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期末复习提升卷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含答案)_第1页
第十三章 内能 期末复习提升卷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含答案)_第2页
第十三章 内能 期末复习提升卷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含答案)_第3页
第十三章 内能 期末复习提升卷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含答案)_第4页
第十三章 内能 期末复习提升卷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内能期末备考必刷卷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分子运动引起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

2.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冰袋降温B.锯木头时,锯条变热

C.反复弯折铁丝,鸾折处变热D.跑步使身体变得暖和

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

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

()

A.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

B.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C.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

D.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4..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的煤和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温度总

是升高得快些.这是因为

A.水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慢

B.油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

C.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D.在相同的时间内,油吸收的热量较多

5.在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

B.将冰冻食物放在水中解冻,水变凉

C.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

D.夏天,阳光曝晒广场上的石凳,石凳温度升高

6.为了比较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小明取了两只相同的烧杯,且在烧杯里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都相

同的甲、乙两种液体,他用同一个“热得快”电加热器分别给它们加热,并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右图所示的图

像。关于这个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实验中是用升高的温度加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

B.小明实验中还需控制酒精灯内酒精的质量相同

C.液体甲的比热容大于液体乙的比热容

D.升高相同的温度,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相等

7.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将铜块投入水中,则会出现()

A.铜块放热,水吸热B.铜块吸热,水放热

C.铜块与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水的内能传递到铜块上

8.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放热及温度和质量都没有关系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就越大

D.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9.据报道:2019年8月2日晚,在河南栾川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室内馆,百余名员工穿着厚厚的棉衣围

着一个边长3m的巨型火锅在冰天雪地里涮火锅(如图所示)。室外高温炙烤,人们身穿短袖,室内员工们

穿着棉衣吃火锅,让人感叹真是现实版的冰火两重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火锅内的食材变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B.冰火两重天中的“冰”和“火”所含的热量不同

C.冰火两重天中的“火”含有内能,而“冰”不含内能

D.火锅内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时,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

10.学完热学知识后,晓明提出以下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A.“水太热不能喝”,其中的“热''是指温度

B.“水汽化时要吸热”,其中的“热”是指热量

C.“开水和冷水之间发生了热传递”,其中的“热''是指热量

D.“壶中的水被烧热了”,其中的“热”是指内能

11.使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吸收相等的热量后,相互接触(c铁〉/),则()

A.热量从铜块传到铁块B.热量从铁块传到铜块

C.两者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无法确定

12.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高时,含有的热量多

B.物体的内能越大,含有的热量就越多,温度也越高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小的物体

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二、填空题

13.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用火点燃,则擦燃是用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用火点燃是用的方式

使火柴燃烧,使用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4.图甲是某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乙示意图形象反映两种物态下分子排

列的特点。第Imin时该物质分子的排列可能如图__________,2—4min过程温度不变,该物质的内能

甲乙

15.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__________;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

后台成一滴,表明分子间存在.

16.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由于液体分子作无规则运动,表面层中就会

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

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空气

表面层

液体

17.观察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如图甲,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

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

(2)图乙是扩散现象,说明.

(3)如图丙,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选

填“变大”、"变小"、"不变”),原因:.

三、实验题

18.为了比较水和某液体的吸热能力,小君同学用图甲中两套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做实验,并将实验数据

记录于下表中。

(1)加热液体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温度为℃;

(2)本实验中,用(选填“温度计示数变化”或“加热时间”)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这

种方法通常称为“转换法”;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选填"水”或“某液体”)的吸热能力较

强。

物理量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终温度/℃

水5060574

某液体5060582

19.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月_____相等的沙子和水;

(2)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其中某时刻的温

度如图乙所示,为°C。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

(3)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4)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温较快,的比热容较大。

四、计算题

20.质量为1kg的铁锅中放有2kg的水,要把它们从20℃加热到80c。己知铁的比热容是0.46x103J/(kg-℃),

水的比热容是4.2x103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铁锅和水一共要吸收多少热量?

21.植树造林可以调节气温,防止水土流失,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据资料介绍,一公顷森林每

天吸收的太阳能约为l.O8xl()ioj,如果这些能量全部被一公顷、质量为4x106kg的泥土吸收,可使其温度

升高3℃,试求出泥土的比热容。

22.为了测定炉内的温度,先把铜块放在炉内加热到与炉温相同时取出,并立即放入水中,已知m楸=50g,c

的=0.39x103J/(kg」C),水的质量为100g,初温为10℃,测得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为49℃,不计热量损

失,则炉内温度为多少?

五、综合题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布朗运动

1826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的花粉.发现这些花粉颗粒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

种运动后来被称为布朗运动.颗粒越小,这种运动越显著.不只是花粉,对液体中其他各种不同的悬浮微

粒都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例如取一滴稀释了的墨汁放在1000倍左右的普通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就可以

看到布朗运动.图甲给出了每隔0.5min所记录下来的3个布朗颗粒的位置.然后用直线依次连接这些位

置,就得到布朗运动的轨迹示意图.

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悬浮在水中的花粉颗粒体积很小,来自各个方向的水分子与小颗粒

发生碰撞.当撞击不平衡时,小颗粒就会沿着冲力大的方向运动;在另一瞬间,若来自另一个方向的撞击

作用较强,小颗粒又会向另一方向运动.这样不断地撞击,使得小颗粒发生了无规则运动.图乙描绘了一

个小颗粒受到它周围液体分子撞击时的情景.可以想像,颗粒较小时,某一瞬间与它撞击的分子数就较少,

撞击的不平衡性就较大,无规则运动就越显著;而颗粒较大时,不但颗粒自身的惯性大,而且在任一瞬间

撞击它的分子数很多,它在各个方向受到的撞击基本上相互平衡,因此颗粒能保持原有的状态.可见,布

朗运动本身并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但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则反映了液体分

子运动的无规则性.虽然布朗运动并非是分子的直接运动,但它却证实了我们不能直接看到的分子无规则

运动的存在.

(1)图甲中描绘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

A.花粉的B.墨汁的

C.分子的D.固体小颗粒的

(2)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冬天还是夏天.我们总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布朗运动.这表明分子是在

做无规则运动.

(3)如何使布朗运动加快?(至少写出两种方法)

参考答案

1.B

【解析】A.春天,柳絮飞扬是由于空气对流形成的,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夏天,槐花飘香是由于花香分子的扩散现象形成的,故B正确,符合题意;

C.秋天,黄沙扑面是空气流动形成,属于机械运动,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冬天,雪花飘飘是雪花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解析】A.用冰袋降温,是水从人体吸收热量,使人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

能,故A符合题意;

B.用锯片锯木头,锯片发热,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故B不合题意;

C.铁丝反复弯折,是对铁丝做功,使铁丝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合

题意;

D.跑步使身体变得暖和,是通过做功的方法,使人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3.C

【分析】

(1)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2)用搅拌器搅拌,目的是使得液体受热均匀;

(3)水和煤油的沸点不同,加热时间也不同,无法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4)根据。=2,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cm

【解析】A.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大的吸热能力弱,比热容

小,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中搅拌器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和煤油的沸点不同,加热时间也不同无法比较比热容的大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于煤油的比热容小,根据4=2,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

cm

度升高得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解析】用相同的燃气灶加热,相同时间内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故CD错误;

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食用油的比热容,

根据。=53t知,油的温度升高得快些,故A错误、B正确.

5.A

【解析】A.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A符合题意;

B,将冰冻食物放在水中解冻,水变凉是利用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夏天,阳光曝晒广场上的石凳,石凳温度升高,是太阳的能量通过辐射传递给了石凳,属于热传递改

变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6.C

【解析】A.根据转换法,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A错误;

B.本题中,同一个“热得快”作为热源分别给它们加热,故B错误;

C.由右图知,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加热时间长,故甲的吸热能力强,液体甲的比热容大于液体乙的比热

容,C正确;

D.根据Q=甲乙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因液体甲的比热容大,故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

吸收的热量,D错误。

故选C。

7.A

【解析】水的比热容比铜块的比热容大,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吸收热量相等,根据吸收热量的公式

Q=c,n〃可知;铜块的升高的温度比水升高的温度高,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8.A

【解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体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物体的状态有关,与物体吸、放热及温

度和质量是无关的。

故选A«

9.D

【解析】A.火锅内的食材变熟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A错误;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

C.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内能,冰火两重天中的"火’'含有内能,而"冰'’也含内能,故C错误;

D.火锅内的水沸腾后,由于继续加热,所以,水会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0.D

【解析】A.“水太热不能喝”,其中的“热”是指温度,故A中观点不符合题意;

B.“水汽化时要吸热”,其中的“热''是指热量,故B中观点不符合题意;

C.“开水和冷水之间发生了热传递”,其中的“热''是指热量,故C中观点不符合题意;

D.“壶中的水被烧热了”,其中的“热''是指温度,故D中观点符合题意.

11.D

【解析】由公式2=。77必/得,因铁块和铜块吸收的热量相同,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且

cm

质量相等,所以铁块升高的温度小于铜块降低的温度,由于不知道初温,所以无法确定铁块和铜块的终温

高低;热传递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或热传递的方向.故D正确,

ABC错误.

12.D

【解析】AB.热量是过程量,描述热量的术语只能用”吸收“或”放出“,不能用"含有",故AB不符合题意:

C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而不一定从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

小的物体,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13.做功热传递

【解析】[1]擦燃是用利用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⑵用火点燃是用是利用火焰的温度将热量传递给火柴,故是热传递。

14.a减少

【解析】口]从图像可以看出,固体放热,温度降低,继续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种物质是有一定的凝固

点,则固态的该物质是晶体,即甲图描述的是一种晶体的凝固图像。由图像可知,0—2min是液态,液体

分子排列较疏松没有固定的形状,故第Imin时该物质分子的排列可能如图a。

⑵在2—4min是这种晶体的凝固过程,在此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在不断放热,内能减小。

15.运动引力

【解析】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是花香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是由于分子间有引力的作用,即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16.引汽化

【解析】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所以液体分子要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需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引力;该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了气体,因此液体发生了汽化现象.

17.小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变大分子间存在引力

【解析】(1)因为分子间存在着间隙,所以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

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2)图乙中,能闻到气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图丙中,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则向上拉玻璃板

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18.72加热时间水

【解析】(1)[1]由图乙中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示数为72℃。

(2)[2][3]实验中,用加热时间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

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水的温度变化较小,说明水的吸热能力较强。

19.质量39加热时间沙子水

【解析】(1)[1]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为了研究水与沙子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要控制水与沙子的初始

温度、质量相等。

(2)[2]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C,此时的温度是39℃。

(3)⑶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相同时间内

吸收的热量相同,因此是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

(4)[4][5]由图丙图像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沙子,说明水的吸

热能力强,沙子的吸热能力差,由此可见水的比热容较大。

20.(l)5.04xl05J;(2)5.316xlO5J

【解析】(1)根据Q=c,w4得,水吸收的热量

。水=a岫=@期1的/(晔C)x5.04(10。一℃)=x5

(2)根据。=c,,团得,铁锅吸收的热量

。饮=c铁恤&=0.46xIO?J/(kg?C)xlkgx(80℃-20℃)=2.76x104J

铁锅和水吸收的总热量

Q=Q水+3=5.04xl05J+2.76xl04j=5.316xl()5j

【点睛】

重点是吸热公式的应用,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