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课件_第1页
第四章-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课件_第2页
第四章-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课件_第3页
第四章-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课件_第4页
第四章-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人文社科系梁乐第四章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人文社科系梁乐1本章学习提要:1.儿童的情绪与情感的发展2.儿童的气质与性格的发展3.儿童的人际关系的发展4.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5.儿童道德的发展本章学习提要:2第一节儿童的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一、情绪与情感概述(一)情绪与情感是什么1、定义情绪、情感就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观点和愿望而产生的体验。

第一节儿童的情绪与情感的发展一、情绪与情感概述3需要→体验↙↘需要满足需要未被满足↓↓积极体验(如快乐、愉悦等)消极体验(如懊恼、愤怒等)需要→体验积极体验消极体验42、情绪、情感的关系(1)区别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需要借助情绪来体现。

2、情绪、情感的关系5(2)联系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2)联系6(二)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2.动机功能3.组织功能4.信号功能5.生理功能(二)情绪与情感的功能1.适应功能7适应功能

——情绪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的一个工具表情的发展是情绪和情感的适应功能发展的标志。类人猿等高级灵长类动物,有着与人类相似的表情,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这些基本情绪是高等动物在生存适应过程中发展、分化出来的。适应功能

——情绪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的一个工具表情的8第四章-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ppt课件9第四章-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ppt课件10第四章-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ppt课件11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是个体行为的动力源泉情绪和情感在人的整个心理结构中,是一个基本的动力结构。它能够驱动人去从事各种活动,为人的各种活动提供动力。

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是个体行为的动力源泉情12组织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心理学家A.SROUFE(1976、1979)认为情绪和情感作为脑内的一个监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包括对活动的瓦解或促进这个两方面。

一般说来,正性的情绪和情感起协调、组织的作用;负性的情绪和情感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组织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心理学家A.S13信号功能

——

情绪和情感是人际沟通的重要手段梅瑞宾:交谈双方的相互理解=语调(38%)+表情(55%)+语言(17%)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人际沟通的重要手段梅瑞宾:14情绪和情感影响个体的生理健康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少年头。

现代的医学研究发现:长期焦虑、紧张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溃疡病等情绪和情感影响个体的生理健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现代的15第四章-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ppt课件16(三)情绪与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心境: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应激: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三)情绪与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17心境的特点

(1)从发生强度和激动性上看,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的情绪体验,它的发生有时人们根本觉察不到。

(2)从延续时间上看,心境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体验,少则几天、几周,多则数月、数年。

(3)从影响范围来看,心境是一种具有非定向性、弥散性的情绪体验,即心境不指向某一特定事物,而是使人们的整个心理活动和行为都染上了某种情绪色彩。心境的特点18激情的特点:(1)爆发性。激情的发生过程十分迅猛,大量的心理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喷发而出,有如火山爆发,强度极大。(2)冲动性。常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个体在激情状态下,认知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此时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行为容易失控)。(3)持续时间短。冲动一过,事过境迁,激情也就弱化或消失了。(4)明确的指向性。激情通常由特定对象引起,如意外的成功会引起狂喜,理想的破灭可导致绝望。(5)明显外部表现。如愤怒时垂胸顿足,狂喜时手舞足蹈。激情的特点:19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范进中举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20应激的特点:(1)超压性。无论在危险情境,还是紧要关头,由于强烈刺激而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2)超负荷性。应激状态下,个体必然会在生理、心理上承受超乎寻常负荷,必须充分调动体内各种能量或资源去应付紧急、重大的事变。

应激的特点:21应激产生的原因:与个体对所面临的情境的自我应付能力有关。当个体意识到情境要求超出了自己的应付能力时,就会处于应激状态。应激产生的作用:积极反应:急中生智,力量倍增,个体智力、体力都超水平发挥,从而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及其摆脱困境,人们通常在此时可做出平常做不到的事情。消极反应:表现为惊慌失措,意识狭窄,动作紊乱,四肢瘫痪。应激产生的原因:222.情感的种类(情操)(1)道德感含义: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意图或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当自己或他人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时,对己会产生自豪、得意等情感,对他人会产生敬佩、羡慕、尊重等情感;当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不符合道德规范时,对己会产生自责、内疚等情感。内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爱情、责任感、良心。特点:社会性、历史性;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2.情感的种类(情操)23(2)理智感:含义:是在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人们在探索未知的事件时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望、认识兴趣和好奇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迟疑、惊讶、焦躁以及问题解决后的喜悦、快慰,在评价事物时坚持自己见解的热情,为真理而献身时感到的幸福与自豪,由于违背和歪曲了事实真相而感到羞愧等……形成与作用: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反过来又给智力活动以巨大的推动。特点:虽然理智感在全人类中表现出许多共性,但仍受社会道德观念和个人世界观影响。因而人们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等,都反映了每个人鲜明的立场和观点。(2)理智感:24(3)美感含义: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种类:⑴自然美感⑵社会美感⑶艺术美感特点:人类对美的追求具有共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美感因不同的文化、民族而存在着差异性。一般说来,人类的自然美感具有较大的共性。而社会美感与艺术美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美感与道德感密切相关:无论是客观现实本身还是其在艺术作品上的反映,在它们激发美感体验时,也往往会激起一定的道德感。美感与道德感有时一致,有时有区别:外表美与内在美。(3)美感25二、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人类婴儿天生有六种基本情绪:快乐、兴趣、厌恶、恐惧、痛苦和愤怒。二、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人类婴儿天生有六种基本情绪:快乐、兴26(一)儿童情绪和情感丰富性的发展1.在学习活动中,丰富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生和发展

2.在交往活动中,儿童体验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在劳动中,可以培养儿童对劳动的热爱与自豪的情感;4.在艺术、音乐活动中,可以进一步发展儿童的美感;5.在体育活动中,可以让儿童养成勇敢顽强、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克服怯懦、懊丧的不良情感等。(一)儿童情绪和情感丰富性的发展1.在学习活动中,丰富的学习27(二)儿童情绪和情感深刻性的发展情绪和情感的深刻性是针对于情绪和情感的产生所涉及事物的本质程度而言的。低年级儿童情绪和情感反应一般是出于纯粹模仿或受人指使或来源于外部规则,其态度依成人的态度为转移高年级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反应往往与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二)儿童情绪和情感深刻性的发展情绪和情感的深刻性是针对于情28(三)儿童情绪和情感可控性的发展

情绪和情感的可控性是指情绪和情感的抑制或改变的随意性。小学低年级的儿童身上常常可以看到学前儿童那种容易冲动、外露、可控性比较差的情绪和情感特点。高年级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受到了一种较高级的、稳定的道德感的调控,具有较高的可控性。(三)儿童情绪和情感可控性的发展

情绪和情感的可控性是指情绪29(四)儿童情绪和情感稳定性的发展

情绪和情感的稳定性是指情绪和情感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长时间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它与情绪和情感的深刻性和可控性紧密相关。小学低年级及其之前的儿童,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缺乏稳定性,容易受到具体事物和具体情景的支配。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丰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情绪和情感稳定性逐步增强。(四)儿童情绪和情感稳定性的发展

情绪和情感的稳定性是指情绪30三、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培养(一)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的产生和发展都与认识紧密相连。(二)创设情境任何情绪和情感的产生都与客观事物的刺激有关。(三)提高儿童调控情绪和情感的能力掌握情绪、情感调控策略,提高觉察和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将有助于提高情绪和情感的调控能力,使儿童做出适当的情绪和情感反应,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三、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培养(一)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31教师应该怎样做?愤怒情绪的缓解和释放,可采用转移注意、向亲密的人说出自己的感受等方式;在感到烦躁时,可通过读书、写日记、交谈的方式改变心境等。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引导儿童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体察他人的心境,教导儿童做出适当的情绪和情感反应,增强其情绪和情感的调控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应该怎样做?愤怒情绪的缓解和释放,可采用转移注意、向亲密32第二节儿童的气质与性格的发展第二节儿童的气质与性格的发展33一、气质与气质的发展

(一)什么是气质内涵:是表现在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1)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外部动力特点,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方面的特征。(2)气质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动机无关。(3)气质受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4)气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一、气质与气质的发展

(一)什么是气质34一、气质与气质的发展

(二)气质类型及其特点气质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1.气质类型的心理指标(1)感受性。指人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2)耐受性。指人在经受外界刺激作用时表现在时间和强度上的耐受程度。(3)反应的敏捷性。(4)行为的可塑性(5)情绪兴奋性(6)外倾性与内倾性一、气质与气质的发展

(二)气质类型及其特点352.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气质可分为: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和多血质。2.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36第四章-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ppt课件37胆汁质的特点精力充沛,反应迅速,情感体验强烈,情绪发生快而强,易冲动,但平息也快。直率爽快,开朗热情,外向,但急躁易怒,往往缺乏自制力,有顽强拼劲和果敢性,但缺乏耐心。

典型人物:张飞,李逵,金钟国,李晨胆汁质的特点精力充沛,反应迅速,情感体验强烈,情绪发生快而强38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灵活。易动感情,富于生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富,外向,但情感体验不深。容易适应新环境。兴趣广泛但易变化,注意力易转移。轻率,不够沉着。

典型人物:王熙凤,曹操,HAHA,包贝尔,李光洙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灵活。39粘液质安静、沉着、稳重、反应较慢,思维、言语及行动迟缓,不灵活,情绪发生慢而弱,不易转移注意。心平气和,不易冲动。内向,态度持重,自我控制能力和持久性较强,但容易因循守旧,不易改变旧习惯去适应新环境。坚韧、执拗、淡漠。

典型人物:林冲,沙和尚粘液质安静、沉着、稳重、反应较慢,思维、言语及行动迟缓,不灵40抑郁质有较高的感受性,观察精细,对外界刺激敏感;反应缓慢,动作迟钝,多愁善感,体验深刻、持久,但外表很少流露,内向。谨慎小心,不善与人交往,胆小、孤僻、忸怩,遇困难或挫折易畏缩。

典型人物:林黛玉抑郁质有较高的感受性,观察精细,对外界刺激敏感;41如何看待气质类型(一)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二)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三)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气质类型与工作的适宜性(四)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胆汁质和抑郁质的个体相对来说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强(五)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气质类型极端的人情绪兴奋性或太强或太弱,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较差,容易影响健康。如何看待气质类型(一)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42(三)儿童气质的发展气质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是其具有相对稳定性,可通过一定的努力有所改变。例如:学生胆怯、怕羞、孤僻等特征可通过适当的教育使之变得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不怕困难的品质。(三)儿童气质的发展气质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是其具有相对稳定性,43(四)气质与教育实践

1.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采用对应的教育方法,

塑造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胆汁质——冷多血质——韧粘液质——忍抑郁质——细(四)气质与教育实践

1.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采44(四)气质与教育实践

2.认识自己,扬长避短让多血质的学生充分发挥机智、灵敏、兴趣多样、善于应付多变的环境等特点去控制毛躁、粗心大意等弱点。让胆汁质的学生尽量发扬思维灵活性、勇于进取、刚强等特点,尽量控制粗心、简单化等毛病。让粘液质的学生以踏实、顽强、认真的作风去补偿迟疑、不够灵活的特点。让抑郁质的学生以细心、踏实、坚持性去补偿怯懦、迟疑等的不足。

(四)气质与教育实践

2.认识自己,扬长避短45二、性格与性格发展(一)什么是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首先,表现在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个体的行为方式中。其次,性格是个体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最后,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它受社会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的评判,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所以人的性格有好坏之分。二、性格与性格发展(一)什么是性格46(二)性格的特征

1.性格的认知特征:指人们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2.性格的情感特征:指那些经常影响人的活动或受人控制的稳定的情绪状态。3.性格的意志特征:就是对自己的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特点。4.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性格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性格最直接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对人、对己、对事三个方面。(二)性格的特征

1.性格的认知特征:指人们在感知、记忆、想47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三)气质和性格的关系起源可塑性性质性格后天可塑性较大有好坏善恶之分气质先天可塑性较小无好坏善恶之分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三)气质和性格的关系起源可塑性性质性格48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1)气质→性格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或改造的速度。气质使性格特征“涂上”一种独特的色彩。(2)性格→气质

性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造某些气质特征,

起码可以起掩盖作用,使之符合社会实践的要求。(三)气质和性格的关系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三)气质和性格的关系49(四)性格的发展

1.性格形成期:5~11岁左右。这个时期的儿童虽然初步形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但还极易接受社会环境的熏染,尤其是家庭的影响。2.性格的定型期:12~17岁左右。这个时期的少年开始接触社会,虽然开始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但还缺乏抵御外界不良影响的能力。3.性格成熟期:18~55岁。这个时期的人已有比较稳定、完整的性格特征。4.性格的更年期或老年期:56岁以上。这个时期的人也会出现性格上的某些变化。(四)性格的发展

1.性格形成期:5~11岁左右。50(五)儿童性格的培养1.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2.科学的爱孩子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4.教育者做好表率5.重视同伴团体的作用6.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五)儿童性格的培养1.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51第三节儿童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第三节儿童的人际关系的发展52一、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是什么?广义——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狭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一、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是什么?53(二)人际关系的作用

1.人际关系能够满足个体的许多需求2.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有机渠道。3.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寂寞。4.人际关系可以给个体提供正常生活所需的适宜刺激。5.人际关系可以增进个体的自我了解。(二)人际关系的作用

1.人际关系能够满足个体的许多需求54二、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人际关系纵向发展

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二、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二、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人际关系纵向发展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55(一)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特点与发展:1.亲子关系的不可替代性与不可弥补性2.持久性3.强迫性4.不平等性5.变化性6.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一)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特点与发展:56第四章-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ppt课件57(二)师生关系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实质:教师在与那些“很有潜力”的学生互动时,投入了更大的热情,对他们抱有更高的期望,给予了更多地信任和鼓励,最后才导致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二)师生关系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58(二)师生关系最突出的表现是儿童对教师态度的变化:1.刚入学的儿童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教师的要求比其父母的要求更管用。2.调查发现高年级儿童的师生之间也开始出现了部分冲突,其中男孩子与教师间的冲突要比女孩子与教师间的冲突多些,相应的师生关系在总体上也差些。

(二)师生关系最突出的表现是儿童对教师态度的变化:59(三)同伴关系

(三)同伴关系60(三)同伴关系儿童友谊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SELMAN):1.不稳定阶段(3~7岁):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同伴之间存在的是一种短暂的游戏关系,在一起玩的那就是朋友。2.单向帮助阶段(4~9岁):满足自己需求和愿望的才是朋友。3.双向帮助阶段(6~12岁):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带有明显功利性,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能长久保持如一。4.亲密共享阶段(9~15岁):朋友之间应保持信任和忠诚、甘苦与共。此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他性。5.友谊阶段(12岁以后):对朋友的选择性逐渐增强,选择朋友更加严格,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三)同伴关系儿童友谊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SELMAN):61(三)同伴关系择友的特点1.同质性:儿童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的同伴为朋友。2.趋上性:儿童倾向于选择受到社会赞赏的人为朋友。(三)同伴关系择友的特点62三、儿童人际关系的调适——同伴关系纽科姆等人通过社会测量法将儿童分为:1.受欢迎的儿童2.受排斥的儿童3.矛盾的儿童4.被忽视的儿童5.一般的儿童在小学的班集体中,受欢迎的儿童约占7.8%,被排斥的儿童约占5.1%。

三、儿童人际关系的调适——同伴关系纽科姆等人通过社会测量法63三、儿童人际关系的调适——同伴关系受欢迎儿童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是:良好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如兴趣广泛,独立活动能力强,会出主意,作业和考试成绩优良;良好的性格特征,如热情开朗、大胆勇敢等;良好的品德,如有礼貌、谦虚、爱劳动、有同情心、会照顾人等;其他一些特征,如仪表整洁、字写得美观等。三、儿童人际关系的调适——同伴关系受欢迎儿童所具有的主要特64三、儿童人际关系的调适——同伴关系被排斥儿童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是:攻击性行为,如打人、骂人,给别人起绰号等;不良品行,如课堂上打闹、抄作业、撒谎、违纪、小气等;其他一些特征,如脸上脏、身上有怪味等。

三、儿童人际关系的调适——同伴关系被排斥儿童所具有的主要特65如何调适:1.培养儿童尊重他人、以诚相见、善于关心和体贴他人的良好品质。2.是要教育儿童待人处事要热情诚恳、谦虚友善;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表里如一、光明磊落;要实事求是,不要捕风捉影;要讲究礼貌;学习礼节。三、儿童人际关系的调适——同伴关系如何调适:三、儿童人际关系的调适——同伴关系66第四节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四节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67一、自我意识概述(一)什么是自我意识?1.定义: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一、自我意识概述(一)什么是自我意识?68(一)什么是自我意识?2.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内容上看,包括:生理自我——个体自我的生理属性,包括自己的身高、体重、形态、健康程度等。社会自我——个体自我的社会属性,包括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义务等。心理自我——个体自我的心理属性,包括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智力、性格、气质、动机、需要、价值观、行为等。(一)什么是自我意识?2.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内容上看,包括:69(一)什么是自我意识?3.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形式上看,包括: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中的认知成分,是个体对自己身心特征和活动特征的认知和评价。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成分,是个体对自己所持的一种情绪体验。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中的意志成分,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一)什么是自我意识?3.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形式上看,包括:70(二)自我意识的作用1.从整体上讲,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2.从局部上讲,自我意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自我概念的作用上:起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起决定个体期望的作用起引导个体采取相应行动的作用(二)自我意识的作用1.从整体上讲,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71二、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二)儿童自我体验的发展(三)儿童自我调控的发展二、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72(一)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儿童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儿童自我评价水平的发展上。1.自我评价独立性的发展依附于成人→对比自己与他人再做评价→不再依附2.自我评价稳定性的发展

3.自我评价全面性的发展自我评价的全面性指的是自我评价的广泛性和深刻性。片面的,只看优点→较全面评价(一)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儿童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儿童73(二)儿童自我体验的发展

自我体验的发展约在4周岁左右。

其中愉快感和愤怒感发展较早,自尊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发生较晚。在小学阶段,儿童自我体验总体上看是比较积极的。(二)儿童自我体验的发展自我体验的发展约在4周岁左右。74(三)儿童自我调控的发展

1.神经生理调节阶段2.知觉运动调节阶段3.外部控制阶段4.自我控制阶段5.自我调节阶段(三)儿童自我调控的发展1.神经生理调节阶段75三、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1.找对找准参照物2.适时适地适当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3.重视来自他人对个体的评价榜样的力量多肯定积极的评价避免消极词汇观点采择能力社会比较能力三、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1.找对找准参照物榜样的力量多肯定积极76第五节儿童道德的发展第五节儿童道德的发展77一、品德和道德

(一)品德与道德的概念1.品德是个体依据社会道德采取行动时候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2.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一、品德和道德(一)品德与道德的概念78一、品德与道德(二)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从性质上而言:道德是在集体生活中,人们为了集体的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而产生的调节社会行为的各种规范,是由舆论力量与人们的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道德;品德是社会道德在具体的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对社会道德内化的结果,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一、品德与道德(二)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79一、品德与道德2、从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上来看: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具有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品德的形成不仅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还受到个体生理、心理活动规律的制约。3、就研究范畴而言:道德主要是伦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主要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品德与道德2、从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上来看:80联系:1.品德离不开道德,个体的品德是社会道德的具体表现,道德对品德有制约作用;2.品德是道德的组成部分,许多人的品德综合起来就构成或影响着整个社会道德的面貌和风气。联系:81一、品德和道德

品德包含四种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一、品德和道德品德包含四种心理成分:82二、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二、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83(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偶故事:A、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觉得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于是他拿着他父亲的钢笔玩。后来,他把桌布弄上了一小块墨水渍。B、一次,一个叫奥古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水瓶空了。在他父亲外出的一天,他想帮爸爸把墨水瓶灌满,这样他爸爸回来就可以用了。但在打开即将空了的瓶子时,他把桌布上弄上了一大块墨水渍。(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偶故事:84(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请判断故事中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这两个孩子中,哪个更坏些?为什么?(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85(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7岁女孩的谈话记录:问:哪一个坏些?

答:弄一大块墨水污点在桌布上的那个孩子。

问:为什么?

答:因为污点大。

问:为什么他弄脏了一大块?

答:因为要帮助别人。

问:为什么另外一个孩子弄脏了一小块?

答:因为他常常摸摸东西,他弄脏了一小块。

问:那么他们两个人谁坏些?

答:弄脏了一大块的那个孩子。(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7岁女孩的谈话记录:86(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87前道德阶段(2~5岁)在这一阶段的儿童,他们的认知还是自我中心的规则可意识到,但无约束力不存在道德的意识,行为也没有道德方面的意义。

前道德阶段(2~5岁)在这一阶段的儿童,他们的认知还是自我中88他律道德阶段(6~8岁)规则是不可变的、是必须遵守的。他们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制定的,是可以变化的。他们强调的是只要存在规则,就应该绝对按规则办事,而不顾个体的意愿,对行为的评价只看行为的结果,不管动机。他律道德阶段(6~8岁)规则是不可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