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路勘测设计学时:46学时道路勘测设计学时:46学时1第五章线形设计第一节平面线形设计第二节纵断面线形设计第三节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第四节线性检验与评价第五章线形设计第一节平面线形设计2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1.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地形相适应,宜直则直,宜曲则曲,不片面追求直曲原则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片面强调路线要以直线为主或以曲线为主,或人为规定二者的比例都是错误的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1.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3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在宽阔的平原微丘区,路线应直捷顺畅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在宽阔的平原微丘区,路线应直捷顺畅4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在起伏的山岭和丘陵地区,线形以曲线为主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在起伏的山岭和丘陵地区,线形以曲线为5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戈壁、草原等开阔地区,应以直线为主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戈壁、草原等开阔地6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1.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为使一条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尽量以均匀速度行驶,平面线形各要素应保持连续而均衡,必须避免线形的突变1)直线与平曲线的组合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特别是在下坡方向的尽头更要注意。若由于地形所限小半径曲线难免时,中间应插入中等曲率的过渡性曲线,并使纵坡不要过大。短直线避免接大半径平曲线。这种组合线形均衡性差,线形不美观。根据国外经验,直线与平曲线组合,满足:Lz≤500m时,R≥LzLz>500m时,R≥500m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1.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7不连续的线形直接连续的线形不连续的线形直接连续的线形8道路勘测设计第五章ppt课件9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要求:长直线的尽头避免接小半径曲线,特别避免长直线下坡尽头接小半径平曲线若由于地形所限小半径曲线难免时,中间应插入中等曲率的过渡性曲线,并使纵坡不要过大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要求:10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2)平曲线与平曲线的组合条件允许时,相邻圆曲线大半径与小半径之比宜小于2.0,相邻回旋线参数之比宜小于2.0。3)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高、低标准变化路段,除满足有关设计路段在长度和梯度上的要求外,还应结合地形的变化,使路线的平面线形指标逐渐过渡,避免出现突变。不同标准路段相互衔接地点,应选在交通量发生变化处,或驾驶员能明显判断前方改变速度的地方。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2)平曲线与平曲线的组合11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同一等级道路上大、小指标间的均衡过渡2)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同一条道路上采用不同计算行车速度设计的路段之间的过渡长直线与小半径曲线之间相邻的大小半径曲线之间在标准变更的相互衔接处前、后一定长度范围内主要技术指标应逐渐过渡,避免产生突变,设计速度高的一端应采用较低的平、纵技术指标,反之则应采用较高的平、纵技术指标,以使平、纵线形技术指标较为均衡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同一等级道路上大、小指标间的均衡过渡12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1.3注意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平原微丘区的道路,平曲线指标较高,与铁路、主要道路及河流交叉的地方是纵断面线形的控制点1.4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1)平曲线的最小长度平曲线一般由前后缓和曲线和中间圆曲线共三段曲线组成,每段曲线至少需要3s的时间基本型曲线:9s行程凸型曲线:6s的行程平曲线最小长度不得小于下表规定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1.3注意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13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一个平曲线之内应具有设置回旋线(或超高、加宽过渡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其长度应大于表7.8.1中规定的“一般值”。当地形条件及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可采用表中的“最小值”。各级公路平曲线最小长度表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一般值(m)600500400300200150100最小值(m)200170140100705040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一个平曲线之内应具有设置回旋线(或超14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2)小偏角的平曲线长度设置了较大的半径也容易把曲线长看成比实际的要短,造成急转弯的错觉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2)小偏角的平曲线长度15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2)小偏角的平曲线长度θ≤7°属于小偏角弯道。为保证小偏角曲线有足够的长度,采用α<7°的曲线外矢距E与α=7°时曲线的E相等时的曲线长为最小平曲线长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平曲线最小长度(m)1400/α1200/α1000/α700/α500/α350/α250/α表中的为公路转角值(度),当<2°时,按=2°计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2)小偏角的平曲线长度设计速度(km16道路勘测设计第五章ppt课件172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2.1基本形1)定义当按直线—回旋线(A1)—圆曲线—回旋线(A2)—直线的顺序组合而成线形。当A1=A2时,叫对称基本型当A1≠A2时,叫非对称基本型
A1:A2应不大于2.02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2.1基本形182.1基本形2)组合要求基本形设计时,为使线形协调,A值的选择最好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以大致接近为宜(但在许多情况下是无法做到的)从线形的协调性出发,宜将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1~1:2:1。3)适用场合:交点间距不受限。2.1基本形2)组合要求192.1基本形4)简单形曲线5)基本形曲线2.1基本形4)简单形曲线5)基本形曲线202.2S形1)定义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2.2S形1)定义212.2S形2)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2Vα2α1JD1JD22.2S形2)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2222.2S形2.2S形232.2S形3)组合要求①S形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A1与A2宜相等达不到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2.0,有条件时以小于1.5为宜。当A2≤200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1.5。②S型的两个反向回旋线以径相连接为宜当受地形或其它条件限制而不得不插入短直线或两圆曲线的回旋线相互重合时,其短直线的长度应符合下式规定:
L≤(A1+A2)/40③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也不宜过大,以R1/R2≤1/2为宜2.2S形3)组合要求242.2S形4)S形曲线的计算已知某公路有两个交点间距为D=328.912m,JD1=K5+250.14,偏角α1=49°15′17″(右偏),半径R1=200m;Ls1=70m;JD2为左偏,α2=85°39′30。要求:按S型曲线计算确定Ls2、R2,并计算两曲线主点里程桩号。计算步骤:(1)先根据α1、R1、Ls1,计算T1;(2)T2=D-T2根据S形的组合要求,假定Ls2(3)用T2、LS2、α2计算R2。(4)检查R2是否符合S形的组合要求,如不能,重新调整计算2.2S形4)S形曲线的计算252.3复曲线1)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径相连接(lF=0)或插入缓和曲线(lF≠0)的组合曲线,后者又叫卵形曲线。2.3复曲线1)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262.3复曲线4)圆曲线直接相连的组合形式(lF=0,ls=0)5)两端带缓和曲线的组合形式(lF=0,ls≠0)2.3复曲线4)圆曲线直接相连的组合形式(lF=0,l272.4卵形1)定义两同向的平曲线,按直线—缓和曲线(A1)—圆曲线(R1)—缓和曲线(AF)—圆曲线(R2)—缓和曲线(A2)—直线的顺序组合而成的线形。卵形曲线2.4卵形1)定义卵形曲线282.4卵形2)组合要求大圆能完全包住小圆而且不是同心圆。卵型曲线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圆曲线,其公用缓和曲线的参数AF最好在R2/2≤A≤R2范围内(R2为小圆半径)2.4卵形2)组合要求292.4卵形2)组合要求圆曲线半径之比以满足R2/R1=0.2~0.8为宜两圆曲线的间距,以D/R2=0.003~0.03为宜,(D为两圆曲线间的最小间距)2.4卵形2)组合要求302.5凸形1)定义两段同向缓和曲线之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形式(圆曲线长度为零)2)组合要求凸形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应分别符合容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最小半径的规定连接点附近最小0.3V的长度范围内,应保持以连接点的曲率半径确定的横坡度3)适用条件只有在路线严格受地形、地物限制处方可采用凸形。2.5凸形1)定义312.6复合形1)定义将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线形。2)组合要求复合形的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之比以小于1:1.5为宜。3)适用条件复合曲线在受地形条件限制,或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匝道设计中可采用2.6复合形1)定义322.7C形1)定义两同向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连接(即连接处曲率为0,半径为)的组合线形2)适用条件C形曲线仅限于地形条件特殊困难,路线严格受限制时方可采用2.7C形1)定义332.8回头曲线的设置1)回头曲线是在山区越岭线的特别困难地段,以延长展线方式克服高差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曲线类型回头曲线一般是由一个主曲线、两个辅助曲线和主、辅曲线所夹的直线段组合而成的复杂曲线2.8回头曲线的设置1)回头曲线是在山区越岭线的特别困难地段342.8回头曲线的设置2)回头曲线应满足的条件:、二、三、四级公路在自然展线无法争取所需的距离以克服高差,或因地形、地质条件限制不能采取自然展线时,方可采用回头曲线。两相邻回头曲线之间,应争取有较长的距离。设计速度为40km/h、30km/h、20km/h时,分别应不小于200m、150m、100m。2.8回头曲线的设置2)回头曲线应满足的条件:353)回头曲线各部分的技术指标主线设计速度(km/h)403020回头曲线设计速度(km/h)35302520圆曲线最小半径(m)40302015回旋线最小长度(m)35302520超高横坡度(%)6666双车道路面加宽值(m)2.52.52.53.0最大纵坡(%)3.53.54.04.53)回头曲线各部分的技术指标主线设计速度(km/h)403036道路勘测设计第五章ppt课件373基本型曲线几何元素计算切线长:曲线长:外距:校正值:J=2T-L3基本型曲线几何元素计算切线长:曲线长:外距:校正值:J383基本型曲线几何元素计算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算点ZH=JD–THY=ZH+LsQZ=ZH+L/2YH=HZ–LsHZ=ZH+L3基本型曲线几何元素计算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算点39回旋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公式:
在圆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公式:lml坐标原点均在ZH、HZ3基本型曲线几何元素计算回旋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公式:在圆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公式:40例题: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α右=15°28′30″,半径R=600m,缓和曲线长度Ls=70m,JD=K2+536.48。要求:(1)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2)计算曲线上每隔25m整桩号切线支距值。解:(1)曲线要素计算:例题: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α右=15°28′341J=2T-L=2×116.565-232.054=1.077(1)曲线要素计算:J=2T-L=2×116.565-232.054=1.07742(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算点:JD=K2+536.48ZH=JD–T=K2+536.48-116.565=K2+419.915HY=ZH+Ls=K2+419.915+70=K2+489.915QZ=ZH+L/2=K2+419.915+232.054/2=K2+535.942HZ=ZH+L=K2+419.915+232.054=K2+651.969YH=HZ–Ls=K2+651.97–70=K2+581.969(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算点:JD=K43(3)计算曲线上每隔25m整桩号的切线支距值:
列表计算曲线25m整桩号:ZH=K2+419.915K2+425K2+450K2+475K2+500…平曲线切线支距计算表
桩号计算切线支距l缓和曲线圆曲线xSySφm(°)xCyCZH+419.915000
K2+4255.0855.0850.000
K2+45030.08530.0850.108
……
HY+489.9157069.9761.361
K2+50010.085
4.305380.0382.033K2+52535.085
6.6926104.9224.428……
(3)计算曲线上每隔25m整桩号的切线支距值:列表计算曲线44计算切线支距值:(1)LCZ=K2+425(缓和曲线段),ZH=K2+419.915l=2425-2419.915=5.085(2)LCZ=K2+500,HY=K2+489.915(圆曲线段)
lm=2500-2489.915=10.085
x=q+Rsinm=34.996+250sin4.3053=80.038(m)y=p+R(1-cosm)=0.34+250(1-cos4.3053)=2.033(m)计算切线支距值:(1)LCZ=K2+425(缓和曲线段),454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4.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规定4.2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1)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2)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最短长度的缓坡3)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反坡段4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4.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464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4.2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4)越岭线哑口附近的纵坡应尽量缓一些4.3纵坡设计应对沿线地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加以处理,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通畅4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4.2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474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4.4纵向填挖平衡设计:一般情况下山岭重丘区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尽量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4.5包线设计:平原微丘区地下水埋深较浅,或池塘、湖泊分布较广,纵坡除应满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填上高度要求,保证路基稳定。4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4.4纵向填挖平衡设计:一般情况下山484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4.6对连接段纵坡,如大、中桥引道及隧道两端接线等,纵坡应和缓、避免产生突变。交叉处前后的纵坡应平缓一些4.7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充分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4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4.6对连接段纵坡,如大、中桥引道及496视觉分析6.1定义从视觉心理出发,对道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等进行研究分析,以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称为视觉分析视觉是连接道路与汽车的重要媒介。视觉分析是道路线形设计的有效手段6.2意义6视觉分析6.1定义从视觉心理出发,对道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506视觉分析6.3视觉与车速的动态规律1)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和心理紧张的程度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加2)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点随着车速增加而向远方移动。当车速增加97km/h时,他的注意力集中点在前方600m以外的某一点6视觉分析6.3视觉与车速的动态规律1)驾驶员的注意力集516视觉分析6.3视觉与车速的动态规律3)视野距离随车速增加而增加,视角随车速的增加而变小4)当车速超过97km/h时,对前景细节的视觉开始模糊6视觉分析6.3视觉与车速的动态规律3)视野距离随车速增526视觉分析6.3视觉与车速的动态规律5)驾驶者的周界感随车速的增加而减少。当车速达到72km/h时,驾驶者可以看到公路两侧视角30~40°的范围,而当车速增加到97km/h时,视角减至20°以下。当车速再增加,驾驶者的注意力随之引向景象中心而置两侧于不顾6视觉分析6.3视觉与车速的动态规律5)驾驶者的周界感随536视觉分析6.4视觉评价方法道路透视图按照汽车在道路上的行驶位置,根据线形的几何状况确定的视轴方向以及由车速确定的视轴长度,利用坐标透视的原理绘制的6.5道路透视图三维动画虚拟现实系统6视觉分析6.4视觉评价方法道路透视图按照汽车在道路上的行546视觉分析通过透视图,可直观地看出立体线形是否顺适,有否易产生判断错误或茫然的地方,路旁障碍是否有妨碍视线的地方等等。若存在上述缺陷则要在设计阶段进行修改,然后再绘出透视图分析研究,直至满意为止6.5道路透视图6视觉分析通过透视图,可直观地看出立体线形是否顺适,有否易556视觉分析6.5道路透视图6视觉分析6.5道路透视图567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指在满足汽车运动学和力学要求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满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舒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良好的排水条件7.1定义设计速度≥60km/h的道路:必须注意平、纵的合理组合,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设计速度愈高,线形设计可考虑的因素愈应周全7.2适用条件7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指在满足汽车运动学和力学要求的前提577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1)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7.3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2)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使线形在视觉上、心理上保持协调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4)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7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1)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587.4
平、纵线形组合要点7.4平、纵线形组合要点597.4
平、纵线形组合要点7.4平、纵线形组合要点607.5
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1)平面直线与纵面直线组合(纵坡不变的直线)7.5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1)平面直线与纵面直线组合(纵坡不617.5
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面直线与竖曲线组合要素(凸凹型直线、凹型直线)直线上一次变坡是很好的平、纵组合,从美学观点讲以包括一个凸型竖曲线为好,而包括一个凹型线次之直线中短距离内二次以上变坡会形成反复凸凹的“驼峰”和“凹陷”7.5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面直线与竖曲线组合要素(凸627.5
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面直线与竖曲线组合要素(凸凹型直线、凹型直线)断背曲线
断背曲线的改善
7.5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面直线与竖曲线组合要素(凸637.5
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3)直线与纵断面应避免的组合暗凹
7.5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3)直线与纵断面应避免的组合暗647.5
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3)直线与纵断面应避免的组合暗凹
7.5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3)直线与纵断面应避免的组合暗657.5
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3)直线与纵断面应避免的组合纵断面上:避免能看到纵坡起伏三次以上7.5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3)直线与纵断面应避免的组合纵断面667.5
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3)直线与纵断面应避免的组合纵断面上:避免能看到纵坡起伏三次以上7.5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3)直线与纵断面应避免的组合纵断面67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1)平曲线与纵面直线组合组合时要注意平曲线半径与纵坡度协调,要避免急弯与陡坡相重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平竖曲线顶点重合,且平包竖。竖曲线的起终点最好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弧段之内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1)平曲线与纵面直线组合组合时68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竖曲线的起终点最好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弧段之内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平曲线69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70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若平、竖曲线半径都很大且坡率差较小时,则平、竖位置可不受上述限制若做不到平、竖曲线较好的组合,宁可把二者拉开相当距离,使平曲线位于直坡段或竖曲线位于直线上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若平、71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的均衡当平曲线半径在1000m以下时,竖曲线半径宜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平曲线半径(m)竖曲线半径平曲线半径(m)竖曲线半径(m)500100001100300007001200012004000080016000150060000900200002000100000100025000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要保持72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的均衡当平曲线半径在1000m以下时,竖曲线半径宜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要保持73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的均衡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要保持74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75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的均衡平曲线和竖曲线其中一方大而平缓,那么另一方就不要形成多而小。一个长的平曲线内有两个以上竖曲线,或一个大的竖曲线含有两个以上平曲线,看上去非常别扭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要保持76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77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78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当平曲线缓而长、纵断面坡差较小时,可不要求平、竖曲线一一对应,平曲线中可包含多个竖曲线或竖曲线略长于平曲线平曲线半径(m)竖曲线半径平曲线半径(m)竖曲线半径(m)500100001100300007001200012004000080016000150060000900200002000100000100025000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的均衡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当平曲79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要选择适当的合成坡度合成坡度过大,对行车安全不利,车辆易出事故合成坡度过小,不利于路面排水,对高速行驶的车辆由于溅水而影响行车安全如果变坡点与路面横向排水不良的平曲线路段组合,易使合成坡度过小,排水不利,妨碍高速行车,故合成坡度一般应不小于0.5%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要选择80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7.6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81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82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83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平、竖曲线重合如果平曲线的中点与竖曲线的顶(底)点位置错开不超过平曲线长度的四分之一时,仍然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外观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平、竖曲线重合如果平曲线的中点与竖曲843)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平曲线和竖曲线其中一方大而平缓,那么另一方就不要形成多而小。一个长的平曲线内有两个以上竖曲线,或一个大的竖曲线含有两个以上平曲线,看上去非常别扭3)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平曲线和竖曲线其中一方大而平缓853)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在长平曲线内,要尽量设计成直坡线,避免设置短的、半径小的竖曲线。避免在一个平曲线上连续出现多个凹、凸竖曲线3)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在长平曲线内,要尽量设计成直坡863)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在长平曲线内,要尽量设计成直坡线,避免设置短的、半径小的竖曲线。避免在一个平曲线上连续出现多个凹、凸竖曲线3)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在长平曲线内,要尽量设计成直坡873)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暗弯与凸形竖曲线及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的组合是合理的,悦目的注意避免“暗凹”组合3)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暗弯与凸883)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3)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893)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3)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903)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3)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913)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凸形竖曲线与反向平曲线拐点重合
3)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923)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跳跃3)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933)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材料供应合同模板
- 2024年度咨询服务合同标的:企业管理咨询
- 2024年度城市轨道交通设备销售合同
- 2024年度企业广告发布合同具体条款
- 2024年品牌经理合作协议
- 2024年双层隔音门窗制作安装合同
- 2024年城市供水供电设施建设与运营合同
- 2024年度垃圾清运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智能工厂设计与建造合同
- 2024年度八宝山殡仪馆鲜花制品供应商资质审核与评估合同
- 【参考】华为腾讯职位管理0506
- 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1Getupontime!教案陕旅版
- 风机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 三角形钢管悬挑斜撑脚手架计算书
-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教案
- 剪纸教学课件53489.ppt
- 旅游业与公共关系PPT课件
- 劳动法讲解PPT-定稿..完整版
- 彩色的翅膀_《彩色的翅膀》课堂实录
- 假如你爱我的正谱
-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检测报告可修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