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政治《政治生活》第三单元_第1页
2015高考政治《政治生活》第三单元_第2页
2015高考政治《政治生活》第三单元_第3页
2015高考政治《政治生活》第三单元_第4页
2015高考政治《政治生活》第三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6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第7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5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考纲概览

1.从知识的考查看,立足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重点考查人大代表的职责与权利、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与民主集中制的活动原则。

2.从试题类型上看,试题主要立足我国法制完善、人民权益保障,通过措施类和体现类形式,具体考查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解,以及人大和人大代表的主体行为。考向定位【基础整合】

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大决定权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接受人民监督提案权和质询权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考点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1)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③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④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3)地方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②地位: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③职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和立法权。特别提示了解人民代表大会注意以下几个误区: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常设机关,代行部分职权,不是执行机关,更不是最高权力机关。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不是最高权力机关。2.人大代表(1)人大代表的产生与地位①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②产生方式:民主选举产生。直接选举县、乡(镇)两级的人大代表间接选举县级以上人大代表(不包括县级)(2)任职期限:各级人大代表每届任期五年。(3)人大代表的职责①义务: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②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特别提示人民代表大会的四项权力属于集体权力,即所谓的集体有权,个人无权,凸显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人大代表的权利是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所具备的个人权利,二者不能等同。1.区分人民代表大会四项职权(1)从职权内容区分职权内容立法权制定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法规决定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依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任免权选举、任命、罢免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2)抓关键词区分①如果是关于法律的立、废、改的决定,则是立法权。②如果是对国家机关干部任免的决定,则是任免权。③如果是关于国家大政方针、规划的通过则是决定权。不能简单地看文字表述中有无“决定”两个字而判断是否在行使决定权。④审议通过上一年度的工作报告是监督权,批准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是决定权。2.人大代表的职责(1)职责来源:来源于人民。这也决定了人大代表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的监督。(2)内涵与意义:人大代表的职责体现的是人大代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统一。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必须认真行使权利,严格履行义务,如此才能更好地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项决策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3)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职责的要求①珍惜自己的权利,积极认真地行使好权利。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严格履行好代表义务。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能力。(4)人大的权力与人大代表的权利的关系关系人大权力人大代表的权利区别主体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一个个体内容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联系在人代会会议期间,当人大代表个人的权利“集中”起来,就可能变成会议通过的决议、决定,成为权力性存在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易混淆的几个问题(1)最高权力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区别:最高权力机关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则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大常委会的区别:人大常委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人大闭会期间,人大常委会代行人大的部分职权,对人大负责。但是我国乡镇一级人大不设人大常委会。(3)权力机关与立法机关:我国的权力机关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国家权力机关,又是立法机关。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只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不是立法机关。(4)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与人大代表的权利: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和任免权属于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是一种集体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属于人大代表的权利,是人大代表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而拥有的权利。高考点拨

高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①区分人大权力与人大代表的权利,所以我们必须明确是集体权力,还是个人权利。②具体考查权力机关体系:必须明确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的区别,以及明确人大常委会的地位与职责。③材料题多以措施类整合考查人大、人大代表、民主集中制,所以我们必须明确各自职权,以及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

人大的权力例1

[2012·全国卷]在2012年2月召开的Z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上,Z市市长提请关于市口岸局局长的任命未获通过。市长提请任命的人选被人大常委会否决,这表明(

)①地方人大是本行政区的国家权力机关②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行使了决定权③人大常委会拥有对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权④行政权力受到人大常委会的有效制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B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市人大常委会否决市长有关口岸局局长的任命,可见履行了任免权,故③正确。通过人大与政府的关系,可见人大的地位与性质,故①正确。决定权是指决定地区重大事务的权力,故排除②。人大与政府间的关系不是相互制衡的关系,排除④。

[点拨]解答此题可以采取范围覆盖法,材料涉及地方人大,所以①的范围覆盖了其余三个选项,所以①一定正确。其次我们只要区分②和③就可以了,材料中有“任命”这一关键词,可见属于任免权。命题角度2人大代表的职权例2

[2012·福建卷]某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于2012年1月中旬召开。会前,部分人大代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形成议案提交大会。会议期间,市政府工作报告经代表们审议后,在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这表明人大代表有权依法(

)①向人大提出议案②向政府机关提出质询③决定国家重大事项④表决各项决定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A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权利的知识。人大代表深入调研,形成议案提交大会,体现了人大代表的提案权;代表们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人大代表的表决权,故①④符合题意。人大代表的质询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②。人大代表的表决权,不能说成人大代表决定国家重大事项,全国人大拥有最高决定权,决定国家重大事项,故③错误。

[点拨]解答此题可以采取主体定位法,决定权属于人大的权力,而此题设问指向人大代表,故排除③。命题角度3

人大代表与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作用例3[2011·课标全国卷]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1997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科技进步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2003年

100名人大代表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修改科技进步法的议案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订科技进步法列入人大立法规划项目,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收到1000多件议案,其中33.1%的议案涉及科技进步法修改、科技成果转换、促进自主创新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等2007年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获得通过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结合材料,说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中行使的职权及其作用。①全国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使科技进步法的修订更好地反映人民的意愿,适应社会发展要求。②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制定并完善科技进步法,为我国科技进步提供了法律保障。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科技进步法执法检查,行使监督权,保证了科技进步法的贯彻实施。

[解析]此题凸显了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立足全国人大代表主要从其权利来分析,特别是提案权。全国人大主要从其立法权角度分析。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同时体现了其监督权。

[点拨]解答此题可以依据设问主体,解读材料信息,即通过设问主体:人大代表与全国人大,可见此题主要立足人大代表的权利与全国人大的权力来分析。考点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2)基石:人民代表大会。(3)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4)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①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特别提示“一府两院”是人大的执行机关,不是人大的常设机关,更不是人大的职能部门。(5)基本内容角度内容权力来源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机关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权力划分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1)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2)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3)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特别提示

我国政体运行采取民主集中制的活动原则,这一原则不同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三权分立导致权力制衡,效率低下,我国民主集中制能够保障国家机关高效运转。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的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议会制经济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反映国体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专政阶级实质人民当家作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权力主体人民资产阶级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三权分立制办事效率协调高效相互扯皮、效率不高2.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我国各国家机关的关系(1)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同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关都是由人大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它们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不能说是相互监督。(2)人大产生并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但不等于代替其他国家机关的具体工作。各国家机关在人大的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各司其职。(3)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既是支持,也是一种制约,一方面使“一府两院”的工作以人大为依靠,获得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又把“一府两院”的工作置于人大的有效监督之下,防止权力滥用,保证国家权力合理配置和有效运行。高考点拨

高考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考查应注意对其基本内容的准确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易错点: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因此人民是间接行使而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人大代表则是代表人民直接参与行使国家权力。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但不能认为是实行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根本原因。③民主集中制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强调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不能片面强调其中一个方面。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

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例4

[2012·江苏卷]目前,我国的立法重点由制定新法转到修订旧法、抓紧配套方面。2012年国务院计划完成“商标法修订草案”等33项法律的起草、修订,并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这表明(

)A.国务院行使构建法律体系的职能B.全国人大可以委托国务院行使立法权C.国务院可以对所有法律进行修改D.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解析]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在我国立法权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其他机关没有立法权。所以国务院没有立法权,也不能对所有的法律进行修改,A、B、C错误,故选D。

[点拨]解答此题可以采取同项排除法,因为A、B、C都在强调国务院有立法权,所以都应该排除。命题角度2人大代表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例5

[2012·广东卷]下表为某人大代表2011年工作总结的部分内容。2011年联名向县人大提交“加快我县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路”议案

联名对县政府财政预算中的采购项目提出质疑并要求答复对县农业局“农机支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根据其内容,可以看出(

)A.人大代表有依法行政的义务B.人大代表有权监督政府的工作C.该代表有权提出意见并直接处理问题D.该代表行使了提案权、审议权、问责权[解析]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依法行政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故A表述错误。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但人大代表本人不能直接处理问题,故C表述错误。人大代表向县人大提交议案,对县政府财政预算提出质疑并要求答复分别体现了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质询权,问责权不是人大代表的权利,故D不符合题意。B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点拨]解答此题可以采取主体定位法,此题考查人大代表的权利,而依法行政、直接处理问题、问责权都属于政府的职权。命题角度3民主集中制例6

W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民公开征集未来5年立法项目与建议草案,10天内共收到市民意见2081件次,其中立法建议221件,60%以上的市民建议被采纳。这表明(

)①W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②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有必要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③地方人大常委会具有制定地方法规的权力④人民群众在立法活动中享有提案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A此题考查民主集中制原则。提案权属于人大代表的权利,故排除④。材料强调人大常委会向人民征求意见,可见材料体现了人民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故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活动原则,①正确。通过征求意见,以及推动地方立法,可见②③正确。

[点拨]解答四选三的试题,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人民群众没有提案权,故首先排除④。时事预测返回目录第16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热点解读

1.结合此次人大常委会,分析材料体现了全国人大的哪些权力

(1)决定权: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决定。

(2)任免权:免去了李盛霖交通部部长的职务,任命杨传堂为交通运输部部长。

(3)立法权: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

(4)监督权:听取并审议国务院关于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运行情况的报告,并且对残疾人保障法实施进行执法检查。返回目录第16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请你运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就保障残疾人权益,提出自己的建议

(1)全国人大通过行使最高决定权、监督权和立法权,推动残疾人保障法不断完善,加强执法落实检查。

(2)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审议权和质询权,通过提出具体建议,审议法律法规和决定,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

(3)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民主集中制,人大要不断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监督“一府两院”的行为,合理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共同推动残疾人保障法的落实,共同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返回目录第16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命题预测

1.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表决通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决定批准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集体行使职权②是我国唯一的权力机关③决定国家重大事项④决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返回目录第16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A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①说法正确,集体行使职权是人大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走人民群众路线的要求。②说法错误,地方人大也是我国的权力机关。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④不能说人大决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大对最高法院行使监督权。本题选A。返回目录第16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2012年6月29日举行联组会议,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10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就他们关心的问题发表意见、提出询问。受国务院委托,发改委、水利部等10部委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从材料可知()

①人大代表行使决定权,推动饮水安全②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活动原则③人大常委会享有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权④政府作为人大执行机关,理应关注民生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返回目录第16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D此题考查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权属于人大的权力,故排除①。公共事务的管理权属于政府的权力,排除③。通过人大与政府的关系,可见民主集中制原则,故②正确。通过材料中“保障饮用水安全”,可见对民生的关注,故④正确。返回目录第16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2012年上半年人大常委会以及其人大代表活动

结合材料,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能及其人大代表是如何履职的。返回目录第16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月1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调研组,听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所作的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融资平台、住房分配和运营管理问题的汇报

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

6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广州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4月23日国家粮食局召开专题会议,部署2012年全国人大代表提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

[答案]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行使了立法权。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开展执法检查,履行了监督权。③全国人大代表基层调研,保持了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④通过人大代表提案办理工作,可见人大代表通过提案权,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倾听民声。

[解析]此题考查人大和人大代表如何履职,主要立足人大和人大的职能代表的权和来分析。返回目录第16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易错点1对国家权力机关体系区分不清

1.2012年6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并于7月6日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表明()

A.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监督权

B.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行使审议权,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C.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人大执行机关,代替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解析]D此题考查人大权力。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属于立法权,排除A。审议权属于人大代表的权利,排除B。人大常委会是人大的常设机关,不属于执行机关,排除C。通过人大制度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可见D正确。

易错点2对人大的四种权力区分不清

2.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的是()

A.立法权B.决定权

C.监督权

D.任免权

[解析]A此题考查人大权力。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属于立法权的体现,故答案为A。决定权是指决定地区或国家重大事务。监督权强调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任免权是指选举和任免国家干部,故排除B、C、D。

易错点3混淆人大权力与人大代表的权利

3.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关于批准《万国邮政联盟组织法第七附加议定书》等四个条约的决定。这体现了全国人大具有()

A.审议权和决定权B.立法权和决定权

C.审议权和提案权D.立法权和监督权

[解析]B此题考查人大有权力与人大代表权利。审议权和提案权属于人大代表的权利,故排除A和C。通过《循环经济促进法》属于立法权,批准四个条约,属于对重大事务的决定权,故排除D,答案为B。

4.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专项工作报告。这体现了()

A.人大与“一府两院”是相互领导的关系

B.“一府两院”作为人大常设机关,接受人大监督

C.全国人大具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D.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则

[解析]D此题考查民主集中制原则。“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二者不是相互领导的关系,排除A。“一府两院”是人大执行机关,排除B。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是政府的职能,排除C。【同步检验】1.判断正误

(1)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

(2)人大常委会是人大执行机关。(

)

(3)质询权是人大的基本权力。(

)

2.连线找出各自对应的选项决定权通过《社会保障法》立法权通过2013年财政预算监督权任免政府官员任免权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第6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2.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考纲概览

1.从知识的考查看,立足民主法制建设,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与执政方式,以及政协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作用。

2.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多以体现类试题为主,指向中国共产党和政协的职能。材料题主要以原因类和措施类为主,主要分析中国共产党如何维护民生,政协如何履行职能。考向定位考点一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1)必要性①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2)重要性①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③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特别提示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但是党并不是国家重大事务的决定者,国家重大事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党不负责具体国家事务的管理,管理国家具体事务的职能由“一府两院”行使。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1)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指导思想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特别提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一致,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3.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1)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①原因:党的性质决定了它决不为少数人谋利益,也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②体现: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具有历史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3)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4)领导方式①政治领导。这是党发挥领导作用的最重要的方面。党的政治领导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上,提出明确的政治任务、政治目标和政治方向,制定实现这种任务、目标、方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动员、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②思想领导。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人民群众,就是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③组织领导。就是通过各级党组织及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对人民群众实现组织上的领导。1.整体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与作用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地位是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作用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正确区分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区别含义遵循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区别地位科学执政是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依法执政是保障 要求要求真正认识并掌握客观规律。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一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二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并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区别原因这是由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联系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高考点拨

对政党知识的考查一般聚焦政治生活和生活与哲学两个模块,政治生活一般有三种设问方式:一是党为什么这么做(党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二是党如何去做,三是如何体现党的执政方式。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一般立足对人民利益的维护,考查唯物史观的知识,常用的设问方式是:党这样做的唯物史观依据,一般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人民群众的地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来分析。 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例1

[2012·安徽卷]201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国际和国内的新形势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

)①体现党的性质宗旨,践行党的执政理念②履行党的管理职能,完善党的执政方式③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④赋予党的执政资格,提升党的执政能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B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等知识。保持党的先进性有利于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故①正确。中国共产党没有管理职能,管理职能属于政府,故②错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故③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格是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早已取得,故④错误。

[点拨]解答此题可以采取主体定位法,管理职能属于政府的职能,排除②。党的执政资格是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排除④。命题角度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例2

[2011·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指导原则。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召开各种座谈会、专家咨询会和论证会,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对国务院编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讨论修改。规划纲要草案于2011年3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讨论,根据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做了38处修改。3月14日人大闭幕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高票获得通过。结合材料,分析“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答案]①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体现了科学执政;②在指导规划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体现了民主执政;③国务院完成规划纲要草案编制,经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依法执政。[解析]此题考查了党的执政方式,所以应该立足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来分析。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科学执政。编制过程征求民意,体现了人民民主,是民主执政的体现。通过人大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依法执政。

[点拨]解答知识体现类试题,首先必须明确知识指向,即明确知识所包含的范围。其次立足知识指向,阅读材料,明确材料信息。第三,要做到知识与材料信息的有机结合。命题角度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例3

[2012·海南卷]2011年,党员干部“进村入企”,服务群众,“下基层”活动在全国各地深入展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与困难群众共结成帮扶对子2710万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313万件,这些做法(

)①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举措②是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制度创新③是党服务基层群众,巩固执政根基的现实途径④体现了联系群众、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的要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D考查党的执政理念。党员“下基层党内”民主无关,故排除①。材料强调党员干部下基层,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没有涉及对党员的监督,排除②。党员干部下基层,有利于关注群众所求,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体现了党的先锋队性质和执政理念,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之基,故答案为D。

[点拨]解答此题可以采取关键信息对应法。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党员干部下基层”,所以与党内民主和接受群众监督无关。考点二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1.民主党派的性质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特别提示政协委员不是由人民选举产生,而是推荐产生。民主党派在我国,不是执政党,也不是在野党,而是参政党。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指导。(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样,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①性质: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社会主义民主重要形式。②主题:团结和民主。③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3.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优越性(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特别提示我国的政党制度不是多党制。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互相独立的,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1.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1)区别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性质不同三个“先锋队”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基础不同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现阶段以各界知识分子为主 地位不同执政党,领导核心参政党,参政议政(2)联系①政治上:执政与参政、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种领导是指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②组织上:相互独立,不存在隶属关系。③法律上:地位平等,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④事业上: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⑤监督上:互相监督的关系。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区别与联系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 区别性质国家的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产生方式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通过民主协商推荐产生 联系二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的体现 高考点拨

解答高考试题注意以下几点。①政协职能:要明确政协的性质和三项职能,特别是区分政协、人大、政府的不同职能②民主党派的地位:理解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地位的不同,同时立足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方式,分析听取民主党派建议的意义。③整合认识有关政党的知识:主要从党的性质、宗旨、地位、作用、指导思想、执政理念,以及我国的政党制度,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整体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行为。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例4据《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显示,全国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共有3.1万人,他们对分管的工作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这说明我国各民主党派(

)A.行使国家立法权和决定国家重大事项的权利B.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方针政策的制定C.享有行政管理权和人事任免权D.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与共产党共同执政

[解析]B此题考查对民主党派的认识。A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力,而不是各民主党派的权利,故A错误。B是各民主党派的权利,且与材料相符合,故本题选B项。C中“行政管理权”是政府的权力,“人事任免权”的主体是各级党委和各级人大。D“共同执政”错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点拨]解答此题可以采取主体定位法,A是全国人大的职能。C是政府和人大的职能。D执政党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命题角度2政协的职能例5

[2012·天津卷]从太空眺望地球,这个蓝色星球非常美丽。然而,地球的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我国淡水资源尤为短缺。针对我国这一问题,56位在津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关于恳请国家制定扶持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政策的提案》等多份提案。在政协委员推动下,2011年国家制定了《加快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十二五”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政协委员这一做法属于(

)

A.依照宪法和法律参加行使国家权力B.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质询权C.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进行民主监督D.参与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解析]D本题考查我国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的知识点。A、B属于人大代表的权利,不是政协委员的职责,应排除。材料中政协委员的做法属于参政议政,不是民主监督,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国家制定的意见和规划属于国家政策,故答案选D。[点拨]解答此题可以采取排除法,首先通过主体定位排除错误选项,A、B属于人大代表的职能,故排除。其次通过关键信息排除错误选项,通过材料中的“提案”,可以排除C。命题角度3整体考查中国共产党与我国的政党制度例6

[2011·山东卷]“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山东省委为什么要组织调研,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山东省委组织调研、听取建议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要求。②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求听取民主党派的建议。③听取群众建议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

[解析]此题考查党的知识。此题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党组织调研,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首先体现了党的执政方式。通过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可见我国的政党制度。通过党听取群众的建议,可见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及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

[点拨]解答政治试题,关键要审读设问,审读设问要把握三点,一是审读知识范围,二是审读材料主体,三是审读设问指向。时事预测热点解读

1.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人民权益

(1)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不变。

(2)不断提高执政水平,正确把握经济建设规律,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推动依法治国,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水平。

(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4)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听取和支持人大工作,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

2.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的理由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党保证人民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先锋队组织,保证人民享有广泛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党保证先锋队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

(3)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保证人民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是党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的体现,是党民主执政的必然要求。

(4)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保证人民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是党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命题预测

1.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在京召开。十八大代表的构成有一个最鲜明的特点:领导干部的人数减少、生产和工作一线的党代表的人数增加。这一变化(

)①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②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③确保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④扩大了党对基层事务的管理权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A此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相关知识。增加一线代表名额,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这一执政之基,故①正确。增加一线代表名额,有利于倾听民声,关注民生,故②正确。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排除③。管理基层事务属于政府的职能,排除④。

2.十八大代表选举首次实行差额选举,并把德的考察放在首位,注重考察代表人选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广泛听取所在单位党组织、党代表和党员群众的意见,了解党员群众的公信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科学执政②坚持民主执政③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赋予人民参政议政的职能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D此题考查党的执政方式。党代表选举,听取群众意见,属于民主执政,排除①,②正确。党代表选举倾听民意,体现了党对人民利益的维护,故③正确。参政议政属于政协职能,排除④。

3.中共中央2012年7月26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们赞同国务院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考虑,并就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增强消费对经济稳定发展的支撑作用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结合材料,运用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党外人士座谈会召开的意义。

[答案]①听取党外人士建议,研究经济工作,把握经济形势,有利于提高党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水平。②听取群众意见,关注经济发展,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发挥领导核心作用。③听取民主党派意见和建议,体现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有关政党制度的知识。通过材料可知本题主要涉及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知识。所以此题立足中国共产党,主要是党的地位、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民主党派,主要是我国政党制度及其职能来分析。

易错点1混淆政治生活主体的职能

1.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要求中国共产()①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②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③行使立法权,提高决策能力④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③

[解析]B此题考查党的职能。②属于政府的行为,故排除。③是人大的权力,故排除。

易错点2合理区分党的三种执政方式

2.面对经济发展多变的现实,党要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核心的地位,必须提高科学执政水平。下列能够体现党坚持科学执政的是(

)A.中央政治局集体学法13年B.中共中央推动低碳经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党中央与国务院就刑法修正案听取网民意见D.中央就粮食法草案听取人大常委会的说明[解析]B此题考查党的执政方式。A、D属于依法执政,C属于民主执政,B属于科学执政。

易错点3民主党派的地位与职能

3.政协委员关于完善金融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为国家相关改革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体现了()

A.政协委员直接参加国家政权和国家事务管理

B.民主党派积极参与执掌国家政权

C.民主党派具有对重大事务的决定权

D.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解析]D此题考查民主党派。政协属于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能直接参加国家事务管理,排除A。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排除B。重大事务决定权是人大的权力,排除C。

易错点4政协的职能

4.[2012•课标全国卷]近年来,公共外交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全国政协成功举办了以“对话、合作、共赢——中国与世界”为议题的第六次“21世纪论坛”。在十一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上,政协外事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国公共外交的书面发言,部分委员还提交了相关提案。由此可见,人民政协()

A.创新了参政议政的方法和途径

B.履行了参与国际事务的新职能

C.积极参与行使国家对外职权

D.是推动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

[解析]D上述全国政协的相关活动,没有创新参政议政的方法和途径,A项不符合题意。全国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参与行使国家机关的职权和履行国家机关的职能,B、C两项观点错误。【同步检验】1.判断正误

(1)中国共产党具有最高决定权。(

)

(2)中国共产党具有社会管理职能。(

)

(3)民主党与共产党共同执掌政权。(

)

2.连线找出各自对应的选项科学执政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民主执政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第7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3.我国的宗教政策。考纲概览

1.从知识的考查看,立足民族地区发展成就和政策支持,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从试题类型上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通过体现类和原因类试题,聚焦考查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治因素,以及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理解。考向定位考点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国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新型的民族关系①原因: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②新型民族关系: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民族现状: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1)民族平等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②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2)民族团结①表现: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②意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3)各民族共同繁荣①表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②原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4)三原则之间的关系特别提示不能以民族差别的存在否定我国的民族平等,民族平等与民族差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①我国各民族平等的权利已经得到真正的实现,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国各民族之间存在着经济、文化、社会,以及风俗习惯、民族传统等方面的差别。②民族差别的存在,只是影响了民主平等的实现程度,不能否定我国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具体要求(1)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2)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1.正确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三项原则(1)正确理解民族平等的内涵①从理论看,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②从现实看,一方面,我国各民族平等的权利已经得到真正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还相对落后,民族之间仍存在事实上的差距;第三,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不等于各民族之间完全相同、彻底消除民族之间的差距。③从要求看,必须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2)切实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政治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有利于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3)正确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①从原因看,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②从条件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③从内容看,各民族共同繁荣不仅仅指经济,还包括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共同繁荣。④从进程看,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不等于各民族同步繁荣。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体对推动民族地区发展肩负的责任主体措施人大通过行使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和立法权,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督促相关国家机关落实有利于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为民族地区发展建言献策公民

①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②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和大汉族主义,维护民族平等。③贯彻和遵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以自身的行动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④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觉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高考点拨

解答与此考点相关的试题一定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①明确我国民族关系的现状,特别是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已经建立的现状;②正确认识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之间的关系,不能将民族差别等同于民族不平等。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

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之间的关系例1

为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①是增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②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表现③赋予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④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B本题考查民族知识。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排除①。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故排除③。命题角度2新型的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例2

自1996年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对口扶贫协作关系以来,闽宁之间实现了从政府援助到社会帮扶,再到产业及人才技术的交流合作等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协作。闽宁协作的主要目的在于(

)A.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B.消除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C.解决东西部教育科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D.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

[解析]D此题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闽宁合作目的在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故答案为D。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已经建立,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能够巩固这一民族关系,故A错误。各民族共同繁荣能够缩小发展差距,但是并不能消除民族差异,排除B。C属于材料中措施的体现,并不是主要目的,故排除。

[点拨]解答此题可以采取“范围界定法”,我们可以对比C和D,显然D的范围要大于C,故答案应该本着选大弃小的原则,选择D。考点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1)现状: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2)意义:有力地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合法权益,巩固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要点前提国家统一领导范围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 内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基本内容①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②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③核心内容: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和其他自治权。特别提示①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自治机关不包括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②自治权适用于民族自治区域内的所有人,并非只针对少数民族。(3)决定因素:国情①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②现实情况社会基础“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政治基础各民族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4)显著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提示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础上建立的。②并不是只要有少数民族存在的地方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我国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的关系(1)区别:我国的民族原则是指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而民族政策是指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联系:民族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对民族原则的具体落实。2.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因素(1)根本前提: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2)政治环境: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3)贯彻和落实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4)制度保障:健全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发展了新型民族关系,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5)合理的宗教政策: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自由。3.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比较点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 不同点设立的地区在港、澳、台地区设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 自治程度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有一定的自治权 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解决的问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的和平与统一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 共同点二者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高考点拨

高考试题考查以选择题为主,选择题解答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明确民族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不同;②界定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的范围;③界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用的范围。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

自治机关例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家喻户晓,广为传唱,歌颂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确保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各自治机关(

)①是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②享有独立的立法权③依法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④依法行使自治权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解析]C此题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自治机关既包括权力机关,又包括行政机关,排除①。民族区域自治机关具有立法自治权,但不是独立立法权,因为它是我国的地方机构,排除②。[点拨]解答此题可以采取排除法,首先通过范围界定,排除①,因为自治机关包括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然后通过主体地位法,排除②,因为自治区权力机关的立法自治权不是独立的立法权。命题角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例4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依法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国家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材料表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符合我国国情②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③体现了各少数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④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解析]D此题考查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国情的,故①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关系的保障,民族关系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体现,故排除③,④正确。答案为D。[点拨]解答此题可以首先明确②错误,据此排除B和C。那么我们只对比③和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保证,处理民族关系是民族自治制度的体现,排除③。考点三我国的宗教政策1.我国宗教概况(1)我国是多宗教国家,信教人数比例不大,绝对数字不小。(2)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还将长期存在。2.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特别提示

在我国,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解决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3.弘扬科学精神(1)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2)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科学文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特别提示宗教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而社会主义倡导唯物主义世界观,二者在世界观上是对立的。

1.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容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原因宗教有自身发展规律,不能用行政力量消灭或发展;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并不影响其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举措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不得干涉教育、行政、司法等) 意义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目的并非鼓励人们信教,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大力加强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上来 2.关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几个误区(1)认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鼓励公民信仰宗教。对全体公民进行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2)认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就是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政府只有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才能保障公民正常的宗教信仰自由(3)认为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就是限制宗教对外交往。我国支持宗教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流活动。(4)认为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宗教的性质是唯心的,只能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特别提示

解答高考试题必须明确以下几个方面。①宗教不能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②宗教的本质属于唯心主义,并且没有变化③宗教信仰自由属于个人私事,国家不鼓励、不支持。④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坚决打击一切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⑤宗教信仰自由既包括信教的自由,也包括不信教的自由。命题探究命题角度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例5[2012·北京卷]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探究。甲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关于推动宗教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发挥宗教团体在赈灾救济中的社会功能》、《论农村信教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新时期爱国宗教人士的培养研究》。据此推断,甲组的研究主题最可能是(

)

A.我国如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B.我国如何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C.我国宗教如何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D.我国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解析]D本题是考查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相关知识点。参考文献的题目充分反映了宗教对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的作用,故D符合题意。A、B、C脱离材料主旨,故排除。

[点拨]解答此题可以采取关键信息对应法,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宗教与和谐社会、宗教与抗震救灾、宗教与新农村建设。时事预测热点解读

1.安徽省在少数民族发展方面是如何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

(1)坚持民族平等原则:通过“共同发展”提升行动和扶贫行动,保障了少数民族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地位上的平等权。

(2)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落实帮扶政策,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3)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通过帮扶政策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的局面。

2.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1)贯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权利,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3)发挥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政府职能,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4)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合法权益。(5)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大立法,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命题预测

1.为支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2012年7月25日,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与吉林省政府共同举办中国光彩事业“延边行”投资考察活动。这一活动的举办(

)①奠定了民族平等的政治前提②贯彻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③有利于消除民族差异,建立新型民族关系④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D此题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投资考察活动”属于支持少数民族发展的措施,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故答案为D。民族平等是各民族共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