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课件_第1页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_第2页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_第3页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_第4页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齐桓晋文之事132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相关内容介绍课文翻译与赏析大文学语4思考与练习齐桓晋文之事132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相关内容介绍课文翻译与赏1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学习目标一、能够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二、能够领会孟子的论辩特色。学习目标一、能够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3学习重点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学习重点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4背景介绍从春秋时代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变革时期,即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转化。到了战国中期,各国互相攻伐,强者称霸,列国由分立开始趋向统一。这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动,激起了新旧势力和各种不同政治主张的剧烈斗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儒、道、墨、法、兵、名、纵横诸家都竭力宣扬自己的一套政治主张。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属于儒家学派。背景介绍从春秋时代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变革时期,即5背景介绍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他多次到过齐国,尽管他先后受到齐威王和齐宣王的礼遇,但齐宣王倾心于春秋时期的霸主地位,一心想建立霸业,即位后任用名将田忌、孙膑等,伐魏大胜,后又攻伐燕国等弱小国家,最终未能采纳孟子的政治主张。背景介绍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他6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南)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孟子继承孔子的学说,把孔子“仁”的理念发展为

“仁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性善论”,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四书》之一,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撰。今传本有七篇。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邹(7《孟子》简介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孟子》简介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8本文介绍齐桓,即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晋文,即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他们两人都是春秋时称霸的诸侯,与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合称“春秋五霸”。本文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一次谈话的记录。它集中地阐述了孟子反霸道、尊王道的政治主张,系统地提出了实现这一政治主张所应采取的措施和策略,是《孟子》书中一篇重要的作品。本文介绍齐桓,即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晋文,即晋文公,春秋9作者思想介绍孟子主张的“王道”,概而言之就是:以德征服民心,统一天下。他反对用武力进攻来取得霸业,指出发动战争,不仅会给士兵、臣属带来灾难,而且结怨于诸侯,没有好结果,反而危害多多。他认为王者,只有给人民以一定的产业,施惠于民,德泽百姓,百姓足以养家活口,且能安居乐业,他们才不致于犯上作乱,自然会拥戴君主。非如此,不能称王于天下。作者思想介绍孟子主张的“王道”,概而言之就是:以德征服民心,10作者思想介绍孟子的“王道”思想是以他的“性善说”为基础的。以民为本、以德服众的思想。他看重人民的作用,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这种为民请命的思想是开明的、先进的,但这一思想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他的主张不能合乎潮流,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战国时期由分裂趋向统一,战争是难以避免的,他极力反对武力的王道行不通。其次,国君与人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光靠单纯地向百姓的“推恩”,他们做不到,是不足以调和这一对矛盾关系的。由此可见:孟子的“王道”政治只是海市蜃楼,思想虽然美好,却难以实现。作者思想介绍孟子的“王道”思想是以他的“性善说”为基础的。以11课文与翻译

课文与翻译12

13

14

15齐桓晋文之事-课件16齐桓晋文之事-课件17齐桓晋文之事-课件18齐桓晋文之事-课件19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0

21

22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3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4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5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6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7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8层次结构中心论点:“保民而王”。第一部分: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第二部分: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第三部分: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层次结构中心论点:“保民而王”。29思想内容评析本文最充分地体现了孟子的王道仁

政思想。这一思想的要点,主要有如下

三个方面:

(一)以民为本:王道仁政的核心思想

(二)仁爱之心:王道仁政的内在依据

(三)制民之产:王道仁政的根本措施思想内容评析本文最充分地体现了孟子的王道仁

政思想。这一思30艺术特色1.善于论辩,用类比推理循循善诱,因势利导。2.善于运用比喻、寓言来说理。3.大量使用排比、叠句、呼告、反问等修辞手法。4.语言明白晓畅,简洁凝练,不事辞藻。艺术特色1.善于论辩,用类比推理循循善诱,因势利导。31补充阅读: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补充阅读: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32补充阅读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穿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