子天天看着我,就像在跟前一样。”⑥于是,我在手机上通过监控跟娘对话。娘告诉我她今天吃了什么,明天想做什么,上午去张婶家拉家常,下午去李叔地里摘豆。有时她回忆爹在世的情形,嘴里还念叨:“要是你爹在就好了……”说着说着,扯着衣袖拭眼角,坐在监控下面,久久不愿离开。⑦一开始,我不厌其烦地倾听娘的讲述,遇到有事,不得不打断她的话:“娘,我有事了。”说完,退出连接。后来,我发现娘讲的都是家长里短重复的内容,没什么要紧的事,就应付几句,找个借口中断信号,去忙别的事。再后来,我坚持每天傍晚打开监控,看看娘在干什么,腿脚是不是利索,吃饭睡觉是不是按时,不再惊动她。再往后,我隔三岔五看一眼,知道娘一切安好,心里就踏实了。⑧恰恰在这个时候,监控出现故障,我这边两眼一抹黑屏幕上啥也看不见,不知道娘在家里干什么。我委托亲戚找人上门检修,检修工说问题不大,是探头连接线断了,接上就行了。果然,线路很快修复,娘又出现在监控画面上;痴痴地盯着我,好像是在寻找我。她不知道,我在屏幕上能看见她,她在探头下面是看不见我的。⑨时隔两天,又出现黑屏,估计是维修工做事马虎,线路没有接牢,我打电话过去要求返工。维修工说明明接好了的,怎么会这么快就断了呢?是不是老鼠咬断了?没办法,他只好再次上门接线,还特地用胶带在接头上多缠几层,加强防护。⑩修好后,娘冲监控探头说:“儿呀,这个黑眼睛不好使,你还是出来吧!”我忍不住“嗤嗤”笑出声来:“娘啊,这个跟电视机一样,里面的人是出不来的。”娘失望地说:“哦,出不来啊!”⑪没多久,监控又失灵了,亲戚告诉我,探头从柜顶上掉下来,摔坏了,修不好了。我决定再买一个新的寄回老家。我精心挑选一个高清的性能更好的远程摄像头,要人把它装在梁柱子上,老鼠爬不上去。心想,这回一劳永逸,用个两三年应该没有问题吧。老话说一分钱一分货,果然不假,新的摄像头用了一个多月都没有问题。⑫眼看快过年了,媳妇提醒我:“咱们在网上给娘买些年货吧,让快递送货上门,娘坐在家里接货,咱们通过监控盯着,保准错不了。”这主意好,还是媳妇聪明!⑬在监控画面里,我看见娘不费吹灰之力收到了年货,家里堆满大大小小的纸箱。娘特别惊讶,左看右看,好像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东西。我问娘家里还缺什么,尽管说,儿子都帮您买回去。⑭娘眼巴巴地看着摄像头,支支吾吾,一时想不起要买什么,最后说:“儿呀,家里啥都不缺啊。娘老了,东西嚼不动,衣服穿不烂,没啥指望了。你你就别惦记娘了……”媳妇把脑袋凑过来,冲娘说:“妈,新年好!祝您长命百岁!”⑮娘咧开嘴巴朝探头方向笑一笑,连声说“好,好,活一百岁,一千岁,一万岁!”不知道为什么,跟娘通话之后,我心里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感觉。⑯夜里,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寻思娘一个人在家年夜饭怎么吃?下雪天出不了门怎么办?她的类风湿毛病会不会再犯?想着想着,下意识从枕头下面摸出手机,点开监控视频。没想到,这一点,点得我的心提到噪子眼里了。⑰家里亮着灯,年近八旬的老娘颤颤巍巍走到摄像头下面,十分费力地爬上一张板凳,举起扫帚去捅摄像头。因为高度不够;摇摇晃晃,一下,两下,三下……连捅了五六下,直到力气用尽,都没有捅下来。⑱娘生气了,扔掉扫帚,一屁股坐在地上,双手捂脸,痛哭起来。(选自互联网《汉江南岸》有删改)1.从全文看,“媳妇”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答案;1.①设计“媳妇”这个人物,使故事更贴近真实生活;②有关“媳妇”的一些语言描写,代表了许多人对待老人的真实想法、做法,为揭示文章主旨作铺垫;③“媳妇”关于安装监控和购买年货的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解析】1.本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结合第④段“媳妇一听,直夸我聪明,还说装视频监控好,老太太平平安安大家都放心”,第⑫段“眼看快过年了,媳妇提醒我”可知,设计“媳妇”这个人物,使故事更贴近真实生活,是我的所作所为顺理成章;结合第④段“老太太平平安安大家都放心,以后没事不用老往家里跑,腾出时间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可知,有关“媳妇”的一些语言描写,代表了许多人对待老人的真实想法、做法,为揭示文章主旨作铺垫;结合第④段“媳妇一听,直夸我聪明,还说装视频监控好,老太太平平安安大家都放心”,第⑫段“眼看快过年了,媳妇提醒我:‘咱们在网上给娘买些年货吧,让快递送货上门,娘坐在家里接货,咱们通过监控盯着,保准错不了。’”可知,“媳妇”关于安装监控和购买年货的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子很甜吕虹儒①闷热的暑假,李开坐在从乡下返回城里的班车上。乡下空气虽好,也有些“新鲜”玩意儿,但总感觉少了一点儿乐趣。父母都忙,李开只能自己去爷爷奶奶家,又自己坐车回来。②车停了。上来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和一个女孩。李开旁边的大叔脚一迈下车了,抱孩子的妇女顺势坐了下来。女孩学生模样,留着齐刘海,穿着类似于校服的短袖衬衣、长裤。她靠边站着,左手抓扶手,右手提着一大袋东西。李开把眼睛投向窗外,心想,这一路可有的她受了。③车子继续行驶,不时地颠一下。④妇女抱着的孩子开始哭闹起来,在母亲怀里各种折腾。车里一直热闹着,大家都不在意,李开却有些烦,真是的,这么热的天还这么有精力!站着的女孩似乎有些不堪重负,便把东西挨着座位放在地上。这个动作吸引了无聊的李开,他看她伸展着刚才提着东西的手,余光瞟到了袋子里的东西,是李子。⑤车忽然颠簸了一下。⑥李开把头探了出去,路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石块,车不好避开,又重重晃了一下,车里的人也跟着晃。有人开始嘟囔了,“准是那些拉石头的货车掉下来的,每次都装那么满,多运一趟会要命啊!”其他人跟着附和。⑦李开瞅见车门旁轱辘着两个李子,这才发现那袋系得好好的李子四处散开了花。李子的主人扶着椅背,脸上没有什么血色。“哎呀!”一个人叫道,“妹子的李子都掉了。”⑧女孩咬着嘴唇,等到车平稳了,就蹲下来,一个一个地捡李子。李开看了看,便收回目光,挺了挺腰。身边的小男孩手里抓着一枚李子。那李子被咬了一大口,看样子个头不小,吸收了一夏天的阳光,表皮是兑了黄的青。孩子的母亲挪了一下,搂了搂怀里的儿子。女孩把袋子放置好,小声对顺手帮她捡李子的人说谢谢。有那么一刻,李开想去过道里帮她一起捡,但最终还是做了旁观者。女孩蹲着挪动脚步,认真地捕捉逃走的李子,头上的发卡,不时地泛着光。⑨小男孩吃完了最后一口李子,又哼哧哼哧闹起来。李开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小男孩的妈妈皱着眉,不断安抚儿子,各种哄劝,就是止不住,最后干脆给了一耳光。小男孩哭了起来。哭声穿过李开的MP3,钻进他的耳朵,烦躁的情绪几乎按捺不住了。⑩正在实施“抓捕”行动的女孩抬起头看了过来。李开后来回忆,那一瞬,女孩的眼神很美,像一朵温柔绽开的花。女孩起身走过来,将手里的一枚李子用湿纸巾擦干净,递给小男孩。有了李子,小男孩马上就不哭了。那位妇女有点儿尴尬,拍拍儿子的后背,说:“快谢谢小姐姐。”小男孩抬头看了小姐姐一眼,挂着两行泪的脸蛋笑开了花。女孩也笑了,随后她把手伸向李开,手心里躺着一枚黄澄澄的李子。李开愣住了。因为刚才的一通折腾,女孩此时的容颜略显狼狈,额前的刘海看起来又湿又黏,眼神透着疲惫,光却是藏不住的……⑪开学一星期,酷暑已经退去,一切如常。⑫李开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晚风清凉。看着人们上上下下,那枚黄澄澄的李子忽然跳入他的脑海。那个女孩在他前一站就下了车。她在路边停了一会儿,就稳稳地提起袋子,走了。自己为什么没要那个李子呢?⑬如果那一天重新来过,李开想,他会答应奶奶带上西瓜,那个女孩不小心散落一地的李子,他会帮她捡起来,他还会接过女孩的李子,爽快地咬上一口……(选自《小小说月刊·下半月》2022年第16期,有删节)1.“李开”这一人物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①在结构上,“李开”作为线索人物,通过他从上车到在车上、下车的所见所想贯串全文,使得文章完整严谨;②在情节上,站在“李开”的角度来讲述事件,推动了情节发展,使情节有始有终;③在主题上,文末“李开”的心理活动揭示了文章主旨,反映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温情互助的美好期待和呼吁;④在人物关系上,同样作为学生,“李开”的言行、心理衬托了女孩的善良,使得女孩的形象更鲜明。(答出任意2点,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人物在文章中的作用。①在结构上,文章以“李开”为线索,通过他从上车到在车上、下车的所见所想贯串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脉络清晰。②在情节上,“李开”是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③根据第⑬段“如果那一天重新来过,李开想,他会答应奶奶带上西瓜,那个女孩不小心散落一地的李子,他会帮她捡起来,他还会接过女孩的李子,爽快地咬上一口”可知,文章通过对“李开”的心理刻画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反映了作者对女孩高尚品质的赞扬及对人与人之间温情互助的美好期待和呼吁。④衬托作用,“李开”是文章的次要人物,对主人公——女孩起到了衬托作用,文章通过“李开”的言行、心理衬托了女孩的善良、淳朴,突出女孩心灵之美。(七)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洪水来袭①这是一场50年难遇的洪灾。零溪河的水涨了七八十厘米,从河堤溢出的洪水裹挟着树枝、杂草,肆无忌惮地涌向未家坪,地势低的村民家已经进水了。②村主任大兵从镇上开完防汛会,马不停蹄地赶回村部,通知村干部们分头组织村民撤离。布置完工作,大兵给老婆腊梅打了个电话,说雨一时半会停不了,叫她赶紧带二宝撤到后山林场去。腊梅答应着,正要挂电话,大兵又补充道:“你…莫忘了喊他一声……”腊梅晓得大兵说的他指的是哪个,不由叹了口气,心说:“真是一对冤家!”③自从嫁给大兵,腊梅就没听男人叫过公爹一声爸。腊梅不明白这爷俩有啥深仇大恨,再三追问下,大兵才说出了真相。20多年前,大兵在城里念中学,那年立夏的前两天,一场暴雨导致河水猛涨,淹了整个村子。大兵爸当过兵,还是党员,那会儿忙着四处救人。大兵爸那天教了不少人,但大兵妈却出了事,她是未家坪唯一一个在那场洪灾中遇难的。大兵恨死了他爸,从那以后再没叫过他一声爸,实在有事,就以他代替。④念完高中,大兵先是到外面打工,攒了些钱回来搞养殖,没几年成了当地科技致富带头人。之后,大兵修屋买车,结婚生子,再后来,他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⑤后来,大兵对他的态度渐渐有了变化。家里包饺子,或做了什么好吃的,不忘叫腊梅给他送点过去(他爸住在原来的老屋里)。但是,大兵仍没叫过一声爸。⑥腊梅只带了一些必需物品,撑着伞,领着二宝向老屋走去。雨还在瓢泼下着,一道闪电斜劈下来,接着响起一声炸雷。二宝胆小,一个劲地往妈怀里钻。⑦到了老屋,腊梅在外面叫“爸”,没人回答。二宝跟着叫“爷”,仍没人回应。爸可能走了哩。这样想着,腊梅牵着二宝,一步一滑地向后山走去。⑧晌午时分,大兵将10多户村民撤到安全地带,刚想歇会儿,手机响了。掏出一看,是文书打来的,说福伯还没撤出来。大兵的心一下子揪紧了。福伯70多岁,老伴走得早,一个女儿嫁到外地,几年难得回来一趟。“晓得了,我过去看看。”挂了电话,大兵辨辨方向,朝福伯家走去。⑨洪水很快到了大兵腰部。他顺手捞了一根木棍,深一脚浅一脚试探着前行。不久,水到大兵胸脯了,而且风大浪急。他走一段,游一段,总算到了福伯家。福伯家门开着,洪水已没过窗户。⑩“福伯——”大兵大声唤着。“哎……”福伯微弱的声音从屋里传来。⑪大兵扔了木棍游进屋,看到脸色煞白的福伯抱着木桶在水里沉浮。来不及多想,大兵拽着福伯游了出去。刚游出三五米远,福伯的房子就塌了。大兵带着福伯,只觉胸闷气短,才想起早上只吃了一点东西,加上忙活了半天,体力严重透支了。大兵有些慌乱起来。⑫这时,有人朝这边游了过来。细细一看,竟然是他。大兵没好气地吼道:“你来干啥?不要命了!”他没搭腔,从大兵手里抓过福伯游走了。大兵打算跟过去,怎奈有心无力。一个浪头打来,大兵连呛几口水,一阵手忙脚乱,总算没沉下去。不久,他又游了回来,仍不言语,拖着大兵往回游。大兵挣扎着,被他抓得更紧。⑬可能是上了年纪,也可能是之前消耗了太多体力,他游不动了。幸亏前面有棵树,胳膊粗。两人吃力地游过去,死死抓住树干。大兵喘着粗气说:“莫管我了,你走吧。”他抹一把脸上的水说:“我不会抛下你的。”⑭大兵来了气:“那当年,你为啥抛下我妈?”他低了头,沉默片刻说:“当年我救完别人,回头救你妈,跟眼下一个情形。我们抓到一棵树,那树太细了,支撑不了两个人……”大兵认真听着。“后来,你妈趁我不注意,自己松了手……”大兵愣住了。⑮洪水还在上涨,水流越发湍急,眼看树就要断裂。他湿着眼眶说:“救援的人就要到了,你要挺住。”大兵点着头说:“嗯,我们都要挺住。”他微微一笑,忽地松开手,转眼没了踪影。大兵心中一颤,冲他消失的方向呼喊:“爸……”(作者:魏咏柏。有删改)1.小说中,大兵一直称呼父亲为“他”,结尾却改称父亲为“爸”,是什么原因让他对父亲有这样两种称呼呢?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零溪河的水至少上涨了七八十厘米,从河堤溢出的洪水裹挟着树枝、杂草,肆无忌惮地涌向未家坪,地势低的村民家已经进水了。(1)“肆无忌惮”有什么表达效果?“后来,你妈趁我不注意,自己松了手。”(2)母亲为什么要“自己松了手”?3.作者在小说中设计“福伯”这个形象有什么用意?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读完这篇小说,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亲情、担当、舍己为人……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答案】1.①大兵一直认为20多年前,母亲在洪灾中遇难是父亲造成的,怨恨父亲,所以称呼父亲为“他”。②大兵明白了母亲遇难的原因,父亲舍弃生命让儿子活下去,大兵被父爱感动,所以改称父亲为“爸”。(意思对即可)2.(1)“肆无忌惮”指没有一点儿顾忌,任意妄为,这里将洪水拟人化,突出表现了洪水的汹涌。(2)洪水上涨,树太细,不能支撑两人,形势危急,母亲主动松手舍弃生命将活下来的希望留给父亲。(意思对即可)3.①孤老的福伯没能及时撤离,使得大兵又以身犯险赶去救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村主任大兵和“他”先后赶来救福伯,体现出大兵和“他”都具有舍己为人、勇于担当的精神。③洪灾中,福伯作为大兵和“他”的救助对象,表现了灾难面前人们互帮共助和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深化了文章主题。(意思对即可)4.“亲情”示例:大兵妈将生的机会留给“他”;“他”为了让儿子活下去,甘愿放弃自己的生命;大兵纵然怨怪“他”当年没能在洪灾中救下妈妈,却还是慢慢改变态度,通过老婆腊梅暗暗关心着"他”不仅嘱咐腊梅给“他”送好吃的,还在洪水来袭时特意叮嘱腊梅叫“他”撤离。全文洋溢着浓浓亲情,启示着我们要学会理解、关爱家人,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担当”示例:二十多年的的洪灾中,当过兵且是党员的“他”四处救人,甚至将群众安危放在家人之前;20多年后,当救援福伯的大兵与福伯一齐陷入险境,“他”仍毅然先救走福伯;大兵担任村主任灾情来临时,首先布置工作,组织村民撤离,而后才给老婆打电话,叮嘱其带家人撤离;本已疲累不堪刚想歇会儿的大兵,听闻福伯还未撤离后又毫不犹豫地赶去救援福伯。小说展现了作为党员干部的大兵父子的担当精神,启示着我们要勇于担当。“舍己为人”示例:二十多年前的洪灾中,“他”四处救人,将群众安危放在家人之前;二十多年后“他”先救福伯再救儿子,又牺牲自己让儿子活下去;大兵先布置工作,再叮嘱家人撤离;大兵不惜将自己置于险境也要救福伯。小说处处体现着把别人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放在最后的舍己为人精神,启示着我们要坚定初心,任何情况下都不为私利所动,学会为他人着想,以大局为重。【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文章第③段“20多年前,大兵在城里念中学,那年立夏的前两天,一场暴雨导致河水猛涨,淹了整个村子。大兵爸当过兵,还是党员,那会儿忙着四处救人。大兵爸那天教了不少人,但大兵妈却出了事,她是未家坪唯一一个在那场洪灾中遇难的。大兵恨死了他爸,从那以后再没叫过他一声爸,实在有事,就以他代替”,可知:大兵一直认为20多年前,母亲在洪灾中遇难是父亲造成的,怨恨父亲,所以称呼父亲为“他”。结合第⑭段“大兵来了气:‘那当年,你为啥抛下我妈?’他低了头,沉默片刻说:‘当年我救完别人,回头救你妈,跟眼下一个情形。我们抓到一棵树,那树太细了,支撑不了两个人……’大兵认真听着。‘后来,你妈趁我不注意,自己松了手……’,第⑮段“他微微一笑,忽地松开手,转眼没了踪影。大兵心中一颤,冲他消失的方向呼喊:‘爸……’”可知:大兵明白了母亲遇难的原因,父亲舍弃生命让儿子活下去,大兵被父爱感动,所以改称父亲为“爸”。2.(1)本题考查词语赏析。在理解本义的基础上理解其语境义。“肆无忌惮”本指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结合第①段“从河堤溢出的洪水裹挟着树枝、杂草,肆无忌惮地涌向未家坪”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洪水拟人化,突出表现了洪水的汹涌。(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第③段“20多年前,大兵在城里念中学,那年立夏的前两天,一场暴雨导致河水猛涨,淹了整个村子”,可知,当时洪水上涨,水流湍急,形势十分危急;结合第⑭段“大兵来了气:‘那当年,你为啥抛下我妈?’他低了头,沉默片刻说:‘当年我救完别人,回头救你妈,跟眼下一个情形。我们抓到一棵树,那树太细了,支撑不了两个人……’”,可见母亲松手是因为“那树太细了,支撑不了两个人”。据此作答即可。3.本题考查理解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往往有推动情节、突出主要人物的作用。第⑧段“晌午时分,大兵将10多户村民撤到安全地带,刚想歇会儿,手机响了。掏出一看,是文书打来的,说福伯还没撤出来。大兵的心一下子揪紧了。福伯70多岁,老伴走得早,一个女儿嫁到外地,几年难得回来一趟”,写孤老的福伯没能及时撤离;第⑧-⑪段写大兵将十多户村民撤到了安全地带后,又以身犯险赶去救援,福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第⑧段“‘晓得了,我过去看看。’挂了电话,大兵辨辨方向,朝福伯家走去”,第⑫段“这时,有人朝这边游了过来。细细一看,竟然是他。大兵没好气地吼道:‘你来干啥?不要命了!’他没搭腔,从大兵手里抓过福伯游走了”写福伯遇险,村主任大兵和“他”先后赶来救福伯,福伯这一形象体现出大兵跟“他”一样都具有舍己为人、勇于担当的精神。第⑧段“福伯70多岁,老伴走得早,一个女儿嫁到外地,几年难得回来一趟”、“挂了电话,大兵辨辨方向,朝福伯家走去”,第⑫段“他没搭腔,从大兵手里抓过福伯游走了”,写大兵和“他”都很关心福伯这个救助对象,表现了灾难面前人们互帮共助和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深化了文章主题。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解答此类题目,一要结合文章内容,二要联系实际。第③段大兵妈将生的机会留给“他”,第⑭段洪水上涨,眼看树就要断裂,“他”松开手让儿子活下去,这些都是“亲情”,他们舍弃生命将活下来的希望留给亲人。我们要孝敬父母,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第⑧段大兵将十多户村民撤到了安全地带后,又以身犯险赶去救援福伯;第⑪段当救援福伯的大兵与福伯一齐陷入险境,“他”仍毅然先救走福伯,这些都是“担当”;我们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都要有担当精神,而不能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做出与妻子舍弃生命将活下来的希望留给亲人,大兵和“他”先后赶来救福伯,这些都是“舍己为人”。(八)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捡到一条旧鞋带①从前,在一个小村落里,住着一群安居乐业的人,生活在平淡安逸中度过。②村落里有一个老人,有一天,清晨六点,在路上散步,偶然看到地上有一条旧鞋带。老人弯下腰,仔细地端详那条鞋带,心想:“这鞋带虽旧,依然完好,捡回家去,说不定哪一天用得着呀!”③老人细心轻巧地捡起鞋带,放进自己的裤袋里。老人的动作被远远路过的一位老朋友看见了,他看见老人弯腰端详的样子和把东西塞进裤袋的动作,就判定:老人一定是捡到钱了,而且为数不少,才会那样小心翼翼。④他走到老人面前,不怀好意地问:“老王,你是不是捡到钱了?要请客啊!”⑤“没有哇!我捡到了一条旧鞋带!”老王立刻把刚刚捡到的旧鞋带掏出来给朋友看,“呐!就是这一条。”⑥“你不必骗我了,我又不是真要你请客,你只要老实告诉我捡到钱就好了。”⑦“我没有骗你,我真的捡到一条鞋带。老李,如果我真的捡到钱,一定会请你吃饭,你知道我不是小气的人。”⑧“你以前是不是小气我不管,但现在捡到钱不肯告诉我,就是小气!”⑨两人于是站在街上吵了起来,老王说得愈是认真,老李愈是不肯相信。最后两人愈吵愈凶,弄得不欢而散。⑩第二天,老王捡到钱的事就在街上传开了。⑪“老王在路上捡到一大笔钱,却坚称是捡到一条鞋带。”⑫“笑死人了!这年头,谁会在路上捡一条旧鞋带呢?”⑬“听说老王捡到钱的那一天,蹲下来左顾右盼,小心翼翼地捡起来,一定是一大笔钱啊!”⑭“对呀!从捡到钱的那一天开始,老王就变了一个人,疑神疑鬼、神经兮兮的。”⑮“更糟的是,老王以前还蛮慷慨大方的,从捡钱那一天开始,变得很小气。”⑯“所以,我常说钱会毁掉一个人,要是捡到钱的人是我,也可能就此毁了!”⑰在街上,只要看到老王,本来热烈交谈的人立刻变得沉默,看着老王;本来沉默的人,看他走过,就交头接耳地谈论。⑱老王是一个性格刚毅耿直的人,不能忍受被冤枉、被误解、被扭曲。因此,每次遇到任何一个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就掏出旧鞋带给人看:“我捡到的就是这条鞋带!”但是,没有人相信他。⑲到后来,老王掏出鞋带时近乎哀求:“请你们相信我,我捡到的真的只是一条旧鞋带!”愈是急切地哀求,愈是无人相信他。⑳老王真的无法再忍受了。三个月后的某一天,清晨六点,村民们发现在他捡到鞋带的地方的一棵树上钉着一张纸条:“那一天清晨六点,在这个地方,我真的只捡到一条旧鞋带。”㉑消息传开了,大家都感到惋惜:㉒“唉!若真的捡到的只是旧鞋带,又何必这样呢!他到底去哪了?”㉓“但是,事情也不能看表象,我看老王是真的捡到钱被谋财害命了……”㉔“如果是被谋财害命,那么老李最可疑,只有他亲眼看到老王捡到钱。”㉕“必然,那一定是一笔大数目呀!”㉖“……”(作者:林清玄。有删改)1.本文善于通过制造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来形成叙事的波澜。请结合内容,对这一特点做具体分析。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捡到的就是这条鞋带!”“我捡到的真的只是一条旧鞋带!”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一个“真的”语意递进,活画出老王的悲苦状。B.文中老王的经历正如莫泊桑《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感慨的那样——“生活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把你断送,也可以把你拯救出来”说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C.小说运用了留白的手法,例如没有写老李被怀疑后的情形。D.“旧鞋带”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它使文章的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连贯。3.试分析本文中的老李这一次要人物的作用。4.文章结尾部分有怎样的效果?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1.(1)利用老李和老王的矛盾冲突制造波澜:老王再三向老李说明自己捡到的是一条旧鞋带,可是老李不相信并坚持认为老王捡到了钱,而且老李还向周围传播“老王捡到钱”的消息,让老王陷入舆论困境,使故事产生波澜。(2)利用老王和村民的矛盾冲突制造波澜:村民道听途说坚信老王捡到钱;老王不得不见人都要解释一番自己“捡到的只是一条旧鞋带”,却仍得不到大家的相信,最终出走,使文章又生波澜。(3)利用村民和老李之间的矛盾冲突制造波澜:老王出走后,村民又将议论的矛头指向老李,认为是老李为了钱财谋害了老王,使故事再生波澜,余韵悠长。2.B3.(1)衬托主要人物:文中老李怀疑老王捡到钱不请客,而言语尖酸刻薄,反衬了老王的老实耿直。(2)推动情节发展:文中老李怀疑老王捡到的不是旧鞋带,而是钱,引发大家对老王的议论,间接导致老王的出走。(3)深化文章主题:老李身为老朋友,却怀疑老王,自己引发的怀疑最终也落到了自己头上,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加深了小说的悲剧意义。4.(1)小说在村民质疑老王出走的动机和对老李的怀疑中结尾,恰到好处的留白让人意犹未尽,引人深思。(2)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一句闲言,逼迫性格刚毅耿直的老王最终出走;而由老李引发的怀疑最终也落到了他自己头上,加深了小说的悲剧意义。(3)体现人与人之间没有了最基本的真诚和信任是多么可怕,启发读者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解析】1.本题考查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根据文章第⑨段“两人于是站在街上吵了起来,老王说得愈是认真,老李愈是不肯相信。最后两人愈吵愈凶,弄得不欢而散”可知,老李并不相信老王只是捡到了一条旧鞋带,坚持认为老王捡到了很多钱,因为老王的动作十分小心翼翼;并结合第⑩段“第二天,老王捡到钱的事就在街上传开了”可知,老李还向周围传播老王捡到钱还不承认的消息,让老王成为舆论的焦点,故而老李对老王的质疑使得大家平静的生活微波荡漾;根据第⑰段“在街上,只要看到老王,本来热烈交谈的人立刻变得沉默,看着老王;本来沉默的人,看他走过,就交头接耳地谈论”可知,大家都不相信老王,坚信老王就是捡到了钱还不承认,结合第⑲段“到后来,老王掏出鞋带时近乎哀求:‘请你们相信我,我捡到的真的只是一条旧鞋带’”可知,老王每看到一个人都要解释一遍,近乎哀求,但是依然无人相信,最后不得不离开;故而大家对老王的质疑,老王被迫离开则让故事波澜激荡;根据第㉔段“如果是被谋财害命,那么老李最可疑,只有他亲眼看到老王捡到钱”可知,老王离开之后,大家又把议论的矛头指向老李,觉得只有老李看到老王捡钱,肯定是老李谋财害命,故大家对老李的质疑最终将波澜推向高潮,韵味无穷。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B.“说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表述有误,文中老王的经历虽事起偶然,但是最终导致悲剧是因为人情冷漠,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不是表现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故选B。3.本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根据文章第⑥段“你不必骗我了,我又不是真要你请客,你只要老实告诉我捡到钱就好了”第⑧段“你以前是不是小气我不管,但现在捡到钱不肯告诉我,就是小气”可知,本文中的老李,认为老王捡到钱却不请客,言辞尖酸刻薄,反过来,老王却是老实耿直的,这样的老李对老王起到烘托、衬托作用。根据第⑪—⑰段,第⑳段“老王真的无法再忍受了。三个月后的某一天,清晨六点,村民们发现在他捡到鞋带的地方的一棵树上钉着一张纸条:‘那一天清晨六点,在这个地方,我真的只捡到一条旧鞋带’”可知,因为老李的质疑,导致村里的人也认为老王捡到钱而不是旧鞋带,哪怕老王苦苦哀求也不愿意相信老王,这导致了老王最后的离开,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根据文章第④—⑨段,第㉔段“如果是被谋财害命,那么老李最可疑,只有他亲眼看到老王捡到钱”可知,老李是老王的朋友却质疑老王,而他对老王的质疑最终又落到自己的身上,这些都深化了小说的主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加深了小说的悲剧意味。4.本题考查分析结尾效果。从情节角度来看,根据第㉓段“但是,事情也不能看表相,我看老王是真的捡到钱,被谋财害命了……”第㉔段“如果是被谋财害命,那么老李最可疑,只有他亲眼看到老王捡到钱”第㉕段“必然,那一定是一笔大数目呀!”小说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结尾,就在村民质疑老王自杀动机以及怀疑老李是凶手的对话中收尾,可以说是戛然而止,至于之后如何,自有读者思考,可以说这样的留白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从形象角度来看,文中的老王是一个性格刚毅耿直之人,却受不了人们的猜疑而最终离开,用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而引起这起事端的老李最终又成为怀疑的对象,这就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引发读者对此的思考;从主旨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老王的离开还是老李的被怀疑都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或一句闲言引发的,老王弯腰捡了一根鞋带就让老李误认为捡了很多钱;老李的误解传到全村竟然成为逼走老王的凶器;村人因为老王的离开以及留下的纸条竟然认为是老李杀死了老王,由此可以看出,生活中没有了信任会多么可怕,也可以看出人言的杀伤力之大,由此可以引发读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九)阅读下面小说,完成问题。穷讲究熊荟蓉①父亲去世后的第一个大年初一,三亲六眷都来拜祭。可直到中午十二点,姑妈和姑伯还没来。一向讲究的他们,咋会忘记这个老礼啊?我问母亲。②“他们家出大事了。”母亲对我耳语,“隆达被人举报贪污受贿,正在接受调查……”“啥?不可能!”我愣住了,“他们家一向那么讲究!”A“我早就说那是穷讲究!”母亲用鼻子哼了一声,“苍蝇不叮无缝的蛋!”③隆达是我姑妈何玉梅的女婿。姑妈其实是表姑妈,是我父亲姑妈的独生女。就因为幼年时与我父亲订过娃娃亲,我母亲就一直说她有狐媚气,到老都刻薄她。我却很欣赏这个为人处世很讲究的姑妈。④那年,姑妈的儿子雪松得了小儿麻痹症,因治病家里债台高筑。请拜年客时,姑妈就用绿豆丸子代替肉丸子,炒的也是素菜,但色香味俱佳。莴笋丝上放一朵胡萝卜花,黄瓜片点缀几粒枸杞,炸藕片用青菜叶托底……我觉得悦目爽口,母亲却说:“穷讲究!”⑤在母亲眼里,姑妈一家人都是“穷讲究”。姑伯是个收废品的,姑妈只是个小裁缝,但逢年过节,他们一个穿深蓝色的中山服,一个穿绛红色对襟小袄。表妹清莲扎着好看的羊角辫,表弟雪松系着绣有字母的围巾。母亲常撇着嘴说:“以为自己是大户人家啊?穷讲究!”⑥姑妈家连黑白电视机都卖掉给雪松治病了,但简单的家具擦拭得清光闪闪。姑伯所收的废品,都分门别类放在后院的一个凉棚里。姑妈家的菜地里,不仅有蔬菜,还有两丛竹子、一树梅花。⑦那年春节,我们提着两瓶罐头给姑妈拜年,姑妈给我们拜年却带来两个书包。蓝色劳动布书包是给我的,碎花布拼接的书包是给妹妹红霞的。红霞如获至宝,抱着姑妈又亲又啃。⑧母亲为了讲硬气,给别的亲戚家小孩的压岁钱是五角,却塞给清莲和雪松每人一块钱。一块钱在当时可以买一斤多肉呢!姑妈走后,母亲戳了红霞一指头:“别整天背着这破布书包瞎蹦跶,为你这个书包,妈花了一块钱啦!”可红霞解下书包后,却在里面发现了一块钱,我也在我的书包里发现了一块钱。肯定是姑妈趁我们不注意还回来的。母亲摇着头叹道:“都快穷得舔灰了,还在讲究个啥呀!”⑨父亲背地里对我说:“你姑妈有句口头禅,白来的食不归家。做人,就要像你姑妈一样,不贪财,讲骨气!”我当时虽小,却能体会父亲对姑妈的好感。因为我也非常喜欢表妹清莲。⑩清莲与我同班,别看模样清秀文弱,钢笔字却写得遒劲有力,读起书来字正腔圆,为人还特别坚持原则。有次考试,交卷时,我想瞟她一个答案,她给了我一个杏目圆瞪。⑪清莲高考时一举夺魁,成为我们县的第一个女状元,邻里乡亲都来送恭贺。清莲身着碧绿旗袍,头戴粉色花冠,宛若荷花仙子。她微笑着向来客行鞠躬礼,以两筒“状元饼”答谢。这“状元饼”是姑妈用面粉、红枣、花生仁烤制的一种小酥饼,莲花镶边,中间印有“状元”二字。用粉红蜡纸将十个酥饼封为一筒,大红绸带系花。可讲究啦!⑫“女状元送状元饼”的消息见报后,状元饼从此风靡全县。姑妈和姑伯后来开了家食品加工厂,专卖状元饼,雪松还开了家状元饼网店。再后来,清莲嫁给公务员隆达。隆达的职位不断攀升,四十岁不到就当上了副市长,是目前呼声最高的市长人选。谁知就在这节骨眼上,被人举报了。⑬午宴上,亲友们谈到隆达,大多跟我一样,坚信他没事。当过私塾先生的二叔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隆达身边有清莲,不可能有事。”⑭调查结果,连省纪检委的调查员都惊讶,他们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账目清楚、清正廉洁的官员。隆达因此被评为“全市廉政先进人物”。我们是在电视上看到隆达的。他说:“我夫人清莲有记账的习惯,我们家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分门别类记得清清楚楚。家里大大小小的账本,有一百多个。她常说,白来的钱,不归家……”⑮B这回,连我母亲也颔首赞许:“还真讲究!”1.通读全文,仿照例句概括两件姑妈“讲究”的事例。例:姑妈家债台高筑,却在请拜年客时变着花样做出简朴却精致的菜肴。①②2.品读文中画横线语句,结合加点词“穷讲究”“真讲究”的含义分析“母亲”的心理。A.“我早就说那是穷讲究!”母亲用鼻子哼了一声,“苍蝇不叮无缝的蛋!”B.这回,连我母亲也颔首赞许:“还真讲究!”3.小说塑造“隆达”这一人物有何作用?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4.请探究文中以“清莲”为姑妈女儿命名的用意,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从本文中得到的人生启示。【答案】1.姑妈家生活贫困,却在逢年过节时竭尽所能穿出干净整洁的装扮。姑妈家高考夺魁,在答谢邻里乡亲时用心良苦烤制简单却美味的“状元饼”。2.A.包含母亲对姑妈家的轻视。B.体现出母亲对姑妈家的敬佩。3.小说塑造“隆达”这一人物贯穿文章始终,由小见大,突出姑妈家注重生活品质、不欠人情、不贪图钱财、清白做人的品质。4.文中以“清莲”为姑妈女儿命名,体现出生活中的祝愿,精神上的期许,道德上的追求。人生启示:我们应该脚踏实地、清白做人,不投机取巧,不贪图钱财,做一个争气、正气、大气的人。【详解】1.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⑤段中“在母亲眼里,姑妈一家人都是‘穷讲究’。姑伯是个收废品的,姑妈只是个小裁缝,但逢年过节,他们一个穿深蓝色的中山服,一个穿绛红色对襟小袄。表妹清莲扎着好看的羊角辫,表弟雪松系着绣有字母的围巾。母亲常撇着嘴说:‘以为自己是大户人家啊?穷讲究!’”的内容可概括为:姑妈家生活贫困,却在逢年过节时竭尽所能穿出干净整洁的装扮;结合⑪段中“清莲高考时一举夺魁,成为我们县的第一个女状元,邻里乡亲都来送恭贺。清莲身着碧绿旗袍,头戴粉色花冠,宛若荷花仙子。她微笑着向来客行鞠躬礼,以两筒‘状元饼’答谢。这‘状元饼’是姑妈用面粉、红枣、花生仁烤制的一种小酥饼,莲花镶边,中间印有‘状元’二字。用粉红蜡纸将十个酥饼封为一筒,大红绸带系花。可讲究啦!”的内容可概括为:姑妈家高考夺魁,在答谢邻里乡亲时用心良苦烤制简单却美味的“状元饼”。2.考查词语理解和人物心理把握。讲究,多指注重,力求完美。结合②段中“‘他们家出大事了。’母亲对我耳语,‘隆达被人举报贪污受贿,正在接受调查……’‘啥?不可能!’我愣住了,‘他们家一向那么讲究!’‘我早就说那是穷讲究!’母亲用鼻子哼了一声,‘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的内容可知,“穷讲究”包含母亲对姑妈家的轻视;结合⑭段中“调查结果,连省纪检委的调查员都惊讶,他们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账目清楚、清正廉洁的官员。隆达因此被评为‘全市廉政先进人物’。我们是在电视上看到隆达的。他说:‘我夫人清莲有记账的习惯,我们家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分门别类记得清清楚楚。家里大大小小的账本,有一百多个。她常说,白来的钱,不归家……’”,⑮段中“这回,连我母亲也颔首赞许:‘还真讲究!’”的内容可知,“真讲究”体现出母亲对姑妈家的敬佩。3.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结合②段中“‘他们家出大事了。’母亲对我耳语,‘隆达被人举报贪污受贿,正在接受调查……’‘啥?不可能!’我愣住了,‘他们家一向那么讲究!’‘我早就说那是穷讲究!’母亲用鼻子哼了一声,‘苍蝇不叮无缝的蛋!’”,⑭段中“调查结果,连省纪检委的调查员都惊讶,他们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账目清楚、清正廉洁的官员。隆达因此被评为‘全市廉政先进人物’。我们是在电视上看到隆达的。他说:‘我夫人清莲有记账的习惯,我们家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分门别类记得清清楚楚。家里大大小小的账本,有一百多个。她常说,白来的钱,不归家……’”的内容可知,“隆达”这一人物贯穿文章始终,由小见大,突出姑妈家注重生活品质、不欠人情、不贪图钱财、清白做人的品质。4.考查内容理解和感悟启示。⑬段中“午宴上,亲友们谈到隆达,大多跟我一样,坚信他没事。当过私塾先生的二叔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隆达身边有清莲,不可能有事’”,⑭段中“调查结果,连省纪检委的调查员都惊讶,他们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账目清楚、清正廉洁的官员。隆达因此被评为‘全市廉政先进人物’。我们是在电视上看到隆达的。他说:‘我夫人清莲有记账的习惯,我们家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分门别类记得清清楚楚。家里大大小小的账本,有一百多个。她常说,白来的钱,不归家……’”的内容可知,“清莲”是“清廉”的谐音,以“清莲”为姑妈女儿命名,体现出生活中的祝愿,精神上的期许,道德上的追求;感悟启示可围绕“清白做人”“脚踏实地”等方面进行叙述。示例:作为新时代青年人,需要打好自身基础,脚踏实地。清白做人,不投机取巧。心系国家,心系人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成就伟大梦想,方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十)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镇中学门口有棵老槐树,树上挂着“梧桐镇中学”白底红字的牌子,从里面传出孩子们整齐的读书声。这书声,被秋风吹得一时高一时低,显得这小镇更加宁静、安详和可爱了。②老人的补鞋摊在老槐树下有些年头了,好像自打有了这所中学就有了。老人矮小、瘦弱,他的背稍有一点驼曲,蜷曲在小凳上,活像一只虾米,一双粗壮的大手长得像蟹钳一样有力,一丛稀疏而干枯的头发,像小鸭的绒毛点缀在头顶上,颈间褐色的皮肤上横着几条皱纹,清晰地暴露出条条青筋。老人面前摆放着补鞋用的一应工具,锤呀锥子呀什么的。老人的手艺是远近闻名的。校园的师生和附近的街坊邻居都常去他那儿修鞋。有人来到跟前,他也不言语,就搬出小马扎,递上拖鞋,然后戴上老花镜,接过鞋子,找到破损处,似乎不用研究,便拿起工具修补起来,手势和速度还是挺灵巧和利索的。没生意时,老人就摩挲着老眼,目不转晴地凝望着学校门口,好像在期待或憧憬着什么。③老人的儿子在这所学校里读书。④儿子却不愿看到老人,甚至是讨厌。当他从学校里出来时,想躲开又没地方躲,想打招呼又没勇气,头半低半扬,心且慌且跳。有时老人叫他,他充耳不闻只当没听见,把脸扭向一边就匆匆地走开了。儿子觉得老人所从事的事业不光彩,认为补鞋这个职业是很低下卑微的。在学校里,听到同学们背后悄悄说话,就耳根发热,脸腾地红了,觉得似乎在影射他,浑身不自在,好像周身有很多芒刺。回到家里,儿子就不给老人好脸色看,无缘无故地冲老人发脾气。老人虽没文化,但听出儿子的话里有骨头,就讪笑着问儿子有啥不顺心的事。儿子就恶声恶气地对老人说,以后你就别补鞋了。⑤老人想不到儿子会说出这种话来,就僵僵地笑道,我不补鞋,咱吃啥喝啥?你的学费也指望这个呢。儿子沉默了一下,瞥了老人一眼,说以后别在校门口补了,老人谦卑地笑了笑,低声下气地说,那儿生意好……都是些老顾客了。儿子再没言语。⑥老人依旧坐在学校门口的老槐树下,早出晚归,风雨无阻。⑦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⑧老人变得爱说爱笑了,一旦谈起他的儿子来,他就像醉了酒的初恋者向人们谈起他的情人来一样,不管人家愿不愿听,只顾滔滔地说着,谈到动情处,会放下手中的鞋,挥动着手臂。尽管他双颊塌陷,额头上印着深深的皱纹,这时候,细心的人会发现,他的脸上荡漾着一种梦一样的光辉。⑨转眼又是三年,儿子毕业后,老人就收摊不干了,老人思谋着,有了大学文凭的儿子不愁找不到工作,有了工作就能养活得了他,再说,儿子是大学生了,自己再上街去补鞋,就真给他丢脸了。⑩但儿子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他杈衡利弊思虑再三……想到这,就勇敢地挑起父亲的挑子来到老槐树下,开始了补鞋的营生。⑪老人始终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夜之间,老人的头发竟雪了不少,老人不愿上街,不愿看到任何人,他觉得自己没脸见人,到了晚上,老人迟疑半天,哑着声音说,你就不能不去补鞋?儿子淡淡一笑,说您以前常教导我说劳动最光荣的。补鞋咋了?您不是补了一辈子的鞋?⑫老人张了张嘴,叹了口气,没说出别的什么来。⑬后来有一天,老人悄然出了门。他远远地瞅着老槐树下的儿子,他似乎担心儿子吃不了那个苦,受不了那个罪。⑭出乎老人的预料,儿子坐在他当年坐过的地方,嘴里打着唿哨,很潇洒地悠着腿……⑮老人就捂着脸,泪水哗哗而下,心里一阵莫名的感慨。⑯又一个春天款款到来了,梧桐镇中学也被一道米黄色的砌花围墙圈起来,院内有鲜花盛开的花圃,绿草如茵的小足球场,喷珠吐玉般的喷水池,修整得很好看的花木……琅琅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里飞出来,像动人的大合唱,音符满天。⑰那棵老槐树没有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溜房子。儿子就租用了两间门面房,招聘了五、六个人成立了一个擦鞋公司,生意非常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数学启蒙教育的教师角色与挑战
- 挖掘家庭教育的深层价值以传统文化为载体
- 二零二五年度技术成果保密协议:科研成果保密条款
- 2025年度体育训练基地场地租赁与体育赛事组织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反担保合同汇编:农业产业化项目融资风险控制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电商园区厂房租赁合同终止协议
- 小学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与未来展望
- 2025年度高性能化工原料全球采购框架协议
- 办公环境下的高效观察方法分享
- 垃圾分类教育在小学生的实施与效果
- 员工职业素养与团队意识培训课件2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及全套导学案
- 2024年国家级森林公园资源承包经营合同范本3篇
- 对口升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复习资料总汇(含答案)
- 基于STEAM教育的小学德育创新实践研究
- 2024年03月山东烟台银行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英语九年级期末试卷
- 迪士尼乐园总体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