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文本阅读专题11 判断表达方式分析具体作用(教师版)_第1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文本阅读专题11 判断表达方式分析具体作用(教师版)_第2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文本阅读专题11 判断表达方式分析具体作用(教师版)_第3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文本阅读专题11 判断表达方式分析具体作用(教师版)_第4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文本阅读专题11 判断表达方式分析具体作用(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1:判断表达方式,分析具体作用考点11:判断表达方式,分析具体作用【考情梳理】表达方式是指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五种。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另外还适当运用议论、抒情和说明。1.记叙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表达出来称为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要重点掌握记叙顺序和记叙人称。(1)记叙顺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2)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①第一人称:从“我”的角度展开叙述,把故事情节通过叙述者“我”来传递给读者,直接面对读者叙述,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缩短文章与读者之间的距离。②第二人称,用“你”“你们”来叙述。使用第二人称来叙事的文章比较少,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但偶尔也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情感。③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使用第三人称叙事的情况最为普遍,多用于一些情节曲折、篇幅较长的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可使作者置身情节之外,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也可使作者以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讲述故事;同时,读者也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2.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从描写角度来看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内容来看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其中,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描写。环境描写又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与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推动、展开故事情节;为下文作铺垫;烘托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思想。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人物和主题。从描写的宏观、微观性来看可分为细节描写和场面描写,其中以对细节描写的考查为主,对场面描写的考查较少涉及。细节描写:是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做的具体、细致的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推动)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以及烘托环境气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3.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直接对叙述内容发表见解、表明态度,或从个别事物中说明它的普遍意义,使读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为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服务的。善于抓住议论,分析它与记叙、描写的关系,能较快地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记叙文中的议论能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揭示某种道理,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述;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能使文章锦上添花,深化文章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段与段之间的议论,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4.抒情抒情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作用:表达情感真切强烈,震动人心;节奏明快;感情直露,容易把握。二是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理),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情感。间接抒情的作用:表达情感婉转含蓄,蕴涵深厚;情与景(事、物)交融,情浓意深,感染力强。5.说明说明,主要是解说性状,直接说明事物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记叙文中插入一些必要的说明,是为补充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把事情讲得更清楚,同时也为中心服务。一般来说很少涉及此知知识点。专项练习一、(2022·河南南阳·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窗外来了“鸟先生”①生机盎然的五月,本该是楼上邱姨最向往的日子,约上三五好友,到隔壁的生态走廊散散步,看看花。可是,现在只能宅在家里,熬过了一个月,似乎还看不到曙光。②邱姨把厨房、客厅、卧室里里外外、角角落落都转了个遍,百无聊赖之际,窗外树枝间穿梭跳跃、轻盈翻飞的鸟儿把她给吸引住了,它们不用戴口罩,不用保持距离,不用团购,看着像风一样自由飞翔的鸟儿,邱姨想象着自己飞起来的样子。③“今天窗外空调上飞来了两位不速之客,身形如鸽子,浑身漆黑,它们东张西望,好像在勘察地形。”邱姨开启了宅家观鸟的模式。为了不惊扰鸟儿,她说话轻声轻气,连浇花、晾衣服都轻手轻脚,她把手机闪光灯关掉,小心地把拍的照片发到“左邻右里”微信群里面。“请各位邻居看看,这是什么鸟?”④邻里微信群平日都是核酸、抗原、团购的消息,突然看到这样一张异常鲜活的照片,引得大家纷纷回应。“是乌鸦吧!”“不是。乌鸦浑身都是黑的,这两只鸟嘴喙是橙黄色的。”“是八哥吗?”“也不像,八哥的翅膀下和尾翼有白斑,这两只也没有。”“我上网搜索过,又查了些资料,这鸟不是八哥,是乌鸫!”邱姨骄傲地宣布,“它和麻雀、白头鹎、珠颈斑鸠一起被称为是上海的鸟类四大金刚,在瑞典可是国鸟的待遇。”“原来是乌鸫!”邻居们恍然大悟,这些平时在小区、公园、路边随处可以看到的鸟儿,却陌生到好像是第一次看到。⑤清晨,伴随一阵渐急的“叽——叽叽”鸣啭声,一阵响亮的“喳~喳”声,一阵“啾啾~啾”,各种各样的鸟鸣在一起,合成了一场让人忘却烦恼的自然音乐会。乌鸫的叫声清脆婉转,可以模仿各种鸟的叫声,有时你觉得有好几种鸟类在鸣唱,其实就是乌鸫在“高歌”。9楼的秦叔说,“这个鸟真不愧叫‘百舌’,前天小区开来一辆120救护车,竟然听到它模仿120呼啸的声音,真可以以假乱真。”用心聆听,这些平时被我们忽略的声音,就像是天籁一般清亮、悦耳。⑥“今天又有惊喜,这对‘租客夫妇’把窝都筑好了。你看,也就两三天时间吧。”邱姨又把最新的发现发到了群里。鸟窝搭在户外空调架的夹角中,紧挨着阳台外墙,用枝条、枯草等混泥筑成环状,看起来很精致。我爱人也加入了观鸟的行列。没有望远镜,就用手机三脚架小心翼翼地探出窗外,尝试找各种角度靠近鸟窝。后来,干脆把摄像头安在了窗架上,把鸟儿一家的一举一动记录下来,共享到手机上,再把视频放在群里面。乌鸫很警觉,始终与人保持着“安全距离”,睁着圆圆的眼睛警惕地注视我们的一举一动,稍稍靠近都会吱吱大叫。慢慢地,它们也习惯了我们的“围观”。⑦一周后,鸟窝里出现了一窝淡青色的蛋,大小如鸽蛋,壳上布满了褐色斑块。两只鸟儿互相交换,一只进窝、一只出窝,交替孵蛋。“报告各位邻居,今天有只小鸟儿已经破壳而出了,肉红红的,眼睛还没睁开呢,身上还有一些细绒毛。”邱姨把幼鸟张大嘴巴嗷嗷待哺的图片放在群里,再次引起一阵轰动。视频里,乌鸫爸爸也从外面叼着小虫子飞回来,进窝前,先警惕地张望几下。小家伙们嫩黄的小嘴张得大大的,仰头伸脖,抢着饲喂。隔窗观看,小乌鸫渐渐长出了光亮的黑毛,嘴喙变得黄澄澄的,有的眼周还长出了黄圈。它们会婉转悦耳地鸣啭,会颤颤巍巍地站在窝边扑棱翅膀。⑧疫情让喧嚣的城市安静了下来。平时,我们对窗外司空见惯的鸟儿是不会有太多注意的。但现在,这些平日里灰扑扑、黑黢黢又或者是一晃而过的雀鸟,成了一只只让人惊叹的小精灵。它们在枝头欢跃,婉转唱和,它们筑巢、孕育、哺饲,就在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和它们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见证生命孕育的神奇过程,心情不由得开朗起来,禁足的郁闷忧愁消除了不少。⑨“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将使我们更接近真实与美。”唐娜·塔特在《金翅雀》中有这么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大自然给我们关了一扇门,又悄然打开了一扇窗。窗外观鸟的不寻常日子,让窗里的人有了一个新的视角,一颗与大自然亲近的平常心,一种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⑩“看看窗外的鸟,等待夏天来临,感觉好多了。”邱姨相信,难熬的日子马上就要过去了。1.在禁足在家的过程中,邱姨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1)它们不用戴口罩,不用保持距离,不用团购。(三个“不用”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2)邱姨相信,难熬的日子马上就要过去了。(为什么说“难熬的日子马上就要过去了”?)3.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⑧⑨两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请从爱、珍惜、生命中任选一个词语,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答案】1.变化:从最开始百无聊赖、郁闷忧愁,到后来心情开朗,充满希望。变化原因:两只鸟在窗外筑巢、孕育、哺饲,让邱姨得以在观察的过程中亲近自然,感受生命的神奇,从而学会了热爱生命、珍惜当下。

2.(1)节奏紧凑,展现了和人相比鸟儿的自由自在,表现了邱姨对自由生活的渴望。(2)鸟儿在窗外婉转啼鸣、孕育新生命的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从而对未来充满希望。

3.议论、抒情。第⑧段中“小精灵”“美丽的邂逅”“神奇”等词语,表达了对窗外鸟儿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爱赞美。第⑨段的议论,点明了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珍惜当下的主旨。

4.示例:爱:邱姨和“我”爱人观察鸟时,都是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它们,体现了对生命的关爱,邱姨和“我”爱人把鸟的图片、视频在微信群中进行分享,使邻居们枯燥无味的居家生活多了一些乐趣,体现了邻里之爱。启示:我们要学会关爱生命、关爱他人,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美好。珍惜:平时在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的鸟儿,大家却很陌生。天籁一般清亮、悦耳的声音,平时却总是被我们忽略,只有在因为疫情而安静下来时,人们才去仔细观察、用心记录,并珍惜这些美好的事物。启示: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细心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珍惜当下。生命:窗外的两只鸟在枝头欢跃,婉转唱和,体现了生命的活力与生机,它们筑巢、孕育、哺饲,体现了生命孕育的神奇过程。启示:生命是美好而充满活力的,我们应当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第一问,结合选文第①段“可是,现在只能宅在家里,熬过了一个月,似乎还看不到曙光”,②段“邱姨把厨房、客厅、卧室里里外外、角角落落都转了个遍,百无聊赖之际”可知,邱姨因疫情禁足在家,心情最开始是郁闷忧愁,百无聊赖;结合选文第⑥段“‘今天又有惊喜,这对‘租客夫妇’把窝都筑好了。你看,也就两三天时间吧。’邱姨又把最新的发现发到了群里”,⑧段“和它们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见证生命孕育的神奇过程,心情不由得开朗起来,禁足的郁闷忧愁消除了不少”等内容可知,当邱姨看到窗外两只鸟的生活经历后,内心变得充满阳光和希望。第二问,结合选文第第⑥段“‘今天又有惊喜,这对‘租客夫妇’把窝都筑好了。你看,也就两三天时间吧。’邱姨又把最新的发现发到了群里”,⑦段“一周后,鸟窝里出现了一窝淡青色的蛋,大小如鸽蛋,壳上布满了褐色斑块。两只鸟儿互相交换,一只进窝、一只出窝,交替孵蛋”,“乌鸫爸爸也从外面叼着小虫子飞回来,进窝前,先警惕地张望几下。小家伙们嫩黄的小嘴张得大大的,仰头伸脖,抢着饲喂”等内容可知,邱姨用心观察着窗外两只鸟筑巢、孕育和哺育雏鸟的生活片段,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生命的神奇和美好,从而学会了热爱生活,珍惜生活。2.本题考查词句理解赏析。(1)连用三个“不用”,语气逐渐增强,表达更加强烈,意在说明和人相比,鸟儿少了许多束缚,表现出鸟儿生活的自由自在,流露出邱姨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祈盼。(2)结合选文第⑧段“它们在枝头欢跃,婉转唱和,它们筑巢、孕育、哺饲,就在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和它们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见证生命孕育的神奇过程,心情不由得开朗起来,禁足的郁闷忧愁消除了不少”等内容可知,窗外鸟儿婉转唱和、孕育哺饲的过程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从而让疫情中的人们感受到希望,因此邱姨相信,难熬的日子马上就要过去了。3.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及作用。第一问,结合选文第⑧段“就在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和它们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见证生命孕育的神奇过程,心情不由得开朗起来,禁足的郁闷忧愁消除了不少”、⑨段“大自然给我们关了一扇门,又悄然打开了一扇窗。窗外观鸟的不寻常日子,让窗里的人有了一个新的视角,一颗与大自然亲近的平常心,一种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等内容可知,两段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第二问,结合选文第⑧段“这些平日里灰扑扑、黑黢黢又或者是一晃而过的雀鸟,成了一只只让人惊叹的小精灵。它们在枝头欢跃,婉转唱和,它们筑巢、孕育、哺饲,就在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和它们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见证生命孕育的神奇过程,心情不由得开朗起来,禁足的郁闷忧愁消除了不少”可知,作者用“小精灵”“美丽的邂逅”“神奇”等词语,抒发了对窗外鸟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结合选文第⑨段“窗外观鸟的不寻常日子,让窗里的人有了一个新的视角,一颗与大自然亲近的平常心,一种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等语句可知,点明了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珍惜当下的情感主旨。4.本题考查写作意图及启示。从爱、珍惜、生命中任选一个词语,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并阐述自己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示例1:爱。结合选文第③段“邱姨开启了宅家观鸟的模式。为了不惊扰鸟儿,她说话轻声轻气,连浇花、晾衣服都轻手轻脚,她把手机闪光灯关掉,小心地把拍的照片发到‘左邻右里’微信群里面”可知,邱姨为了了不惊扰窗外的鸟儿,小心翼翼观察记录着鸟儿的一举一动,处处流露出对自然界小生灵的爱与呵护。启示:人与动物之间要和谐相处,学会爱护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构建美丽和谐的大自然。示例2:珍惜。结合选文第⑦段“邱姨把幼鸟张大嘴巴嗷嗷待哺的图片放在群里,再次引起一阵轰动。视频里,乌鸫爸爸也从外面叼着小虫子飞回来,进窝前,先警惕地张望几下。小家伙们嫩黄的小嘴张得大大的,仰头伸脖,抢着饲喂。隔窗观看,小乌鸫渐渐长出了光亮的黑毛,嘴喙变得黄澄澄的,有的眼周还长出了黄圈。它们会婉转悦耳地鸣啭,会颤颤巍巍地站在窝边扑棱翅膀”等内容可知,邱姨用心观察鸟儿筑巢、孕育和哺育后代的点滴生活片段,并将这些美好瞬间分享给他人,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让每个人学会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启示:生活中许多美好的瞬间都值得我们感悟和珍惜,我们要用心观察,仔细体会,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示例3:生命。结合选文第⑤段“清晨,伴随一阵渐急的‘叽——叽叽’鸣啭声,一阵响亮的‘喳~喳’声,一阵‘啾啾~啾’,各种各样的鸟鸣在一起,合成了一场让人忘却烦恼的自然音乐会”等内容可知,窗外的鸟儿发出阵阵鸣叫,婉转的唱和声中传达出生命的悦动和美好。启示:生命是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我们要学会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享受生命的真谛。二、(2021·河北石家庄·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要撕碎孩子心中的云朵朱成玉①当孩子颤巍巍地捧着成绩单站在我面前时,我就知道,这次考试一定又考砸了。果不其然,数学和语文都是勉强及格。恨铁不成钢,我气不打一处来,心想一定要对她严加管教。②从那以后,女儿看动画片的权利没有了,周末去游乐园的计划取消了,几乎所有的时间我都让她用来学习。她的分分秒秒都被我用功课塞得满满的,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墙。但我并不内疚,我认为这是她必须为这次考试的失败而付出的代价。③这种惩罚渐渐让女儿有些吃不消了,她不是拿着书本愣神就是不停地打瞌睡,小小的生命里写满憔悴。④一天傍晚。我偷偷地走到她身后,看到她竟然在画画!“作业做完了吗?”我厉声问道。“没……”女儿嗫嚅着。⑤“没做完作业就知道玩。”我毫不留情地将女儿的画撕碎。女儿哭着,疼惜地打扫着地上那些受伤的纸片。⑥第二天,我在同事家里看到了同一个场景:孩子不用心做作业,在作业本上画画。只是,令我汗颜的是他们的处理方式,和我截然相反。⑦我看到同事的妻子慢慢走过去,微笑着对孩子说:“这朵云画得很漂亮,但这是作业本,你把云朵放错了地方。”孩子的脸羞愧地红了,拿起橡皮去擦。那母亲接着说:“等你做完了作业,我们把这朵云转移到你的画板上,那里才是它的家啊。”⑧“嗯!”孩子欢快地应着。⑨我猛然领悟到,昨天傍晚,我犯了一个多大的错误啊!⑩每一个孩子都希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没有师长的呵责,没有无尽的学习,没有他人的干扰,可以舒展自己的身心,可以放飞自己的想象。可是,我却剥夺了她的自由,让她变成书本的奴隶,本该轻盈的。小小的心却变得如此沉重。⑪回到家,我从纸篓里翻出了女儿的画,将那些碎片拼凑到一起。呵,女儿画的也是一朵云。和别人画的不一样,女儿的云朵长了翅膀,在天空上自由自在地飞翔。⑫女儿在渴望自由快乐的生活,而我撕碎了孩子心中的那朵云。⑬我决定将功补过。周末的时候,我提议和妻子带她去郊游。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个劲儿地问:“这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我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为女儿买的画板。女儿欢欣鼓舞,马上在她的画板上涂抹起来。⑭我告诫自己,再不要撕碎那朵云,因为在孩子的心里,那一朵朵云,就是一张张微笑着的童年的脸。⑮女儿正在慢慢地把那些曾经受伤害的云朵捧回到她的画板上,小心翼翼地,生怕它再次掉到地上,融化了。5.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要素,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选文第⑩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作用?7.品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1)这种惩罚渐渐让女儿有些吃不消了,她不是拿着书本愣神就是不停地打瞌睡,小小的生命里写满憔悴。(这句话的描写方式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2)女儿正在慢慢地把那些曾经受伤害的云朵捧回到她的画板上,小心翼翼地,生怕它再次掉到地上,融化了。句中加着重号的“捧”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8.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答案】5.起因:“女儿”成绩不好,写作业不专心在本子里画画。“我”生气撕了画。

经过:“我”去同事家玩发现同事教育的方式顿时醒悟。

结果:“我”将功补过带“女儿”出去玩还买了画板。

6.议论;作用:明确了文章主题——要让孩子自由快乐地生活,揭示了其蕴含的思想意义,也说明了“我”的醒悟;增强了文章表达效果。

7.(1)神态与动作描写,说明了“女儿”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下很是疲惫,失去了自由与快乐。(2)用得好,“捧”为动词,意为"用双手托”生动地刻画了“女儿”当时的动作与情态,说明“女儿”对由快乐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8.“不要撕碎孩子心中的云朵”既指关心呵护孩子的同时不要处处管的太严,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同时又指在孩子面前时,因为自身原因导致有错要及时补救,不要伤害到孩子的心灵。【解析】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第①段“当孩子颤巍巍地捧着成绩单站在我面前时,我就知道,这次考试一定又考砸了。果不其然,数学和语文都是勉强及格”,第④段“一天傍晚。我偷偷地走到她身后,看到她竟然在画画”,第⑤段“我毫不留情地将女儿的画撕碎。女儿哭着,疼惜地打扫着地上那些受伤的纸片”可知,事件起因是女儿成绩不理想,我发现她写作业时又在画画,于是我生气地撕了她的画。由第⑥段“第二天,我在同事家里看到了同一个场景:孩子不用心做作业,在作业本上画画。只是,令我汗颜的是他们的处理方式,和我截然相反”,第⑦段“我看到同事的妻子慢慢走过去,微笑着对孩子说:‘这朵云画得很漂亮,但这是作业本,你把云朵放错了地方。’”,第⑨段“我猛然领悟到,昨天傍晚,我犯了一个多大的错误啊”可知,事件经过是我到同事家出现同样的事件,而同事不同的教育方式让我顿悟。由第⑪段“回到家,我从纸篓里翻出了女儿的画,将那些碎片拼凑到一起。呵,女儿画的也是一朵云。和别人画的不一样,女儿的云朵长了翅膀,在天空上自由自在地飞翔”,第⑬段“我决定将功补过。周末的时候,我提议和妻子带她去郊游”“我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为女儿买的画板。女儿欢欣鼓舞,马上在她的画板上涂抹起来”可知,事件结果是我将功补过,带着女儿去郊游并买了画板。6.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及作用分析。由第⑩段“每一个孩子都希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我却剥夺了她的自由,让她变成书本的奴隶,本该轻盈的。小小的心却变得如此沉重”可知,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就我撕碎女儿的画作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思考,其作用很明显,在思考中,我明白了要让孩子自由快乐地生活,不能让她一颗小小的心变得沉重,更能深刻揭示文章的思想意义,更深化文章主题。7.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1)“愣神”是神态描写,“不停地打瞌睡”是动作描写,由第⑩段“可是,我却剥夺了她的自由,让她变成书本的奴隶,本该轻盈的。小小的心却变得如此沉重”可知,这里表现出女儿在我的压迫下被动学习的疲惫状态,失去了自由,心也变得沉重起来。(2)“捧”本义是双手托起,“曾经受伤害的云朵”象征女儿曾经向往自由和快乐的心,这里用“捧”写出女儿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8.本题考查文章题目的理解。结合第⑩段“每一个孩子都希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没有师长的呵责,没有无尽的学习,没有他人的干扰,可以舒展自己的身心,可以放飞自己的想象”,第⑫段“女儿在渴望自由快乐的生活,而我撕碎了孩子心中的那朵云”,第⑭段“我告诫自己,再不要撕碎那朵云,因为在孩子的心里,那一朵朵云,就是一张张微笑着的童年的脸”可知,标题“不要撕碎”是指家长不要对孩子管教太严,“那朵云”指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同时,标题也指不能伤害孩子的心灵,要及时的将功补过,不要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三、(2022·河南平顶山·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篾匠①熙熙攘攘的百货超市门口,一位衣衫褴褛的耄耋老人蜷缩在一堆篾制品中间,专心致志地编织着精致的艺术品。②街上的人摩肩接踵,老人的摊位面前却门庭寥落,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一件工艺品的诞生。几根又直又青的竹竿酣睡在老人怀中,一把锃亮的镰刀将一根三五米长的竹竿划破,伴随着竹节“嚓、嚓、嚓”的清脆响声,竹竿瞬间竟被均匀地一分为二。接着老人拿起其中一块,左手举着,将竹块置于镰刀内侧,右手握住镰刀和把手交接处,一只手往上送竹子,一只手往下递镰刀,由上而下,“嘶”,这块之前被解剖的竹子又一次被一分为二。对剖再对剖,一根圆柱形的竹子不一会儿便被肢解成无数根篾条,粗细均匀、青白分明。这就是篾匠最重要的基本功——劈篾。③篾匠活是一门细致活,也是一门技术活,更是行走江湖的傍身技能。④在我的记忆中,当年在农村走街串巷的“江湖高手”有三:货郎,骟猪匠和篾匠。三者均是现场秀活,与前两者不同的是,篾匠制作的篾制品种类繁多,且农民对此需求量大。比如撮箕、箩筐、背篼、筛子等,这都是农户必不可少的工具。正因如此,篾匠在当时可谓是香饽饽。⑤我们村就有一个优秀的破落篾匠。⑥说他优秀,是因为他篾匠活做得很好,也因此在那个单身汉风靡、无业游民横行的农村,他跻身于少有的能成家立业的优秀青年之列,从而鹤立鸡群。每到农忙季节,来家里请他编撮箕和箩筐的人络绎不绝,有的送礼品,有的用货币,有的以换工的方式来换取他编织的农具,门庭若市可见一斑。除此之外,每逢赶集天,他便背着他的篾制品到集上去卖,不消多时,便宣告售罄。后来,他在屋后种了一大片竹子,竹林越来越茂盛,他的篾制品也越来越多,家里的瓦房也推了,盖了一层小平房,率先奔上了小康大道,日子不可谓不其乐融融。再后来,小儿子也出生了,正当他准备授业之时,塑料制品的出现让他措手不及。人们不再青睐毛乎乎的竹制品,扎手、不美观、不方便携带,大量的塑料撮箕走进了农户的家庭。再后来,种地的不多了,荒废的耕地变多了,农村的农民不多了,城市的农民工变多了,他的妻子和小儿子出去打工也再没有回来过了。从此,一个优秀的篾匠也开始破落了。⑦无独有偶,记忆中的农忙时节,特别是秋收的时候,村里就会来一些外地篾匠。⑧这些外地来的篾匠技艺娴熟,砍、锯、切、剖、拉、撬、编、削、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一到村口,便被村民邀到家中,好吃好喝伺候着。他们还会制作本地篾匠不会的“包篼”,秋收的时候,这是储存粮食最好的器物。南方的农村不具备像样的粮仓,气候多湿润,粮食容易受潮发霉,所以人们便迫切需要一口较大的“包篼”来储存粮食。我还清楚地记得,上小学时,有一天放学我听说村里来了一个篾匠,是个三十出头的小伙,人长得精神,手工费也不高,正在王家院子编包篼。我便和刚辍学的邻居家的张姐跑去看热闹了。围观的群众将院坝堵得水泄不通,我躬着身子挤进人群,开始偷师学艺。只见他面前摆满了大小不一,宽窄不同的篾条,篾刀、小锯、凿子等整齐地摆在地上。他先找四根较宽的竹篾,在地上摆出一个正方形,再用稍细一些的篾条将其上下缠绕、绑紧,一个初具规模的底子便完成了。然后挑出白色的竹片从四周插进去,再用小竹条把衔接处拴严实。他说包篼是孤形的,下面要细,中间要粗,封口的时候收得住,编出来才好看。反正我是看不懂,也听不懂,周围的人们却拍手叫好。我不知道他在村里呆了多久,也不清楚他为乡亲们编了多少个包篼,只是后来听说,辍学的张姐和他一起闯荡江湖了。⑨再后来,塑料制品的出现与普及,篾制品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被淘汰,与这类生活用品息息相关的篾匠也一度消失在大众的视野。⑩心念及此,我竟不由自主地走向偏安闹市一隅的老篾匠。手起刀落,他的膝盖上堆满了细如发丝的篾条,两只手各自捏着篾条在胸前来回环绕,时而用力一拉、时而轻轻一捻,犹如太极一般刚柔并济,心无杂念。我俯下身子,在一堆篾制品中间,挑了一个鸟型图案玩物,老人说这叫竹鸟。我打算带回家送给儿子,告诉他这是渐行渐远的民间艺术,这是流淌着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怀。9.文章通过“我”的视角来讲述篾匠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10.阅读第②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描述“劈篾”这一技艺的。11.文章由眼前的老篾匠联想到儿时的篾匠,为何还要写外来的篾匠?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作者的用意。12.同样是介绍传统手工技艺的文章,本文和链接材料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链接材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答案】9.①“我”是线索人物,通过我的见闻,将三位篾匠的故事串联起来。②“我”见证了篾匠从“香饽饽”到“破落”直至“消失在大众的视野”的历程,直接写“我”的感受,更能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保护传统手工技艺的主题。③以“我”的视角讲述故事,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10.①运用拟人修辞。“酣睡”一词,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竹竿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开始劈篾前,老人已做足了准备。②善用动词。通过“划破”“拿起”“举着”“握住”“往上送”“往下递”等动作描写,具体细致地刻画出老人劈篾时的干净利落,表现出老篾匠手艺的高超。③视觉和听觉相结合。仔细观察之外,作者还运用“嚓”“嘶”等拟声词,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老人劈篾技艺的娴熟。(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11.①文章由眼前的老篾匠联想到儿时村里的篾匠,又描写外来的篾匠,一方面揭示了过去篾匠手艺的受欢迎程度,另一方面重在揭示现在破落的不仅仅是老篾匠一个人,也是一群以篾制品为生的篾匠们的破落,更是篾匠行当的破落;②作者借此抒发了对传统文化受到冲击走向衰落乃至消失的惋惜之情,突出保护传统手工技艺的主题。

12.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如作者讲述了不同时期的篾匠的故事。其中在第②段描写了老篾匠“劈篾”的过程,第⑧段描写了外来篾匠制作“包篼”的过程。链接材料:以说明为主。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船体的长度和高度。其中“约”“有奇”“可”等表示约数的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解析】9.本题考查分析第一人称的好处。文章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讲述三位篾匠的故事,“我”是线索人物,贯穿全文。结合文章第⑤段“我们村就有一个优秀的破落篾匠”“他跻身于少有的能成家立业的优秀青年之列,从而鹤立鸡群”,第⑧段“这些外地来的篾匠技艺娴熟,砍、锯、切、剖、拉、撬、编、削、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第⑨段“再后来,塑料制品的出现与普及,篾制品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被淘汰,与这类生活用品息息相关的篾匠也一度消失在大众的视野”,“我”见证了篾匠从“香饽饽”到“破落”直至“消失在大众的视野”的历程,运用第一人称,直接写出了“我”的感受,更能突出保护传统手工技艺的主题。文章运用第一人称,缩短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进入我的角色;使文章更真实、故事更曲折生动,让读者更具体地体验作者的情感。10.本题考查赏析语段。第②段“几根又直又青的竹竿酣睡在老人怀中”中“酣睡”一词,赋予竹竿人的情态,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老人开始劈篾前,已做足了准备。第②段“一把锃亮的镰刀将一根三五米长的竹竿划破,伴随着竹节‘嚓、嚓、嚓’的清脆响声,竹竿瞬间竟被均匀地一分为二。接着老人拿起其中一块,左手举着,将竹块置于镰刀内侧,右手握住镰刀和把手交接处,一只手往上送竹子,一只手往下递镰刀,由上而下”通过“划破”“拿起”“举着”“握住”“往上送”“往下递”等动作描写,具体细致地刻画出老人劈篾时的干净利落,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老人劈篾技艺的娴熟。第②段“‘嚓、嚓、嚓’的清脆响声”是听觉,“一只手往上送竹子,一只手往下递镰刀,由上而下,‘嘶’,这块之前被解剖的竹子又一次被一分为二”是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嚓”“嘶”等拟声词的运用,表现出老篾匠手艺的高超。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文章第②段“街上的人摩肩接踵,老人的摊位面前却门庭寥落,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一件工艺品的诞生”,第⑤段“我们村就有一个优秀的破落篾匠”,第⑧段“这些外地来的篾匠技艺娴熟,砍、锯、切、剖、拉、撬、编、削、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分析,文中写了三个篾匠,儿时村里的篾匠,眼前的老篾匠,外来的篾匠;结合第⑨段“再后来,塑料制品的出现与普及,篾制品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被淘汰,与这类生活用品息息相关的篾匠也一度消失在大众的视野”分析,他们的结局都相同,他们的手工艺品渐渐被塑料制品代替,根据第⑩段“这是渐行渐远的民间艺术”可知,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破落,更是一群手艺人,一个行当的没落。“这是流淌着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怀”,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被冲击乃至消失的惋惜之情。12.本题考查分析表达方式。本文通过我的见闻,将三位篾匠的故事串联起来。是记叙;兼有描写。第②段“几根又直又青的竹竿酣睡在老人怀中,一把锃亮的镰刀将一根三五米长的竹竿划破……”描写了老篾匠“劈篾”的过程,第⑧段“这些外地来的篾匠技艺娴熟,砍、锯、切、剖、拉、撬、编、削、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描写了外来篾匠制作“包篼”的过程。链接材料“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以说明为主。“八分有奇、二黍许”,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船体的长度和高度。“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约”“有奇”“可”等表示约数的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四、(2022·云南昭通·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母狼赤那何君华①那是许多年前的一个傍晚,科尔沁草原上最善良的牧民哈斯巴根狩猎归来,带回一头受伤的狼。②哈斯巴根一边将狼抱回蒙古包内,一边急切地招呼妻子乌日娜:“嘿,乌日娜,赶紧打些水来!”那头狼浑身是血,一条后腿好像已经断了,身体脆弱不堪。③乌日娜连忙端来一盆水,哈斯巴根将狼身上的血迹擦净,又在伤口处涂了一些创伤药。④等擦净血迹之后,乌日娜才发现那头狼的伤口集中在它的右后腿。准确地说,它的右后腿已经断了,甚至露出了森森白骨!它是怎么受的如此重的伤?⑤丈夫哈斯巴根告诉她,他是在狩猎归来的途中发现这头狼的。当时他刚出科尔沁旗不久,这头狼拖着腿倒在血泊之中,身后还有一条长达百米的血痕。⑥这头狼显然是被猎人投放的铁夹子夹住了,但它竟然能忍受剧烈的疼痛,顽强地截断了腿,相当于为自己实施了一台“截肢”手术,然后又艰难地向前爬行了近百米。⑦兴许是听到了不远处的马铃声,那头狼奋力地挪动身体,大着胆子向作为人类的哈斯巴根投去乞求的眼神。它的身体僵硬而扭曲,目光透露着深深的绝望和痛苦。⑧哈斯巴根敏锐地察觉到了异样——那头狼的腹部高高地隆了起来。他瞬即明白了母狼自我“截肢”也要逃生求救的原因,决定立即把它带回家救治。⑨哈斯巴根将母狼安顿在炉火旁,母狼身受重伤又疲惫不堪,很快便沉沉睡去。⑩半夜里,睡梦中的哈斯巴根隐约听到一声低沉而隐忍的狼嗥。哈斯巴根醒来,作为一个勤劳智慧的牧人,他只看了母狼一眼便明白了一切。⑪乌日娜也醒了过来,哈斯巴根告诉她,母狼马上就要生产了。而他心里十分担忧,因为母狼伤势太重,它能顺利产下它拼命护佑的狼崽吗?⑫哈斯巴根紧挨着坐在母狼身边,嘴里念念有词,用手轻轻地按摩母狼颤抖的腹部。⑬哈斯巴根和乌日娜知道,母狼在拼尽最后的力气。⑭天神腾格里保佑!不一会儿,一头小狼崽顺利出生了,紧接着第二头也生了下来,接着是第三头、第四头……母狼接连顺利地生下了四头小狼崽,但鲜血也一刻不停地从它的身体里面汩汩流出。⑮就在这时,令哈斯巴根和乌日娜不敢相信的事情发生了——虚弱不堪的母狼竟然挣扎着爬了起来,温柔地伸出舌头舔了舔四个刚出生的狼崽,然后便轰然倒地!⑯母狼流干了身体里的最后一滴血。⑰哈斯巴根将母狼留下的四头小狼崽喂养大,也将母狼的故事告诉了周遭的每一个人。他给母狼取了名字——赤那(这本来是蒙古语“狼”的意思,但从此以后,人们只用来指称它)。赤那的名字随即传遍了科尔沁草原的每一片牧场。⑱我也是从一位牧民口中听到母狼赤那“截肢救子”的故事的,听完他的讲述,我半天说不出话来。⑲后来,哈斯巴根将长大的四头小狼放归了山林,他觉得那是它们该去的地方——那是它们的母亲曾经留下过足迹的地方,尽管它们对此一无所知。⑳哈斯巴根说,他以前单知道草原狼凶猛残暴,但那一晚母狼赤那让他知道,草原狼也会勇敢坚毅,也会无限柔情。人要懂得的还有许多。(选自《民间故事选刊·下》2022年1期)13.从不同的角度梳理母狼“截肢救子”的故事。从母狼的角度:铁夹夹住,顽强截肢→①→②→挣扎舐崽,轰然倒地从哈斯巴根的角度:带回母狼,悉心救治→③→为狼取名,养放狼崽14.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1)第②段的画线句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那头狼浑身是血,一条后腿好像已经断了,身体脆弱不堪。(2)如果把第⑮段加点的“轰然”换成“溘然”好不好?为什么?15.听完牧民讲赤那的故事,“我”为什么半天说不出话来?请用第一人称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16.联系选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句话“人要懂得的还有许多”的理解。【链接材料】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诉辩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选自郑振铎《猫》)【答案】13.奋力挪动,大胆求救

拼尽全力,产下狼崽

祈祷神佑,助狼生产

14.(1)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外貌和细节描写,交代了母狼受伤之严重的情形,为下文母狼的死去作铺垫。不好。“轰然”指声音非常大,在文中夸张地写出了母狼倒下的声音非常大,突出了母狼伟大的母亲形象;“溘然”指突然去世,而母狼的去世是在意料之中的,并不突然,而且这个词不能表现出母狼的伟大。

15.①“我”为母狼的伟大精神折服了。②“我”被哈斯巴根的善良打动了。心理活动:示例:这是怎样的一匹狼啊!为了子女竟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种精神何其伟大、至纯哪!要多有勇气、多善良的人哪,才会想去救一头狼!我们都是大自然的生灵,互相帮助本就是应该的。(言之有理即可)

16.①作为母亲,动物也有高尚、纯洁而伟大的情感,甚至丝毫不逊于人类,这是值得我们敬佩的;②再凶猛残暴的动物也会有勇敢坚毅、无限柔情的时候。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生灵,其本质是平等的。但是作为灵长类的高等动物人类,应该爱护弱小,关爱其他动物,反思人类自身的弱点;③我们要爱护生存环境,关爱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多一点善良,少一点冷漠。【解析】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已知信息“铁夹夹住,顽强截肢”对应第⑥段,“挣扎舐崽,轰然倒地”对应第⑮段。结合第⑦段“兴许是听到了不远处的马铃声,那头狼奋力地挪动身体,大着胆子向作为人类的哈斯巴根投去乞求的眼神”,①概括为:奋力挪动,大胆求救。结合第⑬段“哈斯巴根和乌日娜知道,母狼在拼尽最后的力气”,②概括为:拼尽全力,产下狼崽。已知信息“带回母狼,悉心救治”对应第①段,“为狼取名,养放狼崽”对应第⑰段。结合第⑫段“哈斯巴根紧挨着坐在母狼身边,嘴里念念有词,用手轻轻地按摩母狼颤抖的腹部”,③概括为:祈祷神佑,助狼生产。14.(1)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分析。“那头狼浑身是血”是外貌描写。“一条后腿好像已经断了,身体脆弱不堪”是细节描写,说明母狼受伤之严重,结合第⑯段“母狼流干了身体里的最后一滴血”分析,这里为下文母狼的死去作铺垫。(2)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首先回答:不好,然后分析原因。“轰然”形容大声,在文中极力写出了母狼倒下的声音之大,母狼是用尽生命的最后一份力气生出狼崽才倒下,突出了母狼伟大的母亲形象;“溘然”指突然去世,结合第②段“那头狼浑身是血,一条后腿好像已经断了,身体脆弱不堪”分析,母狼受伤严重,它的去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不突然,而且“溘然”无法表现出母狼的伟大,所以不能换。15.本题考查人物心理分析。第一问,结合第⑬段“哈斯巴根和乌日娜知道,母狼在拼尽最后的力气”,第⑯段“母狼流干了身体里的最后一滴血”等内容分析,母狼拼尽全力,产下狼崽,体现了母狼伟大的母爱,“我”被母狼的精神折服了。结合第⑫段“哈斯巴根紧挨着坐在母狼身边,嘴里念念有词,用手轻轻地按摩母狼颤抖的腹部”分析,哈斯巴根祈祷神佑,助狼生产,正是哈斯巴根的善良打动了“我”。第二问,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语境,表现出“我”对母狼的伟大精神折的敬佩之情以及“我”被哈斯巴根的善良打动了的心理,合理揣摩人物心理即可。示例:天啊!这匹狼太伟大了,为了自己的子女竟然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而哈斯巴根也是多么善良啊,竭尽全力去救这头狼,我们都是大自然的生灵,确实应该互帮互助。16.本题考查句子理解。结合第⑬段“哈斯巴根和乌日娜知道,母狼在拼尽最后的力气”可知,母狼拼尽全力,产下狼崽,体现了母狼伟大的母爱,这一点丝毫不逊于人类,同样值得我们去尊重与敬佩;结合第⑳段“但那一晚母狼赤那让他知道,草原狼也会勇敢坚毅,也会无限柔情”分析,像狼一样,再凶猛残暴的动物也会有自己内心柔软的时候。反过来,作为人类的我们,虽是高等动物,但同样要关爱其他动物,以此体现出万物的平等性。结合链接材料“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分析,我们都是大自然的生灵,我们人类不能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凌驾于万物之上,要懂得互相帮助,也要懂得爱护弱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多一份善良,少一份武断和冷漠。五、(2021·广西柳州·二模)现代文阅读。鸟鸣声声帅瑜①我的老家,那里有许许多多的鸟。这些鸟一年四季都和村民们生活在一起。它们和村民像邻居像亲人一样,天天相见,彼此熟悉,也在默默地相互照应着、爱护着。它们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叫着跳着,人们从树下经过,它们也不飞走,还用绿豆似的眼睛瞅着你。那小小的眼睛,骨碌碌的,亮晶晶的,能映出人影儿。②老家山上长有不少柿子树,每年秋冬摘柿子时,父亲总是要在树上留些柿子。我问父亲:“留些柿子做啥?”父亲说:“冬天了,柿子都下完了,雀子吃啥?人少吃几个,给雀子留着。”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在给鸟留过冬的“粮食”。有了“粮食”,鸟儿就像我们人一样,不会饿肚子。③老家山乡,本来是静谧的,安宁的,因有了各种鸟,它们此起彼伏的鸣叫和歌唱,让山乡变得格外热闹。而长期和鸟儿生活在一起的人们,便根据鸟的鸣叫声,总结出很多与农事有关的规律。④春天,老家山上有一种鸟的叫声,酷似“麦子荒”。老家的人们都知道,这种雀子一叫,就要薅(hāo,拔,去掉)麦草了。⑤秋天播种麦子,长出的麦苗经过一冬的雨浇雪压,地肥催着麦苗起身。随着地温上升,加之雪水滋养,麦苗分蔸(dōu,指某些植物的根和靠近根的茎)了,这时长得乌油油的。到了春天,麦苗拔节起身,要孕穗。这个时候杂草长得飞快,薅麦草就成了要紧的农活儿。⑥老家农谚说得好:“秧苗怕淹,麦苗怕荒。”麦地荒了,就没有好收成。这时,在“麦子荒”的鸟叫声中,父老乡亲们就赶快薅麦草。⑦还有一种鸟的叫声是“背背笼”。这种鸟叫,一声接着一声,一声紧似一声,不停地叫着“背背笼”“背背笼”……⑧过去,老家村民干活儿没有钟表,吃午饭看太阳当顶,晚上收工看天黑,只有早晨上工没啥可看,这时就听“背背笼”的鸟叫声。这种鸟,天刚亮开始叫,村民们一听就赶紧起床,吃几口早饭然后上工。如今,村民家中早就有钟表了,但“背背笼”的鸟鸣声依然如故。⑨我那时对鸟叫声还不懂,就问父亲,这鸟为啥要叫“背背笼”?父亲说,“背背笼”就是叫人们一早用背笼把农家肥背到山上,种苞谷时好用。山路难走,挑不成,就用背笼背。⑩怪不得在我们山里,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个竹篾编的背笼,人们总是在“背背笼”鸟的叫声中,把沤了一冬的农家肥,背到山上的地里去。⑪“豌豆八个——”“豌豆八个——”⑫还有“豌豆八个”的鸟叫声。山里小孩子最喜欢这种鸟叫,因为它一叫,就到了吃豌豆角的时候。⑬豌豆是五谷杂粮,也是补养耕牛的好饲料。老家有一首童谣:“豌豆角,蚕豆角,过去过来摘两个。”意思是,吃几个豌豆角、蚕豆角,都是很随意的事。嫩绿的豌豆角,清香可口,是山里娃子最好的“零食”。⑭到了农历四月,又有一种鸟儿叫起来了:“麦库——”“麦库——”这声声不断的“麦库”,不正是叫庄稼人尽快把成熟的麦子收割入库吗?⑮果然,在四月尾,在一声声“麦库”的叫声中,那一畈畈、一坡坡的麦子,都已黄灿灿的,要开镰收割了。⑯麦子收完,就要抢插稻秧。割麦、插秧,都赶在芒种前后。“芒种打火夜插秧”,季节不等人,抢收、抢种,这就是农事中的“双抢”,人也最忙、最累。⑰声声鸟鸣,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也带给了人们希望与幸福。(捕自人民网有删改)(1)文章依次写了哪几种鸟鸣?它们分别带给人们什么农事信息?(2)第②段内容与第①段中哪个句子相照应?这样照应有什么表达效果?句子:表达效果:(3)联系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①品析文中第①段中加点的“瞅”字的表达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