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岩溶作用研究_第1页
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岩溶作用研究_第2页
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岩溶作用研究_第3页
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岩溶作用研究_第4页
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岩溶作用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岩溶作用研究【摘要】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勘探开发潜力,岩溶作用是该区奥陶系储层形成的主要机制。本文通过钻井奥陶系岩心、薄片观察及地化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同生期大气水溶蚀作用遵循三级层序高位体系域高频层序界面控制模式;海西早期岩溶遵循大气水沿断裂渗入流动岩溶模式,断裂是主控因素;海西晚期热液溶蚀也与断裂密切相关。区内奥陶系储层主要为岩溶洞穴型及孔洞缝型储层,且为受多期溶蚀或岩溶作用的改造而形成;其中加里东中期与海西早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形成岩溶孔洞缝型储层和岩溶洞穴型储层,海西晚期热液溶蚀作用对岩溶缝洞型储层具有一定程度改造。该认识对于研究区内奥陶系储层的评价和后续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岩溶作用储层形成机制

塔河油田九区位于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东南部,该区奥陶系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广阔前景[1]。通过整个塔河油田的勘探开发已经表明,奥陶系储层的发育及分布主要受控于古岩溶作用,因此对古岩溶特征、期次、形成机理及其分布的研究是该区勘探开发的关键[2]。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古岩溶作用特征以及在空间上的展布规律,本次研究结合国内外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研究现状,在构造及断裂演化分析、岩溶古地貌特征分析、岩心-录井-测井-生产测试进行井剖面储层解剖的基础上,通过地质与地震相结合进行岩溶现象认识和解剖,岩溶产物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岩溶作用与岩性剖面结构、不整合面、古地貌、古断裂的匹配关系分析,深入开展岩溶作用研究,提出岩溶作用发育控制因素,建立岩溶作用发育模式。

1地质概况

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地层发育较为齐全,自上而下钻遇桑塔木组、良里塔格组、恰尔巴克组、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其中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上部是主要储层发育段;一间房组岩性主要为台内浅滩环境沉积的灰色砂屑灰岩、泥微晶灰岩,鹰山组主要为一套开阔台地相的台内浅滩与滩间海间互的沉积,为灰色砂屑灰岩、泥晶灰岩略等厚互层(表1)[3]。

塔河油田九区经历了一系列的构造运动,由这一系列构造变形叠加形成了现今塔河9区由北西向南东倾伏的鼻状构造特征,一间房组顶面埋藏深度在5610~6280m之间;研究区断裂以走滑断层为主,发育NE向、SN及NWW组系断裂,断层倾角普遍大于80度,断距多在5-35m之间,断层平面延伸长度在0.3-6.9km;断层的主要活动时期为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4]。

2各期岩溶特征及对储层影响

岩溶作用是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形成的主要机制,岩芯、薄片观察及其有关地球化学分析揭示区内奥陶系经受了多期次岩溶作用的改造,至少存在着四期溶蚀或岩溶作用,它们分别是同生期大气水溶蚀作用、加里东中期岩溶作用、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岩溶作用以及海西晚期热液溶蚀作用;这些不同期次叠加岩溶作用导致了研究区内奥陶系储层成因类型的多样和分布特征的各异[5、6、7、8]。

2.1同生期大气水溶蚀作用

同生期大气水溶蚀作用在研究区内S96、T901、T903井的一间房组发育,主要表现为:

(1)溶蚀作用主要选择滩相沉积物发生;

(2)溶蚀作用的组构选择特征明显,主要为粒内溶孔和铸模孔发育;

(3)溶蚀作用的发育主要与三级层序高位体系域及其高频层序密切相关,如T901井一间房组上部发育三套滩相溶蚀孔隙型储层,与一间房组三级层序高位体系域的三个高频层序关系密切。

由此认定同生期大气水溶蚀仍然遵循三级层序高水位体系域及其高频层序控制的同生期滩体暴露大气水溶蚀作用模式,即海侵体系域时期滩体缺乏暴露出海水接受大气水改造的条件,高水位体系域时期,海平面上升速率趋缓直至下降,滩体发育规模增大,滩体在沉积过程中或高频层序界面时期就很容易暴露出海水面,接受大气水的溶蚀改造,形成滩相溶蚀孔隙型储层,多个高频层序,同生期大气水溶蚀作用多期次、多层位发育,形成多套滩相溶蚀孔隙型储层叠置(图1)。而研究区正好处于一间房组台地边缘位置,滩体具有台缘滩性质,应为同生期大气水溶蚀作用所形成的滩相溶蚀孔隙型储层的有利区域。

2.2加里东中期岩溶作用

加里东中期不整合面发育于一间房组与恰尔巴克组之间、良里塔格组与桑塔木组之间,区内具有平行不整合面性质,区内处于加里东中期不整合面的相对低部位,区内钻井有关层段加里东中期岩溶现象较为发育,具体表现为:

(1)加里东中期不整合面下附近发育的溶蚀孔洞,发育分布的层位性特征强;

(2)溶蚀孔洞无切割破坏缝合线现象;

(3)溶蚀孔洞内可为方解石化学沉淀充填或碳酸盐岩砂泥质机械填积,缺乏陆缘石英砂、粉砂;

(4)溶蚀孔洞壁方解石可具有氧化现象;

(5)加里东中期岩溶孔洞充填物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

根据区内溶蚀缝孔洞方解石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图2)可见其δ13C值为正值,在0.84~1.702‰PDB范围内变化,与上奥陶统正常海相灰岩相似;而δ18O值为负值,在-7.73~-9.81‰PDB范围内变化,个别低至-12.047‰PDB,则反映了低温大气水对溶蚀孔洞方解石的δ18O值的控制作用。根据区内这些岩溶孔洞方解石的锶同位素组成(图3),可见溶蚀孔洞方解石的锶同位素值在0.707012~0.707922,平均值为0.707562,与上奥陶统正常海相灰岩的锶同位素背景值极其相似,反映了加里东中期平行不整合面控制的岩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