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汇总_第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汇总_第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汇总_第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汇总_第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汇总简答简述题(教学法)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1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2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展3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身体的发展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什么:1发展性2情感性3主体性4多样性5技术性简要回答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务2依据教材内容和学习性质、特点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4依据教学原则5依据教师的素质条件6依据教学目标7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8依据教学实践和效率的要求简要回答教学方法发展的基本趋势:1由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位中心2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3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1学习的过程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2认为学生的认知经历着“动作表征、映像表征、符号表征”三个发展阶段。3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4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5注意对儿童的早期教育。6注意学生的内部动机。7强调发现学习的方法。简述启发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一堂设计完成的启发式教学课应该包含连续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温故导新,提出问题第二阶段:讨论分析,阅读探究。第三阶段:交流比较,总结概括。第四阶段:练习巩固,反馈强化。简述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原则:1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2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3理论知足起主导作用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简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1“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观简答教学模式的功能1构造功能2解释功能3启发功能4推断功能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1综合性2发展性3递补性简要回答构建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创新的原则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3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4突出学生主体原则5开放的原则6实践探究原则简要回答“尝试回授—反馈调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1诱导——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2尝试——探究知识的尝试3归纳——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4变式——变式练习的尝试5回授——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6调节——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简要回答暗示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1创设优雅的教学外部环境2学前动员3采用各种暗示手段中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2以直观感知主的教学方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小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哪些?1读书学习法2讨论学习法3调研学习法4实践学习法5循环学习法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有哪些?1读书要明确目的2读书要学会使用工具书3读书要动脑筋4读书要不耻下问5读书要学用一致5读书要有创造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哪些方面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进行体育锻炼)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4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5学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概要说明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1互动观2目标观3师生观4形式观5情境观指导学生提高上课效率包括哪些方面1课前准备(用品、知识、体力、心理)2专心听3仔细看4善于想5敢于问6勤于解7重点记简要回答教学技能的特点1教学技能具有目标指向性2教学技能的形式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3教学技能是学习与训练的结果4教学技能具有可操作性备课包括哪些内容?备课的内容包括做好三项工作,写出三种计划:三项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三种计划即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钻研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哪些内容?1通过整个课程标准,保证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2了解相关的课程标准,了解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3精度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编写教案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1教学目的要写得具体明确,切忌空洞抽象。2有创造性,即依据教科书。3要反复检查和修改教案。运用提问技能应遵循哪些原则?1目标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明确性原则4适宜性原则5多样性原则6普遍性原则在理答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哪些方法进行提示?1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或缩小学生的思考范围2引出部分答案3提供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旧知识4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5把一个较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小的问题6从难度较大的问题退回难度相对较小的问题等方法进行提示简要回答课堂结课的意义与作用1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2具有强化主题,明确要旨的作用3能使学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4提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5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6训练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中学基本的评价方法有哪些?1纸笔测验2课堂观察3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简述纸笔测验命题的原则1体现多维目标2适当确定各学习领域的比例3试题选择与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方面?1学生的参与状态2学生的交往状态3学生的思维状态4学生的情绪状态5学生问题的生成状态如何实施课堂观察?1明确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2确定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简要回答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1确定评价目的和目标2选择记录的工具3收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形成性反馈简述当前教学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融合,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媒体体系。教学日益多煤化、综合化,即日益注意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以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哪些主要特点?1丰富的表现力2交互性强3共享性好简述网络教学的功能和作用1网络教学改变学习方式2网络教学有利于突出表现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3网络教学促进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结构的变革4网络教学可以节约和优化社会资源。综合应用题(教学法)结合实际分析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新要求。1突出“启发式”教学思想{坚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按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要求来选用和设计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点}2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策略,是提高学业成绩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对策之一}3注重研究学法{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就应以过去只研究教学逐步过渡到即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使教与学统一起来}4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教学方法改革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良好学习态度,注重激情引趣}5实现教学方法最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或优化不在于剔除或偏爱哪些方法,而在于如何依据不同的制约因素对教学方法作出最佳选择}结合实际分析中小学教师学习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答:1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教师备课离不开教学方法;教学的实施离不开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离不开教学方法}2教学方法是学生发展的制约因素{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身体的发展}3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通过教学方法来体现;教学内容的改革必然伴随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教学改革最容易着手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结合实际分析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1教学目的观:全面发展与主动发展的全面统一2教学过程观:启发式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双边互动的过程,是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是解决知与不知矛盾统一的过程,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3教学对象观: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是潜在的主体;在坚持学生具有共同性的基础上,承认学生存在着差异性。4教师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转化者,是积极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创造者。5知识观:坚持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传授与发现过程的统一,是现代启发式教学知识观的重要特征。结合实际分析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1由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向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发展{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增长速度的加快,终身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化竞争程度以及个人社会生活复杂化程度的提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2由重教师的教学模式向重学生的教学模式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现代的教学模式都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注重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动性、积极性}3由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据统计,我国已有20多个教学模式,而我国在教改实践中提出的教学模式也达10多种。}4、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生的教学模式大都属于演绎教学模式,即从一种思想或理论假设出发,设计一种教学模式,用实践检验证明其有效后,确立这一教学模式}结合实际分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1研究性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探究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活动。}2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研究学习活动包括观察、考察、归纳、实验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问题上,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过程,形成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结合实际分析教师运用板书技能应注意的问题1体现意图、有目的性{板书设计要加强目的性,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2书写规范,有示范性{板书要工整,必须遵循汉子的书写规律,做到书写规范、标准、清楚、美观大方,不潦草难辨,影响学生的学习}3语言准确,有科学性{板书用词要准确、恰当,能正确反映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意图}4层次分明,有条理性{板书也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枝蔓有序、繁简适中、逻辑性强}5重点突出,有鲜明性{教师的板书必须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使学生通过板书就能纵观全课,了解全貌,抓紧要领,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6合理布局,有计划性{教师课前要根据教学要求,从实际出发,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精心的设计}7形式多样,有趣味性{老师板书不要千篇一律,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板书}结合实际分析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1以质性评价统整替代量化评价。{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方法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所表现的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局限日益突出。质性的评价范式抓住学生发展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加以评价,起到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2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选拔转向侧重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评价功能转变的关键点}3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个别差异。{发展性学生评价要求改变划一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积极的、个性化反应。突出强调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别特点}4强调评价问题的情境性和真实性。{测验的试题不能孤立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要富有真是性}5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避免单一的评价带来的误差,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6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的客观要求。}结合实际分析合作评价的操作策略1教师要做好合作评价的组织者。首先,教师要向学生、家长、社区人员说明合作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其次,教师要向各评价主体明确评价的标准。再次,教师要为家长和社区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对学生也要有评价“培训”。2合理控制评价主体的参与范围。要分清哪些内容适合多主体评价,哪些内容不适合多主体评价;要考虑评价的目的,采用最有效、最合理的评价方式与手段。3淡化等级和分数。合作评价要淡化等级和分数,强调品评和反思。4信息应以描述性的为主。描述性的信息更能说明学生发展的情况。5不便在高利害评价中使用。6及时沟通反馈调整非学业性评价的实践和研究7不断发挥和提高评价激励的导向性和时效性。名词解释(教学法)1教学氛围:指的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3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程序。5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像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方法。6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方法。7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8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到社会场所如工厂、农村、展览馆等进行参观和研究,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和实验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9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一起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10读书学习法:又称阅读学习法。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材料和其他参考书或读物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11讨论学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与他人相互研讨、切磋琢磨、互相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12调研学习法:就是调查研究学习法的简称,它是指学生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13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4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和技巧。15导入技能:是指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教学活动开始时,有意识、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一种力量和技巧。16板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或形象的图表传递信息的技能和技巧。17评价方法:是指收集教学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18纸笔测验:是根据教育目标,通过编制试题、组成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引出学生的学习表现,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测试结果加以衡量的一种评价方法。19成长记录袋:是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20合作评价:是指多个评价主体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关于学生的多方面信息以判断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活动方式。21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媒介工具。22网络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单选(教学法)1教学方法的表达手段是语言2当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是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方法的物质手段是实物4教学方法依存的形式是活动5进行教学改革最容易着手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6斯金纳提出的教学理论是程序教学理论7布鲁纳所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发现学习法8心里学家维特海默、苛勒、科夫卡提出的学习理论是格式塔学习理论9场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拓扑心里学家勒温10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里学家桑代克11加涅认为学习的最主要的外部条件是教学设计12美国著名的心里学家、教育学教罗杰斯教学理论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13前苏联著名心里学家、教育学家和教学理论学家赞科夫提出、教学要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14美国著名心里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础结构15奥苏贝尔基础的教学理论是认知同化教学理论16布鲁纳1960年出版的教育著作是《教育过程》17前苏联合作派教师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教学理论称为合作教育学理论18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被称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理论19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20认为人类和高级动物的学习,根本不是对个别刺激的个别反应、而是对整个情境做有反应过程、这种学说被称为顿悟说21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22符号(信号)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23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学习理论是掌握学习理论24中国社会科学院卢仲衡提出的教学模式是自学辅导教学模式25湖南师范大学郑和钧及其研究人员所提出的教学模式是协同教学模式26暗示教学模式的提出者是洛扎诺夫27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提出来的教学模式是范例教学模式28教学模式创新必须具备的软环境是正确的教育观念29江苏省南通师范就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创建的教学模式是情境教学模式30教学模式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的优效性31上海北京东路小学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提出的教学模式是互动教育模式32提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教育家是罗杰斯33教师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讲述法34演示教学的主要特点是直观性强35教师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对事实和问题作出科学结论的方法是讲演法36为丰富感性认识,在讲授某一课题前组织学生实地观察的方法为准备性参观37根据练习的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练习应包括掌握知识的练习、形成技能技巧的练习和发现和发展潜能练习38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39、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学习方法是合作学习40、兴起于美国的合作学习是在20世纪70年代41衡量默读能力的主要标准是对内容的理解42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43在理解和不漏内容的情况下,快速吸取书中内容的读书方法是速读44根据艾宾浩斯曲线,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因此,复习必须及时45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时,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一种技能是导入技能46用线条、箭头、符号等组成某种文字图形的板书方式是图示式板书47备课最深入、最具体的一步是编写教案48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幻灯、实验、图画、挂图、游戏等各种手段导入的教学称为情境式导入49意在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思考的提问方式是扩展式提问50教师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放录像等方式结尾称为趣味式结尾51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一直达到理想结果的提问方法是跟踪式提问法52成长记录袋评价的特点是反思性53教育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价方法是纸笔测验54在人类历史中、教学媒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55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列出一系列有关媒体选择的问题作为问卷,教师根据所列问题逐个深入考虑,从而找出适合完成教学任务的媒体,这种方法叫问卷选择法56在选择教学媒体时,把选择的问题排列成一定的程序,教师对每个问题回答“是”或“否”而进入不同的选择分支,最终完成对媒体的选择的方法叫流程图选择法57收音机、扩音机、无线话筒、录音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属于音响媒体58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将各种媒体与教学目标或类型用二维形式排列,从中找出在特定教学要求下媒体的最佳效果,这种方法叫矩阵选择法59电影放映机,电视机、录像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属于声像媒体60语言实验室、程序教学机、学习反应分析机、多媒体系统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属于综合媒体61幻灯机、投影仪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属于光学媒体多选(教学法)1影响教学方法内容和结构的前提条件主要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氛围、教学素质2教学方法的内容要素主要有语言、实物、活动3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研究提出的学习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4斯金纳从他系列基本实验中总结出了关于学习的基本规律是习得率、条件强化、泛化作用、消退作用5班杜拉认为人类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6范例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基本性原则、基础性原则、范例性原则7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优效性、参照性、可操作性、开放性8教学模式设计的步骤主要包括设计预期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对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9讲授法具体可划分为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10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11课后复习的主要方法有回忆、看书、整理笔记、看参考书12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有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13理答的形式有提示、探究、转引、回问、延伸14根据提问的信息交流形式,提问可以分为特指式提问、泛指式提问、重复式提问、反诘式提问、自答式提问15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基本特点是全面性、科学性、开放性、反思性16纸笔测验的特点包括可操作性、可比较性、测验范围较广17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主要特点是丰富的表现力、交互性强、共享性好18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基本类型有操练复习型、个别化指导型、模拟实验型、教学游戏型、模拟探索型19现代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有问卷选择法、矩阵选择法、流程图选择法简答简述题(教育学)简述教育本质的含义教育的本质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简述教育本质的特征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3教育是又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简述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鉴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列举《学记》中概括总结的教学原则藏息相辅、师道尊严、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学不躐等简述20世纪教育理论界出现的主要教育理论流派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文化教育学、批判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人力资本论、教育万能论、教育独立论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数量影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2人口质量影响制约教育的功能3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教育结构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3.教育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1)教育有助于人口的性别比例的平衡(2)教育可以改变社会人口的年龄结构(3)教育能够改变人口的行业与职业结构(4)教育可以调节人口的地域结构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认得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教育的本体功能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3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1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2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和谐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的“多方面发展”4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人的“自由发展”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2坚持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3注重提高全民素质4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1全面发展,是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2全面发展,每一个人自身所蕴含的全部发展可能性或潜能的全面发展3主动发展,排除外在强迫,主动涉及与实现的发展4和谐发展5充分发展6可持续发展简述《教师法》关于教师权利的规定1教育教学权2学术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工资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当代中小学教师的角色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开放型社区文化的共建者5)在对待自我上,教师是反思实践者6)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是合作者述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内容1)教育教学设计2)组织与实施3)激励与评价4)沟通与合作5)反思与发展简述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内容1)教学设计2)教学实施3)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4)教育教学评价5)沟通与合作6)反思与发展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具体内容1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学生的本质属性是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2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1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师生关系的类型1民主型、挚爱型、管理型、专制型、放任自流型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代表人物:行为目标—美国学者泰勒;生长性目标—英国学者斯滕豪斯;表现性目标—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1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2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3注重内容的基础性。4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1基础学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2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3课程设置趋于个性化、综合化。4课程管理的动态化、弹性化。课程编制的基本环节: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活动以及评价课程等不同阶段和环节。教学的基本功能:1授受基础知识2形成基本技能3发展基本能力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大主结构和八个亚结构。分为准备、展开、终结三个基本阶段。其中准备阶段又可以划分为启动和定向两个小阶段;展开阶段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小阶段;终结阶段可分为检查和评价两个小阶段。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1教学目标设计2教学内容设计3时间设计4措施设计5评价设计说课中“说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5说明板书设计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途径:1领导评价2学生评价3同行评价4教师自评5专家评价6学生成绩分析简析品德的结构1从内容结构的角度看,品德包含道德价值、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不同要素2从品德能力的角度看,品德结构包括道德判断力、决策力、践行力等若干侧面3从品德形式结构的角度分析,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所构成的综合体。简述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1直接的道德教学2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影响3校内外活动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1学校德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2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3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德育的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1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必要的张力2注意学校德育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3坚持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教师德育过程中运用奖励的教育艺术1奖励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成就的过程,即过程中表现的动机、态度、学习方式、意志力等;2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不能无原则地滥用奖励,奖励的级别应与成就的高低相当;3注意奖励的灵活运用4坚持奖励的精神鼓励性质,学校德育要慎用物质奖励;5奖励应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以形成集体道德舆论,获得学生群体的支持,从而收到教育全体学生的功效。班级的功能1归属功能2社会化功能3个性化功能4选择功能5保护功能班级管理的内容(1)班级组织建设(a.班级组织的设计及目标达成b.指导班级建设c.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2)班级制度建设(成文制度和非成文制度)(3)班级教学管理(a.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任务b.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c.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d.指导学生学会学习)(4)班级活动管理班主任的基本职责1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3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4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综合应用题(教育学)试述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1)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时现代教育和现代生产的普遍规律,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已成为目前各国发展本国教育的共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2)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教育民主化一方面体现为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对象普及化得范围扩大。教育民主化的另一方面可体现为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平等,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平等](3)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今天既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形势;也有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多媒体远程教育等教育形式。总之,今天正规、非正规,民办、公办等多种规格的教育形式已交织成一个多样化、网络化的立体教育世界](4)教育内容综合化[人类的教育内容是沿着综合—分化—再综合这样的路线走过来的。当前教育内容综合化趋势在学校教育中的最明显反映便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5)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终身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以立法形式,确认“终身教育”为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原则,据此重新构建本国的教育体系](6)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根据时代的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变革教育手段,调整教育内容,提高教师素质等,使教育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正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和潮流】(7)教育改革日益成为教育发展的常态模式[当代各国为了发展教育都在进行不断广泛而深入的教育改革,而且教育改革的频率和强度都是空前的,涉及的领域亦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是影响人发展的最有效手段。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与遗传因素和自发的环境影响相比,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1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影响条件,排除和控制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影响性质和方向的一致性,以保证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2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3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避免盲目性。教育人的制约性1认得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2认得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制约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制约4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对教育的制约5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对教育的制约6人的身心发展的全面统一性对教育的制约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根据不同的教育条件,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上。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因材施教。第二,教师讲课活动虽然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因而必然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和加工。第三,教师的教育机智。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1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的情况,还要掌握班集体的基本特点及形成原因等,在教育教学及与学生的其他形式的交往中,避免认知偏见,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吧学生视为不成熟但同时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富有创造性的个体,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领域和独立人格]3努力提高教师个人修养[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加强自我修养]。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试述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1学生认识的主体性2教学目标的多维发展性3教学内容的整合性(主要体现在1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时一个整体布局2现代教学的课程门类体现了人类文明成果的整体性,课程门类的全面性大大提高3现代教学的内容体系体现了不同培养方向的综合)4教学模式的多样化5教学手段的先进性6教学评价的全息性(主要包括1心理结构与行为表现之间存在全息对应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个人的行为表现推断其心理结构2测量观察中存在着内容与样本、心理结构与行为表现之间的信息转换关系,这种转换的全息性使得测量结构具有理论的可信度)论一堂好课的评课要求1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1基础目标2提高目标3体验目标)2教学内容:科学合理(1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结构2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3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4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教学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1学生主动参与2合作学习3学生自主学习及差异发展4鼓励创新)4鼓励创新5教学效果与特色:富有成效与特点(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学生善于思考,发言有独到见解;学生的参与活动面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11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品德结构个要素协调发展的过程[从品德形式结构的角度分析,德育过程就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几大因素协调发展的过程,应包括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2品德的发展是行为主体活动和实践的结果[只有通过活动和实践,人们才能获得对道德规则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并以此调节自己的行为]3品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不同阶段[整个品德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单纯受外部环境的支配到受行为主体自我控制的过程德育的功能1德育的个体性功能(1制约着摄魂鬼化和个性化的方向2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3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2德育的教育性功能(两个含义1德育的教育价值2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3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制度与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等班主任如何做好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工作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意识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良好的班集体不可能自发形成,只能是班主任精心组织和培养的结果。班集体一旦形成,就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成为班主任开展工作的有力助手和途径。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步骤是:(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并从中选拔出学习较好,组织管理能力较强,愿意为同学服务,能够以身作则,并且在同学中具有一定威信的同学来担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有计划的组织开展集体活动[组织共同的活动是集体的生命;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和设计各种活动]名词解释(教育学)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的的教育活动。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遗传素质也成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征,故称为主观能动性教育目的: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名族素质的使命.教师资格证制度: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教师聘任制: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师德: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室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和内部环境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原则: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应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复式教学: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德育方法: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行为训练法:通过德育实践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惩等方法进行德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练道德意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单选(教育学)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正式产生于(奴隶社会)据史料记载,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埃及。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为(六艺)。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德国)。记述孔子教育思想及言论的著作是(论语)。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也称为(产婆术)标志教育学走向独立的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使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规范学科的标志是(普通教育学(德国教育家1806年赫尔巴特)。)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新教育大纲》的作者是(杨贤江)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舒尔茨)。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康德)。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着(教育结构)。减少人口数量并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提高人口素质重要手段(教育普及)人口结构合理化主要决定因素(教育)人类所特有的在意识方面的特性称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工作必须分阶段地进行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生理或心理的某一方面行为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称为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一个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称为(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称为(培养目标)根据个人的本性和发展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观点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好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创立者是(布鲁姆)加涅在1992年修订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了其著名的(学生素质结构理论)我国在1957年提出的教育方针称为(“三育两有”)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活动是(智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并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美育)学生有权在义务教育年限内在校学习,教师不得随意侵犯或剥夺学生惨叫学习活动的权利(学习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劳动的(长期性)_。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向师性和模仿性,说明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人身权)。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是(教师素质)。学生个体在生理、心理上接近成熟的时期一般称之为(青年初期)。从中小学生年龄发展特征看,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性断乳期”的是(少年期)。实践证明,在几种类型师生关系中,教育效果最佳的当属(民主型)。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情感发展最困难,最令教育者操心的时期是(少年期)。从中小学生年龄发展特征看,学生的身体发展相对稳定和平衡速度比较均匀时期是(童年期)。1979年提出课程层次理论的美国学者是(古德拉德)。课程理论建立的标志是1918年博比特出版了他的代表作(《课程》)。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或者是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所有有组织的活动就是(显性课程)。最早实行选修制的国家是(德国)。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叫做(课程内容)。规定课程门类、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并对学校的教学、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作出全面安排的是(课程计划)。核心课程于20世纪初最早出现在(美国)。基于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是(模块)。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叫(教学系统)。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学科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施瓦布)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创建的(京师同文馆)。从1997年9月起率先在上海市的10所小学起始年级中进行首轮试点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叫做(小班教学)。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教师教学工作的准备环节是(备课)。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叫做(品德)。1882年率先以法令的形式将“道德课”列入学校正式课程的国家是(法国)。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把道德认知的发展确定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心理学家是(科尔伯格)。完成德育任务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叫做(德育内容)。以教师的语言作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表达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德育方法叫做(讲授法)。以师生交谈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和价值辅导的德育方法叫做(谈话法)。全面负责一个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的教师是(班主任)。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很重要场所是(班集体。)一个班的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形成一种风气就是(班风)。在集体中占优势并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是(集体舆论)。多选(教育学)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它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历史上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包括家庭起源论、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论、劳动起源论、心理起源说。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类型主要包括骑士教育、教会教育。《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主要有藏息相辅、师道严遵、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学不躐等20世纪出现的几个教学理论流派主要包括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文化教育学、批判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人力资本论、教育万能论、教育独立论。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包括制约教育的性质、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制约教育的目的、制约受教育的权利。人口数量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教育质量、影响教育发展规模、影响教育投资、影响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加涅认为学生的素质应包括先天素质、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后天习得的素质。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包括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劳动技术教育、体育、美育、智育。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连续性、间接性。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有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中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有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有专业知识、教育理念与师德、专业能力。学生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公正评价权、学习权。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1979年美国学者古德拉德提出的课程层次包括理念课程、正式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经验课程。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的角度划分,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主要的课程实施取向包括得过且过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在教学中常用的具体直观手段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现代学校中的班级具有的基本功能归属功能、社会化功能、个性化功能、选择功能、保护功能。按照行为科学的观点,班级的组织可分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简答简述题心理学简述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描述心理现象2揭示心理规律3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简答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心理测验法5个案研究法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1日常生活经验证明2医学临床经验证明3科学实验证明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1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有道A正诱导B负诱导3同时性诱导4继时性诱导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①联系a.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b.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二者常交织在一起c.二者都属于心理过程的认识过程②区别a.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b.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不同的感觉有各自不同的分析器,而知觉往往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c.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经验在感觉中可有可无,而在知觉中必不可少简述观察与感知的区别和联系: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区别:①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所指引的。②感知只在分析器的综合活动中体现了思维和语言的作用,③观察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一项,④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②对象的活动性③刺激物的新颖性,④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如何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①让先学习或复习的材料达到100%巩固②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③避免回忆材料时系列位置效应④注意科学用脑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到了一定时间,几乎不会在遗忘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多,以后忘的少.简述如何进行复习①复习要及时,多次进行②复习要多样化③要正确运用集中与分布复习的方法。简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②适当超额学习③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干扰④正确组织复习思维的过程包括哪些内容1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与系统化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1语言与思维密切联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语言对思维的主要作用是:语言室个人思维活动的工具;语言是标记(记录)思维活动成果的工具;语言室人们互相交流思想的工具2语言与思维的区别。语言是物质现象,思维是精神现象。外部语言室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而在个人头脑中进行的思维却不能与别人直接交流。思维与外部世界时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语言与外部世界则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语言规律有名族性,思维规律则有全人类性简述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求异思维有哪些特点1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简答思维的功能1主要有理性认识功能、学习功能、创造功能和调控功能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①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很熟练的②注意分配的水平依赖于同时进行的集中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熟练程度和习惯程度等简述有意注意的保持规律1)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2)激发间接兴趣。3)组织有关活动。4)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简答动机的功能有哪些①启动功能②定向功能③强化功能简述意志过程的分析①采取决定阶段a动机冲突b确立目的c制定计划,选择方法②执行决定阶段简述意志的品质有哪些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性,与其相对的不良的志品质有盲从性和独断性,武断性和优柔寡断,动摇性和顽固性,易冲动和闹情绪等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①有自觉的行动目的②以随意运动为基础③受意识的能动调节支配④克服困难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与爱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强度水平。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说,动机强度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2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提高而上升;随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强度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加大的任务中,强度较低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简述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①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自觉性②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③利用原有动机的转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④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示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⑤创设各种条件,以满足学习需要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有哪些表现①积极动力作用与消极阻力作用②肯定与否定性质③激动与平静状态④紧张与轻松作用⑤情绪的强弱两极状态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联系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②情绪、情感对认识过程有影响作用。区别①反映的对象不同②随意性程度不同③机体表现不同怎样控制激情①自我意识控制②理智调控③合理释放④艺术升华⑤适当转移如何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①正确认识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②正确认识与判断他人的情绪、情感③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水平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如何联系①知识、技能推动和促进的能力、是能力发展的基础②能力又制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区别①掌握知识、技能基本属于心理活动过程的范畴,而能力属于人的心理特性②知识是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里水平的概括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①人的智能是由相对独立、平等的八种智能构成的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强项与智能弱项.且它们的表现程度不同③对某些智能的培养和发展能够带动或迁移至其他智能的发展④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智能理论的超越简述影响中小学生性格形成的因素①家庭教育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家庭的气氛②学校教育的影响:校园文化,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③社会教育影响④自我教育影响简述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性格)的特点①具有一种“成人感”②发现“新的自我”③具有强烈的自尊心④性意识开始觉醒如何理解学习这一概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联系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地变化1以行为或行为能能的改变为标准的2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3变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学生学习有何特点1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3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简述学习策略的形成条件1内部条件(1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2元认知发展水平3学生的动机水平)2外部条件(1变式与练习2外显的可操作的技术)简述学习策略教学原则1)特定性原则;2)生成性原则;3)有效控制原则;4)注意个人效能感原则;5)注意个体的年龄差异。简述知识学习的标准1概念化2条件化3结构化4自动化5策略化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1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2呈现学习材料的教学策略3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4促进知识保持的教学策略5测评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对学习材料的理解程度、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指导的作用、定势作用、对学习情境的理解、认知结构的特点、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定型阶段、自动化阶段如何培养动作技能?理解任务的性质和学习情境、示范与讲解、练习与反馈简答道德认识的形成:包括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道德信念的确立。简述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1(1)先天和后天的关系,先天在心理发展中起基础作用(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人的身心发展是主动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心理的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促成的(4)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的关系,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1通过临床观察以及对大量病例的分析,在批判罗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决定理论的基础上,强调社会文化北京队人格发展的作用,认为发展是一个生物的人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中的适应,提出了自己的心理社会发展决定理论。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经过一系列决定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心理发展经历了相互连续的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种确定的危机以及都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其特征,如果要使随后的发展正常进行,这一发展任务就必须很好的完成。把人的发展理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统一,把人的一生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并且重视文化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①智力正常②情绪稳定③意志健全④人格完善⑤自我意识客观⑥人际关系协调⑦反应适度如何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1使教师真正体验工作价值2使教师工作内容多样化3适当地增加一些工作的难度4给教师应有的自主权5将教师的能力与发挥与兴趣统一起来6及时运用信息反馈机制综合应用1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①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②要由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的计划③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学生的个别的指导,有针对想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观察品质④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2论述中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①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②培养学生对记忆内容的兴趣③加强对记忆材料的理解④对记忆材料的充分应用⑤使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⑥交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⑦科学用脑、合理用脑⑧树立记忆的信心。3试论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①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②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思维活动③提高元认知能力,教给学生思维策略④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⑤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⑦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品质⑧提供创造性活动条件,让学生大胆创造.4试论述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有哪些?①创造动机强度的影响②知觉情景的影响③思维定势的影响④功能固着的影响⑤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⑥已有知识的影响⑦人格的影响.5试述教师应如何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①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a要尽量防止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的干扰b新颖的教学内容c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d培养学生兴趣e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保持乐观态度和健康的体魄防止疲劳②要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a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b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适当c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d正确组织课堂教学e组织学生实际操作③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13试述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影响人的心理发展因素。首先,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其次,社会环境和教育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再次,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矛盾运动发展的。品德发展的影响②学校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作用③个性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19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三方面的原因。这三方面的原因又往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6如何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①明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意义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③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儿童节积极思维④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⑤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7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①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观念意识②规范管理教育,养成自觉、自控的习惯③加强行为练习,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④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⑤根据学生意志表现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8如何对中小学生不良情绪进行调节①矫正错误的观念②不要简单禁止、应善于疏导③不要损伤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心④科学正面引导、利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5帮助学生扩大胸襟.9试述影响中小学生能力发展的因素①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②教育对能力发展起主导作用3社会实践是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10试述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能力①在教育与教学中培养②在实践活动中培养③在勤奋努力中培养.11教师应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对胆汁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和主动的心理素质,防止粗暴、任性、高傲等人格特点的产生。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宜用“以柔克刚、热心肠、冷处理”等有效方法:保持平静,轻声细语,实实在在、干脆利落地讲清道理,对他进行教育切忌急躁。对多血质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足智多谋等心理品质,防止朝三暮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的产生。对多血质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刚柔交错”。对粘液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诚恳待人、工作踏实等品质,注意防止墨守成规、执拗、冷淡、迟缓等品质,对这类学生的教育应当注意培养高度的灵活性,积极性,杜绝可能发生的淡漠和萎靡不振对抑郁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敏感、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品质,防止怯懦、多疑、孤僻等消极心里的产生。在教育方法上教师要给以更多的关怀,要经常给予帮助。对这些学生称赞、嘉许、奖励等将对他们的发展起积极作用。12促进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①加强基本概念、原理、原则和科学规律的教学②合理安排教材、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③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④科学地安排练习与实践,加强练习的指导⑤创设与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⑥采用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⑦改进对学生的评价。14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有哪些?㈠教师的认识能力:①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②教师要有分配的注意力③教师要有巩固的记忆力④教师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⑤教师要有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⑥教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㈡教师的情感:①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②教师要热爱学生㈢教师的意志:①教师要有坚定性②教师要有果断性③教师要有自制力15试述有效地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有哪些1要确定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学习策略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2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3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训练4注重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习策略16试述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阶段形成的理论:前苏联教学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活动是外部的物质活动的反映,是外部物质活动向反映方面—知觉、表象和概念化的结果。这种转化是通过一系列的阶段来实现的,在每个阶段是行都产生新的反映和活动的再现以及他的系统的改造。这就是加里培林活动按阶段形成的基本观点,其形成的阶段是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17在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对学生的智力技能进行培养1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4科学的进行联系18简述影响学生品德的发展的因素?①家庭环境对学生名词解释实验法:是一种有严格控制的、特殊的观察形式,是有目的、有方向、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即控制无关变量,只让自变量起作用),来引起某种心理和行为(即因变量)的出现或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探讨的研究方法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固定的反射感觉:是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所作出的反映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记忆表象或称表象是曾经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心理形式。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后摄抑制:(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超额学习:在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能背诵的程度遗忘:是党识记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或回忆的现象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的表象经过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即通过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思维是对所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从多方面加以思考,并提出许多新假设和找到许多新答案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人以新的方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再造想象:根据别人的描绘在人脑里构成相应新表现的过程注意: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动机: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情绪与情感: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一贯的行为方式人格: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可操作性方案。变式教学过程向学生举例子时,交替变更所提供材料的形式,使对象的非本质特征得到变异,而突出同类事物的本质或共同规律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即对认知过程的知识、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控制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它包括了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和从事这种活动的技能学习的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包括概念、原理则、技能技巧、技术方法以及态度等)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技能是经过练习而获得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具有的那种使学生感到的威望和信誉的精神感召力量即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单选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于1879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根本指导性原则是客观性原则。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认识冯特。在研究心理活动时,反对吧心理现行看作是凝固的、静止的、鼓励的东西这是根据发展性原则。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实验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观被试者的表情动作语言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定的调查提纲或者言简易答的问题直接访问被试者或有关人员,将访问结果统计处理或文集总结,进行心理分析的方法叫调查法。世界上公认的的真正比较科学而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体系是由桑代克创建的。实验法是一种有严格控制的、特殊的观察形式,是有目的、有方向、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或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探讨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内,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借助专门仪器对被试进行实验的方法。自然实验法是在教育、教学、游戏、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由目的创设条件来研究人的生理活动规律的方法人的生命中枢是指脑干,人的视觉中枢是枕叶,躯体感觉中枢在顶叶,运动中枢在额叶,嗅觉中枢在海马回沟,人的听觉中枢在颞叶·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当全神贯注看书时,人们对周围正在发生的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现象属于负诱导·动力定型是复杂的,巩固的条件反射系统,是对复合刺激物系统的比较巩固的刻板式的反应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做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第二信号系统由词和语言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兴奋过程叫正诱导。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两种:一是兴奋过程,二是抑制过程。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叫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应叫做知觉。刚刚能察觉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叫做绝对感觉阈限。人们把感觉最小差别量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适应现象。将实际上不动的静止之物知觉为运动的一种现象叫似动现象。从明亮处进入已灭的电影院,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就能分辨物体的轮廓这是暗适应。先吃糖后吃苹果感觉是酸的,先吃杨梅再吃苹果感觉是甜的,这种现象属于感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