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课件_第1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课件_第2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课件_第3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课件_第4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选读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选读1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两小儿辩日不知?

2

文题解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道的就是知道的,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不妄说。这才是所谓的“知”,是一种聪明。这也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哲人的思辨。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基本精神4(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①诲(hui):教导;②“女”通“汝”,你;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④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智”,智慧,明智.⑤是:指示代词,"这".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的,你明白了吗?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啊。”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5(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无;拿他没有办法;③也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译文:孔子说:“不念叨'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我拿他也没有办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6(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①过:名词作动词,犯过错。②而:表转折,却③是:这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却不改正,

这才真叫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错能改,善莫大焉7(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①之1: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③食通“蚀”,亏损;④之3:代词,他。⑤更:改正(变)译文:君子的过错,就好像日蚀月蚀;犯了错,人们都能看得见;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8(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①小人:人格卑下的人。②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过:犯错误。

④文:名词活用为动词,掩饰。

译文:

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

以掩饰。”

文过饰非文过饰非9(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扩大、光大。使动用法,使‥‥显扬。翻译: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10(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介词短语后置句

((于)躬自厚责而于人薄责)

①躬自:自身、自己

②厚,薄:多,少;

③而:连词,表转折,不译;④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译文:孔子说:“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严于律已,宽以待人11(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为:担任,作为。

宰:城邑的长官。

问:请教。无:通“毋”,不要。达:达到(目的)。译文:

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欲速则不达!勿因小失大欲速则不达!勿因小失大12(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①其:副词,怎么;②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译文:孔子说:“做人假如没有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可以(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有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前端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

诚信译文:孔子说:“做人假如没有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可以13(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①足:使动用法,使充足。②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③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④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14译文:子贡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使食粮充足,使武器装备充足,百姓就会信任政府了。”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去掉一项,那么对于这三项先去掉什么呢?”孔子说:“先去掉充足的武器装备。”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还要去掉一项,那么对于剩下的

两项先去掉什么呢?”

孔子说:“先去掉充足的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没有粮食也不过是死亡而已),但假如人民不信任政府,那政府就不可能站得住脚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15(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①岁寒:指时令到了寒冷的时候②“彫”通“凋”,衰落译文: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一个人的品质高下,只有在矛盾冲突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一个人的16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川:河。逝者:往者,过去的。斯:这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一是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从不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二是时间流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启示启示17

给十二则论语分类,说说它们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孔子的人生智慧。

可分为三类:求学、做人、为政。给十二则论语分类,说说它们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孔181、求学:

正视无知、勤于思考、自强不息

(第一、二、六、十二则)2、做人:

知错能改、宽恕、诚信、有气节(第三、四、五(反面论证)、七、九、十一则)3、为政:

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失信于民

(第八、十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19一、自主学习:

1、为下列词语注音莒父_______輗______軏_______彫_______jǔfǔníyuèdiāo2、为下列加线词语释义(1)诲女知之乎:_________你___、____________。(2)是知也:_________智___。(3)更也:____________。(4)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________。(5)人能弘道:____________。(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__________、__________。(7)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教导事物的道理这改变掩饰扩大、光大自身、自己远离河停止一、自主学习:1、为下列词语注音jǔfǔníyu20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女”通“汝”,(诲汝知之乎?)“知”通“智”(是知也)“食”通“蚀”,(如日月之食焉)“无”通“毋”,(无欲速)“彫”通“凋”,(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一词多义: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懂得)是知也(通“智”)过过而不改(有了过错)君子之过也(过错)兵足兵,足食(武器装备)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军队)词类活用:过小人之过也必文名词活用作动词犯过错远则远怨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远离,避免足足兵使动用法使...充足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21特殊句式判断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其何以行之哉?(其以何行之哉?)于斯三者何先?(于斯三者先何?)介词短语后置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于)躬自厚责而于人薄责)省略句:子贡问政(子贡问政于子)特殊句式判断句:22二、名句默写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5)、无欲速,无见小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