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课件_第1页
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课件_第2页
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课件_第3页
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课件_第4页
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饮食民俗是指人们在筛选食物原料、加工、烹制和食用食物的过程中,即民族食事活动中所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风俗习惯,也称饮食风俗、食俗。中国食俗一般包括年节食俗、居家日常食俗、人生仪礼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内容。而若按民族来分,又可以分为汉民族食俗和少数民族食俗类别。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饮食民俗是指人们在筛选食物原料、加工、烹年节食俗年节食俗春节是汉族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其时间在汉魏以前是农历的立春之日,后来逐渐变为农历的正月初一,但是人们常常从腊月三十、除夕算起,直至正月十五,又称“过年”。春节期间人们最重视的是腊月三十和正月初一,节前人们积极置办年货,制作新衣,举行掸尘、祭灶、祭祖、吃年饭、守岁、贴春联、挂年画等活动。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拜年,有放爆竹、喝元宝茶、喝春酒,其节日食品从早期的春盘、春饼、屠苏酒,到后来的年夜饭、年糕、饺子、汤圆等多种多样,但无论哪一种节日食品,都寄托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的祈求与向往。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临安(今杭州)城新年风俗说:“无论贫富,家家宴饮,笑语喧哗。”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若重戚忘情,何妨烂醉!春节是汉族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其时间在汉魏以前是农历的立春之日年夜饭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餐饮活动,是全家团聚的大日子,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身在何方,都要回来参加的家庭聚会。这是中国家庭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表现。主妇们尽其所能制作美味佳肴,品种繁多,席中一定要有酒有鱼,取喜庆吉祥、年年有余之意,米饭也会尽量多煮些,已做来年的“饭根”,意为“富贵有根”。人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喝足,甚至大人也会蘸点酒水喂给小孩以讨吉祥。一些地区饺子里还会放置钱、糖、枣等,各有美好的寓意。年夜饭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餐饮活动,是全家团聚的大日子,无论男正月初一早上开始,十天左右的拜年活动便拉开了帷幕。梁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干散,服却鬼丸,各进以鸡子。”在亲朋互相贺岁、拜年时,一般要请客喝茶、留客喝年酒。清代江苏诗人袁景澜的《年节酒词》中句:“入座先陈饷客茶,饤拌果饵枣攒花。”清代叶调元《汉口竹枝词》云:“主客相逢吉语多,登堂无奈磕头何。殷勤留坐端元宝,九碟寒肴一暖锅。”(注:旧时汉口称加有红枣、瓜仁、莲子等物的糖开水为‘元宝茶’,用的是元宝杯,刻有元宝或钱币图形的杯子,以示吉祥发财之意。‘寒肴’指冷碟,如腊肉、腊鱼、香肠、卤菜、花生米等;‘暖锅’指火锅,中有大肚烟囱实炽燃木炭,汤非常讲究,鸡汤或其他煨汤,汤中必有鱼圆子,寓意团圆美满。)民国四年刊《汉口小志》:“拜年客来,多留吃元宝茶,或摆果盒以待。”果盒中摆有年糕、蜜枣、糖莲子、柿子饼、花生等,分别寓意年年高、早生贵子、早日高中、连生贵子、事事如意。正月初一早上开始,十天左右的拜年活动便拉开了帷幕。梁朝宗懔《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ppt课件端午节的时间是农历的五月初五,节日里,民间有赛龙舟,食粽子、咸蛋,饮雄黄酒、菖蒲酒,放艾草,挂香袋,吃蒜挂蒜,插菖蒲等风俗活动。许多民俗学者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农事节气——夏至。夏至标志着夏季的开始,常出现在农历的五月中。梁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所记粽子只是一种夏令或夏至食品而已。雄黄酒是将蒲根切细、晒干,拌少许雄黄,浸白酒,或单用雄黄浸酒制成。人们饮少许,将余下的涂抹儿童的面额耳鼻,并挥酒于床间,以避虫毒。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健身强体、抗病消灾节。古人认为阴历五月是恶月,容易得病,因而包括饮食在内的一些习俗都与抗病健身有关。端午节的时间是农历的五月初五,节日里,民间有赛龙舟,食粽子、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ppt课件中秋节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因它正好处于孟秋、仲秋、季秋的中间而得名。其主要节日食品是月饼。苏东坡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饴)。”民间信仰认为月为月神,因而有祭月活动。周代,每逢中秋之夜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晋代已有赏月之举,到了唐朝,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到了宋代正式定为中秋节。月饼取团圆之意至迟在明代,“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赏月,吃月饼、瓜果,“摸秋送瓜”是各地中秋节流行的习俗。(注:三五成群偷知好园中瓜果谓之‘摸秋’。摸得南瓜,用彩虹、鼓乐送无子之家,谓之‘送瓜’。男、南同音,瓜又多子,谓宜男也。)中秋节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因它正好处于孟秋、仲秋、季秋的中据史料记载,唐高祖李渊曾于中秋之夜设宴,与群臣赏月。在这次赏月宴上,他与群臣一起分享了吐番商人进献的美食——一种有馅且表面刻着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图案的圆形甜饼。大多数人认为这就是后世“月饼”的始祖,并且只是偶然食用,不具备普遍意义。而月饼的名称最早见于宋朝吴自牧的《梦粱录》,该书卷十六“荤素从食店”中列有“月饼”,说明它是市场面食品的一种,但与中秋节没有密切联系。月饼真正成为中秋节的主要节日食品大约在元明时期。相传元朝末年,人们不堪忍受残酷的统治,朱元璋想乘机发动起义。为了统一行动,有人献计:将起义时间写在纸条上,藏入月饼中,人们在互赠月饼之时便得知。于是,起义得以成功,最终推翻了元朝统治。这一传说表明,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在元朝已很普及。据史料记载,唐高祖李渊曾于中秋之夜设宴,与群臣赏月。在这次赏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ppt课件冬至的时间在农历的十一月中、阳历的12月21-23日之间。其节日食品较多,主要有馄饨、羊肉等。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前后也是大量储藏农作物及其他食物原料的重要时期。因此,人们十分享受这个日子,许多研究者认为,大约在汉朝,冬至就已经成为一个节日。节日期间,有祭天、祭祖、送寒衣、宴饮、腌制鱼肉等习俗。节日饮食有鲜明的冬令特点,一些地区还吃狗肉、羊肉,认为冬补食品。清代叶调元《汉口竹枝词》云:“仲冬天气肃风霜,腊肉腌鱼尽出缸。生怕咸潮收不尽,天天高挂晒台旁。冬至的时间在农历的十一月中、阳历的12月21-23日之间。其居家日常食俗餐制:是从生理需要出发,为了恢复体力的目的形成的饮食习惯。在上古时期,人们采用的是二餐制。殷代甲骨文中有“大食”、“小食”之称,它们的意思分别是指一天中的朝、夕两餐,大致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早、晚两餐。早餐后人们出发生产,妇女采集,男人狩猎,晚归后用晚餐。餐制适应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产作息制度。生产的发展,影响到生活习惯的改变。至周代特别是东周时代,“列鼎而食”的贵族阶层,一般已采用了三食制。大约到了汉代,一日三餐的习惯渐渐为民间采用。在社会上层,特别是皇帝饮食则并非如此,按照当时礼制规定,皇帝的饮食多为一日四餐。可见,人们每日进食的次数,与进食者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以及个人情趣好尚均有关系。居家日常食俗餐制:是从生理需要出发,为了恢复体力的目的形成的食物结构:汉民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其传统食物结构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果,外加少量的肉食。以畜牧业为主的一些少数民族则是以肉食为主食。饮食特点:中国家庭的传统是主妇中馈,菜品多选用普通原料,制作朴实,不重奢华,以适合家庭成员口味为前提,家常味浓。讲究吃喝的殷实之家,或达官显贵、名门望族则多成一家风格。食物结构:汉民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其传统食物结构是以植物性食人生仪礼食俗指人在一生中各个重要阶段上通常举行的不同仪式、礼节以及由此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饮食习俗。人生仪礼食俗指人在一生中各个重要阶段上通常举行的不同仪式、礼诞生礼食俗:新生命降临人世,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中国人重要的庆贺仪式是办三朝酒、满月酒等宴会,许多地区还有抓周等活动。这些宴会和活动既充满喜庆气氛,也寄托着亲友们对幼小生命健康成长的希望和祝福。诞生礼食俗:新生命降临人世,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中国人重要的婚事食俗:孩子成年后,婚姻受到高度重视。在古代很长的时间里,人们是通过举行婚礼来宣布和确认婚姻关系的,现在虽然只需要通过法律登记即可确认婚姻关系,但许多人依然要举行婚礼。中国人在举行订婚和结婚典礼时都要举办宴会及相应仪式,以饮食成礼,并祝愿新人早生儿女、白头偕老。婚事食俗:孩子成年后,婚姻受到高度重视。在古代很长的时间里,寿庆食俗:中国人非常重视生日,每一个生日都有或大或小的庆祝活动和仪式,而祝愿长寿是这一系列活动和仪式的重要主题。从寿面、寿桃到寿宴,气氛庄重而热烈,无不寄托着对生命长久的美好愿望。寿庆食俗:中国人非常重视生日,每一个生日都有或大或小的庆祝活丧事食俗:无论怎样想办法祈求长寿,人总有一死。当走完生命之旅时,死亡便是归宿。若生命匆匆结束或中途夭折,则是凶丧,是极悲哀的事,总是简单了结。若逝去的是长寿之人或寿终正寝,则是吉丧,是为一喜,只是相对于结婚“红喜”而言为“白喜”。凡是吉丧则十分看重,大多要举行葬礼和宴会,不仅祭奠死者,也安慰生者,还有祝愿生者长寿之意。丧事食俗:无论怎样想办法祈求长寿,人总有一死。当走完生命之旅宗教信仰食俗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歪曲、虚幻的反映。宗教信仰食俗的特性:群体性、自觉性、忌讳性、神秘性、功利性、复杂性。宗教信仰食俗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佛教:是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中,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立。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释迦是种族名,意为“能”;牟尼意为仁、儒、忍、寂。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到了两晋时期,由于朝廷支持,佛教的寺院和僧人逐渐增多。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佛教食俗:佛教原来只有不准饮酒、不准杀生的戒律,没有禁止吃肉的戒条,只要不是自己杀生、不叫他人杀生和未亲眼看见杀生的肉都可以吃,即“三净肉”可食。在佛教徒看来饮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智度论》云:“食为行道,不为益身。”得到饮食即可,不择精粗,但能支济身体,得以修道,便合佛意。至于饮食的来源,在印度主要依靠托钵乞讨,所谓“外乞食以养色身。”佛教初入中国也是如此,僧侣主要靠施主供养。唐中叶禅宗怀海在洪州百丈山创立禅院,制定《百丈清规》,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从此,僧人才有了自食其力的意识。佛教:是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中,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悉江西奉新县百丈山

中国佛教禅宗“天下清规”发祥地江西奉新县百丈山

中国佛教禅宗“天下清规”发祥地佛教戒律规定过午不食,但对于参加劳动的中国僧人来说比较难实现。于是又产生了通融之法,正、五、九谓之“三长斋月”。一般情况下,佛寺僧人早餐食粥,时间是晨光初露,以能看见掌中之纹时为准。午餐大多为饭,时间为正午之前。晚餐大多食粥,称“药食”。(因一般只有病号午后才可吃食物。)。佛教饮食为分食制,吃同样饭菜,每人一份,也只有病号或特别事物者才可以另开小灶。食用前均要按规定念供,以所食供养诸佛菩萨,为施主回报,为众生发愿,然后方可进食。寺庙里设有专门的斋堂,以击磬或击钟来召集僧徒。钟声响后,从方丈到小沙弥,齐集斋堂用膳。佛教戒律规定过午不食,但对于参加劳动的中国僧人来说比较难实现伊斯兰教:是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家人穆罕默德所创立。在中国旧称“回教”、“清真教”、“天方教”。“伊斯兰”意为“顺从”;穆斯林意为“顺从者”、“和平者”,是伊斯兰教徒的通称。公元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伊斯兰教食俗:伊斯兰教认为,若要保持一种纯洁的心灵和健全的思考,若要滋养一种热诚的精神和一个干净而又健康的身体,就应对饮食予以特别关注。在《古兰经》里以及穆罕默德圣训、天方诸贤的典籍中,对饮食禁忌均提出了具体要求。不善不洁者不可食;一切异形之物不可食;外形不美、性格不美、生活环境不美、赖以生存之物不美者皆不可食;凡宗教活动的餐桌上绝对免酒(一般便餐和宴席可适当)。其中以禁食猪肉习俗最为严格、最为普遍,认为猪是肮脏的东西,不仅不食猪肉,也不能用猪油炒菜,甚至忌讳说“猪”字,只叫“黑牲口”,属相为猪称“属黑”。吃牲口必须活口,目的在于食品卫生。还规定可食之物在食用时也不能过分和毫无节制。穆斯林十分重视“斋月”(九月),每天从黎明到日落不得进食,午夜一餐最为丰盛。伊斯兰教:是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家人穆罕默德所创立。在中国旧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ppt课件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ppt课件基督教:是信奉基督耶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以及其他一些较小的教派。公元1-2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基督意为“受膏者”。古代犹太人封立君王、祭司等职位时,常举行在受封者敷高油的仪式,故君王等人有“受膏者”之称。当时犹太国处于危难之际,希望上帝派来一位受膏者复兴犹太国,基督教产生后,声称耶稣就是救世主,是神的儿子。凡信他的人,灵魂可以得到拯救,升入天堂。基督教的一个派别曾于唐朝传入中国,后多个派别分别传入又中断,新教于清朝传入。基督教食俗:基督教徒的饮食平时与常人一样,没有特别的讲究。《圣经》里强调人们应当勿虑衣食,并且反对荒宴和酗酒。认为上帝最悦纳的祭祀是爱,而不是食物。基督教中的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基督徒每星期五行小斋,减食,不吃肉;在受难节和圣诞节前一日守大斋,只吃一顿饭。饭前要祷告,感谢天主恩赐。基督教:是信奉基督耶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包括天主教、东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ppt课件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民俗ppt课件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源于远古巫术和秦汉的神仙方术。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道教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为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清虚自然、无为自化的,所以要求人要清静无为,恬淡寡欲。神仙思想是道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