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梳理寻找共性寻寻找找篇目体裁23.《孟子》三章议论文24.愚公移山寓言24.周亚夫军细柳人物传记25.诗词五首诗词
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第六单元22《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二、关于《孟子》《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儒家经典之一。《孟子》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长于言辞.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而色彩鲜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三、故事背景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他极力主张“行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四、重点词语1、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2、重点实词失道寡助:人少
兵革非不坚利也:武器装备
委而去之:放弃;离开多助之至:极点故君子:行仁政的君主
有不战:或者3、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作动词,限制。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作动词,巩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作动词,树立威信。4、古今异义亲戚:古义:族内的人和族外的人。今义: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去:古义:逃跑。今义:到......去。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五、理解性默写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文章的主旨句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强调守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的句子是: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5、强调在治国时地利和武力是不足恃的句子是: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六、拓展延伸——孟子名言、故事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故事: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富贵不能淫》一、课文背景《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公孙衍主张合纵,张仪宣扬连横。他们在政治上和私人关系上都是对手。公元前322年.张仪相魏。公孙衍设法取得韩国当权者的支持,破坏了张仪联合秦魏的政策。公元前319年,张仪被迫去魏,公孙衍代张仪为魏相。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合纵攻秦。这次进攻,军至函谷关而还。二、重点词语1、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2、古今异义词(1)子未学礼乎古义:你。今义:儿子。(2)丈夫之冠也古义: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3)富贵不能淫古义:惑乱,迷惑。今义:放纵。3、一词多义(1)居:居天下之广居①居住。居②住所。(2)戒:①戒之曰:告诫。②必敬必戒:谨慎。(3)之:①丈夫之冠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父命之(代词,他);(3)往送之门(动词,到);(4)妾妇之道也(助词,的);(5)与民由之(正道,志向)。(4)其:①独行其道(代词,自己的);②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他的)。(5)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助动词,能够)②得得志(动词,实现)4、词类活用(1)富贵不能淫淫:使......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2)贫贱不能移移:使......改变。这里是使动用法。(3)威武不能屈屈:使...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三、课文主题本文义正言辞的驳斥了景春的谬论后,紧接着便对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作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大丈夫。四、拓展延伸大丈夫形象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关羽面对曹操的极尽笼络,不为所动,千里走单骑寻刘备;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决不投降元朝,用自己的头颅,为南宁王朝划上完美的句号;方志敏不为高官厚禄的利诱所动摇,毅然选择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文背景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一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发“仁心”上,力图维护西周的井田制度,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这些都反映着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政治家提出的民本思想,对于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一定的作用。二、重点词语1、一词多义(1)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征于色(介词,在)生于忧患(介词,在)(2)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动词,兴起,指被任用)发于声(动词,显露、流露)(3)而而后作(连词,表承接)而死于安乐也(连词,表并列)2、古今异义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兴起,指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建。(3)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4)征于色古义:征验、表现。今义:出征。(5)而后喻古义:了解、明白。今义:比喻。3、词类活用(1)必先苦其心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2)饿其体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经受饥饿之苦(3)空乏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三、课文主题本文通过陈述六个出身贫贱却成就不平凡事业的名人的事例和相关道理,阐述了逆境成才的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四、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练,其中思想上要“苦其心志”,行为上要“行拂乱其所为”,在行动生活上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4、作者所摆的事实论据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5、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6、孟子认为,一个人经过磨难砥砺的益处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导致亡国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3愚公移山一、课文文体:神话传说二、作者介绍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其中著名的有《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纪昌学射》等。三、读准字音万仞(rèn)冀州(jì)
惩(chénɡ)
塞(sè)迂(yū)荷(hè)箕畚(jīběn)孀妻(shuānɡ)
智叟(sǒu)始龀(chèn)穷匮(kuì)亡以应(wú)
厝(cuò)陇(lǒnɡ)朔(shuò)四、重点词语1、通假字⑴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⑵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⑶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⑷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⑸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2、古今异义⑴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⑵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⑶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今义:手指⑷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⑸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⑹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扛;今义:荷花⑺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⑻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义:叹气;今义:休息⑼寒暑易节。易:古义:交换;今义:容易。⑽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⑾无陇断焉。陇:古义:山冈阻隔;今义:把持独占⑿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愁,担心;今义:不值得3、词类活用⑴面山而居。面:名作动,面向,面对着⑵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作动,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⑶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作状,用箕畚装(土石)⑷惩山北之塞。惩: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4、一词多义(1)固: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2)曾:①曾不若孀妻弱子(竟)②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3)且:①年且九十(将近)②且焉置土石(况且)(4)苦:①何苦而不平(担心)②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5)焉:①有子存焉(语气助词,表停顿)②且焉置土石(代词,哪里)(6)以:①以残年余力(介词,凭,靠)②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用来)(7)之:①隐土之北(助词,的)②跳往助之(代词,指愚公)③甚矣,汝之不惠(助词,无义)④以君之力(的)⑤虽我之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8)其:①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指愚公的)②其如土石何(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③惧其不已也(代词,他)④帝感其诚(他)(9)而:①面山而居(表示修饰)②何苦而不平(表示承接)③而山不加增(表示转折)(10)命:①母命之(教导、训诲)②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指派、号令)五、课文主题本文通过愚公带领家人和邻人之遗男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移走山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坚定意志和必胜的信念。六、理解性默写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标,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移山解决方法是: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4、愚公移山的方式是: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6、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7、愚公自信能移走山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8、《愚公移山》中智叟自作聪明劝愚公改变主意的句子是:(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9、智叟嘲笑愚公的理由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七、延伸拓展神话传说,是民间传说中不可思议或超自然故事的统称。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奔放、瑰奇多彩的想像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理解,与后代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它为后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不仅如此,神话还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与历史价值,与远古的生活和历史有密切关系,它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24周亚夫军细柳一、题目解读周亚夫(?-前143),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之子,封条侯。军,驻军、驻扎。细柳,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渭河北岸。文题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发生地点。二、作者介绍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跟随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其父去世后继任太史令。代表作《史记》。三、关于《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鲁迅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四、故事背景《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写的是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的事。这年冬天,居住在北方的匈奴六万多人进攻西汉的上郡和云中,烧杀抢掠得很厉害。汉文帝急忙调兵遣将,防守关隘。过了一个多月,匈奴离去,汉兵又撤退了。当时守卫长安附近的有刘礼、徐厉和周亚夫率领的三支部队,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和细柳。为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自入营慰劳将士,本文讲的就是这次劳军的事情。五、读准字音祝兹zī侯棘jí门彀gòu弓弩nǔ按辔pèi徐行xíng作揖yī介胄zhòu嗟jiē乎曩nǎng者诏zhào可得而犯邪yé六、重点词语1、通假字(1)军士吏被甲。“被”通“披”,穿着。(2)改容式车。“式”通“轼”,扶轼。(3)可得而犯邪。“邪”通“耶”,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吗”2、词类活用(1)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2)介胄之士不拜。介胄:名词作动词;穿戴盔甲。(3)锐兵刃: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诏:名词作动词,下诏。(5)改容车式。式:名词作动词,指扶轼。3、一词多义⑴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使者、使臣);使人称谢(动词,派遣)⑵军:军细柳(动词,驻军、驻扎);上自劳军(名词,军队、守军);至霸上及棘门军(名词,军营)⑶诏: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宣告、告诉)⑷为: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动词,担任);天子为动(介词,被)⑸之: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往,到);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
称善者久之(音节助词,舒缓语气。);介胄之士不拜(助词,的)⑹以: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介词,把);以备胡(介词,用来、来);将以下骑送迎(用在数量、方位前表界限);请以军礼见(动词,用、行)⑺劳:上自劳军(慰问);劳其筋骨(使……劳累)⑻居:居无何(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居(居住)天下之广居(住所)⑼骑:将以下骑送迎(骑马);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骑马的人,骑兵)⑽持:持满(拉);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拿着,握住)⑾上:上自劳军(皇上);受上赏(上等)⑿令:军中闻将军令(命令);将军令曰(下令)⒀乃: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就);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才)4、古今异义⑴将军亚夫持兵揖。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⑵将军约。约:古义:规定;今义:大约,表估计;或条约、邀请等。⑶军中闻将军令。闻:古义:听从;今义:用鼻子嗅。⑷使人称谢。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⑸其将固可袭而虏。固:古义:必定;今义:坚固,顽固。⑹天子先驱至。先驱:古义:先行的卫队。今义:走在前面(引导的人);先导。⑺持节诏将军。节:古义:符节,古代使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今义:节日、节约。⑻请以军礼见。请: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⑼上自劳军。上:古义:皇帝;今义:上面。七、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对汉文帝巡视、慰劳霸上、棘门与细柳军的场面描写,运用对比、侧面烘托等手法,展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风范。25诗词五首饮酒(其五)一、课文文体:古体诗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三、故事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四、名句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五、课文主题《饮酒》(其五)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高尚节操,表现了诗人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之后的恬淡心情。六、理解性默写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春望一、课文文体:五言律诗二、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工部员外郎之职,故世称杜工部。后世尊他为“诗圣”,其诗为“诗史”,作品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杜甫风格沉郁顿挫,融合众长,兼备诸体。三、故事背景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四、名句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五、课文主题《春望》描写了背叛军攻陷的长安城中残破混乱的局面,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怀,表达了处境伤神、忧国思家的痛苦感情。六、理解性默写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雁门太守行一、课文文体:七言律诗二、作者介绍李贺(约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三、故事背景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一种:此诗创作于公元81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公元807年(元和二年)。四、课文主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表现了守城战士英勇杀敌,誓死报国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誓死报国、建功立业的情怀。五、理解性默写1、诗中写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2、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3、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4、“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赤壁一、课文文体:七言绝句二、作者介绍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进士。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号樊川居士,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出生于仕宦之家,其祖父杜佑曾著有史学巨著《通典》,且官至宰相。三、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四、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作者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变。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这里的铜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髋关节术后护理个案
- 医疗设备在智能导诊系统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精神病病人护理方案
- 医疗设备在智慧医疗生态系统中的融合与创新案例分析考核试卷
- 精神病人护理安全管理
- 区块链技术应用与法律问题考核试卷
- 体育用品BB交易考核试卷
- 技术转让合同封面
- 《基于优化城市居住区微气候的寒地生态景观设计与研究》
- 《大叶桃花心木化学成分及质量评价研究》
- 找人办事协议
- TD/T 1060-2021 自然资源分等定级通则(正式版)
- GB/T 17241.1-2024铸铁管法兰第1部分:PN 系列
- 2024年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语文答案讲解课件
- 护理常见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培训
- 会计信息化习题+答案
- 购物系统毕业设计答辩问题
- 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协议书(2篇)
- 商务英语(西安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内毒素与外毒素》课件
- (高清版)DZT 0357-2020 海洋磁力测量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