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德国古典时期文论课件_第1页
06德国古典时期文论课件_第2页
06德国古典时期文论课件_第3页
06德国古典时期文论课件_第4页
06德国古典时期文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6德国古典时期文论06德国古典时期文论06德国古典时期文论第六章德国古典时期文论第一节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概述1.“德国古典时期”时间分界: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以1790年康德《判断力批判》的出版为起点,以1838年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出版为尾声。命名原因:此期在德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上所有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历史学家等知识分子都把古希腊文化作为自己的理想范型来尊崇。3.一场悄悄的哲学革命1)对法国大革命进行深刻的哲学思考(“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2)欧洲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科学迅速发展,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丰富营养;3)英、法哲学为德国古典哲学提供了思想材料和新的课题;(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与大陆理性主义哲学的整合)4.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分支的美学1)极端重视对审美和文学艺术的研究;2)发达的民间文学资源;3)熟悉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4)启蒙运动和“狂飙突进”运动的理论准备5.作为德国古典美学分支的文艺理论德国古典时期文论的两种存在形态:1.自觉型——哲学家根据一定的哲学美学思想体系对文学艺术活动的本质概括——抽象概括,具有思辨性和深刻性——德国古典文论的主流;2.非自觉型——诗人作家艺术活动经验的总结——生动具体,具有明了性和直接应用性。6.德国古典时期文论的特点(P177-179)1)人道主义意识强烈;2)以综合英国经验主义和大陆理性主义的美学和文论为目标;3)有浪漫主义逐渐走向古典现实主义;4)德国古典时期的文论,从康德到黑格尔形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发展过程。(康德、歌德、席勒、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7.小结:德国古典美学的成就和地位德国古典美学继承了文艺复兴和启蒙主义的优秀成果,总结了西方自古希腊以来两千多年的美学和文艺理论,使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的斗争,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创造了对西方乃至对全人类都有重要影响的美学和文艺理论。第二节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一、生平与著作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奠基人。哥尼斯堡,马鞍匠新教家庭,16岁入哥尼斯堡大学,醉心数学、物理、地理等自然科学,尤喜哲学、神学,广习拉丁经典,9年家庭教师,编外讲师(星云假说《宇宙发展史概论》),1770年哲学教授,此后批判哲学时期。以学术为生,终身独身,生活刻板,终身不离格尼斯堡。康德的三大批判二、康德的批判哲学简述康德哲学分期:1760—1770年称“前批判期”,建立在自然科学研究基础上的哲学,主要倾向唯物;1770年后称“批判期”,研究人性、人类情感和能力。“批判”的含义:清理、考察、辨析、划界。背景一:大陆理性主义哲学的片面性(独断论)背景二:英国经验主义的的局限(怀疑论、不可知论)康德的动机:调和二者心灵的三个层面与人类的三种能力人类心灵的三个层面:知(认识)——情(情感)——意(意志)人类的三种能力:知解力——判断力——理性《纯粹理性批判》研究对象:知——人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人的认识能力问题——我知道什么?结论:人只能凭先验的感性和知性认识现象界,不能认识超感性的本体界(物自体)。《实践理性批判》研究对象:意(人的愿望、理想、道德、意志)——超越于实际经验之外的属于本体界的人的道德法则问题——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结论:人的意志行为应该服从先验的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律令。“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联结现象界与本体界、人的知性与理性的是什么?——反思判断力《判断力批判》研究对象:情——人的反思判断力——人的理想、愿望、意志必须在现象世界才能实现,两者的结合点是人的反思判断力。内容构成:1.审美判断力批判(美的分析、崇高的分析);2.目的论判断力批判反思判断力——审美和审目的判断力目的与合目的性目的——造物主在造物时设计安排中所存的目的。两类目的1.主观的目的——事物的形式符合人的认识功能,使人感到愉快——“主观的合目的性”2.客观的目的——自然界动植物的结构形式符合它们的本质,它们就是“完善”的而不是畸形的或有缺陷的——“客观的合目的性”何谓审美判断和审目的判断?审美判断——从情感上感觉到事物形式符合我们认识功能。审目的判断——从概念上认识到事物形式符合它们自己的目的,因而显得“完善”的。与逻辑判断的区别:这两种判断都是对个别对象所起的感觉(即“反思判断”),而在对象是美的或完善的时候,这感觉都是愉快的。作为沟通知解力与理性之间桥梁的判断力情感——既略带认识的性质,又略带意志“欲念”的性质,因而成为沟通认识与意志的桥梁。判断力——既略带知解力的性质,又略带理性的性质,因而可充当连接知解力与理性之间的桥梁。三、《判断力批判》中的美学思想概述(一)审美判断与美的特质(美的分析)1.从质的角度看

——美的无功利性美感与快感的区别:美感在乎事物的形式,快感源于事物的内容。审美判断不是一种理智的判断,而是一种情感的判断。人从审美判断中所得到的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感觉。定义:“审美趣味是一种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单凭快感或不快感来对一个对象或一种形象显现方式进行判断的能力。这样一种快感的对象就是美的。”2.从量的角度看

——美的无概念的普遍有效性审美判断是主观的单称判断,却具有普遍可传达性人的共同感觉力:“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定义:“美是不涉及概念而普遍地使人愉快的。”“这朵花是美的”“这种酒是令人愉快的”3.从关系的角度看

——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关系——对象和它的目的之间的关系。无目的性:美的事物的存在与人的利害无关。合目的性:美的事物的形式适合于主体的想象力与知解力的自由活动与和谐合作。“纯粹美”和“依存美”定义:“美是一个对象的符合目的性的形式,但感觉到这形式美时并不凭对某一目的的表现(即主体意识不到一个明确的目的)。”纯粹美与依存美纯粹美——不涉概念、利害和目的的美。如簇叶纹线、自由素描、花、蜂鸟、贝壳、无标题幻想曲、无歌词的音乐等。依存美——涉及概念、利害和目的的美。如人、马、建筑等。三种快感:感官快适引起的快感;善的事物引起 的快感;欣赏美的事物引起的快感。4.从情状的角度看

——美的无概念的必然令人愉快性审美判断的必然性:“一切人对一个用范例来显示出一种不能明确说出的普遍规律的判断,都要表示同意的那种必然性。”前提:共同感觉力定义:“凡是不凭概念而被认为必然产生快感的对象就是美的。”(二)崇高的分析1.康德论崇高与美的区别:A.就对象来说,美只涉及对象的形式,而崇高却涉及对象的“无形式”;B.就主观心理反应来说,美感是单纯的快感,崇高却是由痛感转化成快感;C.“最重要的分别”,美在客体的形式,而崇高只能在主体的心灵中找到。

2.崇高的本质:崇高是人的崇高,是人的理性的崇高。崇高感的形成:对象远远超出了人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于是人召唤从内心深处的理性力量,把自己的精神和情感提升到无限的理性理念的世界,使我们感到我们可以把握和战胜似乎无法把握和战胜的世界,因此得到了精神上和道德上的胜利的愉快。缺乏理性观念,人在崇高的对象面前只会恐惧。3.两种崇高:数量的崇高与力量的崇高“自然引起崇高的观念,主要由于它的混茫,它的最粗野最无规则的杂乱和荒凉,只要它标志出体积和力量。”数量的崇高:体积无限大,超出想象力。力量的崇高:有巨大的威力,但又未能形成对于人的支配力。崇高感的来源:另一种抵抗力“好像要压倒人的陡峭的悬崖,密布在天空中迸射迅雷疾电的黑云,带着毁灭威力的火山,势如扫空一切的狂风暴,惊涛骇浪中的汪洋大海以及从巨大河流投下来的悬瀑之类景物使我们的抵抗力在它们的威力之下相形见绌,显得渺小不足道。但是只要我们自觉安全,它们的形状愈可怕,也就愈有吸引力;我们就欣然把这些对象看作崇高的,因为它们把我们心灵的力量提高到超出惯常的凡庸,使我们显示出另一种抵抗力,有勇气去和自然的这种表面的万能进行较量。”另一种抵抗力:人的勇气和自我尊严感。四、康德的文艺思想1.艺术本质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2.美的艺术的特点3.审美意象论4.天才论1.艺术是自由的游戏

——艺术本质论艺术创作不是自然活动;艺术不是科学;艺术不是手工艺。“正当地说来,人们只能把通过自由而产生的成品,这就是通过一意图,把他的诸行为筑基于理性之上,唤做艺术。”游戏在于精神自由艺术与游戏的共同特征1)自由2)由想象带来的愉快3)无具体目的自由是人的本质,符合人的自由本质要求的事物,就叫人愉快。在现实世界中,人的自由要求得不到充分满足,于是依靠想象力创造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虚构世界。艺术与游戏都是这样的活动。2.美的艺术的特征1)具有形式上的合目的性2)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3)具有无利害的自由愉快性4)具有无概念的普遍性“自然显得美,如果它同时像似艺术;而艺术只能被称为美的,如果我们意识到它是艺术而它又对我们表现为自然。”3.审美意象论“我所说的灌注生气的原则,无非是显现审美意象的能力。至于审美意象,我所指的是由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在这种想象的显现里面,可以使人想起许多思想,然而,又没有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与之完全相适应。因此,语言就永远找不到恰当的词来表达它,使之变得完全明白易懂。这就很清楚了,审美意象是和理性观念相对称的。与之相反的是概念,直觉(也就是想象力的形象显现)是无法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意象的特征1)审美意象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营造而成;2)审美意象是理性观念的感性形象;3)审美意象具有高度概括性,能以有尽之言表达出无穷之意,能引人从有限到无限,从感性世界到超感性世界,能使人感觉到超越自由限制的自由。中国古典美学里是否有哪一范畴可与康德的“审美意象”相对应?4.天才论“美的艺术必然要看做出自天才的艺术。”“天才是天生的心灵禀赋,通过它自然给艺术制定法规。”“天才就是:一个主体在他的认识诸机能的自由运用里表现着他的天赋才能的典范式的独创性。”天才的特征1)独创性“天才是和摹仿的精神完全对立的。”“每个人直接受之于天,因而人亡技绝。”2)典范性3)自然性4)仅限于美的艺术,其他领域无天才。天才的心灵能力构成:想象力和悟性小结1:康德的贡献

1、第一次把美从认识、道德混在一起的状态中剥离出来,使人对美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 2、提出文学艺术不能与认识、道德相分离,又不应成为单纯的认识和道德教育的工具。 3、把崇高与美并列为美的两大范畴。 4、审美观念论是第一次对艺术形象进行系统分析。 小结2:康德对后世文学理论的的影响1、直接肇源了浪漫主义 2、现代派的理论源头 3、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源头第三节

歌德的文艺思想生平与创作G.W.Goethe(1749-1832)德国伟大诗人,剧作家,著名美学家。生于莱茵河畔法兰克福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765年到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1771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776年定居魏玛,曾任这个小公国的大臣、枢密顾问。1794年与席勒结为挚友,二人成为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旗手。1832年3月22日逝世。文艺著作:《歌德谈话录》《诗与真》《歌德的格言和感想录》《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自然的单纯摹仿·作风·风格》歌德在美学史上的独特地位“(歌德)在近代美学思想家中几乎是唯一的具有深广的文艺修养和科学修养,丰富的创作经验,在诗艺上达到高峰的大诗人。和一般美学家从哲学系统和概念出发不同,歌德的美学言论全是创作实践与对各门艺术的深刻体会的总结,是理论结合实际的范例,所以是特别值得学习的。”——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一、艺术创作论1.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他应该遵守自然,研究自然,模仿自然,并且应该创造出一种毕肖自然的作品。”“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他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必须用人世间的材料来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使这种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并且为这较高的意旨服务。”2.在特殊中表现一般“诗人究竟是为一般而找特殊,还是在特殊中显出一般,这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分别。有第一种程序产生出寓意诗,其中特殊只作为一个例证或典范才有价值。但是第二种程序才特别适宜于诗的本质,它表现出一种特殊,并不想到或明指到一般。谁若是生动地把握住这特殊,谁就会同时获得一般,当时却意识不到,或只是到事后才意识到。”3.文学理想:创造“显出特征的整体”“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完整体不是他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实。或者说,是一种丰产的神圣的精神灌注生气的结果。”“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的能力的统一体。艺术作品必须向人的这个整体说话,必须适应人的这种丰富的统一体,这种单一的杂多。”二、古典的与浪漫的

——关于两类文学的风格与创作原则“一切倒退的衰亡的时代都是主观的,与此相反,一切进步上升的时代都有一种客观的倾向。”“我吧‘古典的’叫做‘健康的’,把‘浪漫的’,叫做‘病态的’……最近一些作品之所以是浪漫的,并不是因为新,而是因为病态、软弱;古代作品之所以是古典的,也并不是因为古老,而是因为强壮、新鲜、愉快、健康。”主张:

古典的(现实主义)与浪漫的相结合“古代诗篇中占着统治地位的是天命与完成之间的不协调,近代诗篇中则是愿望与完成之间的不协调。”“由于莎士比亚以一种极妙的方式把古今结合起来,他在这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如《浮士德》三、“世界文学”观念

“我愈来愈深信,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歌德谈话录》“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共产党宣言》第四节席勒的文艺思想一、自学相关概念,提炼关键词1.席勒美育思想关键词感性理性分裂异化审美完整人性实质2.“游戏说”关键词艺术起源精力过剩非功利过程意义自学相关概念,提炼关键词3.诗的分类关键词素朴的诗——感伤的诗自然现实——寻求自然理想现实主义——浪漫主义4.悲剧冲突论关键词实质道德合目的性别的反目的性悲剧快感道德崇高性二、补充材料及思考古希腊自然时代人性的完整和谐:“感觉和理智,接受的能力和主动的能力,在实现它们的功能上还没有互相分离,更没有彼此对抗……他的感觉是印象的必然结果,他的思想是从事物的现实产生的。”——《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文明状态下人性的分裂:“如果人踏上文明的道路,如果艺术开始陶冶他,他的感觉的和谐就消失了。他就只能力求达到道德的统一,并且作为道德的统一来表现自己。他的感觉和思想的一致,以前在他的感性状态是一个实际,现在只作为一个观念存在着……在文明状态,由于人的天性的和谐活动仅仅是一个观念,所以诗人的作用就必然是把现实提高到理想,或者换句话说,就是表现或显示理想。”——《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不同人性状态下的两种诗人:“诗人或则就是自然,或则寻求自然。在前一种情况下,他是一个素朴的诗人;在后一种情况下,他是一个感伤的诗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诗的精神是不朽的,它决不会从人性中消失。”“诗的概念不过是意味着给予人性以最完满的表现而已。”——《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思考:席勒把诗歌分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有何依据?他赋予了诗歌什么样的功能?你如何看待他的观点?第五节黑格尔的文艺思想黑格尔(1770-1831)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自幼喜爱文学,醉心于古希腊悲剧。1788年文科中学毕业后进图宾根神学院,学习神学、哲学和自然科学。1793年大学毕业后,人过家庭教师,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和纽伦堡文科中学校长。1816年人海德堡大学哲学系教授,两年后任柏林大学哲学教授,1829年当选为柏林大学校长,1931年获普鲁士国三级红鹰勋章,其哲学思想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一、绝对精神

——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核心概念绝对精神——又称“绝对理念”。它是世界的本源,最高的真实。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理念的产物。绝对精神的矛盾运动:逻辑阶段(正)——自然阶段(否定、反)——精神阶段(否定之否定、合)绝对精神(理念)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机械性阶段物理性阶段有机阶段地质有机体植物有机体动物有机体人绝对精神的三种自我体现形式艺术——以直观形式表现绝对精神,运用感性事物的具体形象;宗教——以表象的方式表现绝对精神,既含有个别形象又含有普遍概念的东西;哲学——以间接方式表现绝对精神,即从感性事物上升到普遍概念,用的是抽象思维——绝对精神运动的顶点。二、“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美学思想核心“真,就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