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学》理论教学大纲_第1页
《国民经济学》理论教学大纲_第2页
《国民经济学》理论教学大纲_第3页
《国民经济学》理论教学大纲_第4页
《国民经济学》理论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国民经济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公共事业管理(社区管理)专业使用)Ⅰ前言国民经济学主要定位于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把握、数据的核算及管理,因此主要教学内容主要是从运行、核算及管理三个部分展开,包括国民经济总体、国民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综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账户、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综合账户、市场失灵与国民经济调控、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共计八章内容。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能够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有一个基本的思考框架,掌握宏观经济数据的来源、关联和经济内涵,知晓宏观经济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公共事业管理(社区管理)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虚线、重点内容以下划实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掌握。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54学时。四教材:《国民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刘伟,1版,2012年Ⅱ正文第一章国民经济总体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习者了解国民经济总体是金融市场、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运行的综合和统一,基本掌握三个子市场的经济特点和运作模式规律,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便于分析和把握国民总体的运行。相比较于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随着科技的进步金融市场在整个国民经济对内对外运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并且考虑到学生平时接触不多,做为重点进行讲解。二教学要求1掌握三个子市场的概念、金融市场的类型与功能、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及影响因素、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基金)定义及特征、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失业与菲利普斯曲线、劳动者收入与分配、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市场均衡与通货膨胀2熟悉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运行的关系、产品市场总需求与国民经济的相互关系、产品市场总供给、3了解货币的职能、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债券评级。三教学内容(一)金融市场1金融市场概述(1)金融市场及其重要性(2)金融市场的类型(3)金融市场的功能(4)金融市场的参与者2货币市场(1)货币市场的职能(2)货币供给(3)货币需求3资本市场(1)股票市场(2)债券市场(3)投资基金市场(二)要素市场1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1)生产要素的界定和经济内涵(2)主要生产要素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2劳动力供给与需求(1)与劳动力供求相关的基本概念(2)劳动力的供给(3)劳动力的需求3失业与菲利普斯曲线(1)失业的界定和统计(2)失业类型及其成因(3)自然失业率(4)菲利普斯曲线4劳动者收入与收入分配(1)初次分配中的劳动者收入(2)再分配中的劳动者收入(3)劳动者收入与贫富差距(4)我国目前分配的现状及问题(三)产品市场1产品的分类(1)产品分类的依据(2)产品分类体系建立的方法(3)联合国产品分类法(CPC)2国内生产总值(GDP)(1)支出法(2)收入法(3)生产法3产品市场总需求(1)消费(2)投资(3)净出口4产品市场总供给(1)长期下的产品总供给(2)短期下的产品总供给(3)预期与产品总供给5市场均衡与通货膨胀(1)市场均衡(2)市场失衡(3)市场失衡与通货膨胀(4)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第二章国民经济结构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对国民经济的结构有个初步认识,从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及所有制结构的角度出发,分别学习这三个方面的相互联动及关系,如何发展区域和产业,保证在现有的所有制结构下去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教学要求1掌握经济学中区域的特点、产业的概念与分类、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2熟悉区域的类型、区域经济形成的因素分析、区域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所有制的概念、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3了解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经济区划及我国经济区的划分、区域经济形成的经济因素、产业经济学及其研究内容、所有制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三教学内容(一)区域经济结构1区域与区域经济学(1)经济学中的区域内涵(2)区域经济学及其研究内容2区域经济形成的因素分析(1)自然禀赋(2)区位条件(3)生产要素(4)区域经济制度安排3区域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从古典区位论到现代区位理论发展阶段(2)传统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阶段(3)新区域经济理论发展阶段4经济区划及我国经济区的划分(1)经济区划的目的(2)经济区划的原则(3)经济区划的方法(4)我国的经济区划(二)产业经济结构1产业及其分类(1)产业的概念(2)产业的分类2产业经济学及其研究内容(1)产业组织理论(2)产业关联理论(3)产业布局理论(4)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5)产业结构理论3产业结构理论(1)产业结构的概念(2)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和发展4产业结构优化(1)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2)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3)产业结构优化评价(三)所有制结构1所有制的概念2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1)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30年所有制结构的变迁(2)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所有制结构的转变3所有制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1)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大大增强(2)集体经济成为仅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第三章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主要学习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关系,并通过两者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规律,避免经济波动的不利因素,发展经济增长有利的因素,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二教学要求1掌握三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经济周期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经济周期的类型及阶段划分2熟悉经济增长理论与增长要素、经济周期理论3了解经济增长模式及其选择。三教学内容(一)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经济福利(1)经济增长(2)经济发展(3)经济福利2经济增长理论与增长要素(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2)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3)新增长理论3经济增长模式及其选择(1)经济增长方式及其变迁(2)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发展历程及启示(3)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探讨(二)经济周期1经济增长、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1)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2)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3)经济周期的测量2经济周期的类型和阶段划分(1)类型(2)阶段划分3经济周期理论(1)古典经济周期理论(2)凯恩斯主义和后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3)理性预期周期理论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第四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综述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主要理清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历程,并熟悉现在国际上公认的SNA2008的基本框架,并了解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二教学要求1掌握两大经济核算体系及其人差异、SNA的概念及特征、SNA的基本框架2熟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起源——国民收入统计、SNA的发展历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历程3了解SNA的作用、基本原则、我国SNA体系建设取得的主要进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三教学内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历程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起源——国民收入统计(1)民间国民收入统计阶段(1965-1918年)(2)官方国民收入统计阶段(1918-1939年)2两大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差异(1)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2)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3)MPA与SNA的差异3SNA的发展历程(1)1953SNA(2)1968SNA(3)1993SNA(4)2008SNA(二)SNA的基本框架1SNA的概念界定和特征2SNA的作用(1)经济活动的检测(2)宏观经济分析(3)国际比较与合作3SNA核算的基本原则(1)流量和存量的分析与记录(2)核算主体的分类(3)核算的基本原则4SNA的基本框架(1)经常账户(2)积累账户(3)资产负债平衡表(三)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1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历程(1)MPS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阶段(1952-1984年)(2)MPS向SNA的转变阶段(1985-1992年)(3)SNA体系的发展阶段(1993年以来)2我国SNA体系建设取得的主要进展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第五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帐户一教学目的在学习经常帐户、积累账户、资产负债平衡表有关知识基础上,掌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帐户的组成,各自的含义、结构、分类及用途。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核心帐户的组成;生产帐户的结构;分配帐户分类及用途;使用账户含义及分类;积累账户的定义、分类(组成)及各自的含义;资产负债平衡表的含义、与积累账户的关系。(二)熟悉:生产帐户、分配帐户、使用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的核算,以及资产负债平衡表的作用。(三)了解:资产的其他变化账户、资产负债核算的发展历程、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估价原则和方法。三教学内容(一)经常帐户1生产帐户(1)生产帐户的结构(2)总产出的核算(3)中间投入的核算(4)增加值(熟悉)2分配帐户(1)分配帐户分类及用途(2)初次分配帐户(3)二次分配帐户3使用账户(1)含义及分类(2)使用账户的核算(二)积累账户1积累账户的定义、分类(组成)及各自的含义2资本账户3金融账户4资产的其他变化账户(三)资产负债平衡表1资产负债平衡表的含义、与积累账户的关系2资产负债核算的发展历程3资产负债平衡表的作用(熟悉)4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估价原则和方法第六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综合账户一教学目的在学习投入产出表和社会核算矩阵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综合账户的含义和种类、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和各部分含义及内部关系、社会核算矩阵的含义。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综合账户的含义和种类;投入产出表的构成:供给表、使用表、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三个表的结构及每个部分的含义;投入产出表的每个象限的结构、含义、内部关系;社会核算矩阵的定义。(二)熟悉: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社会核算矩阵的作用、社会核算矩阵应用的局限。(三)了解:投入产出表的产生、技术经济系数和投入产出模型、社会核算矩阵中的恒等关系。三教学内容(一)投入产出表1投入产出表的产生2投入产出表的构成(1)供给表(2)使用表(3)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3投入产出表的四个象限4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1)各行的平衡(2)各列的平衡(3)各行、列的对应平衡5技术经济系数和投入产出模型(1)技术经济系数(2)行模型(3)列模型(二)社会核算矩阵1社会核算矩阵概述(1)定义(2)表中的恒等关系2社会核算矩阵的作用3社会核算矩阵应用的局限第七章市场失灵与国民经济调控一教学目的学习市场失灵与国民经济管理、国民经济监测与预警、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的相关知识。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市场机制的定义、作用机制及构成;市场失灵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国民经济管理及其目标;国民经济监测与预警的含义、关系和理论基础;财政政策定义及内容;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定义。(二)熟悉:政府干预的手段和政府失灵;国民经济监测与预警的主要内容和国民经济监测的方法;财政政策的功能和工具;货币政策的工具和局限性;区域政策的定义和目标。(三)了解:国民经济管理的模式与组织;国民经济预警的方法;产业政策的构成、特点、作用和局限性;区域政策的手段和我国主要的区域政策。三教学内容(一)市场失灵与国民经济管理1市场机制2市场失灵(1)定义(2)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3政府干预(1)政府干预的手段(2)政府失灵4国民经济管理及其目标5国民经济管理的模式与组织(二)国民经济监测与预警1两者的定义、关系、理论基础2国民经济监测与预警的主要内容3国民经济监测的方法4国民经济预警的方法(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1财政政策(1)定义及内容(2)财政政策的功能(3)财政政策的工具2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的定义(2)货币政策的工具(3)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四)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1产业政策(1)产业政策的定义(2)产业政策的构成、特点、作用和局限性2区域政策(1)区域政策的定义和目标(2)区域政策的手段和我国主要的区域政策第八章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一教学目的学习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发展规划的相关知识、理论。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国家发展战略的内涵、SWOT分析法、国家发展规划的定义。(二)熟悉:国家发展战略的演进、国家发展阶段分析的理论、国家发展规划的内容、规划指标的含义和国家发展规划的指标变化的特点。(三)了解:国家发展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分析的理论、国家发展规划的体系、国家发展规划的指标体系指标内容。三教学内容(一)国家发展战略1国家发展战略的内涵(1)国家发展战略的定义、特征、重要性(2)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2国家发展战略的演进3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1)SWOT分析法(2)国家发展内部条件的分析(3)国家发展外部条件的分析(4)国家发展阶段分析(二)国家发展规划1国家发展规划的定义2国家发展规划的内容3国家发展规划的体系4国家发展规划的指标体系(1)规划指标的含义(2)指标变化的特点(3)指标的内容(指标种类)Ⅲ教学组织与方法一实施机构:由管理学院卫生经济教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