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纲要课件_第1页
宜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纲要课件_第2页
宜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纲要课件_第3页
宜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纲要课件_第4页
宜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纲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纲要课件名城批复文件1986年宜宾历史名城批复文件名城特色及保护内容万里长江的起点,川滇黔接合部的通衢大邑历史悠久,先后为郡、州、路、府治所所在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众多,价值较高历史上名人汇聚,近现代革命人物辈出名酒“五粮液”之乡,新兴的工业城市以宜宾城为中心的文物、风光、名胜群体。宜宾市位于川南的金沙江与岷江汇流处,是万里长江的起点,扼川、滇、黔三省咽喉的通衢大邑,历史悠久。周代封为僰侯国,汉为僰道,梁置戎州,唐改义宾,北宋始称宜宾。公元前182年建城,距今二千多年,先后作为郡、州、路、府、专区的治所,现有省、地、市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十四处,还有唐代花台寺、大佛陀石刻十一处,城区附近有大批汉代墓葬,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宜宾市历代名人汇集之地,杜甫、苏东坡、黄山谷、范成大、陆游和明代杨升庵等都流下了遗迹和吟咏宜宾的诗词。宜宾市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工人运动领袖刘华等先烈的故乡。该市三江两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正发展为新兴的工业城市,是驰名国内外“五粮液”名酒之乡。宜宾山川秀丽,景色宜人,名胜古迹较多,地下文物也屡屡发现,并与地区所属的长宁竹海、珙县僰人悬棺、兴文石林、江安硅化木群连成一片,形成了以宜宾城为中心的文物、风光、名胜群体。名城批复文件1986年宜宾历史名城批复文件宜历版名城保护规划1994版保护规划2004版保护规划评价:宜宾历史文化价值研究的广度及深度需补充,多元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特色认知缺乏关联度,系统化、整体性方面认识不够,需重新归纳、认识,补充、完善、整合,理清主线、强化特色、突出重点。94版规划04版规划历版名城保护规划94版规划04版规划长江文脉军事文脉山水文脉长江文化抗战文脉教育文脉抗战文化酒文脉工业文脉(酿酒)酒文化僰人文脉移民文脉自然条件川南文化城市形成时期(古僰国—隋)城市变迁时期(唐—元)城市稳定发展时期(明—清)城市扩张时期(民国—解放后)历史背景历史文脉僰人文脉经济繁荣与发展长江文脉山水文脉军事文脉城市选址文脉民族冲突与融合抵御蒙古入侵水患长期影响文化与经济繁荣湖广填四川国家重大事件(滇铜京运)移民文脉酒文脉城市格局与建筑文脉社会大变革抗日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抗战文脉教育文脉工业文脉

文脉提炼宜宾历史文化价值研究框架从四个重要方面、四条主线、主脉络展开研究历史沿革长江文脉军事文脉山水文脉长江文化抗战文脉教育文脉抗战文化酒文宜宾历史文化价值总结

万里长江第一城,山水交融、城塔辉映的人文荟萃之地;川南地区历史上的政治、商贸、文化中心,川滇黔结合部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节点;文化抗战圣地,中国抗战时期教育、科研、文化薪火传续的功勋城市;中国酒都,中国传统酒文化的代表性遗产地。宜宾历史文化价值总结万里长江第一城,山水交融、城塔辉映的宜宾名城保护框架宜宾市区中心城区包括老城、南岸、旧州、白沙、天柏和南溪等片区,总建设用地面积为64.66平方公里,规划170平方公里。市域辖翠屏区、南溪区和宜宾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屏山县,共2区8县。市域总面积13298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为540.7万人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大层次宜宾名城保护框架宜宾市区中心城区市域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大宜宾名城分类保护框图古城格局历史地段文物古迹非物质遗产历史城区(宜宾、南溪)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物质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地方文化传统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方法层次保护框架宜宾名城保护框架宜宾名城分类保护框图古城格局历史地段文物古迹非物质遗产历史城保护内容两片历史城区的山水格局、城址轮廓、街巷格局、重要景观视廊等4片历史文化街区、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2个历史文化名镇、1个历史文化名村54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221其他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95处历史建筑;以古码头、历史景观为代表的历史环境要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文化传统保护内容两片历史城区的山水格局、城址轮廓、街巷格局、重要景观保护内容古城格局与整体风貌包括体现宜宾古城、南溪古城特色的城址环境、城垣形态、整体风貌、城市轴线、街巷格局等方面内容。保护内容古城格局与整体风貌保护内容历史地段冠英街历史文化街区冠英街是清末民初官绅商贾置地造房之风水宝地,建筑风格兼具川南地方特色和民国时期西洋建筑风格特色,是宜宾历史风貌的精华地段。走马街—麻线街历史文化街区走马街滨临金沙江边,清中后期商业繁荣,往来于川、滇两地的商贾云集于此,十分繁华,清中后期至民国期间先后修建了十余座会馆,是当时川滇商贸往来的重要的见证。保护内容历史地段官仓街-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官仓街和西大街呈“┓”相交,是南溪古城现存历史风貌最完整的街巷。官仓街历史上主要功能是官府粮仓所在地,朱德旧居坐落其间。西大街现在主要为卖手工竹制品的传统街巷。广福街历史文化街区广福街与长江边广福门相连的街道,因城市建设临近城门的一段被拆除。街道青条石铺路,街巷宽敞,两侧为典型川南民居,有少量解放前后的砖木结构建筑。保护内容历史地段官仓街-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内容历史地段水东门历史文化风貌区水东门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冠英街历史文化街区北侧,区内有水东门、百二河山坊、叙州府城墙遗址、五粮液古窖址等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华佗殿、匡时街民居等历史建筑,是反映古城格局风貌的重要区域。麻柳街历史文化风貌区麻柳街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从长江边锦江门进入南溪老城的一片传统街区。街区保留有较完好的石板铺地和历史街巷空间,整体空间肌理延续传统,建筑风貌为传统坡屋顶建筑。西大街历史文化风貌区西大街历史文化风貌区是南溪古城西门外关厢地带,现存历史风貌建筑多为清代及民国建筑风貌,整体风貌较为完整。皇都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南溪古城东北的皇都街历史文化风貌区是由皇都门内外两段街巷构成。皇都街的空间尺度和街巷走向保持原有格局,两侧建筑以一层砖木结构为主,保留了清代及民国以及解放初期的建筑风貌。不协调建筑较多。保护内容历史地段水东门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内容历史地段宜宾市历史文化名镇——南广南广古镇位于宜宾市翠屏区南部沿长江而下向东约3公里处,南广由于拥有一条千年文化积淀的南广河,水运便利,为五尺道的起始地。南广古镇现保存有依山而建的南江、顺江和兴隆三条石板古街,长约1300米,古街石板错落铺就,古镇兼具典型的山地城镇与滨水商贸城镇格局特色,建筑布局错落有致。神话人物哪吒传说出生在南广镇陈塘关。南广有许多与哪吒相关的古迹。南广现存由上、下码头以及五尺道遗迹构成的水陆转运交通设施遗存,市保榨子母码头遗址、“武侯歇马石”石刻;南广搬运站、会馆、商铺、民居等8处历史建筑。保护内容历史地段宜宾市历史文化名镇——南广保护内容历史地段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具有保护意义的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李庄李庄镇建制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自然景色秀丽。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历史建筑35处。抗战期间,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迁来李庄,直至抗战胜利后相继迁出,为李庄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抗战文化。李庄古镇整体格局风貌保存较完好,现存15条风貌完好的古街巷,大量清末民国时期的传统建筑,曾为抗战时期转移至此的专家、学者提供了栖身之所。东岳庙张家祠李庄古街巷李庄古街巷旋螺殿李庄抗战时期文化科研机构分布图保护内容历史地段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具有保护意义的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宜宾市历史文化名村——永胜村永胜村位于李庄镇西南的板栗坳,距离李庄古镇约2公里。1940-1946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体质人类学研究所曾经借用永胜村栗峰山庄作为工作和居住场所。栗峰山庄也叫张家大院,始建于明,主体建筑为清末、民国时期。栗峰山庄坐北朝南,东西向绵延一里左右,由七处自成一体又彼此相通的四合院或三合院组成,现存古民居4000多平方米,梁思成将之誉为川南民居经典之作,收录于《中国建筑史》中。永胜村现在依然完好保持着历史上的自然环境和村落格局中央研究院旧址以及留别李庄栗峰碑铭是抗战时期中央研究院不屈不挠守护精神家园的重要见证物,是文化抗战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纪念价值。保护内容历史地段宜宾市历史文化名村——永胜村保护内容历史地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真武庙建筑群、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旋螺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七星山黑塔、翠屏书院、东山白塔、李庄禹王宫、李庄张家祠、李庄东岳庙、旧州塔、流杯池及其石刻题记、五粮液古窖址(长发升、利川永)、大观楼、南溪古城墙、南溪朱德旧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李庄天上宫、叙州城城墙旧、山谷祠及砚台石、花台寺石刻造像、大佛沱摩岩造像、千沸岩摩岩造像、德盛福酒窖、云南会馆、冠英街民居、魁星阁、大成殿、武庙、百二河山坊、东壁图书楼、僰侯庙、玄义玫瑰教堂、榨子母码头遗址、“丹山碧水”摩崖造像、镇南塔、映南塔、第一山牌坊、包宽牌坊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锁江石刻、唐宋古城、东山宋末元初古城、叙府会馆、北岩寺、大益牌坊、周贞生墓、薛郭氏坊、帅家石坊、祖师殿、李庄南华宫、廻澜硖石刻、麦天官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李庄旧址、洪岩寺摩崖造像、东岳庙正殿、张家祠堂保护内容文物古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保护内容文物古迹保护内容文物古迹保护内容文物古迹规划保护宜宾历史建筑95处。宜宾市已确定93处历史建筑,其中不包括7处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工业遗产纳入历史建筑规划新增加3处历史建筑宜宾纸业宜宾船舶修造厂翠屏区北正街140号民居保护内容文物古迹规划保护宜宾历史建筑95处。保护内容文物古迹历史环境要素及其他反映宜宾历史文化特色的遗产历史环境要素古树名木98棵方水井、圆水井古码头:潼关码头、潼关战备码头、南广上、下码头、南溪文明门码头、南溪广福门码头历史景观宜宾八景:古塔斜阳(旧州塔)、曲水流杯(流杯池)、郁姑仙踪(真武山郁姑台)、天池晚照(天池公园)、翠屏晚钟(翠屏山)、双江秋涨(岷江、金沙江)、水帘奇观(思坡会诗沟)、楼夜月(清代合江楼,现已不存)、大小漏天(宜宾县高场镇)、水春跳(南广河)南溪八景:南溪古城及周边历史景观:芦亭晚照(已不存)、琴山松风(景色减弱)、龙腾晚照(已不存)、镇澜夜月(景色减弱)、仙观晴霞(已不存)、瑞云叆叇(已不存)、海楼烟雨(已不存)、桂溪钓艇(已不存)保护内容历史环境要素及其他反映宜宾历史文化特色的遗产历史环境要素保历史环境要素及其他反映宜宾历史文化特色的遗产保护内容中心城区重要历史景观分布图历史环境要素及其他反映宜宾历史文化特色的遗产保护内容中心城优秀地方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粮液传统酿酒技艺、宜宾面塑、宜宾燃面传统制作技艺、李庄草龙、思坡醋传统技艺、南溪豆腐干制作工艺、南溪哈号、哪吒传说、叙府糟蛋等优秀地方传统文化老字号:五粮液、宜宾芽菜、宜宾燃面、叙府糟蛋、郭大良心豆腐干(南溪豆腐干)地方饮食:李庄白肉、李庄花生、南溪豆腐干等传统节日、民俗:“晒川主”、“耍水龙”民间文学:哪吒传说、僰人传说等保护内容优秀地方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保护重点体现“万里长江第一城,山水交融、城塔辉映的人文荟萃之地”的典型遗存保护三江三山三塔的山水景观格局;保护冠英街历史文化街区和水东门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真武山建筑群、东山白塔、旧州塔、七星山黑塔、水东门、大观楼、冠英街民居、南溪古城墙、叙州城城墙旧址等体现宜宾独特格局区位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沙江下游船工号子,保护体现长江文化的地方文化传统,如龙崇拜、“晒川主”、“耍水龙”、修镇水塔、码头文化等。保护重点体现“万里长江第一城,山水交融、城塔辉映的人文荟萃保护重点体现“川南地区历史上的政治、商贸、文化中心,川滇黔结合部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节点”的典型遗存保护走马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及相关会馆建筑、冠英街民居、僰侯庙、潼关码头、榨子母码头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南广古镇及南广上、下码头、南广搬运站旧址、马鸣溪轮渡码头遗址;保护走马街—麻线街历史文化街区,及云南会馆、南华宫、潼关码头遗址等;保护僰人传说、苗族花山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体现“川南地区历史上的政治、商贸、文化中心,川滇黔保护重点体现“文化抗战圣地,中国抗战时期教育、科研、文化薪火传续的功勋城市”的典型遗存保护李庄古镇、永胜村;保护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旋螺殿、李庄禹王宫、李庄张家祠、李庄东岳庙、李庄天上宫、李庄南华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李庄旧址等与抗战时期科研院所相关的遗址。保护重点体现“文化抗战圣地,中国抗战时期教育、科研、文化薪保护重点体现“中国酒都,中国传统酒文化的代表性遗产地”的典型遗存保护五粮液古窖址(长发升、利川永)、流杯池及其石刻题记、山谷祠及砚台石、锁江石刻、德盛福酒窖、薛郭氏坊、帅家石坊等与酿酒或饮酒品酒相关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五粮液酒厂、五粮液五〇三车间、刘鼎兴糟坊、马家巷酒窖、南溪金龙酒厂曲酒酿造车间、南溪叙南酒业曲酒酿造车间等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保护五粮液传统酿酒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体现“中国酒都,中国传统酒文化的代表性遗产地”的典保护措施及要求1、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2、历史城区的保护3、历史地段保护

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4、文物古迹5、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措施及要求1、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具有传统风貌的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4片历史文化名镇(5)、名村(6)自然山水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级4项,省级21项,市级36项文化线路风景名胜市域历史文化遗产分布图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内容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市域历史文化遗产分布图市域历史文化遗产宜宾市域文化遗产一览表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内容宜宾市域文化遗产一览表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内容

1.文物保护及历史建筑保护

具有较高价值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应公布为文保单位或历史建筑予以保护,同时划定保护范围。重要文保单位需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按照各级文物保护相关法规进行严格保护。历史建筑,按照《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管理控制。

2.具有传统风貌的历史地段的保护

已公布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应当尽快编制专门的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并纳入相应的总体规划中。加强名镇、名村新建改建的建设管理,确保历史风貌的协调。对其他具有传统风貌和历史格局的古镇,应当根据保存的实际情况尽快公布为区县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时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管理要求。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保护要求总体要求1.文物保护及历史建筑保护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保护要

3.保护体现宜宾“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岷江、金沙江、长江等自然山水环境。

保护体现古代城池选址山水格局的重要山体水体,保护体现宜宾区域交通、经济、军事地位的水系、码头、纤道、古驿道等历史环境要素。

4.加强风景区与周边历史文化遗产的联系,统筹考虑历史文化遗产的展示。

5.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建立完善的档案,加强资金资助,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石海老君山竹海横江古码头南广古码头五尺道古栈道僰人悬棺保护要求总体要求3.保护体现宜宾“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岷江、金重要自然山水环境的保护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市域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分布重点遗产的保护

1.尊重山水自然环境城市建设因地制宜,顺应地形地势,将山水景观和地形起伏融入到城市景观塑造中

2.保护重要山水格局保护作为城市重要景观背景和城址环境的山、水景观,如翠屏山、七星山、东山、崔科山等,保护与历史文化遗产相关的水系、古码头、纤道、古驿道、古桥梁和其他水利设施,如横江、南广河、横江古镇码头、南广古镇码头、五尺道、宜宾古城潼关码头等。重要自然山水环境的保护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市域风景区、自龙华古镇

1.概况龙华古镇位于屏山县西北部,历为军事重镇。古镇与街巷依山就势,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龙华古镇现存六条主要古街道,古街以青石板铺就,两侧为木结构传统商业建筑。龙华古镇现存明清木结构古民居、祠堂、庙宇等古建筑群,文物保护单位10处。

2.保护建议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加强古镇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管理与引导,对不协调建筑进行整治保护历史环境要素通过多种方式提示相关历史信息加强龙华镇新镇区与古镇区之间的风貌协调和建设控制加强龙华古镇与屏山县及宜宾市的交通联系加强龙华古镇与老君山风景名胜区的联系

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重点遗产的保护龙华古镇1.概况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历史1.概况位于川滇结合部,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史上经历多次战争,现存多处战场遗迹。抗日期间,作为昆明宜宾两地水陆交通要地(叙昆大道),被称为川滇“咽喉。有国保石城山崖墓群,省保朱家大院和肖公馆。明清至解放初期历史风貌保留完好,32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部分古街巷保存完好。明代排水系统,至今仍发挥作用2.保护建议编制古镇保护规划,确定保护对象和保护措施;保护古镇历史环境,包括古镇所在的山体、河岸、自然河滩地、古码头等,保护好历史信息;保护各级文保单位,按照《文物保护法》的原则进行保护修缮和管理控制;对古镇历史格局、风貌保护较好民居院落尽快公布为历史建筑或文物保护单位,挂牌保护;统一控制古镇保护范围内的建筑风貌、高度、色彩;保护古街巷,特别是明代排水系统,合理展示。

横江古街巷明代排水系统

朱家大院肖公馆

横江古码头石城山古栈道

横江古镇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重点遗产的保护1.概况横江古街巷历史城区的范围历史城区是指城镇中能体现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的格局和风貌的地区。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宜宾历史城区的划定根据古城墙范围、民国时期发展区域及解放后的旧城区、现状格局风貌,结合现状道路等边界综合考虑。历史城区范围为:东、北至岷江岸线,南至金沙江岸线,西北至真武路西南至金玉街。宜宾历史城区总面积约2.11平方公里,其中古城区范围约0.8平方公里。历史城区保护宜宾历史城区保护历史城区范围划定宜宾历史老地图历史城区的范围历史城区保护历史城区范围划定宜宾历史老地图保护“三江环抱、三山相映,三塔相望”的格局特色。城址环境保护历史城区保护宜宾历史城区保护保护“三江环抱、三山相映,三塔相望”的格局特色。城址环境保护古城格局保护保护城墙、大观楼、两街区、多节点”的历史城区空间特色。古城格局保护历史城区保护宜宾历史城区保护街区节点大观楼城墙古城格局保护古城格局保护历史城区保护街区节点大观楼城墙城墙轮廓的保护根据实地调研发现11段残存城墙遗迹,推断城墙环范围:北至北城街道长春社区、西至水井街东侧、南至冠英街南侧,东至上下交通街,面积约0.8平方公里。城墙环的保护要求:抢救性保护和展示现有城墙及环境,通过标识系统的组织加深城墙的公众记忆,组织多样性的文化主题空间。历史城区保护宜宾历史城区保护大观楼历史节点的保护大观楼是宜宾古城的核心标志性建筑和重要历史节点,有西南第一楼之称,是控制宜宾历史城区格局肌理和空间意向的最重要标志。保护要求:本体及周边环境的保护与整治,在历史城区的重要地位展示和视觉控制力的保护,大观楼与东山白塔之间的传统视线通廊的保护。古城格局保护

城墙轮廓的保护根据实地调研发现11段残存城传统街巷的保护保护由民主路、小北街、中山路及东西街构成的传统“井”字型道路,在此基础上形成棋盘式路网结构。规划确定了严格保护街巷、一般保护街巷、重点标识街巷三种主要的街巷类型。街巷保护图路网调整规划图历史城区保护宜宾历史城区保护古城格局保护

传统街巷的保护保护由民主路、小北街、中山路及保护重要道路、节点至白塔、翠屏山及大观楼的视线通廊。保护大观楼至东山白塔的视线通廊是重中之重!历史城区保护宜宾历史城区保护整体风貌控制宜宾历史城区视廊分析与周边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尺度、建筑高度、色彩等保持协调,展示川南建筑风格意向。严格控制主要轴线、道路两侧建筑风格、尺度、色彩,保证重要历史景观的视廊的通畅。充分展现古城城墙遗迹,展现古城格局,保持城市与江岸的紧密联系,体现万里长江第一城的“江—城”关系格局。城市景观组织应考虑和利用散落的历史遗存。城市整体格局上注意第五立面景观协调,重点控制翠屏山、白塔山鸟瞰历史文化街区视域范围内的第五立面风貌。保护重要道路、节点至白塔、翠屏山及大观楼的视线通廊。历史城区历史城区保护宜宾历史城区保护整体风貌控制凸现重要城市景观节点与历史街巷,协调历史文化街区周围建筑高度。充分展现宜宾历史城区的风貌特色,加强历史文化景观节点和历史街巷的风貌辨识度。宜宾历史城区建筑高度分析历史文化街区内部的建筑高度按照历史原貌控制,需要拆除重建的建筑,建筑高度不得高于历史建筑。严格控制金沙江沿岸新建建筑高度,远期对已建高层建筑进行协调,逐步恢复多层次的历史城区江岸景观。同时考虑历史城区与现代城区在建筑高度上过渡。规划按房屋层高3米的计算标准,将规划区建筑高度划分为5个等级来控制。(详见说明书)历史城区保护整体风貌控制凸现重要城市景观节点与历历史城区范围南溪古城位于长江北岸,临江而建,西傍桂溪河、枕靠凤凰山。形成“枕山靠水,塔城相望”的传统格局。“城江相映,四门五街”,沿江保留有长江沿线现存最完整的城墙和城门,成为南溪独具一格的城市特色。

南溪历史城区范围为:东至现状建成区、北至护城溪,南至长江岸线,西至西门外原城厢区,总面积约1.9平方公里。其中,原古城(城墙内)面积约0.9平方公里。历史城区保护南溪历史城区保护历史城区范围南溪古城位于长江北岸,临江而建,保护“枕山靠水,塔城相望”、自然环境山水相映的传统格局。城址环境保护水系格局保护

保护南面长江及北面护城溪水系

山体及重要外部历史环境要素保护

保护北部和东部的山体及植被,保护长江南岸的镇南塔和映南塔,通过高度控制强化主要历史节点与二塔之间视线通廊和对景。历史城区保护南溪历史城区保护保护“枕山靠水,塔城相望”、自然环境山水相古城格局保护历史城区保护南溪历史城区保护“四门五街”:四门是指望瀛门、文明门、广福门和锦江门四座现存的城门楼五街分别是指两片历史文化街区和三片历史文化风貌区。

古城格局保护历史城区保护“四门五街”:古城格局保护

城址轮廓及古城墙保护

保护南溪古城墙(1109米)及其历史环境。城墙保护范围:西北以南山路为界,东北斜向直抵长江路与桂花街交叉口,东至交通街,北至长江南岸(现存城墙位置),古城面积约0.9平方公里,原有城门9道。逐步拆除城墙上的建构筑物,恢复原貌。重要节点保护保护文明门等历史空间节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节点周边历史环境。强化文明门等历史空间节点在南溪古城整体格局和视线廊道中的控制力。建立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南溪滨江历史景观保护体系。传统街巷保护结合历史地图、街巷名称等方面的信息解读,确定了严格保护街巷、一般保护街巷、重点标识街巷等三种主要的街巷保护类型。分类提出保护要求。历史城区保护南溪历史城区保护古城格局保护城址轮廓及古城墙保护历史城区保护整体风貌控制依据规划控制的关键要素,划定高度控制区域。确定高度控制要求:历史文化街区内部的建筑高度按照历史原貌控制,需拆重建的建筑,建筑高度不得高于历史建筑。严格控制长江沿岸新建建筑高度,远期对已建高层建筑进行协调,逐步恢复多层次的历史城区江岸景观。历史城区保护南溪历史城区保护

严格控制高度,严格控制主要轴线、道路两侧的建筑风格、尺度、色彩,保证重要历史景观视廊的通畅,重点保护“枕山靠水,塔城相望”的自然格局。建筑高度控制及通视区域图整体风貌控制依据规划控制的关键要素,划定高度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宜宾两个历史城区中,规划认定历史文化街区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4片。其中,宜宾历史城区内有走马街—麻线街历史文化街区、冠英街历史文化街区、水东门历史文化风貌区。南溪历史城区有广福街历史文化街区、官仓街-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麻柳街历史文化风貌区、皇都街历史文化风貌区、西大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中心城区范围已公布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李庄、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南广镇、市级历史文化名村李庄镇永胜村街区、风貌区、名镇名村的认定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宜宾两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总体保护要求作为法定保护,须遵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进行保护。划定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内建设活动不得损害街区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范围分为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两个保护层次。核心保护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应当区分不同情况,实行分类保护。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应符合各街区建设控制要求。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内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保护更新方式为修缮。风貌区保护,以风貌保护和传承为主,保护总体原则与历史文化街区一致,但是控制要求略微放宽,以保护和传承整体风貌为主目的。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重视对其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的保护,应当合理控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人口数量,改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总体保护要求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宜宾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宜宾古城历史文化街走马街-麻线街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历史悠久,从清代以后逐步发展成为宜宾最为重要的水路物资集散地,街区布局顺应滨江地形变化、顺势而建,街区内保留了滇南会馆、南华宫、潼关码头遗址等历史遗迹和众多窄开间、大进深的传统商铺建筑,具有相对完整的历史风貌,是宜宾传统滨江码头和商埠地区的典型代表。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宜宾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走马街-麻线街历史悠久,从清代以后逐步发展成为宜宾最为重要的走马街-麻线街现状建筑风貌、建造年代、质量走马街分为上、下走马街。长453.5米,宽7米。走马街北侧传统风貌建筑集中成片,南侧金沙广场近年经过改造,建筑外观考虑到与传统民居相协调,但体量较大,平面布局削弱了走马街与江岸步行交通联系。走马街传统民居多为清末民国初年建造,其他建筑则大部分为80年代以后新建。传统风貌建筑为1~2层,走马街东端、北侧与集义街、女学街之间为多层住宅建筑。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宜宾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走马街-麻线街走马街分为上、下走马街。长453.走马街-麻线街保护范围核心保护范围:4.67公顷建控地带:16.91公顷总计:21.58公顷保护范围划定走马街北侧、麻线街周边地块。建设控制地带南至金沙江、东至南门大街、西至麻线街西端、北至女学街。潼关战备码头旧址滇南会馆南华宫川主庙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宜宾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走马街-麻线街核心保护范围:4.67公顷潼关战备码头旧址滇南走马街-麻线街保护要求:功能定位:以商贸文化和宗教文化展示、居住功能为主,保护和恢复传统商业地区特征活力,展示宜宾商历史上区域商贸中心和物质交流节点的历史风貌。建设控制地带可适当引入休闲娱乐、文化演艺等功能。保护要点:1.优化、调整功能构成,2.整治、恢复历史格局,整治金沙广场建筑,恢复历史格局与尺度。强化走马街与滨江的交通与景观联系。3.开展建筑保护、修缮,重点恢复滇南会馆、南华宫4.进行综合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造;拆除和改造破坏风貌的现代建筑;增加绿地和开放空间。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宜宾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走马街-麻线街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宜宾冠英街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位于三江交汇之处,街区内保留有成片、完整的清代川南民居院落建筑群落,是最能代表宜宾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特色的历史地段。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宜宾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冠英街位于三江交汇之处,街区内保留有成片、完整的清代川南民居冠英街现状建筑风貌、建造年代、建筑质量冠英街历史街区长约109米,现有的十三个民居院落。冠英街民居为明清传统川南民居的典型。冠英街民居外围,除少量50—70年代建筑外,80年代以后的多层建筑占绝大多数。冠英街两侧多为1~2层建筑,合江街两侧多为7层以上的现代多层住宅或商业建筑,因为经过近年的修缮维护,冠英街民居保存状况较好。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宜宾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冠英街冠英街历史街区长约109米,现有的十三个民居院核心保护范围包含冠英街及两侧13个传统民居院落,东至合江门广场西至花台寺石刻;建设控制地带——北至县府街、西至大南街。将南侧老爷庙、城墙遗址、花台寺石刻作为冠英街的重点地段,严格保护。对和江门广场、合江街两侧地段进行控制,为恢复历史格局风貌奠定基础。保护范围:1.79公顷,建控地带11.89公顷,总计13.68公顷。冠英街保护范围唐花台寺石刻冠英街民居老爷庙叙州古城城墙遗址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宜宾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核心保护范围包含冠英街及两侧13个传统民居院落,东至合江门广冠英街保护要求功能定位:以传统居住功能为主、兼具文化旅游服务功能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点:

1.核心保护范围严格保护传统居住功能,严禁引入其他商业功能;建设控制地带适当发展文化展示和旅游服务功能。2.传统风貌恢复和整治:重点对合江街两侧建筑进行整治改造,对于严重破坏景观风貌的建筑进行拆除,新的建设活动与核心保护范围的传统民居相协调。3.开展综合交通整治:加强街区内部交通与外部城市道路衔接,布置停车场,强化街区与滨水交通和空间联系。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宜宾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冠英街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宜宾古城历史水东门风貌区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百二河山坊、匡时街民居五粮液古窖址长发升唐花台寺石刻冠英街民居老爷庙叙州古城城墙遗址水东门历史文化风貌区冠英街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风貌

宜宾历史格局重要组成部分,保留武庙、五粮液“长发升”古窖池、叙州城址、百二河山石坊等文保单位及其历史环境,是宜宾古城内文物相对集中的片区;其完整方正的街巷格局、城墙遗址走向反映了宜宾古城营城特点。

价值特色宜宾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

以现代建筑为主,与传统风貌较不和谐的建筑较多。水东门风貌区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百二河水东门风貌区保护范围:20.74公顷。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根据传统风貌相对保存良好的历史风貌建筑,其范围的大小、集中的程度,划定北至春畅街、南至县府街鼓楼街、西至咸熙路小北街、东至岷江的范围为水东门历史文化风貌区。宜宾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水东门风貌区保护范围:20.74公顷。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水东门风貌区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宜宾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保护要求

功能定位以武庙、五粮液“长发升”古窖池、叙州城址、百二河山石坊等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遗存为主体展示宜宾历史文化,提供文化、休闲、旅游等综合社会功能的重要历史地段。

保护要点1.抢救性保护散落传统风貌建筑:复兴街以东的价值较高的传统风貌建筑。2.整治文物单位周边历史环境:整治古窖池、百二河山石坊等点状文保单位的周围环境,改造风貌不协调的现代建筑,尽快开展百二河山石坊——匡时街一线的环境整治。3.严格控制滨江地区建设活动:控制滨江地区建筑高度与开发强度。尤其是宜宾古城墙周边区域,划定建设控制地区,对建筑高度、色彩、景观等进行全面控制。充分考虑与对岸的对景关系,对于阻隔视线通廊的建筑,应该予以限期整改。4.引入适宜文化旅游功能,提升街区活力。水东门风貌区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宜宾古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南溪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南溪古城历史文化街南溪官仓街-西大街朱德旧居50年代粮仓官仓街西大街

历史上是南溪古城官府粮食仓库所在地和商业街,革命领袖朱德曾经在这里居住多年,街区内保留有朱德故居、传统粮仓以及成片川南木构民居建筑,是南溪古城内整体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巷。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南溪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价值特色南溪官仓街-西大街朱德旧居50年代粮仓官仓街西大街南溪官仓街-西大街建筑风貌、质量、高度1.历史风貌相对统一,价值较高,建筑高度以1-2层为主,2.建筑质量以一般和较差为主,年代以清末民初为主。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南溪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南溪官仓街-西大街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南溪官仓街-西大街保护范围核心保护范围:2.10公顷建控地带:5.97公顷总计:8.07公顷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南溪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南溪官仓街-西大街核心保护范围:2.10公顷历史地段(历史街南溪官仓街-西大街保护要求功能定位居住和商业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其中,官仓街保持传统的居住功能,西大街发展以竹制品及相关产品为主导的传统商业街区功能。保护要点1、保护、提升街区传统功能构成2、修缮朱德故居本体,保护历史环境3、开展建筑整治,保护街区传统风貌4、恢复传统铺装,完善街道基础设施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南溪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南溪官仓街-西大街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价值特色:广福街历史文化街区紧邻南溪古城最重要的城门——广福门,历史上繁荣的商业街市,街区整体风貌保存较好,体现了民国初期到解放初期南溪城历史格局和建筑风格的变化,是南溪传统的商业街市风貌和建筑特征的典型代表之一。传统商业广福街风化墙面街区鸟瞰南溪广福街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南溪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价值特色:传统商业广福街风化墙面街区鸟瞰南溪广福街历史地段(南溪广福街建筑风貌、质量、高度建筑整体风貌较好,但规模较小,传统建筑以1层为主,局部2层建筑质量一般和较差的居多,建筑年代以民国以后居多。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南溪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南溪广福街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南溪古城南溪广福街保护范围核心保护范围:1.07公顷建控地带:2.37公顷总计:3.44公顷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南溪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南溪广福街核心保护范围:1.07公顷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南溪广福街保护要求

功能定位

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居住-商业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展示南溪传统风貌、商业文化特色。

保护要点

1、对风貌较好的历史建筑进行挂牌保护2、整理街区建筑风貌,对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整修、改造或拆除。3、整治广福门、城墙两侧景观环境4、改善街区基础设施水平

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南溪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南溪广福街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南溪古城南溪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麻柳街价值特色从长江边锦江门进入南溪老城的一片传统街区。街区保留有较完好的石板铺地和历史街巷空间,整体空间肌理延续传统,建筑风貌为传统坡屋顶建筑。保护范围:2.37公顷。保护要求整治风貌不协调多层建筑。改善基础设施及生活设施,再现川南民居风格的建筑形态。鉴于本身居住功能与街巷尺度,原则上不建议植入商业业态,可以在不破坏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允许传统客栈、家庭客栈等与原功能相协调的业态进入。南溪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西大街(西段)价值特色南溪古城西门外关厢地带,现存历史风貌建筑多为清代及民国时期,整体风貌较为完整。保护范围:7.08公顷。保护要求:保护整体格局,控制建筑风貌。皇都街价值特色南溪古城东北,由皇都门内外两段街巷构成。皇都街的空间尺度和街巷走向保持原有格局,两侧建筑以一层砖木结构为主,保留了清代及民国以及解放初期的建筑风貌。保护范围:3.37公顷。保护要求:保护历史环境;整治建筑立面和风貌;结合商业业态,改造成民俗、工艺品制作、展示的新空间。南溪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西大街(西段)南溪历史及价值特色:李庄自古为川南通往滇、黔的驿道,清末成为商贸重镇,抗战时期成为国立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等教育、科研机构迁徙、修养之地,古镇内文物古迹丰富,较为完好保留了清末民初的街巷格局和历史风貌,其对研究我国抗战文化、川南地区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均具有突出价值。

清末民初历史风貌保存完整,文物古迹丰富。全国文保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3处,市级文保单位1处,区级文保单位4处,历史建筑33处。东岳庙张家祠李庄古街巷旋螺殿李庄古街巷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李庄古镇历史村镇的保护历史及价值特色:东岳庙张家祠李庄古街巷旋螺殿李庄古街巷历史地建筑风貌、质量、高度整体建筑风貌保存完好,古镇周边有不协调建筑,建筑高度以1层为主,一些商业街巷两侧2层居多,3层以上建筑较少建筑质量大部分为一般建筑年代以清代及民国时期为主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李庄古镇历史村镇的保护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历史村镇的保护保护范围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李庄古镇历史村镇的保护核心保护范围,北至临江路、东至魁星路、南至张爷庙、禹王宫南侧、西至古镇与农田间分隔小路(确认路名),面积18.32公顷。建控地带,北至李庄长江岸边,东至魁星路以东300米,南至康庄路、育才路以及南侧山体山脊线,西至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以西100米,面积160.16公顷。合计178.48公顷。核心保护范围:18.32公顷建设控制地带:160.16公顷总计:178.48公顷保护范围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李庄古镇历保护要求:保护内容

1、历史山水环境:保护构成李庄景观环境特色的大桂伦山、长江、南侧丘陵山地和农田景观,特别是要保护李庄古镇与上坝月亮田、板栗垇之间的历史环境和景观。2、整体风貌格局特征:保护李庄古镇整体的明清建筑风格和格局肌理特色。

3、传统街巷保护:保护现存依然保持清末民初风貌,街巷的界面特征、空间尺度、走向、铺地、石阶等。4、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5、其它历史环境要素6、传统技艺、地方饮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李庄草龙舞等传统节庆活动;保护李庄白肉、李庄白酒、李庄花生等地方饮食文化。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李庄古镇历史村镇的保护保护要求: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历史村镇保护要求:保护要点

1、明确李庄定位,以申遗为古城保护和发展主要目标。避免城市产业功能进入。2、整体划定保护范围,加强建设控制地带内的管理控制,严格控制古镇西南方向的城市建设,保护古镇的历史环境。

3、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分别遵循《文物保护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保护原则。4、改善古镇基础设施,保证一定比例的原住民。5、保护传统街巷格局和界面特征,不得随意凿墙开门开窗。保护原有铺地,不得随意更换。6、改善旅游服务,完善旅游信息,增加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如公共卫生间、交通换乘处等。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李庄古镇历史村镇的保护保护要求: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历史村镇古镇靠近长江一侧古镇靠近南广河一侧南江街俯瞰顺江街南江街榨子母码头遗址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历史村镇的保护南广古镇南广建于秦以前,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交通线上的集镇,是通往云南等地的必经之路,转运建筑、居住建筑、宗教建筑、上下码头、南广桥、五尺道遗迹汇集在一起,作为交通、集贸而兴起的古镇的构成要素完整,反映了古镇各个历史阶段发展的轨迹,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价值特色古镇靠近长江一侧古镇靠近南广河一侧南江街俯瞰顺江街南江街榨子建筑风貌、高度、质量建筑整体风貌较好。传统建筑以1、2层为主,局部3层建筑质量一般居多,建筑年代以民国以后居多。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南广古镇历史村镇的保护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历史地段(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南广古镇保护范围历史村镇的保护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历史地段(历史街区保护范围核心保护范围,北至顺江路北侧、西至宜威公路—南江街南侧、南至南广老桥以北100米、东至南广河建筑边缘,面积3.17公顷。建设控制地带北至长江岸边滩涂边缘50米,东至宜威路包括南广河水中石刻等遗址,南至上码头,西至南江街以北七星山山体山脊线,面积约26.68公顷。合计19.77公顷。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南广古镇历史村镇的保护核心保护范围,北至顺江路北侧、西至宜威公路—保护要求保护内容1.历史山水环境:南广河、长江,东西两侧的丘陵山地,七星山、红岩挂弓山。2.整体风貌格局特征:古镇整体的建筑风格和格局肌理特色。3.传统街巷保护:兴隆街、南江街、顺江街的界面特征、空间尺度、走向、石板铺地、石阶等。4.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市级文保1处(榨子母码头遗址、“武侯歇马石”石刻两个点),搬运站旧址等9处历史建筑物。由上、下码头以及五尺道遗迹构成的水陆转运交通设施遗存,与哪吒文化相关的历史遗迹。5.其他历史环境要素:河道、古树、码头遗址、多处石刻、水文标识、石梯步及栓船只用的“石鼻子”、等。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南广古镇历史村镇的保护保护要求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历史村镇的保护要求保护要点1.用地功能规划引导,保护范围内的各条街道为商业、文化娱乐功能。成为宜宾市区文化休闲娱乐功能的重要补充。主题选择古代交通运输历史、哪吒传说、南广古镇历史等。2.保护自然山水环境格局,严格保护古镇山—镇—江—河格局、肌理、风貌,保持古镇风貌的完整性。加强沿街、滨江、沿河界面的保护与整治。3.控制和整治建筑风貌,拆除严重影响历史风貌的建筑物,重建为传统风貌的建筑或与传统风貌协调的现代建筑。建设控制地带内严格控制建筑肌理、高度、体量、色彩,保持顺应与山水走势的关系,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4.改善市政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居民居住环境质量。因地制宜的改善市政管线(水、电)的铺设,并应加强消防安全措施。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南广古镇历史村镇的保护保护要求历史地段(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村镇)保护历史村镇的

宜宾拥有丰富而多样的优秀非物质传统文化遗产,而且分布地域较为广泛。宜宾文化十二五规划确定了2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及传承项目。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优秀传统工艺:

主要有五粮液传统酿酒技艺(翠屏区)、江安竹簧工艺(江安县)以及苗族蜡染技艺(珙县)、苗族刺绣(筠连县)、珙石雕(珙县)

、宜宾面塑(翠屏区)、思坡醋酿造技艺(翠屏区)、宜宾燃面传统技艺(翠屏区)等。

优秀传统文化活动:

主要有兴文县的大坝高装;长宁县的苏济川虫虫歌;屏山县的金沙江下游船工号子;筠连县的苗族大唢呐;宜宾县的宜宾县小彩龙;翠屏区的李庄草龙舞;南溪的南溪哈号;珙县的苗乡古歌等。优秀历史文化保护保护对象宜宾市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布图宜宾拥有丰富而多样的优秀非物质传统文化遗产真实性原则

展示利用举措既要有利于文化事象转化成旅游吸引物,又要十分重视旅游资源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问题,使非物质文化的各个层面按照其自身的文化逻辑和演化规律持续生长,保持其原始、古朴、纯真、自然的特殊风貌。可持续性原则

优秀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它必须依附于个体的人、群体和特定区域、空间而存在,是一种“活态”文化,因此需要通过制定和落实开发政策,切实保障传承、教育等手段使之在个人、群体、区域或社会中得到现实的延续和发展。整体性原则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物质遗产保护相结合,实现历史遗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