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10三江源地区的草原与森林分布现状摘要: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三江源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孕育着独一无二大面积的高寒湿地、高寒荒漠、高寒干草原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地区草原与森林分布现状的分析,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两江一河”源地的保护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三江源,草原,森林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属于海拔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湿地生态系统星罗棋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江河源”之称,被誉为“中华水塔”。青藏高原孕育了独特的植物区系和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多样,被誉为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江河中下游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因此,三江源地区的草原与森林分布现状对三江源保护区的建设、三江源流域的生态安全有着及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三江源的自然地理概况地理位置与区域范围三江源系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位于青藏高原青海省南部,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24′~102°23′,北纬31°39′~36°16′之间,区域面积31.8万km2[1],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三江源地区[2]。行政区域辖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玛沁、达日、甘德、久治、班玛六县;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称多、杂多、治多、曲麻莱、囊谦、玉树六县;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同德两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河南两县,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多乡,共16县1乡(图1)。图1三江源地区示意图植被三江源区热量和水分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植被的水平带谱和垂直带谱均十分明显,植被空间分布呈明显的高原地带性规律,自东而西(自低而高)依次为山地森林、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沼泽植被和垫状植被则主要镶嵌于高寒草甸和高寒荒漠之间。森林植被主要优势群落的建群种为川西云杉、紫果云杉、青海云杉和大果圆柏、祁连圆柏。三江源的森林处于我国森林分布的上限。川西云杉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森林。灌丛植被与高寒草甸成复合分布,构成高山灌丛草甸带,主要植被有山生柳、积石山柳、金露梅、杜鹃、箭叶锦鸡儿、高山绣线菊、鲜卑花、沙棘等。高山草甸和高寒草原是三江源地区主要植被类型和天然草场,高山草甸植被以小蒿草、藏蒿草、矮蒿草、异叶针茅等种群为优势,种类成分较为丰富,分布广,面积大,但区系成分简单。高寒草原以青藏苔草和紫花针茅为主,植被稀疏,覆盖度小,草丛低矮,层次结构简单。垫状植被分布在山地高寒草甸带以上与高山流石坡稀疏植被带之间,一般呈块状分布或狭带状分布,常见的种类有垫状点地梅、蚤缀、虎耳草、风毛菊以及垫状驼绒藜和葶苈等。高山流石坡稀疏植被主要以风毛菊、葶苈、桂竹、蚤缀、囊种草等为主。沼泽植被则主要分布于源头地区,一般形成藏蒿草、苔草为主的草甸化沼泽以及以杉藻类为建种群的单优群落,偶尔有极少数伴生种类。在东部山地由于高差大,山体上下水热条件不同,垂直带谱比较明显,自下而上依次排列着河谷草后都在帐房周围啃食、践踏,加之放牧半径有限,使滩地及圈窝子附近的草场退化,山顶部的牧草又利用不充分,造成牧草浪费。过度放牧的另一种表现是长期超载,草场的放牧强度增加,扼杀了牧草的生机,导致了草场退化。三为水蚀、风蚀、冻融剥离,使草皮滑塌,表土吹失,岩石裸露,促使草场退化。第四是草场本身的自然演替,造成的草场退化。牧区地广人稀,劳力紧张,人工草场的建设必须依靠机械化。在目前包畜到户的情况下,应调动广大牧民群众的积极性,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联户机械化种草,在无条件的地区,开展家庭圈窝地种草。同时,县农机部门在农机驾驶员、修理人员的培训以及农机具供应方面做好工作。人工草场的收、贮、用,也是当前较突出的问题。目前人工草地收割多采用人工镰刀收割或待黄后放牧,缺乏小型轻便的收获机具以保证适时、大量地收割牧草及种子。同时收获后牧草的贮存,也应进一步探索。按牧草生长情况以8月底、9月初收割为佳,但此时正是雨季,晒制青干草和贮存都有困难,一旦发霉变质就会前功尽弃。目前人工草地大都建在乡驻地附近,由乡经营,对畜牧业生产作用不大,建议大力推广圈窝地种草。这样的方式,投资小,见效快。在人工草场建设中,要涉及许多草原科学的基础理论。目前,广大牧民文化素质低,草原技术力量不足。全县仅有一个工作站,且人员少,技术力量不足,人工草地建设科研工作的开展十分困难,各乡更无草原科研人员,致使草原科研与群众丰富的实践经验相脱节。建议在充实县草原站技术力量的基础上,搞好各乡草原科技的普及工作。三江源地区的森林分布现状三江源区的森林资源概况东南部和东部地区,囊谦县森林资源最多,有天然林82954hm2,灌木林179053hm2,玉树县、班玛县和玛沁县资源也很丰富;而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唐古拉乡、称多县、玛多县、达日县、甘德县、久治县却没有乔木森林。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具体情况详见三江源地区森林面积统计表(表2)。近年来森林资源破坏严重,使林分质量降低,面积减少。林分质量降低林木的自然枯损,主要发生在各原始林区的成过熟林分中。玉树林区的川西云杉林,枯立木蓄积量占活立木蓄积量的5%~6%,严重的林分则占12%以上;活立木中的腐朽材积占立木蓄积量的17.7%。近期天然林区林分的自然枯损率平均为0.33%,每年有10万m3的立木蓄积量在自然消失。林木枯损率最高的是玉树林区。按树种组来看,枯损率最高的是山杨,其次是桦树。如隆务河的兰采林区,部分山杨林过于密集,每公顷近万株,自然枯死的林木表2三江源地区森林面积统计表名称保护区面积其中林业用地总计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林地合计天然林人工林合计宜林荒山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合计318140003820771.1222056.1221163.7892.4491888738973321062685102267959310594443唐古拉乡5873000000000000000曲麻莱县388100049120615473154730126362682046820046820000治多县3576000577432095209500391000517385173800玉树县15670005840433557835368210630116539113143767463766060140称多县147400031518080803853795027654027654000囊谦县12230002778358297282954181235417905330434227621432517杂多县3581000585364001400101735676800460324603200玛多县2649000154753000022230015253015252300玛沁县1331000233116240562398670915550647061492521490100242达日县146300025340500008250025258025258000甘德县7120001262580000257820010047610047600久治县8710002323780000962950013608313608300班玛县614000327402.127586.127487.998.2447716099313151343181321838991236河南县7110001321451748174805623134900984869848600泽库县64600016645972047204011723131803112673412643317284同德县4760001867291099910924755133365131003413395013395000兴海县1166000223583103369923413703638115792178015177991024占总株数的25%以上。在山体中上部大叶型杜鹃、山生柳等高寒灌丛中生长的糙皮桦,自然枯损现象也较多见。在森林资源比较集中的江群、中铁、麦秀等原始林区,20世纪50年代起进行森林主伐,为国家提供了30多万m³的地方用材。以后除麦秀林区仍保持一定数量的主伐外,其他林区在60年代初即转向以营林为主的森林经营工作。从60年代中期开发的玛可河林区,20多年来,平均每年生产商品材3万多m³。为了解决部分地方用材,地处边远的玉树林区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采伐利用;次生林区从60年代初相继开展了以经营为目的的抚育采伐,每年生产抚育材2万多m³。木材生产(包括抚育采伐)的规模虽不大,但是采伐面积广,即使是玛可河、多可河林区,也在不同程度地进行着采伐利用,据各林区木材实际生产数字统计,新中国成立后的35年中,共取得木材200多万m³,其中主伐150多万m³,抚育间伐约50万多m³。实际森林资源消耗的立木蓄积量为400多万m³。其中原始林区占78%,次生林区占22%。消耗的树种以云杉为主,占91%,其他桦、杨、圆柏等占9%。计划外用材是森林资源消耗的另一个主要方面。包括修建房屋和牲畜棚圈,制作家具和农牧业生产用具、耕作烧灰和生活用烧柴中的成材等。1976年以前用木材烧野灰的现象比较普遍,平均每亩地有二三个灰堆,约需烧柴40~50kg。其中直径10cm以上、长度1m以上的可用材占40%左右。另外,群众生活、取暖所用烧柴数量,平均每户每天达20kg以上,而且40%又是乔木树种的枝干。在这些枝干中,可用材又占15%~20%。1960年,驻军某部在兴海县中铁林区砍伐木材近万立方米,后来大部分没有运出,长期露天堆放于林区,造成腐烂。同时,各林区在修筑林区公路时也消耗了相当一部分立木资源。据典型调查材料推算,近35年来,群众计划外用材和其他原因砍伐的林木,合计消耗立木资源相当于国家计划内采伐量的一半左右。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等造成的损失也相当可观。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生产生活用火不慎等原因,中小型森林火灾共发生340余次,烧毁立木蓄积量近50万m³。其中仅囊谦县白扎林区在1960年、1962年和1971年发生过3次火灾,玉树藏族自治州江西林区1969年、1985年发生过2次火灾,一共烧毁立木蓄积量22.7万m³。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不仅影响森林的生长和发育,严重时,常使林木腐朽和死亡。如1969~1970年隆务河的麦秀林区发生虫害,引起云杉林成片死亡200hm2。在消耗的700多万m³的立木资源中,云杉属树种最多,为600万m³,占总消耗量的80%以上;与同期云杉有林地生长量500万m³相比,减少云杉立木蓄积量约100万m³。同时,云杉属的有林地蓄积在有林地蓄积组成中,也有解放初期的70%下降到目前的60%。其下降的主要林区是:玛可河林区下降30.7万m³,麦秀林区也有下降。原始林区长期择优采伐,大径级木材显著减少,尤其是经过多次择优的林地,留下的是“老、弱、残”等劣势木,使森林的防护效益大大减弱。另外,一些林区以取材为主的指导思想,在中龄林取好材,砍针叶树多,造成针叶林减少,阔叶林增多,使针阔混交林分中的树种比例失调;而真正需要加强经营管理的中幼龄林,却得不到及时的抚育改造,卫生状况差,影响林木生长。林分质量降低,防护能力减弱。森林面积少据统计,35年来森林火灾共烧毁乔木有林地和疏林地8600余hm2,主要发生在玉树林区。森林采伐以粗放择伐作业为主,择伐强度普遍很高。如麦秀林区的部分林分已进行过两次择伐;在麦秀、江西和玛可河等林区还做过皆伐实验,但面积不大。35年来,全省共采伐4.8万余hm2,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有林地经强度择伐后将为疏林地。皆伐面积仅占采伐总面积的4%~6%。农垦、放牧,毁林造田较为普遍。有的林缘较为平坦的灌丛地和部分疏林地被垦为农田,有的农田已经深入林间空地。据统计,在毁林面积中,灌木丛和灌丛地占80%,有林地及疏林地占20%。1959~1962年,乱砍滥伐,海东地区靠近居民点的杨、桦林被砍伐得较多。兴海县大河坝地区的圆柏林因长期无人认真管护,林木面积逐年缩小。修筑林区公路:目前正在修筑的同德至大武的公路,中间穿越同德县河北林区,致使圆柏林被砍伐。此外,各林区自行修筑的林间便道亦占用了一部分林地。三江源地区植被变化趋势根据1981~2001年三江源地区相关的数据,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变化以下降态势为主,下降面积占总面积的18.92%,植被指数有13.99%的区域增加,下降︰增加=1.35︰1;而67.09%区域植被指数处于稳定状态。源区植被指数下降区域显零星和片状分布,以轻微下降为主,片状下降区域有黄河源区、长江源的格拉丹东山区、当曲下游至沱沱河北部;显著下降主要发生在黄河源扎陵湖北部、鄂陵湖东部、多曲河谷一带,长江源的格拉丹东、楚玛尔河源头地区以及其下游曲玛河乡北部、澜沧江支流的源头地区。源区地表植被指数增加区域显零星分布,以轻微增加为主,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发生在北麓河上游南侧、当曲中游的西南侧、北麓河入通天河口的西南侧、楚玛尔河南部楚玛日涌附近和达日曲中游西部的错隆贡玛附近[3]。表2三江源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植被指数下降比例(1981~2001)灌丛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山稀疏植被森林下降面积(km2)16566972248883708332总面积(km2)747637476132148197961600下降率(%)22.1518.618.8318.7320.75*数据来源于:张镱锂,丁明军,张玮,等.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三江源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江河中、下游和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当地各民族生存与发展,而且还危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三江源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掠夺型地开发资源,超载过牧,加速了环境退化;二是草场退化,鼠害肆虐,畜牧业水平降低;三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荒漠化面积逐年增多;四是冰川退缩、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湿地退化;五是生态系统处于恶性循环状态;六是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牧民生活困难,又成为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障碍[4]。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议一是对生态系统的监控。利用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同济大学项目管理案例大全共11个大型项目案例274
- 2025年汽车冷却风扇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芝士片项目发展计划
- 电子废物回收处理合作协议
- 高端体育场馆配套设施租赁及赛事运营管理协议
- 离婚协议管辖法院约定与婚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及赡养费支付及共同债务处理合同
- 快递末端网点承包经营及冷链物流合作协议
- 零售企业智能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合同
- 摄影器材销售与摄影技术培训及服务合同
- 商标使用权租赁及合规性监管合同
- 体检中心医护培训课件
- 2024年中国人保财险全系统陕西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关键技术研究
- 护患沟通与护患纠纷防范课件
- 医院培训课件:《护患沟通技巧》
- 食品安全监督抽查与抽检培训
- 脐带脱垂护理病例讨论
- 空调风道改造技术方案
- 前悬挂整秆式甘蔗收割机双刀盘切割与喂入装置设计与试验的中期报告
- 《不朽的贝尼尼雕塑》课件
- 《如何阅读文献》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