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春节习俗_第1页
晋城春节习俗_第2页
晋城春节习俗_第3页
晋城春节习俗_第4页
晋城春节习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晋城春节习俗山西省晋城市春节的习俗01新年元宵节添仓节正月初七立春目录03050204基本信息晋城春节习俗是对山西省晋城市春节的习俗的介绍。新年新年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所以又称“三元”、“元日”、“元旦”。

一元始旦,意味着未来,意味着希望。年增岁月人增寿,孩子们长了一岁,希望是愈大了;老人们又添了一岁,距离“寿比南山不老松”越来越近,毕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何况旧岁还收获了不少幸福与欢乐呢!据《泽州府志》载:元旦,长幼夙兴焚桑,名曰‘正火’。高牲醴米巨米女礼神祭,先拜尊长,戚里相福,饮食宴会,数日始定。“牲”是古代供祭祀用的全牛。这里是泛指。指的是供祭祀、盟誓及食用的家畜,包括牛、羊、豕、马、犬、鸡等,不是专门指牛。在晋城,很多人是忌讳宰牛的,因为牛是劳动人家的好助手,好朋友。“醴”是一种甜酒,“米巨”是古代的一种油炸供品,“米女”是古代的一种环形饼。都是敬神用的献供。古人多植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诗三百,有二十二处写到桑。古代中国,除了沧海,便是桑田。晋·葛洪《神仙传·王远》:“已见东海三为桑田。”“三为桑田”,可见中国桑林遍地之日久。阳城有“汤王桑林”祈雨的故事,晋城有程子“回望桑林”的遗迹。说明晋城古代是桑林遍地。此“桑”乃为干柴的代称。人们用干柴垒成塔状,中间塞些软柴禾,早上一点就着。上边蒙些柏叶,不但可有火星飞进,那浓浓的香味也醉人。正月初七正月初七其实从初一到初十,每天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晋城民间有“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果、十菜”的说法。意思是说,哪一天属于哪一物种,那一天天气的好坏,决定那一种物种在那一年的兴衰。决定其兴衰的表征是看天气,不是看一整天,只看早晨大约“辰时”天气。如果此一时没有风,天气清朗,那么这一年里此物种便能够“蕃息安泰”,宜饲养,宜种植。

古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说明古人非常重视“鸡日”和“人日”。鸡是“作为象征性的表象符号,同东方日出、光明取代黑暗、阳气战胜阴邪、新春脱胎于寒冬等现象相的,”这是重视鸡日的根据。把“人日”提高到节日的位置,说明“人本”思想源于中国古代。其最为显明的标志,就是要在床帐上贴人的形状,叫“人胜”。有剪五色绸为人形,或雕刻金属薄片为人形,贴在屏风上,或戴在鬓角上。这样的“人形”就称作“人胜”。李商隐《人日即事》诗:“镂金作胜传荆风,翦彩剪彩为人起晋风。”正月初七,母亲会把腊月三十蒸好的人口礼馍馍拿出来,放在一个小小的竹筛子里,让全家都到跟前来抓。看谁抓着其中包有“制钱”的那一个。抓着包有“制钱”的,在本年中是全家最幸运的人,也是全家的精神支柱与心灵依托,所以母亲总能有办法让父亲把那个包有“制钱”的口礼馍抓着。元宵节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节,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日。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也有说元宵节的燃灯习俗起源于道教。道教讲“三元”。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分别由天、地、人三官主管上、中、下三元。天官最喜欢热闹,所以上元节燃灯给天官看。汉代的元宵节只有一天,唐代为三天,宋代长达五天,是元宵的高潮时代。建隆元年,赵匡胤于元夜登上宣德门城楼,只见灯烛荧煌,箫鼓间作,士女欢会,填溢禁陌,宋太祖心甚欢喜,特诏上元节更放十八、十九两夜,纵士民行乐。明代自初八上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落灯,要整整热闹十天。到清代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与“故事”,但元宵节却缩短为四到五天。据《泽州府志》载:“上元,设脯糖果醴,悬灯于门外,列炉焰名曰‘人火’,有范土像人物者,中空吐焰,光彩腾灼。鼓吹喧阗,士女踏灯嬉游,秉夜即曲坊隘巷,亦暖如春。融溶铁汁高洒,散星点成虹,进落空中,火树银花,炫照都市。自十四日起曰试灯,至十六日止。立春立春在人们心目中,春是温暖,是鸟语花香,是耕耘播种,是一切生命的开始。因此立春在中国古代是个很大很隆重的节气。

立春时节,有报春、迎春、打春、送春、咬春饼、祭芒神等活动。一、报春:旧俗立春前一日,要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了“春官”都要作揖礼谒。报春人遇到摊贩商店,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须笑脸相迎。二、迎春:立春的前一天,州、县要举行隆重的“迎春”活动。前面是鼓乐仪仗队导引,中间是州、县长官率领身着官衣的所有僚属,后面是手执农具的农民队伍,到城东郊去迎春。春的具象是“春牛”,先期用黄土制作好放在城东郊外,迎春队伍将“春牛”迎回城内。《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都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三、打春:“打春”来源于“鞭春牛”。晋城流传有《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迎春的第二天,就是立春那天,地方长官率僚属、农民“鞭春”。阴阳官先举行一定的传统仪规,地方官主持迎春仪程。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三献爵之后,地方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添仓节添仓节添仓节有“小添仓”与“大添仓”。正月初九为小添仓,正月二十五日是大添仓。

添仓节这天,要预先弄出一些粮食来,等节日那天象征性地往粮仓里添加粮食,说仓官爷就会顺势往自己的粮囤粮仓里添粮食。添仓节时,家家用谷面、玉米面、软米面,捏成谷囤、粮仓、布袋形状,有的蒸疙瘩,疙瘩为元宝状,有的疙瘩内包些柿饼、红枣、红豆。蒸若干盏形状像各种家畜家禽一样的灯,灯芯用细谷梗裹棉花制成,叫“仓灯”。入夜,灯内注油,将仓灯放在存粮的地方,牛灯放在牛圈窗台,鸡灯放在炕头,狗灯放在门边,猫灯放在墙角点燃后,黑暗中处处灯光熠熠。仓官爷灯高五寸许,头戴红缨帽,左手执簸箕,右手拿斗,骑着马,马身上驮若干口袋。将仓官爷灯放置碗内,飘浮在水缸里。放时念:“仓官爷爷饮马来,银钱粮食驮着来,麻子炸了油,黑豆喂了牛。”有谷面捏成“雨灯灯”,共捏十二个,每个灯顶端捏一个灯盏,灯盏边缘捏一个小豁口,每个豁口各代表一年四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