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酒之路《壮锦》与我的2012_第1页
我的酒之路《壮锦》与我的2012_第2页
我的酒之路《壮锦》与我的2012_第3页
我的酒之路《壮锦》与我的2012_第4页
我的酒之路《壮锦》与我的20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酒之路《壮锦》与我的2012

2012年对我的人生经历来说非常特别,既不短也不长。它辉煌、灿烂、丰富、多彩,但同时又诡异、多舛。这一年,居然让自诩身体一直很好的我以生病开始。风格统一、监督美几十年来,他能吃、睡、跑、跳、画、写、喝和抽烟。我用“月经疲劳”作为绘画风格。在你60岁之前不要担心血压、血脂、肝脏、脾脏和胃。人体由许多器官组成,但患者不重视器官的存在。例如,如果你的牙齿不痛,你就不知道你有牙齿,如果你的腰围不痛,你就认为你没有腰围。过去几十年来酒量好,一瓶高度酒“谈笑间灰飞烟灭”,喝酒的知名度高于画画。常有人问我喝了多少酒,我笑答,你应该问我喝了几个车皮,喝干了几个游泳池。我一直认为我的酒量是与生俱来的,我的精神、风格、灵感均来自杯中之物。到2009年左右,我已初步认识到酒的“双刃剑”的属性,定下了一个“不多、不急、不闹”的喝酒原则对酒量实行控制,但决心不大、措施不力,只不过把过去每顿动辄一斤减到七八两,效果不明显。这种“假戒真喝”的状态到2012年1月8日出了状况:一是出现幻觉;二是记忆力明显减退,由于我的记忆力一贯是惊人的,能记上万个人名,NBA的黑人球员都能说出,所以反应得非常强烈。事不宜迟,我立马到医院进行了全面体检,结果是严重酒精肝影响到脑神经。马上开药吊针,三天后基本恢复正常。十天后,我觉得身体恢复如未病一样,一口气打了三天篮球,我有意识用超运动量检验身体是否全面痊愈,结果又出现状况,又入院吊针。俗话说:“不见棺材不掉泪”,我忍痛割爱,戒掉了伴随我几十年的白酒,改为每天少许葡萄酒,久而久之,严重酒精肝转为轻微,乃至无影无踪。几个月的葡萄酒喝下来,聊胜于无,酒友适应了我,我的肠胃却未能适应葡萄酒,经常拉肚子,我只好换成喝黄酒,久而久之,我已习惯,肠胃却又不适应,也是常拉肚子,于是被迫换成洋酒,洋酒比葡萄酒、黄酒度数要高很多,只能在量上严加控制,每顿二两左右,当然偶有失控,好在次数不多,以我的性格、风格和酒量来衡量,已属难能可贵了。在画大色苍白的过程中,身体会再次出现。以前如果连续工作休息不够、动脑过多则会出现大脑皮下神经疼痛,症状不重,注意休息的话,少则三天、多则五天不治而愈。这次创作投入大量的精力和体力导致6、7月之间头痛发作,竟一痛将近一月,也是前所未有的情况,好在后来未再发作。由于控酒有效,身体全面好转。人有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作为生性乐观和从事艺术工作并热爱体育锻炼的我,从来未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始终充满朝气,但辩证、科学地看待和对待身体健康问题永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立即停止饮酒是不现实的。与个性和工作不同,严格控制饮酒是有效的,必须不断努力。今后还是奉行不大喜、不大悲,不喝“大”酒,保持肝不坏、手不抖。体育锻炼不仅是一种兴趣,也是一种有效的保健手段。如果你的手和脚灵活而充满活力,你就可以打篮球。当然,你不能参加激烈的竞争。现在想到比较适合我的方式就是走路,要克服的问题是枯燥和懒惰,开头不难,坚持不易。这种疾病既悲伤又快乐。幸福在耻辱中,耻辱在幸福中。”没有红灯的警醒,怎知前方有深渊?不是这次病让我深刻地体会、领教了毫无节制的狂欢后果而采取了果断的紧急措施的话,我可能就开始了轮椅生涯。近年来,当我看到年轻人去世后,熟人和朋友一直活到100多岁时,他叹了口气。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宝贵的。人体与工作和家庭幸福之间的关系太深太大。照顾好你的身体,延长生命的有效时间是很重要的。正如古人所说:“天公有意君知否,大器先须小折磨。”设置大画,挂大画、画《东南角》黄功峰先生一生致力于绘画,作品众多,尤其是他画了试卷。受其影响,我也喜欢长卷的容量和挑战,读研期间就开始了尝试长卷创作,及至研究生毕业第三年1985年创作了长达200米的《漓江百里图》,现在看来这个挑战和尝试是成功的、有意义的。直到2011年,60多岁的我画了几十年画,并创作了许多绘画作品。似乎有必要在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中举办个人画展,并向社会和艺术党报告报告。展期定在2012年11月26日。展什么?怎么展?把作品挂满展厅对我来说并不难,六十年一次的个人展应该是一个重大、严肃的事情。博物馆的主厅(圆形厅)是展览的中心部分。挂一批画?挂几张大画?挂一张横跨整个展厅的大画?!此念头一出,一阵惊喜,自己吓自己一跳,很快又被自己否定了,二十八张八尺宣纸连在一起的大画,精力、能力够吗?但这个念头如影随形、忐忑纠结,竟使我数月食不甘味、夜难安寐。画吧。画什么?画广西。广西那么大,画哪里?山寨。山寨是我最初为画展定的题目,也成为这幅画的题目。画哪里、哪个民族的山寨呢?毋庸置疑,我画得最多、最熟悉的莫过于元宝山的苗寨了,但作为如此大画,没有河流、风雨桥、鼓楼等有代表性的元素,画面会显单调、单薄。于是我定下把广西四个人口最多的民族壮、瑶、侗、苗民居聚于一画,丰富多彩。四个民族的居住习惯是壮、侗居于山下平地,苗、瑶多居于山顶、山腰,于是山形地貌、民族建筑可变化多端。我决定画画。结局是谁?最重要的是想法。我先定下一个原则:二十八张八尺宣纸,不是画二十八张画,而是每张纸只是大画的一个局部,二十八张组合才是一个整体,构思、创作必须有大局意识、整体意识,这个原则保证了创作的成功。第二个原则:我原本打算以墨水的形式创作这幅画,但我又这么说。我又冷静又仔细地思考:这幅画这么大,场景这么多,为什么要回来?如何理解局部的痛苦和整体的影响?所以我决定不画伟大的画。当然,为使画面生动,不使笔墨僵滞呆板,小泼墨可偶用之。第三原则是不要混乱。平时画桂林、黄山等景,烟雾缭绕、云卷云舒,但此画大气为主旨,整体平稳为风格,照老办法画岂不乱成一锅粥?整幅即以平云画之,只是在收尾部分融入少量桂林山水,稍用卷云,于大局无碍。在这三个原则的指导下,创作成功,没有发现任何失败。这似乎是伟大画作创作的宝贵经验。这幅画体现了什么风格?传统和创新、老方法和永恒的变化规则。传统技法即以线为主、中锋用笔为主、传统民居技法以苍辣雄健为主。但创作中却遇不少以往少画或未画过的内容和元素,就形成新的探索和挑战。比如说夹土夹石地貌、梯田坡地、鼓楼、风雨桥、壮、苗、侗、瑶民居的区别和融通等,因作品乃纪实性画法,透视就非常重要,我用了焦点透视、散点透视、三远透视,还得处理好大透视中的小透视,使画面景物看起来既顺眼又顺心。经过一个月的工作,我用铅笔画了素描。这也是我第一次仔细地画素描,素描完成的结果。草图中把画的大势、位置基本定下,我创造的六字构图法即“主次、虚实、呼应”也基本定下。伸展身体,深呼吸。2012年2月1日,他开始在严寒中创作大型绘画作品。说实话,画这幅画就等于自己挖了一个大坑,深不见底,黑咕隆咚,自己往里纵身一跳,甚至做好了粉身碎骨的思想准备,也做好了人生至此最严峻的挑战。先从顺数第四张的松树画起,元宝山寨子有古松,这是有事实依据的,再回头画了几个小寨子,权当练笔,再画主寨子,主寨子是画的主题、主体,横跨九张八尺纸的面积,画好这部分就初战告捷了。每下一笔、每进一寸,都是殚精竭虑、绞尽脑汁。画面在谨慎而兴奋地完成着。墨稿在6月份完成,画面的色彩却一直在思考,推翻了一个个方案后定下的方案是:广西秋天的灰黄色调,丰富而单纯,绚丽而整体,基本不用鲜亮颜色,达到了预期效果。画面尽量减少细节描绘和人的活动场面,整幅大画只出现了两个人、一头牛和十只鸭子,只以一些盆栽和晾晒物来说明人的存在和活动,一些琐碎的物件和细致的渲染都被取消了,这就是我定的另一个原则:“不能太细,细则伤气。”在创作这幅伟大的画作时,我运用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技巧。首先在第一张、第二张纸画了一条自上而下穿过风雨桥、穿出画面的大河,这样处理给画面留下一个完整的空白,画面有了大的起伏和变化,另外,这样画也跟平常画漓江河流平行穿过画面有更大的区别,主题是以山为主。山寨后的远程绘画如何?修改后的远程绘画以避免图像波动。因为我的绘画不是很远,所以我画了一些树,它们非常大,简单快速,有个性,也很新。实验成功后,我在第五和第六张纸上画了一大片远松,并在图像上添加了许多颜色。“壮锦”的创作理念以抄袭为主题,一行一行地密布其间。长线像柱子和石板,短线像瓷砖、花朵和混乱。在创作时,我会有意识地、有选择地清空复制屋顶的一部分,将其清洁并轻轻干燥,然后使用浅红色的石头像天窗一样通风,使图像缓慢平滑。整个创作过程需要半年的时间。例如,取消大约一个半月的课程和课程需要四个多月的时间。这是绘制漓江百里地图所需时间的两倍。辛勤劳累,身体不适,一边治疗一边坚持创作,8月初拿出作品。别出心裁想在画幅之上配长篇山歌题字,题好挂起一看,有喧宾夺主、狗尾续貂之嫌,于是,花了半个月时间进行文字准备和书写的上万字横跨二十八幅画面的题款只好忍痛割爱了。在创作过程中,有一些有趣的故事应该记录下来。在我画一半的时候,我计划留下一个大白色的区域,从远处的山脉,再到森林和村庄。我不小心掉进了纸上的头发。留下一张离开远处约15厘米的空白处,写下。是的。挖掘补充:我不想画15张照片。我没搬动任何“手术”。反复思量后,我将远山往中间掉笔墨迹延伸,直至盖掉墨迹,挂起一看正好,心想,莫非上帝旨意?画中的植物集中在几个段落中。第一项涉及松林。第二层是基于高丸树的不同森林。第三层是人工林。首先,我用普通的技巧画了三四个香蕉。我觉得概念化了,没有生气。当晚在“南湖山庄”聚会,我到后见客人未到,就沿南湖散步(以前从未在此散步),并鬼使神差地往湖边走去,回头一看:三棵芭蕉赫然于此!生动有神,错落有致,且间有巨石奇石,这不正是我画中最缺的生动和造型吗?!我立马写生,种到画中,增色不少。三年前,我的中国艺术大学的一些学生送了我安徽省的红棕色纸一份,他们纷纷用途。这次创作大画,估计这刀剩纸已够。画至十七八幅时我想应该数一下纸,如果数量不够,型号、性能不统一,效果恐怕不好。谁知一数,画好和未画的纸正好二十八张!又是天意?!在这幅画的开头,我叫它山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合适。建模者将“山寨”解释为“山寨版”,意思是“假”和“假”。为此画命名一直困扰我整个创作周期直至8月某一晚半梦半醒之际,“壮锦”二字跳进脑海,我大喜过望,跳下床来,痛饮三两“XO”。“壮锦”是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品,“壮锦”意即“壮族人民的锦绣河山”。在创作这幅画之前,我考虑并决定了这幅画的色调。无论是“历史电影”还是“艺术电影”最后,它被定义为一部记录广西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纪录片”。由于我数十年的山寨写生,对山寨的地形地貌,山寨的造型结构倒背如流、了然于胸,画起来得心应手,过于写实而成了“功夫片”,结果画面效果工整严谨、浑然一气,但稍觉板滞。大型作品的完成,作者在如释重负的狂喜中夹杂着一丝遗憾,而这一丝遗憾,恰好是作者进取和进步的空间。元宝山的艺术道路在1980年代中期的那一天,神经蒙古拉的无形力量带领我来到元宝山,我在海中的荣明群落中迷路,找到了我几乎完美的梦想。元宝山的地形、地貌、民居、溪流、建筑结构和材料以及将民居建于巨石上的景观是谁设计的?天造地设!已进行过多年造型和笔墨磨炼的我,很快就在这里找到了我一直在寻觅的感觉并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蜜蜂采蜜一样,我尝了尝甜味,出去了好几次。二十多年来我去到元宝山三十余次,有一年竟去过四次。我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篇幅、不同的技法去追求不同的效果和意境,使我从原来笔下清润灵秀的风光变成了现在厚拙雄壮的山水。我曾感慨道:“元宝山即我,我即元宝山。”2012年8月,我再次来到元宝山,画了壮锦。还是缘于我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预选作品中有卡纸、三尺宣、四尺宣、四尺对开斗方、六尺宣和八尺宣,没有一丈二宣的作品,且作品均为横构图,在一号厅《壮锦》大画的对面墙,如果挂几幅一丈二的竖幅作品效果更好。于是我咬牙下决心,还是再画元宝山吧!世界上几乎没有适合绘画的自然风光。到元宝山我花了一天时间,走了元宝、小桑、青山、培秀等近十个寨子,竟找不到一幅构图!这种情况在我几十年写生经历中还是第一次,不画了?撤退?随行学生眼里闪着鼓励的目光,在他们心中觉得我总是有办法的,在他们多年经验里我就没有失败过。我骂完他们没有同情心后心想:看什么?想什么?怕什么?把纸铺开就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自古华山一条路,破釜沉舟吧!经过一整晚的冥想和妥协后,他早上来了十几次。他又小又胖,经常呆在海边的小山谷里,把纸挂在桌子上,写下写下的文字。为了防止闪电,他在两张纸的底部上画了一块石头,并以不可忽视的速度镇压屏幕底部的结构。目光往上移到再熟悉不过的寨子,结构倒背如流,哪座房子换了瓦;哪儿砍了一棵树;哪块石头被移动了……熟悉不等于易画,景物放什么位置?如何画?永恒的难题。当我画第二块石头时,我心里有一个理由:这块石头很大,结构清晰。钢笔和墨水一定很好。不仅有质感,而且有透明的油墨颜色。石头是一种实物,在图像中起着“空”、“空”、“透明”的作用。老实说,这是多年来最令人满意的石画。画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后,我饿了。当我打开画纸时,我没有画一半!我曾经听说在野外用六英尺纸画画的人都疯了。现在我用两匹马画画。斩首,寻找食物,腰痛,脚痛,最终将笔墨涂在一张二厘米的白色便纸上。这幅画我定的几个原则基本达到:墨色厚重、色彩单纯、构图不靠留白、基本不靠树的穿插,需要达到厚重、古朴、整体、活泼、大气的效果,可堪佳作,后来选为印刷展览的请柬、海报的作品。在狭窄的街道上发现自己的勇敢者获胜,后退一步,成为深渊。这幅作品《苗楼秀》的成功证明了一个做法:既要不辞劳苦到处走,还要仔细看,也要认真想,更要动手干。经过20多年的千宝山之旅,我与元宝山、水和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常说,连元宝山的狗都认识我。那里的狗也可以有小的艺术细胞。在马耳他,他们总是坐在我的餐桌旁,受到赞扬。在写着“在苗山上”的谷仓旁边,苗族姓尤(青山堡苗族的基本姓氏),苗族建筑已经重建。我睡着后偷偷溜进了他的房子。房子前面有一本旧书和一个报纸篮子。我从学生手中拿起一本相册,漫不经心地拿了下来,这深深地打动了我,吸引了我:形状幼稚而有趣,颜色明亮而简单,图像充满自然情趣。当我打开封面时,我的名字是娜娜。我问老杜:“杜娜娜是你女儿吗?”“是的。”“在家吗?”“嫁到整垛去了。”“她的画画得真好,可惜不读书了。”“我们这里女娃仔读完小学就得了。”“整垛远吗?”“不远,就在山脚。”“这个本子可以送给我吗?”“拿去拿去。”我小心翼翼地拿着有些残破的本子,似乎引起我一些童年的记忆。下午,绘画非常激烈。杜先生带着一名苗族来到谷仓。苗妹眼睛很大,有两个小酒窝,面带羞涩地叫了一声“黄老师。”不用说这就是杜娜娜了,她背上背了个孩子,并不认生地盯住我好像早就认识一样。杜先生杀了鸡,倒了糯米酒,还对我的一些学生喊“苗老师”。我从奶奶手里接过孩子。他并不害怕,嘲笑了我。他看起来很聪明。我跟老杜说:“我认他做干儿子吧!”老杜说:“你比我还大呢!”我笑着说:“‘一国两制’嘛!”大家都说好,都把碗中酒喝干,临走我还给孩子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小元宝”。我的学生们还叫他“师兄”“师弟”地逗他玩。我在北京的个展的很多元素都来自元宝山。如何在展览中体现这一点?去保山的画家认识杜峰,他和中国男篮前锋同名,身高超过两米。他曾是一名抄袭清朝文字的党委书记和村长。近年来,几乎所有的素描都住在他的房子里,多年来都是葡萄酒爱好者。杜先生朴实、诚实、热情。杜先生很聪明,内外都很好。显然,他在杜家“放下窗帘,倾听政治”。老杜夫妇形象颇具民族特色,我就动了一些脑筋:我的画创作灵感来于山寨,风格成型也缘于山寨,以山寨风光为主要创作题材的画展是否可以请山寨的主人来为画展开幕剪彩呢?此念一出,我兴奋了好一阵子。跟朋友一说,叫好或反对者各占一半。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剪彩还按惯例,但请老杜夫妇赴京参加画展,一来感谢他多年对师生的厚待;二来可以了却老杜未坐过飞机、未到过首都的夙愿。画展开幕式上,身着民族盛装的杜家三口出现在大家视线中,领导观众甚感新奇、感人,我与老杜用竹杯对饮他用竹筒从元宝山带来的糯米酒,高喊苗族饮酒号子,气氛甚高,特别是杜嫂用“苗族普通话”即席演讲,诙谐幽默、似懂非懂地把观众惹得忍俊不禁、前仰后合。举办个人展览,是我的特点之一最初,计划于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展示100米的专业素描。这个想法使我勃然大怒,并付诸实践。但后来冷静下来,也听取了不同意见,对个展方案作了调整,原因是:一百幅八尺画几乎需要十个展厅,规模太大、工程太大、展线太长;再有工作量太大,身体会吃不消。最后改成以近十年作品为主,各种题材、技法、篇幅都有,时间也推到2012年我62岁时展出,2011年交了展厅定金,定下了中国美术馆的一号厅(圆厅)、八、九号厅。画家在个人展览中遇到的一个常见问题是作品的准备和选择。我见过有的画家展出多是老作品或从别人手中借回自己的作品,原因是画得少、卖得多,手中作品寥寥;而我却是画得多、卖得少,手中作品成千上万,这就增加了挑选作品的难度。60岁以后,我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我的第一次展览。这无疑是我下半辈子和2012年最重要的事情。在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里展示我半生的努力,不是永生,而是耻辱。虽然不能说成功和失败取决于石头,但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在酝酿、挑选展览作品的同时,用近一年的时间构思、创作了《壮锦》,该画用二十八张八尺宣拼接而成,横跨整个一号厅正面展板,应该是中国美术馆出现过的最大作品。意犹未尽,完成《壮锦》创作后,我以带病之躯于11月开展之前的8、9、10月到元宝山、桂林、中越边境写生创作了一丈二匹宣的大画九幅以充实展览作品。许多人希望用一个人的力量举办如此伟大的个人展览。但作为院长多年的我,身边形成了以常务副院长禤思为首的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任何工作和活动都能举重若轻、天衣无缝。画展的准备、筹备;资金的筹措;画册、材料的印刷;新闻的发布和宣传;领导、嘉宾的邀请和观众的组织以及接待等工作都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进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就是为我装裱和布展的弟子们,他们任劳任怨、废寝忘食的投入令我动容;不得不提的兄弟苏旅,他为此展的策划、研讨会和理论家的组织和联络、亲自撰写评论文章甚至亲自参加布置展览出了大力,把朋友的事当自己的事认真做,把朋友的成就当自己的成功来分享,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至高的境界。由于这个团队的存在,我时时刻刻都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画家,而且我觉得我的个人创作再也不是个人的事业了。2012年11月10日上午10点,我的个人展览《家园》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来自北京、广西等地的亲朋好友、画友、学生及欣赏者黑压压地挤满了美术馆前厅,连楼上和楼梯都站满了人。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等一批领导出席了开幕式;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等六名美协领导、广西区政协主席陈际瓦、广西区党委宣传部长沈北海、广西区政府副主席李康等领导也出席了开幕式,区政府主席马飚为画展发来了贺信,气氛隆重热烈。下午,展览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七楼举行。会议由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鲁生和广西苏鲁主持。邵大珍、薛永年、范院长、陈寿祥、刘锡林、赵立中,中国艺术理论界领袖。他们的发言给予展览作品很高的评价,如“这是一个学术性、研究性的画展”,“正大气象”“山野画出庙堂气”等,使我受宠若惊,当然我也能冷静地对待和思考。展览取得了圆满成功,但让大多数人吃惊的是,刘奇葆同志才五岁。时钟于27日抵达展览厅。他曾任广西省委书记。18日,他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宣传部部长。他仔细地观看展览,详细地询问了“漓江画派”的发展情况。随刘部长前来的还有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北京市委和中国美协的领导同志。刘部长此行的意义自不必说,这也是他在十八大后第一次公开参加的活动。有人说我会挑选展览的日子,但我可是两年前就定下的展期,这可是缘分和运气。开幕式后,观众的热情出乎意料。一些参观者在展览馆逗留了几天。很多人从其他地方飞过来。一些古代游客参观了中国美术馆的大部分艺术展览。他们高度赞扬了这次艺术展览。许多古代和伟大的画家也认真参观了展览。观众已经九天没有减少了。庄布罗卡特的故事已经通过口头传播,但观众正在增加。2012年,展览的成功彻底结束了我的生命。我不会忘记广西区委、区政府对我及其艺术展览的关注和支持。在筹展和《壮锦》创作过程中,每次见到原党委书记郭声琨同志,他都会关切地问我:“展览准备得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