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
成像技术及设备信息载体(如X线、г线、射频、超声波等)携带需要成像的物体的特征量信息,通过成像系统形成物体的图像或影像.
关键技术:1、信息载体的特性;
2、信息载体在生物组织中的特性。
3、图像重建原理、重建算法。
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成像技术及设备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投影X射线成像系统物理介质的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X-CT)放射性核素成像系统(E-CT)超声成像系统(B超)磁共振成像系统(MRI)成像系统X射线的
衰减г射线的
含量不同组织界面对超声波的反射磁场共振信号强度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投影X射线成像系统物理介质的计算机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
超声成像(B超):
利用超声波遇到不同组织界面时的强反射特性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超声成像(B超):
利用超声波遇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
超声成像(B超):
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超声成像(B超):
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投影X射线成像(X-Ray):
X射线X射线像物体衰减度适中(能量不太高也不太低)所成像是三维结构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非断层成像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投影X射线成像(X-Ray):
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投影X-Ray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投影X-Ray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CT):
反投影重建
(中心切片定理)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CT):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放射性核素成像(E-CT):
注射药物
(上面标有放射性同位数,药物被人体吸收后参与新陈代谢,并放射г射线)г射线与X射线一样具有衰减性,需要进行衰减补偿,为什么?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放射性核素成像(E-CT):
注射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
磁共振成像(MRI):
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磁共振成像(MRI):
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未加梯度场加相位梯度场加频率梯度场层面信号的编码技术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未加梯度场加相位梯度场加频率梯度场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计算机在医学成像中的基本步骤1、根据测量原理采集图像数据;2、提取图像特征建立图像;3、在显示屏上显示图像;4、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高图像质量(图像后处理);5、存储和检索图像。第七章医学影像成像设备计算机在医学成像中的基本步骤1、根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1超声诊断仪的发展历史1915年德国科学家发现强超声可导致水中小动物死亡。1922年德国获得超声治疗专利。1933年出现第一篇有关超声治疗疾病的临床效果的报道。20世纪40年代末A型超声诊断仪开始应用于临床。70年代后期B型、D型超声仪开始出现。80年代彩色血流成像出现。90年代数字超声、三维超声、介入超声在临床上广泛应用。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1超声诊断仪的发展历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2超声成像的物理学基础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2超声成像的物理学基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2超声成像的物理学基础超声波被发射到病人的身体内,遇到不同组织后反射回,被接收装置收到并由计算机处理后重建成图像。由于不同密度的组织吸收不同声阻抗和衰减特性,这些不同导致了不同组织由不同灰度所表现的图像。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2超声成像的物理学基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2超声成像的物理学基础距离=时间×速度/2。发射波的频率必须很小。声波在软组织与骨骼或空气的临界面,可观察到强烈的反射。声强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这种又称为超声的衰减现象。衰减系数在软组织中与声频成比例。对于大脑的超声波检查,只能用低频声波,这意味着低分辨率。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2超声成像的物理学基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2超声成像的物理学基础1、超声传播的物理特性
(1)衰减;
(2)传播速度;
(3)反射、折射、衍射和散射;
(4)声反射效应:声波传播到两种阻抗不同的介
质界面上,如界面尺寸远大于波
长时,便会引起部分或全部声能
的返回。反射回来的超声为回声。
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2超声成像的物理学基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2超声成像的物理学基础2、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
超声经过不同正常器官或病变的内部,其内部回声可以是无回声、低回声或不同程度的强回声。
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2超声成像的物理学基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2超声成像的物理学基础2、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无回声:超声经过的区域没有反射。
液性暗区、衰减暗区、实质暗区低回声:内部回声为分布均匀的点状回声。强回声:强回声、较强回声、极强回声。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2超声成像的物理学基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2超声成像的物理学基础含液体脏器如胆囊、膀胱、血管、心脏等,壁与周围脏器及内部液体间为界面、液体为均匀的无回声区。实质性软组织脏器如肝、脾、肾等脏器均有包膜,周围有间隙,内部各有一定结构,如肝可以显示脏器轮廓、均匀的肝实质与肝内管道结构。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2超声成像的物理学基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2超声成像的物理学基础当脏器有病变时,由于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声学特性不同,超声通过时产生不同正常的回声规律,各种病变组织亦各有其声学特性、其反射规律亦不相同。如肝内液性病变为无回声区,肝癌为强弱不均的实质性回声区、边缘不整齐,胆囊内结石则在无回声区中有强回声光团,后方有声影。
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2超声成像的物理学基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2超声成像的物理学基础含气脏器如肺、由于肺泡内空气与软组织间声阻差异极大,在其交界面上产生全反射(几乎100%),并形成多次反射。
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2超声成像的物理学基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1、B型超声诊断仪的基本工作原理B超中回波信号的强度通过光斑的形式出现。信号强,光点就亮,反之就暗。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1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1、B型超声诊断仪的基本工作原理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1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2、B型超声的特点(1)B型超声与A型超声的三个不同点显示的亮度随回波电信号的大小而变化。发射的声速必须扫描。根据图像信息进行疾病诊断。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2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2、B型超声的特点(2)B型超声的特点可以直观的显示脏器的大小、形态结构,并可将实质性、液性或含气性组织区分开来。成像速度快,可进行实时动态成像。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是X射线的100倍。三种扫描方式:线性(腹部)、扇形(心脏)和凸阵(介于二者之间)。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2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目前常用的几种B型超声诊断仪原理(1)电子线阵扫描由许多小换能器阵元排成直线,在电子线路的控制下换能器阵元一个一个接力式的发射和接受超声波,完成扫查过程。优点:所得图像的扫描线均匀分布。缺点:探头的几何尺寸限制了它可以探查的范围。如:体外扫查心脏时,超声束只能通过肋骨间的缝隙进入体内。这种情况下采用线阵探头不合适。采用扇束扫描较合适。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目前常用的几种B型超声诊断仪原理(2)电子扇形扫描用电子线路控制的方法实现扇形扫描。
探头有多个阵元组成.调整各阵元的激励延迟除了可改变波束的指向外,还可实现声束聚焦。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生物医学仪器(第七章)课件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目前常用的几种B型超声诊断仪原理(3)电子凸阵扫描由许多换能器阵元排列在一个圆弧上。优点:与线阵探头相比,扫查范围显然变大。
设计不同的圆弧半径的凸阵探头可满足不同的应用场合:大半径探头用于探查腹部;小半径探头可以用来探查心脏。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目前常用的几种B型超声诊断仪原理(4)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成像
指测定血管或心脏中某个位置上的血流速度,包括大小与方向。再通过一定的计算可以得出血流的平均流速脉动指数、阻力指数等指标供临床诊断参考。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目前常用的几种B型超声诊断仪原理(4)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成像超声脉冲发射接收回波信号正交解调壁滤波器平均速度方差估计彩色血流图显示信号处理流程图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目前常用的几种B型超声诊断仪原理A(t):t时刻代表某一深度的散射强度。Φ(t):包含速度信息的相位。要办法去掉f0成分。(4)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成像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目前常用的几种B型超声诊断仪原理(4)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成像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目前常用的几种B型超声诊断仪原理(4)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成像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目前常用的几种B型超声诊断仪原理(4)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成像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目前常用的几种B型超声诊断仪原理(4)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成像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目前常用的几种B型超声诊断仪原理(4)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成像可能出现彩色逆转,容易误认为血流紊乱。不能用于血流速度的定量分析。只能观察单一方向的血流。湍流显示不确定性。1)普通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的局限性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目前常用的几种B型超声诊断仪原理(4)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成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不能表示血流的速度和方向。
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可显示低速小血管。彩色多普勒方向性能量图(DCA):能同时提取能量和平均速度信息。彩色多普勒组织成像图(TDI):对有运动的组织成像。2)几种扩展方向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3B型超声诊断成像3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4全数字化超声诊断仪和新的成像技术全数字化超声诊断设备:从超声声束的发射到图像的
前后处理完全实现数字化。采用数字化前端:在探头内加入微型集成电路。采用数字化波束形成技术改善空间分辨率和波束聚焦特性,
提高时间分辨率。每一阵元都要一个A/D转换器,而且要求采样频率非常高,
因此对A/D转换器的数目和性能的要求增加很多,使造价
提高,一般仅用于高档成像系统中。特点: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4全数字化超声诊断仪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4全数字化超声诊断仪和新的成像技术动态多频率扫描:在探测深部组织时用低频信号,探测浅部
组织时用高频信号,从而提高纵向分辨率。动态聚焦:采取固定发射聚焦,而在接收时快速改变聚焦。可变孔径:发射时以一定数量的阵元组合进行,接收时对于
近场区用少数阵元。合成孔径聚焦成像:实现逐点聚焦。三维超声重建。数字编码技术。多声束形成技术:形成多条接收声束技术,提高成像速度。谐波成像:通过测量谐波成分,抑制不含造影剂的组织。动态频率扫描系统:多频率超声波同时发射和分段接收。基于PC平台的超声图像主要技术:7.1超声波成像仪器7.1.4全数字化超声诊断仪7.2X射线成像仪器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
(开创了人体影像诊断的先河)7.2X射线成像仪器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7.2X射线成像仪器7.2.1X射线成像原理7.2X射线成像仪器7.2.1X射线成像原理7.2X射线成像仪器7.2.1X射线成像原理7.2X射线成像仪器7.2.1X射线成像原理7.2X射线成像仪器7.2.1X射线成像原理X射线成像相关特性:
穿透作用
荧光作用摄影作用电离效应与波长、被照体的密度和厚度相关本身肉眼看不见,但照射某些物质时可产生荧光可使胶片感光成像任何物质均有,通过测量空气电离的程度可计算X射线的量7.2X射线成像仪器7.2.1X射线成像原理X射7.2X射线成像仪器7.2.1X射线成像原理X射线发生装置阴极阳极真空玻璃管7.2X射线成像仪器7.2.1X射线成像原理X射7.2X射线成像仪器7.2.1X射线成像原理2.计算X线成像CR特点:
用IP板代替X线胶片,IP板可重复使用达上千次。
IP上的潜影可用激光扫描系统读取,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影像可后处理,可改变图像特性。7.2X射线成像仪器7.2.1X射线成像原理2.7.2X射线成像仪器7.2.2血管数字减影的原理7.2X射线成像仪器7.2.2血管数字减影的原理7.2X射线成像仪器7.2.2血管数字减影的原理蒙片:MaskImage,对检查部位直接进行X光拍摄得到的图像。盈片:ContrastImage,给病人血管注射含碘造影剂后对同一部位拍摄得到的图像。7.2X射线成像仪器7.2.2血管数字减影的原理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与图像重建1.发展简述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开创医学影像先河。1914年,提出用普通X射线源获得某个断层像。
缺点:成像时间长,容易引入运动伪迹。
x射线源和探测器运动速度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图象效果。在成像过程中很难保证X射线本身的稳定。增加患者的照射剂量。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与图像重建2.计算机断层成像CT的理论基础投影坐标R,其原点为xoy坐标原点在其上的垂足。R与x轴的夹角为θ。反映了投影的方向。投影:沿某一投影方向,对每一条投影线计算f(x,y)的线积分→得到一系列的投影值,形成投影函数。改变θ角可得到一系列。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与图像重建2.计算机断层成像CT的理论基础投影重建:从一系列密度函数f(x,y)在某一方向的投影函数一维傅立叶变换的是原密度函数f(x,y)的二维傅立叶变换F(ρ,θ)在(ρ,θ)平面上沿同一方向且过原点的直线上的值。函数恢复出f(x,y)。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与图像重建3.Radon的结论与现代X线CT的关系
就是已知(称投影),求μ(x,y)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与图像重建4.X线CT的发展
第一代X-CT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与图像重建4.X线CT的发展
第二代X-CT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与图像重建4.X线CT的发展
第三代X-CT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与图像重建4.X线CT的发展
第四代X-CT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与图像重建(FromPicker)(FromSiemens)4.X线CT的发展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与图像重建4.X线CT的发展
螺旋X-CT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与图像重建5.其他类型的CT近年来又有更先进的CT出现:
ECT
磁共振CT
超声CT
微波CT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与图像重建6.CT图像重建原理
直接求解运算量大,实际中不现实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7.2X射线成像仪器同理从y方向投影可得从x方向投影→用灰度代表各象素处的μ值→得到断面X-CT图象。
7.2X射线成像仪器同理从y方向投影可得从x方向投影→7.2X射线成像仪器1)首先假设一组初始象素值,一般取均匀图像。2)计算假设图像在某一方向上的投影值。3)将计算的投影值和实际测量的投影值比较,计算误差。4)用计算得到的误差修正假设图像。5)重复上述2)到4)步,直到误差小于设定值。
逐步近似法7.2X射线成像仪器1)首先假设一组初始象素值,一般取均7.2X射线成像仪器投影重建算法的物理概念:断层平面中某一点的密度值
可看作这一平面内所有经过该点的射线投影之和。
反投影重建周围会出现数值由大渐小的晕状伪迹。7.2X射线成像仪器投影重建算法的物理概念:断层平面中某7.2X射线成像仪器
滤波反投影将投影函数微分处理后再进行反投影,这个过程可以在空间域中实现,也可以在频率中实现。在频域中实现滤波反投影的依据是:“中心切片定理”。7.2X射线成像仪器滤波反投影将投影函数微分处理7.2X射线成像仪器
滤波反投影7.2X射线成像仪器滤波反投影7.2X射线成像仪器
滤波反投影7.2X射线成像仪器滤波反投影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与图像重建7.重建图像的显示CT值不同的CT系统对同一成像目标得到的CT值往往不同;同一台CT随着累计曝光时间的增加,也会发生变化。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与图像重建7.重建图像的显示窗宽和窗位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与图像重建7.重建图像的显示CT的数量等级共有2000个,而人眼能区分的灰度级为33个。如果2000个等级一起在屏幕上显示,图像细节人眼无法分辨。7.2X射线成像仪器7.2.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7.3磁共振成像系统
突出优点:①对人体无创伤,无电离辐射,安全;②可以较容易获得人体不同断面的图像;③图像分辨力比较高,高对比度成像;④可进行功能成像fMRI;⑤在不注射造影剂的情况下,可显示血管影像(MRA);⑥多参数成像:诊断信息丰富。7.3磁共振成像系统突出优点:①对人体无创伤,无电离7.3磁共振成像系统T1ContrastTE=14msTR=400msT2ContrastTE=100msTR=1500msProtonDensityTE=14msTR=1500ms多参数成像7.3磁共振成像系统T1ContrastT2Cont7.3磁共振成像系统
缺点:①成像速度慢:几十秒;②图象易受多种伪像影响;③禁忌症多:佩带心脏起博器、人工髋关节与假肢等;④定量诊断难。7.3磁共振成像系统缺点:①成像速度慢:几十秒;7.3磁共振成像系统7.3.1NMI成像的基本原理高速旋转的质子高速旋转的中子自旋它们有质量它们具有角动量原子核自然状态下,核磁矩的方向各自东西,杂乱无章,其结果是互相抵消。那么整体上说,组织总的净磁向量M是零,因为M是各方向磁矩正、负值相加之和。7.3磁共振成像系统7.3.1NMI成像的基本原7.3磁共振成像系统7.3.1NMI成像的基本原理人体进入静磁场后,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经过质子有序化排列,组织宏观上产生了一个纵向磁化矢量,这时组织就有了磁性。7.3磁共振成像系统7.3.1NMI成像的基本原7.3磁共振成像系统7.3.1NMI成像的基本原理(a)没有外加磁场,μ方向随机(自旋随机)外加磁场(b)ZB0下锥体,反向平行(自旋向下),能量高上锥体,平行(自旋向上),能量低绕Z轴质子进动,倾角一致.质子只可能有两种状态7.3磁共振成像系统7.3.1NMI成像的基本原7.3磁共振成像系统*放入外加磁场.t=0时,上、下锥体质子数相同*t↑,上锥体由于能量低(如水往低处流),上锥体质子数>下锥体→部分磁化*t↑↑→更多质子翻到上锥体并达到动态平衡如下图:B0(a)t=0M(b)t=0.5s(c)t=1.0s图6.4磁化现象M07.3磁共振成像系统*放入外加磁场.t=0时,上、下锥体7.3磁共振成像系统
磁化向量M:平衡态时,Mxy=0,M=Mz7.3磁共振成像系统磁化向量M:平衡态时,Mxy=0,7.3磁共振成像系统相位相干后,M0将偏离Z轴,并绕Z轴进动,进动频率=共振频率.M0分解成MZ,Mxy,若在xy平面内安放接收线圈,就有感应信号(正弦波),其频率=进动频率
M0射频脉冲(a)MxyM0Mz(b)7.3磁共振成像系统相位相干后,M0将偏离Z轴,并绕Z轴7.3磁共振成像系统射频脉冲消失磁化向量慢慢
回到主磁场方向Mz↑,Mxy↓接收线圈中感应信
号的强度逐渐减弱相位相干现象
也逐渐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自由感应衰减.7.3磁共振成像系统射频脉冲磁化向量慢慢
回到主磁场方向7.3磁共振成像系统7.3磁共振成像系统7.3磁共振成像系统t0检测信号图6.14自由感应衰减t0MxyM0Mxy=M0e-t/T2(a)t0MzM0Mz=M0(1-e-t/T1)(b)Mxy↓、Mz↑均按指数律.Mxy衰减时间常数—横向驰豫时间T2,
Mz的时间常数—纵向驰豫时间T1。7.3磁共振成像系统t0检测信号图6.14自由感应衰7.3磁共振成像系统T1驰豫时间(自旋—晶格驰豫时间)核磁弛豫中,Mz由零恢复至最大的过程,
称为纵向弛豫过程。
Mz恢复到原纵向磁化强度63%的时间,
称为一个纵向弛豫时间T1。7.3磁共振成像系统T1驰豫时间(自旋—晶格驰豫时间)7.3磁共振成像系统晶格场是一波动磁场(由晶体中的质子波动引起),取决于分子的旋转和平移的平均速度.该速度又与分子大小有关.∴驰豫时间T1既与外磁场强度有关,又与晶格场中分子有关(即与组织有关).∴当提出T1值时,必须指明测试时的外加
磁场强度.
如:当B0=0.1T~0.5T时,
软组织中的T1=300ms~700ms7.3磁共振成像系统晶格场是一波动磁场(由晶体中的质子波7.3磁共振成像系统T2驰豫时间(自旋—自旋驰豫时间)核磁弛豫中Mxy由最大衰减至零的过程,
称为横向弛豫过程。
磁化强度下降63%所需的时间,为横向弛豫时间T2。7.3磁共振成像系统T2驰豫时间(自旋—自旋驰豫时间)7.3磁共振成像系统
物理意义代表了横向磁化向量消失的速率.原因是质子进动的相位相干现象消失.abcda、射频结束瞬间,横向磁化达到最大,进动相位一致b、c、外部磁场的不均匀性使得进动相位分散,横向磁化矢量逐渐减小d、最终相位完全分散,横向磁化矢量为零7.3磁共振成像系统物理意义代表了横向磁化向量消失的速7.3磁共振成像系统组织T2时间的分析。
不同成分和结构的组织T2不同,例如水的T2值要比固体的T2值长。
T2与磁场强度无关。
T2的长短取决于组织内部的局部小磁场的均匀性对小磁化散相的有效性。
一般组织分子的大小均匀性越好(如水),散相效果越差,T2越长。
组织分子的大小越不均匀(如肌肉),散相越快,T2越短。7.3磁共振成像系统组织T2时间的分析。
7.3磁共振成像系统7.3.2NMI设备7.3磁共振成像系统7.3.2NMI设备7.3磁共振成像系统7.3.2NMI设备7.3磁共振成像系统7.3.2NMI设备7.3磁共振成像系统7.3.2NMI设备磁体子系统梯度子系统
射频子系统图象子系统
7.3磁共振成像系统7.3.2NMI设备磁体子系7.3磁共振成像系统磁体子系统组成(1)主磁体(2)检查床永磁型常导型超导型主磁场强度高场,场强≥1.5T中场,0.5T≤场强≤1.0T低场,0.1T≤场强<0.5T超低场,场强<0.1T7.3磁共振成像系统磁体子系统组成(1)主磁体(2)检查7.3磁共振成像系统用于产生一个高度均匀、稳定的静磁场三种类型永磁式:
场强较低.安装、维护费用低.缺点是热稳定性差,磁场不能关闭(一旦疏忽有金属物体被磁体吸住,就很难取下,从而影响磁场的均匀性常导式:
优点,易制造且造价相对较低;缺点,耗电大超导式:
优点,较高的场强;缺点:制造困难,相应的制冷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费用比较可观7.3磁共振成像系统用于产生一个高度均匀、稳定的静磁场三7.3磁共振成像系统
梯度子系统为了区分共振质子的空间位置而设置.
共有x,y,z三个梯度线圈,在扫描过程中需
要快速改变这些梯度场的强度与方向.
其场强强度大约只有主磁场的百分之一.
临床上使用的梯度场大约为:
0.2GS/cm~1.1GS/cm(1GS=10-4T)7.3磁共振成像系统梯度子系统为了区分共振质子的空间位7.3磁共振成像系统
射频发射器(产生一定的射频脉冲)由射频放大、混频、滤波和检波等部分.
射频接收器
图像子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图象重建,并将图象数据送到显示器显示.7.3磁共振成像系统射频发射器(产生一定的射频脉冲)7.4核医学成像设备放射性核素成像(ECT)的过程:把某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在药物上→形成放射性药物→引入人体→药物被人体的脏器和组织吸收→在体内形成辐射源→在体外用核子探测装置检测体内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放出γ射线→构成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分布的密度图像。7.4核医学成像设备放射性核素成像(ECT)的过程:7.4核医学成像设备7.4.1ECT概述相对于XCT而言,ECT的射线源在人体内部,即放射线药物引入人体后,药物释放出伽玛射线。ECT的本质是由在体外测量发自体内的γ射线技术来确定在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的活度。不仅反映体内的形态,而且能反映组织器官的功能。可显示动态图像。
ECT特点:7.4核医学成像设备7.4.1ECT概述相对于X7.4核医学成像设备7.4.1ECT概述ECT应用的三种原理:示踪剂原理:可反映体内生物功能信息。容积采集原理:环绕被检测物旋转,获得圆柱体内的全部信息。滤波反投射图像重建原理:依原采集角度向一个假设中心反投射,逐层重现采集信息的空间结构。
7.4核医学成像设备7.4.1ECT概述ECT应7.4核医学成像设备7.4.2ECT分类1、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ECT单光子ECT(SPECT—SinglePhotonETC)正电子ETC(PET—PositronEmissionTom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漆净化工作台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水晶车模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搓背床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安规泡棉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卡式雌管牙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光纹金银箔画纸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硅油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安全讲师课件授课
- 安全警示教育课件题目
- 教育教学工作自我总结
- 大小便观察与护理
- 2025年-重庆市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湖北省孝感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8.2 诚信经营 依法纳税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 领导带班及24小时值班制度
- 具身智能机器人扩散策略Diffusion Policy环境安装与运行
- 湖北省武汉市2024-2025学年高三2月调研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小学英语国测试卷
- 安徽省涡阳县高炉小学-春暖花已开一起向未来-二年级下册开学家长会【课件】
- 核电站设备采购合同
- 《OCR技术及其应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