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质量测评卷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质量测评卷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质量测评卷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质量测评卷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质量测评卷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质量测评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张琳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中写道: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这说明汉代户籍制度()A.开始加强对基层控制 B.减轻了对民户的控制C.稳定小农以征发赋役 D.为历代的王朝所沿用2.590年,隋朝将府兵制下的职业军人一律改为编户,有战事时应征出战,战事停罢后散归本籍,和一般民户同样垦田、纳租课。这一举措()A.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B.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大土地所有制形成3.在清代,各种善会、善堂多是官倡民办,由各姓族绅集资,共同管理。此外,还有许多共营水利、共营墟市码头、共营贸易等。这反映了()A.政府主导是社会救济的主要特点B.政府对基层管理松弛C.民间力量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D.已经出现公有制雏形4.明代中叶,开始推行附籍与寄籍制度。所谓附籍是指“各处逃移人户,悉宥(宽恕)其罪,许于所在官司附籍,纳粮当差”,寄籍是指保留原籍的同时可在外挂籍寄居。这表明当时()A.户籍管理制度混乱 B.赋役负担的减轻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社会流动性增强5.下面为汉代遣使循行制度,汉代这一制度的实施()时间遣使循行事例史料来源武帝时期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汉书》元狩三年遣谒者劝有水灾郡种宿麦,举吏民能假贷贫民者以名闻《汉书》元鼎年间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汉书》鸿嘉元年方春生长时,临遣谏大夫理等举三辅、三河、弘农冤狱《汉书》A.弥补了政府监察体系的不足B.促进了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C.保障了基层管理的有序运转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6.明代,为了御倭,青州“乡居之民,每乡立约长,择一乡有才谋者充之……声势逼近,约长率百姓近城者入城,近山者入山,裹粮自随,不能携带者缓即先行。窖藏急则即时焚毁,宁弃沟壑,必无以粮资敌。宁窜山谷,无以民资敌也”。据此可知,当时()A.约长由民主推选产生B.乡约是基层军事单位C.已形成完善的治理体系D.乡约组织具有防御职能7.隋朝正仓和军仓的租谷,提供官禄、军费等支出,义仓提供赈济。隋炀帝置含嘉诸仓,便于转输。唐朝仓储系统日益完善,含嘉仓被称为“天下第一粮仓”。到唐朝后期,加强了水路交汇处转运仓的建设,漕运路线向东南转移,使关中储粮充实。可见隋唐仓储系统()河南省洛阳市含嘉仓遗址①供应朝廷粮食②进行社会赈济③保障地方支出④调节国内市场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8.义田是属于某一宗族共有的土地,其设立的目的是通过经济权力维护宗法关系,其经济功能是古代宗族原始的社会保障功能的体现,也兼具慈善性质。这表明义田()A.可以防止宗族内部的权力纷争B.有利于保障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C.主要是由封建政府主导和实施D.确立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保障体系9.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清律也有灾荒救济、老人赡养、流浪贫民收养等规定。这反映了明清()A.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C.落实仁政思想实行灾荒救济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10.下表展示了不同时期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内容。据此可知,在西方国家()时期主要内容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近代1835年,英国规定地方市级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美国建国后乡镇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实行居民自我管理,不仅提供生活服务、教育、卫生保健等,还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A.以教会为中心进行基层自治B.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是基层自治C.社区是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D.中央政府的权力逐渐实现了下移11.(2023广东江门月考)下图出自1330年前后海德堡的一册手抄本,它反映了教士宣布解除婚姻,把丈夫、妻子和子女分离开的场面。由此可知,当时()教士主持解除婚约的场面A.教会参与社会基层治理B.社会生活具有神学色彩C.欧洲家庭关系日益疏远D.欧洲教权高于世俗王权12.下面是某位学生的历史课堂笔记,据此判断其学习的主题与其特点是()A.社会保障、稳定社会B.基层治理、基层自治C.政府机构、民主自治D.经济组织、自我管理13.德皇威廉一世在1881年11月颁布的“皇帝谕告”中明确指出:工人因工伤事故、伤残和年老而出现经济困难时应得到生活保障,有权得到政府的救济,工人保障应由工人自行管理。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工人阶级反抗政府的斗争激烈B.工人运动推动了民主改革C.注意到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D.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动摇14.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保障理念由强调个人自助发展到过分强调国家责任;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保障理念则开始强调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共同责任。这一理念的变化()A.与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B.说明西方社会治理能力削弱C.反映了民众对国家的倚重D.折射出人们的忧患意识增强15.20世纪90年代以后,德国主张改变福利基金使用中的盲目性和低效率,将个人自助和社会互助结合起来,鼓励个人购买商业保险。这有利于()A.改变德国经济发展结构B.促进保险行业私有化改革C.扩大福利政策覆盖范围D.兼顾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16.(2023湖北黄石月考)1994年,国务院发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对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和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这一规定说明我国()A.与世界各国医保体系接轨B.重视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C.注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形成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千百年来,如何将一个人口众多的“乡土中国”治理好,不仅与广大乡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关乎着政治秩序的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吕氏乡约》是以吕大钧兄弟为代表的士大夫把宋代儒家学说贯通到乡村治理的历史性尝试。吕氏兄弟提出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乡治纲目,勾画出一幅以社会教化为纲,以实现乡民自治为目的的基层社会治理蓝图。《吕氏乡约》是由士绅倡导、乡民共同约定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成为历代乡规民约的范本。明代心学家王阳明巡抚江西,鉴于南赣地区为民乱聚会之地,加力整治。他依据圣训亲自制定了《南赣乡约》,他指出,地方民乱不仅是由于人性和教养不同,“亦由我有司治之无道,教之无方”“自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死丧相助,患难相恤……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这一措施成效显著,《南赣乡约》也广为流传,为很多地方的乡约组织沿用。——摘编自黄熹《乡约的命运及其启示》(1)据材料,比较《吕氏乡约》与《南赣乡约》的异同。(8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乡约的现代价值。(8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陕甘宁边区位于中国西北部,据记载从1937—1939年,就有3万多难民来到陕甘宁边区。边区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社会救济措施来解决民生问题。陕甘宁边区政府社会救济情况统计表(部分)时间措施1937年8月发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明确提出了救济失业、调节粮食赈济灾荒的政策1938年成立了赈济委员会,负责具体的赈济工作1940年3月《关于赈济工作的决定》规定:不仅依靠政府所拨的粮款,而且主要以发动群众,进行互相调剂1940年环县遭灾,边区政府拟定了修筑由环县到定边之公路的计划1941年7月《西北局关于救济灾民的指示》中,明确规定“对于有劳动力的灾难民应说服与动员他们参加工厂生产”——摘编自《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救济研究》提取材料信息,对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救济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条理清晰,史论结合。)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清代吸纳历代经验,建立了系统、完备的救灾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报灾、勘灾、筹赈、赈灾、善后等多个方面,基本覆盖整个救灾过程。清朝将救灾责任法律化,救灾立法体系规范化,从而确保救灾制度有效运行。清代注重防救结合,建立了一系列防灾的相关制度,比如用于储粮备荒的仓储制度。其中,作为历代仓储最基本形式的常平仓自西汉创立,一直为后代沿袭。——摘编自赵晓华《清代救灾制度为何效果显著》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国家干预下的社会平等。在这一目标的带动下,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滞胀”危机,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发展形势出现极大的转变,逐渐暴露出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开支增长速度快,导致出现了财政赤字现象,增加了税收负担,如此便降低了生产效率;其次,市场机制作用被削弱,严重阻碍了竞争与生产;再者,如今国际领域已经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各个国家面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环境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经济制度降低了原本的竞争力,导致平均利润降低,最后,福利制度本质上属于一种奖惩机制,所以也会对社会风气、资本主义社会原本的竞争精神造成破坏。——摘编自魏煦哲《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救灾制度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12分)参考答案1.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汉代户籍制度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使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以便征发赋役,故选C项;依据材料可知,汉代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民户的控制,排除B项;A、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2.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隋朝府兵制下的职业军人战时出战,战后垦田,这一措施有利于隋初经济恢复和发展,故选B项;府兵制下的军队平时农耕,该措施不利于增强军队战斗力,排除A项;府兵制改革与隋朝灭亡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府兵制下职业军人平时垦田,这一措施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与大土地所有制形成无关,排除D项。3.C解析根据材料中“各种善会、善堂多是官倡民办,由各姓族绅集资,共同管理”可以看出,民间人士和相关组织承担了一些社会救济功能,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主导,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基层的参与,而不是政府的管理,排除B项;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4.D解析材料中的“附籍与寄籍制度”放松了对户籍的管理,有利于人口的流动,故选D项;据材料“许于所在官司附籍”和“保留原籍”可知政府对户籍是有所管理的,排除A项;据材料“纳粮当差”可知存在赋役负担,排除B项;材料是对户籍的控制放松而不是商业,排除C项。5.B解析据材料可知,汉代的遣使循行制度能够使皇帝快速掌握地方的状况,加强国家治理,故选B项;汉代的监察制度主要是刺史制度,但遣使循行制度并不属于监察体系,排除A项;汉代基层管理主要依靠乡约制度,排除C项;遣使循行制度是将地方状况反馈到中央,并不属于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6.D解析由材料可知,为了御倭,乡约组织有序调动民众抵御倭寇,从而体现了乡约组织具有防御职能,故选D项;题干强调的是乡约组织领导民众积极防御,并未提到约长如何产生,排除A项;乡约组织属于基层社会行政单位,不是基层军事单位,排除B项;题干中的乡约组织是为了抵御倭患而设置的,不能据此得出已形成完善的治理体系的结论,排除C项。7.A解析“隋炀帝置含嘉诸仓,便于转输……使关中储粮充实”说明供应朝廷粮食,故①正确;“义仓提供赈济”说明进行社会赈济,故②正确;“正仓和军仓的租谷,提供官禄、军费等支出”说明保障地方支出,故③正确;常平仓是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粮食供应,充分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材料不涉及,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8.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义田具有社会救济和优抚的功能,有利于弥补政府在基层社会救济和优抚的不足,保障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故选B项;义田有利于维护宗法关系的稳定,协调宗族内部矛盾,但是无法避免宗族内部的权力纷争,排除A项;义田的救济行为属于民间组织自发行为,不属于政府救济的范畴,排除C项;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民间和政府共同建立的,但是依然以政府为主导,排除D项。9.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清法律中都有救济老人、贫民的规定,反映了统治者重视基层治理,这样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故选A项;材料仅涉及对于年老及生活困苦人群的救助,无法防止贫富分化,排除B项;材料不仅涉及灾荒救济,还包括对于年迈无依的老人及社会流民的救济,故“实行灾荒救济”相对片面,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对于年老及生活困苦的人群的救助,没有明确对其余人群社会保障的具体措施,排除D项。10.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古希腊时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都是靠基层进行自治,故选B项;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控制欧洲人的思想,教会也是基层治理的单位,但并不是以教会为中心,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区是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基层治理,与中央权力无关,并不是中央政府权力下移,排除D项。11.A解析由材料可知,1330年的欧洲家庭离婚需要教士出面宣布解除婚姻,这是教会参与社会基层治理,控制教徒社会生活的表现,故选A项;题干中虽涉及家庭婚姻等社会生活现象,但未涉及神学色彩,排除B项;一个关于离婚的场景,不能说明欧洲家庭关系日益疏远,排除C项;题干中未涉及王权与教权的关系,排除D项。12.B解析古希腊时期,依靠村社进行基层治理;中古西欧,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行会在城市治理中起作用;近代英国确立自治市制度,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美国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基层自治进一步发展,社区发展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即其学习的主题与其特点是基层治理、基层自治,故选B项。13.C解析由材料可知,政府已经注意到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人处于不利地位,甚至可能影响统治的现象,故选C项;材料反映出工人的弱势状况对统治的影响,但没有涉及工人阶级反抗政府,排除A项;材料只能说明政府的态度,并不能代表实行了民主改革,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4.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30—70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社会保障更多体现的是“国家责任”,而20世纪70年代后,“滞胀”危机出现,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削减社会福利,实行“混合经济”,故选A项。15.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德国的福利制度改革既强调个人和社会的资金参与,也强调国家对社会福利的责任,有利于节约社会资金,促进社会公平,也有利于提高个人资金的参与率,提高社会效率,故选D项;德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取决于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整体的发展要求,排除A项;当时德国的社会保险资金既来自个人,也来自社会和国家,不属于私有化的范畴,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德国福利政策资金的来源,而不是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排除C项。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