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艺控制_第1页
发酵工艺控制_第2页
发酵工艺控制_第3页
发酵工艺控制_第4页
发酵工艺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酵工艺控制第1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发酵过程检测控制的主要的参数

1、物理参数检测参数检测方法

单位

影响温度铂电阻

热敏电阻

μqPc*罐压(0.20.5×105Pa)隔膜传感器压敏电阻Pa保持正压,防止染菌O2及CO2

的溶解度搅拌转数频率计数器

r/minKla发酵液的均匀性

搅拌功率(2-4KW/m3)功率计KwKla空气流量浮子流量计

孔板差压计

m3h-1vvmKla粘度旋转粘度计

PasKla浊度浊度计%反映单细胞的生长

料液的流量蠕动泵

荷重传感器量筒Lh-1

S第2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发酵过程检测控制的主要的参数

2、化学参数检测参数检测方法

单位

影响及作用PH复合玻璃电极

菌体和产物合成速度酶促反应的方向基质浓度产物浓度HPLC离子选择电极生物传感器取样gL-1

μqP发酵周期的长短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电位电极mV生长和生化活性溶氧浓度覆膜氧电极

%qo2气相O2含量

顺磁氧分析仪

Pa反映OUR和Kla气相CO2含量

红外气体分析仪

%反映OUR和Kla第3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发酵过程检测控制的主要的参数

3、生物参数检测参数检测方法

单位

影响菌丝形态摄像显微镜取样镜检

反映菌体发育阶段和正常与否菌体浓度取样:干重、浊度、活菌计数、离心沉降gL-1

影响菌体的生化反应Kla第4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控制方式

一般检控系统包括3个部分。

1.测定元件:如温度计、压力表、电流计、pH计直接测定发酵过程的各种参数,并输出相应信号。

2.控制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将测定元件测出的各种参数信号与预先确定值进行比较,并且输出信号指令执行元件进行调整控制。3.执行元件:它接受控制部分的指令开启、或关闭有关阀门、泵、开关等调节控制机构,使有关参数达到预定位置。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第5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节温度的影响及控制一、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影响各种酶促反应的速度酶活温度发酵温度升高,生长代谢加快,生产期提前。发酵温度太高,菌体容易衰老,发酵周期缩短。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温度影响基质和氧的吸收速度影响饱和溶氧浓度改变菌体代谢产物的合成方向例:温度小于30℃,合成金霉素的能力强温度等于35℃,只合成四环素第6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影响发酵温度变化的因素:

发酵热(KJ/m3h)发酵热=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显热-辐射热生物热:产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的大量热量。影响生物热的因素:与菌种遗传特性有关与菌龄有关:对数生长期生物热最大。与营养基质有关与产量有关搅拌热:由于搅拌器的转动引起液体的摩擦产生的热量。蒸发热:发酵液蒸发水分带走的热量。搅拌热=P3600/V显热:发酵排气散发带走的热量。辐射热:由于罐内外的温差,辐射带走的热量。第7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最适发酵温度的选择选择既适合菌体生长又适合代谢产物合成的温度可实行变温控制:在生长阶段选择适合菌体生长的温度,在产物合成阶段,选择适合代谢产物合成的温度。确定最适发酵温度还应参考其它发酵条件:在较差通气条件下,降低发酵温度对发酵有利培养基成分较易被利用或较稀薄时,降低发酵温度有利第8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发酵温度的控制在发酵罐上安装夹套和蛇罐,通过循环冷却水控制。冷却介质:深井水或冷冻水控制方式: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温度计温度控制器调节阀第9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节pH的影响及控制一、pH对发酵的影响:影响菌体生长代谢的酶活性影响代谢产物的合成方向影响菌体原生质膜电荷的改变,引起膜对离子的渗透作用,影响了营养物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分泌。pHGrowth2-3pHunits第10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pH的变化决定于所用的生产菌: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代谢引起pH的变化:培养基pH在发酵过程中能被菌体代谢所改变。若阴离子氮源被利用后产生NH3

,则pH上升;有机酸的积累,使pH下降。一般来说,高碳源培养基倾向于向酸性pH转移,高氮源培养基倾向于向碱性pH转移,这都跟碳氮比直接有关。生理酸性物质和生理碱性物质的消耗二、影响发酵pH变化的因素:第11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根据不同菌种的生理特性,确定不同的最适pH同一菌种根据不同阶段,生长期采用最适生长的pH,在产物采用最适产物合成的pH。三、最适pH的选择第12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几种具体情况的调节方法当pH低,氨基氮含量低时当pH高,氨基氮含量低时当pH高,氨基氮含量高时当pH由于多加了削沫剂而下降时第13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pH的控制系统pH电极设定控制器调节阀6.5pHUncontrolledControlled经消毒的pH电极装入发酵罐内定时直接测定培养基的pH,同时还可以与控制仪表连结,通过回路系统控制阀门或泵进行pH调节。第14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菌体浓度的增加速度(生长速度)与微生物的种类和自身的遗传特性有关第三节菌体生长速度和菌体浓度的影响及控制影响菌体浓度的因素菌体浓度的增加速度(生长速度)与营养基质的种类和浓度有关(μ正比于S)当存在基质抑制作用时或造成高渗透压时,高浓度营养基质引起生长速率下降。菌体浓度的增加速度(生长速度)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第15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最适菌体浓度的确定优化控制的目标: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大量的产物。(dP/dtMAX)dP/dt

=qPXqP=f〔X,μ,qO2

qSCL〕第16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生长速度和菌体浓度的控制方法确定基础培养基的适当配比,防止培养基过于丰富或过于稀薄。通过调节中间补料的速度和量来控制。第17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四节营养基质的影响及控制

一、碳源种类:葡萄糖优点:吸收快,利用快,能迅速参加代谢合成菌体和产生能量缺点:有些品种产生分解产物阻遏效应。一)、碳源种类的影响及控制迅速利用的碳源缓慢利用的碳源种类:淀粉、乳糖、蔗糖、麦芽糖、玉米油优点:不易产生分解产物阻遏效应。有利于延长次级代谢产物的分泌期缺点:溶解度低,发酵液粘度大。

第18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发酵工业中常采用含迅速利用的碳源和缓慢利用的碳源的混合碳源。迅速利用的碳源满足菌体生长的消耗,缓慢利用的碳源,满足产物合成,可延长合成期,提高产量,并可解除葡萄糖效应。碳源种类的控制第19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碳源浓度的影响S过小μ<μCqP随μ减小而减小S过大μ>>μCX>>XCOUR增大CL<CLCqP减小粘度增大Kla减小产生分解产物阻遏作用的碳源浓度过大,会抑制产物合成。第20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碳源浓度的控制在发酵过程中,补加糖类控制碳源浓度补料的类型:1、流加2、少量多次的加入3、多量少次的加入第21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残糖量pH值QcX粘度溶氧尾气中O2和CO2的含量发酵液的总体积补糖的依据:第22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根据经验,以最高产量的罐批的加糖率为指标,并依据菌体浓度、一定时间内的糖比消耗速率和残糖等加以修正。例:青霉素发酵开始补糖在残糖降至1.5%,pH开始回升时补糖。补糖量以最高罐批经验量为参考。每小时前期0—40h中期40—90h后期90以后加糖量0.08%-0.15%0.15%-0.18%0.15%-0.18%补糖量的控制:

经验法:第23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补糖的控制把计算的加糖量,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控制加料装置精确控制加入的糖量。第24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氮源的影响和控制

一)氮源的种类影响种类:氨水、铵盐和玉米浆优点:易被菌体利用,明显促进菌体生长缺点:对于有些品种高浓度的铵离子抑制产物合成迅速利用的氮源缓慢利用的氮源种类:黄豆饼粉、花生饼粉、和棉子饼粉优点:利用缓慢,有利于延长次级代谢产物的分泌期。防止早衰。缺点:溶解度低,发酵液粘度大。

第25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发酵工业中常采用含迅速利用的氮源和缓慢利用的氮源的混合氮源。迅速利用的氮源促进菌体生长繁殖,缓慢利用的碳源,满足产物合成,可延长合成期,延缓自溶期。二)氮源种类的控制第26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氮源浓度的影响控制补氮的依据:残氮量、pH值、菌体量氮源浓度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的量与方向都有影响。氮源浓度的控制:控制基础培养基中的配比。通过补加氮源。第27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补氮量的控制:经验法:依据使pH升高0.1而通入氨水的量来计算。依据残氮量和工艺控制残氮量来计算。例:土霉素发酵50m3发酵罐使pH升高0.1通氨量为10升。使氨基氮上升0.004%-0.005%。动力学方法;通过qN、μ、qP,计算每小时的补氮量。第28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泡沫对发酵的影响泡沫的持久存在影响着微生物对氧的吸收,妨碍二氧化碳的排除,因而破坏其生理代谢的正常进行,不利于发酵;使发酵液的装料系数减少。由于泡沫大量生成,致使培养液的容量一般只能等于种子罐容量的一半左右,大大影响了设备的利用率。大量的泡沫易造成逃液。增加污染杂菌的机会。造成巨大损失。第五节泡沫的影响及其控制第29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泡沫的控制方法减少培养基中易起泡的成分减少培养基中粘度大的成分适当减少通气量及搅拌转速采用机械消泡(罐内装置和罐外装置)采用削沫剂消泡第30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工业上常用的消泡剂天然油脂类

玉米油、豆油、棉籽油、鱼油等高碳醇类

十八醇、乙二醇聚合物聚醚类

聚氧丙烯甘油、聚氧乙烯丙烯甘油硅酮类

聚二甲基硅氧烷第31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泡沫的检测和控制最简单的检测是定时在发酵罐视孔上观察泡沫产生情况,发现泡沫持续上升时,开启消泡剂贮罐的阀门,流加少量消泡剂,使泡沫消失即可。也可在罐内顶部装液位仪与控制仪表连结,用以控制消泡贮率阀门的开启。当泡沫上升接触探头顶端时产生的信号,通过控制装置,指令打开泵开关或阀门,自动加入消泡剂,泡沫消失,信号也随之消失,阀门关闭。第32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消泡剂使用的注意事项:不能用量过大细密地扩散到泡沫效果好加入土温-80具有增效作用多种消泡剂并用第33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溶氧(DO)是需氧微生物生长所必需。在发酵过程中有多方面的限制因素,而溶氧往往是最易成为控制因素。

在28℃氧在发酵液中的100%的空气饱和浓度只有0.25mmol.L-1左右,比糖的溶解度小7000倍。在对数生长期即使发酵液中的溶氧能达到100%空气饱和度,若此时中止供氧,发酵液中溶氧可在几分钟之内便耗竭,使溶氧成为限制因素。第六节氧的供需及对发酵的影响第34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节微生物对氧的需求一、描述微生物需氧的物理量比耗氧速度或呼吸强度(QO2):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重量的细胞所消耗的氧气,mmolO2·g菌-1·h-1

摄氧率(r):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的发酵液所需要的氧量。mmolO2·L-1·h-1

。r=QO2.X第35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溶解氧浓度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的影响CCrQO2CLCCr:

临界溶氧浓度,指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第36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般对于微生物:CCr:

=1~15%饱和浓度例:酵母4.6*10-3mmol.L-1,1.8%

产黄青霉2.2*10-2mmol.L-1,8.8%定义:氧饱和度=发酵液中氧的浓度/临界溶氧溶度所以对于微生物生长,只要控制发酵过程中氧饱和度>1.第37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问题:一般微生物的临界溶氧浓度很小,是不是发酵过程中氧很容易满足。例:以微生物的摄氧率0.052mmolO2·L-1·S-1

计,

0.25/0.052=4.8秒注意:由于产物的形成和菌体最适的生长条件,常常不一样:

头孢菌素卷须霉素生长5%(相对于饱和浓度)13%产物>13%>8%第38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发酵液中氧的平衡发酵液中供氧和需氧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中传递:消耗:r=QO2.X氧的平衡最终反映在发酵液中氧的浓度上面第39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供氧的调节C有一定的工艺要求,所以可以通过Kla和C*来调节其中C*=P/HNvHPKla第六章氧的供需及对发酵的影响第40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调节Kla是最常用的方法,kla反映了设备的供氧能力,一般来讲大罐比小罐要好。

45升1吨10吨搅拌速度250rpm120120供氧速率7.610.720.1第41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节影响Kla的因素

Kla反映了设备的供氧能力,发酵常用的设备为摇瓶与发酵罐。一、影响摇瓶kla的因素为装液量和摇瓶机的种类摇瓶机往复,频率80-120分/次,振幅8cm旋转,偏心距25、12,转述250rpm第42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装液量,一般取1/10左右:

250ml15-25ml500ml30ml750ml80ml例:

500ml摇瓶中生产蛋白酶,考察装液量对酶活的影响装液量30ml60ml90ml120ml

酶活力71373425392第43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例某一产品的发酵

dnp0/vc产量

4501801.6220%49784502802.1240%55645501802.6160%8455例黑曲霉生产糖化酶

n230230270

通气比1:0.81:1.21:0.8

产量181224162846提高d、n显著提高C,提高了产量提高N,比提高Q有效第44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实际上:对于转速的调节有时是有限度的通风的增加也是有限的蒸发量大中间挥发性代谢产物带走第45页,课件共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3、小型发酵罐和大型发酵罐调节kla的特点小型发酵罐,转速可调大型发酵罐,转速往往不可调大型反应器的合理设计对现有设备一定要注意工艺配套第46页,课件共54页,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