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十一章人际吸引课件_第1页
社会心理学-第十一章人际吸引课件_第2页
社会心理学-第十一章人际吸引课件_第3页
社会心理学-第十一章人际吸引课件_第4页
社会心理学-第十一章人际吸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人际吸引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范丽恒1第十一章人际吸引河第一节人们为什么相互吸引第二节什么导致人际吸引第三节亲密关系2第一节人们为什么相互吸引2第一节人们为什么相互吸引一、人类的亲和动机二、为了克服寂寞3第一节人们为什么相互吸引一、人类的亲和动机3第一节人们为什么相互吸引一、人类的亲和动机两种动机(Atkinson,1954;Mcadoms,1980):1、亲和需求needforaffiliation(一个人寻求和保持许多人际关系的愿望)2、亲密需求intimacy(人们追求温暖、亲密关系的愿望)4第一节人们为什么相互吸引一、人类的亲和动机4人类的亲和动机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1、与社会比较有关,它强调人们通过社会比较获得有关自己和周围世界的知识。人们之所以与他人亲近,是为了拿自己的感觉与其他同情境下的人比较。研究发现:和他人在一起,可以减少焦虑和恐惧2、与社会交换有关,它强调人们通过社会交换来得到心理与物质酬赏。人们会尽力寻求并维持报酬大于付出的人际关系.5人类的亲和动机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5亲和动机的报酬(R.Weiss,1974)(1)依恋attachment:指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所提供给个体的安全感和舒适感(2)社会整合socialintegration:通过亲和与他人交往,与他人拥有相同的观点和态度,产生团体归属感(3)价值保证reassuranceofworth:得到别人支持时产生的自己有能力有价值的感觉(4)可靠的同盟感asenseofreliablealliance:通过良好关系的建立,意识到自己需帮助时,他人会伸出援助之手(5)得到指导theobtainingofguidance:与他人交往可从他人那里获得有价值的指导(6)受教育的机会theopportunityofnurturance:能够使我们有机会接受来自他人的教育6亲和动机的报酬(R.Weiss,1974)6二、为了克服寂寞寂寞:当人们的社会关系缺乏某些重要成分时所引起的一种主观上的不愉快感。Weiss把寂寞分为两种:情绪性寂寞:没有任何亲密的人可以依恋而引起的寂寞感社会性寂寞:当个体缺乏社会整合感或缺乏由朋友或同事等所提供的团体归属感时产生的寂寞感寂寞与孤独的区别:孤独是一种与他人隔离的客观状态7二、为了克服寂寞寂寞:当人们的社会关系缺乏某些重要成分时所引寂寞感的影响因素:1、婚姻与经济状况已婚的寂寞感少,贫穷的比富有的人寂寞感强2、年龄因素Parlee(1979)18岁以下的79%说有时或经常感到寂寞,45-55岁报告率53%,55岁以上为37%3、人格因素寂寞的人比较内向、害羞、自尊心低、社交技巧差;另外,寂寞常常与焦虑和忧郁相伴8寂寞感的影响因素:84、社交技巧Solano和Koester(1989)发现,有慢性寂寞的人常常是那些缺乏社交技巧的人提高社交技巧的方法:提高对他人的关注;培养自己认识并遵从社会交往规范的能力三、独处需要与交往需要94、社交技巧9第二节什么导致人际吸引一、熟悉性越熟悉,越喜欢Zajonic在1968年提出来所谓的「曝光效应」,就是认为若增加一个人的曝光率,就可以增加我们对此人的喜欢程度Moreland和Beach(1992)利用真人所进行的研究,也发现这种「曝光效应」10第二节什么导致人际吸引一、熟悉性10熟悉导致吸引的三点原因:A、一个人的重复出现会增加我们辨识出这个人的可能性,因而减少不确定、不安的感觉,而增加了对这个人的正向感觉B、对一个人熟悉时,我们较可以预测对方的行为C、对一个人熟悉时,越可能发现或假设对方与我们相似,因而增加对此人的好感11熟悉导致吸引的三点原因:11熟悉性的局限

A、当我们一开始接触某个人,如果形成愉快或至少中性(neurtral)的初始知觉,则此人的重复出现,的确会增加其吸引力但是如果初始知觉是负面的,则只是重复曝光或距离接近,并无助于增加我们对此人的喜爱12熟悉性的局限

A、当我们一开始接触某个人,如果形成愉快或至熟悉性的局限

B、当两个人之间的兴趣(interests)﹑需求(needs)﹑个性(personality)相抵触时,空间的距离愈大,见面的机会愈少,彼此的争执或冲突,反而可能减少C、当刺激人物重复出现太多次之后,也可能引起人们厌烦(boredom)﹑或过度饱和(satiation)的感觉,而达到了曝光吸引效果的极限13熟悉性的局限

B、当两个人之间的兴趣(interests)﹑二、个人特征1.个性品质受到高度喜欢的特质介于稍微喜欢与稍微不喜欢的特质最不受喜欢的特质真诚固执态度不佳诚实循规蹈矩不友善善解人意大胆敌意忠诚谨慎多嘴多舌真实追求完美自私值得信赖易激动目光短浅聪明文静粗鲁可靠冲动自傲自大有思想精力旺盛贪婪14二、个人特征受到高度喜欢的特质介于稍微喜欢与最不受喜欢的特质受到高度喜欢的特质介于稍微喜欢与稍微不喜欢的特质最不受喜欢的特质体贴害羞不真诚可信赖感情丰富心地不好温暖内向不值得信赖心地善良天真恶毒友善好动可憎快乐白日梦者不真实不自私追求物质享受虚伪幽默反叛残忍负责任孤独卑劣开朗依赖性欺骗信任别人

说谎15受到高度喜欢的特质介于稍微喜欢与最不受喜欢的特质体贴害羞不真二、个人特征2.才能一般说来,人们喜欢那些有能力的、聪明的人事实上是这样吗?才能与吸引力之间的倒U型关系犯错误效应:小小的错误会使有才能的人吸引力更增加一层犯错误效应直接受性别角色与自尊心的影响。男性更喜爱犯了错误的才能出众的男性。而女性则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没有错误的人。中等水平自尊心的男性,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有错误的人,而低自尊的男性则更偏爱没有错误的能力出众者

16二、个人特征16二、个人特征3.外表吸引力原因:A晕轮效应——“美的就是好的”B漂亮的辐射效应另:外表吸引力的刻板印象存在文化差异17二、个人特征17外表吸引力的局限

A、这种「美即是好」的效果,只在社会能力(socialcompetence)上最为明显但除此之外,外表在预测个人生活适应(adjustment)﹑智力﹑正直(integrity)﹑关心他人(concernforothers)等方面,却只有中等﹑甚至没有任何效果18外表吸引力的局限

A、这种「美即是好」的效果,只在社会能力B、外表的吸引力只有在讯息有限的情况下(例如形成第一印象﹑或根据照片进行判断),才会产生重大可观的影响力,但是,对于长期的人际关系,就没有那么明显的效力了一方面可能因为两人互动的时间和频率增加之后,人们对彼此内在的特质会有更为深入了解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人有感觉适应(sensoryadaptation)的现象:19B、外表的吸引力只有在讯息有限的情况下(例如形成第一印象﹑或接近效应:我们看见并与之交往最多的人往往最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或恋人的心理效应研究发现,两个愈接近的人,愈可能彼此吸引,进而成为朋友时空的接近性是建立友谊的先决条件,同时对于人际吸引也有重大的影响力时空接近性除了友谊形成外,对于人们伴侣选择上,也有其重大的影响力三、时空接近性20接近效应:我们看见并与之交往最多的人往往最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物理距离和功能距离三、时空接近性21三、时空接近性21三、接近性接近性影响人际吸引的原因分析:1.接近性能增加熟悉性2.接近性与相似性有关3.从社会交换的观点看:物理距离的接近使人更容易获得来自他人的帮助22三、接近性接近性影响人际吸引的原因分析:22四、相似性1.人口特征的相似性(性别、种族背景、宗教、社会阶层、年龄)2.外表的相似性3.态度的相似性4.行为的相似性23四、相似性1.人口特征的相似性(性别、种族背景、宗教、社会阶四、相似性相似性对人际吸引影响的原因分析:1.社会比较的自我确认理论:那些相似的人带给我们一种我们是正确的感觉2.平衡理论: P-O-X平衡:那些和我们相似的人将会喜欢我们,所以我们有可能会主动建立人际关系在重要态度上的分歧导致关系的破裂24四、相似性相似性对人际吸引影响的原因分析:24五、互补性异性交往时:刚开始遵循相似性,接触增加时互补性需要增强当个体对某问题有明确清晰的看法与认识时较喜欢与自己有相似观点的人;当个体处于对某问题模糊不清时喜欢与己观点相异的个体。25五、互补性异性交往时:刚开始遵循相似性,接触增加时互补性需要相似性vs互补性异性相吸?vs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交往双方社会地位接近或平等,社会角色作用相同时,如通常的友谊关系,决定人际吸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相似性

另一方面,当互补涉及人际吸引中最关键因素或社会角色相互对应时,互补就成了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26相似性vs互补性异性相吸?vs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6第三节亲密关系27第三节亲密关系27一、几种不同的亲密关系亲情友谊恋情二、爱情28一、几种不同的亲密关系28(一)家庭:最初的人际关系1.与父母的关系:

孩子最初与父母的交往对他日后的人际交往有所影响,因为家庭是我们每个人学习与人交往的第一个场所。父母、祖父母及家庭中的其他成员都会以多种方式影响到婴儿、幼儿和青少年。一定程度上,交往性质将依赖于与之交往的长辈的个性特点。

29(一)家庭:最初的人际关系1.与父母的关系:292.兄弟姐妹的关系

当孩子与父母都有良好的关系,并且父母也认为家庭生活很幸福时,兄弟姐妹之间就容易产生深厚的感情。手足关系很重要,它对将来与同伴、恋人和配偶的关系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学校中的流氓痞子及行为问题的学生大多数发生在兄弟姐妹关系不好的男孩子,若还有一个拒绝、惩罚型的母亲就更是这样。

302.兄弟姐妹的关系30(二)家庭之外的关系

建立亲密友谊:亲密关系一旦形成,与一般关系相比,会使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增多,场所增多,还会有自我暴露、双方情感支持,以及区别于其他一般朋友的特殊对待。亲密朋友意味着慷慨、细腻、诚挚——在他面前你能感到轻松和自由展示自我。

31(二)家庭之外的关系建立亲密友谊:31性别与友谊两个男人在一起喜欢讨论女人和性、人际关系困境,还有运动和酒。而女人在一起则喜欢讨论与男人的关系、服装、与室友的矛盾、赠送或接受礼物等话题。男女对异性友谊的期望有所不同

:男性倾向于和有魅力的女人建立友谊,希望能从朋友关系发展为性关系。但如果没有身体上的吸引,男人便认为有理由结束交往了。而恰恰相反,对于女性来说,与男性建立友谊是为了得到身体上的保护,如果不具备这种保护,他们也感觉应该疏远这种关系。32性别与友谊两个男人在一起喜欢讨论女人和性、人际关系困境,还有恋情:超越友情

人们更看重的是得到对方的接纳,而不是要真实可靠——只想无条件地去爱和被别人所爱,因此表达最多的是共识和赞美。大家一同去游玩,双方也都会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恋爱就是部分建立在幻觉和美好想象之上

33恋情:超越友情人们更看重的是得到对方的接纳,而不是要真实可二、爱情34二、爱情34(一)爱的定义1.友谊式爱情与激情式爱情友谊式爱情:当我们对某个人非常在乎时所感觉到的亲密和情感,并不包含激情和生理唤醒激情式爱情:对某人强烈的渴求,伴随着生理唤醒。当爱是相互的时候,我们感觉到极大的满足和狂喜,当爱是单方面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痛苦和绝望35(一)爱的定义352.爱情三元论(三角论)亲密、激情、承诺362.爱情三元论(三角论)36(二)爱情关系1.进化与爱情:配偶的选择爱情选择的依据:保证成功的繁殖两性为异性身上不同的特征所吸引男性被女性的外表所吸引(外表,年龄,健康)女性被男性的资源所吸引(经济状况和职业成就)批评:交换理论:美貌换财富相似性:外表吸引力和财富的近似程度37(二)爱情关系372.亲密关系中的依恋方式成年关系中的行为根植于幼年与父母和教养者之间互动的经验。依恋方式:基于个体在婴儿时期与主要的教养者之间的关系发展而来的个体对人际关系的预期方式。三种依恋方式安全型,回避型,焦虑/矛盾型382.亲密关系中的依恋方式38安全型:以信任、不担心被抛弃以及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很受人喜爱为特征的依恋方式回避型:因建立亲密关系的尝试被回绝,而以压抑依恋需要为特征的依恋方式焦虑型:一种特征为关注他们的伴侣不会以同等方式回应他们对亲密的需要的依恋方式39安全型:以信任、不担心被抛弃以及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很受人喜安全型依恋的婴儿通常有着会对他们的需要有所回应,以及在和他们的交往中表现出正性情绪的教养者回避型依恋的婴儿通常有着那些冷淡、疏远并常回绝婴儿建立亲密关系尝试的教养者焦虑型依恋的婴儿通常有着情绪不稳定且专横的教养者Ainsworth(1978)40Ainsworth(1978)40依恋理论的核心假设:我们在婴儿和儿童时期学会的特定依恋方式成为我们描述我们关系的即行模型或图式这个早期儿童关系的图式会伴随我们一生,并扩展到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之中。41依恋理论的核心假设:41归因和依恋方式安全型-安全型的伴侣关系最稳定如果一个焦虑型和一个回避型的人相遇研究发现,他们会成为伴侣焦虑型的个体期望在关系中有更多的投入,而回避型的个体期望对关系负担的责任更少(Kirkpatrick&Davis,1994)42归因和依恋方式安全型-安全型的伴侣关系最稳定42焦虑-回避型伴侣报告,他们的关系了无生趣,并有许多的负性、有问题的沟通方式,因此他们组成的伴侣关系会很短。焦虑型的女性和回避型的男性,他们的关系非常稳定性别的刻板印象焦虑型的女性表现的是典型刻板化的女性角色;男性则表现出典型的刻板化男性角色他们在关系中体验到的负性感觉很多,但却都归因于伴侣的性别43焦虑-回避型伴侣报告,他们的关系了无生趣,并有许多的负性、有3.长期关系中的社会交换投资模型:人们是否会忠于一段关系不仅取决于1、他们就收益、成本、比较水平和替代性比较水平而言的对关系的满意程度,还取决于2、他们对关系进行的那些离开关系就会失去的投资水平。443.长期关系中的社会交换44长期关系中的公平性两种关系交换关系:受到公平需要支配的关系共有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们最关注的是对他人需求做出回应。45长期关系中的公平性45交换关系的指导原则:关注公平我们希望自己的付出能有及时的回报如果我们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那么我们会感觉被人利用了我们不断捕捉有关“谁对这段关系贡献了什么”的信息能够帮助对方对我们的心境没有影响46交换关系的指导原则:关注公平46共有关系的指导原则:对他人的需要有所回应我们并不希望自己的付出一定得到及时的回报如果我们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那么我们也不会感觉被人利用了我们并不一直关注有关“谁对这段关系贡献了什么”的信息能够帮助对方让我们感觉良好47共有关系的指导原则:对他人的需要有所回应47(三)亲密关系的结束1.分手的过程四个阶段intrapersonal(个体不断思考他或她对关系的不满意感),dyadic(个体与伴侣讨论分手的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