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妊娠与病毒性肝炎宁波市肝病医院一、概况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患者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对人民健康危害极大。防治病毒性肝炎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甲型、戊型肝炎以粪-口传播途径为主;对乙型、丙型肝炎、丁型以肠道外(如经血)途径传播为主。要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和早处理疫点,防止流行,提高疗效,做好易感人群的保护,减少发病。二、妊娠期肝病的分类:妊娠期出现黄疸和肝功能损害的病例,统称为妊娠期肝病,主要分两类:
(一)、妊娠期合并发生,病原学与妊娠无关1、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变2、药物性肝损3、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4、败血症5、溶血性黄疸6、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7、脂肪肝(二)、特发于妊娠期,由妊娠所引起1、ICP(妊娠胆汁郁积症)2、AFLP(妊娠急性脂肪肝)3、妊娠剧吐4、妊高征肝损5、葡萄胎肝损6、HELLP综合征(溶血、肝酶增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正常妊娠期肝功能变化
妊娠期肝脏形态、肝功能、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变化。大约有1/2-2/3的孕妇可出现肝掌或蛛蛛痣,产后两个月后消失。约2-6%的孕妇血清胆红素轻度增高,一般小于35umol/L。血清白蛋白呈进行性下降,由于肝脏合成减少、消耗增多、血容量增加所致。A/G比值在孕早、中、晚期分别为1.32、1.21、0.84。球蛋白、纤维蛋白增加。凝血因子Ⅱ、Ⅶ、Ⅷ、Ⅸ、Ⅹ常增加。血脂变化:胆固醇从孕4月起逐步上升,产前可达7.8-10.4mmol/L,甘油三脂和磷脂也增高,均于产后两周恢复。血清酶学:AKP在孕3月起渐增,晚期可达2-4倍,产后4-6周降至正常,系胎儿发育和胎盘产生过多。如胎儿死亡,AKP即下降。ALT、AST在5%孕妇轻度升高,5’-NT、γ-GT、LDH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均于产后复常。胎儿血清AFP从孕6周半起升高,通过胎盘渗漏致母体血清AFP增高,产后12天复常。三、病毒性肝炎分型及诊断
(一)、病原学分型
目前肝炎病毒至少有五型,即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庚型肝炎病毒(HGV)、TT病毒(TTV)的致病性尚有争议,且目前国内外尚无正式批准的诊断试剂可供检测,因此不宜将HGV、TTV纳入常规的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测。(二)、临床分型1、急性肝炎:(1)急性黄疸型(2)急性无黄疸型2、慢性肝炎:根据ALT、AST、SB、A、A/G、γ-EP、PTA、CHE的不同水平分(1)轻度(2)中度(3)重度慢性肝炎轻、中、重度分型实验室参考指标项目轻度中度重度ALT和/或AST(IU/L)≤正常3倍>正常3倍>正常3倍胆红素(μmol/L)≤正常2倍>正常2-5倍>正常5倍白蛋白(g/L)≥3535~32≤32A/G≥1.41.0~1.4<1.0γEP(%)≤2121~26≥26PTA(%)>7070~6059~40CHE(U/L)>54004500~5400≤45003、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2周内出现肝性脑病)(2)亚急性重型肝炎(15天至24周)(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4、淤胆型肝炎5、肝炎肝硬化**由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切忌主观片面地只依靠某一项或某一次检查异常作出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做好鉴别。(三)、临床特点
1、甲型病毒性肝炎
由HAV引起,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潜伏期2-7周,大多为隐性感染,人群中80%以上抗HAV-IgG阳性,显性感染多见于儿童。自然病程3-4周内好转。妊娠合并甲型病毒性肝炎无宫内感染及胎儿致畸的可能,但早产的危险性增加,分娩时可引起新生儿感染,应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病原诊断:急性期血清中抗HAV-IgM在发病第1周即可阳性,持续3-6个月后消失,对早期诊断十分重要,特异性高。抗HAV-IgG在急性期后期和恢复期早期出现,持续数年甚至终身,属保护性抗体。有条件也可检测血清和分泌物中HAV-RNA。2、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1.5-5个月。我国为乙肝高发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为10%,有1亿2千万人受感染,慢性乙型肝炎3千万,10-20%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100倍。HBV携带者指肝功能正常、HBV标志物阳性(不论大、小三阳)持续6个月以上。但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发现60%以上呈非特异性改变,10-20%为慢性肝炎,2-4%表现为肝硬化,因此对HBV携带者均应严密监测。成人急性乙肝80%以上均能自然恢复,不成为慢性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不一。妊娠与肝炎互相影响,妊娠可使肝功能损害加重,易发生重型肝炎,妊高征及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但也有不少病例临床表现不明显。同时可造成胎儿流产、早产、死胎、新生儿窒息及死亡发生率增高。HBV母婴传播的三种方式:⑴宫内感染,发生率5-10%左右,其机制可能为HBV可使胎盘屏障受损;HBV在胎盘组织中复制;HBV可通过精子传给胎儿,父系传播不容忽视。⑵分娩期传播,主要是胎儿通过产道时吞入含有HBsAg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粪便,感染发生机率与产程时间的长短有关。
⑶分娩后的传播,主要是密切接触母亲的唾液和母乳喂养有关。如母唾液HBsAg阳性,婴儿阳性率为22%。有报告HBsAg、HBeAg阳性母亲的乳汁HBV-DNA率高(57.9%),因此母乳喂养传播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不可忽视。孕妇HBsAg、HBeAg、HBV-DNA阳性率越高,胎儿感染的机率越大。HBsAg及HBeAg阳性的母亲所生的婴儿,如不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大多成为HBV慢性携带者。病原诊断HBsAg: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特异性标志,但其本身无传染性,HBsAg持续6个月阳性,提示慢性HBV感染;抗HBs:抗HBs是保护性抗体,表示集体有免疫力,不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eAg:是HBV核心抗原的亚成分,反映病毒复制及传染性的强弱;抗HBe:抗HBe抗体的出现,意味着血清中病毒颗粒减少或消失,传染性减低,但发生HBV病毒变异时,病毒复制并未减少;抗HBc:抗HBc抗体包括HBc总抗体、抗HBc-IgM和抗HBc-IgG。慢性HBV感染者抗HBc抗体持续阳性3、丙型病毒性肝炎1989年美国首先发现了丙型肝炎,估计全世界有1亿7千万人感染HCV,其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同,但慢性化发生率更高。70%发展为慢性,其中20-50%经过10-20年发展成肝硬化,1-2%发展为肝癌。潜伏期2-26周。丙肝确有母婴传播,并呈隐袭过程或慢性携带状态。病原诊断:血清中出现HCV抗体可诊断为HCV感染。PCR技术检测HCV-RNA阳性是病毒血症的直接证据。4、丁型病毒性肝炎HDV是一种缺陷病毒,需HBsAg作为外壳,才能进行复制,其慢性化程度高,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均与乙型肝炎类同。潜伏期4-20周。丁型病毒性肝炎可发生母婴传播。广西某地1036例46天-5岁幼儿中,查出抗-HDV15例,提示可能存在母婴传播。病原诊断:急性感染时HDV-IgM出现阳性,一般持续2-4周,随后抗HDV-IgG阳性。慢性感染时HDV-IgM持续阳性。5、戊型病毒性肝炎为RNA嗜肝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我国新疆南部地区于1986年9月-1988年4月曾发生大流行,罹患人数119280例。国内其它地区均陆续有散发病例。潜伏期2-8周。戊肝好发于青壮年,与甲肝相比,病情重,病程长,黄疸深,高黄疸病人需2-3月后才能自行恢复,少数病例病程长达6-12个月,但不转变为慢性。病原诊断:急性期血清中可检出高滴度的HEV-IgM,恢复期血清中可检出低水平的HEV-IgG。孕妇对戊肝易感性高,并易重症化。重型肝炎发生率高达38.1%。妊娠早、中、晚期戊肝病死率分别为1.58%、8.5%、21%。产后出血常见,早产、死胎、低体重儿增多。产时、产后母婴传播达20.8%,但未见宫内传播报道。6、TTV、HGV、SEN-V(四)、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归纳有如下特点:肝炎发病率高,为非孕期9倍,重型肝炎发生率高(7.5%),有报道最高为非孕期66倍左右,妊娠晚期最为突出,以乙肝最多,病死率高,为非孕期5.9倍。在各型肝炎中,以戊肝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最大。起病形式:多为隐袭性,约半数为亚临床型,常在产前检查发现,仅1/3表现为急性起病。常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应与单纯孕吐相鉴别。孕中晚期合并肝炎患者肝脏肿大不易触及,肝掌、蜘蛛痣发生率高;腹水发生率高(与肝炎及妊娠、分娩均有一定关系),而非孕期肝性腹水仅见于肝硬化或重型肝炎。随着孕月增加,肝功能损害可加重,分娩可明显加剧肝炎病情,甚至急转直下,转变为重型肝炎。血清白蛋白常降低至30-35g/L,严重可降至20g/L,需与重型肝炎或肝硬化相鉴别。妊高征、产后大出血发生率高,分别为32%vs13%、12%vs2%。流产、早产、胎儿窘迫、窒息、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率均明显增高,分别为2-17.6%、14.43%、16.43-42.3%、27.31%、4.46-10.82%。妊娠早期患病毒性肝炎,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两倍。四、鉴别诊断1、妊娠剧吐:常发生于妊娠早期,少数可持续至妊娠结束,约20%的病例有肝功能损害,临床有剧吐,继之出现血清胆红素轻度增高、ALT轻~中度增高,但随呕吐控制肝功能可迅速好转,治疗上主要是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酸中毒及营养不良。2、妊高征性肝损害:本病属小动脉痉挛和血管内皮损害性疾病,可侵犯脑、心、肾及肝等器官,除妊高征表现外,轻症患者有24%、重症有80%肝功能损害,黄疸以溶血为主,重型可并发肝梗塞和肝血肿。血肿破裂可引起大量腹腔内出血及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即可致命,因此对妊高征患者出现右上腹剧痛,即应考虑本病。3、溶血、肝酶增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LLP):1954年Pritchard首先报告,之后国内均有陆续报道。约10~20%妊高征病人可发生HELLP。是妊高征的一种特殊表现,也可能是DIC在妊高征中的早期表现。发病机理可能是全身小动脉痉挛、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致血小板聚积消耗、红细胞破碎、肝细胞损害。分为三级Ⅰ级PLT≤50×109/LⅡ级PLT>50×109/L~<100×109/LⅢ级PLT>100×109/L~<150×109/L临床特点:(1)常在孕36周前后发病,90%病人有右上腹疼痛,60%有水肿,而高血压与水肿呈轻度。(2)几乎均有肝脏损害,但不严重,ALT轻至中度升高,黄疸与溶血及肝损有关,增高程度不一。(3)微血管病变溶血,可见带刺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4)血小板减少,可呈进行性下降,与病情严重相关。(5)本病进展快,并发症多,如DIC、胎盘早剥、肾功能衰竭、肺水肿、心衰、肝包膜出血,因此应密切监护,根据病情变化及时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如止痉、镇静、降压、扩容、利尿、补充血浆、白蛋白、血小板,及时使用皮质激素,预防感染等。(6)对母婴均有影响,易致胎死宫内,如能及时终止妊娠,可明显降低母婴死亡率。4、脂肪肝:肥胖、饮酒、糖尿病是本病的常见原因,在肝脏疾病中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居第二位。国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中发生率为8.8-12.9%。2000年9月我国制定了脂肪肝的诊断标准(草案),确定了临床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单纯脂肪肝患者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上腹胀,肝脏肿大,B超诊断脂肪肝的敏感度为90%,准确性为85-91%。脂肪肝为慢性疾病,妊娠期间也可合并存在。不要误诊为妊娠急性脂肪肝。5、妊娠急性脂肪肝:本病过去母婴死亡率在50%以上,近10年来随着人们对本病的认识和重视,母婴死亡率已下降至15-22%及36-42%,但易与重型病毒性肝炎混淆。发病机理为脂肪代谢紊乱,致肝内大量脂肪沉积(微囊泡型)。本病有以下特点:(1)多发生于初次妊娠,多为双胎及男胎孕妇,在妊娠第30-40周开始。(2)妊娠期间多伴浮肿、高血压及蛋白尿。(3)起病急,进展快,常以消化道症状开始,数日后出现黄疸、神志不清及腹水等肝病表现,同时可并发胰腺炎、低血糖、早期肾功能衰竭。肝脏不缩小,无压痛。(4)实验室检查:血片中有巨大血小板,并可见幼稚红细胞,红细胞有嗜碱性彩点;尿胆红素阴性,尿酸增高;血淀粉酶及BUN、Cr增高,多数病人SB≤171umol/L,AL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