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_第1页
市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_第2页
市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_第3页
市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_第4页
市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

2011.08规划工作进程2009年7月30日-8月下旬,现场调研,包括部门走访座谈、资料收集、市县及周边城市现场踏勘、市民调查,从各县市区和50余个部门共收集资料500余份,市民调查表发放4000余份,收回3510份。2009年9月-2010年6月,现状分析、专题研究、初步方案,期间与规划局多次沟通,3月11日向规划局及市领导汇报专题及方案内容,6月4日西宁市政府组织召开了《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思路汇报会。2010年11月九部委联合审查小组对西宁现场调研,确定西宁市开展总规2020年局部修改工作,与市里意见有差异,经协商确定规划继续开展2030年规划,并相应将项目名称调整为《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现场调研阶段方案研究阶段工作方向的重新确定再调研与初步成果编制成果评审报批2011年2月27日-3月上旬,项目组再次补充现场调研,2011年6月形成《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初步成果,……东部城市群发展背景下西宁-海东区域协调战略研究区域关系和城市总体功能定位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战略研究人口和用地规模研究生态保护和资源环境支撑能力研究城市住房建设与社区发展研究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高原城市环境特色和宜居城市研究城市气象对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影响

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需求区域协调的功能分工要求城市发展目标与定位产业选择与空间战略生态空间格局产业发展格局交通支撑体系总体风貌控制城镇空间格局城市总体布局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空间建设核心矛盾问题技术路线:宏观区域为视角,基础研究为保障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设施支撑体系目标定位空间落实基础研究区域发展格局绿化景观体系工业用地布局产业发展格局产业发展格局生活用地布局

汇报提纲:一.城市概况和规划背景二.城市发展战略三.东部城市群和市域空间统筹发展四.城市定位与发展规模五.中心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区位与行政区划:西宁市地处青海省东部,西宁市辖四区三县,市域总面积766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350平方公里。

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10年人均GDP28428元。2010年一、二、三产比例为4:51:45。工业以资源初级加工的原料工业为主。人口:全市总人口220.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0.69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3.69%,现状市区常住人口为119.8万人。多民族文化融合城市35个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5.21%。是少数民族比例最高的省会城市。高原河谷城市欠发达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1.城市概况

常住总人口(万人)(市区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三产增加值(亿元)西宁220.9(119.8)628.3259.3283.1青海562.71350.4571.8470.9西宁所占的比重(%)39.346.545.360.11)国家区域战略西进,西宁在国家政治地域格局中的作用凸显2008.9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4

宁夏沿黄城市带建设启动2009.6国务院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酝酿构建乌鲁木齐都市圈2010.5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2010.5喀什经济特区获批成立2010.5

伊犁霍尔果斯口岸列入国家经济特区2007国务院批准设立成渝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1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重庆市城乡统筹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6

重庆两江新区成立,成为继续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我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2009.11甘肃省提出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建设2009.12国务院批复《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010.1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2010.1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008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喀什经济特区霍尔果斯2.规划背景国家战略西进,西部地区发展群雄并起,西宁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疆全面开放发展,西宁沟通南疆的区域枢纽功能将进一步提升经历玉树地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西宁是物资供给和后方基地,西宁作为藏区稳定繁荣发展的后方服务基地的作用进一步显现现状西宁处于全国大交通网络体系的末梢兰新二线的修建,使西宁从“边缘”成为“节点”,积极融入国家陇海主轴川青线、西宁—共和—玉树—昌都铁路的建设列入国家计划,将使西宁成为西北-西南物资、人流交换的枢纽之一,成为新的南北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从“边缘”向“节点”的区位转化,为西宁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机遇2)重大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使西宁区域地位发生改变西宁规划铁路系统布局3)“兰西经济区”进入国家视野,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全面推进“兰西经济区”进入国家视野,成为国家重要城市化发展区域之一,西宁与兰州的开放协作进一步增强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上升为全省核心战略,西宁和海东的区域联合发展势在必行国家十二五规划“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

建设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4)省域发展要求强化西宁作为区域“极核”作用和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要求:东部地区以西宁为中心,全力加快发展“强化西宁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窗口、支撑、辐射和带动作用,全面提高城市品质,着力完善城市功能

”“使西宁作为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青海《十二五规划》“打造西宁夏都、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意见》对西宁定位——“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高原旅游目的地,青藏高原、区域性金融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全省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基地……青藏高原重要的宜居城市”。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内需消费的扩大将大大催生西宁旅游经济和服务经济的全面繁荣2004年以来,西宁旅游收入和游客数基本都保持了年均30%左右的增长率“节能、低碳、生态”成为发展新主题,要求西宁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5)新的发展观和发展要求,西宁面临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资源税改革迈实际步伐,资源富集型的西部地区迎来社会经济结构的一系列变革

二.城市发展战略

1.城市发展条件2.城市核心问题3.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经济地位处于西部省会中后水平,但近年来发展赶超势头强劲:青藏高原“首位”城市,各项指标远远领先第二大城市拉萨西北后发城市,青藏首位中心1.城市发展条件1)区域特征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全省的综合服务职能高度集中于西宁;全省的生活中心。实现全省快速发展的核心支撑西宁占全省比重交通运输及邮电服务客运量46%邮电业务总量37%教育服务中等职业教师数61%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100%医疗服务医院床位数63%文化服务博物馆32%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3%1)区域特征

常住总人口(万人)(市区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三产增加值(亿元)西宁220.9(119.8)628.3259.3283.1青海562.71350.4571.8470.9西宁所占的比重(%)39.346.545.360.1经济持续增长,工业化发展迅猛2000年以来,西宁经济增速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第二产业快速扩张,工业增长对GDP的贡献率从7.37%猛增到51.5%。工业结构层次偏低工业类型高度集中在开采冶炼业、原料生产等初级资源加工行业,工业附加值较低。服务业发展不足三产固定投资比重下降,三产增速低于GDP增速。2)产业特征经济发展迅猛,结构性矛盾突出3)环境资源特征资源条件优越,环境约束明显清洁型能源条件好,水电、太阳能资源丰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合理省内矿产资源丰富,为西宁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基础地处旅游资源富集区的中心地带,作为全省旅游集散中心的西宁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青藏高原最适宜生活居住的地区2008年西宁市一次能源消费构成西宁土地面积占青海全省的1.03%,承载了全省39.6%的人口,产出了全省46.3%的GDP,51.02%的工业产值。青海省68.1%的总人口、75.3%的城镇人口生活在西宁及海东地区。可开发土地有限考虑耕地保护的前提下,全市适宜城市建设的用地不足350km2水资源贫乏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6.9%,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本地水资源条件无法支撑西宁市未来发展需要生态环境敏感脆弱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草地退化、绿地网络有待完善不宜建设不可建设可建设用地适宜建设已建用地区域水土流失情况总面积(km2)水土流失面积(km2)水土流失比例(%)西宁市区350*28080西宁市域7665512767青海省72120035430049全国9600000355200037资源条件优越,环境约束明显2.城市核心问题1)产业发展不加选择,影响区域整体提升2)建设用地蔓延扩张方式不可持续3)规划多头管理,城市发展无序开采冶炼、原料生产等初级资源加工行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78%原料销售两头在外、耗能在此,能耗代价巨大,产出效益低1)产业发展不加选择,影响区域整体提升产业发展缺少选择,大量高能耗资源型原料工业在中心城市聚集与西部其他省会城市国家级开发区比较,西宁的工业土地产出的经济社会效益较低数据来源:2009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商务部外资司)海东及周边城镇工业化程度低,产业发展很不充分由于中心城市与外围城镇之间的竞争仍大于协作,外围地区的城镇没有实力与中心城市争夺资源和产业项目,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产业动力严重不足主要产业发展导向西宁甘河工业园区有色金属冶炼、化工西宁东川工业园区硅材料和光伏产业、金属材料加工大通县有色金属冶炼、建材湟源大华工业园冶炼、建材、轻工、农畜产品加工平安县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化工、建材1)产业发展不加选择,影响区域整体提升周边城镇产业发展乏力,影响中心城市服务能力提升外围城镇生产制造功能的发达,才能进一步促进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和发展,由于其产业发展乏力,影响西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从区域商贸与物流枢纽功能来看,西宁的区域中心功能正在减弱1)产业发展不加选择,影响区域整体提升工业发展与环境容量冲突,影响城市宜居性“宜居性”是西宁城市功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单位工业产值各项污染物指标高于全国、甚至西北其它省会。川道河谷地区,静风频率高,污染物不易扩散,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会比一般地区严重。若现有产业格局进一步扩大,冲突将加剧。1)产业发展不加选择,影响区域整体提升工业用地低效蔓延的扩张方式不可持续十二五期末,西宁工业增加值目标700亿元,按现地均产出,需要52平方公里以上的工业用地。而现西宁规划区范围内未建的可利用土地总共只有118平方公里不同于一般的平原城市,西宁的土地空间资源十分紧张,此类用地大而单位土地产出效益较低的初级资源型工业项目,并不适合在土地空间资源紧张的西宁大规模发展。

2)建设用地蔓延扩张方式不可持续历年累计单位土地投入(亿元/km2)历年累计单位土地产出(亿元/km2)产出/投入主要产业类型东川工业园区36.4334.240.9硅材料光伏、铝镁铜等精深加工生物产业园区20.8530.291.5特色生物医药、高原特色食品加工甘河工业园区26.6716.080.6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南川工业园区10.717.070.7藏毯纺织、锂电材料产业2)建设用地蔓延扩张方式不可持续生活空间在城市中心过度集聚的扩张方式不可持续生活设施、服务设施高度聚集,中心区密度过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日益加剧生产和生活空间矛盾生活空间边界已经和城市外围的工业区边界相接,相互影响工业用地总面积达到20.5平方公里(不含6.4平方公里的在建和近期拟建工业项目);另外,如果按现有的工业建设计划,工业用地将达到75平方公里,占城市可建设用地总面积32%现状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重现有工业规划占建设用地比重西宁15.6%32%乌鲁木齐18%18%兰州21%9%2)建设用地蔓延扩张方式不可持续3)规划多头管理,城市发展无序四大园区与两大新区均具有规划审批权限,西宁市规划局在中心城区的实际管辖面积仅约50平方公里多利益主体格局下,难以实现整体规划控制,工业围城的格局逐渐成形。周边地区无法充分分享市区发展带来的“溢出效应”,区域总体发展效率低下西宁市各片区规划拼合图总体目标定位“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3.城市发展战略:

引领区域,主动转型,彰显特色引领区域主动转型彰显特色加强与兰州和海东的区域协作,构建“大西宁”都市圈,引领东部城镇群发展实现城市功能转型,调整产业结构,重构空间格局,实现整体竞争力提升突出高原城市风貌特色,打造低碳生态宜居城市——加强与兰州和海东的区域协作,构建“大西宁”都市圈,引领东部城镇群发展城市发展战略一:引领区域促进青海东部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西宁-海东地区是推进省域城镇化的重心所在:西宁-海东地区占全省人口的68.02%,占全省农村人口62.8%。2008.9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4

宁夏沿黄城市带建设启动2009.6国务院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酝酿构建乌鲁木齐都市圈2010.5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2010.5喀什经济特区获批成立2010.5

伊犁霍尔果斯口岸列入国家经济特区2007国务院批准设立成渝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1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重庆市城乡统筹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6

重庆两江新区成立,成为继续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我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2009.11甘肃省提出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建设2009.12国务院批复《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010.1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2010.1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008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喀什经济特区霍尔果斯参与区域竞争的要求实力偏弱,西北地区省会城市中竞争力处于下游;区域联合成为趋势。2008.9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4

宁夏沿黄城市带建设启动2009.6国务院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酝酿构建乌鲁木齐都市圈2010.5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2010.5喀什经济特区获批成立2010.5

伊犁霍尔果斯口岸列入国家经济特区2007国务院批准设立成渝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1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重庆市城乡统筹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6

重庆两江新区成立,成为继续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我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2009.11甘肃省提出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建设2009.12国务院批复《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010.1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2010.1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008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喀什经济特区霍尔果斯联手兰州,区域开放,加快沿湟城镇带集聚发展对内:强化与兰州互补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旅游资源和高原特色),开展区域功能分工,加快人口向沿湟轴带区域集聚,联动城镇发展。对外:加强区域性通道建设、机场及物流设施共享,形成“对外同辐射”的开放格局——加强与兰州和海东的区域协作,构建“大西宁”都市圈,引领东部城镇群发展

新疆、中亚藏区方向华北、东北关中、中原西南方向西宁兰州西宁和海东联合拓展,构建“大西宁”都市圈,建设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突破行政藩篱,将西宁与周边的大通、湟中、湟源、互助、平安等重点城镇统筹考虑,共同构建“大西宁”都市圈,实现功能一体化发展。整合区域资源,实现东部城市群产业合理分工和布局引导协调重大区域设施,实施联动发展,交通、供水、能源的区域设施共享共建共建战略性节点地区,加强西宁—机场—平安之间节点地区的控制和利用核心圈层:即西宁主城区。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服务,疏解部分工业、物流及教育、居住职能。拓展圈层:承接主城区向外的功能和空间拓展,形成具有一定专业化功能的城市综合组团。支撑圈层:外围支撑“大西宁”都市圈的卫星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形成一定分工;同时功能相对综合,为县域农牧业和产业发展提供综合服务。提升疏解,做优“核心”——加强与兰州的区域协作,构建“大西宁”都市圈,引领东部城镇群发展西宁土地紧缺、环境资源约束大的特征要求西宁提高产业进入门槛,限制污染大、单位土地产出低的行业进入;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实现工业高效集约、高质量的发展青海省对西宁功能的总体要求作为带动全省发展的区域极核,单一的工业规模扩大和经济增长不应是西宁追求的目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培育、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完善、以及对区域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才是西宁应该发展的核心和重点。

——实现城市功能转型,调整产业结构,重构空间格局,实现整体竞争力提升城市发展战略二:主动转型城市功能转型:从强调生产功能向重视区域服务中心功能转变全方位多层次发展服务经济,强化青藏高原综合性服务功能西宁面向服务区域的主要中心功能:高原旅游、会展经济——服务全国的专业化职能商贸流通、物流运输——服务西北、西南的区域性职能商务金融、科技研发——服务青藏高原的生产性服务职能教育文化、房地产、商业消费——服务青藏高原的生活性服务职能——实现城市功能转型,调整产业结构,重构空间格局,实现整体竞争力提升打“循环”品牌: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改造资源型基础原材料传统工业,延伸产业链,加强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单位产出附加值,努力开发产业低碳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结构转型:从初级资源加工型产业向循环经济型转变新能源产业:研发—生产—应用结合,使西宁成为太阳能发电并网应用技术的研发基地,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技术,建设产业化示范基地打造中国高原的“太阳城”基础原材料工业:节能改造、循环综合、拓展延伸,打响高原资源型工业循环经济的示范品牌——实现城市功能转型,调整产业结构,重构空间格局,实现整体竞争力提升当前西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化质量不高、产业层次不高、对资源和土地的集约利用化程度不高。未来产业发展要有所选择,求精求高,与西宁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打“特色”品牌:挖掘地方资源和特色优势,以高原特色作为西宁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构建高原特色的一、二、三产产业体系——充分挖掘高寒农牧资源的生态价值,加快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利用高原生物资源、中藏药技术、民族传统工艺等,加快高原特色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发挥高原旅游景观资源的独特性和地域文化的民族特色,大力发展高原特色文化旅游业

产业结构转型:全面构建高原特色产业体系——实现城市功能转型,调整产业结构,重构空间格局,实现整体竞争力提升中心城市区域服务能级的提升,与周边城镇生产制造功能的进一步发育是互促互进的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生产制造生产制造生产制造生产制造生产制造生产制造生产性服务业一些占地大、单位产出低、对城市环境影响大的工业门类不适合在主城区布局,应扩大产业布局半径,引导基础原料型工业在50―100公里半径范围向外疏解延伸,为主城区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优化人居环境腾出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在区域空间的布局,推动周边地区的工业化发展。空间布局重构:从产业空间在中心城市“核心集聚”的发展方式向整个东部地区分工协作方式转变——实现城市功能转型,调整产业结构,重构空间格局,实现整体竞争力提升——突出高原城市风貌特色,打造低碳生态宜居城市充分利用高原特有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资源,创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城市形态与风貌突出西宁山水景观特征,加强山林绿地与水系规划建设;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维护特色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特征;凸显浓郁的民族、宗教风情特色;建设特色公共开敞空间。城市发展战略三:彰显特色树立“低碳”“生态”品牌,确立高原低碳城市目标西宁具有建设低碳城市的有利条件: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展使用太阳能、水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先天优势;人均综合用电量(千瓦时/人年)

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第7位,36个省会以上城市第2位集中供热95%、公共车辆85%以上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人均综合天然气消费量(立方米/人年)——突出高原城市风貌特色,打造低碳生态宜居城市——突出高原城市风貌特色,打造低碳生态宜居城市低碳城市典范:哥本哈根公交都市典范:库里蒂巴低碳城市规划思路能源结构低碳:充分利用水电、太阳能等低碳和零碳能源;空间布局低碳:紧凑式布局,合理控制规模,小尺度街区;产业结构低碳: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培育节能、低碳产业;交通规划低碳:绿色交通和公共交通为主导,打造公交都市。城市发展战略三:彰显特色

三.东部城市群及市域空间统筹发展以西宁为中心的协调发展规划市域城镇统筹发展规划城镇发展特征城镇空间结构专项规划与布局1)西宁在东部城市群发展中的区域作用和职能

两大区域作用一是“核心引领”,二是“辐射带动”三大区域职能区域服务职能:东部城市群产业发展的服务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提供各类综合性服务功能。区域组织职能:组织区域城镇功能合理分工的组织;组织区域交通物流综合运输职能;组织区域旅游集散和一体化发展。区域管理职能:全省政治中心;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决策中心和管理控制中心;积极推进东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和管理机制创新。1.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西-兰”大区域格局:“两圈一轴”

兰州都市圈

西宁都市圈

兰——西交通联系轴为服务海东发展,“兰-西”两大城市辐射区域的中间位置,应积极培育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兰州-西宁城市区域最大引力联络线分布图

2)区域空间协调2)区域空间协调西宁及海东地区空间格局:一核一圈一带一核:西宁中心城市西宁主城区:以西宁四城区为主,重点完善商贸服务、文化教育、行政办公等综合性服务功能;培育商务服务、旅游服务、科技研发等现代化高端功能。三个城市综合组团:多巴-甘河组团、北川-长宁组团、南川-鲁沙尔组团。中心城市功能的主要拓展区一圈:西宁大都市圈空间范围涵盖西宁市区、湟中、大通、湟源、平安及互助县域。四个周边新城:大通、湟源、平安和互助等县城及重点城镇,形成支撑“大西宁”都市圈周边的4个新城。一带:湟水河谷“兰—西”城镇带乐都:东部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民和:东部城市群的门户城市

3)区域产业统筹布局产业集聚区统筹布局:“核心提升-分工配套-基础制造”圈层式分工中心城市核心区:东川工业园和北川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产业升级,引导一般制造业向外围组团和周边城镇转移外围组团及新城:依托现有的工业园区基础,积极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形成具有一定分工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如文化产业园、绿色生态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临空产业园)区域产业带:金属冶炼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等高耗能产业、基础原料型产业向更外围的民和、乐都等地进行疏解,加强对沿湟城镇的产业带动园区主要产业引导核心提升西宁东川工业园都市型产业,逐步“腾笼换鸟”、产业升级西宁高新技术产业园教育科研、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分工配套西宁甘河工业园有色金属、化工循环产业发展南川工业园纺织、民族特色文化产品加工曹家堡临空工业园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互助绿色产业园酿酒、食品加工、农牧产品加工基础制造大通工业园金属冶炼、能源工业平安平东工业园-红崖子沟工业区金属冶炼、新材料、新能源乐都装备工业园装备制造(数控机床、专用汽车)、建材民和下川口工业园有色金属冶炼、建材湟源大华工业园农牧产品加工3)区域产业统筹布局

“一心多点”的现代服务业统筹布局一心:西宁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商业、商务、金融、会展、科技研发等综合服务功能,成为东部城市群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多点:部分居住、教育、文化、物流等生活服务职能可适当向外围组团和重点城镇(如鲁沙尔、平安、乐都等)进行疏解。形成多个专业化的服务节点如(旅游服务、物流枢纽、教育文化基地等)

“服务在中心、景区在外围”的旅游业统筹布局西宁中心城市:建设旅游集散中心,重点强化旅游服务功能,重点城镇:互助、湟源、鲁沙尔等城镇,适当建设旅游服务基地外围旅游景区:积极开拓旅游项目,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成为西宁大都市圈地区的休闲基地。4)城市群城镇职能分工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区域性的现代金融中心、创新中心、物流中心;青藏高原旅游服务基地和综合性生活服务基地;全省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基地。大通:以金属冶炼加工及能源工业、商贸流通服务为主要职能的综合新城。互助:以绿色生态产业和民族风情旅游休闲度假为主要职能的综合新城湟源:以高原生态文化旅游、农畜产品加工和商贸为主、具有一定特色的综合新城。承担西宁向西联动青海湖旅游发展的职能。平安:重要的临空产业基地、交通物流枢纽和商贸集散基地,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的综合新城乐都:东部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青海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新型建材基地,职业教育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民和:青海省东部门户城市。向东联动兰州,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新型材料、新能源、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的新兴工贸城市。5)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强化区域对外联系的交通通道建设开辟新的东西向对外通道,改变现状单纯依托湟水河谷的单廊道对外交通联系方式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强化东西向区域性大通道功能,构筑南北向区域大通道完善东部城市群内部便捷的城际交通网络加强南北向枝状谷地内干线公路的布设和技术等级提升,改变现状“干枝状”路网布局形态,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骨架,构建互联互通、快速便捷的城际交通网络,形成东部城市群1小时交通圈,实现西宁中心城市东至民和、西至海晏、南至贵德、北至门源的1小时交通圈。高速公路“三横、两纵、四联”干线公路形成“四横六纵一环”的干线公路网布局调整后的大西宁地区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

东部城市群干线公路网规划布局东部城市群公路主骨架规划布局框架示意加强区域大交通建设,打造湟水河谷城镇带的快速交通走廊加快兰新二线的建设,推进川青线的立项上马利用兰新二线、兰青线客运能力,开展西宁-平安-乐都-民和-兰州间的城际列车和西宁-湟源-青海湖的旅游列车运输服务预留西宁轨道交通向平安镇、曹家堡机场延伸的条件

城际列车与旅游列车服务的开展示意5)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期铁路设施布局方案示意图6)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协调协调区域供水“引大济湟”工程实施后,规划将西宁市区、大通县城、平安县城及曹家堡临空综合经济区纳入区域供水范围。区域供水、电力、燃气等管线廊道的空间预留和协调

供水管线区域供水干管引自七水厂,经西宁市区送至平安县城及临空经济区。区域电网结合黄河上游水电站送出及青藏联网工程,逐步形成750千伏电网;经济发达地区330千伏电网按双环网、其它地区按单环网或链式结构规划。天然气长输管线西宁都市圈区域内的天然气主要来自涩北气田。西宁都市圈内的天然气长输管线建设主要包括涩宁兰管线、复线输气系统及相应的支线建设。7)共建区域战略节点机场及“空港共建经济区”培育曹家堡机场成为青藏高原门户机场、旅游服务机场。积极推动“空港共建经济区”的规划和建设:联手发展空港区域性商贸和仓储保税功能。平安战略性物流节点平安处于东西向、南北向区域性大通道的交汇处,西宁都市区东向、南向物流接受的门户,强化其西宁都市区东部物流门户枢纽地位,着力承接朝阳物流园区区域组织型、运输枢纽型物流的转移,在平安建设西宁市乃至青海省的枢纽型、综合型现代化大型物流园区。朝阳物流园区适时推进行政区划的调整

建议近期将湟中县“撤县建区”、将大通景阳、长宁镇等部分划入西宁主城区范围,以利于西宁中心城市拉开框架;远期,可考虑机场、空港所在战略性节点地区纳入西宁都市圈范围一体化发展。制定促进一体化统筹发展的区域政策

——加大产业政策的导向功能——积极探索一体化的财税政策——积极引导人口进入城镇核心区——建立区域共同的环境保护政策探索一体化统筹发展的区域管理协调机制

创新共建区域的建设实施机制,实施“共同开发、利益分成”的共建模式。

8)政策措施与机制创新西宁市辖四区三县,共计27个镇,23个乡,22个街道办,乡镇分布呈现向中心和川道集聚的特点,外围城镇较为稀疏。镇乡街道办合计2723市区6--22大通县911--湟中县105--湟源县27--1)城镇现状2.市域城镇统筹发展规划城镇体系呈典型首位分布除西宁中心城为百万人口城市外,其余均为10万人以下小城镇外围城镇带动作用较弱,县域城镇发展缓慢区域城镇体系与行政区划空间错位,制约资源配置效率全市大通湟中湟源63.7%32.2%15.2%29.2%人口规模城镇数量<1000人381000-5000人75000-10000人110000-50000人350000-10000人1市域城镇的规模全市及各县城镇化水平1)城镇现状市域生态本底和限制性因素主要限制性影响因素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水系、水源地文物保护单位工程地质灾害影响区1)城镇现状“一核驱动,双星拱卫,沿轴集聚”一核驱动: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综合服务能力双星拱卫:依托桥头镇、湟源城关镇培育市域两大新城,承担部分专业化职能,促进人口转移。沿轴集聚:沿轴发展部分重点小城镇,引导人口向用地条件较好的川道集聚,逐步撤并生态敏感的高海拔地区居民点。2)城镇空间结构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等级规模(万人)数量(个)城镇名称中心城市2001西宁市县城8-202

桥头(20万)、湟源城关(8万)重点镇0.5-39黄家寨(3万)、大通城关(1万)、大华(1万)田家寨、日月、上新庄、上五庄、东峡、共和(0.5-1万)一般镇<0.5--其它城镇2)城镇空间结构县域中心城镇功能定位大通县城(桥头镇)桥头镇:青海省东部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通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宁北部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和新型工业基地。(规划人口20万人)湟源县城(城关镇)城关镇:青海省东部城市群联系藏区的前沿,西宁-青海湖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湟源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宁西部高原特色宜居城市。(规划人口8万人)职能中心城市综合北川长宁组团文教居住工业南部组团居住旅游特色产业多巴甘河组团工业旅游居住桥头镇工业、商贸流通、旅游服务中心黄家寨商贸居住文教城关镇商贸居住文教东峡镇旅游、农牧产品加工湟源城关镇商贸交通特色产业农牧产品加工旅游大华工业、农牧产品加工日月*商贸、旅游上新庄特色产业、工业、农牧产品加工田家寨农牧产品加工上五庄旅游农牧产品加工共和农牧产品加工3)城镇职能结构注重区域环境建设,构建整体生态网络体系通过山体绿化、三川治理,塑造西宁市山水一体格局结合西宁市自身特点,建立多层次生态空间结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山体景观功能区、水源保护地、城市生态安全防护区、城市绿地功能区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改善西宁市的生态环境1)市域生态环境建设指标单位近期远期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8≥10森林覆盖率%≥35≥50水土流失治理率%≥60≥70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15≥20退化土地恢复率%≥80≥90西宁市生态规划指标3.专项规划与布局工业发展主城区都市型产业区:高附加值、高技术化、无污染的战略型新兴产业,逐步实现“腾笼换鸟”

制造加工产业集聚区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甘河循环经济工业园南川工业园基础产业集聚区大通工业园区湟源大华工业园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主城区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多巴——高原体育旅游、康体娱乐服务鲁沙尔——宗教文化旅游、民族特色展示湟源城关镇——文化旅游和商贸服务2)市域产业空间布局3)市域旅游发展规划“三区两轴”总体布局三区城市综合旅游区北部自然生态旅游区西部文化生态旅游区两轴青藏线旅游发展轴宁张线旅游发展轴三级旅游服务设施布局旅游服务中心——主城区旅游服务基地:鲁沙尔、多巴、桥头、(湟源)城关旅游服务点4)分区发展指引都市发展区城市发展主要空间,重点发展都市综合服务功能。城镇发展重点推进区重点承接城区功能外疏、人口承接和产业转移。城乡协调发展区引导城镇与农业的协调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并特别强调对农牧业发展的培育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区严格控制城镇开发建设活动,严格执行退耕还林还草还牧,提高水土保持能力。(1)市域电力工程规划 规划建设750千伏官亭—西宁输变电工程,建设拉西瓦—西宁750千伏线路。 建设日月变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750千伏羊曲—日月线路工程。(2)市域燃气工程规划 西宁气源以天然气为主。气源来自涩北气田。建设天然气湟源门站、大通门站,为湟源县、大通县供气。

5)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4.中心城市规划范围界定

“大西宁”都市圈中的“一核”所包括的区域纳入中心城市规划范围,即:原西宁市四区加上湟中县的总寨镇、鲁沙尔镇、甘河滩镇、汉东回族乡、海子沟乡、多巴镇、拦隆口镇、李家山镇和大通县的景阳镇和长宁镇部分用地,总面积为1425平方公里。

四.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城市性质1983-2001版城市性质:西宁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研中心,是以轻纺工业、机械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2001版总规城市性质: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城市性质:青海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青藏高原生态宜居城市。1.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职能01版总规城市职能:西宁市在我国对青藏高原的开发、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宁经济是全省经济的支柱;西宁是全省的科教、文化、信息中心;西宁是全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西宁是全省的综合性服务基地,是全省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西宁是全省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的服务基地;西宁地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界区,多民族宗教文化融合交汇在此,民族和睦、安定团结对整个青藏高原地区都有重要影响。本次规划确定城市职能:全国重要的夏季会议中心和高原旅游目的地和服务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基地和高原特色产业基地;西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青藏高原物流中心;带动青藏高原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和谐的区域服务中心;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信息和生活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城市性质与职能1)总体人口发展特征市域人口分布不均衡,市区人口继续集聚农村人口外流与城区人口集聚并存,城区优越的综合条件吸纳大量外来人口流动人口27.77万人,占全省流动人口67%;外来流动人口中来自省内的占62.72%人口流入的服务拉动特征显著,总体就业容量不足55.5%的人口流入为学习培训、家属随迁、投亲靠友、养老休闲等非就业因素驱动2.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市域总人口220.9万,市区人口119.8万,城镇化率为63.7%,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稳定在1:0.88左右2)对人口城镇化趋势的判断

西宁将继续发挥省域人口城镇化的核心作用西宁中心城市作为现状基础最好、综合服务能力最强的区域,最适宜承载各项人口和经济活动,以相对较小的代价带动区域发展。(城镇化贡献率超50%)县城将成为人口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城镇化发展将保持较快增速青海省提出到2015年力争城镇化水平达到50.5%,即年均提升1.2个百分点,3)市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方

法2015年2020年2030年逻辑斯蒂回归法72.1%75.481.1%经济水平相关法67.2%78.287.2%剩余劳动力转移法72.2%80.485.6%综合确定68%76%85%

预测方法预测结果2015年(万人)2020年(万人)2030年(万人)市域户籍人口综合增长率法213.77224.68248.18回归分析法206.44217.42239.37市域暂住人口数26.7830.3038.79综合市域人口规模240252281充分考虑城镇发展的弹性和空间,结合城镇发展的现状水平,综合各种预测结果,最后确定西宁市市域城镇化水平和城镇人口: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68%左右,城镇总人口约为164万人。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76%左右,城镇总人口约为192万人。2030年城镇化水平为85%左右,城镇总人口约为239万人。3)市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涉及用地范围:

在现状市区范围基础上,纳入湟中县的总寨镇、鲁沙尔镇、甘河滩镇、汉东回族乡、海子沟乡、多巴镇、拦隆口镇、李家山镇和大通县的景阳镇和长宁镇南部,城镇人口合计129.86万。4)中心城市人口规模综合增长率法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综合增长率(%)2015年7.51.82.552020年61.82.42030年51.82.3逻辑斯蒂回归法:

ln(1/y–1/250.000)=lnb0+xlnb1,拟合优度0.96,b0=8.198*1032,b1=0.960;经济水平相关法:设定当前至2020年间经济年增长率为15%,人口-经济弹性系数为6,人口增长率为25‰;2020-2030年间经济增长率为12%,人口-经济弹性系数为6.5,人口增长率为18.5‰。年份综合增长率法逻辑斯蒂回归法经济水平相关法综合现状129.862015年147.3164.9146.91502020年165.8173.9161.01652030年208.2188.3193.42004)中心城市人口规模现状城镇人口130万人,预计规划期末,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为200万人。5)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现状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公共绿地人均用地指标偏低,有待进一步提升规划建设人均指标取100㎡/人,建设用地控制在200平方公里以内注:中心城市现状人口按130万人计中心城市现状用地平衡表(2010年)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用地面积(公顷)占总用地的比例(%)人均建设用地1R居住用地5235.1639.7240.302C公共设施用地1526.5911.5811.75其中C1211.041.601.62C2572.904.354.41C385.350.650.66C466.440.500.51C5102.760.780.79C6367.172.792.83C7112.030.850.86C98.900.070.073M工业用地2047.5515.5315.764W仓储用地199.361.511.535T对外交通用地329.072.502.536S道路广场用地1791.4313.5913.80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258.431.961.998G绿地1281.509.729.87其中G1952.417.237.33G2329.092.502.539D特殊用地512.533.893.95合计13181.6100101.481.中心城市空间问题2.空间发展条件3.城市空间结构4.用地布局规划

五.中心城市空间发展规划

职能的高度聚集致使中心区过度拥挤中心区以全市1/8的建设用地容纳了47.2%的人口和48.6%的就业岗位以及52%的交通流量,区内多条主干道高峰时期拥堵中心区的发展形成“人口集中—加大公共投入—吸引力增强—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循环中心区建设强度过高2006-2010年之间审批建设的159个建设项目中有70个项目的容积率超过5.0中心区外围空间发展滞后中心区外围地区改造滞后,空间利用效率低,用地混杂,部分地区呈现城乡交织的空间形象,并影响更外围地区发展1.中心城市空间问题1)单中心的空间结构造成诸多问题公共设施建设滞后2001-2011年居住用地增加43%;人口增加50%;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仅增加26.7%公益性设施建设滞后文化、医疗以及教育等与市民日常生活相关的设施建设滞后,人均用地面积低于国家标准,而文化设施用地相比过去还有所减少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西宁公共服务设施人均用地情况(单位:平方米)

C1C2C3C4C5C6西宁现状1.624.260.580.350.792.63国家标准0.8-1.13.2-40.8-10.6-0.80.8-13.2-4.5公共绿地建设取得很大成效,基本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但公共绿地建设不均衡现状公共绿地主要分布于西川湟水河两侧和周边山体;其余地区公共绿地较少缺少贴近居民使用的小型绿地绿地建设实施面临困境01版总规规划绿地中有大量现状建设用地总规在实施过程中大量绿地被侵占城市建设对自然山水格局破坏严重3)人居环境建设不理想上版规划绿地中已有建设用地(2001年)780公顷上版规划绿地中新增建设用地(01-09年)1105公顷4)历史文化保护面临困境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存在冲突历史风貌日渐消失保护规划缺失文物古迹保护状况令人堪忧(左至右):香水泉、宏觉寺、山陕会馆南滩古墓群遗址已被城市建设填满彭家寨汉墓群刘家寨汉墓群南滩古墓群遗址对外交通设施切割城市空间,两侧城市功能区之间交通联系不畅中心区和北川之间联系通道较少(仅有海湖路和新宁路),南北向交通拥堵较重路网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各川道机动车交通均在中心区交汇在中心区外围道路和川道间交通转换系统尚未有效建立道路系统等级级配失衡,整体密度偏低铁路、公路等区域设施能力扩充严重受限5)交通系统存在明显缺陷6)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与城市整体空间布局冲突朝阳物流园区城市中心区布局,引发大量大型货车进出城市中心区;与城市空间发展矛盾突出;第二污水处理厂紧邻中心区和居住区,对城市生活干扰大。朝阳物流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适宜性综合评价西宁市中心城市范围内可建设用地约240km2,主要集中在沟谷川道,呈叶脉状分布,西、南、北三条川道可建设用地数量相对充足。西宁山地属黄土高原湿陷性黄土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不可作为城市建设进行开发。1)用地条件2.空间发展条件建设适宜性综合评定2)环境容量影响分析气象条件总体影响评价北川地区风玫瑰南川及甘河地区风玫瑰东西主川道地区风玫瑰平安地区风玫瑰气象条件总体影响评价2)环境容量影响分析西宁市总体风速小静风频率高、逆温强气象扩散条件较差近年来风速减小温度增高主导偏东风平安设置污染对市域影响最大湟源设置污染对市域影响小互助设置污染对市域影响小中心城市内,东西南北主川道对生活空间影响较大,不适合发展污染产业;建议西钢搬迁,东川、南川应严格控制污染产业进入。甘河对市中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与塔尔寺景区和多巴要留有绿化隔离空间。生态廊道适宜宽度:甘河和塔尔寺之间的生态隔离应≥4000米甘河和多巴之间的生态隔离应≥1500米大通工业区和中心城市之间的生态隔离应≥5000米3)空间发展条件综合判断总体上东西主川道各项发展要素集聚,但同时交通、环境和用地的压力也最大。适合布置综合服务和生活职能;南北及其他辅助川道发展要素较稀疏,但用地相对富裕,适合布置产业发展用地。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以向西、向南发展为主,向北发展为辅。结合甘河现状基础发展工业用地城市空间发展策略采用与川道河谷城市相匹配的带状组团式布局模式,各组团之间保持一定的绿化分隔;提升中心,培育外围,引导城市功能和人口向外疏解;中心城市用地功能以区域中心服务职能为主导,保障生活质量为宗旨,中心城市的工业除甘河外,以发展都市工业为主。城市空间发展与交通建设相协调,建设公交都市,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和用地布局模式依照带形川谷型城市形态,规划形成“功能分层、路网分级、有序衔接”的两级道路交通组织方式3.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带型城市TOD模式示意图或BRT川谷型城市道路网布局模式示意

4)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构建“主城+三个外围组团”的总体布局结构主城:包括中心片区(120万人)、西部新城(21万人)和东川开发区(9万人)三个片区。三个外围组团北川长宁科研教育产业组团:包括北川长宁大学科技园区(7万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万人)南部高原特色产业组团:包括南川综合片区(9.6万人)和塔尔寺旅游片区(6.4万人)多巴甘河产业综合组团:包括多巴综合片区(18万人)和甘河工业园区城市结构调整两心八片一主三辅

更有利于空间组织,主城区作为现代服务业集中发展区,提升西宁市的区域服务功能和核心带动能力。外围三组团发展成为具有产业和旅游等一定专业职能的综合性组团。5)空间结构的几个重大调整对各产业片区职能重新定位产业用地调整搬迁西钢;调整并压缩南川工业园区;置换东川工业区的部分用地。都市型高新技术产业区、教育培训、研发孵化基地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都市圈核心地区,青藏高原综合性生活服务基地,旅游接待中心塔尔寺旅游服务基地依托塔尔寺宗教文化资源,发展旅游及文化会展产业,成为重要旅游服务和度假基地、特色文化保护与研究基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基地。

甘河循环工业示范园区

产业布局调整交通组织和线网调整构建区域一体化的总体交通骨架改变现有以老城为核心向外放射的交通组织模式,跳出“十”字川道的限制,在外围增添联系道路在西部规划第二铁路客运站;区域转运型物流、铁路货运主枢纽、公路货运主枢纽、生产资料物流向平安物流园区及双寨物流园区转移沿四个主川道增添城市向各方向联系的出入路径,建设市区各片区间快速交通通道,加强西南方向的沟通。

外移对城市空间影响较大的交通线,理顺交通结构,利于城市空间组织

青藏铁路西部城区段原位高架,京藏高速线位在多巴城区北移,减少对城区空间的分割;同仁路和西塔高速改为城市快速路,并将南川片区内快速路移至用地西部边缘。在东侧新增一条高速公路。保持上版总规的组团城市和生态隔离绿地结构,结合实际情况对绿地位置进行适当调整,总量不减少对上版总规绿地规划的优化绿化景观构建思路1)构建山体绿环2)保持组团绿隔3)打通滨河绿带4)网络道路绿化5)外化社区绿地4.用地布局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99.5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99.79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59.3km2,占建设用地总量29.7%,工业用地面积32km2,占建设用地总量16%(工业用地比现状增加12km2,但其中通过主城区内的破产企业用地置换,工业园区工业用地增加达到17km2)1)中心体系主中心:以大什字商业金融中心和海湖新区行政文化体育中心为主导的城市主中心专业中心:南川会展中心、北川教育科研中心、和东川总部办公基地多巴和鲁沙尔旅游服务基地9个片区级中心城市主中心+市级专业中心2)居住用地布局主城区:适当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保护具有历史特色的住区外围组团:以新建居住区为主,建设规模合理配套设施完善的新型居住社区划定14个居住片区,每个居住片区包括2-5个居住区,基本规模在10~20万人左右

;结合居住片区建设片区服务中心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到2015年,西宁保障房的保障覆盖率达到20%,建设总量为9.86万套;规划远期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适当提高保障覆盖率。提高廉租、公租住房占保障房的比例,规划到2015年,新建廉租房总面积为137万平方米(2.25万套),公租房230万平方米(3.83万套),经济适用房总面积为38.4万平方米(0.65万套);棚户区改造1.98万户。保障性住房应布局在邻近就业地点和公交站场、交通及生活成本较低的地区;中心区及老城由于可用地相对紧张,可采用商品房配建的方式建设保障房,在中心区以外可根据条件建设相对独立的保障房小区3)交通系统规划整体路网布局:“十”字主干、环形联络、干——枝成网“十”字主干:与川谷组团式用地布局相适应的贯穿东西川、南北川的“十”字结构性主干路,以方格网为主的道路系统

环形联络:三层环线规划布局快速内环组织进出中心区和穿越中心区交通中环增添中心城市西川、东川与南川间的联系路径公路外环沟通大通、湟源、湟中、平安、互助等外围主要城镇间的直接联系干——枝成网:加强南北向枝状谷地内干路的建设,建立与东西向主川谷内对外交通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及西宁都市区外围公路环线的有效衔接快速内环川道间联络性中环公路外环3)交通系统规划城市快速路系统布局结构:“通道+环放”网络形态:“两横”(柴达木路—祁连路、凤凰山路)“四纵”(湟中路、同仁路、海湖路、通海路)的格网状快速路系统。内外交通衔接组织与谷地两侧高速公路、快速路系统的有效衔接,促成中心城市“内畅外联”、区域开放性道路交通系统的建立城市骨架道路系统与对外干线公路、外围公路环路建立顺畅对接,便捷城区进出交通及对外交通的集散。公共交通规划

轨道交通轨道线网由4条放射状线路组成城市轨道1号线:东川总部基地至多巴3号线:滨河南路至塔尔寺区域快轨2号线:海湖新区中心至东川开发区,延伸至曹家堡机场、平安县城4号线:香格里拉至北川长宁大学科教园区,延伸至大通桥头分期实施快速公交BRT系统建设与轨道交通发展相协调,近中期替代部分轨道交通线路建设,与轨道交通组成多元化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共同形成客运系统的骨架。公共交通规划

线路起讫点线路长度(公里)BRT1号线西宁西站~乐家湾公交枢纽22BRT2号线西宁站~塔尔寺客运站31.6BRT3号线城南客运站~科教园区公交枢纽21.5BRT4号线海湖新区公交枢纽~多巴客运站20.7BRT线路网总长度81.9公里物流园区(中心)布局物流园区(中心)规划布局图2个区域性综合物流园区朝阳物流园区:转移并弱化大进大出的生产资料物流区域分拨、配送功能,重点发展商贸服务型物流,成为生活资料专业化市场的大型集聚地;双寨物流园区:承接朝阳物流园区的生产资料物流配送功能;建设双寨公路货运枢纽,强化运输枢纽型物流及面向青藏高原的区域转运型物流。

3个地区性综合物流中心东川物流中心西川物流中心南川物流中心1个地区性物流配送中心——甘河配送中心公共绿地:人均公共绿地10.76㎡,30个公园,街头绿地服务半径500-800米;生产防护绿地:分布于铁路、高速公路和快速路两侧;郊野公园:8个生态绿地:5片4)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四片、两带、多廊道四片:城市周围山体绿化形成的四个大型生态区;两带:沿河形成的十字交叉状带状绿化;多廊道:多条垂直于河流、连通两侧山体的绿化廊道。构建特色景观格局绿山为屏,山城相依;三川为脉,六岸活城控制近山建筑的高度和密度,保持山体背景的完整性;控制垂直于川道的主干道线型和宽度,保留重要山体视线通廊;在主要山峰打造制高点,设置观景构筑物;结合滨河设施和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确定重要景观节点。5)景观系统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控制东西两口门片区显边界岸线分类型滨河多节点标志易识别廊道连四山高点览全城重点地段重设计延续传统商业文化街区布置特色公共开敞空间保持传统建筑特征城市绿化选取本土树种发扬多元文化,彰显地方特色注重古城整体格局保护延续整体格局控制环境容量保持景观廊道推进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东西-南北大街东关大街水井巷落实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6)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7)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用水量预测预测西宁市区最高日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