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课件_第1页
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课件_第2页
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课件_第3页
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课件_第4页
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1周代的工艺美术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第三章2第一节概论第二节青铜工艺第三节陶瓷工艺第四节染织工艺第五节漆器工艺第六节其他工艺第七节结语授课提纲第一节概论授课提纲3第一节概论第一节概论4第一节概论

周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已经调动不了各诸侯国.他们各自发展自己的势力,内部开始四分五裂,列国战争额繁,形成了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代,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霸,政之名,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迫协诸侯、把持其政)经过春秋时代长期激烈的兼并战争,许多小的谙侯国被灭亡,最后剩下齐、楚、燕、赵、韩、魏、秦等七个强国,兼并战争仍在不断进行,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战国时期。

第一节概论周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已经调动不了各诸侯5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ppt课件6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ppt课件7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ppt课件8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因奴隶制逐步衰落、瓦解,封建制逐步建立、发展的时代。这个历史时期的特点,是各诸侯国、各地区的经济济获得了发展。所以在周代,器物多为王室王臣之器;而存秋战国时期,则盛行为各诸侯国之器;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地方性。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工人,从奴隶制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因而提高了积极性,社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炼铜的结果,发明了冶铁。战同时期的冶铁己得到大量的应用。我国冶铁工业比欧洲要早一千六百多年。铁器的应用,对手工业的发展和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因奴隶制逐步衰落、瓦解,封建制逐9第二节青铜工艺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和商周相比,有着明显的变化。从制作和实用的目的看,如前所述,商代是酒器的组合,是以祭祀用器为主,具有宗教性质的意义。周代则是重食器的组合,是以礼器为主,具有人事的意义。而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应用,则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而向生活日用器物方面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第二节青铜工艺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和商周相10

一、青铜器的演变和创新鼎。鼎的式样,在春秋战国时期变化很大。春秋早期,鼎腹多为宽而浅,立耳,微向外张,马蹄足。春秋晚期至战国,鼎多有盖,这是一·种新式样。盖上通常有三环纽。附耳,即耳在鼎腹的两边,而不在口缘上。一、青铜器的演变和创新11

鬲。春秋战国时期的鬲.其特点是平沿口,无耳,足逐渐变矮。这大约和灶的改进有关。鬲。春秋战国时期的鬲.其特点是平沿口,无耳,足逐渐变矮。这12甗。甗的造型由商周以来的甑、鬲合体,改为分体,即甑和鬲进行分铸,既便于制作,也便于使用。甗。甗的造型由商周以来的甑、鬲合体,改为分体,即甑和鬲进行分13秦公簋春秋簋。春秋时期的簋加了方座,在造型上,形成圆与方的对比。秦公簋春秋簋。春秋时期的簋加了方座,在造型上,形成圆与方的14

敦。盛黍稷的食器,这是战国时期新创的一个品种。由两个半圆组成,合之成为一球。敦的三足和盖的三纽也都是圆形。整个器体构成一个圆的统一体.别具风格。敦春秋三角云纹敦战国敦。盛黍稷的食器,这是战国时期新创的一个品种。由两个半圆组15簠fǔ:是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周礼·舍人》:“凡祭祀共簠簋。”簠的基本形制为长方形器,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簠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春秋战国的簠,在菱形斜壁体的中间,增加了直壁,扩大了容量。簠fǔ:是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周16豆。此时期的豆,把手细而高,便于拿取。并增加了盖,盖翻置时可当盘使用,大大提高了实用性。豆的造型亦为曲线的球体所组成,形式优美。豆。此时期的豆,把手细而高,便于拿取。并增加了盖,盖翻置时可17

宴乐水陆攻战铜壶.国内现存两件,一件为传世品,藏故宫博物院;一件于1965年在成都百花潭出土。用镶嵌进行装饰.画面用带状分割的组织方法,将题材分为三层六组。

壶:壶在春秋战国时期式样繁多。最早的壶作为提携用.所谓“箪食壶浆”。以后除发展为多种用途外,也代替尊的地位,作为礼器。春秋时期的壶形态美丽,多用莲瓣作为壶的装饰。战国时期的壶,一般壶体的最大直径在腹的中部,两边有兽面衔环的耳。这种格式,形成了汉壶的基本式样。此外有提梁壶,加以链条,便于提携。除圆壶外,还有扁壶,以区别所装流质的不同品种。宴乐水陆攻战铜壶.国内现存两件,一件为传世品,藏故宫博物院18

钫。是战国末期创造的一种新形式,壶体方正,故名钫,实即方壶。它常用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图案进行装饰。钫。是战国末期创造的一种新形式,壶体方正,故名钫,实即方壶19

鉴。鉴,大盆也,一曰鉴诸,可以取明水于月。--《说文》。战国时的大型铸品。和钟、鼎、壶四器并称.在当时极为流行。除作为实用器皿,也有作为嫁具。战国水陆攻战纹鉴鉴。鉴,大盆也,一曰鉴诸,可以取明水于月。--《说文》。战20战国水陆攻战纹鉴

战国著名青铜器,又名“战斗纹鉴”。1935年于河南省新乡卫辉市(原汲县)山彪镇出土。有四兽耳衔环。器外壁细线阴纹嵌入红铜,构成四十组图案,描绘格斗、射杀、划船、犒赏等场景。图中人物达三百人,器物有旌、旗、鼓、錞、戈、戟、剑、车、船等。战国时代的这幅战斗写实图,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和军事的形象资料。此器现藏台湾省。战国水陆攻战纹鉴

战国著名青铜器,又名“战斗纹鉴”。193521波曲纹四耳鉴铜冰鉴吴王夫差鉴几何纹方鉴波曲纹四耳鉴铜冰鉴吴王夫差鉴几何纹方鉴22盘。商至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水器。当时用盥洗,匜浇水,以盘承接。小的盘也盛水用以洗手洗脸大的盘也用以洗浴。在战国后期已演变为无耳无足,成为汉洗的前身。牺背立人擎盘战国虢季子白盘

盘。商至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水器。当时用盥洗,匜浇水,以盘承接23请观看纪录片《子仲姜盘》请观看纪录片《子仲姜盘》24

案。既桌子。1977年,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1号墓出土丁错金铝龙风鹿方案。高37.4厘米,长宽48厘米。器足以四只挺胸昂首的卧鹿承托一圆圈,圈足上是四条有翼的飞龙,龙体蟠曲向上钩住每一侧的龙角,使连结在一起呈楼空的球状。案。既桌子。1977年,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1号墓出土丁错金25《曾侯乙编钟》记录片《曾侯乙编钟》记录片26二、青铜器的装饰

青铜器的装饰,商周时期是在器模上雕纹,此时已进入印纹阶段,这是工艺装饰的一大改革。印纹就是用一块印花的模子。刻出基本花纹,然后趁模胎尚未全干时,用印模在上面盖出花纹。一模多用,连续运用。这样既可省工省时,又取得统一的艺术效果。

在装饰纹样中,最主要的是蟠(音盘)螭(音吃)纹。蟠是缠绕叠压,螭是无角的小龙,它形成蟠屈纠结,穿插缭绕的纹样。此外还有目羽纹,即在羽状纹中饰一目形,这都是兽纹的各种变体。二、青铜器的装饰青铜器的装饰,商周时期是在器模上雕27蟠虺纹

除了蟠螭纹还有,绳索纹,如绳状,以及贝纹等等。到后期,流行蟠虺纹,虺(音惠)是小蛇,也是龙的简化。蟠虺纹除了蟠螭纹还有,绳索纹,如绳状,以及贝纹等28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ppt课件29三、青铜器的加工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加工方法,种类很多,因而大大加强了它的装饰艺术表现力,丰富了它的工艺形象。其方法大体有:

1.焊接。焊接是将器物的部件或局部在制作过程中用热加工方法使连接在主体上。青铜器的制作,最早是运用浑铸法,即器物用范块组合一次铸成。三、青铜器的加工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加工方法,种类30战国中期,犀足筒形器战国中期,犀足筒形器31狩猎纹鉴2.刻划。刻划的装饰,是随铁工具的提高而出现的。因为铁质坚韧,易于刻铜。在战国时期,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刻划装饰的青铜工艺品。狩猎纹鉴2.刻划。刻划的装饰,是随铁工具的提高而出现的。因32战国镶嵌玉琉璃镜3.镶嵌。镶嵌是在青铜器上嵌饰其他物质材料,或松石、或红铜,或金银丝。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装饰手法。战国

镶嵌绿松石镂空龙纹镜战国镶嵌玉琉璃镜3.镶嵌。镶嵌是在青铜器上嵌饰其他物质材33战国前期错金银鸟纹壶4.金银错。或称错金银,是在铜器上用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花纹,用措石再磨错平滑。战国前期错金银鸟纹壶4.金银错。或称错金银,是在铜器上用345.鎏金。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齐,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关于金汞齐的记载,最初见于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而关于鎏金技术的记载,最早见于梁代。《本草纲目•水银条》引梁代陶弘景的话说: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这个记载比鎏金器物的出现晚了约八个世纪。

5.鎏金。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齐,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35古代鎏金的方法可为五个过程。(一)仿“金棍”。预备一根铜棍,将前端打扁,略翘起,沾上水银,晾干即成“金棍”。(二)煞金。即溶解黄金,用水银溶解。待金溶解后,倒入冷水盆中,使之成为稠泥状,叫做“金泥”

(三)抹金,即在器物上涂抹金泥。

(四)开金。将烧红的无烟木炭放在变形的铁丝笼中,用金属棍挑着,围着抹金的地方烤,以蒸发金泥中的水银,使黄金紧贴器物表面。(五)压光。用玛瑙或硬度达到七八度的玉石做成的压子在镀金面反复磨压,把镀金压平,用以加固和光亮。

古代鎏金的方法可为五个过程。36

立鸟像铸于商代晚期,原件为青铜神树枝头的饰件,通高21厘米。立鸟像两眼圆睁,尾羽后翘,钩状的巨喙,十分醒目。尖利的鸟爪紧攥枝头的果实,昂首挺胸,造型栩栩栩如生,姿态优美无比。6.镂空。镂空的技法,一般是采用失蜡法,也称蜡模法、失蜡法、出蜡法等。失蜡法的创造,是我国古代金属铸造和铸件装饰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

立鸟像铸于商代晚期,原件为青铜神树枝头的饰件,通高237失蜡法的特点是:1.制作简便,无需分块。2.花纹精细清晰,表面光滑,层次丰富,可制作出复杂的空间立体的楼空装饰效果。3.器物表面光滑,不再进行打磨。4.精确度相当高。失蜡法的特点是:38刖【yuè】人守囿挽车(战国)刖【yuè】人守囿挽车(战国)39请观看纪录片《刖人守囿挽车》请观看纪录片《刖人守囿挽车》40四、铜镜、带钩和铜剑1铜镜。铜镜是一种生活日用品,用以梳妆照面。以后,又祟尚迷信,借以照妖辟邪。在铜镜未流行前,人们用铜鉴盛水照面,故镜又称鉴。所以鉴又引申为检验或对照自己的行为。铜镜的正面平滑光泽,背面一般都铸有花纹或字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艺术持点。它的发展演变,曾出现几次较兴盛的时期,我们称之为战国镜、汉镜、唐镜和宋镜。宋代以后,玻璃镜传人我国,铜镜即渐衰落。铜镜一般为圆形,或圆形的变体葵花形和菱花形。方形较少,包括方形的变体亚字形。四、铜镜、带钩和铜剑1铜镜。铜镜是一种生活日用品,用以41战国的铜镜,可以归纳为四个特点:1.薄胎。它的胎体很薄,不如汉唐铜镜的厚重。2.卷边。铜镜的边缘卷起,比镜身为高。3.川字纽,或称弦纹纽、纽座较大而纽梁较细。以后,汉镜、唐镜的纽,都系圆的乳钉形。4.双层纹。战国铜镜的装饰花纹多作两层。即有主花,并衬托地文。这和商代铜器的装饰方法相似。战国的铜镜,可以归纳为四个特点:42

战国铜镜的花纹种类:

(一)四叶纹。即花纹作四片叶的形状,叶纹有作蟠桃形、枫叶形、团扇形、佛光形、绒球形等。四叶纹中心也有嵌宝石的:四叶纹常以羽状纹或凹纹作地纹,而以回纹地四叶纹流行时间最长。战国铜镜的花纹种类:43(二)山字纹。这是战国时期具有特色的一种花纹。它的数量最多,达楚镜出土数的80%。山字坟以四个山字的为多,这是早期的。也有五个山字、六个山字的,出现较晚。四个山字采用对称的格式,五个山字则用环转的手法,中间构成一个五角星状的空间。(二)山字纹。这是战国时期具有特色的一种花纹。它的数量最多44(三)双菱纹。亦称方连纹,即一个大的菱形两旁附以小的菱形。这种双菱纹,在战国丝织物上非常流行,因此,可能即是丝织物花纹的模拟。这种镜纹常以羽状纹作地纹。(三)双菱纹。亦称方连纹,即一个大的菱形两旁附以小的菱形。45(四)夔凤纹。这种镜纹是常在方纽座的两角.各饰一只整风,作展翅扬尾的飞舞状,并多和双菱纹相间使用。(四)夔凤纹。这种镜纹是常在方纽座的两角.各饰一只整风,作46(五)长尾兽纹。兽体卷曲,两足劲健有力,作长尾状,兽头有似熊、似犬、似猴、似狐的,多以连弦纹作边饰。(五)长尾兽纹。兽体卷曲,两足劲健有力,作长尾状,兽头有似47(六)蟠螭纹。方形蟠螭纹镜,往往作盘绕重叠的楼空状装饰。(六)蟠螭纹。方形蟠螭纹镜,往往作盘绕重叠的楼空状装饰。48(七)连弧纹。连弧纹是弧线相连的一种纹样。连弧纹有六弧、七弧、八弧、十弧不等。(七)连弧纹。连弧纹是弧线相连的一种纹样。连弧纹有六弧、七49战国羽状地纹镜

(八)地纹。战国铜镜均有地纹,以衬托以上各类主花。但也有用纯地纹而不饰主花的。这类镜出现在战国早期。战国铜镜地纹有回纹、羽状纹、叶状地纹等种。战国叶状地纹镜战国羽状地纹镜(八)地纹。战国铜镜均有地纹,以衬托以上502.带钩。带钩原是胡服所用。战国时代赵国的胡服,实际上是北狄东胡的服装。首先采用这种服装的赵武灵王,是中国服饰史上最早一位改革者。短衣齐膝是东胡胡服的一大特征,这种服装最初用于军中,后来传入民间,成为一种普遍的装束。这种服式腰间束一条皮带或丝带,带头有钩便于拴结,这就是带钩。2.带钩。带钩原是胡服所用。战国时代赵国的胡服,实际上是北51带钩制作工艺:有浮雕、镂空、鎏金、嵌玉等,都极为精美。带钩制作工艺:523.铜剑:铜剑在春秋战国的青铜制品中,是具有时代特色的一种特殊品种。它既是一种武器,也是一种佩饰品。剑流行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是因为商周时期作战是以车战为主,使用的是便于勾杀的长柄武器。春秋以后,步兵和骑兵兴起,为了便于刺杀和格斗,武器也发生了变化,因而产生了剑。3.铜剑:铜剑在春秋战国的青铜制品中,是具有时代特色的一种53铜剑的造形:铜剑的造形也很优美,剑身和剑柄的比例,圆首,双箍,都处理得十分恰当。剑格的设计“更符合使用的要求,刺杀时既可防手前滑,也可遮挡敌方的杀伤,起到护手的作用。铜剑的造形:54铜剑的工艺:在工艺上,则已掌握了较高的科学技术,金属表面镀铬,以免青铜受氧化而腐蚀。因此一些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剑.经过几千年的长期埋藏,而仍能光泽闪烁,锋利如新,反映了当时卓越的冶金水平。铜剑的工艺:55

一、暗纹陶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线纹深度不大,仅在有光线时可隐约看出,所以称为暗纹,义称为砑花陶。第三节陶瓷工艺一、暗纹陶第三节陶瓷工艺56二、彩绘陶彩绘陶是战国时期较为杰出的一种陶器。它不同于原始社会的彩陶,因而在名称中加一绘字以区别之。彩陶是在陶胎上画花后再进行烧制,而彩绘陶则是在烧成了的陶坯上画花,因而花纹易于脱落。它始于春秋时期,到战国得到发展。一直延续到两汗时代。二、彩绘陶57彩绘陶的造形:彩绘陶的造形,几乎包括了战国时期所有的各种生活器皿除了仿铜器外.也仿制各种日常陶瓷器。如鼎、敦、豆、壶、碗、盘、杯、匜、盒、罐、炉等等。精美的战国彩陶埔

彩绘陶的造形:精美的战国彩陶埔58彩绘陶的装饰纹样:彩绘陶的装饰纹样,常见有以下几类:1.几何纹。这一类是大量的,主要有弦纹、二角纹、菱形纹、方格纹、圆圈纹、锯齿纹、三角云纹等。2.云纹。有规则的和不规则的两种。3.花瓣纹。有梅花纹、柿蒂纹、卷草纹等。4.鸟兽纹。有凤纹、龙纹、铺首纹等。彩绘陶的装饰纹样:59

三、几何印纹硬陶几何印纹硬陶是我国东南地区长期流行的一个品种。战国时期的几何印纹陶窑址,已在浙江绍兴等地发现,由于这类硬陶在胎土中所含氧化铝较高,需要经高温烧成,所以经常与原始青瓷同窑共烧。常见的纹饰有米字纹、回纹、编织纹、粗布纹、筛网纹、田字纹等。有的还在肩部划出细密的波浪纹。三、几何印纹硬陶60

四、原始青瓷原始青瓷是一种比较接近青资的陶瓷。因它还未达到完全瓷器的阶段,所以亦称早期青瓷。这种陶瓷在商代即已形成,主要产地是南方的浙江。四、原始青瓷61什么是原始青瓷?这些原始瓷器的瓷胎与一般瓷器的胎骨,所含化学成分相似,用高岭土烧成。瓷釉光亮,一般施在器表和部分口沿内,器内施釉的很少。釉色以青绿为主,少数呈褐色或黄绿色;瓷釉与一般所谓的豆青色釉,所含化学成分近似;胎和釉结合紧密,釉底极薄。器物制作,基本上采用轮制,也有助以手捏和泥条盘筑法成形的。器形多尊类,特别是敞口、鼓腹、折肩、小底。常见纹饰有细格纹、粗格纹、条状纹和云雷纹等。从瓷器的胎骨、施釉和火候看,基本上已具备了早期瓷器的特征。由于加工过程还有很精细,胎和釉和配料不很准确,控制火候还不够成熟,和以后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因此称“原始瓷器”或“原始青瓷”;也有称为“釉陶”的。什么是原始青瓷?62

五、其它春秋战国时期的其它陶瓷,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陶塑是作为明器的,又称为陶俑。最早的陶俑制作是在商代。安阳曾发现带有镣拷的男女陶俑,但数量不多。战国时期的明器,一部分是陶俑,另一部分则是用木俑来代替。这时的陶俑除了塑造人物外,还有各种动物。郑州二里冈曾出土战国陶鸭两个,足、尾、翼皆可拆开,并有彩绘,形态生动,制作精巧。五、其它63瓦当俗称瓦头,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简明生动。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随之引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最初的瓦当是半圆形的,称半规瓦。瓦当俗称瓦头,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64

第四节染织工艺染织工艺春秋时代,蓝草的种植更加的普遍,染蓝作坊也大批的出现,再后来的实践中,发现永酒槽发酵,可以随时将沉淀的蓝泥还原出来染色。这一重大的发现,促进了蓼蓝的广泛的种植,同时,染蓝的作坊开始遍及战国时代各国。春秋战国时代,已开始广泛采用含有单宁酸的植物染料,用媒染法染黑。第四节染织工艺染织工艺65春秋战国时期的纺织工具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对纺织机进行了改革,一种用脚踏的斜织机便很快的代替了古老的踞织机。当时,纺车已经代替了纺轮,纺纱的效率也成倍的提高。春秋战国时期的纺织工具66春秋战国的丝,麻,毛,棉织工艺丝织工艺——由于蚕丝的不断发展,在生产实践中也不断创造出新的经验,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织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已能织出许多品种和纹样的织物。在长沙406号战国墓,曾出土有褐紫色的菱纹绸片,黄褐色的绸片,即紫褐色菱形纹,犬齿纹迎光变色的丝带。从出土的丝织物及古代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提花技术比商,周一有很大的提高,春秋战国时代的提花织物,开始有了又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出现了比较复杂多变的鸟,兽,龙,凤花纹。但是,最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仍是“菱形纹”。除此之外,还有圆圈纹,簇点纹,三角形纹,折线纹,云纹,叶形纹,龟背纹。织花图案的构成,常常是以菱形纹或三角形纹为单位,做散点式的四方连续排列。《庄子逍遥游》记载,春秋时代,我国已有丝絮布。被称为原始纸。麻织毛织工艺——大麻生产在我国古代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春秋战国及最后一个时期,在棉花的种植没有传入中原以前,它是我国人民的主要以着原料。当时精细的苎麻布艺和丝绸比美,郑国的苎麻丝造技术已有较高的水平。到了战国时期,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因为苎一年可以收割三次,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苎麻布的生产也比春秋时期大为增加,以和葛织物一样的普遍。春秋战国的丝,麻,毛,棉织工艺67第五节漆器工艺

各种工艺品的兴衰,除了基于社会的和生活的原因,工艺材料也具有决定的因素。青铜工艺的发展到了战国时期,一方面产生了一些新的品种,同时,由于漆树的大量种植,漆工艺的兴起,一部分生活用品,开始由漆器来代替。这种情况,犹如后来青瓷的兴起,而代替了部分漆工艺一样。第五节漆器工艺各种工艺品的兴衰,除了基于社会的68

一、漆器的制作战国漆器的制作,是由初级向高级阶段发展。我们可以从器胎的种类看到这方面的变化。

1.木胎。是用木材作成器型,再进行髹[xiū]漆。

一、漆器的制作692.木片卷粘胎。为了使器体更加轻便,必须减薄器体,于是发明厂用木片卷贴,就是将木材制成薄片,卷成筒状然后粘结,胎薄必须加固,又往往贴以麻布。2.木片卷粘胎。703夹纻(音柱)。是用漆灰和麻布制成,先用漆灰作成器胎、再用麻布裱糊在胎上。夹纻可以使器型增加变化,比木片卷粘获得更多的造型。这种作法就是现今所称的脱胎。3夹纻(音柱)。是用漆灰和麻布制成,先用漆灰作成器胎、再用麻71【孔雀牡丹纹皮胎剔红盘】4.皮胎,是用牛皮制作,然后加以漆饰。取其坚韧轻便,多制成漆盾。【孔雀牡丹纹皮胎剔红盘】4.皮胎,是用牛皮制作,然后加以漆饰72

二、漆器的造型战国漆器的品种很多。生活器皿方面有羽觞,杯体成椭圆形,双耳,故又称耳杯。家具方而有几、床等。武器,如盾。乐器,如漆瑟、钟鼓架等。二、漆器的造型73三、漆器的装饰战国时代,漆工艺出现第一次兴盛繁荣,漆器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出土的大量漆器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漆器无论是品种、数量、造型以及装饰技法等方面,都为以往任何时期所不及,漆器的装饰花纹和色彩,也是我国古代装饰图案最为灿烂发展的时代,表现出前所末有的巨大成就,形成了战国时期独具的风格特征。战国时期的漆器纹饰,基本特征是传统与创新并存,主要表现为图案与绘画两大类题材风格。图案类纹样是继承商周铜器、玉器图案纹样及图案结构的艺术传统,而在表现手法上充分发挥其灵活性。从题材内容上看,虽保留着以往铜器上的夔龙、蟠璃、蟠凤等怪兽图像以及儿何纹、回纹、云雷纹等,但却把原来完全图案化的装饰花纹,变得生动灵活起来。三、漆器的装饰74请观看纪录片《战国漆器》请观看纪录片《战国漆器》75第六节其它工艺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它工艺,还有玉器、木雕,以及琉璃等。战国的玉器,不仅产量增加,而且在生产制作上,也比以前大大提高。战国以前的玉器,主要在于造型表现。而此时则发展有刻纹、浮雕、镶嵌等多种技法。

第六节其它工艺春秋战国时期的其它工艺,还有玉器76

在玉器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制品。叫做“蚀花石髓”。

在玉器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制品。叫做“蚀花石髓”。77

木雕工艺也很发达,特别是南方的楚国,应用更为广泛,制作精美。长沙战国墓出土的许多木雕花板,《礼记》称为“鉴床”,是放在棺内垫尸用的。有楼空透雕和斜刀平雕等多种。图案花纹和铜器、漆器具有共同的艺术特点。楚墓出土的木俑也具有特色,脸部刻划出不同人物的性格.有的身上还加以彩绘。木雕工艺也很发达,特别是南方的楚国,应用更为广泛,制作精美78

琉璃工艺在战国时期,我国琉璃工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琉璃,亦即原始玻璃。

琉璃,亦作“瑠璃”,是指用各种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