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改名缘由、影响_第1页
高校改名缘由、影响_第2页
高校改名缘由、影响_第3页
高校改名缘由、影响_第4页
高校改名缘由、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改名中国人讲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可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中国高校就掀起了改名风潮,并延续至今。在过去6年的时间里,中国共有472所高校更改校名,占高校总数的23%。一是地方院校不再“偏居一隅”,名号从市到省,从省到华东、华中、华南;二是高校层次不断升级,名号从“专科学校”到“学院”再到“大学”,名号也越来越“洋气”。一如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所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高校更名那些事大学改名,给家长、高考生带大机遇高校改名规律盘点更多学校—学院—大学;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脱钩;为摆脱某些传统行业形象,改成时髦的校名;以市为名改成以省为名,以省为名的改成中国或小半个中国为名;民办大学抹去民办的影子。改名风潮为何愈演愈热?一方面,中国当前对高校的评价,还主要是行政评价;另外一方面,中国社会舆论,对于学校、学院和大学,存在“以名识校“的问题。目录1改名历程2主要规律3现实原因4具体名单5社会影响6各方评价7改名轶事1改名历程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兴起,西学渐入,出现了许多新式学堂。这一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以外语学堂和军事学堂为主,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马尾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武汉湖北武备学堂、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等等。与民国时期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黄埔军校两大军校从政治战术入手不同,早期的军事学堂主要从工程技术入手。此外,也出现了其他类型的学堂,如上海电报学堂、南京路矿学堂、湖北自强学堂、天津中西学堂、唐山路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四川中西学堂、湖南时务学堂、南京江南高等学堂等等。此外,西方教会也在中国创办学堂,这一时期为主要教授外语和宗教及其他西学的书院,如山东的广文书院、武汉的文华书院、上海的圣约翰书院、苏州的中西书院、广州的格致书院、北京和南京的汇文书院等等。同时,中国的近代书院也开始创教西学。1895年,中国在甲午海战中惨败日本后,变法之声顿起。当年,天津中西学堂改办为北洋大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诞生,标志着其为中国高校改名最早的高校。[2]尽管中国有大学的历史不长,只有一百年出头,但就在这不长的历史中,中国大学从未停止过更名。据相关统计,在全国近2000所公办高校中,过去20年,有将近一半改过名字。先是在20世纪初,一些旧式学堂变为高等学府,比如上海圣约翰书院改名圣约翰大学,成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而京师大学堂也在那时改名北京大学。到了民国初年,各地又纷纷掀起了高等师范学院更名为某某大学的运动,武昌师范学院改名武汉大学,成都师范学院改名四川大学,只有北京高等师范学院坚持传统,改名北京师范大学。抗日战争时期,各地大学内迁,不少学校在战争中合并而改名,最著名的就是清华大学、北平大学和南开大学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1949年之后,中共开始接受和改造旧的国立大学,私立大学也改造为公立大学。如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南昌大学,辅仁大学改称国立辅仁大学等等。1952年院系调整,学习苏联单科大学模式,中国几所名校的一些院系被拆出来单独成立大学,最著名的就是北京的“八大学院”,这也开启“地名+学科”命名大学的模式。30年之后,中国高校再一次大规模改名,这次改名基本都是由“学院”升格为“大学”,典型的就是当年“八大学院”的更名模式:北京政法学院更名为北京政法大学,北京语言学院更名为北京语言大学等等。1993年,国家教委决定设置“211工程”,由此引发了中国大学界的一次大洗牌和一场巨大的改名风潮,很多学校竞相进行兼并联合。如:1994年,四川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合并,成立“四川联合大学”,但这一新名字严重影响了招生质量,1998年,“四川联合大学”再度更名为“四川大学”。[3]2000年以来,中国众多二三线城市的高校纷纷改名,据统计,近6年来,中国共有472所大学更名,占高校总数的23%。有的甚至短时间内就实现三级跳:中高职合并——高职摇身一变成为学院——学院一跃成了大学,而这当中,不少高校“浑水摸鱼”、“新瓶装旧酒”,除了头衔更换,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校园环境均没有任何改进。例如郑州粮食学院先变身郑州工程学院,后觉得不够响亮,继续变身为河南工业大学。[4]高校更名2主要规律中国的高校更名,主要有六种类型:一、由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学院,基本上是从专科升为本科的学校。二、由学院更名为大学,包括一些很有名的学院,也觉得学院名字不“高大上”,希望更名为大学;比如北京广播学院改名北京传媒大学、北京钢铁学院改名北京科技大学,虽然名字改了十几年,但熟悉的人还叫“广院”、“钢院”。三、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脱钩,独立成为民办学校更名。四、学校想摆脱某些传统行业形象,有一个时髦的校名,流行的有“铁道”改“交通”、“水产改海洋、地质改工程”钢铁改科技就算以前没有冷门词汇的,也要往热门词汇上贴,比如财经、经济、理工等等。步子迈得最大的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河北地质学院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这被民间评价为跨越难度最大、最不沾边也是最唬人的改名。五、向更大的地名靠拢。以市为名的高校改成以省为名,如岳阳师范学院更名湖南理工学院;就算不能以省为名,也至少得改成半个省,比如烟台师范学院改名为鲁东大学;乃至试图以大区为名,无法以大区为名则以大区变体为名,如河北联合大学更名华北理工大学,吉林师范学院等校合并后更名北华大学。在中国,绝大多数国人都想当然地认为“学院”就是比“大学”差劲,地市级地方名字打头的高校就是比省级地方名字打头的高校差劲,师范类高校比综合性高校差劲。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许多高校都在想方设法“去地方”色彩,而且还想方设法“去学院”色彩。六、有一些民办大学会尽力抹去民办的影子。比如江西蓝天学院201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学院,泉州泰山航海职业学院2013年更名为泉州海洋职业学院[5-6][3]。3现实原因高校更名招生中国社会舆论存在着“以名识校”的问题,一所高校,从学院更名大学,办学质量并没有变,可当年的招生就可能提高录取分数好几十分。比如原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在湖北招收理科生352人,第一志愿填报仅148人,达到分数线的才37人;但在更名武汉科技学院之后,生源则逐年攀升,分数线也是节节升高。一些热门沿海城市的普通大学更换了“高大上”的名字,虽然在本地仍然没有什么吸引力,可是到了外地,一所二本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比一本线还要高出许多。资源中国当前对高校的评价,还主要是行政评价,而行政评价,存在把大学、学院、学校分为不同层次、等级的问题,通常,如果学院更名为大学,专科升格为本科,都可以获得地方政府更多的投入。职业技术学院在资金投入、专业建设、实验设备、师资力量上的确和综合性大学存在差异。学院升为综合性大学,平台更大,可以设立硕士点、博士点,获得的资源更多,名誉、声誉、影响力、办学层次可能都会获得提升。[7]此外,还有人认为,在唯学历人盛行的职场上,用人单位对于应聘者的简历,第一眼关注的必定是简历封皮上的校名。看到名校学生,顿时倍加慈祥详细加以询问,看到不入流的校名,常常就是直接拒绝。某些用人单位一听“师范”就会问你怎么不当老师,听“大学”就觉得比“学院”好。这种状况也是众多冷门院校,不知名院校煞费苦心要改名的原因:方便本校毕业生就业。[8]4具体名单中国高校改名分类一、电子工业口电子科技例如: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二、矿业口工业,理工,科技例如:西安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学院西安科技大学三、工,工业口理工,科技例如:华东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四、地质口工程,理工,科技例如:西安地质学院西安工程学院;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五、机械口理工例如:陕西机械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六、经济口财经例如:南京经济学院南京财经大学七、铁道口交通例如:兰州铁道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大连铁道学院大连交通大学八、工程口理工例如:浙江工程学院浙江理工大学九、气象口信息工程例如:成都气象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9]中国大学改名名单(部分)北京广播学院北京传媒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太原机械学院华北工学院中北大学杭州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浙江丝绸工学院浙江工程学院浙江理工大学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长安大学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北华大学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长江大学郑州纺织工学院中原工学院中南工学院、衡阳医学院合并南华大学兰州铁道学院兰州交通大学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西南工学院合并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工业学院、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西华大学沈阳工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湖南医科大学、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中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西南大学郑州粮食学院郑州工程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河北地质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山东农机化学院山东工程学院山东理工大学青岛海洋大学青岛海洋大学湛江水产学院湛江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传媒大学淮南煤炭学校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安徽理工大学株洲工学院湖南工业大学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文理学院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商学院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德高等专科学校常德师范学院湖南文理学院岳阳师范学院湖南理工学院锦州师范学院、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渤海大学郴州师专、郴州医专、郴州教育学院、郴州师范湘南学院赤峰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赤峰教育学院、内蒙古电视大学赤峰分校、赤峰卫生学校、内蒙幼儿师范学校合并赤峰学院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凉山大学、凉山教育学院合并西昌学院鹭江职业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彭城职业大学、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徐州工程学院金陵职业大学、南京农业专科学校合并金陵科技学院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南昌农业学校、南昌市高级技工学校、南昌卫生学校、南昌粮食职工中专合并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南昌科技大学(筹)杭州应用工程学院浙江科技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上海机械学院华东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山东矿业学院、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山东科技大学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分院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华北科技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口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口燕山大学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人民警察学校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四川警官学院江苏理工大学江苏大学高校更名河北省五七干校河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省行政学院+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河北乡镇企业学院河北经贸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海淀走读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南方冶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华东地质学院东华理工大学甘肃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北轻工业学院陕西科技大学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口江苏科技大学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口哈尔滨船舶大学华东纺织工学院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口华中科技大学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大学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四川大学口四川联合大学口四川大学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口长春理工大学广东民族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西南大学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嘉兴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分院北京技术学院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大学南通纺织工学院南通工学院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大学天津纺织工学院天津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工学院武汉科技学院西北纺织工学院西北工程科技学院西安工程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林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合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荆门职业技术学院、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荆楚理工学院上海水产大学上海海洋大学西安石油学院西安石油大学长春税务学院、长春金融专科学校合并吉林财经大学鞍山科技大学辽宁科技大学[9]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燕京理工学院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渤海大学文理学院辽宁理工学院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大连科技学院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大连财经学院东北大学大连艺术学院大连艺术学院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沈阳城市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沈阳工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辽宁财贸学院沈阳医学院何氏视觉科学学院辽宁何氏医学院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长春财经学院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长春建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长春科技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动画学院吉林动画学院长春大学光华学院长春光华学院大庆石油学院华瑞学院哈尔滨石油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远东学院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广厦学院哈尔滨广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哈尔滨剑桥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黑龙江工商学院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无锡太湖学院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厦门工学院福州大学阳光学院阳光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齐鲁理工学院青岛大学青岛学院青岛工学院河南财经学院成功学院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华豫学院商丘学院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武汉东湖学院武昌工学院汉口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武昌科技学院文华学院武汉工商学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武昌首义学院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武汉学院武昌工学院汉口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武昌科技学院文华学院武汉工商学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武昌首义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湖北商贸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州商学院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三亚学院西南大学育才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四川传媒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成都文理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四川工商学院[10]5社会影响大学改名,给家长、高考生带大机遇学校改名是学校在发展改革的一种体现,提醒考生和家长,报考时务必查询学校的“家底”。因为有些高校所更校名极具迷惑性,比如原来一所名不见经传的高校,升格“包装”之后,可能摇身变为学院,考生如不仔细研究学校家底,恐怕很难发现。比如XX商业服务学院升级为XX商学院、山西省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升级为山西传媒大学等。学校改名在某种程度上是学校综合实力提升的一种体现,然而高校改名却并不一定为学校带来好的效果,反而很多流失专业特色在全国的影响日渐式微。每年的高校改名都引来社会的极大关注,不仅是学校热衷于此,有心的家长更是关注至极,首先是被新闻吸引,然后是希望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希望在高考报志愿的过程中可以,有所收获,然后结果却很难知晓。没有事前关注学校更名的家长,在高考报志愿中更是不名所以,难以取舍。[11]更名乱象:“高端、大气、上档次”近些年来,众多高校通过更名把自己搞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比如徐州师范大学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对于不了解办学历史、现状和实力的人来说,显然这一更名一下子就将百年名校南京师范大学给比下去了。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按照计划,牡丹江师范学院今年年底将申请更名为黑龙江师范大学,这让哈尔滨师范大学怎么办。还有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河北联合大学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不一而足。透过现象看本质,类似的高校更名,虽然目的之一是为了让自己的名字更有吸引力,以便在方方面面获得更好的资源来发展,但本质上折射出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办学急躁和追逐业绩的内在冲动。[5]6各方评价一些大学从专科升格为本科,“脱胎换骨”,改个名,也可以理解。但是欲借助一个堂而皇之的名字,行故意隐瞒出身之实,至少不是堂堂正正的大学之风;对于考生也是不公平的,是对考生选择权、知情权的漠视,全无英雄那般光明磊落的胸怀与人格魅力。没有这些垫底儿,谈不上什么名气;没有真正的名气、好名声,叫得再好听的大学,也还是会不自信。(新华网评:《大学改名不应为掩饰出身》)[12]西方人更注意务实,尊重文化传统的继承性和连续性;而中国人总是徒有虚名,而且后人总是习惯否定前人的做法。(前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解释中国高校纷纷“变脸”、“翻新”的根源之一)[13]大学更名改姓的风潮,是大学办学者办学理念不坚定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没有办学理念。大学对更名改姓的热衷,完全有悖于大学的称号,更有悖于大学的理念、传统、精神。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是因为它的特色和内涵名扬四海,而不在于它的名字。我们追求的正应该是这种“实至名归”,而不是盛名之下的“其实难副”。(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在《中国教育报》上撰文)[14]好面子的中国高校总是在学校名称上大做文章,并且乐此不疲。然而,轰轰烈烈的“更名潮”,除了一大堆听上去“高大上”的校名,没有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相反,人们眼见的事实是,高校的科研竞争力没有上去,而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却在不断下滑。(长江日报评:《高校“更名潮”折射高等教育浮躁》)[15]“改名热”是个传染病,很容易在急功近利下上火冒进,失去理性,而把面子、名字置于学术之上,舍本逐末。(京华时报评)[16]一浪高过一浪的高校改名风潮始终没有停止,“学院”变成“大学”实则是利益驱动。中国高等教育必须从规模扩张、数量增加的路上停下,转到在内涵和质量上做文章。而最急迫的、现在马上可以做得到的,就是各个学校改名,先暂停下来。(前教育部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17]7改名轶事重走“回头路”据高教研究专家介绍,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摘掉“纺织”的“土老帽”,变成洋气的“武汉科技学院”。其后,纺织一直是该校特色,又因为“武汉科技大学”已经“名花有主”,为了升格为“大学”,2010年该校重拾“纺织”二字,变为“武汉纺织大学”,成了自1998年行业高校改名风以来重启行业校名的第一所大学。另外一所学校是四川大学。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命名为“四川联合大学”。结果,这一新名被人误以为和“北京联合大学”一样,是所市属高校,招生连连受挫,于是1998年,学校将名字又改回了“四川大学”。[18]河北联合大学更名“打破规则”2015年2月13日,国家教育部复函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河北联合大学正式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19]而在2007年,教育部出台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新设置的高校将不能在校名中使用“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20]失败的改名很多重点大学改完的名字看起来就跟民办学校无异。比如无锡轻工大学与两所学院合并后组建的江南大学,地处上海的中国纺织大学改名东华大学,地处南京的华东水利学院更名为河海大学。最著名的失败案例就是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改名长安大学,使该校声望一落千丈,以前该校录取线超出一本线70分以上,改名十多年,录取分数线仍未超过以前的水准。有网友戏称其为:四大“民办”211工程重点大学。[3]最离谱的改名1996年河北地质学院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被民间评价为跨越难度最大、最不沾边也是最唬人的改名。有网友直言:校名由“地质”变八竿子打不着的热门词“经济”,着实太离谱。网传,该校2003年校庆前拟用“华北工商大学”的校名,并在上报教育部后未能审批。2012年8月25日该校宣传部门发布一则消息亦显示,石家庄经济学院正在接受河北省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组的考察,考察事由是更名工作。当时更改的名字就是“河北地质经济大学”,但那次申请并未获得教育部批准,此后学校并未申报更名。2015年6月18日,石家庄经济学院官网称,河北省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组莅临该校考察评议更名大学工作。该校校长作了更名大学的工作汇报,阐述了该校更名大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文中并未透露,石家庄经济学院欲改为何名。[21]最频繁的改名在众多更名本科学校中,成都工业学院次数最为频繁,1913年始建至今,历经12次更名使用过13个校名,甚至在1924年8月更名为“四川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后一年多时间,再次更名为“四川省立第一工科高级中学校”,成为众多高校中,更名间隔时间最短的一所。[22]被催促的改名上世纪80年代华中师范大学的校长章开沅曾在《南方周末》上撰文:上世纪80年代很多学院都改名大学,当时他执掌的华中师范学院本不想更名,但是在教育部门编制的高校名录上,因为华师还是“学院”而排在了很多不知名的“大学”之后,影响到了招生,教育部也在催促更名,于是华中师范学院就改成了华中师范大学。[3]当年校名没改成,南林大现在“偷着乐”2002年,南京林业大学申请更名为南京科技大学,由于种种原因,新校名没有得到批复。“当年恰逢学校100周年校庆。南京林业大学和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9所学校同根同源,是中央大学的分支。校庆之际,省里给这9所大学专门做了一个铜牌,铜牌上刻的就是‘南京科技大学’。”该校的一位行政人员告诉记者,这块铜牌至今仍存放在校史馆内。“当年校名没改成,学校还是很庆幸。”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薛建辉教授说,生态、林业、环境等相关的学科是学校的特色,在目前社会环境问题受到高度关注的情况下,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日益提升。[18]南信大被疑“后悔了”2004年,南京气象学院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时正值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初期,校名里有个“气象”在招生时不被认可,而当时“信息工程”刚刚兴起,非常热。从更好地招生、适应市场需求的角度考虑,学校改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而十多年来,学校各个专业和学科都是围绕气象学科成长起来的,所以又想改回来,要走‘回头路’。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