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教学讲解课件_第1页
呼吸教学讲解课件_第2页
呼吸教学讲解课件_第3页
呼吸教学讲解课件_第4页
呼吸教学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吸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即机体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1编辑版ppt呼吸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即机体吸入氧呼吸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即机体吸入氧呼吸过程Respiratoryprocess外呼吸

Externalrespiration(肺呼吸)肺通气pulmonaryventilation

肺换气气体运输内呼吸

Internalrespiration(组织呼吸)组织换气细胞呼吸2编辑版ppt呼吸过程Respiratoryprocess外呼吸Ex呼吸过程Respiratoryprocess外呼吸Ex呼吸器官3编辑版ppt呼吸器官3编辑版ppt呼吸器官3编辑版ppt呼吸器官3编辑版ppt一、呼吸道Respiratorytract上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的传导部结构与功能特点:呼吸道粘膜具保护作用(加温、湿润、清洁)平滑肌的舒缩作用调节气道阻力;4编辑版ppt一、呼吸道Respiratorytract上呼吸道:鼻一、呼吸道Respiratorytract上呼吸道:鼻

(一)鼻

分外鼻、鼻腔、鼻旁窦三部分。(二)咽

是消化和呼吸的共用管道。

(三)喉

是呼吸通道,又是发音器官。5编辑版ppt

(一)鼻

分外鼻、鼻腔、鼻旁窦三部分。(二)咽

是消化和

(一)鼻

分外鼻、鼻腔、鼻旁窦三部分。(二)咽

是消化和

喉软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

喉腔中黏膜皱襞形成声带,呼吸振动发声,声带肌的收缩和呼吸强度控制发声的大小也声调。6编辑版ppt

喉软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

喉软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

(四)气管与支气管

气管:16~20个呈“C”字形的透明软骨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环状韧带连结,并在后1/3处有平滑肌闭封而成的管状。

支气管:是位于气管叉和肺门之间的一段气管。左支管长4~5cm,较水平,右支气管长2~3cm,较垂直。7编辑版ppt(四)气管与支气管

气管:16~20个呈“C”字形(四)气管与支气管

气管:16~20个呈“C”字形气管与支气管微细结构(三层)

1、粘膜层: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细胞,刷细胞,基细胞,颗粒细胞,杯细胞)。

2、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神经、血管、混合性腺泡。

3、外膜:透明软骨,平滑肌,致密结缔组织。8编辑版ppt气管与支气管微细结构(三层)

1、粘膜层: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气管与支气管微细结构(三层)

1、粘膜层:上皮为假复层纤毛9编辑版ppt9编辑版ppt9编辑版ppt9编辑版ppt二、肺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

1、位置:胸腔内,纵隔两侧,左、右各一,左肺狭长,右肺宽短。

2、形态:肺近似半锥体形,上端为肺尖,下面为肺底,也称膈面。10编辑版ppt二、肺

(一二、肺

(一(二)肺的分叶

左肺由斜行的叶间裂分为上、下两叶。

右肺由斜行的叶间裂和横行的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

(三)肺内支气管(导气部)

由支气管入肺门分出二级气管,即肺叶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分出三级支气管即肺段支气管,再反复分支形成支气管树。

11编辑版ppt(二)肺的分叶

左肺由斜行的叶间裂分为上、下两叶。

(二)肺的分叶

左肺由斜行的叶间裂分为上、下两叶。

图6-512编辑版ppt图6-512编辑版ppt图6-512编辑版ppt图6-512编辑版ppt(四)肺的呼吸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半球状囊泡肺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呼吸部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13编辑版ppt(四)肺的呼吸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13编辑版ppt(四)肺的呼吸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13编辑版ppt(四)肺的两类肺泡细胞

扁平细胞(Ⅰ型细胞):连续扁平上皮,。

分泌细胞(Ⅱ型细胞):立方形,分泌物在表面形成一层液膜,称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的形态。14编辑版ppt两类肺泡细胞

扁平细胞(Ⅰ型细胞):连续扁平上皮,。

分泌细两类肺泡细胞

扁平细胞(Ⅰ型细胞):连续扁平上皮,。

分泌细15编辑版ppt15编辑版ppt15编辑版ppt15编辑版ppt呼吸膜Respiratorymembrane呼吸膜由六层结构组成:表面活性物质层极薄的液体层肺泡上皮细胞层间质层毛细血管的基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16编辑版ppt呼吸膜Respiratorymembrane呼吸膜由六层呼吸膜Respiratorymembrane呼吸膜由六层液体和表面活性物质层液体层表面张力产生肺泡回缩力。表面活性物质SurfactantII型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主要成分是二软脂酰卵磷脂。

生理作用:降低表面张力(使表面张力降低到原来的1/4-1/7);维持肺泡容积大小的相对稳定。17编辑版ppt液体和表面活性物质层液体层17编辑版ppt液体和表面活性物质层液体层17编辑版ppt液体和表面活性物质三、胸膜与胸膜腔

(一)胸膜:

浆膜,分为脏胸膜与壁胸膜,二者在肺门处相互移行,形成密闭的胸膜腔。

(二)胸膜腔:

密闭、少量滑液、呈负压。

18编辑版ppt三、胸膜与胸膜腔

(一)胸膜:

浆三、胸膜与胸膜腔

(一)胸膜:

浆一、呼吸运动RespiratoryMovement呼吸肌收缩和舒张所引起的胸廓的节律性扩张和缩小。第二节呼吸运动与肺通气吸气肌:肋间外肌、膈肌。呼气肌:肋间内肌、腹肌。19编辑版ppt一、呼吸运动RespiratoryMovement呼一、呼吸运动RespiratoryMovement呼呼吸运动的过程平静呼吸:

吸气为主动过程,呼气为被动过程。深呼吸或用力呼吸:

吸气和呼气均为主动过程。呼吸运动的型式腹式呼吸:膈肌活动为主胸式呼吸:肋间外肌活动为主混合型呼吸20编辑版ppt呼吸运动的过程平静呼吸:吸气为主动过程,呼气为被动过程。呼呼吸运动的过程平静呼吸:吸气为主动过程,呼气为被动过程。呼(一)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吸气初吸气末呼气初呼气末大气压与肺内压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平静呼吸时肺内压变化幅度在2-3mmHg。二、肺内压和胸内压21编辑版ppt(一)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二、肺内压和胸内压21编辑版pp(一)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二、肺内压和胸内压21编辑版pp(二)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密闭、潜在的腔隙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故又称胸内负压。胸腔容积总是大于肺的容积,肺壁与体壁紧贴,因此肺总是处于扩张状态。22编辑版ppt(二)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密闭、潜在的腔隙22编辑版ppt(二)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密闭、潜在的腔隙22编辑版ppt(1.胸内负压的成因胸内压=肺内压-肺的回缩力=大气压-肺的回缩力=-肺回缩力胸内负压是肺的回缩力所造成胸廓的发育速度大于肺的发育速度2.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使肺泡保持扩张状态而不致萎陷;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和淋巴液的回流。23编辑版ppt1.胸内负压的成因胸内压=肺内压-肺的回缩力2.胸内1.胸内负压的成因胸内压=肺内压-肺的回缩力2.胸内(一)肺容量pulmonarycapacity潮气量

:平静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400-500ml补吸气量

:吸气贮备量1500-2000ml补呼气量:900-1200ml肺活量:作最大深吸气之后,再作尽力深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正常值:M:3500m1;F:2500m1意义: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三、肺容量与肺通气量24编辑版ppt(一)肺容量pulmonarycapacity潮气量(一)肺容量pulmonarycapacity潮气量余气量和机能余气量

余气量:用力呼气后还存在于肺内的气量。男性约1500ml,女性约为1000ml

机能余气量=余气量+补呼气量男性约为2500ml,女性约为2000ml肺总容量肺活量+余气量

男性为5000ml,女性为3500ml25编辑版ppt余气量和机能余气量25编辑版ppt余气量和机能余气量25编辑版ppt余气量(二)肺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正常值约为6-7.5L(12-18次/min)无效腔: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道空间。解剖无效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150ml肺泡无效腔:肺泡中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无效腔。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肺泡通气量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26编辑版ppt(二)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无效腔: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二)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无效腔: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第三节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肺换气:气-液组织换气:液-液27编辑版ppt第三节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肺换气:气-液27编辑版第三节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肺换气:气-液27编辑版(一)呼吸气体的分压差与气体交换气体分压:气体分压=各种气体的总压力×该气体的容积百分比气体溶解度:当气体分压为101.08kPa(760mmHg)时,每毫升液体所能溶解的某气体量一、呼吸气体的交换28编辑版ppt(一)呼吸气体的分压差与气体交换气体分压:一、呼吸气体的交(一)呼吸气体的分压差与气体交换气体分压:一、呼吸气体的交气体交换的动力——分压差

肺泡气、血液和组织内O2和CO2的分压kPa(mmHg)

肺泡气静脉血动脉血组织

O213.65.3313.34.0(102)(40)(100)(30)CO25.336.135.336.67(40)(46)(40)(50)29编辑版ppt气体交换的动力——分压差肺泡气、血液和组织内O2和CO2气体交换的动力——分压差肺泡气、血液和组织内O2和CO2(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在肺部在组织30编辑版ppt(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30编辑版ppt(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30编辑版ppt(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1.气体扩散速率

单位时间内气体扩散的容积,与气体溶解度和分子量有关。2.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积3.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肺血流量(即心输出量)的比值。正常值=4.2L/5L=0.84,气体交换的效率最高

31编辑版ppt(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1.气体扩散速率单位时间内气体(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1.气体扩散速率单位时间内气体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物理溶解Physicalsolution化学结合Chemicalcombination32编辑版ppt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物理溶解Physicalsolu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物理溶解Physicalsolu(一)O2

的运输物理溶解:溶解的量取决于PO2的大小(1.5%)化学结合:O2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结合

33编辑版ppt(一)O2的运输物理溶解:溶解的量取决于PO2的大小(1.(一)O2的运输物理溶解:溶解的量取决于PO2的大小(1.1.O2和Hb的化学结合Hb=珠蛋白+血红素(Fe2+)HbO2呈鲜红色,Hb呈暗红色1)反应快,可逆,不需酶的催化,受氧分压影响。2)Fe2+与O2的结合是氧合oxygenation,不是氧化Oxidation3)1分子Hb可结合4分子O2,1克Hb结合1.34~1.36mlO2HbO2Hb+O2PO2高时(肺)PO2低时(组织)34编辑版ppt1.O2和Hb的化学结合Hb=珠蛋白+血红素(Fe2+)1.O2和Hb的化学结合Hb=珠蛋白+血红素(Fe2+)血红蛋白氧容量Oxygencapacity:

100ml血液中Hb能结合O2的最大量(20ml%)血红蛋白氧含量Oxygencontent:

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O2的量血红蛋白氧饱和度OxygenSaturation:血红蛋白氧含量占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比

(97.4%~75%)35编辑版ppt血红蛋白氧容量Oxygencapacity:35编辑版p血红蛋白氧容量Oxygencapacity:35编辑版p(二)CO2

的运输物理溶解:5%化学结合:HCO3-的形式运输:88%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运输:7%36编辑版ppt(二)CO2的运输物理溶解:5%36编辑版ppt(二)CO2的运输物理溶解:5%36编辑版ppt(二)C1.碳酸氢盐形式37编辑版ppt1.碳酸氢盐形式37编辑版ppt1.碳酸氢盐形式37编辑版ppt1.碳酸氢盐形式37编辑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运输HbNH2+CO2→HbNHCOOH(组织PCO2高)HbNHCOOH→HbNH2+CO2(肺部PCO2低)HbNHCOOH→HbNHCOO-+H+主要调节因素是氧合作用38编辑版ppt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运输HbNH2+CO2→HbNHC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运输HbNH2+CO2→HbNHC3.血液CO2运输与酸碱平衡39编辑版ppt3.血液CO2运输与酸碱平衡39编辑版ppt3.血液CO2运输与酸碱平衡39编辑版ppt3.血液第五节呼吸的调节

神经调节:呼吸运动的节律性化学调节:动脉血的O2、CO2和H+40编辑版ppt第五节呼吸的调节神经调节:呼吸运动的节律性40编辑版p第五节呼吸的调节神经调节:呼吸运动的节律性40编辑版p(一)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与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有关的神经细胞群。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41编辑版ppt(一)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与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有关的神经(一)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与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有关的神经1.脊髓Spinalcord支配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C3-5和胸段前角;中继站和初级中枢2.延髓Medulla产生基本呼吸节律呼吸神经元:吸气神经元呼气神经元吸气-呼气神经元呼气-吸气神经元42编辑版ppt1.脊髓Spinalcord支配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位1.脊髓Spinalcord支配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位延髓呼吸中枢背侧呼吸组DRG

dorsalrespiratorygroup腹侧呼吸组VRG

ventralrespiratorygroup孤束核的腹外侧部,绝大多数是吸气神经元。位于延髓的腹外侧部,纵贯延髓全长。后疑核(呼)疑核(吸)43编辑版ppt延髓呼吸中枢背侧呼吸组DRG

dorsalres延髓呼吸中枢背侧呼吸组DRG

dorsalres4.上位脑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下丘脑等3.脑桥呼吸中枢长吸中枢呼吸调整中枢44编辑版ppt4.上位脑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下丘脑等3.脑桥呼吸4.上位脑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下丘脑等3.脑桥呼吸(二)呼吸节律的形成

Formationofrespiratoryrhythm中枢吸气性活动及其切断机制假说

inspiratoryoff-switchmechanism

延髓的呼吸节律主要是吸气性活动的节律45编辑版ppt(二)呼吸节律的形成

Formatio(二)呼吸节律的形成

Formatio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一)肺牵张反射(二)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三)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四)防御性呼吸反射46编辑版ppt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一)肺牵张反射46编辑版ppt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一)肺牵张反射46编辑版ppt二、呼(一)肺牵张反射肺扩张和肺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黑-伯反射)肺扩张反射:

肺扩张→牵张感受器(气管到支气管的平滑肌中)→迷走神经→延髓→兴奋吸气切断机制→吸气转入呼气→呼吸频率↑

生理作用:阻止吸气过长过深,促使吸气及时转为呼气。

肺缩小反射:

肺缩小→细支气管和肺泡感受器→迷走神经→延髓吸气抑制解除→引起吸气。

生理作用:缩短呼气,加快呼吸节律、减少呼吸深度,以防肺过度萎缩。

47编辑版ppt(一)肺牵张反射肺扩张和肺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黑(一)肺牵张反射肺扩张和肺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黑(二)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血液PCO2↑,PO2↓,[H+]↑中枢化学感受器——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H+]↑48编辑版ppt(二)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二)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CO2对呼吸的影响CO2维持正常呼吸的重要生理性体液因子动脉血中PCO2↑,呼吸加深加快,通气量增大。动脉血中PCO2↓,则表现相反效应,呼吸中枢活动下降,出现呼吸运动的减弱和暂停。

途径: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主要)CO2+H2O→H2CO3→H++HCO3–

,在脑液中形成H+后,再刺激延髓腹外侧中枢化学感受器。CO2浓度过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有抑制和麻醉呼吸中枢效应。此时主要呼吸促进作用途径是外周化学感受器49编辑版pptCO2对呼吸的影响CO2维持正常呼吸的重要生理性体液因子49CO2对呼吸的影响CO2维持正常呼吸的重要生理性体液因子49PO2↓对呼吸的影响途径:1)缺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加强

2)严重缺O2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呼吸减弱

[H+]对呼吸的影响[H+]↑→呼吸加强途径:1)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2)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导致中呼吸加强50编辑版pptPO2↓对呼吸的影响途径:1)缺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PO2↓对呼吸的影响途径:1)缺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

(二)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气道阻力增加时,呼吸肌收缩力增加以维持潮气量不变。(三)防御性呼吸反射喷嚏反射咳嗽反射51编辑版ppt

(二)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气道阻力增加时,呼吸肌收

(二)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气道阻力增加时,呼吸肌收三、运动对对呼吸的影响与调节运动过程中,呼吸加强氧债52编辑版ppt三、运动对对呼吸的影响与调节运动过程中,呼吸加强52编辑版p三、运动对对呼吸的影响与调节运动过程中,呼吸加强52编辑版p呼吸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即机体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53编辑版ppt呼吸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即机体吸入氧呼吸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即机体吸入氧呼吸过程Respiratoryprocess外呼吸

Externalrespiration(肺呼吸)肺通气pulmonaryventilation

肺换气气体运输内呼吸

Internalrespiration(组织呼吸)组织换气细胞呼吸54编辑版ppt呼吸过程Respiratoryprocess外呼吸Ex呼吸过程Respiratoryprocess外呼吸Ex呼吸器官55编辑版ppt呼吸器官3编辑版ppt呼吸器官55编辑版ppt呼吸器官3编辑版ppt一、呼吸道Respiratorytract上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的传导部结构与功能特点:呼吸道粘膜具保护作用(加温、湿润、清洁)平滑肌的舒缩作用调节气道阻力;56编辑版ppt一、呼吸道Respiratorytract上呼吸道:鼻一、呼吸道Respiratorytract上呼吸道:鼻

(一)鼻

分外鼻、鼻腔、鼻旁窦三部分。(二)咽

是消化和呼吸的共用管道。

(三)喉

是呼吸通道,又是发音器官。57编辑版ppt

(一)鼻

分外鼻、鼻腔、鼻旁窦三部分。(二)咽

是消化和

(一)鼻

分外鼻、鼻腔、鼻旁窦三部分。(二)咽

是消化和

喉软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

喉腔中黏膜皱襞形成声带,呼吸振动发声,声带肌的收缩和呼吸强度控制发声的大小也声调。58编辑版ppt

喉软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

喉软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

(四)气管与支气管

气管:16~20个呈“C”字形的透明软骨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环状韧带连结,并在后1/3处有平滑肌闭封而成的管状。

支气管:是位于气管叉和肺门之间的一段气管。左支管长4~5cm,较水平,右支气管长2~3cm,较垂直。59编辑版ppt(四)气管与支气管

气管:16~20个呈“C”字形(四)气管与支气管

气管:16~20个呈“C”字形气管与支气管微细结构(三层)

1、粘膜层: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细胞,刷细胞,基细胞,颗粒细胞,杯细胞)。

2、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神经、血管、混合性腺泡。

3、外膜:透明软骨,平滑肌,致密结缔组织。60编辑版ppt气管与支气管微细结构(三层)

1、粘膜层: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气管与支气管微细结构(三层)

1、粘膜层:上皮为假复层纤毛61编辑版ppt9编辑版ppt61编辑版ppt9编辑版ppt二、肺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

1、位置:胸腔内,纵隔两侧,左、右各一,左肺狭长,右肺宽短。

2、形态:肺近似半锥体形,上端为肺尖,下面为肺底,也称膈面。62编辑版ppt二、肺

(一二、肺

(一(二)肺的分叶

左肺由斜行的叶间裂分为上、下两叶。

右肺由斜行的叶间裂和横行的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

(三)肺内支气管(导气部)

由支气管入肺门分出二级气管,即肺叶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分出三级支气管即肺段支气管,再反复分支形成支气管树。

63编辑版ppt(二)肺的分叶

左肺由斜行的叶间裂分为上、下两叶。

(二)肺的分叶

左肺由斜行的叶间裂分为上、下两叶。

图6-564编辑版ppt图6-512编辑版ppt图6-564编辑版ppt图6-512编辑版ppt(四)肺的呼吸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半球状囊泡肺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呼吸部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65编辑版ppt(四)肺的呼吸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13编辑版ppt(四)肺的呼吸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65编辑版ppt(四)肺的两类肺泡细胞

扁平细胞(Ⅰ型细胞):连续扁平上皮,。

分泌细胞(Ⅱ型细胞):立方形,分泌物在表面形成一层液膜,称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的形态。66编辑版ppt两类肺泡细胞

扁平细胞(Ⅰ型细胞):连续扁平上皮,。

分泌细两类肺泡细胞

扁平细胞(Ⅰ型细胞):连续扁平上皮,。

分泌细67编辑版ppt15编辑版ppt67编辑版ppt15编辑版ppt呼吸膜Respiratorymembrane呼吸膜由六层结构组成:表面活性物质层极薄的液体层肺泡上皮细胞层间质层毛细血管的基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68编辑版ppt呼吸膜Respiratorymembrane呼吸膜由六层呼吸膜Respiratorymembrane呼吸膜由六层液体和表面活性物质层液体层表面张力产生肺泡回缩力。表面活性物质SurfactantII型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主要成分是二软脂酰卵磷脂。

生理作用:降低表面张力(使表面张力降低到原来的1/4-1/7);维持肺泡容积大小的相对稳定。69编辑版ppt液体和表面活性物质层液体层17编辑版ppt液体和表面活性物质层液体层69编辑版ppt液体和表面活性物质三、胸膜与胸膜腔

(一)胸膜:

浆膜,分为脏胸膜与壁胸膜,二者在肺门处相互移行,形成密闭的胸膜腔。

(二)胸膜腔:

密闭、少量滑液、呈负压。

70编辑版ppt三、胸膜与胸膜腔

(一)胸膜:

浆三、胸膜与胸膜腔

(一)胸膜:

浆一、呼吸运动RespiratoryMovement呼吸肌收缩和舒张所引起的胸廓的节律性扩张和缩小。第二节呼吸运动与肺通气吸气肌:肋间外肌、膈肌。呼气肌:肋间内肌、腹肌。71编辑版ppt一、呼吸运动RespiratoryMovement呼一、呼吸运动RespiratoryMovement呼呼吸运动的过程平静呼吸:

吸气为主动过程,呼气为被动过程。深呼吸或用力呼吸:

吸气和呼气均为主动过程。呼吸运动的型式腹式呼吸:膈肌活动为主胸式呼吸:肋间外肌活动为主混合型呼吸72编辑版ppt呼吸运动的过程平静呼吸:吸气为主动过程,呼气为被动过程。呼呼吸运动的过程平静呼吸:吸气为主动过程,呼气为被动过程。呼(一)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吸气初吸气末呼气初呼气末大气压与肺内压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平静呼吸时肺内压变化幅度在2-3mmHg。二、肺内压和胸内压73编辑版ppt(一)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二、肺内压和胸内压21编辑版pp(一)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二、肺内压和胸内压73编辑版pp(二)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密闭、潜在的腔隙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故又称胸内负压。胸腔容积总是大于肺的容积,肺壁与体壁紧贴,因此肺总是处于扩张状态。74编辑版ppt(二)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密闭、潜在的腔隙22编辑版ppt(二)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密闭、潜在的腔隙74编辑版ppt(1.胸内负压的成因胸内压=肺内压-肺的回缩力=大气压-肺的回缩力=-肺回缩力胸内负压是肺的回缩力所造成胸廓的发育速度大于肺的发育速度2.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使肺泡保持扩张状态而不致萎陷;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和淋巴液的回流。75编辑版ppt1.胸内负压的成因胸内压=肺内压-肺的回缩力2.胸内1.胸内负压的成因胸内压=肺内压-肺的回缩力2.胸内(一)肺容量pulmonarycapacity潮气量

:平静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400-500ml补吸气量

:吸气贮备量1500-2000ml补呼气量:900-1200ml肺活量:作最大深吸气之后,再作尽力深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正常值:M:3500m1;F:2500m1意义: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三、肺容量与肺通气量76编辑版ppt(一)肺容量pulmonarycapacity潮气量(一)肺容量pulmonarycapacity潮气量余气量和机能余气量

余气量:用力呼气后还存在于肺内的气量。男性约1500ml,女性约为1000ml

机能余气量=余气量+补呼气量男性约为2500ml,女性约为2000ml肺总容量肺活量+余气量

男性为5000ml,女性为3500ml77编辑版ppt余气量和机能余气量25编辑版ppt余气量和机能余气量77编辑版ppt余气量(二)肺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正常值约为6-7.5L(12-18次/min)无效腔: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道空间。解剖无效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150ml肺泡无效腔:肺泡中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无效腔。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肺泡通气量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78编辑版ppt(二)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无效腔: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二)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无效腔: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第三节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肺换气:气-液组织换气:液-液79编辑版ppt第三节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肺换气:气-液27编辑版第三节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肺换气:气-液79编辑版(一)呼吸气体的分压差与气体交换气体分压:气体分压=各种气体的总压力×该气体的容积百分比气体溶解度:当气体分压为101.08kPa(760mmHg)时,每毫升液体所能溶解的某气体量一、呼吸气体的交换80编辑版ppt(一)呼吸气体的分压差与气体交换气体分压:一、呼吸气体的交(一)呼吸气体的分压差与气体交换气体分压:一、呼吸气体的交气体交换的动力——分压差

肺泡气、血液和组织内O2和CO2的分压kPa(mmHg)

肺泡气静脉血动脉血组织

O213.65.3313.34.0(102)(40)(100)(30)CO25.336.135.336.67(40)(46)(40)(50)81编辑版ppt气体交换的动力——分压差肺泡气、血液和组织内O2和CO2气体交换的动力——分压差肺泡气、血液和组织内O2和CO2(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在肺部在组织82编辑版ppt(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30编辑版ppt(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82编辑版ppt(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1.气体扩散速率

单位时间内气体扩散的容积,与气体溶解度和分子量有关。2.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积3.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肺血流量(即心输出量)的比值。正常值=4.2L/5L=0.84,气体交换的效率最高

83编辑版ppt(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1.气体扩散速率单位时间内气体(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1.气体扩散速率单位时间内气体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物理溶解Physicalsolution化学结合Chemicalcombination84编辑版ppt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物理溶解Physicalsolu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物理溶解Physicalsolu(一)O2

的运输物理溶解:溶解的量取决于PO2的大小(1.5%)化学结合:O2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结合

85编辑版ppt(一)O2的运输物理溶解:溶解的量取决于PO2的大小(1.(一)O2的运输物理溶解:溶解的量取决于PO2的大小(1.1.O2和Hb的化学结合Hb=珠蛋白+血红素(Fe2+)HbO2呈鲜红色,Hb呈暗红色1)反应快,可逆,不需酶的催化,受氧分压影响。2)Fe2+与O2的结合是氧合oxygenation,不是氧化Oxidation3)1分子Hb可结合4分子O2,1克Hb结合1.34~1.36mlO2HbO2Hb+O2PO2高时(肺)PO2低时(组织)86编辑版ppt1.O2和Hb的化学结合Hb=珠蛋白+血红素(Fe2+)1.O2和Hb的化学结合Hb=珠蛋白+血红素(Fe2+)血红蛋白氧容量Oxygencapacity:

100ml血液中Hb能结合O2的最大量(20ml%)血红蛋白氧含量Oxygencontent:

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O2的量血红蛋白氧饱和度OxygenSaturation:血红蛋白氧含量占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比

(97.4%~75%)87编辑版ppt血红蛋白氧容量Oxygencapacity:35编辑版p血红蛋白氧容量Oxygencapacity:87编辑版p(二)CO2

的运输物理溶解:5%化学结合:HCO3-的形式运输:88%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运输:7%88编辑版ppt(二)CO2的运输物理溶解:5%36编辑版ppt(二)CO2的运输物理溶解:5%88编辑版ppt(二)C1.碳酸氢盐形式89编辑版ppt1.碳酸氢盐形式37编辑版ppt1.碳酸氢盐形式89编辑版ppt1.碳酸氢盐形式37编辑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运输HbNH2+CO2→HbNHCOOH(组织PCO2高)HbNHCOOH→HbNH2+CO2(肺部PCO2低)HbNHCOOH→HbNHCOO-+H+主要调节因素是氧合作用90编辑版ppt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运输HbNH2+CO2→HbNHC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运输HbNH2+CO2→HbNHC3.血液CO2运输与酸碱平衡91编辑版ppt3.血液CO2运输与酸碱平衡39编辑版ppt3.血液CO2运输与酸碱平衡91编辑版ppt3.血液第五节呼吸的调节

神经调节:呼吸运动的节律性化学调节:动脉血的O2、CO2和H+92编辑版ppt第五节呼吸的调节神经调节:呼吸运动的节律性40编辑版p第五节呼吸的调节神经调节:呼吸运动的节律性92编辑版p(一)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与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有关的神经细胞群。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93编辑版ppt(一)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与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有关的神经(一)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与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有关的神经1.脊髓Spinalcord支配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C3-5和胸段前角;中继站和初级中枢2.延髓Medulla产生基本呼吸节律呼吸神经元:吸气神经元呼气神经元吸气-呼气神经元呼气-吸气神经元94编辑版ppt1.脊髓Spinalcord支配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位1.脊髓Spinalcord支配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位延髓呼吸中枢背侧呼吸组DRG

dorsalrespiratorygroup腹侧呼吸组VRG

ventralrespiratorygroup孤束核的腹外侧部,绝大多数是吸气神经元。位于延髓的腹外侧部,纵贯延髓全长。后疑核(呼)疑核(吸)95编辑版ppt延髓呼吸中枢背侧呼吸组DRG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