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课件_第1页
第八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课件_第2页
第八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课件_第3页
第八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课件_第4页
第八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内容提要

本章介绍货币政策的特征与功能、货币政策备选目标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等内容。学习本章的目的是理解货币政策的功能,掌握货币政策目标及其选择的基本理论。第八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内容提要1第一节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概述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

二、货币政策的特征

三、货币政策的构成要素

四、货币政策的功能

第一节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概述一、货币政策的概念2一、货币政策的概念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率和汇率水平等,以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一、货币政策的概念3二、货币政策的特征

1.货币政策是一项总量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调整主要是由产业政策等来完成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对社会总需求的调控而产生影响。二、货币政策的特征42.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货币的供给形成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能力,货币对商品和劳务的追逐形成社会总需求;利率水平通过对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的调节而影响到社会总需求;汇率的变化将通过对进出口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形成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2.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5

3.货币政策调节机制的间接性。货币政策的运行主要是通过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利率水平等市场机制的作用对经济行为主体产生间接作用的。

4.货币政策目标的长期性。货币政策是一种结合短期性与长期性,运用短期性的政策调节措施来达到长期目标的工具。3.货币政策调节机制的间接性。6三、货币政策的构成要素

货币政策的构成要素包括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实现政策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等问题。

三、货币政策的构成要素货币政策的构成要素包括7四、货币政策的功能

1.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p193影响总供给的因素在短期内是比较稳定的。因此,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主要通过对社会总需求的调控来完成。社会总需求的最终表现形式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购买能力,货币供应量同社会总需求发生关联,并成为决定社会总需求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成为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的着力点,这也构成货币政策的主要功能。四、货币政策的功能1.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p1982.确保经济的稳定。p194

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稳定经济,一方面要防止货币供给成为经济波动的根源,另一方面也要利用货币政策抵消其他经济因素对经济稳定的冲击。(逆经济风向)2.确保经济的稳定。p1949第二节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

货币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和中间性目标两个层次。货币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所期望达到的、货币政策的最终实施结果,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依据。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服务于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目标,也需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保持一致。

第二节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货币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10

中间性目标又包括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一个长期的、非数量化的目标,它能够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指导思想,却并不一定提供现实的数量依据。因此,必须找出短期的、数量化的、比较精确的金融数量指标作为实现最终目标的中介,这就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又称: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中间变量等),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操作目标)和货币政策目标变量的(最终目标)之间的变量指标。

中间性目标又包括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11

政策工具

操作目标

中介目标

最终目标存款准备金准备金货币供应量币值稳定再贴现率基础货币利率经济增长公开市场操作其他目标其他目标充分就业其他工具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等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12货币政策的主要最终目标一、物价稳定

二、充分就业

三、经济增长

四、国际收支平衡

五、其他目标

货币政策的主要最终目标一、物价稳定13一、物价稳定

(一)物价稳定的意义

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运行构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个传统目标便是维持价格水平的稳定。一、物价稳定(一)物价稳定的意义14第一,爬行的通货膨胀,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低而且比较稳定。

第二,加速的通货膨胀,又称奔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在两位数以上),而且还在加剧。

第三,超速通货膨胀,又称恶性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非常高(标准是每月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

另外还有一种受抑制的通货膨胀,又称隐蔽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与配给制,通货膨胀并没有发生。一旦解除价格管制并取消配给制,就会发生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第一,爬行的通货膨胀,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15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1、加大了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和投资的风险2、削弱了货币价值尺度的发挥,影响了价格机制的运行3、社会分配不公,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矛盾4、经济主体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抵御通涨,造成了社会福利的净损失5、导致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的收入再分配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16通货紧缩的负面影响1、影响货币职能的发挥,2、影响市场机制中价格信号作用的发挥3、影响了社会的再分配4、影响了投资者对未来市场状况的预期通货紧缩的负面影响17(二)物价稳定目标的形成物价稳定目标是随着社会经济问题的产生和变迁而发展和完善的。金本位制时期,物价稳定的目的已经形成,但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货币政策。稳定币值成为当时货币政策唯一目标。“二战”后,美国经济出现了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货币政策重心便逐渐转向物价稳定。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滞胀”及周期性不断发作的通货膨胀压力,使得中央银行将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二)物价稳定目标的形成物价稳定目标是随着社会经济问题的产生18(三)物价稳定目标的含义所谓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没有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1、是一般物价水平的稳定2、是指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变化3、不排斥对扭曲的价格水平的政策性调整(三)物价稳定目标的含义所谓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19(四)物价稳定的衡量指标物价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使用的是物价指数主要指标有3种:一是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二是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CPI)三是批发物价指数(WholesalePriceIndex,,WPI)(四)物价稳定的衡量指标物价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使用的是物价指20平减指数是统计期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基期价格计算的统计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消费物价指数以日常消费品的商品和劳务为统计对象批发物价指数以大宗批发商品为统计对象编制平减指数是统计期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基期价格计算的统计期21第八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课件22第八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课件23二、充分就业

一、充分就业的含义充分就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意义,可以从高失业率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来反映:第一,高失业率会带给人们许多灾难;第二,高失业状态一般代表着有大量的闲置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形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降低了产出和收入水平。二、充分就业一、充分就业的含义24(二)充分就业目标的形成充分就业目标的确立受到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萧条的影响。自动均衡无法实现。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理论随着1944与1946年英国和美国就业法案的通过,各国政府竞相效仿,充分就业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二)充分就业目标的形成充分就业目标的确立受到1929~1925(三)充分就业的含义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凡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参加工作者,都可以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而是指将失业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合理的限度之内,充分就业是解决非自愿失业问题,但并不包括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三)充分就业的含义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凡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参加工26失业可以分为三类: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由国民经济的波动导致的,与经济周期相一致;摩擦性失业是由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导致的;结构型失业则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比如技术更新或者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化。

失业可以分为三类:27(四)充分就业的衡量标准衡量充分就业的指标是失业率,也就是一个社会劳动力中处于失业状态的人数与全社会劳动力人数的比率。一般而言,维持在5%~6%的自然失业率就可以认为是达到了充分就业。(四)充分就业的衡量标准衡量充分就业的指标是失业率,也就是一28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2010年高校毕业生达630万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2009)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2010)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明年(2010)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余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2010年高校毕业生达630万教育部部292010年中国63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有超过25%的人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2011年大学毕业水平的就业者人数达到约758万人,就业人数达到了顶峰。在中国的城市被确认35岁以下的失业者人口达到70%。另一方面,受到了高等教育的19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每年以3040万人的规模加入到就业市场。2010年中国63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有超过25%的人现在还3008年河南省冬季人才交流大会08年河南省冬季人才交流大会3108年河南省冬季人才交流大会08年河南省冬季人才交流大会3208年河南省冬季人才交流大会08年河南省冬季人才交流大会33三、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意义经济增长决定着我们生活水平的长期走势,因而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1、保证人均产出得到提高2、提供更多的闲暇时间3、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是解决诸多问题的根本三、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意义34(二)经济增长目标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政府纷纷开始关注经济增长问题,并将经济增长确定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二)经济增长目标的形成35(三)经济增长的含义所谓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也可以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衡量。(三)经济增长的含义36理解经济增长必须区分短期的经济增长与长期的经济增长不仅要考察经济增长的数量指标,还要考察经济增长的质量。理解经济增长必须区分短期的经济增长与长期的经济增长37(四)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经济增长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人的增长率或其人均值来衡量。无论使用哪一种指标,都必须是指它的实际变量,而不能使用名义增长率。(四)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经济增长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人38第八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课件39我国人均GDP增长迅速建国初期的人均GDP不足100美元,改革开放初期的200美元,2003年突破1000美元2006年突破2000美元2008年突破3000美元注:2002年中共十六大预测:2020年中国人均GDP按照不变价格计算达到超过三千美元。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重要目标的一个体现。

我国人均GDP增长迅速建国初期的人均GDP不足100美元,40我国人均GDP排名???我国最近几年就一直在世界100位左右晃荡2005年105位2008年104位

2009年中国GDP总量是49100亿美元;人均GDP是3711美元,排名第96位。

我国人均GDP排名???我国最近几年就一直在世界100位左右412009年全国薪资和GDP的比重:欧美最高平均为百分之55左右,南美州国家平均为百分之38左右,东南亚国家平均是百分之28左右,中东地区平均大约在百分之25左右,非州国家平均在百分之20以下中国目前的百分比???我们国家的薪资和GDP的比重只有百分之8。

2009年全国薪资和GDP的比重:42中国人为什么收入低?人均工资第一名德国,30美元一小时,第二名美国,22美元,泰国是2美元,我们是8毛钱,0.8美元!而且我们的人均工作时间全世界最长,一年要2200小时,多么勤劳的民族。

中国人为什么收入低?人均工资第一名德国,30美元一小时,43中国人为什么收入低?第一,欧美对我们的剥削,广东生产的玩具,我们在每一只上面赚0.1美元,美国企业赚3.6美元。欧美拥有原材料和最终产品定价权,两头吸我们的血。第二,政策导向。GDP高速增长,但7成是水泥,粮食吃得多蛋下的少,跟老百姓平常过日子关系不大。

恶性循环:挣得少-->需要灰色收入-->官员贪污受贿-->公共利益受损-->老百姓生活水平受损=挣得少。

中国人为什么收入低?第一,欧美对我们的剥削,广东生产的玩具,44四、国际收支平衡

(一)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形成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与国间经济依存度加深,国际经济关系对国内经济政策影响加大。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定加剧,导致各国将国际收支平衡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四、国际收支平衡(一)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形成45(二)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含义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其他国家全部货币收入和全部货币支出相抵后基本平衡,即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二)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含义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46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一般会引起本国货币汇率下浮;如逆差严重,则会使本币汇率急剧跌落。货币当局如不愿接受这样的后果,就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抛售外汇和买进本国货币。这一方面会消耗外汇储备,造成外汇储备的枯竭,从而严重削弱其对外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形成国内的货币紧缩形势,促使利率水平上升,影响本国经济增长,从而导致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率的相对与绝对下降。从国际收支逆差形成的具体原因来说,如果是贸易收支逆差所致,将会造成国内失业的增加。如系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则会造成国内资金的紧张,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一般会引起本国货币汇率下浮;如逆差严47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顺差,固然可以增加其外汇储备,加强其对外支付能力,但也会产生如下的不利影响:1.一般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而不利于其出口贸易的发展,从而加重国内的失业问题。2.顺差固然可以加大国内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但也会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而加重通货膨胀。3.将加剧国际摩擦因为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意味着有关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易引起对方采取报复性措施。4.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收支顺差形成往往是由于出口过多所形成的贸易收支顺差,则意味着国内可供使用资源的减少,因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48(三)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衡量标准衡量国际收支平衡与否,一般是根据国际经济交易的性质——自主性交易的结果——来判断。

(三)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衡量标准49五、其他目标随着经济金融化的发展,金融市场对经济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货币政策开始关注利率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大规模银行倒闭和金融恐慌五、其他目标随着经济金融化的发展,金融市场对经济运行产生很大50第三节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相互关系

货币政策的主要备选目标间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但也存在着不一致性。几对主要关系包括:一、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二、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三、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四、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五、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第三节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相互关系货币政策的主要备选目51一、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1、1958年菲利浦斯得到关于就业率与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研究结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也证明了失业率与物价变化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从而有了著名的菲利浦斯曲线。一、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1、1958年菲利浦斯得到关于就业率522.菲利浦斯曲线的存在,说明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彼此替代的关系。如果要使失业率降低,通货膨胀率就会增加,物价就会以更快的速度上涨;如果要控制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率下降,必须承受较高的失业率。2.菲利浦斯曲线的存在,说明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彼此替53菲利浦斯曲线

图中,横轴U代表失业率,纵轴G代表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PC即为菲利浦斯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高(d)时通货膨胀率就低(b),当失业率低(c)时通货膨胀率就高(a)。

菲利浦斯曲线图中,横轴U代表失业率,纵轴G代表通货膨胀率54二、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1.从长期来看,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一致性。稳定的物价,可以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而经济的持续增长又有利于生产充足的商品,保持物价的稳定。二、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1.从长期来看,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552.从短期来看,对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从政府行为来看,由于政府越来越关注经济的短期增长,所以不时地可以看到利用适度的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情况。所以,对什么是合适的通货膨胀,如何控制通货膨胀的“惯性”,仍是政府利用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难解之题。2.从短期来看,对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界有不同的看56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时,往往会采用信用扩张和增加投资的方法结果必然造成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价格的上涨。抑制通货膨胀采取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因抑制投资而影响经济增长。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时,往往会采用信用扩张和增加投资的方法57三、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1.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分属于货币政策的内部目的与外部目的。由于影响国内经济因素与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因素各不相同,中央银行同时实现其内部目标和外部目标更为困难。三、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1.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分属于582.外部不均衡对内部均衡的影响。(国际收支对物价稳定的影响)内部均衡表明物价处于稳定状态。此时,如果存在国际收支的顺差,为了解决顺差(增加进口抑制出口),会造成经济的紧缩和物价的下跌。如果此时存在国际收支的逆差,(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平衡国际收支的政策会造成外汇储备的增加,起到扩张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作用,从而影响物价的稳定2.外部不均衡对内部均衡的影响。593.物价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当国际收支平衡时,若本国出现通货膨胀时(总需求增加),有利于外国商品的进口,而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结果是出现逆差,进而导致国际收支失衡。一国要实现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困难的3.物价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601.逆差与通胀并存,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不存在冲突。通胀—紧缩货币政策—抑制总需求—减少进口—缓解逆差2.顺差与通货紧缩并存,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不存在冲突。3.逆差与通货紧缩并存,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发生冲突。4.顺差与通胀并存,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发生冲突。紧缩货币政策可以减小总需求从而降低通胀,但总需求减少减少进口,利率上升刺激资本流入,会加大顺差规模。1.逆差与通胀并存,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不存在冲突。61四、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关系比较复杂,既有一致的一面,也有冲突的一面,经济增长对国际收支主要有三方面影响:1.在正常情况下,一国经济增长,将有利于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出口能力四、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关系比较复杂,既有一致的一面,也622.促进经济发展,往往会提高国民收入和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及购买能力。由于进口一般是国内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这样就会导致进口的增加。2.促进经济发展,往往会提高国民收入和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及购买633.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必须增加投资,不仅要动员国内的储蓄,而且要利用一切手段吸引外资,加强对外资的利用。其结果可能带来资本项目的逆差。三者作用力不同,导致了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目标间协调的困难3.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必须增加投资,不仅要动员国内的储蓄,而64五、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根据奥肯法则,在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差和实际国民收入与潜在国民收入之差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律。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

五、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根据奥肯法则,在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65这说明,实际经济增长越接近潜在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失业率便接近自然失业率若失业率维持在自然失业率之下,经济增长必须维持在潜在国民收入增长率之上,长期会形成通货膨胀这说明,实际经济增长越接近潜在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失业率便接近66六、各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和冲突性,各个国家所选择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不一样的。即使在同一国家,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货币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货币政策的选择必须考虑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以美国为例)六、各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和67第八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课件68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与搭配组合

别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及排列秩序美国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制止通货膨胀,平衡国际收支英国充分就业,实际收入的合理增长,低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平衡日本稳定物价,稳定的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

收入均等化,资源合理配置

加拿大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与搭配组合国别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69四、目标的选择

(一)选择中间目标的标准

联储使用目标的战略背后所依据的基本道理,导出选择中间目标的三个标准:必须是可以计量的,必须是联储可以控制的,必须对政策目的具有可预测的影响。四、目标的选择

701、可计量性

对中间目标变量迅速和精确的测量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在政策“偏离轨道”时它能比政策目的更快地发出信号,才是有用的。1、可计量性712、可控性

如果一个变量变作为一个有用的目标起作用的话,联储必须能有效地控制这个变量。2、可控性如果一个变量变作为一个有用的目标723、可预测的对政策目的的影响

一个变量作为中间目标是否有用必须具有的最重要特点是:具有可以预料的对政策目的影响力。3、可预测的对政策目的的影响一个变量作为中间目标73(二)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分析

1.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指标的优点:(1)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降低市场利率,从而刺激投资,增加产出。按照托宾的q理论,q=企业市场价值÷企业重置成本,q值越大企业越愿意增加投资。货币供应量的扩大可使股票的市值上升,q值上升,投资增加。按照莫迪利安尼的理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带来财富效应,从而增加消费支出,总需求也会推动总产出增长。(二)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分析1.货币供给量74(2)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性较强。在货币供给的创造过程中,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存款者和借款者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商业银行、存款者和借款者有时为了各自的利益,可选择不与中央银行合作,但因为中央银行可控制基础货币,所以在控制货币供应量方面仍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2)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性较强。75(3)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意图联系密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起到一定程度的告示效应,有助于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活动的影响效应的发挥。(4)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不易将政策性效果与非政策性效果混淆。(3)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意图联系密切。76*货币供给两指标的缺陷可控性。货币供应量既受内生性因素的影响,也受外生性因素的影响。由于受内生性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了中央银行对其的控制力。可测性。货币供应量难于做到准确与可靠地测量。*货币供给两指标的缺陷772.利率(1)利率指标的优点☆利率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求状况,并能表现货币与信用供求状况的相对变化。☆中央银行能够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较为有效的控制利率。☆有关利率的数据可及时获得。☆利率的调整可把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及时传递给各金融机构,并通过各金融机构迅速传达到企业与消费者,使之作出相应的反应。2.利率78利率指标的缺点1.可测性中央银行用作指标变量的利率是社会上各种借贷关系所用利率的加权平均数。中央银行信息部门所收集到的是各种公开市场上的利率,不是全部有关利率的资料;中央银行公布的利率是名义利率,而影响实际投资成本的是实际利率;金融市场上的行政干预上利率不能反映市场真实的供求状况。上述种种使利率的可测性降低。利率指标的缺点792.可控性中央银行可控制名义利率,对于真正影响投资活动的实际利率,中央银行对其的很难控制;其次利率对经济活动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事实上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是不确定的,因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或因不同的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