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复习题_第1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题_第2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题_第3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题_第4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清末新政1.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采取了以华制华的侵略方式,因此要求清政府加强自身的统治;2.统治危机的加深也迫使清政府需要通过改革,加强统治;3.《辛丑条约》的签订同时也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民众要求清政府改革图强;4.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说明传统的御侮方式已经无法改变中国现状。2.新政的主要内容:政治上,裁汰精简合并一些行政机构,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并且设立了商部、民部、学部等部门;经济上,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颁布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并且给兴办实业卓有成效者荣誉头衔;军事上,编练新军,废除武举,创立武备学堂;教育文化上,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鼓励出国留学。此外,清政府还发布了禁缠足、禁鸦片、废酷刑以及允许满汉通婚等命令。3.清末新政认识:(不利)1.从形式上看,与百日维新的内容相似;2.从性质上看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大致是洋务运动的翻版。3.清政府设立新军的目的是为了挽救其危亡,结果却加速了其灭亡。4.它并没有达到清政府的预期目的,反而加剧其与一些汉族地主的矛盾,一些措施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5.失败的根本问题在于政治制度改革的落后。(有利)1.清政府的经济文化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学习、传播。2.这是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的应急措施,具有进步的意义。3.新的军队建设、新的兵种的产生和新的军人水平提高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4.推动了改革思想和改革实践的进一步深入。评价:进步性:是对千年祖制的调整。局限性:妥协性与不彻底性。二.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与立宪运动1.原因:1.立宪派认为立宪是挽救清王朝的良方,立宪是克服中国内忧外患的法宝。2.立宪比专制好,这是日俄战争后国人的共识,这是时代的潮流。3.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要求;可以抵制革命,维护自身利益—参政,保卫自己的财产。4...清政府为应对统治危机而采取的一种策略。2.内容:(清末仿行资产阶级宪政的活动)1.1905年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端方、戴鸿慈、李盛铎、尚其亨);2.1906年9月1日颁布《宣示预备立宪上谕》;3.1908年7月颁布《谘议局章程》,筹建各省“采取舆论”的咨议局,同年8月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期,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它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封建性);4.1909年8月颁布《资政院章程》,开始正式筹建资政院;5.1910年10月召开资政院第一次常会;6.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又颁布《重大信条十九条》。3.宗旨:大权流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满清贵族企图通过立宪巩固自己的特权,并削弱地方督抚的权势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汉族官僚则企图借立宪限制满族贵族的权势,给自己更大的发展机会)4.关于清末预备立宪的评价:(是否骗局)1..预备立宪的直接后果: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预备立宪的措施加剧了中央和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它的覆灭。2.清政府在实行预备立宪过程中,相应地对旧有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它缩小了皇帝与国会之间的权力比例。调整和改造了君主专制制度,直接冲击了2000多年的专制政体,拉开了封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序幕。3.预备立宪传播了宪政知识,进行了民主思想的启蒙,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初步民主自治能力的知识分子。为我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立宪运动:晚清立宪派企图利用清王朝的预备立宪的锲机,在中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政府—具体来说就是确立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主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平等公平原则,进而实现政治的民主化与社会的近代化的由上而下的和平政治运动。(其模仿对象是日本、英国等君主立宪制国家。阶段划分:1.兴起:宣传推动(1903—1906)开展:建立各种政治组织(1906—1908)高潮:立宪请愿(1908.6—1911.5),请愿召开国会立宪运动的失败,皇族内阁的成立。评价立宪运动:立宪运动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代表—立宪派,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争取政治地位,抵制革命,同时改革现有的清政府而采用的以和平方式所进行的政治运动,它的终极目标是希望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制度。影响:立宪派进行立宪运动是错误的,立宪运动的失败导致了立宪派与清廷关系的恶化。三.辛亥革命1.简述三民主义

1905年,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也就是推翻以满清贵族为主的清政府统治,建立汉民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因为当时中国所面临的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之间两对矛盾,集中反映在人民大众与清政府腐败统治之间的矛盾,因此推翻清政府,本身就包含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倾向。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也就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由于民族革命只是推翻清政府,而不是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因此还必须实施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说的社会革命,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

三民主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明确提出了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设计了一个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的土地方案。本质上来说,它是积极的,革命的,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的,但是是一个不完整的革命纲领。它提出民族主义,却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国主义的方案,甚至还幻想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中国的革命;它提出民权主义,却不敢发动人民大众;它提出民生主义,却没有促使纲领实施的土地的内容,也没有号召农民进行土地革命,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度。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2.湖北军政府1911年10月11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后,建立了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其首脑称都督,下设9部,后增设事业部与教育部。措施:对内:1.致力于各种形式的舆论宣传。2.扩充军队,准备抗击清王朝的反攻。3.注重法制,严肃军纪,废除苛捐杂税。主张单一制国家,首长民选,责任内阁制,主张省有立法选举权,国务总理由众议院推举等,归纳起来,就是推行责任内阁制,中央集权制,行政官员民选制,地方自治制。名词解释:1.《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以保障“君上大权”为核心,规定皇帝有颁行法律、召集及解散议会、设官制禄、统率陆海军及编订军制、宣战议和及订立条约、宣布戒严及发布命令等权利,并总揽司法权。议院立法权和监督权非常有限,臣民的自由权利微不足道并缺乏有力保障。该大纲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与义务,这对于开发民智,培养近代的法律意识具有一定的意义。2.资政院清末立宪运动的议会准备机构,清末预备立宪系列措施之一。是清政府仿照西方的法规体制设立的中央咨询机关。1910年10月,资政院正式成立,资政院采取一院制,有议定国家税法、预决算、公债、制定法规等职权,但因决议事项须奏请旨可否,实际上是清政府御用机关,无任何实权。1912年2月,清帝退位后,资政院解散。3.政闻社清末立宪组织的政治团体。1907年10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梁启超在《政闻社宣言书》中提出了四大纲领:一、设立国会,确立责任政府;二、厘定法律,保证司法权之独立;三、确立地方自治,正中央地方之权力;四、慎重外交,保持对等权利。1908年2月,政闻社本部迁上海。1908年8月,政闻社被清政府查封。4.唐宋内阁袁世凯政权第一任内阁。1912年3月,袁世凯提名唐绍仪为国务总理,在南方组织第一届内阁。唐内阁的要害部门受袁世凯控制,如陆军总长一职,袁世凯便坚决不肯交给黄兴,而由他的亲信段祺瑞充任;但宋教仁等四个同盟会也分到了农林、工商、司法、教育等四个部门,在连同唐绍仪在内的十个阁员中,同盟会员占半数,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或“唐宋内阁”。5.皇族内阁1911年5月8日,清政府发布内阁官制和任命内阁总理、协理以及各部大臣的上谕,裁撤军机处、旧内阁和会议政务处,由奕劻为内阁总理,那桐和徐世昌为内阁协理大臣,组成了第一任责任内阁。在第一任责任内阁中,满族九人,汉族四人,其中皇族又占了7人,是名副其实的皇族内阁。皇族内阁的形成,标志着立宪运动的彻底失败。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按照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三权分立”原则,采取责任内阁制,并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有国务院副署;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利;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通信、居住和宗教信仰等自由,但须受政府法律限制。该文件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7.《中华民国约法》民国初年袁世凯制定的约法。1914年3月,由政治会议建议设立的约法会议召开。根据袁世凯提出的“修改约法大纲七条”,约法会议很快就炮制出所谓的《中华民国约法》。5月1日,袁世凯将其正式公布,同时废除《临时约法》。主要内容有:该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撤销国务院,在总统府内设政事堂作为办事机构。8.吴长庆(1834—1884)字筱轩,安徽庐江人,淮军将领。追随李鸿章镇压太平军、捻军起义。战功卓著,官至浙江提督,山东军务帮办。1882年入朝鲜镇压壬午兵变。1884年撤防至金州,病逝。他还是袁世凯的恩师。他负责清国与朝鲜商务事宜。吴长庆好读书,爱人才,时称儒将。9.苏报案清末著名反清政治案件。1903年6月,上海租界的工部局派巡捕到《苏报》馆捕人,章炳麟和邹容先后入狱,发生了震动一时的“苏报案”。清政府要求工部局将章,邹引渡。解送南京审讯。列强担心这会影响到它们在租界内的特权,拒绝引渡。最后由租界会审,判决章炳麟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苏报案”发生后,革命分子将《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收集在一起,题名《章邹合刊》,各地交相翻印,进一步扩大了革命思想的影响。10.中国同盟会1905年资产阶级成立的革命政党。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其前身为华兴会和兴中会,除此之外还有复兴会,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参加。其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为其总理,黄兴为副总理。11.优待条例南京临时政府与清政府议和代表商订的敦促清帝傅仪退位的条例。1912年2月6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通过了《优待条例》。规定:清帝称号不变;每年由民国政府给予400万元;清帝仍留居皇宫,以后居住颐和园;原有私产由民国保护等等。2月12日,清帝宣布接受《优待条例》,正式退位。12第一流人才内阁民国初年北京政府熊希龄内阁。1913年7月,袁世凯任命进步党议员熊希龄为内阁总理。9月,内阁组成,只有司法,教育,农商等少数总长职位由进步党人梁启超等人担任,而陆军,内务,外交等重要部门则牢牢控制在袁世凯的嫡系军阀,官僚手里。由于梁启超等人都是社会名流,这个内阁被人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13.刘铭传刘铭传(1836—1895)清末淮军将领。安徽合肥人。1854年(咸丰四年),在乡办团练。1862年(同治元年)随李鸿章到上海镇压太平军。1865年,任直隶提督,参预镇压捻军。1867年,在湖北尹隆河被捻军包围,经鲍超救出。1884年(光绪十年)督办台湾军务,抗击法军八个月。1885—1891年间,任台湾首任巡抚,曾开办铁路、煤矿。有《刘壮肃公奏议》。14.叶志超.叶志超(?—1901)清末淮军将领。字曙青。安徽庐州(今合肥)人。行伍出身。在刘铭传部下,参加对太平军、捻军的镇压。1889年(光绪十五年)任直隶提督。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日军进犯平壤时,他率先尽弃粮械军资溃逃,狂奔500里,退入中国境内。事发后被革职。1895年押送北京,判斩监候.1900年获释.次年病死。15.萍浏醴起义清末同盟会策动的武装起义。1906年夏,黄兴派刘道一等返回湖南整顿会党,宣传革命,得到会党首领龚春台的响应,势力发展到萍乡,浏阳,醴陵等县,1906年12月3日,龚春台率尔三千人在麻石起义,各地会党首领先后响应。起义群众总数达3万人以上。清政府急调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4万军队围攻义军。起义军浴血奋战,坚持了一个多月,最终失败。16.赵怀业赵怀业,清末淮军将领。又名怀益,字少山,号小川。安徽合肥人。早年随刘铭传镇压捻军起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时,任刘铭传军分统。同年10月募兵6营,驻防大连,被升任提督。11月,日军进犯金州时,他不顾前方告急,按兵不动,并准备逃走。金州陷落后逃至旅顺,又弃旅顺而逃,被清政府革职查办。17.张树声张树声(1824—1884)清末淮军将领。字振轩,安徽合肥人。廪主出身。1853年(咸丰三年)在乡办团练,1862年(同治元年)随李鸿章到上海镇压太平军。后参与镇压捻军。1872年任江苏巡抚,1879年(光绪五年)任贵州巡抚,旋升两广总督。1884年中法战争时,他与潘鼎新受李鸿章指使,率军撤退,被免职。18.潘鼎新潘鼎新(?—1888)清末淮军将领。字琴轩。安徽庐江人。举人出身。1857年(咸丰七年)投效安徽军营。1862年(同治元年)随李鸿章到上海镇压太平军。后赴山东镇压捻军,任山东布政使。1883年(光绪九年)署湖南巡抚,次年调广西巡抚。战争中受李鸿章指使,从广西边境不战而退,1885年3月被革职。19.永安建制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后相继建立的各项制度。主要内容:确定官制,风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严禁私藏金银财物;令人民蓄发;刊行官方文书。太平天国初具建国规模。20.马江之战马江之战又称马尾海战,1884年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战役。1884年8月,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舰6艘侵入福建马尾港,伺机攻击清军军舰。福建水师仓惶迎战。经过激战,清军军舰被击沉9艘,伤两艘,马尾船厂亦被轰毁;法国军舰仅伤三艘。8月26日,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21.苏福省1860年太平天国以苏州为中心建立的行政区。1860年6月,太平天国攻占苏州后,随即建立新省,以苏州为省会,辖区包括吴县,常熟等地,并按太平天国建制建立各级地方政权。此行政区在太平天国后期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1863年12月苏州陷落,其他地区也先后丧失。22.安庆保卫战

安庆是天京西部屏障,又是太平军粮饷的重要基地。1860年夏,曾国藩的湘军围攻安庆,守军告急。洪秀全采纳洪仁建议,命陈玉成率北路军,李秀成率南路军沿长江两岸向西进攻武汉,迫使湘军回师湖北,以解安庆之围。但后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1861年4月,陈玉成回救安庆,进攻围城的湘军。5月,洪仁干率援军也到达安庆外围。经过激战,陈、洪军队始终未能与城内守军会合。9月5日,湘军轰塌安庆北门而入,太平军全部壮烈牺牲,安庆失陷。此后,太平天国的军事形势更加恶化。23.三河镇大捷太平天国著名战役之一。1858年(咸丰八年)8月陈玉成等在安徽机阳镇(今机阳县)集会,决定打破江北大营,保护天京(今南京)粮道。9月陈玉成率军向浦口进攻,击败清军德兴阿部,攻占浦口和扬州,大破清军江北大营。湘军曾国藩乘太平军东下,派李续宾率精锐六千人援庐州(今合肥),连陷太湖、潜山、桐城、舒城,进攻庐州三河镇。陈玉成在浦口大捷后迅速率兵在救,经过全椒、无为,绕至清军背后,李秀成援军继进。11月..14日向李续宾大营发起进攻,次日两军决战于三河。陈玉成等部大破湘军,李续宾自缢而死,所部主力六千人全部覆灭,给予湘军以沉重打击。24.巡警部清末新政期间所设的中央官署。1905年8月,为举办巡警而设。以署兵部左侍郎徐世昌为尚书,赵秉钧为侍郎,分警政、警法。警保、警学、警务五司,京城内外巡事务均归该部管理。清政府还谕令各省设立巡警,亦归该部督办。1906年,改民政部。25.马厂誓师1917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为驱逐总统黎元洪、解散国会,暗中支持张勋进行复辟。7月张勋拥博仪复辟。段又借口反对复辟,在天津附近马厂誓师,进攻北京,赶走张勋,拥冯国璋代理总统,自己复任国务总理。26.安福国会又称“新国会”。北洋军阀段祺瑞御用的国会。1918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为抵制孙中山在广州召集的国会非常会议,决定重新选举国会议员,由皖系政客徐树铮、王揖唐等在北京安福胡同组织俱乐部,包办选举。8月召开国会,9月选举徐世昌为大总统,选出的议员400多人,安福俱乐部占了300多人。被称为“安福国会”,1920年皖系军阀失败,直系军阀为反对皖系和破坏孙中山的护法旗帜,以召集民国二年的国会、恢复临时约法和黎元洪复职为标榜,遂将皖系的安福国会废除。27.奏定学堂章程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系统学制。1904年由清政府颁布。包括《学务纲要》、《高等学堂章程》、《大学堂章程》等章程。内容涉及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及学务管理等,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目标、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关系,分小学9年、中学5年、高等学堂及大学6—7年。规定了学堂的宗旨。这一学制突出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新学制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和教育宗旨的确立。施行至1911年辛亥革命止。28.东南互保章程1900年东南各省督抚同上海领事达成的协定。清政府在“宣战上谕”发布后,刘坤一,张之洞拒绝执行。1900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授权盛宣怀同各国驻上海领事正式会商,达成《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此后,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都对“东南互保”表示支持。该协议在推行过程中保全了西方侵略者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维护了这些地区督抚的势力。简答题:1.简述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相关条约1.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俄国侵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2.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俄国侵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土地;3.1864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俄国割让了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平方公里土地;4.19世纪80年代,俄国通过与中国先后签订的五个勘界议定书,割让了中国西北部约7万平方公里土地。5.1892年,俄国侵占帕米尔地区萨雷阔岭以西中国两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中国大片领土被俄国侵占,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刺激了俄国的侵略气焰。2.简述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原因、影响

原因:第一,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而本国市场狭小,急需要扩大市场,侵略中、朝成为其政治的必然.第二,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非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已经被瓜分完毕,只有中国还没有被瓜分完毕,瓜分中国符合列强的利益,因此列强默许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径.第三,中国不积极备战,反而将希望寄托在列强的调停上,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第四,朝鲜东学党起义成为导火索。

影响:1.由于中国政治腐败、战略失当和列强的默许纵容,中国战败,此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降低。2.促使着中国人的觉醒,开始探索中国的出路,百日维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3.对日本来说,在战争中获得的大量侵略权益,极大的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并且日本还与在远东地区地位下降的英国结成了同盟。另外,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推行的一系列的政策。

答:对内:政治方面:1.根据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宣布人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社等私权;2.通令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禁止买卖人口;禁止蓄奴;经济方面:1.颁布鼓励和保障工商业发展的章程;2.鼓励民间兴办实业,华侨在华投资;设立实业部,在各省设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一些苛捐杂税。

教育文化方面:1.规定学堂改称学校,监督和堂长一律改称校长;2.各种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的宗旨,禁止使用清政府颁布的教科书;社会生活方面:1.焚毁刑具,禁止刑讯;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的称呼;2.禁止缠足、蓄辫、赌博等恶习;禁止种植和吸食鸦片等。对外:《宣告友邦书》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实行具有温和反帝色彩的、对外妥协的外交政策。4.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时期国人的社会心理是导致其失败的又一原因。1.袁世凯与孙中山相比,袁更是一个可以重建和平与秩序,稳定政局的人物,当时的老百姓视革命党人为专制流血的乱党,革命党人没有势力,对革命的恐惧心理导致与立宪派的联合不能长久。2.在政权建设方面人们更愿意建一个君主立宪政体,当时袁世凯手握重兵,又主张立宪,在清末对军队、教育的改革起了积极作用,当时汉人中拥有实力的人不多,所以立宪派及部分革命派都对袁世凯寄予了希望。3.广大民众对民主共和漠不关心和不理解、不信任,使袁夺取果实的又一原因。总之,国民同民国产生了较大的距离,因而无法产生同构效应,因而产生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产生了在辛亥革命时期极为矛盾的社会心理,人们拥护不革命的袁,而漠视革命先驱孙。4.革命党人超脱意识与种族主义的情感是袁上台的又一原因,以孙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领导权不够重视,抱有功成不必我就的思想。其次袁是汉人,孙有种族主义的情感,再者袁一开始为清朝立过功,后来又受到打击与排挤。5.简述中国近代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19世纪末,中国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就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现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展开了一次激烈的交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1905年到1907年,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就要不要以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进行了辩论,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1915年新文化运动,以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以民主共和为主要内容,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中国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潮流。6.简述洋务运动的内容、失败原因和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答: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由清政府洋务派发起的一场旨在通过“自强”“求富”,学习西方科学、生产、管理技术,达到富国强兵,“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的自救运动。其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奕,地方上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内容:1.洋务运动初期以“自强”为旗号,兴建了一大批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军械所、福州船政局等;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运动的重点开始转为民用工业,以官督商办为主要方式兴建起一批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军、开平矿务局等。2.兴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式海军,至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先后建立起南洋、福建、北洋三支水师,并于1885年设立了海军衙门3.培养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建立外语、军事、技术等学校。

失败原因:洋务运动最终还是归于失败,究其原因,根本而言是洋务派只想通过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国体、政体的方式,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是行不通的。客观来说,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打压,给洋务运动造成了障碍。其次,列强垄断技术,不想中国真正富强起来。另外,洋务派在实施洋务运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洋务派所办的企业,多为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不计投入产出比,必然难以维系。

对近代化的影响: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在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中国不存在市民阶级——资产阶级,洋务运动过程中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立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启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发生的先河。第二,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最初的物质基础,其创办的企业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资本主义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进来技术、设备。第三,洋务运动同时也冲击了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夷夏之防,改变了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促使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7.简述清代晚期到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特点

答: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特点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其特点是:第一,中国的民资资本主义不是产生于于手工作坊,而是由商人、官僚、地主和买办直接投资兴办,其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地区,工业布局极不合理;第二,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下产生的,资本少,技术差,且受打压,企业规模十分狭小,主要是轻工业。第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很缓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甲午战争后一段时间。发展原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控制,一些有识之士希望以实业救国;外国资本主义扩大了对华的侵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资资本主义初步形成提供了条件。局限性在于:外国资本主义压榨和本国封建主义桎梏。

第二阶段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新政鼓励工商业发展;爱国主义运动,抵制美货运动和收回权利运动。特点:与国内外政治形势和阶级斗争密切相关,重工业发展缓慢;生产规模狭小,受双重压迫;具有反帝反封建要求,同时具有妥协性。8.简述晚清时期的教育改革

洋务运动时期:一、兴办新式学堂。洋务派兴建的学堂主要有外语学堂、军事学堂和技术学堂。外语学堂主要有京师同文馆、上海同文馆等;军事学堂主要有天津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等;技术学堂主要是培养各种技术人才的学堂,包括机器、电讯、采矿、医务、电器等学堂,如上海机器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天津北洋西医学堂等。

二、派遣留学生,主要是派往欧美国家。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出30名幼童前往美国学习,学期十五年。1881年清政府听信留美学生监督陈兰彬、吴子登的建议,以为留美学生沾染洋人恶习,予以撤回。从1876年开始,清政府向欧洲派遣留学生,先后共有三批。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奉行“变器不变道”,依旧强调“中学”的主导地位,但是毕竟将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引进了学堂。

戊戌变法时期:提出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兴办新式学校,建立京师大学堂,各地大小书院兼修中西学。但是由于变法的失败,这些举措并没有得到实施,仅留下一座京师大学堂。

清末新政时期:190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建立文武学堂、停罢科举、奖励游学等。1904年正式颁布新学制,新学制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和教育宗旨的确立。1905年,袁世凯等奏请废除科举制。1906年,科举制正式废除,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兴办新式学堂和出国留学的热潮。9.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从施政实践上看,这个政权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力图贯彻三民主义、集中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利益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定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由临时参议院制定、孙中山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临时约法》,分七章五十六条。它按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民主共和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制度、政权组织形式和人民享有的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等内容。它作为根本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要求和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和进步意义。10.段祺瑞的反动统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段祺瑞的反动统治,依然对广大人民进行沉重的政治压迫和残酷的经济搜刮。在政治上,他宣布袁世凯统治时期限制报刊的法令继续有效,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受到严厉压制。在经济上,段祺瑞政府不断增加田赋、捐税,增发内债,甚至预征田赋,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段祺瑞军阀政府在卖国方面,大大超出了袁世凯。段祺瑞为了投靠日本帝国主义,通过大借外债,出卖了大量的国家主权,充当了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得力工具。11.以具体史实说明袁世凯反动统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袁世凯从1912年3月至1916年6月间进行了4年多的反动统治。他进行反动统治的总特点是:对内坚持军事专制独裁,残酷压迫剥削广大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充当帝国主义侵华工具,大肆卖国。

第一,处心积虑地集中军权于个人手中,奠定军事专制独裁的基础。第二,向责任内阁开刀,建立为其个人效命的御用内阁。第三,大施政治骗术,制造全国拥护他统一的局面。第四,组织御用政党,操纵党争。第五,公然指使党羽刺杀宋教仁,实行恐怖统治。第六,大肆进行借款卖国,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袁世凯独裁卖国,刺杀宋教仁,罢免国民党三都督激起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举行讨袁的“二次革命”。

1915年1月,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二十一条》,大肆卖国。还有复辟帝制,倒行逆施。12.为什么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府?

答:南京临时政府是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府。

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从阶级属性上看,这个政权的实权要职主要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手里。

第二,从施政实践上看,这个政权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力图贯彻三民主义、集中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利益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定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由临时参议院制定、孙中山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临时约法》,分七章五十六条。它按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民主共和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制度、政权组织形式和人民享有的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等内容。它作为根本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要求和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和进步意义。

第三,,从这个政府的组织形式上看,它设有总统、副总统、国务员及临时参议院等一整套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组织领导机构和政治体制。

总之,从内容到形式,都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是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又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坚决性和彻底性。在某些方面并没有能真正贯彻三民主义纲领,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妥协性。

首先,它反帝反封建不坚决、不彻底。它在《宣告各友邦书》中,正式承认清政府同帝国主义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负责“偿还”清政府同帝国主义所借的全部奴役性外债,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所获取的种种侵略特权,幻想以此换取帝国主义对它的承认及民国“更笃友谊”、“提携亲爱”。这说明它对帝国主义的软弱态度。同时,它没有触动作为封建专制主义基础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完全忽视并压制广大农民对获得土地的迫切要求和应采取的行动。“平均地权”的纲领,根本没有付诸实现。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存在着浓厚的妥协退让思想。

其次,它对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系密切的立宪派,一再迁就,对立宪派转而破坏革命和支持袁世凯后,南京临时政府还只讲团结,不讲斗争,甚至对混入革命政权中的敌对分子的公开破坏活动,也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镇压措施。1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答:《马关条约》共11款,主要内容有:(1)中国承认朝鲜独立自主。(2)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所属各岛、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5)日本人可在各通商口岸设厂,产品免征一切杂税。《马关条约》是日本侵略者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副沉重枷锁,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可耻的丧权辱国条约。

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是:

(1)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投放政治贷款。争夺中国铁路修筑权。争夺开矿权。争相在中国办厂。

(2)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刺激了各帝国主义的贪欲,他们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德国紧步后尘。它早就看中了胶州湾。从此,山东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东北成了沙俄的势力范围。广东、广西、云南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长江流域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14.洋务运动的性质和作用如何?

答:洋务运动的性质不是改变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变革。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殊产物,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畸形儿。洋务纲领和宗旨虽然具有“外须和戎”,“中学为体”的一面,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主义的政治体制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前提下进行的。洋务纲领和宗旨又有“内须变法”,“西学为用”的一面,洋务派提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机器生产,创办近代工业,主张培养掌握近代科技知识的洋务人才,传播西方科技知识。在这方面,洋务运动做了开拓性的工作,起了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积极作用。

15.简述清末预备立宪时期的改革内容及意义改革内容:1.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的改革。将原有的军机处裁撤,转而设立责任内阁,下设各部,实际上是所谓的“皇族内阁”。新设立的其他重要中央机构还包括咨询处和军咨处和军咨处。地方上的机构改革主要是设立了各省的咨议局,拟定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和合法性。2.法制改革。设立修订法律馆,派专门的大臣主持修订法律,并颁行了商法、刑法等几部法律。《钦定宪法大纲》对君主立宪制的原则做出了规定,但是主要以维护君权为主,而且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也没有得到贯彻。此外,还仿照西方的刑法,颁行《大清新刑律》,引入了近代的刑法体系。3.地方自治政策。主要是仿照日本的政策而实行的,各省都依照章程筹办了地方自治。推动了各地工商业、文教事业的发展。意义:首先,清末预备立宪的目的是取悦于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而且从活动的本质看具有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其次,从客观的实际影响来看,清政府实行的某些举措,又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对中国的近代化起了推动作用。另外,从实际作用来看具有背离性。在直接影响方面,它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和满汉地主之间及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离心,不但削弱了自身统治,还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但是预备立宪的落后性,同之前清政府进行的洋务运动和新政一样,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16.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中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第一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以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为主要特点。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始注意向西方学习;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

的主张,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师夷长技以自强”。第二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学习西方社会制度为主要特点。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宣传西方政治制度和变法主张,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武昌起义后,建立中华民国,颁行《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共和仍是革命派为之奋斗的目标。第三阶段是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为主要目标。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接受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在社会上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胡锦涛在讲话中8次提及“振兴中华”、23次提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切实反映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时代夙愿。把“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理念放到一百年的历史潮流里,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这个理念凝聚全中国人民的共识,同时也反映出中国能逐步实现有长远性、前瞻性,且有现实可能性的一个宏伟目标。17.新民主主义革命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继承与发展继承:是因为它们发生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均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时间的先后不同而已;它们的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它们的革命性质均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辛亥革命后新的观念在历史现实中没有得到实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进一步完成。发展: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失败告终,而新民主主义则以新中国的成立取得了胜利。原因:1.领导力量的变化,中国的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2.指导思想上的进步,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当中。3.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敢于发动人民群众,并最终依靠人民的力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8.评价革命党人的武装斗争:1.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后,就致力于反清暴力革命,由武装斗争的形式来打击清王朝,扩大了革命派的影响,这是值得肯定的。2.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一致的战略方针,命用会党策反新军,占领一省,北伐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缺点与弱点:1.起义地点分散,打击力不强。2.具有城市暴动的突出特点。3.革命派将起义作为孤立的军事行动,忽视了其他战线的斗争。4.速战速决的战略导致了战术上的消耗战。19.评价“二次革命”性质是革命党人为捍卫辛亥革命的果实,而做出的反对袁世凯专权的一次武装行动,在中国南方有一定影响,可以说是辛亥革命的继承和发展,“二次革命”也是辛亥革命的标志之一。影响:1.“二次革命”的失败向国人表明了一个悲剧性的结局—革命派用献血创建的民国在袁世凯专政的时代,“民国”却不允许革命派生存,革命派再一次在海外流亡。2.“二次革命”的失败也表明了用资产阶级议会政治改造中国的理想破灭。3.加速了袁世凯专制复辟的历史进程,为护国运动和后来的军阀割据提供了现实的条件。4.是民国史上一个不幸的开端,不少建立民主国家必须的举措,如将军队国家化,另选议会,依法治国等,于事后都失去了健康发展的契机,代之而起的是明目张胆的军队干政,起跌不断的革命与反革命,引致兵连祸结。20.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几次失败,十月革命的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